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_第1頁
重點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_第2頁
重點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_第3頁
重點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_第4頁
重點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點傳染病

防治知識培訓

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士典(2005.09)12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副總理吳儀等領導看望艾滋病人3肺結核41946年遼北地區(qū)發(fā)生鼠疫,照片為鼠疫患者尸體。“731”部隊總部遺址

培養(yǎng)細菌散播鼠疫燭光悼念細菌戰(zhàn)受害者自責的日本老兵5新加坡2004.10.27宣佈,一波罕見的霍亂疫情已在這個城市國家結束,受害人皆是在食用海鮮後得病。全部霍亂病患皆曾在二00四年十月二日或當天起的一週內進食海鮮67越南為盡快控制疫情宰殺數百萬只活雞越南一名患禽流感的兒童在搶救

8人感染豬鏈球菌病9

●WHO總干事《1996年世界衛(wèi)生報告》:“我們正處于一場傳染性疾病全球危機的邊緣,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免受其害,也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對此高枕無憂”?!馱HO1997年世界衛(wèi)生日的主題為:“全球警惕,采取行為——防范新發(fā)現的傳染病”。面對傳染病的威脅,要高度重視、加強培訓、提高防治能力。一、培訓背景

10

●國外傳染病暴發(fā)的經濟影響:★美國90年代O157:H7,食品召回銷毀★秘魯1991霍亂海產品出口障礙★坦桑尼亞1998霍亂直接損失3600萬美元★馬來西亞99尼巴(Nipah)病毒腦炎生豬屠宰★印度1995肺鼠疫直接損失17億美元★日本2002年瘋牛病直接損失70億美元★英國90~98年瘋牛病損失超過90億美元一、培訓背景(續(xù))

11●國內傳染病暴發(fā)的影響:①1988年上海甲肝發(fā)病30萬人;②86-88年新疆南部戊肝發(fā)病119280人③99年蘇皖毗鄰五縣O157:H7暴發(fā)流行死亡177人;④02-03年的SARS、03-04年的禽流感;⑤05年四川的豬鏈球菌感染引起的中毒性休克綜合征,也給我國造成巨大的損失。一、培訓背景(續(xù))12一、培訓背景(續(xù))

●近二年溫州傳染病暴發(fā)的影響:★2004-2005年麻疹流行;★2005年1月樂清甲肝局部暴發(fā);★2005年春節(jié)泰順流腦事件;★2005年7-8月瑞安霍亂局部暴發(fā);★2005年9月平陽菌痢學校暴發(fā);★登革熱輸入?……13☆造成傳染病危機的社會與自然原因1.經濟全球化趨勢,人員交往頻繁,交通發(fā)達,傳染病的傳播更為迅速。如全球國際航線旅客從1950年100萬人次/年,至2000年達到1300萬人次/年。同期農產品貨物貿易也增長了五倍。一、培訓背景(續(xù))

14

2.經濟發(fā)展都市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人口擁向城市,尤其是在城市城鄉(xiāng)結合部和小城鎮(zhèn)由于供水、排污、住房及有關公共衛(wèi)生設施嚴重超負荷,環(huán)境污染嚴重,自凈作用缺失,猶如人體“腸梗阻”,容易造成傳染病傳播與暴發(fā)。如瑞安霍亂局部暴發(fā)。一、培訓背景(續(xù))

--造成傳染病危機的原因

15

3.人類活動擴展促進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變。開墾荒地,砍伐森林,促使病原生物和媒介的變異,造成傳染病發(fā)生地的移動,以及增加了人們接觸某些野生動物的機會,使一些原來在動物間傳播的病原侵襲人類。如艾滋病、SARS就是如此。一、培訓背景(續(xù))

--造成傳染病危機的原因

16

4.農副產品生產和食品加工的規(guī)?;弯N售供應的商品化,如果其中某種食品被污染,其涉及面和受感染人群的范圍,可遠遠超出過去一家一戶或某一局部地區(qū)的食源性傳染病的傳播擴散的范圍。一、培訓背景(續(xù))

--造成傳染病危機的原因

17

5.免疫抑制劑使用和侵襲性操作大量應用及抗生素濫用,免疫受損人群和醫(yī)院內感染也不斷增加。麻疹、流腮。6.人們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的變化。如性開放、靜脈吸毒等不良陋習又極易造成經性和經血源傳播的傳染病流行擴散。HIV。一、培訓背景(續(xù))

--造成傳染病危機的原因

18二、培訓目的提高在職衛(wèi)生人員對重點傳染病的診斷水平;普及傳染病預防與控制相關知識;加強臨床與疾病預防控制間的溝通協(xié)調;確保早發(fā)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19三、培訓要求

掌握艾滋病等16種重點傳染病診斷方法;掌握流行病學特征、傳播方式、預防控制原則及措施;熟悉16種重點傳染病傳播的影響因素;了解病原學特點、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及相關知識;集中講學與VCD教學相結合。20(一)有針對性:從現實需要出發(fā),從崗位工作需要出發(fā),突出重點。1.根據本地傳染病情況和防治實際需要;2.根據培訓對象(不同衛(wèi)技人員),有四類人員:醫(yī)療機構人員;疾控機構人員;采供血機構人員;農村基層衛(wèi)生人員。三、培訓要求(續(xù))

21(二)培訓的重點,主要四個方面:

一是基礎(共性)知識,這一知識對病因鏈的系統(tǒng)認識,能夠從總體上把握如何防治思路,也有利于自學時結合當地實際開闊思路,有針對性地采取具體的措施。三、培訓要求(續(xù))

22二是要強調“早”字。即早發(fā)現、早診斷(識別)、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尤其是早發(fā)現與早識別,這是五“早”的前提。

三是要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職責和責任,嚴格依照法規(guī)辦事,要依照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性文件,包括相應的國家標準開展防治。四是要防范醫(yī)院感染和做好自身防護,并強調實驗室生物安全。三、培訓要求(續(xù))

23(三)建立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長效機制。尤其是新發(fā)傳染病不斷出現,老的傳染病不少又死灰復燃。所以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培訓內容也要不斷發(fā)展和深化。自學是關鍵!三、培訓要求(續(xù))

24四、重點傳染病疫情概況

1、鼠疫鼠疫對全球而言至今仍是一個威脅,因為許多國家、地區(qū)存在野生嚙齒動物間的持續(xù)感染或動物間的流行。美國西半部,南美大部,非洲東部、南部及中北,中亞和東南亞都有野生嚙齒動物鼠疫,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內有幾個鼠疫自然疫源地。3只實驗室老鼠找不到--FBI、CDC。25四、疫情概況(續(xù))

1、鼠疫(續(xù))中國、印尼、蒙古、縉旬、印度、越南都有鼠疫地方性疫區(qū)。越南在1962-1972年在城市與鄉(xiāng)村有數千例腺鼠疫發(fā)生,并伴有散在的肺鼠疫點狀暴發(fā)。1994年印度蘇拉特市發(fā)生原發(fā)性肺鼠疫暴發(fā)。中國鼠疫疫源地分布19個省、自治區(qū),主要有云南、青藏高原、內蒙、甘肅。浙江20個縣市區(qū)發(fā)生過鼠疫。溫州6個,目前?26四、疫情概況(續(xù))

2、霍亂小川、稻葉、彥島型、O139福建流行浙江第二位(全國)溫州47例第一位(全?。┲饕鸢彩腥珖钤?月份5好、9號臺風兩個峰27四、疫情概況(續(xù))

3、傷寒副傷寒

人是傷寒、副傷寒的主要傳染源。人的慢性攜帶者是病原的主要貯存宿主。2003年城區(qū)流行?2005年傷寒297例、副傷寒242例;隔離治療?28四、疫情概況(續(xù))

4、病毒性肝炎中國乙肝大國溫州2005年乙肝報告9701(1-9月)甲肝局部暴發(fā)—學校接種率提高—HBsAg(+)2%?上海北京更低15歲以上感染率居高不下10%?29四、疫情概況(續(xù))

5、麻疹溫州2004—2005年發(fā)病率衛(wèi)生部、衛(wèi)生廳、各級—責任流動人口、流動率30%各級醫(yī)療機構問題、院感—OR18.9后續(xù)問題?30四、疫情概況(續(xù))

6、出血熱溫州2005年發(fā)病13散發(fā)為主各級醫(yī)療機構診斷問題?老鼠、水災?登革熱輸入問題317、狂犬病溫州2000年泰順首例本地原發(fā)2002年20例2004年16例2005年6例自然疫源地接種、處理規(guī)范?四、疫情概況(續(xù))

328、乙腦溫州2005年19例外來人員?接種到位?診斷?實驗室?明年?四、疫情概況(續(xù))

339、細菌性痢疾2001年市區(qū)2004年甌海、平陽暴發(fā)2005年平陽學校暴發(fā)報告太遲!學校、幼兒園溫州2005年1-9月1168例四、疫情概況(續(xù))

3410、肺結核2005年發(fā)病9612例、死亡17例國家向WHO承諾、投入,報告獎勵—唯一!DOTS落實?溫州落后—外來民工多希望各醫(yī)療機構支持—公德無量!依法?四、疫情概況(續(xù))

3511、流腦2005年全國C群流腦風波—A+C疫苗開后門溫州2005年大年初二泰順流腦事件2005年22例,死亡5例,發(fā)病情況與以往類似人群監(jiān)測檢出C群流腦群眾敏感性提高四、疫情概況(續(xù))

3612、流行性腮腺炎溫州2004年學校暴發(fā)、蒼南霞關9百多例2005年全市流行?發(fā)病數4377,分布11縣(市、區(qū))疫苗效果問題?院內感染問題?人員流動問題?四、疫情概況(續(xù))

3713、艾滋病溫州1985年首例2004年發(fā)現38例HIV2005年1-7月發(fā)現48例,1周上報15例!吸毒人群、性途徑(本地53%以上)四免一關懷、經費省下達100多萬!職業(yè)暴露4起:警察、醫(yī)生、護士、實驗室四、疫情概況(續(xù))

3814、SARS2003年暴發(fā)2004年實驗室傳播?2005年消失?美國專家?可能?后續(xù)工作?發(fā)熱門診?整體思路?院感染規(guī)范問題?人員問題?醫(yī)療機構改革問題?四、疫情概況(續(xù))

391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4年疫情2005年,3月中旬26例確診病例、死亡14例,全部由禽直接傳人。217名醫(yī)務人員H5N1密切接觸的,8抗體陽性(3.7%),309名沒有接觸的醫(yī)務人員2人陽性(0.7%)。人傳人可能,但傳播效率很低。下一次全球流感暴發(fā)?相關?100-500萬死亡?四、疫情概況(續(xù))

4016、血吸蟲病全國疫情抬頭—大型建設—中間宿主釘螺“枯木逢春”浙江—杭嘉湖地區(qū)溫州,輸入實驗室能力?缺乏四、疫情概況(續(xù))

41(一)傳染病發(fā)生的基本條件—感染過程三因素

1.病原體特性(1)傳染力:指病原體引起易感宿主發(fā)生感染的能力。傳染力的衡量:①通過引發(fā)感染所需的最小病原微生物量來衡量;②在人群中,可通過易感者在暴露于病原體后發(fā)生感染的比例(繼發(fā)感染數/暴露數)來衡量。如傳染力強的有天花、麻疹;中等的有腮腺炎、普通感冒;低的有麻風。五、“共性知識”介紹

42(2)致病力:指病原體侵入易感宿主后引起臨床疾病的能力??捎酶腥菊咧械娘@性病例數的比例來衡量。致病力大小取決于:①病原體在體內繁殖、擴散的能力;②病原體對機體組織損傷的程度;③能否產生特異性毒素。如致病力高的有天花、狂犬病、麻疹、普通感冒;中等的有腮腺炎;低的有脊灰、結核、麻風。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43(3)毒力:指病原體感染機體后引起嚴重病變的能力。可用病死率和重癥病例占總病例數的比例來衡量。如毒力強的有狂犬病、天花、結核、麻風;中等的有脊灰、麻疹;低的有普通感冒。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44(4)變異性:病原體特征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可因環(huán)境條件或遺傳因素的變化而發(fā)生變異。①耐藥性變異。如結核、乙肝、艾滋病的耐藥性問題就比較突出。②抗原性變異。如甲型流感病毒每發(fā)生一次突變,其表面抗原發(fā)生明顯改變,從而形成一個新的亞型而發(fā)生大的流行。③毒力變異??捎蓛仍诙玖虬l(fā)生改變,也可通過外在細菌質粒傳遞來獲得。耐藥性的基因也可通過這種方式產生。豬鏈球菌?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45—感染過程三因素2.機體的反應性傳染性病原體進入機體,宿主不僅能接受損害也能抵御、中和外來侵入。

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46—感染過程三因素3.環(huán)境外界環(huán)境對傳染病的發(fā)生和流行具有很大影響,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兩個方面。(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與氣候因素許多呼吸道、腸道、蟲媒傳染病與氣候有關,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除具有季節(jié)性外,地區(qū)性,在流行地區(qū)有適宜的自然地里景觀和特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2)社會因素:人口流動、教育、習俗……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47(二)感染過程的五種表現(即感染譜)感染過程中,因為病原體與宿主之間的相互適應程度不同,導致產生各種結局不同的感染結果。這一結果通常稱之為感染譜,它可分為五種不同的表現。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48(1)病原體被清除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屏障(如霍亂弧菌經口感染時有可能被胃酸殺滅,但暴飲暴食時胃酸濃度稀釋屏障功能丟失)。特異性免疫,可由原有自然感染或疫苗免疫接種后獲得而使免受感染。如麻疹自然感染或疫苗免疫后,一般都可得到有效的保護。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49

(2)隱性感染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僅引起特異性免疫應答,而不引起或者只引起機體產生輕微的組織損傷。如脊灰、乙腦感染后極大多數為隱性感染。當隱性感染過程結束后,大多數感染者獲得特異性主動免疫,少數人轉變?yōu)椴≡瓟y帶狀態(tài)(如傷寒、菌痢、白喉、流腦),可向外排出病原體,稱健康帶菌者。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50(3)病原攜帶狀態(tài)所謂病原攜帶狀態(tài)是指不顯示臨床癥狀而能向外排出病原體者。除前述隱性感染后的健康攜帶外,有些傳染病在顯性感染的潛伏期和恢復期也有病原攜帶狀態(tài)。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51

潛伏期攜帶的,如白喉、傷寒、菌痢、流腦、甲肝、麻疹等,甲肝在發(fā)病前2周,麻疹在潛伏期末即有傳染性?;謴推跀y帶,如乙肝、白喉、傷寒、菌痢等。多數傳染病恢復期攜帶時間多不長。但也有部分傳染病恢復期攜帶者中有一些可能超過三個月,稱之為慢性攜帶者,較多見的為傷寒、乙肝等。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52(4)潛伏性感染病原體感染人體后,寄生在某些部位,機體的免疫能力難以清除病原體,但可以將病原體局限化而不引起顯性感染,也不向體外排出病原體,只有在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才引起顯性感染。如單純皰疹、痢疾、結核等。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53(5)顯性感染指病原侵入人體后,不但引起機體免疫應答,而且通過病原體本身及其代謝產物的作用,或/和由其引發(fā)的機體變態(tài)反應而導致組織損傷,引起病理改變,出現相應疾病的臨床表現。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54在大多數傳染病中,顯性感染只占全部感染者的一小部分,如同“冰山一角”;只有麻疹、天花、水痘等少數傳染病的感染以顯性感染表現為主。有些傳染病顯性感染之后,感染者能夠獲得鞏固的免疫(如傷寒、麻疹、乙腦),極少發(fā)生第二次感染。但也有一些傳染病(如菌痢)的感染者,其病后免疫并不鞏固,容易再次被感染而發(fā)病。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55(三)傳染病的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有兩個:

(1)傳染病的致病因子是活的病原微生物。只有發(fā)現和確定了病原體,才算圓滿完成對某一傳染病的定性認識,也才能更深一步深入研究該病的特征和防治。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56(2)基本特征二有傳染性,即傳染病能在宿主之間直接地或通過媒介物相互傳播。這一傳染過程必須在傳染源、傳播途徑及易感染者三個環(huán)節(jié)同時存在且相互連接的情況下才能發(fā)生。由于傳染病可以傳播,所以人們根據其流行傳播的特征把它與非傳染病區(qū)分開來。歷史上天花、霍亂、結核、甲肝、乙肝都是先認定它為傳染病,而后才分離到病原體。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572003年SARS也是同樣情況。流行病學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病原體尚不明確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調查研究認定該病是否有傳染性,并進而研究流行過程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和針對三個環(huán)節(jié)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以期在病原體不明的情況下,也能控制該病的流行。

由以上兩個最基本的特征,又可派生出另外兩個基本特征: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58

(3)具有流行病學特征。包括其流行性、地區(qū)性、季節(jié)性、外來性、地方性等特征,這些特征可用三間分布來描述與分析。

(4)免疫性。感染后可產生針對感染病原體的特異性免疫。有些傳染病幾乎可達到終身免疫(如麻疹),但有的還可再次感染。再次感染有以下四種情況: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59①再感染。同一傳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經過一定時間后,被同一種病原體再感染,如菌痢。②重復感染。某種疾病在發(fā)病中,被同一種病原體再次侵襲而感染。如血吸蟲病、絲蟲病、痢疾最為常見。③復發(fā)。發(fā)病過程已轉入恢復期或接近痊愈,該病原體再度出現繁殖,原癥狀再度出現,如傷寒。④再燃。臨床表現癥狀已緩解,但體溫尚未正常而又復上升,癥狀略見加重者。常見的為傷寒。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60(四)病程發(fā)展的四個階段(1)潛伏期。病原體侵入人體并出現臨床癥狀之前的一段時間稱為潛伏期。其長短主要與病原體在體機內的繁殖時間、機體感染病原體的數量、病原體入侵門戶、病原體在體內定位、病原體到達靶器官的途徑等有關。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61不同傳染病或同一種傳染病每個病人,其潛伏期可各不相同。但每種傳染病的潛伏期都有一個最短、最長和平均潛伏期的大致范圍,而不同的病,其潛伏期長短可相差很大。如急性食物中毒的潛伏期一般只有數小時,而艾滋病、麻風病的潛伏期可長達數年至十余年。狂犬病則不同,最短的為5天,而最長的可達7年,也有報導為19年或更長,平均為3-8周。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62潛伏期流行病學意義:①可判斷患者受感染時間,以追蹤傳染源和追溯暴露(環(huán)境)因素。②根據潛伏期長短可確定接觸者的留驗、檢疫或醫(yī)學觀察期限,一般以常見潛伏期增加1-2天為準,危害嚴重的傳染病可按最長潛伏期或法規(guī)標準規(guī)定確定。③可以確定接觸者應急免疫接種時間及作用,如麻疹流行時,接觸病人后,3天內接種麻疹疫苗,仍有可能獲得免疫預防。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63④可以根據潛伏期評價已采取預防措施的效果。當控制措施采取后,經一個潛伏期(一般采用最長潛伏期)后發(fā)病下降甚至沒有續(xù)發(fā)病例,則提示有較大可能是與已采取的預防控制措施有關。⑤潛伏期的長短可影響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短潛伏期傳染病來勢猛,常呈暴發(fā)流行,如流感;而長潛伏期的流行持續(xù)較長。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64⑥根據潛伏期評價疫源地的消除。只要傳染源消除了,采取了終末消毒措施,并經一個最長潛伏期后不再有新發(fā)病例(包括新感染者),才能宣布疫源地已消除。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65(2)前驅期:是潛伏期末至發(fā)病期前,出現某些臨床表現的短暫時間,一般1-2天,可呈乏力、頭痛微熱、皮疹等表現,多數傳染病看不到前驅期。但前驅期對于流行地區(qū)早期癥狀監(jiān)測、對早期病例進行搜索很有價值。如在流腦局部暴發(fā)地區(qū),有些病例在前驅期已出現少數瘀點,可同時伴有或不伴有發(fā)熱,如及早隔離和救治這類病例,對控制發(fā)病和降低病死率有一定的價值。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66(3)發(fā)病期(癥狀明顯期、極期),此期一般傳染性最強。此期有些特異性癥狀、體征先后陸續(xù)出現,可以根據相關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可從臨床的角度對該病的有關的診斷提供依據。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67(4)恢復期:是病原體完全或基本消滅,免疫力提高、病變修復,臨床癥狀陸續(xù)消失。其轉歸多數為痊愈,少數可轉為慢性感染(如病毒性肝炎),或留有后遺癥(如脊灰),也有的可復發(fā)(如痢疾、傷寒),也有的可再燃(如傷寒),但引起復發(fā)、再燃的傳染病相對較少。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68(五)傳染病流行過程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傳染病的病原體由傳染源排出,經過一定的傳播途徑,侵入易感者機體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斷發(fā)生、發(fā)展即構成了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在流行過程中,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傳染病就不會發(fā)生流行。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691.傳染源。指病原體已在機體內生長、繁殖并能將其排出的人和動物。包括病人、隱性感染者、病原攜帶者及受感染的動物。麻疹、天花、水痘病人是唯一傳染源。但有許多傳染病動物作為傳染源顯得十分重要。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70如鼠等嚙齒動物可成為鼠疫、鉤體、流行性出血熱、多種立克次體病的傳染源;牛、羊、豬、馬、狗、貓等家畜可分別成為有些傳染病的傳染源如布氏病、狂犬病、乙腦、炭疽、弓形體病、結核、血吸蟲病等;鳥類、家禽可成為鸚鵡熱、禽流感的傳染源;它們還可攜帶沙門氏菌、多種腦炎病毒、空腸彎曲菌、幽門螺桿菌等。這些人獸共患傳染病中的大多數病種動物作為傳染源的作用甚至比病人還重要。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712.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從傳染源排出體外,經過一定的傳播形式,到達與侵入新的易感者的過程。病原體排出到體外后,都需依附于環(huán)境中的一定物體,如空氣、食物、蒼蠅、生活用品、手、針筒、吸血的昆蟲等再傳給易感者。這些物體我們都稱之為傳播媒介(或稱傳播因素)。所謂傳播途徑就是各種可能的傳播因素的綜合。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721)經空氣傳播。

(1)經飛沫傳播。它只能近距離(<1.5m)傳播。在一些人員擁擠空氣流通不暢的公共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中,與病人近距離接觸則容易發(fā)生。麻疹、流腦、流感、SARS、百日咳等對環(huán)境抵抗力較弱的病原體,主要是通過這種方式傳播的。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73

(2)經飛沫核傳播?;颊吲懦龅娘w沫經一定時間由于表層水分蒸發(fā)而形成飛沫核.這種飛沫核以氣溶膠形式可在空氣中懸浮數小時。在這種狀況下,一些抵抗力較強耐干燥的病原體,如結核、白喉、禽流感等則可通過飛沫核傳播。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74

(3)經塵埃傳播。感染的人和動物排出的分泌物、排泄物溶入地面或環(huán)境物體表面,干燥后隨塵飛揚,以氣溶膠形式懸浮于空氣中,周圍的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對于一些耐干燥抵抗力強的結核桿菌,能產生芽孢的炭疽桿菌等均可借此途徑傳播。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75介質氣溶膠傳播是傳染病傳播中的一個值得重視和關注的問題。在防范醫(yī)院內感染、生物恐怖事件中占有重要位置。氣溶膠傳播有如下特點:①如果氣溶膠介質中存在有感染能力的病原體即可產生傳播。沉降地面后可以再揚起,因此在傳播中意義更大。有些固態(tài)氣溶膠因為不會蒸發(fā),甚至可達數公里、數十公里的遠距離傳播。(4)介質氣溶膠傳播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76②1-5um大小的氣溶膠粒子經呼吸道吸入可以直接到達肺泡管與肺泡。只要攻擊數量足夠大,原來不是經呼吸道傳播的病原體,也可經此途徑傳播。③經氣溶膠傳播的病原體,一般對外環(huán)境有較強的抵抗力,尤其是含有機質多的氣溶膠中。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77經空氣傳播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特征為:①傳播途徑易于實現,傳播廣泛,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和集體單位,??梢鹁植勘┌l(fā)。②常見冬春季節(jié)發(fā)病升高;③低齡兒童中多發(fā);④流行的發(fā)生常與居住擁擠、人群聚集、易感者比例高等因素有關,如防護不當,可發(fā)生醫(yī)院感染。⑤在缺乏疫苗特異免疫預防的人群中可周期性流行。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782)經水傳播許多腸道傳染病,某些寄生蟲病,一些人畜共患病都可介水傳播。如傷寒、霍亂、菌痢、甲肝、戊肝、血吸蟲病、鉤體、隱孢子蟲病等。其傳播方式有介污染的飲用水傳播和介疫水傳播。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79(1)污染的飲用水傳播。①常見的污染原因有:——以地下水為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單位自備供水及鄉(xiāng)鎮(zhèn)簡易自來水許多是以水源井為水源。這些井周圍有生活污水溝或滲水坑、滲水廁所、生活垃圾堆、施人畜糞肥的莊稼或養(yǎng)魚池,而且水井井壁或井臺有滲漏生活污水回灌等。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80——以地面水為飲用水源的集中式供水,往往發(fā)生于取水口附近的水域,在取水口上游、下游(下游的水在潮汛等一定條件下可倒灌)的沿岸有生物污染源,或者船泊航行中產生的污染,尤其在雨水沖刷、或廁所、垃圾堆有泄漏可污染?;蛘咴陲嬘盟匆髑匕队蟹N植、養(yǎng)魚施糞肥或生活污染的。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81——飲用水管網污染,輸水管網穿越地下各種生物污染源,如廁所糞便未經處理直接進下水道,既污染地下水,又可進入滲漏的輸水管網?;蛴脩魧⒆詠硭嬘盟芘c其他自備水連接或與沖刷廁所洗滌污物地的管道相接且有污水管破裂或自來水管滲漏或由于停水自來水管網形成負壓等情況,便可污染飲用水。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82——二次供水設施設計不合理造成污染。如供水管線與消防、工業(yè)用水管伐相連、住戶水箱溢水管和排水管直接連接下水道或水箱無通氣孔,溢水管開口無防護罩,平時缺乏定期清洗消毒等均可造成污染。城市黃泥水?安全?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83②經水傳播的傳染病流行特征——病例的分布與供水的范圍一致,有飲用同一水源史;——在水源經常受到污染處病例常年不斷;如為偶而一次污染,病例時間分布則可呈現同源一次暴露的暴發(fā)流行的特點,如水源污染有多種病源,則一次暴露后依各病種的潛伏期長短呈現時間先后不同的流行時間分布曲線。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84

——除哺乳嬰兒外,發(fā)病年齡、性別、職業(yè)差別不大,但與飲用、洗漱生水的習慣、用生水制作食品的生水直接入口的方式有關?!S梦廴舅椿虿扇∠?、凈化措施后,經一個潛伏期,暴發(fā)或流行一般即可平息,但也有可能出現水型暴發(fā)后的接觸傳播方式的流行。五、“共性知識”介紹(續(xù))

85

⑵經疫水發(fā)生傳播。通常是指人們接觸疫水,病原體經過皮膜粘膜侵入機體,如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可經疫水傳播,其流行特征為:感染者在一個最長潛伏期的時間內均有疫水接觸史;發(fā)病病例的季節(jié)分布、地區(qū)分布及職業(yè)分布均與疫水接觸機會及當時當地疫水中病原體的多寡有關。86——大量易感者進入疫區(qū)接觸疫水時可致暴發(fā)或流行。如組織非疫區(qū)人員到鉤體病疫區(qū)參加抗洪救災或支援農村夏糧的收割勞動,由于接觸疫水引起暴發(f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