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定位主動校正lasik術中眼旋轉對近視散光患者術后殘余散光的影響_第1頁
腦膜定位主動校正lasik術中眼旋轉對近視散光患者術后殘余散光的影響_第2頁
腦膜定位主動校正lasik術中眼旋轉對近視散光患者術后殘余散光的影響_第3頁
腦膜定位主動校正lasik術中眼旋轉對近視散光患者術后殘余散光的影響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腦膜定位主動校正lasik術中眼旋轉對近視散光患者術后殘余散光的影響

lasik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屈曲手術。隨著lasik的廣泛應用,對手術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管儀器設備的精度越來越高,醫(yī)師的手術技巧也越來越高,但是還有部分近視散光患者術后會殘留一定的散光度數(shù),從而影響手術效果。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手術過程中患者體位的變化使眼球發(fā)生了旋轉而影響了散光的矯正。本研究應用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導的LASIK(irislocalizationwavefront-guided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IR-LASIK)糾正術中眼球的旋轉,并與常規(guī)LASIK的效果進行比較,現(xiàn)總結如下。1數(shù)據(jù)和方法1.1組患者年齡、術前和術后球鏡計數(shù)結果比較選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行準分子激光手術并有1a以上完整隨訪記錄的近視散光患者(散光度數(shù)≥-1.00D)114例(228眼)。按手術方式分成2組:IR-LASIK組60例(120眼)和常規(guī)LASIK組54例(108眼),其中IR-LASIK組患者平均年齡為(26.7±5.8)歲,LASIK組平均年齡為(27.1±4.8)歲。2組患者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前2組患者的最佳矯正視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均在1.0以上。IR-LASIK組術前球鏡度數(shù)為(-5.86±1.78)D,散光度數(shù)為(-1.86±0.64)D;LASIK組術前球鏡度數(shù)為(-5.46±1.62)D,散光度數(shù)為(-1.90±0.77)D。2組近視度數(shù)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為P>0.05)。術前IR-LASIK組的總高階像差為0.276±0.024,LASIK組的總高階像差為0.280±0.032;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2波陣面像差檢測術前常規(guī)檢查裸眼視力、近視力、BCVA、屈光度、角膜地形圖、角膜中央厚度、眼前節(jié)、眼底、眼壓、波前像差。波前像差檢查注意事項:采用WASCAAnalyer波陣面像差儀(德國Zeiss公司)客觀測量患者手術前后眼的波陣面像差。測量在暗室環(huán)境里、自然瞳孔狀態(tài)下進行,所有檢查均由同一位醫(yī)師操作,每眼重復檢查5次。檢查時選擇虹膜照相成功、高階像差圖形及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重復性最好、像差儀驗光球鏡度數(shù)與主觀驗光球鏡度數(shù)差異小、原始攝圖中心三軸(X、Y、Z)對焦理想的一次檢查結果,錄入研究。記錄瞳孔直徑為6.0mm時眼的總高階像差值,以Malacara標準表示。1.3視網(wǎng)膜透照手術手術設計和操作均由同一位醫(yī)師完成。根據(jù)術前檢查結果應用德國Zeiss公司Mel80準分子激光儀進行治療,激光光斑直徑0.7mm,頻率250Hz,光學區(qū)直徑6.0mm,過渡區(qū)2.0mm。用瑞士生產(chǎn)的AmadusⅡ角膜刀制作角膜板層瓣,角膜板層瓣厚度為140μm,蒂位于鼻側,計劃保留角膜中央基質床厚度≥280μm。IR-LASIK組手術時在角膜瓣形成后、激光切削前啟動虹膜定位功能,激光機顯示器上顯示出眼球旋轉的類型和度數(shù)并自動進行校正后才進行激光切削。常規(guī)LASIK組的散光度數(shù)和軸位按電腦驗光結果結合主觀驗光結果進行設計;IR-LASIK組的散光度數(shù)和軸位選擇與電腦驗光及主觀驗光比較接近的波前像差儀測量結果進行設計。1.4眼液滴眼時間術后常規(guī)滴3g·L-1氧氟沙星眼液,每天4次,共1周;1g·L-1氟米龍眼液滴眼,每天4次,1周后每周遞減1次至停藥;1g·L-1玻璃酸鈉眼液,每天4次,共12周。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復診時檢查患者裸眼視力、殘余散光度數(shù)、高階像差等。1.5統(tǒng)計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11.5軟件包對所有入選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兩獨立樣本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結果2.1不良瓣的情況全部患者手術進行順利,術中角膜瓣均制作成功,無碎瓣、游離瓣等不良瓣的情況;術后觀察2組患者的角膜瓣均無明顯水腫,無危害視力的并發(fā)癥發(fā)生,并且2組患者術后眼壓和角膜地形圖均在正常范圍內。2.2組患者不同時間的裸眼視力對比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及12個月時裸眼視力在1.0以上的眼數(shù):IR-LASIK組分別為100眼、108眼、108眼、107眼,LASIK組分別為78眼、79眼、77眼、75眼,2組相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99、9.832、11.801、12.531,P=0.043、0.002、0.001、0.000),IR-LASIK組術后不同時間的裸眼視力均優(yōu)于LASIK組。2.3組患者殘余模擬中殘余單一光度的比較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及12個月時2組患者的殘余散光度數(shù)比較:IR-LASIK組的殘余散光度數(shù)均明顯小于LASIK組(均為P<0.05,表1)。2.4階像差值表1本研究比較了6.0mm瞳孔直徑下2組患者手術前后不同時間的高階像差值(表2)。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及12個月時2組總高階像差的RMS值比較:IR-LASIK組的總高階像差RMS值均明顯小于LASIK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為P<0.05)。2.5嘴唇旋轉角度IR-LASIK組的120眼患者進行虹膜定位顯示119眼發(fā)生了旋轉,其中右眼內旋5眼,右眼外旋54眼;左眼內旋14眼,左眼外旋46眼;即右眼以逆時針旋轉為主,左眼以順時針旋轉為主,雙眼眼球旋轉方向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8.81,P<0.05)。在IR-LASIK組120眼中,眼球旋轉度數(shù)為0°~11°,大部分眼球旋轉≤6°(占78.4%),而>6°的旋轉僅占21.6%;120眼的平均旋轉度數(shù)為3.92°±2.85°,右眼平均旋轉4.60°±3.04°,左眼平均旋轉3.25°±2.49°。右眼的旋轉度數(shù)大于左眼,雙眼眼球旋轉度數(shù)比較,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t=3.41,P<0.01)。3手術中嘴唇旋轉和術后眼旋轉的情況大量研究表明患者在行LASIK前檢查時是坐位,手術時是臥位,從坐位轉為臥位時眼球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旋轉和移位,瞳孔中心也會隨著光線強弱變化和其他外界刺激產(chǎn)生位移。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IR-LASIK組的120眼中119眼發(fā)生了旋轉,平均旋轉度數(shù)為3.92°±2.85°,最大旋轉度數(shù)為11°,旋轉度數(shù)≤6°的占78.4%,>6°的占21.6%。雙眼均以外旋(右眼逆時針,左眼順時針)為主,這符合人眼休息時的Bell現(xiàn)象。右眼平均旋轉度數(shù)4.60°±3.04°大于左眼3.25°±2.49°,這可能由于右眼為第一手術眼,患者術中緊張程度大于第二手術眼(左眼)。Chernyak利用波前檢查儀獲取術前眼圖像,經(jīng)比較發(fā)現(xiàn),患者由坐位轉為臥位時眼球會發(fā)生輕度到中度的旋轉,平均旋轉2°,最大可達9.5°,雙眼均以外旋為主,與我們的研究結果相似。在進行準分子激光切削治療屈光不正時,眼球的旋轉和移位會使激光在角膜上切削的位置出現(xiàn)偏差,尤其對術眼的散光軸切削出現(xiàn)偏差,導致術源性散光增加,此外還會使術后眼的高階像差增加,這些都會嚴重影響手術效果。Swami等研究發(fā)現(xiàn)4°~10°的眼球旋轉將導致14%~35%的散光無法矯正。虹膜定位技術的出現(xiàn)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其原理是攝取波前像差測量時的虹膜影像,計算機自動找出多個具有特征性的區(qū)域量化分析,并與手術時準分子激光機下攝取的虹膜特征點進行匹配和比較,計算出手術中眼球旋轉的角度和瞳孔中心的移位,而后相應地改變激光切削的角度和位置,保證了激光切削的角度和位置,確保激光切削的準確性。本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IR-LASIK組術中采用虹膜定位技術主動校正了眼球的旋轉角度和瞳孔中心的移位,術后患者的裸眼視力>1.0的眼數(shù)多于LASIK組(P<0.05),術后殘余散光度數(shù)比LASIK組小(P<0.05)。結果表明虹膜定位技術使散光矯正更精確。近年來,隨著LASIK的廣泛開展,視覺質量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對于那些術前高階像差較大的患者來說,由于術后可能還會產(chǎn)生新的高階像差,從而使患者術后的視覺質量明顯下降。已有研究顯示LASIK術后眼的總高階像差較術前明顯增加。研究者采用角膜地形圖引導的個體化切削術來改變角膜的不規(guī)則狀態(tài)、降低眼的高階像差、提高患者的裸眼視力。本研究顯示IR-LASIK組采用波前像差引導的虹膜定位技術校正術中眼球的旋轉,使術后眼的總高階像差增加的幅度明顯小于LASIK組(P<0.05),因此,患者術后裸眼視力明顯優(yōu)于普通的LASIK術后視力。虹膜定位技術是準分子激光手術中最新的技術之一,它使得目前屈光手術越來越準確,效果也越來越好。合理選擇該技術的適應證以及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