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錦州2013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真題_第1頁
遼寧錦州2013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真題_第2頁
遼寧錦州2013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真題_第3頁
遼寧錦州2013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真題_第4頁
遼寧錦州2013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真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遼寧錦州2013年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真題天階趙愷(1)在一次晚會上,我朗誦自己寫的詩歌《二泉映月》。為朗誦伴奏的,是二胡表演藝術家閔惠芬。晚上演出,下午和她做準備。(2)誠摯、率真、善良、熱烈,和閔惠芬對坐,心弦和琴弦共振。(3)與音樂有生死之約,自8歲始,一把胡琴伴隨一生。(4)二胡是東方樂器,亦是平民樂器。平民喜愛,閔惠芬便喜愛平民之喜愛。(5)她去過蘇北高郵湖,登上船上的水上小學,為漁家孩子演奏。恭敬虔誠,置身船頭仿佛置身維也納金色大廳。(6)她去過甘肅煤礦,乘坐卡車跑了5個礦井,戈壁為劇場,車廂為舞臺,她為礦工演出。獲得上海文聯(lián)授予的“德藝雙馨”稱號,頒獎儀式,她請來甘肅鎳礦礦工。從礦工手上接過榮譽證書,是她的最高榮譽。(7)去過以干旱貧窮聞名于世的定西。坐在一個紅柳沙墩上拉琴,老鄉(xiāng)圍著紅柳沙墩聽琴。聽眾之中還有一頭牛,這牛也奇,琴聲一起,它站定不動,仿佛一座生出耳朵的山,老牛知音,閔惠芬想與知音合影,牛卻俯首不動.閔惠芬懂得牛的心事,使專門為它加演了一曲,老牛這才樂了,巍峨大山溫順得像個孩子,依偎著閔惠芬合影作別。(8)曲終人不散,滿坡響起大西北“花兒”。(9)重病,醫(yī)生從未見過的病。與死亡抗爭了17年。如何手術?從右肩到右肋得割出一條七八寸長的口子。對于一位右手執(zhí)弓的弦樂藝術家,這意味著什么?(10)琴手惶恐發(fā)問:“手術后,我還能拉琴嗎?”(11)醫(yī)生悲愴作答:“要做好不能拉琴的準備?!?12)問答之間,她們相擁而泣。(13)三次手術,三次化療,命運把閔惠芬推向地獄的門檻.眼睜不開,耳聽不見,她進入混沌迷蒙。冥冥之中見一條藍色云帶,她向著縹緲云帶飛去。就在那一刻,聽見一段樂句。她知道,這是天籟。想記錄天籟,可是舉不起右臂。不能記錄,天籟就不肯離去。盤旋、依偎、纏繞,乃至支撐、激勵、召喚,直到她的體力漸漸恢復,直到她記下這段誕生在天堂的旋律。靜臥病床,閔惠芬把這段樂句發(fā)展并結構成為一部作品,她把作品命名為《音詩—心曲》,并委托弟子演奏。(14)作品公演,閔惠芬去聽了。(15)她說:“音階,天階。歷經劫難的我刻骨銘心,美的創(chuàng)造,當是生死攀援?!?摘自《讀者》2013年第2期)16.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主要內容。(2分)答:

17.圍繞著“平民喜愛,閔惠芬便喜愛平民之喜愛”,作者寫了哪兒件事?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3分)答:

18.試分析選文第(7)段詳寫“老牛聽琴”的作用。(2分)答:

答:

l9.從人物描寫和修辭角度賞析第(5)段劃線的句子。(4分)答:

20.結合全文,找出最能表現(xiàn)閔惠芬的性格以及高度概括其品質的詞語。(2分)答:

21.試分析本文以“天階”為題的含義。(3分)答:

【參考答案】16.(2分)本文記敘了二胡表演藝術家閔慧芬堅持為平民演奏(l分)以及她對二胡演奏藝術至死不渝的追求?!?分,意近即可】17.(3分)要點①閔慧芬去蘇北高郵湖水上小學為漁家孩子演奏:②閔惠芬去甘肅煤礦為礦工露天演出:③閔慧芬去干旱貧窮的定西老鄉(xiāng)們演奏?!久奎c1分,意近即可?!?8.(2分)要點:側面描寫了閔惠芬蘭胡演奏技藝的精湛,(1分)也表現(xiàn)了閔慧芬的平易近人以及她與老百姓親密無間的關系。(1分)【意近即可】19.(4分)“恭敬虔誠”是對閔惠芬的神態(tài)描寫〈1分),“置身船頭仿佛置身維也納金色大廳”是比喻(1分)。表現(xiàn)了閔惠芬對人民和對藝術的無限熱愛和尊重(2分)。20.(2分)誠摯、率真、善良、熱烈(1分〉:德藝雙馨(l分)。21.(3分)用“天階”比喻音階(1分〉,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閔惠芬對二胡演奏藝術無止境的“生死攀援”,(1分)表達作者對閔慧芬高度贊揚、無比崇敬之情(1分)?!久奎c1分,意近即可】(2013遼寧錦州)蛇的文化解讀邸永君(1)

蛇者,吾人類之舊相識也。其大者曰蟒,小者曰虺,屬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差異巨大,種類繁多。當今存世者約有2500至3000種,其中毒蛇約650種,我國蛇類有200余種,毒蛇約40種。蛇對生存環(huán)境盡管寒暑不懼冷暖皆宜,然究其大宗,則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以樹棲、穴居為主。它與先民交錯雜居,過從甚密,十二生肖蛇占一席,即可表明其突出地位。(2)蛇性自強不息。蛇以其以冷血脊椎動物之強大適應性與超強繁殖力,挑戰(zhàn)著生存極限。干燥的沙漠中,不難發(fā)現(xiàn)其匍匐疾進之行跡;奇寒的冰雪下,隱隱可見其團縮蟄居的身影。水中漫游,無鰭而進;陸上疾走,無足而行。無爪鋒之利而震懾百獸;無足趾之強而踏遍青山。穿越今古,生生不息,真自信自強之典范也。(3)蛇善伺機進攻。蛇以肉食為主,長于喬裝,善于突襲,取食對象包括各種動物,且武器強大,多技并用?;蚶p繞,或噬咬,或施毒,或吞食,令獵物防不勝防,不寒而栗。(4)蛇有千差萬別。同樣稱蛇,卻大小不一,五花八門。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長可達10米,重70公斤以上;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僅與大蚯蚓相仿,體重只有數克。毒蛇中以眼鏡王蛇與蝮蛇最為兇殘,令人談之色變;而無毒者對人毫無威脅,可與人和諧相處。蛇之分化,可視為生物多樣性的真實寫照與絕佳詮釋。(5)蛇乃華夏圖騰,古人崇其頑強,懼其兇惡,羨其繁衍,久之便心生敬畏,崇拜有加。據諸多古典文獻記載,輔之以出土文物以佐證,伏羲與女媧的本始形象,乃人首蛇身。事實上,蛇是形成于海岱區(qū)域的東夷部族之圖騰,其所具有的頑強生命力與旺盛生殖力,是永恒生命之象征。伏羲、女媧神話便是崇蛇意識的濃縮與升華。這種蛇崇拜復經多次磨合與融匯,最終形成中華圖騰——龍。蛇無疑是龍的主要原形,足以表明蛇在國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6)蛇助文化演進。蛇的形象在繪畫和工藝品中常常出現(xiàn),體現(xiàn)著人蛇之間不可分割的緊密關系、人對蛇的認識與情感及其對文化的影響。在人類早期巖畫中,蛇的形象便赫然在目,西漢帛畫已中有蛇神已蛇之尊容。而“畫蛇添足”之寓言,更可表明蛇乃畫家重要創(chuàng)作題材之一。蛇在文學領域中亦不乏身影。以蛇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出現(xiàn)甚早,不可勝計。如《詩經·小雅·斯干》中“維虺維蛇,女子之祥”之句;屈原《楚辭·天問》中,曾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之語。成語中之“牛鬼蛇神”,原本佛教語,后用來比喻形形色色之異類;“虎頭蛇尾”,比喻做事有始無終;“打草驚蛇”,比喻因行動草率,反使對方有所戒備;“杯弓蛇影”,諷刺疑神疑鬼之庸人;加之前述“畫蛇添足”,比喻做多余之事,非但無益,反而受損;“筆走龍蛇”,則用于形容書家筆法之酣暢,造詣之精深。據不完全統(tǒng)計,與蛇相關之成語不下70個,可謂玲瑯滿目,言淺意深。戲曲領域,《白蛇傳》可謂家喻戶曉。主人公白蛇及侍女小青,皆蛇之化身,卻美麗善良,表現(xiàn)出國人對無毒蛇類之接納與認可。西方文化體系《圣經》中,蛇卻是引誘人類始祖犯罪之邪惡化身,是對毒蛇害人現(xiàn)實之概括與提煉。蛇集善惡于一身,而對其特性之不同認知與取舍,反映出東西方文化不同的價值取向,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7)蛇富實用價值。以蛇為藥,為時已有數千年之久?!渡褶r本草經》已有記載,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更有“蝮蛇能治半身枯死、手足臟腑間重疾”之論斷。蛇膽明目,蛇肉可食,蛇皮制鼓,可謂周身是寶。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和藥學水平的提高,蛇毒之功用更加明晰而確切,蛇之藥用價值大為提高,且必將大獲進展。(8)又逢蛇年,使我們再次將目光集中到與蛇相關的話題。蛇之

,皆可激勵著我們,在困難面前毫不退縮,于坎坷之途銳意進?。。ㄟx自2013年1月《光明日報》,有刪改。)22.研讀第(6)段,簡要概括作者從哪些角度說明蛇具有“助文化演進”的作用。(3分)答:

23.第(4)段中劃線句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最小的蛇是盲蛇,成年蛇僅與大蚯蚓相仿,體重只有數克。答:

24.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能否刪掉?試加以分析。(3分)據不完全統(tǒng)計,與蛇相關之成語不下70個,可謂玲瑯滿目,言淺意深。答:

2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2分)A.蛇對生存環(huán)境寒暑不懼冷暖皆宜,世界各地分布著大量的蛇。B.世界上最大的蛇是蟒蛇,身長可達10米,重量大約有70公斤。C.蛇是龍的主要原型,蛇在國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D.毒蛇中眼鏡王蛇和蝮蛇最為兇殘,令人談之色變;而無毒蛇對人威脅不大,與人和諧相處。26.選文第(8)段橫線處要填入能體現(xiàn)蛇精神品質的句子。請將所填句子寫在下面,使前后文意連貫。(3分〉答:

【參考答案】22.(3分)①蛇的形象在繪畫和工藝品中常常出現(xiàn);②蛇在文學領域中亦不乏身影;③蛇在戲曲領域中也常常出現(xiàn)?!久奎c1分,意近即可?!?3.(2分)作比較(1分)。通過與蜓蚓的比較,具體突出了盲蛇體形之小,體重之輕。(1分)【意近即可】24.(3分〉不能刪掉(1分)?!安幌隆笔恰安簧佟钡囊馑?說明與蛇相關的成語數量不少于70個(l分)如果去掉,與實際情況不符,改變了原意,不能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的特點。(1分)25.C(2分)26.(3分)【提示:可以圍繞蛇的頑強、勇敢、進取等方面來寫,內容要積極向上。至少寫出三點,每點1分。符合文意,語意連貫即可。】參考示例:生生不息,頑強堅忍(1分);以柔克剛,不畏強敵(1分);逶迤而行,勇敢向前(1分)(2013遼寧錦州)用文學作品激發(fā)心靈的正能量高閏清(1)

古往今來,文學一直被認為是一種“人學”,可以揭示人類的生存狀況,叩問人生的意義價值,憧憬人類美好的未來。閱讀好的文學作品,能夠給讀者帶來心靈的震撼,思想的洗滌和精神的愉悅。在現(xiàn)代快節(jié)奏和高壓力的生活下,倘若靜下心來,欣賞一篇好散文,就會享受到愜意之美;朗誦一首好詩歌,就會領略到意境之深遠;閱讀一部好小說,可以體會到情節(jié)之感人、知識之豐富、思想之深刻。從閱讀中可以獲得全面的知識,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啟迪人生,培養(yǎng)自立、合作、勇敢、樂觀、進取等積極的心理品質,發(fā)揮出自己心靈的正能量。(2)

閱讀文學作品可以充分愉悅個體精神。魯迅曾說:“由純文學上言之,皆在使觀聽之人,為之興感怡悅?!奔撮喿x文學作品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可以讓讀者獲得精神上的愉悅與豐碩。文學話語具有蘊藉屬性,無論是栩栩如生的文學形象本身,還是屬于操作層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讀的可能性。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通過細致的描述與動人的講述,讓昔日文學的舊面孔頓時變得和藹可親,喚醒人們已然枯萎的內心感受,讓讀者沉迷其中,流連忘返,獲得精神的愉悅和心理的舒展。其實,享受到精神的愉悅并非難事,閱讀任何一部經典的文學作品,到動情之處,或怦然心動,或潸然淚下;到“山重水復”之處,遇“柳暗花明”之感。(3)文學作品能夠更加堅定意志。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的韓愈,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等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通過其文學作品中的吶喊和宣言,形象躍然紙上,無不體現(xiàn)了人性堅強的一面……其實,諸多文學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舉一動鼓勵著讀者去積極適應新環(huán)境,增強心靈的力量。(4)文學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話說:“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做人游刃有余、瀟灑自在,當屬“從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規(guī)范像是一條繩索,時刻在束縛著思想的自由,讓心靈不能自由呼吸,進而失去應有的心理平衡。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過:“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息?!蔽膶W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燈塔,可以照亮人生,撥開心靈的迷霧,引導前行。(5)在文學作品中,不乏追求個性自由、勇敢冒險、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人物形象,他們身上所蘊含的積極進取的精神,正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的知音,讓讀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凱瑟琳所說“我愛它(小說),并不是因為它包裝得好,而是因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鄙钏际鞈]后會發(fā)現(xiàn):將自身內在的感覺、自我意識以及外部評價等加以綜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誰”這個最簡單而又最復雜的問題,進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點。(6)文學作品可以塑造對生命的崇尚與熱愛。每個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享受自由與快樂,買現(xiàn)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猶如一汪清泉,能凈化人的心靈體現(xiàn)出對生命的尊重與欣賞,讓讀者從或惡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區(qū)分美與丑、好與壞、真與假,從或悲或喜,或成或敗的命運中感悟人生要義,進而激發(fā)出對生命的敬意。(7)一位大家曾說過,經典文學作品要“講出一些永恒的東西,不局限于這個時代”。唐代的華美詩章、宋代的婉轉詞作、明清的瑰麗小說,至今仍是社會文化的寶貴財富和社會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學無國界,只要能給人以深刻啟迪的,讓人們能夠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應該學會欣賞。希望文學作品不斷地給讀者帶來一股心靈的正能量,讓他們的心靈始終沐浴著縷縷陽光。

(選自2013年4月《中國青年報》,有刪改。)27.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答:

28.選文第(1)段引用高爾基的話,有什么作用?(3分)答:

29.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證明中心論點的?(4分)答:

30.第(3)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