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種子生產基礎-小麥生物學特性_第1頁
小麥種子生產基礎-小麥生物學特性_第2頁
小麥種子生產基礎-小麥生物學特性_第3頁
小麥種子生產基礎-小麥生物學特性_第4頁
小麥種子生產基礎-小麥生物學特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麥的花器構造一、小麥麥穗組成麥穗由穗軸和小穗兩部分組成圖1小麥的麥穗圖2

小麥的花序及小穗、小花二、小穗及小花結構穗軸上著生小穗,小穗互生排成兩行,小穗無柄,一般每個小穗有3?9朵小花,其中僅基部2?4朵小花發(fā)育良好,小穗上部的小花往往退化,如下圖。每朵發(fā)育完全的小花有外穎、內穎各1片,里面含有三枚雄蕊、一枚雌蕊,外穎頂端有芒或無芒。圖3小麥的小花及小穗構造三、雄蕊雄蕊由花絲和花藥組成,花絲細長,花藥呈腰子形,成熟前是綠色,成熟時為黃色,裂開后散出黃色花粉。圖4小麥的雄蕊與雌蕊圖5小麥的花粉粒四、雌蕊雌蕊由柱頭、花柱和子房3部分構成,雌蕊基部兩邊各有1個白色鱗片,開花時,鱗片吸水膨脹,使內外穎張開。子房上部的柱頭成熟時呈羽毛狀分叉,容易接受花粉。圖4小麥的雄蕊與雌蕊羽毛狀柱頭小麥開花結實習性及種子形成正常條件下,小麥抽穗后2?5d開花。晚抽的麥穗遇到高溫時,常常在抽穗后1d,甚至抽穗當天就能開花,抽穗后如遇到低溫,則需經(jīng)過7?8d才能開花。一天有兩個高峰,一般在上午9?11時,下午約3?5時開花最盛。小麥開花最適溫度20?25℃,最適相對濕度為70?80%。開花習性好時,穗粒數(shù)高而穩(wěn)定,反正則相反。一、小麥開花習性一般來說,開花習性好的小麥應該是穎殼的開穎角度大;雄蕊花絲長;花藥大而飽滿、花粉粒數(shù)量多而飽滿;就一個麥穗來說,中下部小穗先開花,然后依次向上向下開放。小麥屬一花一實作物。發(fā)育完好的小花,在授粉良好的條件下形成受精卵,在適宜的條件下發(fā)育成子粒。二、小麥結實性三、小麥種子形成花粉落到柱頭上1?2h后開始萌發(fā),24?40h就可完成受精。受精后子房迅速發(fā)育,在受精后20d,胚的各部分發(fā)育都已完,果皮與種皮細胞密結在一起,形成復合組織的皮層,進而形成子粒。小麥種子的大小,常用長寬度和千粒重表示,一般長度5-8mm,寬度2.5-4.5mm,千粒重37g。四、小麥種子大小一小麥種子形態(tài)二小麥種子結構小麥種子形態(tài)結構一、小麥種子形態(tài)小麥種子由子房發(fā)育而成,在植物學上屬于穎果。由于果皮很薄,與種子連在一起不易分開,生產上通常稱為種子。小麥子粒隆起的一面稱為背面,相對的一面為腹面,腹面有一縱溝,成為腹溝。小麥種子頂端有茸毛。小麥腹溝的寬窄、深淺以及茸毛的疏密程度,都可以作為鑒別品種的依據(jù)。一、小麥種子形態(tài)不同小麥品種種子的大小、形狀、顏色有所不同,粒形主要有卵圓形、圓形、橢圓形等形狀,粒色主要有紅色、黃色、白色等,詳見小麥品種主要性狀及識別。子粒大小常用千粒重表示。小麥子粒形狀圖粒形二、小麥種子結構小麥種子結構由皮層、胚和胚乳三大部分組成,如圖1。A、小麥種子結構B.小麥種子縱切面

圖1小麥種子結構圖2小麥種子縱切面小麥種胚結構示意圖(一)胚胚是種子最主要的部分,是一個高度分化的幼小植株的雛體。小麥種子的胚在種子背面的基部,由胚芽、胚軸、胚根、盾片四部分組成,僅占種子重量的2%-3%,無胚或胚已無活力的種子沒有種用價值。(二)胚乳胚乳占種子重量的90%-93%,外層為細胞排列整齊的糊粉層,內層為薄壁胚乳細胞組成的淀粉層,主要含淀粉粒和蛋白質。胚乳因儲積蛋白質與淀粉的比例不同,而分為角質胚乳、粉質胚乳和半角質胚乳3種。角質胚乳含蛋白質較多,子粒透明質硬,面筋含量較高,品質好。粉質胚乳含淀粉較多,子粒不透明、質軟,品質較差;半角質胚乳介于二者之間。胚乳為種子發(fā)芽、出苗和幼苗初期生長供應養(yǎng)分。(三)皮層皮層由緊密相連的果皮和種皮構成,包在整個子粒的外面,是一種保護組織,保護胚和胚乳。果皮由子房壁發(fā)育而成,種皮由子房內的珠被形成。皮層重量占種子重的5%-8%,主要成分為纖維素。種子的休眠特性與種皮的透氣性密切有關。一、小麥種子形成小麥經(jīng)開花、授粉、受精后,子房膨大,逐漸發(fā)育成子粒,即種子。小麥從開花、受精至子房膨大開始,到子粒長度達成熟長度的3/4,(也稱“多半仁”)為止,歷時9~11d,這個過程稱小麥的子粒形成過程。其特點是:籽粒含水量占70%以上。子粒的寬、厚增加較少,子粒細長。子粒形成末期顏色由白綠色變成灰綠色,胚乳由清水狀變?yōu)榍迦闋?。在子粒形成過程中,如遇高溫干旱、連續(xù)陰雨、病蟲害嚴重等不利條件,則子粒干縮退化,形成秕粒。二、小麥種子成熟種子成熟實質是植物新個體在母株上開始生長的一個最早階段,同時也伴隨著母株逐漸趨向衰老死亡。其明顯特征是干物質積累趨于停止,籽粒含水量迅速下降。小麥種子的成熟階段分為蠟熟期,完熟期和枯熟期3個階段。

(一)蠟熟期又稱“黃熟期”,持續(xù)時間為3~5天。此期籽粒顏色接近本品種固有色澤;體積因失水而進一步縮小,含水量急劇降至22%~20%;胚乳呈蠟狀;粒重達最大值;植株莖葉和穗部變黃。是人工收割的最佳時期。

(二)完熟期

即種子形態(tài)完全成熟,歷時約為1天。籽粒含水量降至16%~14%,胚乳變硬,用指甲擠掐不變形(俗稱:硬仁);植株完全轉黃,是聯(lián)合收割機收獲的最佳時期。

(三)枯熟期也稱過熟期。此時植株完全焦枯、根死,穗頸容易折斷,穎殼松的品種遇大風會自然落粒,如遇陰雨天氣,一般白粒品種還易出現(xiàn)“穗發(fā)芽”現(xiàn)象。因此,應合理安排收獲期,最大程度地在枯熟期之前收獲結束。

三、小麥種子成熟程序小麥種子成熟程序,基本上與開花次序一致,先主莖穗,后分蘗穗。在一穗中,以中上部(離基部經(jīng)2/3處的小穗)最先成熟,然后依次向上向下成熟。在每小穗中,外側的子粒先熟,中間的子粒后成熟。

四、小麥子粒成熟期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小麥子粒灌漿期最適宜溫度為20-22℃,超過25℃葉片早衰,灌漿期縮短,千粒重下降;田間適宜的持水量為75%左右,若低于50%,灌漿期持續(xù)的時間短,粒重輕;超過85%,易造成貪青晚熟和病害加重,降低粒重。灌漿期不利的氣象條件和災害性天氣,如高溫、干熱風、暴風雨等,常導致粒重下降。

五、小麥成熟種子的特征小麥種子成熟包括形態(tài)成熟和生理成熟兩方面含義。達到完全成熟的種子應該具備以下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