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臨摹與技法理論(楷書部分)_第1頁
書法臨摹與技法理論(楷書部分)_第2頁
書法臨摹與技法理論(楷書部分)_第3頁
書法臨摹與技法理論(楷書部分)_第4頁
書法臨摹與技法理論(楷書部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章楷書概述楷書的名稱及含義楷書指稱的歷史沿革1)楷書的類型分為晉代楷書、魏碑楷書、唐代楷書三大類型形態(tài)

2)晉楷的特征

3)魏楷的特征

4)唐楷的特征第一章楷書類型和特點第3章晉代楷書名作臨?。?)鐘繇《宣示表》的臨寫

1、版本說明

《宣示表》的考證:一是傳為鐘繇所作。二是據(jù)說:“右軍從叔王導攜之渡江,后歸右軍,又借與王敬仁。敬仁于永和十三年卒,僅廿三歲,其每以此表為敬仁平生所愛,竟以入棺,真跡遂絕,世所傳者只右軍臨本?!贝吮頌樾】?,共十八行,備盡法度,被譽為“正書之祖”。3、臨寫注意的問題

點畫要圓渾靈動,饒有隸書筆意;布局要疏朗得體,但行間氣息要得茂密沉實。第4章晉代楷書名作臨?。?)王羲之《黃庭經(jīng)》的臨寫

1、藝術(shù)特點分析

結(jié)體疏朗秀逸有致,點畫漾翳無際為此帖的主要藝術(shù)特點。

2、臨寫注意的問題

用筆要中和,不激不厲;結(jié)體要飄逸安詳,雍容和穆;處理好筆與意的關(guān)系,因為此作乃以意韻取長的作品。第6章唐楷名作的臨?。?)1、《九成宮醴泉銘》:歐陽詢書,魏征撰文。唐貞觀六年(632)四月刻。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碑在陜西臨麟游。傳世拓本很多,以明駙馬李琪藏北宋拓本最佳,今藏故宮博物院。此碑為歐陽詢七十五歲時奉詔所書,筆法瘦硬勁健,結(jié)字奇險和諧。臨寫時除要把握點畫的不同形態(tài)外,要重點注意線條的瘦硬健遒,運筆要果斷爽快,切忌拖泥帶水,遲疑不決。1、歐體寫瘦硬易寫干枯,應(yīng)注意其筆意雖瘦硬卻實腴健。

2、顏體如果寫得變化不豐富極易寫俗。改變的辦法就是注意它用筆的豐富性及結(jié)體手段的多樣性。第7章唐楷名作的臨摹(2)(二)褚遂良《大字陰符經(jīng)》介紹與臨寫提要

1、《大字陰符經(jīng)》:褚遂良書,墨跡。九十六行,共四百六十一字。此帖點畫起訖清楚,用筆方圓兼?zhèn)淝液袝P意;書寫流利迅捷,線條輕重對比強烈,結(jié)體寬博洞達,自然多姿。

臨寫時要注意初始將用筆軌跡辨明,然后在得形似的基礎(chǔ)上不斷體驗節(jié)奏的快捷流利,切忌拖泥帶水。臨寫時要注意初始將用筆軌跡辨明,然后在得形似的基礎(chǔ)上不斷體驗節(jié)奏的快捷流利,切忌拖泥帶水。

圖為《大字陰符經(jīng)》2、《顏勤禮碑》:全稱為《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顏真卿書。唐大歷十四年(779年)立。四面刻,存楷書三面,四十四行,行三十八字。原藏陜西西安,宋時佚失,一九二二年重出,現(xiàn)藏西安碑林。

臨寫時要注意點畫飽滿豐腴,以及線條的粗細、輕重對比變化,同時應(yīng)注意線條細處不纖弱,粗處不臃腫。第8章唐楷名作的臨摹(3)1、《神策軍碑》:柳公權(quán)書。全稱《皇帝巡幸左神策軍紀圣德碑并序》。唐會昌三年(843年)立石。原石久佚,傳世僅存賈似道舊藏本上半冊,曾流入香港,現(xiàn)藏北京圖書館。此碑為柳公權(quán)六十八歲時奉敕所書。此書有顏意,因奉詔書寫,頗有拘禁之處,不及《玄秘塔》體勢舒展勁捷耐看

2、《玄秘塔碑》:全稱為《唐故左街僧錄內(nèi)供奉一教談?wù)撘{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金魚袋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并序》,柳公權(quán)書并篆額,裴休撰文,劭建和、劭建初刻。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現(xiàn)在陜西西安碑林。此碑乃柳公權(quán)最為突出的代表作。用筆方圓兼?zhèn)?,點畫瘦勁遒媚,結(jié)構(gòu)骨勢洞達。是楷書高度成熟的標志。臨寫時要注意點畫變化極其豐富且用筆痛快酣暢,在結(jié)構(gòu)上尤其要注意骨勢洞達,勿使拘攣迫促。第9章唐楷名作的臨?。?)1、《虞恭公碑》:亦稱《溫彥博碑》,岑文本撰文,歐陽詢書。全稱《唐故特進尚書右仆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唐貞觀十一年(637年)十月立石。三十六行,行七十七字。傳世拓本以陸謹庭舊藏宋拓本和上海博物館藏嘉慶內(nèi)府宋拓本為佳。此書點畫特別精到,結(jié)體布白嚴謹,用筆方圓、藏露結(jié)合,頗有可學之處。臨寫時要注意其結(jié)構(gòu)體勢,同時注意線條瘦硬、堅實、挺拔、爽利之妙。2、《雁塔圣教序》:亦稱為《慈恩寺圣教序》,凡二石,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書,萬文韶刻。二十一行,行四十二字。兩石均在陜西西安慈恩寺的大雁塔下。此書瘦勁飄逸,乃褚遂良最為突出的代表作。用筆方圓兼?zhèn)洌c畫瘦勁飄逸,結(jié)構(gòu)雍容華美。臨寫時要注意入筆痛快迅捷,在結(jié)構(gòu)上尤其要注意雍容大度,勿使拘攣迫促。第10章唐楷名作的臨?。?)1、《多寶塔》:岑勛撰文,顏真卿書。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唐天寶十一年(752)立?,F(xiàn)藏陜西西安碑林。此書為顏真卿四十四歲時書,是顏真卿早期創(chuàng)作風格。用筆方圓兼?zhèn)洌橇﹀賱牛D(zhuǎn)折處多有明顯的頓挫,有棱角,這與顏真卿晚年書風差異甚大。結(jié)體端莊嚴謹,充實緊結(jié),則與其晚年書風一脈相承。臨寫時要注意其結(jié)構(gòu)體勢,同時注意線條瘦硬、堅實、挺拔、爽利之妙。2、《麻姑仙壇記》:顏真卿書并撰。唐大歷六年(771年)立。舊在江西臨川,明季遭火焚毀。拓本極少,翻刻甚多,皆失真。此書風格拙樸古雅,內(nèi)斂含蓄,融篆籀之氣于楷法,線條如萬歲枯藤。結(jié)體寬博大方,寓奇逸之情于剛正,是顏體精髓之作。后世評其為顏楷第一。臨寫時要以圓筆為主,方筆為輔。注意字形不要過于平正,而是順勢詰屈,方顯古意。在結(jié)構(gòu)上尤其要注意雍容大度,勿使拘攣迫促。第13章魏碑楷書名作的臨摹11、《張猛龍碑》全稱《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碑》。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立。正書。碑陽二十六行,行四十六字。碑額正書“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碑”十二字。碑陰署名共十二列。碑存山東曲阜孔廟。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之《正書》下冊收錄。此碑為北魏諸刻石中之名品,結(jié)字欹險且隨字賦形,用筆方正且縱橫開張,猶以橫畫堅實舒展。同時體勢成左低右高,筆勢成左放右斂,點畫方圓并施,豐神俊朗??涤袨椤稄V藝舟雙楫》評:“《張猛龍碑》為正體變態(tài)之宗?!绷袨椤熬飞稀薄W⒁猓簩γ總€筆畫進行細致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書法線條的豐富性與技巧動作之間的關(guān)系,并培養(yǎng)自己理性觀察書法對象的能力。

2、《高貞碑》全稱《魏故龍驤將軍營州刺史高使君懿侯碑銘》。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六月立。正書。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碑額篆書陽文“魏故龍驤將軍營州刺史懿侯高君之碑”。雍正、乾隆間出土?,F(xiàn)存山東德州。此碑于魏碑諸刻石中相當成熟且有相當?shù)湫椭L格。結(jié)字端莊肅穆,用筆方直鋼勁,盡管鐫刻痕跡明顯,但毫無生硬單薄之病。同時,其筆勢流暢,俊嚴中見靈動;結(jié)體平和,變化中見從容。徐樹鈞《寶鴨齋題跋》評:“北魏書字淆亂已甚……獨此碑剛健中正,樹歐、褚之先聲,當北魏善書。今之習北魏者,亦當以此為鉅?!弊⒁猓簩γ總€筆畫進行細致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書法線條的豐富性與技巧動作之間的關(guān)系,并培養(yǎng)自己理性觀察書法對象的能力第14章魏碑楷書名作的臨摹21、《董美人墓志》全稱《美人董氏墓志銘》。隋開皇十七年(公元579年)十月刻上柱國益州總管蜀王制。正書。二十一行,行二十三字。清嘉慶道光年間陜西西安出土。曾歸上海陸君慶、徐渭仁。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毀于兵事。拓本流傳甚少,出土初拓尤為難得。上海古籍書店有影印本。此志書法上承北魏、下啟唐風,風格清峻妍雅,氣格不凡。其用筆嚴峻挺拔,遂輕刻細畫卻骨力剛健,毫無纖弱之病。結(jié)字疏密有致,收斂相宜,切因字造型,揖讓多姿。后世有隋志小楷第一美譽。清季學者,傳習頗眾,有很大的影響?!抖廊四怪尽?、《元懷墓志》。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八月刻。正書。十六行,行二十字。1952年河南洛陽張羊村出土。歸河南洛陽圖書館。趙萬里輯入《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書法用筆秀勁圓潤,線條飄逸飛動,結(jié)字左低右高取欹側(cè)之勢,且上緊下放,靈動之中見端莊穩(wěn)重。有意態(tài)雅正、骨氣洞達之美。3、《元略墓志》全稱《魏故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徐州刺史太保東平王元君墓志銘》。北魏建義元年(公528年)刻。正書。三十四行,行三十三字。一九一九年河南洛陽駕溝出土。此志曾歸固始許氏、武進陶氏,現(xiàn)藏遼寧省博物館。志石下半部略有殘損。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此志書法質(zhì)勁姿妍,意態(tài)閑靜,且用筆遒麗雋美,清逸流暢;結(jié)字疏朗洞達,欹側(cè)有勢。近人吳玉如認為:“《元略志》用筆與二王息息相通,結(jié)構(gòu)似不同,實則由質(zhì)而妍,亦自然趨勢?!弊⒁猓阂约挤▌幼黠@露教明晰的墓志筆畫作分解。要求明確:1、起止頓挫形態(tài),2、線條頓挫形態(tài),3、線質(zhì)遲速形態(tài)……觀察其中的種種差別,并體會其中的節(jié)奏變化。第15章魏碑楷書名作的臨摹31、《石門銘》。摩崖刻石。北魏王遠書。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正月刻。在陜西漢中石門東壁。武阿仁鑿字。正書。二十八行,滿行二十二字。1981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