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火知識講座講稿_第1頁
安全防火知識講座講稿_第2頁
安全防火知識講座講稿_第3頁
安全防火知識講座講稿_第4頁
安全防火知識講座講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安全防火知識講座

講稿第一講怎樣認識火災,對火災的預防一、 怎樣認識火災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各類企業(yè)大量涌現(xiàn)。然而,在當前社會轉型,經濟轉軌,企業(yè)改制,結構調整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單位內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導致誘發(fā)火災的各類因素相應增多,火災事故不斷,尤其是群死群傷火災仍時有發(fā)生,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據統(tǒng)計,1991年至2000年十年間,全國共發(fā)生火災88萬余起,死亡人數(shù)2.5萬余人,傷4萬余人,直接財產損失116.5億余元。其中,公眾聚集場所發(fā)生特大火災264起,造成1750人死亡,僅遼寧阜新藝苑歌舞廳、新疆克拉瑪依友誼館、河南洛陽東都商廈三起惡性火災事故就造成867人死亡?;馂男蝿輫谰臓顩r引起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大量事實一再表明,盡管火災事故頻發(f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沒有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人們對安全防火意識淡薄,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消防安全,不少人員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常識,違章操作,冒險作業(yè);一旦發(fā)生火災,既不會報警,又不會撲滅初起火災和逃生自救。最后釀成大的火災,造成群死群傷的局面。二、 火災怎樣預防1、預防火災的人為因素在火災預防中,物和技術不過是被動因素,而人才是主動的,并且是主要的因素,人的行為受心理意識的影響很大。如果人們思想重視防火安全懂得消防知識,明確消防安全重要性,發(fā)生火災的危害性,撲救火災的必要性,有消防安全意識,就會主動地做好火災預防工作,就能控制火災的發(fā)生和減少火災損失,相反,就會導致火災的發(fā)生,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2、預防火災的物質因素火災發(fā)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物質具備了燃燒條件。因此,火災預防就把物質燃燒條件破壞掉,防止火源接近可燃性質,防火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把不安全狀態(tài)的物質,防火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把不安全狀態(tài)的物質轉變成安全狀態(tài)的物質。3、預防火災的技術因素(1) 設計上不符合要求。選材料與使用不符合消防規(guī)范要強度計算上的錯誤,結構不合理,沒有配套設計消防安全技術設施或不滿足消防安全要求等。(2) 施工、制造上不符合設計要求。包括建筑防火設計,消防產品制造等不符合要求。(3) 維修、保養(yǎng)不到位,由于防火滅火各種設備、設施隨著時間上的延續(xù)、磨損、耗傷、老化腐蝕、失靈等,缺乏維修保養(yǎng),致使發(fā)生火災事故的可能性增大。(4) 操作技術不等引起火災。由于操作技術上熟練或缺乏安全防范知識,而發(fā)生火災。事實告訴我們,火災預防與產品技術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防火技術水平高,產品設計質量好,火災事故就發(fā)生的少;反之,就容易發(fā)生火災。第二講初起火災的撲救和滅火器的管理一、初起火災的撲救基本方法有四種:1、 冷卻滅火法冷卻滅火法,是根據可燃物質發(fā)生燃燒時必須達到一定的溫度這個條件,將滅火劑直接噴灑在燃燒著的物質上,使可燃物的溫度降低到燃點以下,從而使燃燒停止,用水進行冷卻火災,是撲救火災的常用方法。對于房屋、家俱、木柴、紙張等可燃物質,都可以用水來冷卻滅火。二氧化碳的冷卻滅火效果很好。二氧化碳滅火器噴擊-78C的雪花狀固體二氧化碳,在迅速汽化時吸取大量的熱,從而降低燃燒區(qū)的溫度,使燃燒停止。2、 隔離滅火法隔離滅火法是根據發(fā)生燃燒必須具備可燃物這個條件,將燃燒物體與附近的未燃物質隔離或疏散開,從而使燃燒停止。這也是撲救火災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采用這些方法很多,例如:將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質從燃燒區(qū)轉移到安全地點、關閉閥門、阻止可燃氣體、液體流入燃燒區(qū),排除生產裝置、容器內的可燃氣體或液體,阻止流散的易燃,可燃液體或護散的可燃氣體,拆除與火源相鄰的可燃建筑結構,造成阻止火勢蔓延的空間地帶等等。3、 窒息滅火法窒息滅火法,是根據可燃物質發(fā)生燃燒需要足夠的空氣(或氧氣)這個條件。采取適當措施來防止空氣流入燃燒區(qū),或者用惰性氣體稀釋空氣中氧的含量,使燃燒物質缺乏或斷絕氧氣而熄滅。這種滅火方法,適用于撲救封閉層間和工藝裝置或船艙內的火災。這些部位發(fā)生火災的初期,空氣充足,燃燒發(fā)展比較迅速,隨著燃燒時間延長,由于被封閉的這些部位內部的空氣(氧)越來越少,煙霧及其他燃燒產物逐漸充滿空間。因此,燃燒的不完全性加強燃燒強度降低,當空氣中含氧量降低到14%及以下時燃燒即將停止。還可以采用石棉瓦、濕棉被、濕帆布等不燃或難燃材料覆蓋燃燒物或封閉孔洞,用燃氣、二氧化碳、惰性氣體(如氮氣等)充入燃燒區(qū)內,利用建筑物上原有的門、窗以及新鮮空氣流入。此外,在無法采取其他可采用水淹沒(灌注)或用高倍數(shù)泡沫來充填的方法進行撲救。4、 抑制滅火法抑制滅火法,就是使滅火劑參與燃燒反應歷程中去,使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游離基消失,形成穩(wěn)定分子和低活性的游離基,從而使燃燒反應停止。采用這種方法可使用的滅火劑有干粉“1211(二氟一氯一、甲烷、1301(三氯一甲烷)等均屬于參與燃燒過程中斷燃燒連鎖反應的滅火劑。滅火時,一定要足夠數(shù)量的滅火劑準確地噴射在燃燒區(qū)內,使滅火劑參與燃燒反應滅火劑、滅火時,一定要將足夠數(shù)量的滅火劑準確地噴射在燃燒區(qū)內,使滅火劑參與燃燒反應中去,否則將起不到抑制燃燒反應的作用,達不到滅火的目的,同時,要采取必要的冷卻降溫措施,以防止復燃。二、初起火災要做哪些工作1、報警發(fā)生火災后,在現(xiàn)場的人員應及時拔打火警電話一一119,向公安消防隊報警,報告火警時為了使消防隊能夠迅速到達現(xiàn)場,應講清起火單位的名稱、詳細地址、著火物質、著火部位、火勢大小、有無被困人員、有無爆炸和毒氣泄漏,報警人的姓名、電話號碼等。并該出起火部位及附近有無明顯的標志。2、 滅火我國的消防工作方針是預防為主、防消結合、滅火在消防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五條規(guī)定:任何單位,成年公民都有參加有組織的滅火任務)。滅火基本要求是:積極搶救人命、及時控制火勢、迅速撲滅火災,為了達到這一要求,在撲救初起火災時,必須遵循先救人后滅火(以人為本,先控制后消滅,先重點后一般的滅火原則)。3、 自救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是人類的天性,在突如其來的火災面前,在眾多被火圍困的人員中,有的人命赴黃泉,生靈涂炭,有的人造成終身殘疾,也有的人化險為夷,死里逃生。這固然與起火時間、地點、火勢大小、建筑物內消防設施等因素有關,還要看被火圍困的人員在災難臨頭時有沒有逃生的本領。實踐證明,很多人在火災圍困中得以生還的一個最主要因素就是他們都有自救意識和所采取的自救方法得當,掌握了一把打開逃生大門的“金鑰匙”。(1) 熟悉環(huán)境法必須了解熟悉自己經?;蚺R時所處的建筑物、場所的消防安全環(huán)境。(2) 頭腦冷靜法火災發(fā)生時,濃煙滾滾,烈火熊熊,被大火圍困的人們大多非常緊張的失去理智,不假思索,盲目跟隨他人,一窩蜂地擁到這里又一窩蜂地擁到那里,有時會處于進也難,退也難的境地,這時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因為,只有冷靜才不能慌亂,要根據火勢的具體情況作出正確的判斷,選擇有效的自救方案,贏得寶貴的時間,脫離險境。(3)迅速撤離法毛巾保護法通道疏散法匍匐爬行法標志引導法借助器材法繩索滑行法暫時避難法利人利己法低屋跳樓法三、泡沫滅火機和二氧化碳滅火機的使用方法1、 泡沫滅火器主要有機械泡沫滅火器和化學泡沫滅火器兩種。手提式泡沫滅火器主要由筒體、瓶膽、器頭、提環(huán)組等組成,筒體用鋼板渡壓焊制而成,內裝碳酸氫鈉水溶液,瓶膽用乙烯制作,內裝硫酸水溶液。瓶膽用軟蓋封閉防止溶液混合和蒸發(fā),器頭借助墊圈和螺母緊固在筒,使用時,可手提筒體,上提環(huán),迅速火場,不能傾斜,不能肩扛,拿顛列都不行,以免兩種藥劑混合而提前噴出,離著火點10米,將機桶到過來,對著火點噴射,直噴完為止。2、 二氧化硫滅火器的作用二氧化硫滅火器充裝的滅火劑是二氧化碳氣體。由于二氧化碳是惰性氣體,比空氣重,是空氣的1.5倍,滅火時噴出大量二氧化碳氣體,覆蓋在燃燒物上,隔離了氧氣的供給,燃燒因缺氧而熄滅,適用于撲救電器、珍貴設備、檔案資料、儀器儀表和其他一般物質的火災,但不能撲救鉀、鈉、輕金屬火災。3、 構件二氧化碳滅火器主要由筒體(氣瓶)、閥門、噴筒(喇叭、虹吸管等組成,筒體是由無制管制成、用來盛裝二氧化碳,噴筒由耐寒橡膠制成,連接在啟閉閥門上,其作用是使噴射定向提高滅火效能。)著火點5米左右,然后放下滅火器,拔出保險鎖,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緊握啟閉閥的尾巴,對沒有噴射軟筒的二氧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