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村醫(yī)學一般檢查ppt新_第1頁
農(nóng)村醫(yī)學一般檢查ppt新_第2頁
農(nóng)村醫(yī)學一般檢查ppt新_第3頁
農(nóng)村醫(yī)學一般檢查ppt新_第4頁
農(nóng)村醫(yī)學一般檢查ppt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習方法框架式學習方法背目錄一般檢查

第二章一般檢查概念:是指對患者一般狀況的概括性觀察方法:視診為主配合交談、觸診或借助一些簡單的工具。內(nèi)容:性別、年齡、生命征、發(fā)育與體型、營養(yǎng)、意識狀態(tài)、面容與表情、體位、姿勢及步態(tài)、皮膚粘膜、淺表淋巴結。第二章一般檢查第一節(jié):全身狀態(tài)檢查第二節(jié):皮膚及粘膜第三節(jié):淺表淋巴結性別

sex評估方法:視診。(性征)某些疾病對性征的影響:1、腎上腺皮治腫瘤或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可使女性患者出現(xiàn)男性化。2、肝硬化所致的睪丸功能受損,腎上腺皮質(zhì)腫瘤及某些支氣管肺癌可使男性患者乳房發(fā)育以及其他第二性征的改變。性別與某些疾病的發(fā)生率有關:女性-甲狀腺疾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男性-甲型血友病。性染色體異常對性征的影響.性染色體數(shù)目結構異常均可影響性發(fā)育和性征,導致兩性畸形。年齡

(age)判斷方法:交談、觀察(意識不清、精神障礙、死亡):皮膚的彈性與光澤、毛發(fā)的顏色與分布、肌肉的緊張度、面部皮膚的皺紋及牙齒的狀態(tài)。年齡與疾病的關系:嬰幼兒與兒童:麻疹、猩紅熱、佝僂病、手足口病青年人:結核病、風濕熱老年人:動脈硬化性疾病、各種實體癌癥、冠心病、高血壓等。第一節(jié)全身狀態(tài)檢查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一般狀態(tài)生命征包括體溫(temperature)、呼吸(respiration)、脈搏(pulse)、血壓(bloodpressure),是評價生命活動存在與否及其質(zhì)量的標準,是身體評估必檢項目之一(一)概述(二)測量方法及正常值(三)體溫測量中常見誤差的原因一、體溫種類方法正常值優(yōu)點缺點口測法消毒后的體溫表放于舌下,緊閉口唇,5分鐘后讀數(shù)。36.3-37.2℃較可靠不易保持衛(wèi)生,幼兒和神志不清的病人不能使用。肛測法側臥位,肛表頭部涂以潤滑劑,徐徐插入肛門,深達肛表的一半為止。36.5-37.7℃穩(wěn)定,用于小兒或昏迷的病人。不方便腋測法擦干腋窩的汗液,將體溫表水銀端放于腋窩頂部,夾緊。36-37℃較安全,方便,不易交叉感染。容易受周圍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相關知識1、生理變異:正常人24小時內(nèi)體溫波動范圍相差不超過1。時間:早晨略低,下午略高。運動:體溫稍高。年齡:老年人體溫略低。性別:婦女在月經(jīng)前或妊娠時略高。2、發(fā)熱:體溫高于正常。分度:低熱-37.1-38℃;中等度發(fā)熱:38.1-39℃;高熱39.1-41℃;超高熱41℃以上。3、體溫過低:體溫低于正常為體溫過低見于休克、急性大出血、慢性消耗性疾病、年老體弱、重度營養(yǎng)不良、甲減以及低溫環(huán)境中暴露過久。(三)體溫測量中常見誤差的原因1、測量體溫前未將體溫表的汞柱甩到35℃2、消瘦、病情嚴重或神志障礙病人未能將體溫表夾緊3、體溫表附近有冷熱物體如冰袋、熱水袋4、測量體溫前用熱水漱口或以熱毛巾擦過腋部,均可使測得結果高于被檢查的實際體溫。二、脈搏

概念:動脈管壁如此有節(jié)奏、周期性地起伏評估部位:淺表動脈如橈動脈、顳動脈、頸動脈(判斷心跳是否停止)肱動脈(側量血壓)、股動脈(抽血氣)、足背動脈。評估內(nèi)容:脈率、節(jié)律、緊張度和動脈壁彈性、強弱、脈搏的波形及臨床意義。正常人脈搏特點:60-100次/分鐘,節(jié)律整齊,強度相等。脈搏曲線:將每次測得的脈搏次數(shù)記在記錄單上,用紅色筆連成曲線。常見的異常脈搏脈搏增快:脈率每分鐘超過100次。生理情況見于情緒激動,劇烈活動等。病理情況下見于甲亢、發(fā)熱、貧血、休克等。脈搏減慢:脈率每分鐘少于60次亦稱脈搏徐緩。生理情況:見于體質(zhì)健壯的人。病理情況見于:見于顱內(nèi)壓增高、阻塞性黃疸、甲減等。每分鐘40次甚至或以下時候,見于病態(tài)竇房綜合癥或房室傳導阻滯。脈搏脈率(pulserate):1、影響因素:年齡、性別、運動、情緒。2、正常范圍:成年人60-100次/分,平均72次/分,女性稍快。兒童平均約90次/分,嬰幼兒可達130次/分。老年人稍慢。3、脈搏短絀:某些心律失常如房顫或頻發(fā)期前收縮,部分心搏出量低,不足以引起周圍動脈搏動,脈率可少于心率。節(jié)律(rhythm):1、正常人節(jié)律規(guī)則。2、生理情況:竇性心律不齊時吸氣時增快,呼氣時減慢。3、病理情況:房顫-(脈律絕對不規(guī)則,且強弱不等,脈率少于心率脈搏短絀);期前收縮-二聯(lián)脈、三聯(lián)脈;房室傳導阻滯-脫漏脈(droppedpulse)童年。0歲—6歲(周歲,下同)

(1).嬰兒期0-3周月;

(2).小兒期4周月—2.5歲;

(3).幼兒期2.5歲后—6歲脈搏緊張度與動脈管壁狀態(tài):1、相關因素:血壓2、檢查方法3、臨床意義:動脈硬化強弱:1、相關因素:心博出量、脈壓差、外周血管阻力。

2、病理情況:洪脈(fullbounding):脈搏強而振幅大。見于高熱、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細脈(weak“thready”pulse):脈搏弱耳振幅小。見于心力功能不全、主動脈瓣狹窄、低血容量等。種類特點臨床意義水沖脈脈搏驟起驟落,急促有力,是脈壓增大所致,故稱水沖脈或陷落脈脈壓增大所致見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甲亢、嚴重貧血、動脈導管未閉。交替脈節(jié)律正常而強弱交替出現(xiàn),是心肌受損的一種表現(xiàn)。左心衰的重要體征見于高心病、冠心病奇脈平靜吸氣時,脈搏明顯減弱或消失又稱吸停脈。心包填塞癥心包積液和縮窄性心包炎是心包填塞的重要體征之一,也可見于阻塞性肺病。不整脈竇性不整脈脈搏速率隨呼吸而改變正常兒童及青年人過早搏動在規(guī)整的脈搏搏動中,如果在一次正常搏動之后,提早出現(xiàn)一個較弱的搏動,有時甚至難以觸到。此后,有較長休止期。心房纖維顫動脈搏的速率、節(jié)律、強度都絕對不整,并有脈搏短絀現(xiàn)象,即每分鐘脈搏次數(shù)少于心跳次數(shù)。脈搏消失嚴重休克、多發(fā)性大動脈炎心包填塞癥收縮壓降低、脈壓減小、靜脈壓升高、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心音低而速、呼吸困難、奇脈

三、呼吸檢查方法:視診偶爾配合觸診。檢查內(nèi)容:頻率(16-20次/分)節(jié)律(規(guī)整)、深度(適宜)

呼吸:脈搏=1:4新生兒:44次/分臨床意義:1、生理情況:增快、減慢。2、病理情況:(1)、頻率改變(2)、深度改變(3)、節(jié)律改變①呼吸增快②呼吸緩慢①深長呼吸②呼吸淺快①特點(概念)②臨床意義呼吸頻率:1、呼吸過速:超過24次/分。見于發(fā)熱、疼痛、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及心功能不全、休克等。體溫升高一度呼吸增加4次/分2、呼吸過緩:低于12次/分見于顱內(nèi)壓增高、鎮(zhèn)靜劑或麻醉劑過量。呼吸深度:1、呼吸淺快:見于肺炎、胸膜炎、氣胸等、呼吸肌麻痹。

2、呼吸深快:見于劇烈運動、緊張、尿毒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代謝性酸中毒的呼吸加深稍快又稱之為Kussmaul呼吸。呼吸節(jié)律:1、潮式呼吸(特點):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2、間停呼吸(特點):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3、嘆息樣呼吸(特點):神經(jīng)衰弱、精神緊張或抑郁癥。;注意:間停呼吸較潮式呼吸更為嚴重,預后多不良,常于臨終前發(fā)生。有些老年人在深睡眠時亦可出現(xiàn)潮式呼吸,此為腦動脈硬化中樞神經(jīng)供血不足表現(xiàn)是一種由淺慢逐漸變?yōu)樯羁?,再由深快轉為淺慢,隨之出現(xiàn)一段呼吸暫停后,又開始上述變化的周期性呼吸。潮式呼吸周期可長達30秒至2分鐘,有5-30秒的呼吸暫停。表現(xiàn)為規(guī)律的呼吸幾次后,突然停止呼吸一段時間,又開始呼吸,周而復始表現(xiàn)為規(guī)律的呼吸幾次后,突然停止呼吸一段時間,又開始呼吸,周而復始表現(xiàn)為在一段正常呼吸中插入一次深大呼吸。常伴有嘆息聲,多為功能性改變見于神經(jīng)衰弱、精神緊張或抑郁癥。潮式呼吸比奧呼吸斷續(xù)呼吸抑制呼吸嘆氣(息)樣呼吸下頦呼吸點頭呼吸魚口呼吸抽泣式呼吸(雙吸氣)不規(guī)則呼吸呼吸中樞衰竭的晚期,均為垂危征象四、血壓概念:血壓、收縮壓、舒張壓、脈壓測量方法記錄方法注意事項血壓的標準臨床意義測量血壓的方法受檢者坐位或臥位,暴露右上臂,調(diào)整其手臂位置,上肢伸直并外展45度,使血壓計0點、肱動脈搏動點、右心房在同一水平。打開血壓計水銀槽開關。將袖帶氣囊對準肱動脈纏于右上臂,松緊適度(可插入一指)其下緣距肘窩2-3厘米。正確帶聽診器,用手指觸著肘部肱動脈搏動。向袖帶內(nèi)充氣,待肱動脈搏動消失后,再將汞柱上升20-30毫米汞柱。將聽診器胸件放在肘部肱動脈處。緩慢放氣,使汞柱緩慢下降2毫米汞柱/秒。同時聽診肱動脈搏動聲。第一聲”咚“音處為收縮壓值,“咚”變調(diào)或突然消失(變調(diào)隨即消失)處為舒張壓值,正確讀出測量結果。將汞柱降至0點,重復測量一次。以第二次測量值(或取平均值)為準并記錄。收縮壓/舒張壓(毫米汞柱)整理好血壓計,關閉血壓計。測量血壓的方法注意事項受檢者需休息10分鐘后在測量。測量前半個小時禁止飲用茶葉、咖啡等對血壓有影響。核對血壓計,使汞柱頂端位于血壓計“0”點測量時血壓計保持垂直,汞柱不能傾斜,眼睛平視汞柱水平面。注意三點一線,即肱動脈,血壓計0點,右心房(坐位是第四肋軟骨,平臥位是腋中線)在同一水平。注意事項袖帶與被測肢體間不應隔有衣物,袖帶上方衣服不能過緊。聽診器體件不可塞在袖帶下面。檢查聽診器。正確帶聽診器。關閉血壓計右傾45度。沖氣閥靠右側放。第一次測量后水銀柱歸”0“點,休息片刻,測量第二次。注意聽診間歇收縮壓與舒張壓水平在一個級別時,按較高的級別分類。類別收縮(mmHg)舒張(mmHg)理想血壓<120<80正常血壓<130和<85正常高值130-13985-891級高血壓140-159和(或)90-99亞組:臨界高血壓140-149和(或)90-942級高血壓160-179和(或)100-1093級高血壓>180和(或)>110低血壓<90和<60臨床意義

1、正常人血壓及生理變異:收縮壓舒張壓脈壓為30-40mmHg。兩上肢血壓相差5-10mmHg。下肢血壓較上肢高20-40mmHg2、血壓升高及臨床意義(hypertension):3、血壓降低(hypotension)4、雙上肢血壓差別顯著5、上下肢血壓異常6、脈壓變化五、一般狀態(tài)發(fā)育與體型營養(yǎng)狀態(tài)面容與表情體位姿勢和步態(tài)意識狀態(tài)

發(fā)育與體型(developmentandhabitus)發(fā)育

影響發(fā)育的因素:種族、遺傳、內(nèi)分泌(巨人癥gigantism、侏儒癥pituitarydwarfism、呆小癥或克汀病cretinism、庫欣綜合征、閹人征,甲狀腺亢進、營養(yǎng)不良、慢性消耗性疾?。⒇E病、營養(yǎng)狀況生活條件、體育鍛煉等。體型:發(fā)育的判斷(年齡、智力、體格成長狀態(tài):身高、體重、第二性征)發(fā)育正常的表現(xiàn):年齡、體格狀態(tài)、智力等是均衡發(fā)展的,第二性征與年齡相稱的。成人發(fā)育正常的指標無力型(瘦長型)超力型(矮胖型)正力型(均稱型)1、骨骼、肌肉的生長與脂肪的分布狀態(tài)2、體格、頸、肩、胸圍、腹上角營養(yǎng)狀態(tài)(nutrition)

是判斷機體健康狀態(tài)和疾病程度的標準之一相關因素:食物的攝入、消化吸收以及代謝等因素密切相關。并受到心理、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評估依據(jù)(皮膚的彈性、粘膜顏色、指甲毛發(fā)的光澤度、皮下脂肪及肌肉的發(fā)育狀況以及肋間隙和鎖骨上窩程度、身高與體重、體重指數(shù)、皮褶厚度)常用的體格指標:(1)身高和體重(2)體重指數(shù)(3)皮膚厚度測量分級:良好、不良、中等(皮膚、肌肉、皮下脂肪、毛發(fā)指甲、肋間隙、鎖骨上窩、肩胛骨、腹部、體重指數(shù)。)常見的營養(yǎng)異常狀態(tài)身高與體重(heightandweight):理性體重(Kg)=身高【(cm)-100】X0.9(男性)

0.85(女性)一般認為體重在理想體重=+10%的范圍均正常。體重指數(shù)(bodymassindexBMI)BMI=體重(Kg)/身高(m2)我國正常范圍是20-24>25超重,>30為輕度肥胖>35為中度肥胖。>40為重度肥胖皮褶厚度測量(skinfoldthickness)直接反應體內(nèi)脂肪量。測量肱三頭肌、肩胛骨下和臍旁皮脂皮褶厚度測量最常用。TSF正常參考值:男性(13.1+6.6)毫米。女性(21.5+6.9)毫米。中國成人男性8.4mm,女性15.3mm

營養(yǎng)不良malnutrition肥胖obesity1、進食障礙或不足:神經(jīng)性厭食癥等2、消化吸收障礙:胃腸疾病等2、消耗加速: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消瘦weightloss:BMI小于18.5或體重減少,實際低于標準體重的10%,極度消瘦稱為惡病質(zhì)cachexia1、原因:攝食過多、遺傳、內(nèi)分泌、運動、生活方式等。2、分為(1)外源性肥胖simpleobesity:無病理意義。表現(xiàn)為全身脂肪分布均勻,身體各部分無異常改變,常有一定的遺傳傾向。(2)內(nèi)源性肥胖secondaryobesity:多由內(nèi)分泌疾病引起如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亢進癥病人的向心性肥胖。以面部、肩背部、腰腹部最顯著。BMI大于24,體重增加,實際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以上肥胖性生殖無能綜合癥表現(xiàn)為大量脂肪積聚在面部、腹部、臀部及大腿,伴有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發(fā)育不全惡液質(zhì):極度消瘦

意識狀態(tài)

levelofconsciousness概念:1、意識狀態(tài):大腦高級神經(jīng)中樞更能活動的綜合表現(xiàn),即對自身狀態(tài)及周圍環(huán)境的認知能力。包括:認知、思維、情感、記憶和定向力5個方面。2、意識障礙:是指人體對周圍環(huán)境及自身狀態(tài)的識別和覺察能力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嚴重的意識障礙表現(xiàn)為昏迷。3、檢查方法:交談,簡單計算、痛覺實驗、瞳孔對光反射、腱反射等嗜睡:somnolence1、最輕的意識障礙2、病理性倦睡:安靜環(huán)境中經(jīng)常處于睡眠狀態(tài)3、可被輕刺激喚醒4、醒后能正確回答問題,配合檢查,但反應遲鈍,停止刺激后又入睡意識模糊:confusion1、較嗜睡程度深的意識障礙2、病人意識水平輕度下降(1)思維活動困難,言語不連貫(2)對時間、地點、人物的定向力障礙(3)幻覺、錯覺、思維紊亂、記憶模糊昏睡:lethargy1、較嚴重的意識障礙2、病人處于接近昏迷的狀態(tài)3、不易喚醒:僅在強刺激下可被喚醒4、醒時回答問題含糊或答非所問,停止刺激后很快入睡?;杳裕篶oma1、最嚴重的意識障礙,預示病情危重。2、病人表現(xiàn)意識完全喪失,不能喚醒,無自主運動。3、分類:(1)淺昏迷:①對疼痛刺激有躲避反應或痛苦表情

②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對光反射眼球運動等存在(2)中度昏迷:①對周圍事物及各種刺激均無反應,對劇烈刺激可出現(xiàn)防御反射。

②角膜反射減弱、瞳孔對光反射遲鈍、眼球無運動。(3)重度昏迷:①對任何外界刺激均無反應②全身肌肉松弛,深淺生理反射幾眼球運動均消失③生命體征常有改變。譫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增高表現(xiàn)為意識模糊、定向力喪失、感覺錯亂、胡言亂語、躁動不安。類型意識障礙程度被喚醒回答問題定向力嗜睡最輕可正確有意識模糊輕度可能無昏睡中度不易含糊或答非所問無昏迷嚴重不能不能無面容與表情

facialfeaturesandexpression急性病容慢性病容垂危病容脫水面容二尖瓣面容滿月面容甲亢面容黏液水腫面容肢端肥大癥面容傷害面容苦笑面容貧血面容公式:面色、表情、目光、其他(概念)面色潮紅、呼吸急促、表情痛苦、躁動不安或眉間緊皺、閉目呻吟,輾轉不安。見于急性發(fā)熱性疾病如肺炎球菌性肺炎、急性腹痛等。面色晦暗或蒼白無華,面容憔悴、目光黯淡枯瘦無力。見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惡性腫瘤、結核病、肝硬化等。垂危病容:面容干枯,面色蒼白或鉛灰,表情淡漠,目光無神,甚至大汗淋漓。見于休克、大出血等。脫水病容:面色晦暗、雙頰紫紅、口唇發(fā)紺見于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面圓如滿月、皮膚發(fā)紅、有痤瘡和胡須生成,眉毛粗濃,見于庫欣綜合癥面容驚愕、眼裂增大、眼球突出、目光閃爍、興奮不安、煩躁易怒,見于甲亢。顏面浮腫蒼白、臉厚面寬、目光呆滯、反應遲鈍、眉毛、頭發(fā)稀疏枯黃、舌色淡胖大見于甲減頭顱增大、面部變長、下頜增大并向前突出、眉弓和顴骨過長、唇舌肥厚、耳、鼻曾見于肢端肥大癥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呈無欲貌見于傷寒、腦炎等高熱的病人。表現(xiàn)為牙關緊閉,面肌痙攣,四肢抽搐呈苦笑狀。見于破傷風。面色蒼白、毛發(fā)枯黃、唇舌色淡、神疲乏力、見于貧血。面色晦暗、無光澤、面頰瘦削、額部、鼻背、雙頰有褐色色素沉著見于慢性肝病。面肌瘦削、面色蒼白或鉛灰、表情淡漠、目光灰暗。眼球凹陷,鼻骨峭聳,見于嚴重休克、脫水、大出血等病人呢自主體位activeposition被動體位passiveposition強迫體位Compulsiveposition1、強迫仰臥位:急性腹膜炎2、強迫俯臥位:脊柱疾病3、強迫側臥位:一側胸膜炎和胸腔積液4、強迫坐位(端坐呼吸)心、肺功能不全5、強迫蹲位:發(fā)感性先天性心臟病6、輾轉體位:膽道蛔蟲、膽石癥、腎絞痛。7、角弓反張位:破傷風和腦炎特點(概念)臨床意義

體位position步態(tài)gait蹣跚步態(tài)stumblinggait:佝僂病、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等醉酒步態(tài)drunkengait:酒精中毒、小腦疾病等。共濟失調(diào)步態(tài)ataxicgait:脊髓病變慌張步態(tài)propulsiongait:震顫麻痹:起步后碎步急速行走,身體前傾,有難以止步之勢,雙上肢缺乏擺動動作。剪刀式步態(tài)scissorsgait:由于雙下肢肌張力增高,尤以伸肌和內(nèi)收肌張力增高明顯,移步時下肢內(nèi)收過度,兩腿交叉呈剪刀狀腦性癱瘓、截癱間歇性跛行intermittentclaudication:脊髓病變、下肢動脈硬化偏癱步態(tài):偏癱跨閾步態(tài)steppagegait:由于跟部肌腱、肌肉松弛,患足下垂,行走時必須抬高下肢才能起步。腓總神經(jīng)麻痹。第二節(jié)皮膚及粘膜色澤彈性水腫皮疹皮下出血蜘蛛痣色素痣皮下結節(jié)瘢痕及皮紋毛發(fā)及指(趾)甲

(一)內(nèi)容顏色彈性皮疹皮下出血蜘蛛痣與肝掌水腫壓瘡(二)方法:視診為主,配合觸診。脫屑皮膚完整性一、皮膚評估

顏色皮膚的色澤與毛細血管的分布,血液的充盈度,色素量的多少及皮下脂肪的厚薄有關。自然光線下評估色澤1、蒼白2、發(fā)紅3、發(fā)紺4、黃染5、色素沉著6、色素脫失白癜白斑白化癥機制:貧血,末梢血管痙攣或充盈不足觀察部位:瞼結膜、口唇、顏面、肢端及甲床臨床意義:各種類型貧血最常見的主要體征。寒冷、驚恐、休克、虛脫、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如僅見肢端蒼白:雷諾病、血栓閉塞行脈管炎。機制: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血流加速,血量增加及紅細胞增多所致。臨床意義:生理:酒后、情緒激動、運動后即日曬等。病理:發(fā)熱性疾病如肺炎,猩紅熱,肺結核(午后兩頰潮紅)

中毒:阿托品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櫻桃紅)

庫欣綜合征及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皮膚持久發(fā)紅。

局部感染如皮膚軟組織感染,結膜炎集扁桃體炎。要點黃疸胡蘿卜素增高藥物影響原因血清膽紅素濃度增高,超過34.2umol/L血清胡蘿卜素增高,超過2.5g/L。長期服用含黃色素的藥物。如呋喃類。黃染的部位先出現(xiàn)在鞏膜、軟腭粘膜上,后出現(xiàn)皮膚手掌、足底、前額及鼻部的皮膚皮膚。重者鞏膜黃染特點及其他近角鞏膜緣輕,遠處重,有致黃疸的原發(fā)病,如肝炎等。無鞏膜、口腔黏膜黃染,停止食用富含胡蘿卜素的蔬菜或果類后,皮膚黃染消退。近角鞏膜緣重,遠處輕,停藥后皮膚黃染消退黃染黃疸”:最先出現(xiàn)在鞏膜和口腔黏膜嚴重的全身黃染過食胡蘿卜等蔬菜,在手掌、足底、前額及鼻部出現(xiàn)。長期服用帶有黃色素的藥物如米帕林、呋喃類。概念:表皮基底的黑色素增多,使局部或全身皮膚色澤加深好發(fā)部位:好發(fā)與身體外露部位及乳頭、腋窩、生殖器官、關節(jié)和肛門周圍。臨床意義:慢性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退,肝硬化,肝癌晚期,指端肥大癥,黑熱病,瘧疾,抗腫瘤藥物,含砷的藥物等。妊娠斑,老年斑。老年斑:全身或面部出現(xiàn)散在的色素沉著。妊娠斑:婦女可在面部、額部出現(xiàn)棕褐色對稱性色素斑。

彈性彈性與年齡、營養(yǎng)狀態(tài)、皮下脂肪、及組織間隙所含液體量多少有關檢查方法:選擇手背或上臂內(nèi)側部位。臨床意義1、彈性減弱:長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腫瘤或嚴重脫水2、彈性增加:發(fā)熱性疾病。水腫輕度:僅見于眼瞼、眶下軟組織、脛骨前、踝部皮下組織,指壓后可見組織輕度下陷,平復較快中度:全身組織均見明顯水腫,指壓后可出現(xiàn)明顯的或較深的組織下陷,平復緩慢重度:全身組織嚴重水腫,身體低位皮膚緊張光亮,甚至有液體滲出。此外胸腔、腹腔等漿膜腔內(nèi)可見積液,外陰部亦可見嚴重水腫。

皮疹皮疹:1、多為全身性疾病的征候之一。2、常見于傳染病、皮膚病、藥物及其它一些物質(zhì)的過敏等。檢查方法:視診。觀察并記錄出現(xiàn)與消失的時間、發(fā)展順序、分布部位、形狀大小、顏色、壓之是否褪色、平坦或隆起,有無瘙癢或脫屑。常見的皮疹:斑疹、玫瑰疹、丘疹、斑丘疹、蕁麻疹

(臨床意義)斑疹:只有局部皮膚發(fā)紅,一般不隆起皮膚表面。見于斑疹傷寒、丹毒。環(huán)形紅斑呈圓形或半圓形淡紅色皮疹,中心皮膚正常,大小不等,多分布于軀干和肢體內(nèi)側,對風濕又診斷意義是一種鮮紅色圓形斑疹,直徑2-3毫米,為病灶周圍血管擴張所致,按壓皮疹消退,松開又復現(xiàn),多見于胸腹部,為傷寒或副傷寒的特征性表現(xiàn)之一。丘疹:局部皮膚發(fā)紅病隆起皮膚表面。見于藥物疹,麻疹及濕疹。斑丘疹:在丘疹周圍有皮膚發(fā)紅的底盤。見于風疹、猩紅熱及藥物疹。蕁麻疹:為稍隆起皮膚表面的蒼白色或紅色的局限性水腫,是由速發(fā)型皮膚變態(tài)反應所致,見于各種過敏。皮下出血臨床意義:造血系統(tǒng)疾病,重癥感染,某些藥物或毒物中毒及外傷鑒別:較小的皮下出血與充血性皮疹鑒別:后者受壓時可以褪色或消失,而瘀點、紫癜受壓后不褪色。種類直徑大小瘀點紫癜瘀斑血腫直徑<2mm直徑3-5mm直徑>5mm片狀出血伴皮膚顯著隆起

蜘蛛痣與肝掌概念:皮膚小動脈末端分支擴張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得名。分布部位及形態(tài):上腔靜脈分布的區(qū)域內(nèi),如面、頸、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檢查方法機制:肝臟對雌激素滅活作用減弱導致體內(nèi)雌激素增高所致。臨床意義: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人。正常人,健康婦女妊娠期間。肝掌:手掌的大、小魚際部位發(fā)紅,壓之褪色。瘢痕及條紋(一)瘢痕概念:真皮或其深部組織因外傷、病變或手術愈合后結締組織增生所形成的斑塊。特點:1、萎縮性瘢痕:表面低于周圍正常皮膚者2、增生性瘢痕:表面高于周圍正常皮膚者臨床意義:過去某些疾病在皮膚上的標記如頸淋巴結核破潰后遺留的瘢痕,手術切口部位瘢痕。(二)條紋臨床意義:妊娠、肥胖、嚴重脫水。特點:新發(fā)生的為粉紅色,陳舊的為灰白色。常見部位在腹壁(如多產(chǎn)婦腹壁妊娠紋)、大腿內(nèi)側和臀部。毛發(fā)與指(趾)甲評估價值:了解衛(wèi)生習慣、生活狀態(tài)、生活質(zhì)量、新陳代謝狀況等。視診內(nèi)容:顏色、疏密度、脫發(fā)的類型及特點。觸診內(nèi)容:柔軟度及清潔度嗅診內(nèi)容:有無異味臨床意義:生理情況:兒童及老年人頭發(fā)較稀疏,進入老年期頭發(fā)逐漸變白。病理情況:脫發(fā)可見于頭皮脂溢性皮炎、頭癬、甲減、傷寒和斑禿等。放射治療和腫瘤化療后容易引起脫發(fā),特點是停止治療后,頭發(fā)可逐漸長出。

第三節(jié)淺表淋巴結正常淺表淋巴結淺表淋巴結的組群分布檢查順序檢查方法臨床意義

毛發(fā)毛發(fā):1、正常人2、影響因素:遺傳、營養(yǎng)狀況、年齡3、臨床意義(1)毛發(fā)增多:腎上腺功能亢進(2)毛發(fā)減少:脂溢性皮炎、黏液性水腫、抗癌藥物、腎上腺功能減退等。臨床意義局部淋巴結腫大1、非特異性淋巴結炎2、淋巴結結核3、惡性腫瘤淋巴結轉移全身淋巴結腫大基本檢查法

視診:醫(yī)師用視覺來觀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現(xiàn)的診斷方法。

適用范圍:既能觀察到全身的一般狀態(tài),如發(fā)育、營養(yǎng)意識狀態(tài)、面容與表情、體位、步態(tài),又能觀到局部的體征,如皮膚、粘膜、毛發(fā)、五官、頸胸部、腹部、脊柱、四肢、肌肉、骨骼關節(jié)形

注意要點:1、適宜的光源。2、正確的方法。3、結合其他檢查方法。

基本檢查法

觸診:醫(yī)師通過手的感覺進行判斷的一種診法。

適用于:全身各部,但以腹部最重要。觸診方法:通常用指腹和掌指關節(jié)面。

淺部觸診法:一手輕放在被檢部位,利用掌指關節(jié)和腕關節(jié)的協(xié)同配合,進行滑動觸摸。主要用于檢查體表淺在病變、關節(jié)、軟組織、淺部動脈、靜脈、神經(jīng)等。

深部觸診法:用一手或兩手重疊,由淺入深、逐漸加壓以達深部。

基本檢查法

深部滑行觸診法:醫(yī)師:以并攏的二、三、四指末端逐漸加壓向腹腔的臟器或包塊上作上下、左右的滑支觸摸。主要適用于腹腔深部包塊和胃腸病變的檢查。

雙手對應觸診法:左手置于被檢查臟器或包塊的后部,并將被檢查部位推向右手方向,適用于肝、脾、腎、子宮和腹腔腫物的檢查。

深壓觸診法:以一二個手指逐漸按壓,探測腹部深在病變部位或確定腹腔壓痛點,如闌尾、膽囊壓痛點。在深壓的基礎上迅速將手抬起,并詢問病人疼痛感覺是否加重或觀察面部是否有痛苦表情,即為反跳痛。

沖擊觸診法(浮沉觸診法)方法:以三四個并攏的手指,取70~90度角,置放于腹腔壁上相應的部位,作數(shù)次急速而較有力的沖擊動作,在沖擊時即會出現(xiàn)腹腔內(nèi)臟器在指端浮沉的感覺。適用于大量腹水,肝脾難以觸及時。

基本檢查法觸診注意事項:1、檢查前應向病人講清檢查目的,以取得配合。2、手法要輕柔。3、醫(yī)生要站在病人的右側面向病人,病人取仰臥位,雙手放于體側,雙腿稍屈,腹肌放松。4、手腦并動,邊觸摸邊思索?;緳z查法

叩診:用手叩擊身體表面某部,使之震動而產(chǎn)生音響,并根據(jù)震動和聲響的特點來判斷被檢查部位的臟器有無異常。

一、叩診方法:

1、間接叩診法:板指:左手中指第二指節(jié),緊貼于叩診部位。其它手指抬起。叩指:右手中指指端,叩擊左手第二指骨的前端,其它手指自然彎曲。

注意事項:叩擊方向:應與叩診部位的體表垂直。用力部位:以腕關節(jié)與指掌關節(jié)進行叩診,避免肘關節(jié)及戶關節(jié)參加運動。叩擊動作:屢活、短促、富有彈性,叩擊后中指應立即抬起。一個部位每次只需叩擊2~3下。用力要適中,均勻叩擊力度:根據(jù)不同的檢查部位、病變組織的性質(zhì)、范圍大小、位置深淺等具體情況而定。被檢部位范圍小

基本檢查法2、直接叩診法:用右手中間三指的掌面直接拍擊被檢查部位,借拍擊的音響和指下的震動感來判斷病變情況的方法。適用于胸部或腹部面積較廣泛的病變。二、叩診音:被叩擊部位的組織或器官因致密度、彈性、含氣量以及與體表間距不同,叩擊時產(chǎn)生不同的音響,根據(jù)其頻率、振幅和樂音的不同,臨床上分為清音、鼓音、濁音、實音。

清音:是一種頻率約為100~128Hz振動持續(xù)時間較長的音響不一致的非樂性、正常肺部的叩診音。

濁音:是一種音調(diào)較高、音響較弱、振動持續(xù)時間較短的非樂性叩診音,在叩擊被少量含氣組織覆蓋的實質(zhì)臟器時產(chǎn)生。如叩擊心或肝被肺的邊緣所覆蓋的部分,或在病理狀態(tài)下肺組織含氣量減少基本檢查法

鼓音:是一種和諧的樂音,如同擊鼓聲,清音相比音響更強、振動時間也較長,在叩擊含有大量氣體的空腔器官時出現(xiàn)。大量氣體正常見于左下胸的胃泡區(qū)及腹部。病理情況下,可見于肺空洞、氣胸、氣腹。

過清音:是屬于鼓音范疇的一種變音,介于鼓音與清音之間,音調(diào)較清音低,音響較清音強,為一種類樂音。肺組織含水量氣量增多,彈性減弱時所發(fā)生的叩診音,如肺氣腫。

實音:重濁音或絕對濁音,音調(diào)較濁音更高,音響更弱,振動時間更短的非樂音。叩擊不含氣的實質(zhì)臟器,如心、肝所產(chǎn)生的音響。病理狀態(tài)下,見于大量胸腔積液或肺實變?;緳z查法聽診:是醫(yī)生用聽覺聽取身體各部發(fā)出的聲音來判斷人體正常與否的一種檢查(一)聽診的注意事項:1、環(huán)境應安靜,溫度要適宜,光線應充足。2、體位要適當:多取坐位或臥位。3、檢查部位要暴露充分。4、細心、耐心、注意力集中于被檢查部位和器官所發(fā)出的聲音。(二)聽診的方法:直接聽診法間接聽診法聽診器的構造與使用?;緳z查法

嗅診:以嗅覺來判斷發(fā)自病人的異常氣味與疾病之間關系的一種診斷方法。1、汗液味:酸性汗味:風濕熱或長期服用水楊酸、阿司匹林等解熱鎮(zhèn)痛藥物者。狐臭味見于臭汗癥。腳臭味見于多汗者或腳癬合并感染。2、痰液味:血腥味:大咯血的病人。惡臭味:支氣管擴張或肺膿腫。3、膿液味:惡臭味應考慮氣性壞疽。4、嘔吐物味:胃內(nèi)容物咯帶酸味。糞臭味見于腸梗阻。爛蘋果味并混有濃液見于胃壞疽。酒味:飲酒。濃烈酸味:胃幽門梗阻或狹窄。5、糞便味:腐敗性和臭味見于消化不良或胰腺功能不足。腥臭味:細菌性痢疾。6、尿液味:濃烈的氨味:膀胱炎。7、呼氣味:濃烈的酒味:酒后或醉酒。

基本檢查法刺激性蒜味:有機磷中毒。爛蘋果味: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肝腥味:肝昏迷。8、口腔氣味:口臭:口鼻部病變、肺膿腫、支氣管擴張癥、肺壞疽、消化不良、肝病、吸煙。血腥味:體內(nèi)大出血、維生素C缺乏。9、病人身上散發(fā)的特殊氣味:烤出的面包味:傷寒。禽類羽毛味:麻風。蜂蜜味:鼠疫鼠臭味:精神錯亂。頭頸部檢查腹部檢查胸部檢查脊柱和四肢一般狀態(tài)檢查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一般及頭頸部檢查一般檢查之全身狀態(tài)檢查體溫(temperature,T):

一:體溫測量及正常范圍:1、口測法:測量時間:5min。

正常值:36、3~37、2C2、肛測法:測量時間:5min。

正常值:36、5~37、73、腋測法:測量時間:10min。

正常值:36~37正常人在24h內(nèi)體溫略有波動,一般相差不超過1度。生理狀態(tài)下,早晨略低,下午略高;運動或進食后體溫稍高;老年人體溫略低,婦女有月經(jīng)期前或妊娠中略高?;A部:一般檢查之全身狀態(tài)檢查

二、體溫的記錄方法:將體溫檢測結果,按時記錄到病歷中的體溫記錄單上,連成曲線,即成體溫曲線。

三、體溫測量中常見誤差的原因:1、測得體溫較實際為低的有:消瘦、病情嚴懲及神志障礙的病人測體溫時不能將體計夾緊,或體溫計附近有使局部體溫變冷的物體如冰袋等。2、比實際為高:檢查前未將體溫計的汞柱甩到36度以下。體溫計附近有使局部體溫增高的物體發(fā)熱水袋等。檢測前以熱水漱口或以熱毛巾擦拭腋部等。

基礎部:一般檢查之全身狀態(tài)檢查脈搏(pulse,P)

指橈動脈的搏動。其檢查方法是以三個手指的指端來觸診橈動脈的搏動。

一:速率:又稱脈率。正常值;60~100次/分。生理變化:兒童較快,老年人較慢,女性較男性快。此外,白天較快,睡眠時較慢,餐后、活動后或情緒激動時增快。病理性變化:發(fā)熱、疼痛、貧血、甲亢、心衰、休克、心肌炎等脈搏增快,顱壓增高、傷寒、病竇綜合征、房室傳導阻滯或服用強心甙、鈣拮抗劑等可使其減慢。

基礎部:一般檢查之全身狀態(tài)檢查

二、節(jié)律:是心搏節(jié)律的反映,正常人脈搏節(jié)律規(guī)整。生理現(xiàn)象: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病理現(xiàn)象:房顫、早搏

三、強弱:決定于心搏出量、脈壓和周圍血管阻力大小。洪脈或跳脈:高熱、甲亢、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搏量增加周圍血管阻力較小時則脈搏強而大。細脈或絲脈:心功能不全、主動脈瓣狹窄。心搏量減少、脈壓減少、周圍動脈阻力增大時。

基礎部:一般檢查之全身狀態(tài)檢查呼吸(respiration,R)

觀察記錄呼吸的頻率及節(jié)律,檢測方法及臨床意義見肺與胸膜檢查。血壓(bloodpresure,BP)

動脈血壓簡稱血壓,是血液在血管內(nèi)流動時,作用于血管壁的壓力。它是推動血液在血管內(nèi)流動的動力。心室收縮。血液從心室流入動脈,此時血液對動脈的壓力最高,稱為收縮壓。心室舒服張,動脈血管彈性回縮,血液仍繼續(xù)向前流動。但血壓下降,此時的壓力稱為舒張壓。兩者之差,稱為脈壓。一:測量方法:1、直接測量方法:2、間接測量方法:二:注意事項基礎部:一般檢查之全身狀態(tài)檢查1、測壓前應讓病人休息15分鐘,并保持安靜。2、血壓計的示壓管應直立,汞柱應恰在示壓管的0標記處。3、袖帶內(nèi)的氣體要排空。4、每次測量應當連續(xù)2次以上以平均值作記錄。三、血壓正常標準理想血壓為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正常血壓為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5mmHg,正常血壓高值為收縮壓130—139mmHg,舒張壓85—89mmHg。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即為高血壓。四、血壓差異的臨床意義1、高血壓:高血壓病,繼發(fā)性高血壓。2、低血壓:血壓低于90/60mmHg,休克、心梗、心功能不全、心包填塞、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退等,出可見于極度衰弱的病人。3、脈壓增大和減?。夯A部:一般檢查之全身狀態(tài)檢查脈壓〉40mmHg稱為脈壓增大,見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動脈導管未閉,甲亢、嚴重貧血、老年主動脈硬化等。脈壓〈30mmHg稱為脈壓減?。恢鲃用}瓣狹窄、心力衰竭、低血壓、心包積液?;A部:一般檢查之全身狀態(tài)檢查發(fā)育與體型

人體生命過程的發(fā)展變化,總稱發(fā)育。以年齡、智力和體格成長狀態(tài)之間的關系來判斷。判斷成人正常的指標為;胸圍等于身高的一半,兩上肢展開的長度約等于身高,身體上部長度與下部長度也大致相等。體型是自身體各部發(fā)育的外觀表現(xiàn),包括骨骼、肌肉的成長與脂肪分布的狀態(tài)等。臨床上把正常人的體形分為3種。1.均勻型。2.矮胖型。3.瘦長型。病態(tài)發(fā)育;巨人癥、侏儒癥、呆小癥、佝僂癥。

基礎部:一般檢查之全身狀態(tài)檢查營養(yǎng)一、營養(yǎng)狀態(tài)的分級1、良好2、不良3、中等二、常見的營養(yǎng)異常狀態(tài)1、營養(yǎng)不良;攝食障礙、消化障礙、消耗增多(體重低于標準體重的90%時稱為消瘦,極度消瘦者稱惡病質(zhì)。2、肥胖: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以上的病理狀態(tài)。單純性肥胖:全身脂肪分布均勻,多為遺傳傾向。繼發(fā)性肥胖:多由內(nèi)分泌疾病引起。肥胖,以面部、肩背部、腰腹部為著,而四肢不明顯。甲狀腺功能低下(粘液性水腫)則有毛發(fā)稀,皮膚干燥、月經(jīng)異常、智能障礙基礎部:一般檢查之全身狀態(tài)檢查意識狀態(tài)

意識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內(nèi)、久環(huán)境中的刺激所作出的應答能力。正常人意識清楚,反應敏銳精確,思維合理,神態(tài)自如,語言流暢,準確,表達能力機敏。凡彌漫性大腦皮質(zhì)或腦干網(wǎng)狀結構發(fā)生損害或功能抑制時,都可以引起意識障礙。檢查方法:主要檢查病人對周圍環(huán)境和對自身所處狀況的認識能力。交談、痛覺試驗、瞳孔對光反射、角膜反射、腱反射以判斷意識障礙的程度。

基礎部:一般檢查之全身狀態(tài)檢查面容與表情

面容:是指面部的面貌與氣色,表現(xiàn)在面部或姿態(tài)上的思想感情稱為表情。1、急性(熱)病容:面色潮紅,興奮不安,有時面部與發(fā)際多汗,口唇干燥,呼吸急促,表情痙。常見于急性熱病,如大葉性肺炎,瘧疾等。2、慢性病容:面容憔悴,面色晦暗,雙目無神,表情淡漠,多見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化,肺結核,惡性腫瘤。3、貧血面容:面色蒼白,無華,唇舌色淡,表情疲憊。4、肝病面容:面頰瘦削,面色灰褐,額部,鼻背,雙頰有褐色色素沉著。5、腎病面容:面色蒼白,眼瞼、顏面浮腫,舌質(zhì)淡,邊緣有齒痕。6、甲亢面容:眼裂增大,眼球突出,目光閃爍,呈驚恐貌,興奮不安。

基礎部:一般檢查之全身狀態(tài)檢查7、粘液性水腫面容:面色蒼白,瞼厚面寬,顏面浮腫,目光呆滯,反應遲鈍,眉發(fā)稀疏,舌色淡,胖大。甲減。8、二尖瓣面容:雙頰紫紅,口唇輕度發(fā)紺。二尖瓣狹窄。9、傷寒面容: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呈無欲狀態(tài)。傷寒、腦炎等高熱衰弱病人。10、苦笑面容:發(fā)作時牙關緊閉,面肌痙攣,呈苦笑狀,破傷風。11、滿月面容:面圓如滿月,皮膚發(fā)紅,常伴痤瘡和小須。見于庫欣綜合征,及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的人。12、肢端肥大癥面容:頭顱增大,臉面變長,下頜增大,向前突出,眉弓及兩顴隆起,唇舌肥厚,耳鼻增大。13、脫水面容:眼窩襖凹陷,鼻梁、顴骨突起,唇干,皮膚干燥、松弛而無光澤,表情遲鈍。嚴重嘔吐或腹瀉面丟失大量體液的病人。

基礎部:一般檢查之全身狀態(tài)檢查體位

是指休息狀態(tài)時身體所處的位置。1、自動體位:活動自如,不膿限制,輕病或疾病早期。2、被動體位:不能隨意調(diào)整或變換體位,需別人幫助才能改變體位。極度衰弱或意識喪失的病人。3、強迫體位:為了減輕疾病的痛苦,被迫采取某種體位。強迫仰臥位強迫俯臥位強迫側臥位強迫坐位強迫蹲位強迫停立位輾轉體位角弓反張位基礎部:一般檢查之全身狀態(tài)檢查步態(tài)

走路時的姿態(tài)。1、偏癱步態(tài):劃圈步態(tài)。多見于腦血管疾病的后遺癥。2、剪刀步態(tài):腦性癱瘓病人。3、醉酒步態(tài):小腦疾患、酒精中毒或巴比妥中毒。4、慌張步態(tài):震顫性麻痹。5、跨閾步態(tài):腓總神經(jīng)麻痹出現(xiàn)的足下垂病人。6、蹣跚步態(tài):鴨步。佝僂病、大骨節(jié)病、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A部:一般檢查之皮膚檢查

皮膚彈性:與年齡、營養(yǎng)狀態(tài)、皮下脂肪及組織間隙所含液量有關。

方法:對皮膚檢查常取手背或前臂內(nèi)側部位用示指和拇指將皮膚捏起,正常人于松手后皺折迅速平復。彈性減弱時平復緩慢,見于長期消耗性疾病或嚴重脫水的病人。發(fā)熱時血液循環(huán)加速,周圍血管充盈,皮膚彈性可增加。

基礎部:一般檢查之皮膚檢查皮膚顏色:一、發(fā)紅:由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血流加速及增多所致。生理性見于飲酒、日曬、情緒激動。病理可見于發(fā)熱性疾病,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皮膚、粘膜則呈櫻桃紅色。二、蒼白:貧血、末梢毛細血管痙攣或充盈不足所引起,見于寒冷、驚恐、休克或虛脫。肢端蒼白可能與肢體痙攣或阻塞有關,如雷諾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三、黃染:皮膚粘膜發(fā)黃稱為黃染。見于黃疸。

基礎部:四、發(fā)紺:皮膚粘臘呈青紫色。主要因單位窖積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增多(〉50mg/L)所致。發(fā)紺的部位常見為舌、耳廓、面頰和指端。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增多:1、中心性發(fā)紺:特點:除四肢與顏面外,累及粘膜與軀干的皮膚,但皮膚暖和。常因心肺疾病致動脈血氧飽和度降低而引起。2、周圍性發(fā)紺:發(fā)紺出現(xiàn)在肢體的末梢部位與下垂部分,局部皮膚發(fā)涼,稍加溫后,發(fā)紺即消退。是由于周圍循環(huán)血流障礙所致。3、混合性發(fā)紺:上述兩種并存者。血液中含有異常血紅蛋白衍化物:有藥物或化學物品中毒所致的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先天性高鐵血紅蛋白和硫化血紅蛋白癥。一般檢查之皮膚檢查一般檢查之皮膚檢查

五、色素沉著:黑色素增多,以致部分或全身皮膚色澤加深。全身性色素沉著見于慢性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減退,有時見于肝硬化、肝癌晚期。婦女在妊娠期,面部、額部可發(fā)生棕褐色對稱性色素斑片。稱妊娠斑。老年人全身或面部也可發(fā)生散在的斑片,稱老年斑。

六、色素脫失:白癜風:后天性色素脫失的皮膚病。白斑:發(fā)生于口腔,外生殖器粘膜的白色斑片。白化癥:隱性遺傳性疾病,酪氨酸酶的功能缺欠所致?;A部:一般檢查之皮膚檢查

濕度與出汗:

皮膚的濕度與汗腺分泌功能有關,病理情況可有出汗增多:風濕熱,結核病,甲亢,佝僂病。

盜汗:見于肺結核活動期。

冷汗:手腳皮膚發(fā)涼、大汗淋漓見于休克與虛脫。

無汗時皮膚異常干燥,維生素A缺乏癥、粘液性水腫、硬皮病和脫水等?;A部:一般檢查之皮膚檢查

皮疹:常見于傳染病、皮膚病、藥物及其他一些物質(zhì)的過敏反應。多為全身性疾病的癥候之一。檢查時應注意皮疹出現(xiàn)與消失的時間、發(fā)展順序、分布部位、形狀及大小、顏色、壓之是否褪色、平坦或隆起、有無瘙癢和脫屑。1、斑疹:局部皮膚發(fā)紅,一般不高出皮膚。麻疹初起、斑疹傷寒、風濕性多形性紅斑。2、玫瑰疹:鮮紅色的圓形斑疹,直徑2~3cm,由病灶周圍的血管擴張所形成,壓之褪色,松開時復現(xiàn),多出現(xiàn)于胸腹部。傷寒或副傷寒具有診斷意義。

基礎部:3、丘疹:除局部顏色改變外還隆起皮面,見于藥物疹、麻疹、及濕疹。4、斑丘疹:有丘疹周圍合并皮膚發(fā)紅的底盤。風疹、猩紅熱及濕疹。5、蕁麻疹:又稱風團塊,為真皮淺層局限性暫時性水腫。其特征為皮膚上出現(xiàn)大小不一的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出現(xiàn)得快,消退也快,伴有瘙癢或燒灼感,消退后不留痕跡,見于異性蛋白性食物過敏。一般檢查之皮膚檢查一般檢查之皮膚檢查

紫癜:

由于皮膚或粘膜下出血所致。出血面直徑小于2cm者稱為瘀點,小的出血點易和紅色的皮疹或小紅痣相混淆,皮疹壓之褪色,出血點壓之不褪色。小紅痣加壓雖不退色,但觸診時可稍高出平面,并且表面發(fā)亮。出血直徑在3~5mm者稱為紫癜皮下出血直徑〉5mm者稱為瘀斑,片狀出血并伴有皮膚顯著隆起稱為血腫。皮膚粘膜出血常見于造血系統(tǒng)疾病、重癥感染、某些血管損害的疼痛,以及工業(yè)毒物或藥物中毒?;A部:一般檢查之皮膚檢查

蜘蛛痣:

皮膚小動脈末端分支性擴張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出現(xiàn)部位:在上腔靜脈分布區(qū),如面、頸、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大?。嚎捎芍睆结橆^大到數(shù)厘米不等。檢查:觀察形態(tài),用鉛筆尖或火柴桿等壓迫蜘蛛痣的中心,如周圍輻射狀的小血管隨之退色,解除壓迫后又出現(xiàn),則證明為蜘蛛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