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抗病毒藥-課件_第1頁
抗真菌抗病毒藥-課件_第2頁
抗真菌抗病毒藥-課件_第3頁
抗真菌抗病毒藥-課件_第4頁
抗真菌抗病毒藥-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節(jié)抗真菌藥1ppt課件真核微生物:屬于真核生物類的微生物酵母菌(單細胞真菌)霉菌(絲狀真菌)蕈菌(大型真菌)

真菌

顯微藻類原生動物2ppt課件是一類單細胞真菌的通稱,多數出芽繁殖少數裂殖或產子囊孢子,能發(fā)酵糖類產能,細胞壁含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含糖量高、喜酸性的水生環(huán)境生長。一、酵母菌(Yeast)真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3ppt課件

典型酵母菌(Saccaharomycescerevisiae)子細胞出芽痕122、酵母菌的形態(tài)和大小4ppt課件3、酵母菌的形態(tài)構造線粒體芽體液泡細胞壁核芽體液泡膜細胞膜5ppt課件細胞壁蛋白質磷酸甘露聚糖甘露聚糖

葡聚糖細胞質膜6ppt課件磷脂膜蛋白

酵母菌細胞膜7ppt課件真核核孔酵母菌細胞核核膜染色質核仁核基質8ppt課件4、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無性繁殖有性繁殖芽殖(bidding)裂殖(fission)產無性孢子—擲孢子(ballistospore)產子囊孢子(ascospore)9ppt課件酵母菌(Saccharomycrescervisiae)的芽殖過程10ppt課件擲孢子(ballistospore)的形成和射出過程11ppt課件酵母菌與人類12ppt課件絨毛狀,網狀,或絮狀真菌通稱為霉菌。是俗名,意為發(fā)霉的真菌。霉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Mould)13ppt課件2、菌絲(hypha,hyphae)

由孢子萌發(fā)而產生的環(huán)境中常能見到霉菌14ppt課件3、菌落(colony)

菌絲頂端延長,旁側分支,相互交錯成團,形成菌絲體,稱為霉菌的菌落。15ppt課件4、霉菌的個體形態(tài)和結構根霉(rhizopus)毛霉(mucor)曲霉(aspergillus)青霉(penicillium)16ppt課件假根匍匐枝孢囊梗孢子囊囊托囊軸根霉(rhizopus)17ppt課件毛霉(mucor)孢子孢子梗孢子囊囊軸18ppt課件

曲霉Aspergillus

足細胞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項囊19ppt課件曲霉的分生孢子穗掃描電鏡圖片20ppt課件青霉(penicillium)

分子孢子梗分生孢子小梗?;?1ppt課件真菌的生長和培養(yǎng)特性

一、真菌的生長要求

真菌對營養(yǎng)的要求不高。糖、淀粉甚至纖維素均可坐其生長所需要的碳素來源。任何氨基酸和蛋白胨都可成為氮素來源,甚至還可以利用氨鹽、硝酸鹽、亞硝酸鹽和尿素進行生長。大多數真菌喜在酸性環(huán)境中生活,適宜PH3-6。絕大多數真菌的生長適宜溫度為22-28℃。真菌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有充足的氧氣和較高的濕度。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中,真菌的孢子可轉入休眠狀態(tài)。22ppt課件二、真菌的抵抗力

真菌的菌絲和孢子對熱的抵抗力不強,加熱60-70℃1h時即可將它們殺滅。但真菌對低溫、干燥、日光、紫外線和常用的化學消毒劑均有較強的抵抗力。23ppt課件真菌的致病性

真菌通過不同的形式引起動物的不同疾病,有些呈寄生性致病作用,有些呈條件性致病作用,有些則產生毒素使動物中毒.1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一些外源性真菌感染,可造成皮膚,皮下和全身性感染,目前對其致病機制還不完全了解.皮膚癬菌具嗜角質性,在皮膚局部大量繁殖,引起局部的炎癥和病變.24ppt課件2條件致病真菌感染:

一些內源性真菌如念珠菌和曲霉菌等,致病性不強,只在機體免疫力降低或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或放射治療后,發(fā)生機會感染;3真菌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一部分真菌能引起變態(tài)反應陽性,但不致病.但曲霉和青霉等污染空氣時,引起接觸性皮炎等疾病;4致腫瘤:

如黃曲霉毒素毒性很強,小劑量就有致癌作用.自然界中,除了黃曲霉外,黑曲霉和赤曲霉等也可以產生黃曲霉毒素.25ppt課件5真菌性中毒:飼料中的真菌,動物食用后可導致急性或慢性中毒.引起中毒的主要是產生的毒素作用.黃曲霉的黃曲霉毒素和島青霉的島青霉素等可引起肝損害,桔青霉的桔青霉素可引起審小球損害,導致急性或慢性腎病等;6真菌的免疫原性:

一般認為真菌感染的康復主要靠細胞免疫,血清中抗真菌抗體滴度雖然很高,可用于血清學診斷,但不能抑制真菌的生長.26ppt課件真菌病的防治1保持環(huán)境、用具飼料和墊料等的干燥,并進行有效的消毒是防止真菌感染的先決條件.保持動物體表清潔,防止皮膚外傷;2霉變飼料盡可能廢棄;3提高畜禽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避免長期使用抗生素和射線照射;4碘化物對孢子絲菌病和毛霉菌病有一定療效,硫酸銅對體外霉菌的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目前,用于真菌病防治的有效藥物不多,且價格昂貴.27ppt課件淺表層真菌感染

常見病

–表現(xiàn)在皮膚、粘膜、皮下組織由于居住環(huán)境較差、氣候潮濕,衛(wèi)生習慣不好,生活質量低下的人群更易發(fā)生28ppt課件深部臟器的真菌感染發(fā)病率愈來愈高,也愈來愈嚴重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或濫用菌群失調

–免疫抑制劑的大量應用皮質激素器官移植

–白血病、艾滋病等嚴重疾病摧毀免疫力29ppt課件抗真菌藥:分類-來源和化學結構1、抗生素類抗真菌多烯類:兩性霉素B、制霉素非多烯類:灰黃霉素2、唑類抗真菌藥咪唑類: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三唑類:氟康唑、伊曲康唑

3、其他特比萘芬、氟胞嘧啶

4、傳統(tǒng)抗真菌藥消毒防腐藥:水楊酸、苯甲酸、硫磺、十一烯酸中藥:大蒜和土謹皮30ppt課件1、抗生素類抗真菌多烯類:兩性霉素B、制霉素非多烯類:灰黃霉素31ppt課件一、多烯類抗真菌藥1、兩性霉素B抗菌作用及臨床應用

機制:與麥角固醇結合→膜通透性↑→死亡低濃度抑菌,高濃度殺菌和真菌麥角固醇親和力大于哺乳動物的膽固醇對人體有毒性對細菌不敏感(細菌細胞膜不含類固醇)32ppt課件臨床應用:深部真菌感染首選

全身性念珠菌病隱球菌病(隱球菌性腦膜炎)

預防艾滋病患者隱球菌病復發(fā)皮膚粘膜真菌感染–局部用藥33ppt課件唑類抗真菌藥物近年發(fā)展起來的一類合成抗真菌藥于60年代末問世

–克霉唑和咪康唑大量的唑類藥物被開發(fā)

–可以治療淺表性真菌感染

–還可口服治療全身性真菌感染34ppt課件共同特點:

1.抗菌作用機制:抑制細胞色素P450依賴性酶→麥角固醇合成↓→死亡抗菌譜:廣譜淺部真菌深部真菌2.藥動學口服、外用3.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

過敏反應血液系統(tǒng)唑類抗真菌藥物35ppt課件唑類抗真菌藥咪唑類: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三唑類:氟康唑、伊曲康唑36ppt課件硝酸益康唑本品為廣譜抗真菌藥,藥用為外消旋體,左旋體與右旋體的活性相同。37ppt課件硝酸益康唑用途為咪唑類廣譜抗真菌藥。對皮膚癬菌、酵母菌等均有抑制和殺滅作用,毒性小,療效較好。臨床主要用于念珠菌引起的陰道炎和皮膚癬,如股癬、手足癬、體癬、花班癬等。38ppt課件氟康唑39ppt課件抗菌作用:比酮康唑強5-20倍臨床應用:深部真菌感染藥動學:口服吸收好,注射,t1/230小時入腦脊液不良反應:較輕40ppt課件第五節(jié)抗病毒藥病毒是能感染所有生物細胞的微小有機體利用宿主細胞的代謝系統(tǒng)進行寄生和增殖,

–病毒一旦進入宿主細胞立即開始循環(huán)式感染或停留在宿主細胞內,被某種發(fā)病因子激活,就可以在動物或人體內產生細胞毒性或引起各種疾病41ppt課件(一)病毒(Virus)

病毒是能感染所有生物細胞的微小有機體,它利用宿主細胞的代謝系統(tǒng)進行寄生和繁殖。42ppt課件A、沒有細胞構造,僅是核酸和蛋白質。B、形態(tài)極其微小,必須在電鏡下才能觀察。C、一種病毒只含一種核酸,DNA/RNA。D、無產酶系統(tǒng),無蛋白合成系統(tǒng),在宿主活細胞內營專性寄生。E、抗生素不敏感,但對干擾素敏感。

病毒的一般特征43ppt課件一、病毒的大小及形態(tài)(一)、病毒的大小病毒粒子:發(fā)育成熟的病毒個體統(tǒng)稱為病毒粒子病毒計量單位:納米(nm,1nm=1/1000um)44ppt課件1.磚形2.彈狀3.球形4.蝌蚪形5.桿形45ppt課件二、病毒的結構、化學成分及其

功能46ppt課件(一)病毒的核心

單股或雙股的核酸:即DNA或RNA,其包含全部遺傳信息,主導病毒的生命活動。(二)病毒的外殼

病毒的外殼為衣殼:包圍在病毒核心外面的一層蛋白質結構,由許多蛋白亞單位(殼粒)組成。保護核酸免受外界環(huán)境因素破壞,對宿主細胞有特別親和力,是病毒的特異性抗原。47ppt課件(三)病毒的囊膜

病毒在衣殼外面有雙層膜(蛋白質多糖脂類),主要來自于宿主細胞的細胞膜或核膜。有維護病毒顆粒結構,保護病毒核衣殼的作用。(四)病毒的化學組成

核酸蛋白質多糖脂類48ppt課件三、理化因素對病毒的作用(一)溫度

保存病毒方法:

1.快速低溫冷凍

2.冷凍干燥(二)pH值

大多數病毒在pH為6-8保存,pH為5.0以下和9.0以上,多數病毒會被滅活。49ppt課件(三)輻射γ射線和X射線以及非電離輻射紫外線,都對病毒呈現(xiàn)滅活作用(四)超聲波和光動力作用(五)脂溶劑乙醚、氯仿、丙酮對有囊膜病毒有滅活作用(六)甘油和抗生素50ppt課件四噬菌體噬菌體是侵襲細菌、放線菌、真菌和螺旋體等的病毒。噬菌體的形態(tài)有蝌蚪形、微球形、纖線形等三種形態(tài)。噬菌體的化學成分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質。噬菌體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中和抗體。噬菌體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較強,一般在70℃下30min仍不失去活性。耐低溫和冰凍,對紫外線和X射線敏感.51ppt課件(二)病毒的增殖一、病毒的增殖特點及方式隱蔽期增殖期

無囊膜病毒:抑制宿主細胞的增值,裂解釋放有囊膜病毒:和宿主細胞共同增值,“出牙”釋放腫瘤病毒:整合到宿主細胞基因組中,可傳到下一代二、增殖方式:自我復制52ppt課件

三、病毒增殖的一般過程(一)吸附期吸附的機理:尾絲尖端與受體發(fā)生共價結合。53ppt課件吸附的類型:

1靜電吸附:可逆,非特異的.在pH7時,病毒與宿主細胞均帶負電荷,不易接觸,但Ca2+和Mg2+等陽離子可降低負電荷,促進靜電吸附;2特異性吸附:病毒與易感細胞上的特異性受體相結合.54ppt課件影響因素:噬菌體數量;陽離子;輔助因子;溫度。55ppt課件(二)進入期56ppt課件進入方式:

1膜融合:病毒囊膜與宿主細胞膜融合,將其內部組分釋放到細胞質中,如新城疫病毒等副粘病毒;

2胞吞作用:多數病毒按此方式侵入;3完整病毒穿過細胞膜的移位方式,如腺病毒.57ppt課件(三)脫殼期

大部分病毒在侵入時就已在宿主細胞表面完成;有的則在宿主細胞內的溶酶體酶的作用下先部分脫殼,然后啟動病毒表達出脫殼酶,再完全脫殼。(四)生物合成生物合成特點:基因表達有先有后(基因表達的順序為:早期表達;次早期表達;核酸復制;晚期表達)58ppt課件最后:大腸桿菌死亡并破裂,釋放出里面的病毒,新一代病毒開始新的生命旅程

(五)病毒的裝配與釋放1、一次性釋放:無囊膜病毒裂解宿主細胞的釋放。2、逐個釋放:有囊膜病毒以出芽方式,獲得核膜或細胞膜,形成囊膜及刺突。59ppt課件四.干擾現(xiàn)象和干擾素(一)干擾現(xiàn)象當兩種病毒感染同一細胞,甲種病毒能抑制乙病毒的增殖。本質:1由干擾素引起;2均需膜上的同一受體;3復制時,需動用細胞的同種功能.

60ppt課件(二)干擾素的生物學特性

干擾素是由干擾素誘導劑作用于活細胞后,由細胞產生的一種低分子糖蛋白,能抑制多種病毒的生長和繁殖。干擾素誘導劑:不論天然還是合成,凡是能誘導細胞產生干擾素的物質.61ppt課件1干擾素的生物學活性

(1)抑制病毒復制;抗病毒作用無特異性,是廣譜抗病毒物質,,但其保護作用具有種屬特異性.(2)抑制癌細胞分裂;(3)活化單核巨噬細胞。2作用機制本身對病毒無滅活作用,主要作用于正常細胞使其產生一種抗病毒蛋白,這種蛋白可干擾病毒mRNA的翻譯,從而抑制了新病毒的合成.3應用62ppt課件(二)理想的抗病毒藥物

-有效地干擾病毒的復制不影響正常細胞代謝

-許多抗病毒藥物在達到治療劑量時對人體亦產生毒性63ppt課件(三)研究抗病毒藥物的困難

-因為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系統(tǒng)必須依靠宿主細胞進行復制-某些病毒又極易變異64ppt課件(四)分類1按根據其作用的部位分為2按化學結構分類65ppt課件病毒的感染過程病毒穿入細胞脫被膜核酸進入宿主細胞宿主酶復制病毒蛋白整合病毒顆粒釋放胞外蛋白酶逆轉錄酶整合酶66ppt課件藥物分類三環(huán)胺類核苷類*(非開環(huán)、開環(huán)類)其他類67ppt課件利巴韋林由三氮唑與呋喃型核糖形成的核苷。本品在常溫下穩(wěn)定,能溶于水。與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