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的啟示_第1頁
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的啟示_第2頁
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的啟示_第3頁
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的啟示_第4頁
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的啟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赫胥黎《美麗新世界》的啟示“烏托邦”是英國空想社會主義創(chuàng)始者托馬斯?摩爾在其著作《烏托邦》中所描繪的一個并不存在的國家,在那里,財產實行公有制,人人平等,社會實行著按需分配的原則,所有的人穿著一樣的統(tǒng)一的服裝,在公共餐廳就餐,所有的官員由秘密投票產生。因此,長久以來,“烏托邦”這個詞語演變成了一切理想社會的象征。在上個世紀,很多文學家、學者不停地設想人類未來烏托邦式的美好生活,然而,阿道斯?赫胥黎的小說《美麗新世界》卻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反面烏托邦”的著作。赫胥黎在這部小說中對“美麗新世界”的種種“美好”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對現代人類的發(fā)展趨勢進行了辛辣的諷刺。這部著作使烏托邦的美麗神話破滅,同時,也迫使人們對烏托邦神話以及人類現代文化進行深刻的反思。福特紀元632年(即公元2532年),人們生活在被稱之為“文明社會”的“新世界”中,除了“文明社會”,還有供印第安部落居民居住的“蠻族保留區(qū)”。在“文明社會”長大的柏納和蕾寧娜在去保留區(qū)游玩時遇見了琳達和約翰母子。得知琳達曾是新世界居民,但由于不慎墜崖而留在保留區(qū)之后,柏納將琳達母子帶回了“新世界”。然而,琳達卻由于過量服用索麻而去世,約翰在經歷了對新世界的向往崇拜轉為厭惡的情感變化之后,自縊身亡。

新世界的“美麗”在《美麗新世界》的開篇,作者將故事定格在遙遠的未來,并對這個烏托邦式的社會進行了詳盡的描繪。然而,展現在讀者面前的這個“新世界”卻并不是人們所期望的那個美好的烏托邦。1天性的失落,人性的貧乏新世界的社會,由五個等級的人群組成。這五個等級的前兩級屬于上層社會精英人群,負責智力與科技方面的工作,被稱為阿爾法(a)和貝塔(B);后三級屬于下層,類似于現實生活中的藍領,負責體力勞作,分別稱作伽馬(Y),德塔(6)和埃普西?。ā辏I鐣燃墭O其分明森嚴,各個階級之間禁止任何非工作性質的接觸。與批量“生產”不同種類的人類以及涇渭分明的社會等級隨之而來的,是對人性的催眠與制約。人類在被“生產”出來之后,會統(tǒng)一接受社會規(guī)范的教育與灌輸,以期每個人都被培育成熱愛社會,熱愛自身責任使命的好公民,從而達到整個社會的高度統(tǒng)一與規(guī)范。2理性的泯滅,物欲橫流以及精神空虛在新世界里,傳統(tǒng)文化已經消失殆盡,信仰也被摒棄,在催眠教育的影響下,人們只追求純感官的享受。娛樂生活與閑暇時光也受到了制約,獨處被嚴格禁止,因此各種集體娛樂活動大肆擴張。人們在下班后可以選擇觀看電影,體育賽事,參加舞會,團體合唱等活動,更重要的是服用索麻以及與性伴侶上床來得到感官的滿足。與現代社會不一樣的是,在新世界中,性生活成為了一種娛樂。家庭,婚姻和專一被無情的反對與批判,性自由成為了主導風尚,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選擇同階層的性伴侶,同時也有義務滿足同階層的任何人對自己的性要求。性生活就像唱歌,踢足球,跳舞等其他娛樂活動一樣普通,甚至兒童都可以肆無忌憚地做性愛相關的游戲。這種令人瞠目結舌的社會新原則,反對一切長久持續(xù)的感情,比如書中的蕾寧娜,因為與一男子在一起四個月就被認為與社會原則相違背,被認為不正常。得益于性自由,現代社會中人們因愛情所體會的相思之苦,分手之痛以及背叛之傷都不會再出現。在歷史上的歐洲,人們曾拼命掙脫“神”的枷鎖,提倡人性的重要和回歸,這被稱為“理性主義”。理性被認為是人類最重要的特性。然而在新世界中,理性已經完全滅失,人類不去思考,個體意識已然消失,歷史文明與文化,宗教信仰,都成了過去式,沒有了存在的舞臺。在只崇尚消費和娛樂的新世界,人們不再讀書,不再思考,不再去追求與欣賞真理和美,對文化,科技,藝術的傳承也消失殆盡。人們變成了一個統(tǒng)一體,在催眠教育下與社會制約下泯滅了自我意識和理性。新世界中不再有造物者上帝的崇拜者,只有對汽車大王福特生產線的創(chuàng)造者的狂熱追隨者,這個新“上帝”成為了他們的新“信仰”,與之相關的“宗教活動”一一“團歌禮拜”一一也不是為了凈化拯救靈魂而設立,而是通過集體的性行為來麻醉人們的感官與意識,進-步消滅他們的理性與自我,最終達到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的目的。二反抗的無力,逃離的失敗柏納是新世界中一個矛盾的存在,他本是阿爾法一級的人類,有著正阿爾法的智慧,但由于陰差陽錯被滴入了一滴酒精使他在身高上有著伽馬的等級,兩者的矛盾使他有著不同于其他人的精神世界,他有著極強的自我意識,有著邊緣人一般的敏感,因此他對新世界的審視是前所未有的,是獨特的。與其他人不同,他享受自我的生活,排斥集體活動,在與多人相處時他感受到的卻是孤獨,對新世界高度的統(tǒng)一感到壓抑,與此同時,他憎惡新世界所倡導的性自由與性雜交,憎惡性活動的高度普遍性,渴望找到除性之外的其他男女相處模式。與新世界的其他人相比,柏納對自由與自我的向往是強烈的,“如果我能自由一一而不是做我自身制約的奴隸”,是他內心所發(fā)出的的吶喊。然而,柏納終究是從生產線上“生產”出來的人類,烏托邦社會對他的種種催眠教育已經深入骨髓,這造成了他自身的局限性,即使他試圖反抗,但潛意識里終究還是受著新世界的制約。我們可以看到,盡管柏納抵制索麻,但是他依舊會服用;盡管他憎惡性自由,面對性自由的忠實實踐者的蕾寧娜的邀請他卻從不拒絕,甚至在他地位提升,身價上漲之后,他對于眾多女孩對他的邀請自鳴得意。在對社會進行了無力的反抗之后,他慢慢地與新世界的社會和解了。他對新世界的態(tài)度從堅持己見到繳械投降是個必然的結果,他的性格異化是高度控制強加于人所產生的,與其說是柏納反抗新世界的社會,不如說是這個社會對他這個“異體”的排斥,他對新世界的認識擺脫不了自身的局限,無法達到根本上的清醒。我們可以看到,柏納所進行的所謂的“反抗”本質上是希望社會能認可他的不同,然而一旦他取得名利,他立刻就與社會和解,甚至勸導野人融入新世界。他試圖依照自己的方式改變社會,在遭到社會的排斥與放逐之后,他才又重新回復到了當初的自我。然而即使柏納的反抗是無力的,逃離是被迫的,也在某一層面上揭穿了烏托邦社會的偽善,這個社會容不得異體,容不下不同的聲音,所有不符合社會原則和規(guī)范的,都會被排斥。 與柏納不同,野人約翰對新世界的逃離是徹底的逃離,但是也是失敗的逃離。約翰一開始對美麗新世界懷有美好的向往和憧憬,然而在他進入新世界后卻一直和新世界處于矛盾和斗爭的狀態(tài)。從“蠻族保留區(qū)”長大的約翰從小接受的是印第安部落原始文化,《莎士比亞全集》對他影響至深,他的頭腦和思想里充斥著宗教,忠貞,犧牲和個人英雄主義思想,這使他的思想從純感性達到了知性,我們可以看出他是我們現代文化和現代人類的象征。在他進入新世界之后,文化的矛盾和沖突可想而知,然而他卻沒有迷失自己。他稱書中的主人為父親,以實際行動表達了他對新世界無性批量生產“人類”的蔑視和嘲諷;母親琳達的去世給他帶來巨大的悲痛,從而產生了對新世界死亡制約的極大反感與憎惡;對心愛的蕾寧娜的勇敢追求也陷入了瓶頸,因為對于他勇猛的殺死獅子的示愛相比,蕾寧娜只知道性行為的方式,愛情的苦惱使約翰對新世界性自由也產生了強烈的憤懣。最終,穆斯塔法?蒙德 新世界的最高統(tǒng)治者 的一席話終于給瀕臨崩潰的約翰加上了最后一根稻草,約翰終于從理性的角度根本上認識到了烏托邦的實質。穆斯塔法告訴他,烏托邦社會保持長久的和諧與穩(wěn)定是以放棄真理與美,犧牲宗教與文化為代價的,“普遍的快樂保持著輪軸穩(wěn)定的運轉,真與美卻不能”。約翰最后終于醒悟,在新世界,沒有宗教信仰,沒有道德標準,堅持個性和自我是與社會安定背道而馳的,而英雄主義更是被絕對批判和摒棄的。經歷了長期的思想沖突與斗爭,約翰最終選擇了逃離烏托邦,堅持自己的個性,對烏托邦的虛偽發(fā)出了大聲的批判:“我要神,我要詩,我要真正的危險,我要自由,我要至善,我要罪行”,“我寧可不快樂,也不要你過得那種虛偽,欺騙的快樂。”三悲劇引發(fā)的思考1對極權的追求對于極權的追求泯滅了人的理性和自我意識,在社會中只能服從社會原則與規(guī)定,安守自己的社會等級與角色,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沒有通過自己改變命運的意識。言論自由也被限制,警察不再是保護人民的使者,而成為了國家制約人民的工具,教育方面的催眠教育,剝奪了人民思考的能力和自由,讀書和思考成為禁忌,消費和娛樂成為主流,這樣的社會下生活的人類是沒有靈魂的人類。可是盡管這樣,這個社會依然對權力進行著無休無止的追求,歷史上法西斯主義對極權的追求曾帶給世界巨大的災難,美蘇兩極的分化曾使世界籠罩在戰(zhàn)爭的恐懼之中,然而權力有如毒品,多少人為了它不惜付出任何代價,新世界里的人們所接受的催眠教育,所信奉的社會制約原則,可以說是歷史上特定時期盲目崇拜的真實寫照。2對科技的不善利用文藝復興以來,人們追求自我和本我,提倡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隨著后現代主義的發(fā)展,以及對發(fā)達科技的依賴,使人不禁發(fā)現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在帶給人豐富的物質享受以外,也促使了人們對物質的占有欲和追求欲,造成了物欲橫流??茖W技術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卻引發(fā)了失業(yè)現象,而且高度發(fā)達的生產技術卻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戰(zhàn)爭,饑餓和精神世界的空虛。我們不難發(fā)現物質的發(fā)展與進步沒有伴隨著精神與道德的提高,卻引發(fā)了精神空虛與道德淪喪。更為嚴重的是,有的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擴張自己的統(tǒng)治,濫用科學技術研發(fā)大規(guī)模的殺傷性武器,這些科技一旦被壞人利用,帶給我們的將是不可估量的災難。在新世界中,高度發(fā)達的科技給人們提供了極其豐富的物質享受,人人都有飯吃有衣穿,沒有戰(zhàn)爭,人人都有工作,都受教育,都可以盡情娛樂,這看似“美麗”的新世界,告訴我們高度發(fā)達的科學技術帶給人們的不是真正的幸福,人們被剝奪了信仰自由,只能信仰發(fā)明生產線的福特,精神世界的空虛與荒廢,人們只能付諸于索麻來麻痹自己的靈魂;同時精神生活的匱乏,導致人們沉溺于感官享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