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點的提升-反彈琵琶 避熟求新-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1頁
論點的提升-反彈琵琶 避熟求新-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2頁
論點的提升-反彈琵琶 避熟求新-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3頁
論點的提升-反彈琵琶 避熟求新-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4頁
論點的提升-反彈琵琶 避熟求新-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案2:避熟求新反彈琵琶——議論文如何做到觀點深刻獨到作文發(fā)展等級有四個要求: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chuàng)新。此四者從不同側面提出作文發(fā)展等級要求,但它們并非簡單的并列關系。其中,“深刻”是就考生作文的思想性而言的,而“思想”又是作文的靈魂。假如一篇作文是一棵大樹,那么“深刻”是根,“豐富”“有文采”“有創(chuàng)新”是枝葉,根深方能枝繁葉茂。一、辯證思考,立意深刻作文重在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思維品質(zhì)決定了審題立意的高度和厚度??忌鷮徸x作文題目,需要辯證思考,才能精準而深刻地理解題目意蘊和命題意圖,才能在作文中做到見解新穎獨特、有哲理、對人有啟發(fā)性。辯證思考就是運用高中政治課本中的哲學基本原理,即聯(lián)系的觀點、發(fā)展的觀點、一分為二的觀點、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量變質(zhì)變規(guī)律、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等,嘗試在內(nèi)容和形式、現(xiàn)象和本質(zhì)、原因和結果、可能性和現(xiàn)實性、必然性和偶然性五大范疇去理性分析問題,進而獲得獨到的見解和感悟。例如:近日,故宮官方咖啡館“角樓咖啡”在故宮博物院西排房正式開業(yè)??Х瑞^以《千里江山圖》為主要裝修元素,咖啡上的印花是“如朕親臨”“朕心甚累”“母儀天下”等獨具宮廷特色的詞語,館內(nèi)專門開辟了一個展區(qū),擺放《千里江山圖》扇子、故宮日歷等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咖啡館一開張就引起各家媒體的關注,也引發(fā)網(wǎng)友們的議論,諸如:“故宮文化真心是與時俱進了?!薄斑@里的咖啡注入了有趣的靈魂?!薄肮蕦m需要一杯咖啡嗎?”“不倫不類,這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糟蹋。”“為什么不是茶館而是咖啡館?”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據(jù)此寫一篇文章,通過“故宮博物院”官方微博的“私信”通道,向故宮博物院表達你的看法。這個題目的“考查視點”在:你如何看待“故宮官方開設咖啡館”一事。審題可先在“內(nèi)容和形式”“現(xiàn)象和本質(zhì)”范疇去分析核心事件的相關要素。要素一:故宮。故宮是文物集中展覽的場所,是一個博物館,是一個科普場所,承擔的是傳播文化、普及知識的重任,從本質(zhì)上看,它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是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要素二:咖啡館??Х仁且环N飲品,在西方人的生活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它承載著西方的人情和文化。相對于代表中華文化的“茶”而言,咖啡從本質(zhì)上說,是一種外來文化。故宮官方開設咖啡館,其實就是接受外來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中提到“角樓咖啡”具有“中國特色”。因此,題目談“故宮官方開設咖啡館”是表象,其本質(zhì)是論“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材料中各家媒體與網(wǎng)友們的評論引導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如想要自己的觀點站得住腳,則必須揭示事物內(nèi)在的因果關系以達到“深刻”:為什么說“故宮文化真心是與時俱進了”,因為當今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開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做法符合時代的要求,文化的交流(融合)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為什么“這里的咖啡注入了有趣的靈魂”,因為故宮咖啡館不是純粹商業(yè)行為,而是在獲得經(jīng)濟利益的同時傳播文化;為什么發(fā)出“故宮需要一杯咖啡嗎”的質(zhì)疑,因為純粹展現(xiàn)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場所,不應有以追逐利益為目的的商業(yè)活動;為什么認為“不倫不類”而建議“該是茶館不是咖啡館”,因為咖啡館破壞了故宮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代表的純粹性,我們要對西方文化的侵蝕防微杜漸……探究問題的原因,是獲得深刻立意的好途徑。從“對立統(tǒng)一”角度辯證思考,“故宮”與“咖啡館”,“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外來文化”是相對對立的關系,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實現(xiàn)兩者的統(tǒng)一:故宮開設咖啡館,能以迎合外國游客消費心理、尊重吸收外來文化的方式吸引大批外國游客,使其在館內(nèi)感受到別樣“中國風”,進而加深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好感,這不又是很好地傳播了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嗎?國內(nèi)游客到館歇腳消費,享受服務,在品味咖啡之時將之與“茶”相比較,或許會獲得一份對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魅力的獨特感悟與理解,從而更加激起對中華文化的理性思考和認同感。從“聯(lián)系發(fā)展”的角度辯證思考,可以提煉出具有啟發(fā)性的觀點:在經(jīng)濟全球化發(fā)展的今天,中華文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應既要“走出去”——創(chuàng)新傳播、有效傳播,又要“吸進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要“當自強”——文化自信、繁榮復興。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guī)律”“五大范疇”“三個基本觀點”,給我們提供了作文審題立意時辯證思考的維度,但在具體運用時應就具體材料的特性靈活運用,力求寫出渾厚深刻、獨具慧眼的文章。二、巧用辭句,語言深刻深刻的思想、豐富的情感需要精當?shù)恼Z言表達出來?!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是:“運用基本的語言規(guī)律和邏輯規(guī)律,判別語言運用的正誤,準確、生動、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認識”,“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表達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和觀念,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但是,現(xiàn)在很多考生的考場作文在“模式化”結構里多呈現(xiàn)為語言空洞、口號化干號,缺乏具體生動的形象、深沉幽遠的意境,當然更沒有嚴密的邏輯和思辨的哲理,“去語文化”嚴重。針對這種情況,作文的“深刻”訓練,也需在語言表達方面引導學生巧妙用詞用句,展現(xiàn)思維的邏輯性與層次感,強化論證的力度與深度;語言表達應融“我”在其中,通過增強語言表現(xiàn)張力和情感張力來展現(xiàn)作文主題的“深刻”。例如文段(題目材料:故宮“角樓咖啡”開業(yè)):很多時候,咖啡是代表著西方文化的符號,但對于故宮此舉來說,它只是一個文化傳播的載體。只要能保持傳統(tǒng)文化的中華魂,就算咖啡帶有“洋味道”那又何妨?我們不能因為看見了“洋包裝”,就說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里不夠真誠。翻開史冊,可見盛唐帶有西域風情的綾羅綢緞顯示了對少數(shù)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博大胸襟;宋朝去向中亞、非洲的船只,傳達著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美好向往。而今天,雖說開“角樓咖啡”的目的并非將中華文化傳到外國去,但以咖啡為載體的傳統(tǒng)文化傳播,印證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延續(xù)了中華民族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文化傳統(tǒng),顯示了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交融的意愿,也體現(xiàn)了“四方皆友”的大國氣概。若是堅決不愿乘“咖啡熱”之風,囿于一方天地,豈不又和文化傳播“廣傳給更多人”的意愿相悖了?該生巧妙地將個人獨到見解以轉折強調(diào)的方式表達出來,顯示了論證思路的邏輯魅力;用“翻開史冊”“而今天”兩個詞組,將問題放置古今進行縱向比對,“若是”“豈不”等虛詞的運用,以假設、反問的方式推翻了一般人的認知,提出了與眾不同、出乎意料的看法,觀點大氣鮮明,具有極強的論證效果。準確靈活的詞句運用,使論證語言不失生動,而且行文之中蘊含著學生對中華文化與時俱進的理解與思考,啟人心智,發(fā)人深思,獲得了很好的表達效果。三、以小見大,論證深刻與當今時代的大手筆相呼應,近年作文題目宏大主題頻繁出現(xiàn),教育部考試中心權威人士在解讀命題導向時強調(diào):“語文積極主動地呼應國家總體戰(zhàn)略和宏偉藍圖,傾心傾力凸顯戰(zhàn)略決策,反映熱點話題,堅持服務大局,打造思想高地。通過大量生動鮮活的事例,引導考生在展示語文學習成果的同時,從世界看中國,從歷史看當下,正確把握國家的歷史坐標、個人的時代坐標,也向整個社會傳遞正能量,傳播好聲音。”這是時代對作文的要求,也是作文的使命。然而,學生在寫宏大主題作文時往往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作文里多是口號句子,大而空的表達讓人見而生厭。如何讓宏大主題作文寫得“深刻”呢?筆者認為,不要“假、大、空”,應該“真、小、實”,采用以小見大的方法,通過富有社會生活情味和真情實感的內(nèi)容展現(xiàn)宏大主題。請看一則顯示“小”的片段:晨讀是一個老傳統(tǒng)了,至少于我而言。少年時,父親尚閑暇,愛教我背詩,詩里有許多先生:“四明有狂客,呼我謫仙人”,頗自戀的李白先生!“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愛憶昔的杜甫先生!“我有生平志,醉后為君陳”,頗放任的樂天先生!還有華清宮前的牧之先生!赤壁磯下的東坡先生!帶湖前的稼軒先生!……在每一個聽父親晨讀和跟父親晨讀的清曉里,我都一一拜見過了。形象聚焦,虛實結合,最能得“以小見大”之法的精妙。該生作文聚焦“晨讀”,用具體的詩句(詩人)羅列晨讀內(nèi)容,不僅沒有給人堆砌之感,一人一句詩,一詩一境界,反而展示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深厚。以晨讀(背詩)為核心,把自己對中國古代著名詩人及其詩歌的獨特理解與感悟,用排比句式鋪陳開來,語流暗涌,感情充沛,不僅讀來朗朗上口,而且“傳承中華文化”的宏大主題已然體現(xiàn)。文章內(nèi)容集中,虛實結合,小中見大,獲得了很好的論證效果。佳作賞讀代溝,不填也罷禾米不知從何時起,“代溝”人們議論的話題。一時間“互相理解、信任、默契”成了兩代人追求的目標,無數(shù)不同的家庭,似乎有相同的使命——“填代溝”!代溝,非填不可嗎?要回答問題,必須先看看“代溝”是什么。它主要是兩代甚至幾代人由于時代、生活環(huán)境、所受教育生活經(jīng)歷的不同而造成的在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各方面的看法不同。代溝必須被填平,得說出它的不合理性才行。它的不合理性在哪里?在于兩代人的意見不合嗎?只要略懂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社會的進步,是通過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來實現(xiàn)的;而人類的認識和能力的進步,正是因為每一代人都不同程度地超越了先人。兩代人對客觀世界看法有差異,這本是天經(jīng)地義的。假如現(xiàn)在的社會,幾代人想法如出一轍,默契無比,根本無“代溝”可言,那倒真不是好事情。不說遠的,假設近兩百年前,幾代人“同心同德”,則飽學之士固然搖著腦后的辮子陶醉在普天下的“理解與信任”中;小姑娘亦是躊躇滿志,因為裹了那樣小的腳,連陰溝都跨不過,望見“代溝”更是要發(fā)暈了。不知那些熱心于填代溝者可樂意去過那種日子呢?再者說,填代溝,怎么填?只有三種方法,要么老一輩向小一輩“妥協(xié)”,要么小一輩向老一輩“投降”,再兩邊一起開步走,來個“勝利會師”,握手言和。這容易辦到嗎?兩代人都有自己的經(jīng)歷、自己的價值觀念,自己的看法,你想把它們拼命揉合在一起,任何一方都不愿接受別人強加的思想。而且,就算揉合在一起,又有什么用呢?犧牲家庭內(nèi)部的“爭鳴”氣氛,去換取所謂的“了解、一致”,這必要不必要?巴金名著《家》中的那個家,是毫無疑問有著寬深的“代溝”,并且高老太爺和覺慧這“代溝”兩邊的代表,是絕不妥協(xié)的。而高覺新,正是為了家庭的“理解、融洽”而充當了“填溝人”。他填進去的是什么?是他的青春、他的前途、甚至于他的妻子!而他所換來的,終究只是家庭最后的破裂?!按鷾稀边@個社會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那么,不填又怎么樣?今天的中國人,應該有勇氣、有膽量,面對“代溝”的存在說一聲:“不填,又怎么樣!”“代溝”是普遍的,對于一定的家庭,不可能在所有觀點上都相同,因此它的純屬正常。所以,遇到實際問題,家庭成員可以討論決定。一般的問題則不必強求一致,你上你的班,我上我的學,讓時間來證明究竟誰對誰錯。地球誕生億萬年,至今仍在活躍地運動著。地殼的運動使這星球上有高山,也有深谷,還有沙漠。它在變化,也在成熟。沒有人想去把地球上的高山削低、深谷填平。高低起伏,原是大地本色。溝壑縱橫,豈不也正是人生本色?既然如此,那么——代溝,不填也罷!技法獲取這是一篇反彈琵琶的成功之作。所謂反彈琵琶,也稱逆向思維,它以背逆常規(guī)現(xiàn)象或常規(guī)方法為前提,對人們普通認可的道理或結論進行反向思考,從而得出不一樣的結論,令人耳目一新。一、顛覆傳統(tǒng),反向立論。代溝歷來是備受指責的消極現(xiàn)象,但是本文的作者告訴我們“代溝,不填也罷”,這是對傳統(tǒng)觀點和觀念的顛覆。反彈琵琶本質(zhì)上就是對傳統(tǒng)觀點和觀念的顛覆,作文要有新意,不人云亦云,就是要在立意上逆常規(guī),逆常理,反向確立文章的中心論點。幾乎所有的人都承認這個世界是勤勞者的世界,可是馬云逆向思維,反彈瑟瑟,大膽地提出“這個世界是懶人的世界”,觀點新穎獨特,令人眼前一亮。“班門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其諷刺意味是很明顯的,但華羅庚卻主張“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不但新穎,而且意義更為深刻。二、責難舊說,以破促立。文章在提出“代溝”的話題以后,首先提出一個問題:“代溝,非填不可嗎?”作者指出:代溝必須被填平,得說出它的不合理性才行;兩代人對客觀世界看法有差異,這本是天經(jīng)地義的;現(xiàn)在的社會,幾代人想法如出一轍,那倒真不是好事情。接著,又提出第二個問題:“再者說,填代溝,怎么填?”作者指出:兩代人都有自己的經(jīng)歷、自己的價值觀念,自己的看法,你想把它們拼命揉合在一起,既難以做到,又沒有必要。其實,這兩個問題是對傳統(tǒng)觀念“要填平代溝”的責難,通過層次深入的剖析,“要填平代溝”觀點的不合理性暴露無遺,“代溝不填也罷”的觀點自然也就有了基礎。三、正面闡述,多方論證。文章在提出兩個問題之后,又提出了第三個問題:“那么,不填又怎么樣?”然后明確提出中心論點:今天的中國人,應該有勇氣、有膽量,面對“代溝”的存在說一聲:“不填,又怎么樣!”接著闡釋理由:對于一定的家庭,不可能在所有觀點上都相同;遇到實際問題,家庭成員可以討論決定,一般的問題則不必強求一致,讓時間來證明究竟誰對誰錯。文章最后一段敘述地殼運動、地球上溝壑縱橫的事實,進行類比說理,指出高低起伏原是大地本色。這里,有因果分析,有類比論證,兩者都是對中心論點“代溝,不填也罷”的正面闡述。有了對傳統(tǒng)觀點的分析批判,又有了這里對新論點的正面闡述,“代溝,不填也罷”的反彈就顯得充分有力了。技法講解(一)反彈琵琶法的具體運用1.換詞法。有些成語、名言警句如以現(xiàn)代觀念思考,會顯得不夠準確、完備。我們可以巧妙地更換一些重點字詞,其意將會更深遠,更切合時代命脈。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可反彈為“亡羊補牢,為時已晚”,其主題是強調(diào)要防患于未然,要努力防止事故,特別是重大事故的發(fā)生;“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可以反彈為“不以規(guī)矩,難成方圓”,就是要我們打破陳規(guī)舊俗,大膽創(chuàng)新,營造一方燦爛的藍天;“學海無涯苦作舟”可以反彈為“學海無涯樂作舟”苦學精神固然值得贊揚,但在苦學時若能注重學習方法,注重科學用腦,變苦學為樂學,學習效率將大為提高,這何樂而不為?2.否定法。有些名言警句若變換一個相對立的角度去思考,也會產(chǎn)生新意。例如“功到自然成”可反彈為“功到未必自然成”。我們在肯定“功到自然成”能激勵人們認真踏實做好事情,具有積極意義的同時,將筆鋒一轉,指出要想成功,單靠“功到”還不夠,還得具備一定的條件:有自身素質(zhì)和天賦,有恰當?shù)膶W習方法,有良好的客觀環(huán)境。3.追究法。我們還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追究其本源,推翻歷史定論。如“東施效顰”是否定東施的做作,我們?nèi)魪臇|施效顰的動機去思考,就會產(chǎn)生新意: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東施能有自知之明,自知其丑,便借鑒別人優(yōu)美的舉止來彌補自身的不足,這種勇于完善自己的壯舉有何錯?“狐假虎威”中的“狐”歷來是受貶的對象,我們?nèi)糇肪科涓?,就會發(fā)現(xiàn)問題還是出在老虎身上,如果老虎不假狐貍示威,狐貍斷然不會招搖過市,也不會落得個狡猾奸詐的千古臭名。4.質(zhì)疑法。根據(jù)新時代精神,我們對一些成語“反彈琵琶”,提出新的疑問。例如有位學生在《“班門弄斧”勇氣可嘉》一文中指出,為了求教于大方之家,便于名師指點,把自家的“底子”全抖摟出來,有何指責之處?勇于向名師挑戰(zhàn),不迷信權威,是何等的膽量?無獨有偶,一位學生反彈成語“知足常樂”,他提出“知足者何樂之有常樂”。知足就會富而喪志,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若人人都知足,那我們的社會就會停滯,此“樂”實為“悲”。5.假設法。有些飽含哲理的名句,已被大家接受和運用,人們的思維也就容易形成定勢,難以有效地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nèi)裟芗僭O一下,也能獲得新意。例如,“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假如你走的不是一條正確之路,而是一條錯誤的路,而不怕別人的關語,不接受別人的意見,那豈不是越錯越遠,走上人生的不歸路嗎?6.挑剔法。我們可以從課文中挑選某點問題,加以反彈出新。例如從《愚公移山》中,“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一句,若從時間效率這一現(xiàn)代意識上去思考,可提煉出“苦干加巧干”的新觀點。我們還可以從柳宗元的《黔之驢》中挑出:“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指出驢“喉斷,肉食”的悲慘遭遇的直接負責人是那位“好事者”。倘若好事能“物盡其用”,可憐的驢也不會魂斷山下。7.解釋法。即對常規(guī)定勢物做出新的詮釋。例如小草精神一直令世人弘揚。但有位學生則寫了一篇觀點前衛(wèi)的文章《小草精神不可提倡》,作者在文中批評了小草安于“沒有花香,沒有樹高”的現(xiàn)狀,揭示了小草的“無人知道”的安分守己,不思進的盲目心態(tài),這種“不求聞達”的消極思想與當前我國改革開放振興中華的拼搏進取的主旋律是格格不入的。作者最后強調(diào),我國要想立于強國之林,必須摒棄小草精神,勇于開拓,發(fā)奮圖強。這種全新的解釋,給司空見慣的萬物賦予了新的思想。8.切入法。找準反彈琵琶的切入點,也能寫出境界全新的文章。例如“龜兔賽跑”中的烏龜不畏強手,持之以恒歷來被人們贊頌。一位學生卻以烏龜獲金牌是否光彩為切入點,抓住烏龜行為來反彈琵琶:烏龜在與別人賽跑時,見到對手犯錯誤不但不提醒,反而落井下石,投機取巧地獲得金牌,這違反了公平競爭的原則。在當今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不正當?shù)母偁幨侄谓o予否定。小作者并呼喚新型互助共進的“龜兔精神”出現(xiàn)。運用這些技法還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學會逆向思維,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敢于破除習慣的思維方式和舊的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跳出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的老框框,大膽設想。發(fā)前人之未發(fā),化腐朽為神奇,標新立異。二、立論要經(jīng)得起推敲。逆向求異應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或特定的社會背景中進行,只有嚴格遵循客觀規(guī)律,準確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才能避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如果把“反彈”誤為“亂彈”,立論偏頗,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貽笑大方。三、“反彈”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觀點都能逆向求異。那些違反科學道理,有悖于人們共識和傷害人感情的“反彈”,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擋車”,貶抑螳螂已成共識,你若想褒揚它,想借此改變?nèi)藗兊膫鹘y(tǒng)觀念,人們將難以贊同?!痉段氖纠坎袒腹姳怡o新編白馬井蔡桓公體痛,急見神醫(yī)扁鵲。扁鵲望診良久,曰:君之病疑在骨髓……桓公大驚,頓覺全身有如蟻嚙。檢查、化驗、中藥、西藥……幾千兩銀子隨手去矣。居十日,桓公體痛之病未除,更覺心虛頭痛矣,乃復見扁鵲。扁鵲曰:君之病似在腸胃……檢查、化驗、中藥、西藥……居十日,桓公又添腹瀉之病矣?;腹藦鸵?。扁鵲曰:君之病或在肌膚……檢查、化驗、中藥、西藥……居十日,體痛如故,桓公大惑,乃復見。扁鵲曰:君之病定在腠理,取“秦越人”風濕膏藥貼于痛處可矣。居五日,桓公病愈。居十日,桓公后悔死矣:幾個銅板之膏藥奈何費我萬金??(選自《雜文選刊》)素材點評:醫(yī)生有兩種,一種是“救死扶傷”,一種是謀財害命。作者居然把神醫(yī)扁鵲丑化為巧于斂財?shù)挠贯t(yī),大膽而不失真,心動而大呼妙絕,針砭了現(xiàn)實中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這種不拘泥于對歷史人物或文學作品中典型人物的蓋棺定論,而從另一個角度對其進行重新評價,也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讀來令人沉思。沒有了妖魔的取經(jīng)之路江蘇考生我只是一介書生,所以難免賣點書呆子氣。每每看《西游記》,總覺得既然孫大圣可以日行千里,為何不背著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萬苦,還有這妖那精的惦記著唐僧肉。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師徒幾人的關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層次上了。所謂“患難見真情”:八戒雖色,卻處處念叨著師傅,偷了個西瓜還不忘分給師傅半個;沙僧雖傻,卻任勞任怨,甘心做大伙兒的下手;悟空雖狂,可師傅有難,不也是不顧生死,降妖除魔嗎?戰(zhàn)場上結下的友情才是鋼鐵鑄成的啊!倘若一切都來得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個開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個腳夫,八戒逗逗大家開心而已,便是一個太無趣的故事了。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的擔驚受怕的攪擾,安心地吃齋念佛,朝發(fā)夕至,取回佛經(jīng)。可所謂“出門長見識”,唐僧若只隨徒兒們在云里霧里日行千里,又怎知這天底下人間的百態(tài)?鄙人不才,未曾念過佛經(jīng),可也聽說佛從人間來,人間酸甜苦辣嘗盡,才換來“佛”超脫塵世的感悟,寫入佛經(jīng),頤養(yǎng)后人。不經(jīng)歷千難萬險,唐僧又怎能真正領悟這佛經(jīng)的精深蘊意?陽光總在風雨后??!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經(jīng)取回,又怎么樣呢?抑或,難道西天之行僅僅為了取回幾本經(jīng)書嗎?沒有遇上白骨精,沒有進過盤絲洞,又怎知世間的險惡?沒有住過高老莊,沒有下過龍王廟,又怎知世間的冷暖?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惡性如何擺脫?至性如何養(yǎng)成,高僧如何修煉?倘沒有這一路歷盡艱難的感悟,又怎可獲得?我們活在世上,總希望找這樣的捷徑,那樣的捷徑,嘆為“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財富。我們厭惡過程而只求所謂的結果,我們不管它是“豬肚”還是“蛇肚”,除了“豹尾”,我們什么也不要。所以今天我們還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偽劣。倘若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條取經(jīng)之路,以開放的心態(tài)迎接磨難,迎接考驗;倘若每個人看到的不僅是鮮花掌聲圍繞的“豹尾”,更祈求一個豐富多彩的“豬肚”,那我們得到的又豈止是那幾句贊美之詞呢?沒有妖魔的取經(jīng)之路,是一條南轅北轍的路。素材點評:作者“反彈琵琶”,見解“獨到”,寫法獨特,正反對比,新穎別致,讀后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為了表明“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條取經(jīng)之路”,應該以“開放的心態(tài)迎接磨難,迎接考驗”,才能得到一個豐富多彩的“豬肚”人生,作者先在開頭用一個看似荒誕不經(jīng)的假想“既然孫大圣可以日行千里,為何不背著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萬苦”,接下來用了兩個自然段“如果……”、“如果……”的假設論證自我否定,從而得出“戰(zhàn)場上結下的友情才是鋼鐵鑄成的”、“不經(jīng)歷千難萬險,唐僧又怎能真正領悟這佛經(jīng)的精深蘊意?陽光總在風雨后啊!”最后結論“沒有妖魔的取經(jīng)之路,是一條南轅北轍的路?!庇纱丝梢?,文章結構嚴謹,邏輯嚴密。(二)琵琶可彈不可亂“反彈琵琶”是逆向思維在寫作中的運用?!胺磸棥本褪菑哪痴擖c的對立角度去確立新觀點,去闡發(fā)新見解。像“近墨者未必黑”“有志者事未必成”“不知足者常樂”等就是。應該說,這種不囿于前見、敢于獨立思考的精神是可嘉的。用這種“反彈琵琶”法所寫的作文,也因其獨有的個性和新穎的色彩倍受老師的青睞。因此,很多同學特別是考場作文中熱衷于使用這種反彈琵琶法,以求擦亮閱卷老師的眼球。但我們?nèi)f萬不可盲目地“反彈”,要知道,并非凡事都可以“反彈”,即便能“反彈”,也一定要持之有據(jù),言之成理,否則就成了無理取鬧。請看以《“喜新厭舊”值得提倡》為題的病文:翻開現(xiàn)代漢語詞典,喜新厭舊的意思是喜歡新的,討厭舊的(多指愛情不專一)。這似乎是個貶義詞,不過以我看來,持這種思想的人也該“解放解放”了。首先,既然是“新人”,或是容貌比“舊人”好,或是才華比“舊人”高,或是“尋尋覓覓才驚覺她(他)就是最望與之共懷抱的人”。如此說來,“喜新厭舊”還有什么可以“厚非”的呢?其次,“喜新厭舊”能喚起“舊人”的危機感,從而奮發(fā)圖強。想當年,卓文君面臨被休的危險,用心靈寫了“一別之后,兩地相思……”的名篇,不是使司馬相如回心轉意了嗎?還有,聯(lián)系當前的改革開放,新技術、新設備、新科學管理,與那些舊經(jīng)難、舊機器、舊經(jīng)濟體制相比,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喜新厭舊”呢?綜上所述,“喜新厭舊”的精神實在應該大為提倡。評析:“喜新厭舊”這一成語帶有貶義性質(zhì),這好像已形成一種共識。我們?yōu)樗胺浮彪y免有冒天下之大不韙之嫌。當然,如果我們將其用在鉆研學業(yè)、發(fā)展科技上,說“喜新厭舊值得提倡”倒也說得過去。但上文的主要論證部分(一、二兩點理由)卻是站不住腳的。作者認為,只要“新人”容貌比“舊人”好,或是才華比“舊人”高,……那么,愛情不專一、喜新厭舊是無可厚非的。無疑,這種見識是錯誤的,和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道德觀也是格格不入的。作者還認為,“喜新厭舊”能促使“舊人”奮發(fā)圖強,這也不盡正確。事實上,哪位“喜新厭舊”者促進“舊人”“奮發(fā)圖強”呢!所以說,《“喜新厭舊”值得提倡》這篇“反彈”是不能言之成理的。由上分析可知,反彈法雖好,但如運用不當,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在運用這種技法時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一、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跳出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的老框框,發(fā)前人之未發(fā),標新立異。如“班門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其諷刺意味是很明顯的,而華羅庚卻主張“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意義就更深刻了。因為“名師出高徒”,不怕出丑,有勇氣向行家學習,讓他們指點迷津,一定會進步很快;而“無師自通”要走好多彎路,想成功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會形成永遠在低層次徘徊、最終難以登堂入室的局面。“藝高人膽大”道理不言自明,而“膽大人藝高”更有道理,因為膽大的藝人會勇敢地向高難動作探討,不斷創(chuàng)出新招。有意識地培養(yǎng)這種思維品格,將使我們的作文出現(xiàn)新機制,創(chuàng)出新境界。二、立論要經(jīng)得起推敲。逆向求異應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或特定的社會背景中進行,只有嚴格遵循客觀規(guī)律,準確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才能避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如果把“反彈”誤為“亂彈”,立論偏頗,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貽笑大方。如上文的反彈就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因此也就不是成功的反彈。三、“反彈”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觀點都能逆向求異。那些違反科學道理,有悖于人們共識和傷害人感情的“反彈”,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擋車”,貶抑螳螂已成共識,你若想褒揚它,想借此改變?nèi)藗兊膫鹘y(tǒng)觀念,人們將難以贊同。(三)議論文“反彈琵琶”的誤區(qū)“反彈琵琶”亦謂之“求異思維”,也叫“做翻案文章”,是從反面、對立面對一些常理常規(guī)進行審視,對思維定勢的“反動”與“逆轉”,它容易確立新觀點,闡發(fā)新見解,得出新結論,主要應用在重于說理的議論文中,與新課程要求培養(yǎng)我們求異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一致的。但在寫作實踐中,一些同學沒有嚴格遵循客觀規(guī)律,準確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抱著琵琶就“反彈”,把“反彈”誤為“亂彈”,立論偏頗或論證隨意,畫虎不成反類犬。其誤區(qū)主要有以下四點。一、背離人生基本母題,忽視生命價值、情愛關懷等。人生基本母題,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必然要面對的命題,其中最基本的理當是生命價值和情愛關懷。我們寫作,固然要跳出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的思維定勢,但不能忘卻寫作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想辦法喚醒我們自己對自我生命和生活的關注,保證對人生各方面問題主動探求和深入思考,進而形成明確的人生認知,激發(fā)我們對生命價值的尊重和人生的熱情。背離了這些基本母題,縱然用“反彈琵琶”法提出了與眾不同的見解,也稱不上“化腐朽為神奇”。如: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詩人”的,死的方式卻是“詩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幟鮮明,詩人卻要死得美,死得浪漫。我們何不理解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滅后,緊緊地擁抱著詩的理想而去的。他這死,亦是一種決裂,與以往從事的“政治”的決裂,與終生所愛的詩章的同歸。這是歷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結局。死,可以明志;生,卻可以踐志。……(張曼菱《擇死與擇生》)這段文字對屈原的死進行了透徹的分析,用“死,可以明志;生,卻可以踐志”歸結觀點,立意是深刻,但對他的死抱著高度贊許的態(tài)度,并稱“這是歷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結局”,這就讓人不解了(那司馬遷受宮刑后就是無價值的茍活了),再說,依作者自己的言論,不尊重生命,又如何“踐志”?,F(xiàn)在,我們在所謂“創(chuàng)新”類功利思想指導下,用“反彈琵琶”類方式把寫作當作一種“技術化”的文字游戲,一種“應試蒙騙術”,這不僅會扭曲我們的作文觀,而且會扭曲靈魂,使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發(fā)生畸變。我們應該把作文活動操作為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提升自我的一種自我修煉過程,一種真正地尊重自我的契機。一旦我們忽視生命,忽略人的精神挺立,忽視堅韌的人格塑造中的任何一點,我們的寫作就在拋卻“立言”與“立人”的統(tǒng)一。二、故作驚人之語,以示“自我不凡”。青春期的高中生善于以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標榜的方式去探索和理解事物,并力求在文章中表達自己的感受,而談事說理的“反彈琵琶”招術恰好給了他們表達自己的極好路徑,一些同學便禁不住放馬由韁,故立驚人之論,故作驚人之語,以求自我不同凡響。我們看一下2009年9月武漢市部分學校高三起點談關于“敬畏”的這段文字:君子貴為君子,難道是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我想不一定是吧!人如果沒有一顆勇敢的心,和勇往直前的信念,天會幫助他也終會滅絕他的,天命你當然要敬畏,然而你敬畏他又有什么用?圣人也是人,你總不能因為他說了幾句無關痛癢而你又從來沒有聽過的話就認為這圣人是完人吧?如果人總是活在影子里就永遠不會成為圣人,我敬畏的他們難道不應讓自己和他們一起也去見光明拋棄影子的昏暗嗎?(明君《一點思量》)作者不屑于“拾人牙慧”,公然否定“敬畏”,告知他人“君子”之貴為君子,不是有“三畏”,我們也應拋棄敬畏“圣人”之心,這是在“去見光明”。論斷武斷,難以立足。用“反彈琵琶”的方式看待問題,是我們所提倡的思考和批判精神,但批判并不是不講分寸。我們要學會辯證分析,要對事物作全面、細致地分析,用歷史的發(fā)展的眼光,用因果推溯、類比聯(lián)想等方法,從不同角度對事物進行審視,將其表現(xiàn)在行文中,就會強化理性力量,閃耀哲理光芒。三、情緒偏激,認識片面。寫作立意不管是普遍的還是獨異的,有一點是固定不變的:凸顯理性的思考。但有些同學寫作時情緒偏激,認識片面,判斷失當。例如面對倡導“母語”,注重“舉手投足”這類出題意旨明確的作文,舉用母語罵人,引發(fā)同學沖突事例而提出消滅母語言論。這些同學誤解了用自己獨特視角去審視生活這一創(chuàng)新原則,他們在評判自己、他人和社會時,不會用自己的頭腦去總結、反思,去發(fā)現(xiàn)生活和人生的意義,放棄了解剖、質(zhì)疑和批判,因此,他們思想的觸角只是停留于輕淺的表象,導致無法看到拷問現(xiàn)實的凝重深沉,無法透過表面去分析事物的多面性、復雜性乃至逆向性,觀點的淺俗、片面乃至荒謬就避之不及了。譬如學完《項鏈》,筆者曾要求寫一篇讀后感,分析女主人公瑪?shù)贍柕碌男愿?,一位女生有以下文字:瑪?shù)贍柕率怯性S多缺點,但是,她更多的是可愛,那就是她身上存在明顯的東西方女子都需要的,也是最難得的優(yōu)點——善解人意。當這位美麗的少婦一直為生活不如意苦惱時,機會來了,她可以參加一次舞會,這是她的最愛,但是,沒有像樣的晚禮服,怎么辦?我們看課文中寫瑪?shù)贍柕滦枰矶Y服時,“想了幾秒鐘,合計一個數(shù)目,心里想不會招致這個儉省的書記立刻的拒絕和驚駭?shù)慕新暋?,你看,多好的人呀!她盡量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提出了一個簡單的要求。(《我為瑪?shù)贍柕馒Q不屈》)此段對瑪?shù)贍柕碌男愿穹治龊孟袷且环N新思維,究竟正不正確呢?適不適宜肯定鼓勵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她犯了“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錯誤,結論片面而偏激。我們看情節(jié)交代中,更多的有這種描述,瑪?shù)贍柕掠玫氖羌⒎?,“善解人意”的瑪?shù)贍柕略趺磿谡煞蛎媲八P难蹆?,心里“想了幾秒鐘,合計一個數(shù)目”,繼續(xù)刺激丈夫脆弱的心靈呢?這兒剛好反映出她為圖虛榮不顧一切的極端自私的個性。四、強詞奪理,不講邏輯。講究基本的邏輯是思維品質(zhì)起碼要求。邏輯思維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不管用因果、并列、聯(lián)想、推理、類比、判斷,至少字詞成句。但是有些同學隨意散漫,寫作不講邏輯。還是來回顧一篇2008年湖北作文,該文前部分談人生選擇的重要,就是不切肯綮,不提“舉手投足”,真是強詞奪理,把材料提示的生活小事該怎樣舉手投足理解為人生需作出不同選擇,“反彈琵琶”力度大得驚人,把“琵琶”彈成了“吉他”。文章后面總該收歸正傳了吧!后面卻寫:歲月如梭,如歌歲月,現(xiàn)在我們要引領時尚,要有思想去對待舉手投足,因為思想的棱角我們會有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無邊光景一時新”式的春天;因為舉手投足我們會有陽光四溢、裙帶飄飄的“今聽去蟬我卻回”式的夏天:……因為思想的棱角可以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舉手投足之間》)考生文字功夫較強,但行文是“新新人類”的思維,是信馬由僵的思維片絮,不知所云。為訓練表達的邏輯性,在作文訓練過程中一定不要忽略熟悉和積累必要的、基本的邏輯知識。例如上面學生結論斷言“因為思想的棱角可以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但是理由卻是“因為思想的棱角”讓我們有人生的“春天”,“因為舉手投足”我們會有人生的“夏天”,不管是人生的“春天”還是“夏天”,都是指人生的某種“狀態(tài)”亦或“境界”,這樣實際偷換了“人生態(tài)度”這一概念。在平常議論文寫作訓練中,我們可以學會多角度觀照,以及求異反思能力,在深思熟慮后,適當而合情合理地“反彈琵琶”,嫻熟運用辨證探究等手段,較好地處理現(xiàn)象和本質(zhì)、全面和片面的關系,使思維維系在適當?shù)摹岸取鄙希w現(xiàn)辨證深刻的思維廣度,形成“自我”思維個性。這樣,我們反彈出來的“琵琶聲”定會給人帶來“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藝術魅力。新題演練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離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遠:咫尺之距不用心,雖近若離;半步之遙掉輕心,雖近已止。”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