哈羅德品特早期作品中的反法西斯觀_第1頁
哈羅德品特早期作品中的反法西斯觀_第2頁
哈羅德品特早期作品中的反法西斯觀_第3頁
哈羅德品特早期作品中的反法西斯觀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哈羅德品特早期作品中的反法西斯觀

哈羅德皮特的政治思想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國內(nèi)學者關(guān)于品特政治思想的研究成果不少,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南京師范大學的華明教授在其研究中將品特的政治劇大致分為三類:揭露權(quán)力者、控訴迫害暴行與獨具一格的餐桌戲劇,同時也探討了這些政治劇中所影射的現(xiàn)實歷史事件;北京科技大學的陳紅薇教授在其著作《戰(zhàn)后英國戲劇中的哈羅德·品特》一書也探討了品特戲劇中的政治主題。國外對品特政治主題研究更是由來已久,這些研究通常聚焦在品特作品中展現(xiàn)的集權(quán)政治及其暴力,邊緣個體生存狀態(tài),日常生活中的權(quán)力爭奪與力量較量等。英國著名的評論家,同時也是品特研究的代表性人物麥可·比靈頓(MichaelBillington)在其傳記性作品《品特的生平與作品》中提到了品特青少年成長時期與政治交集的各種經(jīng)歷,認為這些經(jīng)歷直接或間接地激發(fā)了品特的戲劇創(chuàng)作。例如貫串于品特作品中的個人與政治權(quán)威對抗的主題與早年品特拒絕服兵役而受指控、上法庭,最終以罰款告終這一事件就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另一位戲劇評論家梅爾·卡索(MelGussow)在其作品《對話品特》(ConversationWithPinter)中,更是通過詳細的訪談讓品特本人披露了其作品中的政治所指一、品特與“真的”《生日晚會》創(chuàng)作于1957年,次年演出。有趣的是,這部作品與品特的另一部作品《升降梯》在創(chuàng)作時間上是平行的,盡管在首演時間上,《生日晚會》比《升降梯》早了將近兩年。實際上,品特最早構(gòu)思的卻是《升降梯》,可以說《升降梯》是《生日晚會》的前身,而《生日晚會》卻是《升降梯》的升級版本?!渡堤荨啡珓≈挥袃蓚€角色,是一個獨幕劇。該劇在舞臺上呈現(xiàn)了兩個男人(殺手)在一間地下室等待執(zhí)行上級命令(殺人)期間所發(fā)生的事情,這也是品特第一次在舞臺上呈現(xiàn)了“蓋世太保”的形象。這一獨幕劇開創(chuàng)了品特戲劇經(jīng)典的“三角結(jié)構(gòu)”,即兩位迫害者與一位受害者。該模式在品特后來的諸多作品中都有體現(xiàn)。在《生日晚會》中,品特便將《升降梯》中的兩個殺手與一名目標的“二加一”的結(jié)構(gòu)完全移植了過來,舞臺場景從一個幽閉廢棄的餐廳地下室轉(zhuǎn)移到了一家偏僻的海濱家庭旅舍,故事像是延續(xù)了《升降梯》中未完待續(xù)的故事。這一次,這兩人找到了這家旅館唯一的房客,對其進行了精神與肉體上的雙重折磨,宣稱是對其進行改良優(yōu)化,最終導致其精神完全崩潰。與《升降梯》一致的是,這兩人也同樣是受上級所托,其行為同樣屬于履行公務(wù)性質(zhì)。兩部作品中兩位神秘組織的“使者”都有著相同的特點。盡管相比起《升降梯》里的兩位殺手,《生日晚會》的人物身份似乎顯得更為清晰一些,但是,對于兩人的來龍去脈,真實身份等一系列的問題品特依然保持神秘。有趣的是,盡管品特對劇中人物的關(guān)系沒有太多明示,但是在其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一首名為《晚會一瞥》的詩中,品特卻對劇中人物關(guān)系做了頗為詳細的注解。通過品特這首詩,讀者知道房東太太梅格(Meg)對這兩位陌生來客并不完全陌生,詩中寫道:“戈德伯格可能是她認識的人”奈特·戈德伯格來了(NatGoldberg,whoarrived)帶著一張笑臉(Withasmileoneveryface)所到之處物是人非(Setachangeupontheplace)……他們目標一致(Alliedintheirtheme)他們要給房間籠罩上(Theyimposedupontheroom)流離與死亡(Adislocationanddoom)在這首詩中,品特在描述麥卡恩的時候,說到他“胸前帶著綠色印記”(Greenstainonthechest),不禁讓人遐思,他究竟屬于何種組織,為何胸前有印記。盡管品特沒有對“綠色印記”做進一步的闡釋,但不難推斷的是,品特旨在表明麥卡恩從屬于某一組織。而這個組織的成員所到之處便是“流離與末日”,堪比“死神”般的角色,這一點在劇中有直白的描寫。剛到家庭旅館的時候,戈德伯格看著愁眉苦臉的麥卡恩說:“振作點,這些天你到哪兒都跟參加葬禮一樣”,而麥卡恩接茬說:“這是真的”。戈德伯格最后總結(jié)說:“這當然是真的,這就是事實。”品特利用“敲門聲”暗中將這兩位來者不善的訪客與“蓋世太?!苯⑵鹆寺?lián)系,這兩個人的專橫與冷酷從他們進門后便顯露無遺。斯坦利從獲知他們到來的消息之后便像丟了魂的人一樣,心神不寧,極其焦慮。兩個人的“敲門聲”(asuddenknockonthefrontdoor)二、英國社會“45人組”的故事作為猶太裔移民的后代,并且生長于“二戰(zhàn)”前后倫敦東區(qū)的??四岬貐^(qū),品特目睹了許多街頭斗毆與群架,有時是旁觀者,有時是親歷者。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倫敦街頭常常有法西斯主義者的集會。維多利亞廣場是法西斯集會高發(fā)的地方,這些法西斯分子在街頭集會、游行,高呼反猶太的口號。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1946年在倫敦,每一周的法西斯集會的次數(shù)高達40次。即當時平均每天至少有6次法西斯集會,這些集會基本上每次都以暴力收場。幾乎每一個倫敦東區(qū)的男孩都曾在街頭左拐或右拐便一頭扎進集會中,只要自己的身上顯露出任何猶太身份的特征,便會被付諸以暴力。對于許多當年長大的猶太孩子,這種成長記憶充滿了痛苦和焦慮。1930年出生的品特正好經(jīng)歷了這一階段。在這種環(huán)境中長大的品特,深刻體會到了法西斯主義的荒謬與殘暴,而對于自身的猶太身份更是有深刻的體會。盡管品特在作品中沒有直白地表述,但他卻用了比較隱晦地方式討論猶太身份。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手推車男孩”這一猶太身份的代稱。顯然,這種稱謂與當時在街道邊擺著推車沿街叫賣的猶太裔小商販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有許多的猶太裔男人后來便自我打趣為“手推車男孩”。品特對這一稱謂也不陌生。在他的一首詩《校園生活》中,第一句便是“我是手推車男孩之一”(I’moneofthebarrowboys)斯坦利:他們會開著運貨車過來。斯坦利:你知道他們在運貨車里放了什么嗎?梅格:什么?斯坦利:一臺手推車。梅格:(上氣不接下氣)他們沒有。梅格:你撒謊。斯坦利:(靠近她)一臺大手推車。當運貨車停下的時候,他們就會把它推出來,沿著花園小路把它推到門口,然后他們再敲門。梅格:他們不會的。斯坦利:他們在找某一個人該劇的最后,當斯坦利被帶走的時候,其情景正好印證了斯坦利這段話。而當房東皮特嘗試阻止他們帶走斯坦利的時候,戈德伯格威脅皮特說:“跟我們到蒙蒂去吧。我們車里還有很多空間?!倍犯裢獬龌貋淼臅r候說:“車已經(jīng)開走了?!痹凇笆滞栖嚹泻ⅰ崩?最具有代表性毫無疑問是反法西斯民間團體“43人組”的元老級成員莫里斯·貝克曼(MorrisBeckman)。在其作品《43人組》一書中,貝克曼在開篇便自稱自己是“手推車男孩”。“43人組”是“二戰(zhàn)”時期在英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反法西斯組織。1931年奧思維德·莫斯利(OswaldMosley)當選英國法西斯組織的首領(lǐng),啟動了英國國內(nèi)法西斯運動,后人統(tǒng)稱為“莫斯利運動”(TheMosleyMovement),掀起了英國國內(nèi)法西斯運動的高潮。正如上文提到,在倫敦的法西斯集會和運動此起彼伏。在這種時候,倫敦的猶太人人心惶惶,隨時可能會被攻擊迫害。品特也不例外。在2002年1月6日的《觀察家》上,品特講述了他在東區(qū)街頭遭遇倫敦法西斯分子的暴力對待,認為這些人使用暴力作為一種策略。同時,品特描述了人群中的一些由退伍軍人領(lǐng)頭的猶太人。品特對這些猶太人的描述契合了當時英國反法西斯的群體“43人組”的特點。對于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倫敦東區(qū),尤其是海克尼地區(qū)長大的猶太人來說,他們的記憶中或多或少都有“43人組”的印記。顧名思義,“43人組”名字取意于“二戰(zhàn)”后,在馬卡比眾議院(MaccabiHouse)參加該集會成立儀式的43名小組成員。這些人大部分都有軍隊背景,最著名的元老級成員有莫里斯·貝克曼,杰拉德·弗蘭伯格,倫納德·謝爾曼和亞力克·卡森。莫里斯是從“二戰(zhàn)”中退伍的海軍,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并且存活下來,杰拉德則是中級重量拳擊手冠軍,而倫納德則是武術(shù)專家,亞歷克也是久經(jīng)沙場的戰(zhàn)斗機飛行員。這些人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殘酷,對于和平與常態(tài)的生活尤為渴望,然而,從戰(zhàn)場歸來,他們卻發(fā)現(xiàn)在自己的家后院到處充斥著穿戴著法西斯服飾的納粹分子,肆意傷害自己的猶太同胞。在面對殘暴的法西斯分子的時候,莫里斯回憶說他們也無法確切何時決定“以惡制惡”(returnthehateinkind)的策略在《生日晚會》中,從戈德伯格與麥卡恩兩人對斯坦利的轟炸式拷問和身體摧殘可以窺見其暴力的手段。而顯然,品特對這樣的手段嗤之以鼻。在斯坦利短暫昏厥時,麥卡恩甚至建議“拿一根針刺進他的眼睛里”品特的法西斯主義形象在品特的成長過程中,他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的殘酷,親人的隔離,暴力的威脅以及集權(quán)的專制等等,所有這些都使得他尤為關(guān)注個體生存的環(huán)境和集權(quán)統(tǒng)治者的關(guān)系。對于個體受高位權(quán)力的壓制而產(chǎn)生的種種扭曲與破裂有切膚的感受和天生的憐憫。在品特的后半生,他一直致力于為弱小的個體發(fā)出聲音,并且通過其作品在舞臺上呈現(xiàn)出現(xiàn)實生活中專制政權(quán)對異見者的迫害,從而希望達到警示的作用,引起社會更多的關(guān)注。品特一直用一顆敏感的心帶領(lǐng)觀眾去窺探散落在社會生活邊緣角落的弱小個體的人生百態(tài)。品特反對戰(zhàn)爭,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