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版初中地理說課稿_第1頁
2023北京版初中地理說課稿_第2頁
2023北京版初中地理說課稿_第3頁
2023北京版初中地理說課稿_第4頁
2023北京版初中地理說課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023北京版初中地理說課稿2023北京版初中地理說課稿

其實,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023北京版初中地理說課稿,歡迎參閱呀!

2023北京版初中地理說課稿【篇1】

[課標要求]

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并說明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2、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西北地區(qū)、青臧地區(qū)四大地理單元的范圍。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在地圖上識記秦嶺—淮河線的位置

2、根據(jù)已學的知識,說明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3、運用地圖指出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位置。

4、培養(yǎng)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組內(nèi)的討論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通過必答和搶答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認識我國遼闊的美好河山,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的輔助工具,啟發(fā)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地理問題

[學習方法]討論法、讀圖分析法

[教學準備]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由《晏子使楚》這篇課文中的“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這句話提出為什么從而引出秦嶺—淮河一線這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一、秦嶺—淮河的位置

(一)認識秦嶺—淮河的位置設計了以下4個問題:

1、根據(jù)地圖請你說說秦嶺的走向

2、淮河的流向是自至。

3、目前淮河的河水大部分經(jīng)注入東海。

4、圖上填注秦嶺—淮河經(jīng)過的省級行政區(qū)

5、判斷下列,位于秦嶺—淮河線以南的有哪些

A、湖北B、山東C、江西D、山西E、河北F、浙江

(第1、2題為讀圖基礎題;第3題為知識拓展題;第4、5題既復習了省級行政區(qū)的分布,又為進一步明確位置奠定基礎)

(二)、介紹秦嶺和淮河

1、介紹秦嶺:學生看景觀圖并閱讀課文材料

2、介紹淮河:學生在閱讀材料后,完成下列問題

A、黃河奪淮入海是怎么回事黃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

B、黃河奪淮入海后,淮河成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黃河攜帶的泥沙,沉積在淮河的河道中,使淮河水流不暢

二、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1、從復習我國一月平均氣溫圖、溫度帶的分布、我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干濕地區(qū)的分布、水資源的分布,加深對秦嶺—淮河線地理意義的理解。(0℃、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qū)和濕潤區(qū)的分界線。)

2、課本P76活動

3、課本P77活動

1955年1月發(fā)生強寒潮時,秦嶺北側的西安最低氣溫為-20.6℃,秦嶺南側的安康最低氣溫為-7.6℃。請你解釋兩地氣溫差異的形成原因(由于秦嶺的阻擋,冷空氣的影響,在秦嶺南側減弱。)

4、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

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競賽)

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拓展)

綜上所述: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huán)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chǎn)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課本P77)

三、四大地理區(qū)域(課本P78活動)

看一看下列山脈是哪些地區(qū)的分界線。并用線連接起來。

陰山第二階梯與第三級階梯

太行山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

秦嶺南方地區(qū)與北方地區(qū)

課本P79活動根據(jù)課本閱讀材料,用直線將下列地理事物合理地連接起來。

沙漠廣布

東南半壁農(nóng)耕為主

牧業(yè)為主

西北半壁人口眾多

四、課堂小結及課后反思:

2023北京版初中地理說課稿【篇2】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熱帶氣候類型與分布地區(qū)。

2掌握熱帶氣候類型的氣溫年變化曲線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圖的判讀方法,能根據(jù)這些資料對一個地區(qū)的氣候進行簡潔的描述。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讀圖,分析圖表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用世界氣候分布圖指出熱帶氣候類型特點及分布。

2.利用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出氣候類型的特點。

難點

如何讓學生掌握利用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氣候類型的特點。

三、教學用具

地圖

四、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數(shù)理比較、討論歸納等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播放一段景觀錄像,包括熱帶雨林、熱帶沙漠、溫帶海洋、苔原帶等景觀。學生觀察討論景觀差別,教師總結:世界各地氣候千差萬別,今天我們一起來領略世界各地的氣候差異。

1、出示熱帶的四種氣候對應景觀圖

設問:

①這些圖分別代表什么景觀景觀有什么差異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熱帶雨林景觀:樹木高大茂密,樹林陰暗潮濕,葉尖經(jīng)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實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還有河馬.大象.

熱帶草原景觀:樹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動物有斑馬.長頸鹿.獅子等肉食動物.

熱帶荒漠景觀:地面以沙漠為主,動物.植被都很稀少.

②為什么熱帶各地的景觀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

教師總結:這種差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葉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葉子就少,植被就稀少.

教師活動:我們剛才考慮的都是這些氣候類型的不同點,那么它們還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從氣溫角度來分析。

總結:這四種熱帶的氣候的共同特點為:終年高溫。

不同點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熱帶雨林氣候,最少的為熱帶沙漠氣候。而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為旱雨兩季,而季風氣候是旱雨兩季明顯,降水總量大;草原氣候也有旱雨

2、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氣溫、降水資料圖完成下表

景觀名稱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季雨林熱帶荒漠

對應地名

全年降雨量

氣候特征

3、教師活動:

那么這些氣候類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個地方氣候類型分布最廣

學生讀圖回答:

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廣的是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

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雨林兩側,最廣的是非洲。

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最廣的是亞洲。

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的內(nèi)陸及大陸兩岸地區(qū),最廣的是非洲的北部。

4、小結

現(xiàn)在,請大家把書合上,我們來回憶一下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

5、課堂練習

板書設計:

熱帶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2.熱帶季風氣候:

3.熱帶草原氣候:4.熱帶沙漠氣候:

2023北京版初中地理說課稿【篇3】

第三章天氣和氣候

第一節(jié)多變的天氣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及區(qū)別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2、學會識別衛(wèi)星云圖,常用天氣符號,會在天氣預報圖上判讀天氣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比學習天氣和氣候,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初步學會識別天氣預報中的衛(wèi)星云圖和了解常用的天氣預報。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天氣的變化與生產(chǎn)生活的關系,增加生活常識的技能,學會將所學的只是運用于實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認識人類生產(chǎn)生活與天氣的關系,提高學生保護大氣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

2、能判讀天氣預報圖包含的天氣信息

3、天氣對我們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保護大氣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內(nèi)容:多變的天氣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地圖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什么是天氣

2.什么是氣候

3.如何區(qū)分天氣和氣候。

活動一:怎樣看懂天氣預報

1.識別天氣符號

2.解釋風向并理解風力及風向標。

讓學生嘗試模擬電視天氣預報的主持人,播報各大城市的天氣情況。

活動二:

空氣質(zhì)量與什么有關系

影響空氣質(zhì)量的因素是什么

如何才能減輕污染保護大氣環(huán)境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并通過教師的點撥把握重難點內(nèi)容。

作業(yè):

老師指導,分小組完成填充圖冊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2023北京版初中地理說課稿【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鎮(zhèn)、綠洲及交通線的分布特點。

2.舉例說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對河流、綠洲分布的作用和影響。

3.根據(jù)資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開發(fā)利用的成功經(jīng)驗,以西氣東輸為例進行說明。

【過程與方法】

通過豐富的圖文資料和層層遞進、互為關聯(lián)的問題探究活動,說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鎮(zhèn)、綠洲及交通線的分布特點;歸納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對河流、綠洲分布的作用和影響;通過活動,以西氣東輸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將要教與學的內(nèi)容通過順次開展的方式來實施和完成。讓學生在各項活動的積極參與中體驗、探索、求知、收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地理學習興趣,關心我國油氣資源國情,增強因地制宜、區(qū)域共謀發(fā)展的觀念以及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鎮(zhèn)、綠洲及交通線的分布特點。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開發(fā)利用的成功經(jīng)驗──西氣東輸工程。

【教學難點】

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對河流、綠洲分布的作用和影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看一下這個字“疆”應當都認得吧這是新疆的地形圖我們來看一看有趣的地名出示

疆字的右半部形象地概括出新疆的地形特點和國防重要性,弓是古代武器,“土”寓意被沙俄強占的5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新疆地處祖國的西北邊陲,遠離政治中心,提醒我們要時刻握緊手中的武器,保衛(wèi)祖國的疆土。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同走進新疆了解干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

進入新課出示課件

教學目標:

出示新疆衛(wèi)星影像示意圖,學生說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國新疆的南部,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盆地。盆地處于天山和昆侖山之間。面積達53萬平方千米。在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面積達33萬平方千米。平均年降水量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左右,是我國極端干旱的地區(qū)。

合作探究一:1.讀喀什氣候圖,分析塔里木盆地的氣候特點,總結塔里木盆地的氣候類型??κ驳臍鉁嘏c降水

冬冷夏熱,降水稀少,氣候干旱,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

:2.討論分析塔里木盆地氣候干旱的原因:出示課件

塔里木盆地遠離海洋(海陸位置),周圍又有高大山脈環(huán)抱(地形),來自海洋的氣流不易到達,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成為我國極端干旱的地區(qū)。在盆地內(nèi)部形成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合作探究二:讀圖8.18,小組討論完成以下各題

找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城鎮(zhèn),說出它們的分布特點。

城鎮(zhèn)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綠洲上,沿著塔里木盆地邊緣呈環(huán)狀分布。

觀察圖中綠洲的分布有什么特點找出這里重要的河流—塔里木河。

綠洲是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綠地。綠洲分布在盆地邊緣的山麓地帶和河流沿岸。綠洲是星星點點分布的而且相距遙遠。綠洲面積小,限制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綠洲之間相距遙遠,造成新疆交通不便,影響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

討論塔里木盆地的城鎮(zhèn)、交通線分布與水源、綠洲分布的關系。

城鎮(zhèn)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綠洲上,交通線串聯(lián)起各座城鎮(zhèn),沿著塔里木盆地邊緣呈環(huán)狀分布。

圖中有兩條縱貫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公路,猜測修建這兩條公路的原因。

主要為了開發(fā)利用塔里木盆地中的油氣資源。

油氣資源的開發(fā)

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簡介

塔里木盆地是我國最大的含油氣盆地,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根據(jù)中石油、中石化一輪資源評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塔里木盆地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約為162.9億噸,其中: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150億噸;中石化塔河油田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12.76億噸,中石化河南寶浪油田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20__.94萬噸。

截至20__年,盆地剩余油氣資源總量在全國各大油氣田位居第一,天然氣資源量列全國500多個盆地之首,現(xiàn)階段仍處于勘探早期階段,具有巨大的資源潛力。(來源:巴州油地項目研發(fā)中心發(fā)布時間:20__-11-27)

西氣東輸:播放影像資料

西氣東輸工程的兩條線路及意義:

出示課件:

合作探究三:

1、什么是“西氣東輸”

西氣東輸工程是指中國西部地區(qū)天然氣向東部地區(qū)輸送,主要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氣輸往長江三角洲地區(qū)。

2、那沿途一定經(jīng)過哪些地方

西氣東輸工程分兩條線路。一線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油氣田,東到上海、杭州,年輸氣量120億立方米。二線工程主干線于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將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向南運至廣州、廣西,年輸氣量300億立方米。西氣東輸管道,可是我國距離最長、口徑最大的輸氣管道。

3、西氣東輸主干管道自西向東經(jīng)過了哪些地形區(qū)

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第江中下游平原

4、討論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為

東西部地區(qū)帶來的益處。

西氣東輸工程對東西部地區(qū)發(fā)展的影響:

對西部地區(qū)的影響:發(fā)揮西部地區(qū)能源優(yōu)勢;促進相關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擴大就業(yè)帶動西部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

對東部地區(qū)的影響:

緩解東部地區(qū)能源短缺;優(yōu)化東部地區(qū)能源結構。改善東部地區(qū)環(huán)境質(zhì)量

5、塔里木盆地開發(fā)油氣資源應重點關注的問題是什么

塔里木盆地環(huán)境脆弱,開發(fā)油氣資源應重視環(huán)境保護。

6、西氣東輸工程對塔里木地區(qū)的能源、環(huán)境保護方面帶來哪些好處

西部地區(qū)的人們普遍使用了廉價、潔凈的天然氣能源,緩解了周邊地區(qū)因薪柴砍伐帶來的環(huán)境壓力。

2023北京版初中地理說課稿【篇5】

一、亞細亞和歐羅巴

(1)洲名的由來

1、學生結合預習,講述亞洲、歐洲洲名的由來

2、結合掛圖,教師指出亞歐大陸的位置并提問:亞歐兩洲的洲界線是什么引導學生在地圖上說出

(過渡)分析一個大洲,首先從分析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入手

3、分析講述:地理位置包括其經(jīng)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4、師生共同閱讀“亞歐地形圖,引導學生從經(jīng)緯度位置來分析亞洲的地理位置。并突出從南北半球看、從東西半球的位置看亞洲的位置特征

5、引導學生從海陸位置說明亞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2)亞洲的地理位置

6、學生討論完成P3活動題,討論回答歐洲的地理位置特征,而后結合掛圖強化

6、提問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認為怎樣分析一個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特征

[作業(yè)布置]

見基礎訓練

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學生上臺,結合掛圖說出亞歐兩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二、亞、歐兩洲的地形

(1)亞洲的地形特征

1、結合P5活動向學生介紹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

2、師生共同閱讀“亞洲地形圖”,從四方面分析亞洲的地形特征

A讀“亞洲地形圖”,觀察亞洲地形圖上主要以哪兩種顏色為主各代表了什么地形并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找出亞洲的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的,帕米爾高原的位置

B觀察提問:亞洲海拔的地方海拔有多少米以上占地面積廣不廣說明了從大洲看,亞洲的海拔高嗎

C引導學生計算青藏高原與西西伯利亞平原,珠穆朗瑪峰與死海的高度差,得出結論:地勢高低懸殊,地面起伏大)

D繼續(xù)觀察:亞洲的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亞洲的哪個部位平原又分布在哪里這說明了亞洲的地勢哪里高,哪里低

E引導學生找到亞歐大陸東側、東南側的弧形島嶼,并設問:為什么亞歐大陸東部會形成如此多的島嶼和群島呢(聯(lián)系板塊構造學說理論說明)

3、通過剛才的分析,由學生小結亞洲地形的特征,教師指導學生在書本上找重點

3、按上述思路,學生閱讀歐洲地形圖和P6活動1題的資料,討論歐洲的地形特征,教師結合地圖引導學生理解,并引導學生找出歐洲的主要平原:東歐平原、西歐平原、阿爾卑斯山的位置

4、教師板書小結歐洲的地形特征:

(1)平均海拔最低,僅340米

(2)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

(3)中部低平

(4)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兩測

5、學生完成P6表格

[作業(yè)布置]

見填充圖冊

第三課時

(復習提問)

1、分析一個大洲的地形特征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2、歐洲的地形有何特征亞洲的地形有何特征

三、亞洲的氣候

(一)氣候負責多樣

1、學生觀察“亞洲地形圖”,數(shù)一數(shù)亞洲有哪些氣候類型并設問:世界13種氣候類型中,只有哪種氣候類型在亞洲沒有由此說明了亞洲氣候具有怎樣的基本特點(復雜多樣)

2、引導學生結合地圖,從緯度位置、五帶的位置、地形的角度讓學生理解亞洲氣候負責多樣的原因:跨寒、溫、熱三帶,且地形復雜多樣

設問: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可以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出來呢(學生閱讀P7-8文字,思考說明)

(過渡)我們知道,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是氣溫和降水,因此,亞洲氣候的復雜多樣性可以從氣溫和降水的復雜性體現(xiàn)出來

(5)結合教材P7第二段文字,通過馬來群島與奧伊米亞康的氣溫對比,理解亞洲氣溫差別大

(6)設問:為什么亞洲的氣溫差別會這樣大呢(主要受緯度因素的影響,跨緯度廣)

(7)展示世界雨極“乞拉朋齊”和西亞的無流國資料,說明亞洲的降水差異大,干濕差異顯著

(8)討論:為什么亞洲的降水差異會那么大(主要受海陸位置、地形因素的影響,距海越遠,降水越少)

(二)大陸性強

(9)展示同緯度的亞洲齊齊哈爾與歐洲巴黎的降水資料,并分析;同緯度的巴黎和齊齊哈爾相比,冬季誰最冷夏季誰最熱誰的氣溫年較差大這說明了亞洲氣候具有顯著的大陸性特征

(過渡)亞洲的氣候不但具有顯著的大陸性特征,而且季風氣候顯著

(三)季風氣候顯著

1、講述季風的含義:指隨季節(jié)變化而風向相反的風

2、結合本地實際,提問:當?shù)囟敬凳裁达L向的風氣候有什么特征夏季吹什么風向的風氣候又有什么特征

(過渡)亞洲的季風氣候是怎樣形成的呢

1、結合板圖講述風的形成過程及與氣壓、氣溫的關系

2、板畫亞洲簡圖,理解亞洲冬季風和夏季風的成因

3、學生朗讀P8閱讀,進一步深化對亞洲季風的形成過程的認識,教師結合小黑板表格小結:

發(fā)源地風向性質(zhì)對氣候的影響

冬季風蒙古、西伯利亞偏北寒冷干燥氣溫低,降水少

夏季風太平洋、印度洋偏南濕熱多雨帶來大量降水

4、設問:亞洲之所以會形成典型的季風氣候特征,和亞洲的什么地理位置分不開呢

(小結)我們通過對亞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對氣候要素的影響,分析了亞洲氣候的三個特點:氣候復雜多樣,大陸性強,季風氣候顯著。

四、歐洲的氣候特征

1、引導學生閱讀P7圖1-7,回答:歐洲有哪些氣候類型有熱帶氣候類型分布嗎得出歐洲氣候的第一個特征:以溫帶氣候為主

2、引導學生讀圖1-10,比較緯度相近的鹿特丹和赤塔,冬季誰的氣溫低夏季誰的氣溫高誰的年溫差大由此得出歐洲氣候的第二個特征:海洋性特征顯著

(過渡)為什么歐洲氣候具有明顯的海洋性特征呢

3、學生討論完成P9活動4,教師結合歐洲地圖從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地形因素說明。

4、引導學生在“亞歐氣候分布圖”上找出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分布地區(qū),并提問:在歐洲地中海沿岸是什么氣候類型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各有什么氣候特點

5、指導學生結合P9活動5、6題分析判斷各自的氣候特征。

6、小結歐洲氣候的第三大特征: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分布典型

7、學生討論完成P9活動2、3題,進一步理解亞歐兩洲的氣候特征。

2023北京版初中地理說課稿【篇6】

教學目標: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圍,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資源;

探究日本經(jīng)濟發(fā)達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了解中日貿(mào)易聯(lián)系狀況,記住日本主要工業(yè)區(qū)的分布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和地理學習能力;

從日本經(jīng)濟發(fā)展過程中,使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經(jīng)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有助于理解我國“科教興國”策略的重大意義

教學重點: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發(fā)達的加工貿(mào)易經(jīng)濟

教學難點:

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發(fā)達的加工貿(mào)易經(jīng)濟

教學準備:課件《櫻花》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屏幕顯示日本富士山圖(帶櫻花的一幅),名曲《北國之春》,用于課前播放,營造氣氛。

[提問]:同學們,通過看和聽,你有什么要說的學生發(fā)言,把學生引入日本話題。

一、多火山、地震的島國

學校組織一批學生到日本修學旅行,下面幾種運輸方式都能到日本嗎為什么

1、汽車2、火車3、飛機4、輪船

(讓學生去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

[活動]:

四人一小組,根據(jù)下面提供的四個問題,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選擇其中的一題展開探究討論,然后用你最喜歡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討論結果。

合作完成1、日本的領土主要由哪幾個大島組成

2、地圖冊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東京的距離

3、日本有那幾個的城市并能在地圖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個島國,英國也是一個島國,比較這兩個國家跨越的經(jīng)度和緯度,那個國家大,這對地理環(huán)境的復雜程度有影響嗎

(讓學生帶著問題探究討論,畫面切入到“世界政區(qū)圖”、“日本圖”)

教師此時指導學生閱讀“世界政區(qū)圖”、“日本圖”和“富士山圖”,結束后重新顯示版面2,讓學生回答問題,講出日本的位置和領土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征。教師予以必要的補充和強調(diào)有關內(nèi)容。

顯示“日本圖”,教師邊講邊指圖,圖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國四個大島的名稱用紅色顯示,并由小放到大再縮小定格,讓學生掌握這四大島的相關位置,接著屏幕左側顯示富士山的圖,在屏幕右側教師要告訴學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還曾噴發(fā)過,它被日本奉為“圣岳”,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旅游勝地

探究題活動:

1、看看日本工業(yè)主要分布在那里

2、綜合分析日本工業(yè)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nèi)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經(jīng)濟對外依賴嚴重,會對日本經(jīng)濟帶來那些影響談談你的看法

4、閱讀課本24頁有關資料,回答問題

閱讀“日本主要工業(yè)區(qū)的分布”圖,把圖中的主要工業(yè)區(qū)用紅色塊顯示圖中的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藍色顯示,加深學生對主要工業(yè)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問:日本工業(yè)為什么分布在這里

顯示幾幅圖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鐵路”圖片、“填海造陸”圖片、有關大阪的鳥瞰圖片。教師邊講課邊播放有關內(nèi)容。

在教師講解的同時,可接連播放較多的動靜態(tài)畫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婦女”、“日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