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事業(yè)史筆記_第1頁
中國新聞事業(yè)史筆記_第2頁
中國新聞事業(yè)史筆記_第3頁
中國新聞事業(yè)史筆記_第4頁
中國新聞事業(yè)史筆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部分

《中國新聞事業(yè)史》筆記整理

丁淦林

主編§第一章

中國古代的新聞傳播

(了解)一、名詞解釋

1、露布:又稱露報,原意指不加封檢的,公開發(fā)布的文書。它是進行宣傳鼓勵或傳播新聞的一種有效方式,是三國和魏晉南北朝時代的主要傳播媒介之一。它直接面向大眾,能取得現場實效。漢代及其以后的封建王朝更多地將其用于發(fā)布軍事捷報,把最新消息寫在木板或絲帛上,高高懸起以吸引讀者。

2、開元雜報:指唐代開元年間一些朝廷消息的匯集,而不是一家報紙的名稱;它是手抄的,傳播范圍很小;無固定刊期和刊頭;主要記載盛世景象和政務瑣事。

3、敦煌進奏院狀:一種和邸報相類似的新聞傳播工具。(1)沒有報頭,開編和結尾部分還保留著官文書的痕跡;(2)發(fā)報方式是由各藩鎮(zhèn)派駐朝廷的進奏官們直接發(fā)給他們的主官;(3)所有的信息,都是進奏官們自行采集的,內容主要是發(fā)生在朝廷的大事,特別是和他們的地區(qū)有關的大事。(進奏院狀的基本內容是諭旨、奏折、官方動態(tài)等)。(宋代的報紙審查制度)

4、定本制度:是一種為了加強“邸報”傳報活動的管理,使有關限制傳報的禁令得到貫徹而設立的制度。規(guī)定:進奏院將所編報狀抄送樞密院,經該院審定,成為一種標準本。據此發(fā)抄。它是中國第一次建立審報體制。定一本制度的制定和執(zhí)行,加強了當局對“邸報”的控制,迫使進奏官們只能按照當局允許發(fā)布的內容進行傳報活動,使“邸報”能夠更好的貫徹皇帝和當權派宰輔們的意圖,為鞏固他們的統(tǒng)治秩序服務。

5、邸報:是在政府中樞部門統(tǒng)一管理下統(tǒng)一發(fā)布的正式官報,由都進奏院負責發(fā)布。其內容主要是皇帝的詔旨、起居;官吏的任免、官僚的奏章;軍事情報、刑罰等。它從宮文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宮方的新聞傳播工具,成為當時社會上傳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載體,由不定期發(fā)行轉為定期發(fā)行。

6、小報:始見于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非官方報紙。是一種未經官方審查。自行抄傳(或刻印流傳)的報紙。內容主要是:朝廷動態(tài)報道。官吏任免消息?;实壑I旨詔令等。小報的信息靈通。時效性較強,所發(fā)表的大多是中樞部門還未公開的“朝廷機事”。讀者范圍廣。小報的發(fā)行,突破了官方對新聞傳播的壟斷和封鎖,打破了官方“邸報”的一統(tǒng)天下,滿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識分子對朝廷政事信息的需求,它觸犯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議論朝政之禁和新聞泄漏之禁。因此受到了封建統(tǒng)治者和派官員的查禁。(是一種以刊載新聞和時事性政治材料為主的不定期的民辦報紙。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開創(chuàng)了我國民辦報紙的先河。)

民間報房:是一種在明代興起,由民間創(chuàng)辦的以贏利為目的并公開活動的獨立行業(yè)。

7、旗報:是一種將文字寫在旗幟上,大旗招展,引人注目的傳播方式。

8、牌報:是將文字寫在牌上,也是一種可以流動傳觀,或固定圍觀的新聞宣傳方式。

9、揭貼:是一種傳單,可張貼、傳聞,內容多為檄文、政策性的聲明與公告等。

10、京報:是北京民間報房所出的報紙的通稱。其基本內容是宮門抄、皇帝喻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京報的稿件是從宮廷有關部門抄出來,滑報房自己采寫的新聞也沒有任何評論。京報是中國古代報紙發(fā)展最成熟的形態(tài)。

二、簡述題

11、什么是中國古代報紙?它有何特征?

中國古代報紙,通稱為“邸報”,還有“狀”、“報”、“朝報”、“塘報”等多種名稱:其特征是:

(1)它的內容不同于現代報紙。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諭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員的任免開降獎懲。宮廷動態(tài)等公告性材料。不僅設有專文、專訊,甚至連專門采訪的新聞都沒有。

(2)它的形式不同于現代報紙。它只是材料的堆砌,沒有分欄、標題、消息等。

(3)它的發(fā)行與傳遞也不同于現代報紙。它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機構發(fā)布、由水陸驛站傳遞的,而不是由報館出版、發(fā)行的。

總的來說,它刊載的材料來自官方,有宮文書色彩,但是畢竟不是作為具有行政效力的事件下達,而是作為人們滿足了解朝廷延動向的需求而抄傳的。因此,它是一種新聞傳播媒介。

12、評述宋代邸報(朝報)、小報的內容、性質和作用。

宋代的邸報內容日益豐富,并趨于規(guī)范化,基本內容是:皇帝諭旨及起居動態(tài),臣僚章奏官吏任免開降獎懲、戰(zhàn)報等。它是為了鞏固皇權和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而發(fā)行的官客觀上滿足了官吏和士子們對信息的需求。

小報的內容:以新聞和時事性政治材料為主,是一個不定期的非宮方報紙。它突破了宮方對新聞傳播的壟斷和封鎖,打破了宮方“邸報”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滿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識分子對朝廷信息的需求。

13、評述京報的內容、性質與作用。

京報的內容基本上是宮門抄、皇帝諭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它是由北京的民間報房各自抄錄、刊印的邸報抄。公開發(fā)行的京報,可以滿足人們的新聞需求,能夠起到一些“解渴”作用。同時也為其他近代報刊提供轉載(來源)。

§第二章

中國近代報刊的產生

一、名詞解釋

1、《察世俗每月統(tǒng)記傳》

(簡稱《察世俗》)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報刊,揭開了近代中國新聞事業(yè)發(fā)展史的第一頁。

1815年8月5日在馬六甲創(chuàng)刊。米憐為主編,署名博愛者。

該報為中文月刊,以“闡發(fā)基督都義為根本要務”為宗旨,是一份宗教宣傳性質的期刊。它把宣傳“神理”放在首要地位,大部分篇幅用來發(fā)表介紹教義和《圣經》的文章;宣傳倫理道德;介紹各國情況;還刊載天文地理知識文章,發(fā)表了了些詩歌,寓言類作品以及“告貼”(告示廣告)。它采用略帶丈言成分的白話文寫作。體載多樣。(1821年因米憐病重而???。

2、《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

(是最早采用京報材料的報刊)

中國境內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報刊。

1833年8月1日在廣州創(chuàng)刊。創(chuàng)辦人、主編:郭士立。

該刊雖為宗教性報刊,但宗教色彩淡化,論述倫理道德和介紹天文地理的文章也不多見。它以介紹西方文化、藝術、哲學、科學技術為重點,著重“宣揚”、“西方文明”,反復勸說中國人改變對西方的舊觀念,主張中國應學習各國長處。它每期都刊載新聞,以國際新聞居多,也有本地新聞。(內容以宗教、倫理道德和科學文化知識三部分組成)。

3、《蜜蜂華報》(澳門那只蜜蜂就想要個兒子)

第一家在華出版的外文報刊、澳門有史以來的第一家報紙。

1822年9月12日在澳門創(chuàng)刊。由當時的葡萄芽執(zhí)政黨創(chuàng)辦。

該報為當時的葡萄芽執(zhí)政黨在澳門創(chuàng)辦的政府機關報,基本內容為新聞、言論、公文、讀者來信等。

4、《廣州紀錄報》

中國境內出版的第一份英文報刊。

1827年11月創(chuàng)于廣州。創(chuàng)辦人為英國鴉片商馬地臣。

該刊為商業(yè)性報紙,貨價行性、航運消息占主要篇幅。帶有強烈的政治性,宣揚英國的殖民政策、鼓吹不平等貿易,為鴉片傾銷辯護,主張西方對華采取強硬政策。

5、《六合叢談》

(上海地區(qū)出版最早的中文刊物)。

對中國這府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份綜合性的新聞性期刊。

1857年1月26日創(chuàng)刊于上海,由英國倫敦布道會傳教士偉烈亞力任主編。

該報不純粹宣傳基督教義,刊有宗教、科學、文學、新聞等內容。

6、《萬國公報》(其前身為《中國教會新報》,創(chuàng)刊于1868年9月5日上海)

深具影響性的中文宗教性報刊。(重新整理部分)

該刊的前身是1868年9月5日創(chuàng)刊的《中國教會新報》,自第301期起改名為《成國公報》,由美國監(jiān)理會傳教士林樂知集資創(chuàng)辦并擔任主筆。

該報不是純宗教性刊物,自創(chuàng)刊至第300期所刊內容以宣傳宗教為主,間刊一些中外史地、科學常識等稿件。改名后成為一個以時事政治為主的綜合性刊物。7、《申報》

近代中國發(fā)行時間最長的影響最大的中文報紙。蔣芷湘、錢欣伯、何桂笙等擔任主筆。該報將創(chuàng)辦利作為首要目的,是一張較為完備的日報,既有新聞、評論、也有文藝作品、廣告。

8、《字林滬報》

1882年創(chuàng)刊于上海,由字林洋行創(chuàng)辦?!渡陥蟆返膯柺?,標志著這種每日刊行的、面向社會公眾的、以時事新聞為主的綜合性報紙,開始成為占主導地位的新聞傳播媒介。

9、《新聞報》

中外合資創(chuàng)辦的一份有影響力的報紙。(由中外商人合組公司創(chuàng)辦,以“經濟獨立、無偏無黨”為宗旨。在內容上形成準確,迅速報道經濟新聞及商業(yè)行情的主要特點。)

1893年2月17日創(chuàng)刊,著名報人蔡爾康主筆。

10、《循環(huán)日報》——中國人自辦成功的最早中文日報,一家著名的政論報紙

我國近代第一份宣傳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公開鼓吹變法??切星?、新聞、評論消息、廣告等內容。(記憶:王韜打了資產階級一巴掌,氣死了24個人。)

二、表述題

1.比較《察世俗每月統(tǒng)記傳》與《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記傳》

比較:相同點:性質(a、b)外形

宣傳策略

不同點:創(chuàng)辦條件

內容上(編輯業(yè)務)

(1)兩份報刊都是外國傳教士在華創(chuàng)辦的(中文近代報刊)。

(2)在創(chuàng)辦時間上,前者創(chuàng)刊于1815年8月5日,后者創(chuàng)刊于1833年8月1日,前者早于后者,并且,《察》創(chuàng)辦于馬六甲,而《東》創(chuàng)刊于國內的廣州。

(3)從性質上看,兩者都是宗教性報刊,但《東西洋》有走出宗教報刊的傾向。

(4)《東》外形學《察》,也是雕板印刷,中國書冊式。

(5)《東》在內容上與《察》有明顯不同。首先,宗教思想淡化,它以介紹西方文化、藝術、哲學、科學技術為重點,著重宣揚“西方文明”,主張中國應學習各國長處。反復勸說中國人改變對西方的舊觀念。

(6)在宣傳策略上,兩都都注意附會儒學,盡可能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吻合。

2、簡述《成國公報》的內容及其影響

(1)不遺余力推廣、普及“西學、新學”。包括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兩方面的內容。

(2)及時反遇中外時局變化,注重介紹世界大勢。除每期開辟“各國新聞”專欄,報道國際新聞外,還發(fā)表“論說”、“時評”,對世界大勢進行分析、評述。

(3)倡導新政、鼓吹變法。主要表現在發(fā)表多篇對中國政治議論的文章。如《中西關系論略》等。

3、評述《申報的創(chuàng)辦經過、基本內容》、性質與特點。

英國商人美查于請同治初年來到上海,在上海經營茶葉和棉布生意虧損后,與其朋友合資創(chuàng)辦《申報》(1872.4.30)。它是一份商業(yè)報紙,但內容卻是多方面的,以商業(yè)新聞為主,也有社會新聞和政治新聞,廣告較多,又可以看成是一家以時事新聞為主的綜合性日報。《申報》滿足中國人的需求,力求適合國人閱闈,它是一張較完備的日報,既有新聞、評論,也有文藝作品、廣告上下多階層人等都可閱讀。此外,它還重視經營管理,注意爭取讀者和刊發(fā)廣告。

總之,《申報》的問世,標志著這種每日刊行的、面向社會公眾的、以實事新聞為主的綜合性報紙,開始成為占主導地位的新聞傳播媒介。

4、《申報》的銳意革新。(武大版)

《申報》在面對強敵《新聞報》的情勢下,亟謀改革:

(1)更新宗旨

(2)擴充篇幅

(3)改良形式

(4)專發(fā)電報

(5)詳紀戰(zhàn)務

(6)十譯東西洋參報

(7)選錄緊要奏議公牘

(8)敦請?zhí)貏e訪員

(9)廣延各省訪事

(10)搜錄商界要聞

(11)廣采本地要事

(12)選登時事來稿

以上12條,從版面形式,到報紙內容,以及擴大新聞網,增強辟新聞來源方面都考慮到了。

5、如何評價外國傳教士的辦報活動。(武大版)

傳教士在華辦報活動,是帝國主義在19世紀下半葉及20世紀初,對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實行“攻心”政策的一部分。早期傳教士辦報傳播西學是手段,其目的是傳教;后期教會報刊內容多由“教”而“政”,傳教士借報刊直接參與、影響中國政治,目的是為了以外國資本主義那一套為藍本,加速中國的殖民地化。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攻心”。但是,在客觀上,傳教士所辦報刊又起到了開化中國人頭號腦的作用,對中國近代文明的進程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6、比較外報與中國古代報紙的異同點。

(1)從1815年到1911年,作為近代報刊的外報,同邸報,京報等中國古代報紙,并存了將近一個世紀。

(2)作為新聞傳播工具,外報和中國古代報紙的基本功能是相同的,因此,前者經常轉載后者的內容。

(3)在辦報思想,每一家外報都有明確的、具體的宗旨,并公之于世。而中國古代報紙,卻找不出一篇直接闡述辦報思想與辦報方針的文章。

(4)在內容和版式上,外報逐漸形成以新聞、評論、文藝作品(副刊)、廣告為基本內容的格局,而邸報、京報始終以宮方文書為基本內容。

(5)在機構設置與專業(yè)分工上,外報的報館是獨立的機構,辦報成為獨立的社會職業(yè)。

這種外來的新事物同原有的事物同時存在的狀況,是東西方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入侵,中國成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背景下出現的。

報館內部的明確的分,從出報到營銷能有序的運作。而邸報運作屬官廣告為,設有專設地辦報機構;刊行京報的報房只是出版與銷售的商業(yè)機構,設有專業(yè)的編輯人員。

(6)在新聞傳輸和印刷技術上,邸報、京報停留在手抄、木刻活字印刷時,外報已經利用近代科學技術傳輸稿件和排印報紙。

(7)在傳播范圍和效果上,邸報、京報都較小,而外報而向社會發(fā)生,辦報者有明確的讀者觀念和市場意,他們努力使報刊滿足讀者需求,強化傳播效果,擴大銷售市場。

產生以上不同特點的根本原因,是時代前進了,物質生產條件和科學技術水平進步了,人們對新聞傳播的需求提高了。

7、簡述外報在中國近代報刊發(fā)展中的地位與影響。(思想認識層面、實踐操作層面、技術設備層面)

外報曾經為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服務,但外報又是最早在中國出現的近代報刊。它的出現,成為中國新聞傳播史的一個新起點。它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使中國人認識近人報刊的功能,產生自辦報刊的強烈愿望。外報出現后,把西方的報刊觀念、辦報模式與方法帶到了中國。(2)為中國人提供了辦報的方法與經驗,并使一批中國人受到新聞工作的職業(yè)訓練。(3)在印刷技術與設備上,為中國人創(chuàng)辦報刊準備了物質條件??傊?,外報的實踐,在多方面為中國人自辦報刊準備了條件。

8、試述國人辦報的主張與構想。(①對報刊的認識②辦報方法、經驗③技術、設備)

主要見解:(1)“通達”是報紙的基本功能;(2)報紙能夠傳播知識,廣開民智;(3)報紙應立言議政;(4)報紙應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作用;(5)報紙應參與國際斗爭,維護國家利益。

具體建議:(1)“參省全城宜設新報館”;(2)“宜設詳文報館”;(3)辦報的具體做法,“仿西方報館章程辦理”;(4)對于外國人在華辦報,應該加以限制;(5)官方應資助與保護國人辦報。

這些建議雖不為請政府采納,但卻為國人辦報制造了輿論,有益于中國新聞傳播業(yè)的發(fā)展,是對中國新聞傳播事業(yè)的重大貢獻。

9、簡要評述王韜的生平與主要貢獻。

生平:1828年生,自動好學,我國新聞傳播史上著名的報刊政論家。參加過《六合叢談》工作,1874年在香港創(chuàng)辦了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循環(huán)日報》,撰寫大是政論文章,鼓吹變法自強度要菱有《遁叟讕言》、《弓叟園文錄》、《國外錄外編》等。

主要貢獻:(1)鼓吹國人辦報;(2)重視報刊政論;(3)致力于革新文風。

a、王韜積極主張中國應自行辦報,在參省會城市辦報,還要辦西文報。

b、他認為辦報的目的是“立言”,因此應“博采輿評”。

c、他贊成經世致用,他的文章采用淺顯的文言,議論時政,坦誠己見。對后來報章體的形成與統(tǒng)行,起了光導作用?!斓谌?/p>

維新運動中的國人辦報熱潮

一、名詞解釋

1、《中國外紀聞》(記憶:95年石榴成熟的時候,梁啟超第12次受到胡錦濤的接見)

它是戊戍變法時期維新派創(chuàng)辦的最早報刊。1895年12月16日創(chuàng)刊,其前身是1895年8月17日創(chuàng)刊的《萬國公報》。是維新派第一家正式機關報。北京創(chuàng)刊,梁啟超、麥孟華擔任編輯。改名《中外紀聞》后,梁啟超、汪大燮任主筆。

其內容除論說外,還有中外新聞,以編譯外文報紙、電訊、介紹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情況和刊載清廷奏章為主要內容。

2、《強學報》

強學會上海分會的機關報。

1896年1月12日由康有為在上海創(chuàng)辦。

它的政治色彩較《萬國公報》和《中外紀聞》理為濃厚,旗幟鮮明地倡導變法維新。其辦報宗旨是“廣人才,保疆土,助變法,增學問,除舞弊,達民隱”。

3、《時務報》

它是變法維新運動高潮時期改良派最光創(chuàng)辦起來的一份機關報,也是當時影響最大的一份宣傳變法維新的報刊。

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創(chuàng)刊。梁啟超任部主筆。

它以宣傳維新變法,救亡圖存為宗旨。以“論說”及翻譯外報為主要內容。(南北呼應,可維新運動造勢)

4、《知新報》(創(chuàng)辦較早,出版時間最長的維新派報刊)

它是維新派在華南地區(qū)的喉舌。

1897年4月22日創(chuàng)刊于長沙。唐才常、陳為鎰先后擔任主編。

它是一宣傳“新學”,鼓吹變法的綜合性理論刊物,以倡新學、開民智、盲人才、圖富強為宗旨。

6、《湘報》

源南的第一家中文日報。

1898年3月7日在長沙創(chuàng)刊。集資創(chuàng)辦,唐才常任主編。

該報設有論說、奏疏、電旨、公牘、本省新聞、參國時事、商務等欄目、以開風氣、拓見聞為主旨?!断鎴蟆肺淖譁\顯,言論激烈。

7、《國聞報》

它是維新派的中國北方的最重要的宣傳陣地。

1897年10月26日在天津創(chuàng)刊。主要創(chuàng)辦人嚴復。

該報基本內容為電傳諭旨、路透電、本地新聞、參地新聞、外詳新聞等。至以通外情為要務,尤其注重外報選擇和新聞采訪工作。其辦報目的是“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幫助讀者學習西方的“民主”和“西學”,以求中國的富強。

二、表述題

1、維新運動期間國人辦報熱潮的特征與意義。(辦報范圍廣、報紙種類多、宣傳進步性)

1896-1898年間出現的國人辦報熱潮,初肯具有全性、多樣性和進步性等特征,其主要表現是:(1)全國一些大城市和省會城市開始創(chuàng)辦報刊,但尚未形成全國網絡;(2)有綜合性的時事政治報刊,也有商業(yè)報刊,文藝報刊,科技報刊等,但數量是不多,特色不鮮明;(3)宣傳變法自強,介紹新知識,表現了愛國熱情,發(fā)揮了啟蒙作用,但還沒有“喚起民眾?!?/p>

意義:(1)兩上突破。既突破了外報在華的壟斷地位,又突破了封建王朝的言禁;(2)兩個開端。即我國的政治家辦報和政黨辦報,都由此發(fā)端;(3)兩個創(chuàng)新。即在新聞思想和報刊文風兩個方面出現新面貌。

2、簡要評這梁啟超及其報刊思想。

生平: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報刊活動家。1895年和康有為進京會試參加了著名的“公車上書”并在此北京主持了《成國公報》、《中外紀聞》的編輯工作。1896年創(chuàng)辦《時務報》,大力宣傳維新變法,名噪一時,戊戌政變后逃亡日本,創(chuàng)辦《請議報》、《新民叢報》等報刊,鼓吹?;柿?。

報刊思想:梁啟超在報刊、新聞、輿論、寫作等方面,有許多論述,集中代表了維新派的報刊思想,在中國新聞學說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一)關于報過去刊功能與作用的論述a、“報館有益于國事”,這種從政治上看報刊的功能與作用,是維新派人士的共識。b、“去塞求通”,他認為,國家的強弱在于通塞,而去塞求通“的首選工具是報刊。

(二)關于報刊性質與任務的論述,a、報紙性質多樣。B、報館的“兩大天職”。他認為,報紙對政府的監(jiān)督,是輿論監(jiān)督,而作為向導者,報館應該面向大眾,具有“救一時明一又”的特征。

(三)關于辦好報章的條件的論述

梁啟超認為,一張辦得好的報紙,必須具備四條標準:“一日宗旨定而高,二日思想新而正,三日材料富而當,四日報事確而速”。

(四)關于輿論的論述

提出并強調“輿論之母”、“輿論之仆”與“造輿論”的重要,并且,健全的輿論應有“五本”,即常識、真誠、直道、公心、節(jié)制。

2、什么是“新文體”?它有何特征?

“新文休”也稱“報章體”、“時務體”、“新民體”,是指出現于報刊之上。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種比較通俗淺近的文體。這種文體的特征是,半文半白,平易暢達。語言豐富、筆調自由、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情感。

新文體的歷史淵源:既是對漢魏晉文風的迷存與發(fā)揚,也是思想解放的產生物。新文體的效果與社會反響:許多人以為是新事物,竟相學習與政仿,而奪舊的老輩則痛恨它,視其為野

子。

4、試述維新變法活動中對近代新聞立法的有益嘗試。

在維新變法活動中,康有維等維新志士不僅繼王韜等早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家之后,再次公開提出廢止封建文化專制主義的法律制度、建立以言論出版自由為本的近代新聞法律制度的要求,而且在得到光緒皇帝的認可后還一度被付諸實踐,揭開了中國近代新聞法制建設的第一頁。

(1)在制度上,清廷“報禁”有暗昧,雖未明確提出,但有所改善。

(2)在經濟上,推出了一項扶助報業(yè)發(fā)展的舉措,即減低報紙的郵寄費且。

(3)在行動上,開辦中央政府機關報,承認多地報館的合法地位,并準許報刊“據實昌言”,此外,還發(fā)布多道上諭,進一步扶植,鼓勵官紳士民創(chuàng)辦近代報刊。

(4)新聞法的制定也第一次被提上議事日程,新聞立法工作開始起步。

總之,在“百日維新”期間,中國近代新聞法制的建設,以皇帝發(f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上諭為主要方式,終于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步。當然,這次中國近代新聞法制建設的實踐活動為時過短,而且最以流產而告終,但仍不失為一次極為有益的嘗試,具有十分重要的歷中意義。

5、維新派報刊活動的作與對中國報業(yè)的貢獻。(對比“外報的地位與作用”)

(一)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辦報活動在中國近代史上發(fā)揮的進步作用。

a、向讀者進行了資產階級思想的啟蒙教育。

b、向讀者進行了救亡圖存的愛國主義教育。

c、推動了維新運動的發(fā)展,促成了變法的實現。

(二)維新派的辦報活動對我國近代新聞事業(yè)發(fā)展做出的貢獻。

a、沖破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言禁”。

b、開政治家辦報的先河,提高了報人,報業(yè)的社會地位。

C、創(chuàng)造了報章新文體,影響了一代文風。

梁啟超:《論報館有益于國事》、《本館第一百冊祝辭并論報館之責任及本館之經歷》、《敬告我國業(yè)諸君》、《輿論之母與輿論之仆》、《國風報》敘例?!斓谒恼?/p>

辛亥革命時期的新聞事業(yè)

(1894-1912)

[總述]辛亥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辦報活動“由外入內”,以1905年為界,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為1894-1905年,即從興中會成立到同盟會成立前夕,這是他們進行早期革命宣傳及初步展開報刊活動的階段;后一階段為1905-1912年,即從同盟會成立到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這是他們報刊活動全面深入開展的階段。

一、名詞解釋

1.《中國日報》

它是興中會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機關報,也是中國最早宣傳資產階級革命的報紙。

1900年1月5日在香港創(chuàng)刊,由陳少白擔任社長兼總編輯。

早期宣傳內容集中在:(1)揭露和聲討請政府的腐敗無能和賣國罪行,宣傳反清反封建;(2)宣傳資產階級的民權思想,介紹英國、法車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贊美民主共和,號召人民起來爭取民主自由;(3)報道革命黨人和留日學會的革命活動,宣傳聲援義和團反帝反侵略的行動;(4)宣傳反帝救亡,譴責八國聯軍侵華的罪行和沙俄侵華的野心,號召人民起來救國;(5)批判資產階級?;逝?。

《中國日報》仿日本報紙采用短行排印,這對傳統(tǒng)的豎行長行版來說是一項業(yè)務革新。

(《中國日報》不僅是革命黨人的輿論宣傳陣地,也是他們的重要活動據點,這種既是輿論機關又是聯絡機關的組織形式是資產階級報,其最大特點是把辦報和武裝起義等緊密結合在一志。

2、《開智錄》

中國留日學生創(chuàng)辦的第一個具有革命傾向的刊物,留日學生團體開智會的機關刊物。

1900年11月

日在橫濱創(chuàng)刊出版。由鄭貫公、馮自由、馮斯欒創(chuàng)辦,鄭貫公主編。

《開智錄》以“開通民智”為宗旨,印刷、發(fā)行要依附《清主報》,內容和《清主報》相似。

3、《譯書匯編》

由我國第一個留日學生團體“勵志會”的成員創(chuàng)辦的刊物。

1900年12月在東京創(chuàng)刊。

該刊“專以編譯區(qū)美法政名著可宗旨”,宣傳資產階級思想。

4、《民報》

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

1905年11月26日創(chuàng)刊于東京,由宋教仁、田桐等主辦,程家檉任總編輯。

該刊為大型時事政論月刊,宣傳“三民主主”的政治綱領是其辦刊宗旨。其宣傳內容主要有:(1)宣傳以排滿為中心的民族主義;(2)宣傳以建立共和政體為中心的民權主義;(3)宣傳以土地國有、平均地權為中心的民主主義。此外,它還大力介紹世界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介紹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

5、《清議報》——?;逝蓤罂凶钣杏绊懙膬煞輬罂?/p>

戊戌政變后康、梁在海外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報刊,后來成為保皇會的第一個機關報。

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橫濱創(chuàng)刊,梁啟超主編。

該報以時事評論為主,其辦報宗旨是“主持清議、開發(fā)民智”。該報于1901年12月21日因火災而???。

6、《新民叢報》

它是一份?;逝蓤罂?,是仿效西方大型綜合性雜志創(chuàng)辦的一份半月刊。

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橫濱創(chuàng)刊。由梁啟超主編。

該報內容豐富(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編輯嚴謹,印刷精美。其宗旨在于“開民智”、“造新民”,政治傾向總體上是保皇立憲。

該報雖未站在時代前列,但該報對西方政治學說,科技文明的介紹和提高民族素質的倡導,客觀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其“新民文體”也同靡報界和文壇。

7、《時報》

戍戌政變后改良派在國內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報紙,也是改良派在國內重點創(chuàng)建的輿論陣地。

1904年6月12日在上海創(chuàng)刊,狄平子、羅普分任經理與主筆。

該報從創(chuàng)刊始,就以執(zhí)中公允的姿態(tài)出現,既批評頑固派,又批評革命派。因此,在政治上并沒有造成我大影響,而是在報紙的評論、編輯、出版方面敢于大膽革新,為我國的報業(yè)的進步和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8、《大公報》

中國新聞事業(yè)史上出版時間最長的中文日報。

1902年6月17日創(chuàng)刊于天津,由英華創(chuàng)辦,自任社長,總攬經營和編務。

該報的發(fā)展經歷了四個階段:(1)由莫華主持,是一張宣傳改良思想,主張君主立憲的報紙;(2)由王郅隆接辦,變成一張接近皖系軍閥并有親日傾向的報紙;(3)由新記公司接辦、發(fā)展成為有全國影響的大報;(4)成為一張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報紙。

9、《京話日報》

一張以城市居民為主要讀者對象,用通俗的北京話出版的報紙。

1904年8月創(chuàng)刊于北京。創(chuàng)辦人兼社長彭翼仲。

該報政治上主張?;柿棧瑥囊粍?chuàng)刊就宣傳它是中國人辦的報紙,“作報人的心是中國的”,極力宣傳反帝愛國思想,大膽揭露社會的黑暗和反映人民的疾苦,與讀者保持密切聯系,熱心為讀者服務,因而保受讀者信任和贊許,但是也因此得罪了官僚和權貴。

10、《東方雜志》

中國近代刊行時間最長的大型綜合期刊。

1904年3月11日在上海創(chuàng)刊。先后有孟森、胡愈之等人負責編輯工作。

該報以“啟導國民,聯絡東亞”為宗旨,對外主張聯日抗俄,對內提倡君主立憲,教育救國。內容除自己的社論外,還經常選錄多種報刊的時論、記事、要聞、奏折等,資料性較強,類似文摘性刊物。1911年改革后,逐漸采取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兼容包的編輯方針,仍堅持改良主義,但它宣傳歐美,也譯載有關社會主義的內容。新文化的運動后,保守反動。五四運動后又進行改革,社會科學論著增多,科技文章減少,介紹時政。1948年???。

11、《大江報》

文學社機關報

1911年1月3日創(chuàng)刊,其前身是《大江白話報》,由詹大悲投資創(chuàng)辦并任總經理兼總編輯、詹大悲主持的《大江報》有兩大特色:一是以新軍士兵和下級軍宮為主要讀者對象;二是旗幟鮮明,敢發(fā)驚人之語。

12、《中華民國公報》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政權的機關報。

1911年10月16日創(chuàng)刊于武昌。由牟鴻勛出任第一任社長。

該報主要內容是刊載軍政府和下屬各部門以及各革命團體的公告,報道有關武昌起義及各省光復消息,評論革命形勢和軍政府的政策法令等,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后,逐成為黎元洪控制下的輿論工具。

二、表述題

1、《中國日報》的創(chuàng)刊有何意義?它早期的宣傳內容和特點是什么?

(1)創(chuàng)刊背景:a、孫中山的倫敦蒙難。讓孫中山感到,利用報刊宣傳革命的效果這超過了其他宣傳手段。B、要同保皇派報刊展開斗爭。C、革命的需要,喚起民眾的需要。

(2)創(chuàng)刊意義:a、為宣傳民主革命做了大量工作,為辛亥革命打下了堅實基礎;b、不僅為革命黨人提供了宣傳輿論陣地、活動據點,而且為他們同保皇派的斗爭提供了平臺;c、為資產階級的革命斗爭開辟了新的戰(zhàn)場;d、為中國新聞事業(yè)的現代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3)早期宣傳內容:

a、揭露和聲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賣國罪行,宣傳反清反封建;

b、宣傳資產階級的民權思想,介紹英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贊美民主共和,號召人民起來爭取民主自由;

c、報道革命黨人和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宣傳聲援義和團反侵略的行動;

d、宣傳反帝救亡,譴責八國聯軍侵華罪行和沙俄侵華野心,號召人民起來救國;

e、批判資產階級?;逝伞#ㄒ娒~解釋部分)

2、簡述章太炎、鄭貫公、于右任的辦報活動。

(1)章太炎的辦報活動

章太炎自小苦讀,有深厚的舊學根基。1897年1月到上海,擔任《時務報》撰述,開始投身于政治活動。由于與康、梁學術派別不同,政見分歧,于同年4月辭職離開《時務報》,由3戶返杭,與陣虬、宋恕等人在杭州創(chuàng)辦《經世報》及各上?!秾崒W報》、《譯書公會報》撰文。1898年春,應張之洞之邀,擬擔任《正學報》主編,因政見不合,旋離鄂返滬,8月17日《昌言報》創(chuàng)刊、章太炎任該報筆政。戊戌政變后,避居臺灣,任《臺灣日新報》記者。1899年8月,由日返滬,到滬任《亞東時報》主筆。義和團運動爆發(fā)后,他先后在各大報刊上發(fā)表革命文章,在“蘇報案”中被捕,1906年8月29日,刊滿出獄后,主持《民報》筆政,一直到1908年該報被封。1912年1月4日出任《大共和日報》社長,晚年卜居上海,以賣文為生,并參加創(chuàng)辦《國學商兌》學刊。1936年6月14日卒于蘇州。

辦報思想(1)“報章者,誠史官之支與余裔也”,闡明了新聞與歷史的關系。(2)“事不可謠,言不可宏”(3)“不侮鰥寡,不畏強御”。

(2)鄭貫公的辦報活動

1900年,入《清議報》任助理編輯,1900年11月,在日本橫濱發(fā)起出版中國留日學生創(chuàng)辦的第一個具有革命思想傾向的刊物《開智錄》,1901年春徑孫品山介紹赴香港,任《中國日報》記者,后因與陳少白意見不合而脫離《中國日報》,其后,創(chuàng)辦了《世界公益報》,《廣東日報》,《有所謂報》等革命派報刊。

(3)于右任的辦報活動

1907年4月2日,于右任創(chuàng)辦第一家報紙——《神州日報》,是革命派在國內創(chuàng)辦的第一家大型日報。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重新集資在上海租界創(chuàng)辦《民呼日報》,自任社長。后被逐出租界,并于9月8日將報館查封。1909年10月3日,于10月11日,他又在上海租界內創(chuàng)辦“民立報”,并出任社長。

3、試述“蘇報案”的起因、經過、結果和影響

“蘇報案”與《蘇報》宣傳鄒容的《革命軍》密切相關,直接導火索是章太炎的《康有為與覺羅君之關系》一文的發(fā)表。

1903年6月,從日本回國的青年革命家鄒容出版了一本宣傳革命的小冊子《革命軍》《蘇報》刊文對其加以大力介紹和鼓吹。1903年6月29日,《蘇報》以顯著地位刊登了章太炎的《康有為與覺羅之關系》,文中論述了革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批駁康有為的“只可行立憲,不可行革命”的謬論,同時,還以輕蔑口吻直呼光緒皇帝為“載湉

小丑”?!短K報》這樣毫無忌憚的鼓吹革命。在社會上引起空前震動。清政府會同租界逮捕了章太炎、鄒容等人,查封《蘇報》。

在租界法庭上,章太炎、鄒容駁拆清廷的指空,慨然陣述革命觀點,把法庭變?yōu)樾麄鞲锩闹v壇。1904年5月21日,章太炎、鄒容分別被判監(jiān)禁3年和2年,《蘇報》永久???/p>

“蘇報案”經廣泛報道,極大的擴大了革命的影響,推動了革命的發(fā)展。

4、試述“大江報案”的起因、經過、結果和影響。

清末著名報案,發(fā)生在武漢。

兩篇文章引暴湖廣總督。

1911年7月17日,《大江報》發(fā)表何海鳴時評《亡中國者和平也》,引起清廷注意,湖廣總督瑞徵震怒,逐將主編詹大悲等人逮捕,查封,大江報》館。

《大江報》事件發(fā)生后,一時輿論嘩然,紛紛指責湖廣總督摧殘言論的暴行,漢口各革命團體和報界公會集會抗議,許多新軍士兵來到報館表示聲援,當局懾于民憤,對詹等人只好判了18個月徒刑。

5、《民報》與《新民眾報》大討戰(zhàn)的內容、結果和意義是什么?

《民報》與《新民眾報》討戰(zhàn)的中心問題是要不要用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一個民主共和的國家。主要圍繞以下四個問題展開:a、要不要進行民主革命,推翻“滿清”統(tǒng)治;b、要不要進行民權革命,建立共和政體;c、要不要實行土地國有、平均地權;d、革命會不會引起帝國主義干涉,使中國招致瓜分。討戰(zhàn)結果是《民報》歐勝,《新民叢報》失敗。

這次論戰(zhàn)的意義:a、此論戰(zhàn)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廣泛的傳播,革命隊伍迅速發(fā)展壯大;b、論戰(zhàn)還培養(yǎng)和鍛煉了一批革命骨干,促進了革命報刊的發(fā)展;c、政論文特別是其中的駁論文得到了空前發(fā)展。

論戰(zhàn)性質:(1)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為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向?;逝杉捌鋱罂l(fā)動的第一次全面猛烈的政治進攻;(2)是革命陣營與反革命陣營、民族民主革命道路與半封建半殘民地道路的斗爭,也是一場關系到中國前途命運的斗爭;(3)是一場大規(guī)模的思想解放運動。

6、“豎三民”指的是哪三家報紙?它們的創(chuàng)辦人和主編人是誰?它們是怎么創(chuàng)辦起來的?作用和影響如何,試論述之。

解:

“豎三民”創(chuàng)辦時間創(chuàng)辦地點創(chuàng)辦人主編人

《民呼日報》1909.5.15上海租界于右任

《民吁日報》1909.10.3上海租界于右任

《民立報》1910.10.11上海租界于右任

《民呼日報》是在《神州日報》被焚后,由于右任重新集資在上海租界創(chuàng)辦的,后因揭露貪官污吏罪行,于右任被逐出租界,報館被封,該報只辦了92天?!睹窈羧請蟆繁环?0余天后,他又在上海租界創(chuàng)辦《民吁日報》,后存在48天被查封,一年后,在孫中山的大力支持下,他又創(chuàng)辦了《民立報》。

“豎三民”的創(chuàng)辦發(fā)行,深刻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及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有力地宣傳了革命思想,開闊了人們的眼界。“豎三民”在上海地區(qū)為革命派的輿論宣傳作出了很大貢獻。

7、清政府制定了哪些新聞法規(guī)?清末新聞法律的特點是什么?

(1)清末新聞法律制度的內容

1)言論出版及新聞從業(yè)人員的自由權利

1908年頒發(fā)的《欽定憲法大綱》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憲法性文件,它第一次在法律性文件中明確做出賦予國民以言論出版自由權利的規(guī)定,具有資產階級法制的色彩。

2)報刊創(chuàng)辦的管理制度

1906年7月,清廷頒布了《大清印刷物專律》,對報刊的注冊、審批、處罰等都作了嚴格規(guī)定。

同年稍后又頒布了《報章應守規(guī)則》,作為前一法律的補充。

1907年頒布了《報館暫行條規(guī)》;

1908年頒行《大清報律》,由批準制改為注冊登記制加保證金制。

3)報刊出版的管理制度

主要體現在《大清報律》中。

4)報刊禁載事項

《大清報律》中有嚴格規(guī)定。

(二)清末新聞法律制度的特點

1)資本主義的形式,封建主義的內容。清末頒行的新聞法規(guī),在形式上照抄照搬西方、特別是日本的新聞法規(guī),因而這些新聞法律制度,染有十分濃厚的近代資產階級法制色彩。但是,清廷制定法律的目的完全是為了鉗制,日益發(fā)展的新聞事業(yè)及其宣傳報道活動,維護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

2)無法取信于民,在實踐上缺乏全面實施的社會基礎。

當時,推翻清王朝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清正朝推出的任何挽救頹局的舉措都遭到全面反對。因此,清末的新聞法規(guī),往往則出臺就遭到新聞界內外的強制抵制,許多報紙發(fā)表社論公開抗議。

3)無權制裁在華外報,染有半殘民地的以彩

由于西方裂強緊緊握住其攫取的在華權益不放,清王朝制定和頒行的新聞法規(guī)對其無法發(fā)生作用。

(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新聞思想

a、明確提出為革命辦報的主張;

革命派從一開始就明確提出辦報的目的是為了革命。

b、公開承認報紙的黨派性,明確宣布自己報紙是“黨報”和“機關報”,必須大力宣傳黨的綱領和主張;

c、把報紙視為政治斗爭的有力武器;

d、認為報紙應反映民意、影響輿論和指導輿論;

e、認為報紙和記者是國民和輿論的代表;

f、記者應該先知先覺。

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新聞思想與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新聞思想同出一源,均來自西方資產階級的新聞學說。因此,他們的辦報主張不僅在實質上是相同的,在具體表述方面亦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革命派報人更注意汲取西方新聞學說中反封建的民主主義內涵,因而更具有資產階級上開時期的革命性與戰(zhàn)斗性。

10、試述辛亥革命時期報刊宣傳的特點和業(yè)務改進。(見12題)

(1)報刊宣傳的特點

1、政黨報刊在報業(yè)中占突出地位。

2、資產階級革命派變成了辦報的主角。

1、政論的戰(zhàn)斗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2、報刊政論的戰(zhàn)斗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特別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報刊政府作用更大,表現為:(1)揭露了帝國主義;(2)批評了清王朝和?;逝?;(3)宣傳了革命思想。

3、辦報地區(qū)、讀者對象逐漸擴大。

4、以革命文藝作品為主的副刊增多。

但是,資產階級革命派對于新聞的真實性不很重視,其報刊上有時出現侮報道,有時還出現暴露內部分歧的言論。

(二)新聞業(yè)務工作的改進

辛亥革命時期,特別是第二次國人辦報高潮興起后,新聞業(yè)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

(1)在內容上,報紙一般已具備新聞、評論、副刊和廣告四大要素。新聞報道成為報紙的主角。新聞報道體裁也日益增多。

(2)評論工作進一步改進。報紙評論的形式逐漸多起來,有“社論”、“時論”、“時評”、“編者按”等。

(3)有些報紙分莊、諧兩部分,促進了報紙文藝副進的發(fā)展。

(4)在形式上,大多數報紙已由近代形態(tài)發(fā)展成為現代形態(tài),結束了“報”、“刊”不分的時代。

11、試述辛亥革命時期資產階級各派的新聞思想并簡評。

(一)歷史背景:戊戌變法失敗后,歷史進入辛亥革命時期,中國的政治斗爭格局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其中最大的變化之一是民族資產階級越來越迅速地發(fā)生分化,逐步形成了兩股主要的政治力量:一股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他們主張實行“開明專制”、“君主立憲”制度。特別是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蓬勃興起后,他們極力反對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逐漸由維新派、改良派墮落成?;逝伞A硪还烧瘟α渴且詫O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他們主張用暴力推翻封建制度、推翻滿清政府。在整個辛亥革命期間,兩股力量創(chuàng)辦了大量報刊,宣揚自己的觀點,并展開了激烈的論戰(zhàn)。

(二)各派代表刊物列舉:

改良派:國外:《清議報》、《新民叢報》;

國內:《時報》、《大公報》、《京話日報》、《東方雜志》

革命派:國外:《民報》

國內:《神州日報》、“豎三民”、《大江報》

(三)改良派:(梁啟超)由于改良派有較多的辦報實踐,一直把辦報作各政治斗爭的主要方式,在辦報主張上,他們比革命派進行了更多理論探討和思辨,發(fā)表論述較多,影響較大。

(1)在報刊任務方面,提出“兩大天職”說,即“監(jiān)督政府”和“向導國民”。

(2)在報紙的功能方面,指出報紙的功能是“去塞求通”。

(3)在辦報原則上,提出辦好報紙的四個條件,即:“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當”、“報事速而確”。

(4)在輿論方面,提出健全輿論的主張。認為報館是最能體現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