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齊桓晉文之事》《庖丁解?!繁匦尴聝?一)復習重點1.積累并記牢120個實詞中的“如”“莫”“愛”“若”“徒”“宜”“族”“乃”“蓋”“解”“請”“率”及次常用字“方”“作”“爾”“讓”“御”“釋”。2.背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翻譯重點句子。3.掌握通假字的特點及辨析方法。課文概覽課題文體作者核心內容藝術特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對話體散文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了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這四個弟子“言志”的情景,表現(xiàn)出各個人物的精神風貌和思想高度,反映了儒家仁政、禮樂治國的理念。1.圍繞“言志”展開,中心突出2.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傳神3.人物形象生動、鮮明齊桓晉文之事論辯體散文寓言體散文孟子及其弟子通過孟子游說齊宣王提出放棄霸道施行王道的經過,比較系統(tǒng)地闡發(fā)了孟子的仁政主張。1.論辯藝術高妙;避實就虛、欲擒故縱、取譬設喻、逐層推進2.語言氣勢充沛,富有感情庖丁解牛散文莊子作者原意是用它來說明養(yǎng)生之道的,借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順應自然規(guī)律的道理。運用細致生動的記敘和描寫,以及對比、夸張等手法,闡明了抽象的道理單篇梳理基礎積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課文1一、基礎夯實(第1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2段)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1.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以(
)
②毋(
)
③以(
)
④居(
)⑤知(
)因為不要
同“已”,止平日,平時了解2.理解性默寫孔子不以年長自居,而是先用溫和自謙的話語打消學生們的顧慮,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親切、輕松、活躍的談話環(huán)境,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吾一日長乎爾3.翻譯畫線的句子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毋吾以也
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做呢?(得分點:如、或,“何以”賓語前置句)(第3段)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第4段)夫子哂之。4.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率爾(
)
②對(
)
③攝(
)④師旅(
)⑤因(
)⑥饑饉(
)⑦比及(
)⑧方(
)⑨哂(
)
急遽而不加考慮的樣子回答
夾處
軍隊
接續(xù)
饑荒
等到合乎禮義的行事準則微笑5.理解性默寫①面對孔子的提問,個性魯莽卻又率直的子路最先回答:“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②對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沒有直接表態(tài),而是“___________”,這既是暗示性的批評,又不傷其自尊。加之以師旅
因之以饑饉夫子哂之(第5段)“求!爾何如?”(第6段)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第7段)“赤!爾何如?”(第8段)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方(
)
②如(
)
③足民(
)
④如(
)⑤俟(
)⑥能(
)縱橫,方圓或者
人民富足至于
等待
勝任,能做到7.理解性默寫①冉有比較謙虛,從他述志時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來。②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學習,對于宗廟祭祀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如其禮樂
以俟君子端章甫
愿為小相焉(第9段)“點!爾何如?”(第10段)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第11段)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希(
)
②作(
)
③撰(
)④何傷(
)同“稀”,稀疏起身,站起來才能,這里指為政的才能
何妨,意思是有什么關系呢9.理解性默寫文中寫曾皙彈奏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鼓瑟希
鏗爾(第12段)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第13段)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10.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既(
)
②成(
)
③冠者(
)④童子(
)⑤風(
)⑥詠(
)⑦喟然(
)⑧與(
)已經定
成年人
少年,未成年的男子吹風
唱歌
嘆息的樣子贊成11.理解性默寫①文中寫春天天氣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經穿定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面對孔子的詢問,曾皙描繪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春風,一路酣歌的美麗動人的景象,文中寫此內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服既成莫春者浴乎沂
風乎舞雩詠而歸(第14段)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第15段)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第16段)曰:“夫子何哂由也?”(第17段)曰:①“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第18段)“唯求則非邦也與?”(第19段)②“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第20段)“唯赤則非邦也與?”(第21段)“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12.理解性默寫孔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文中他嗤笑子路是因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為國以禮
其言不讓13.翻譯畫線的句子①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國要用禮,(可是)他(子路)的話毫不謙讓,所以笑他。(得分點:讓、哂)
怎見得方圓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得分點:安、方、如)【記憶導圖】二、重點梳理1.120個實詞積累、識記(1)如
如
如小篆隸書
楷書“如”是形聲字,小篆從“口”部,女聲(古音相近)。表示自己的意見和別人的一樣,隨聲附和。義項例句①如或知爾②如五六十③如其禮樂④沛公起如廁(《鴻門宴》)⑤固不如也(《鴻門宴》)⑥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庖丁解?!?⑦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蘇武傳》)⑧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孟子·盡心上》)表假設,如果或者至于去,到比得上,趕得上如同,好像按照形容詞詞尾,……的樣子“如”的本義是“像”。(取女孩學話很像大人,這是女孩學語言的先天優(yōu)勢,古人也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故“像”義“從女從口”。)要“像”當然要“遵從,依照”一定的標準;才能、品行“像”某人,當然“比得上”他。既是“像”,當然還不是完全一樣,故又引申出“如果”義,表假設。又因為“像”,故可用作描摹事物的情態(tài)的詞綴“……的樣子”?!咀R記方法】[解釋加顏色字]
孔子如(
)齊,問弟子之志。弟子答曰:“如(
)小相,如師?!弊釉唬骸吧埔樱匀蕿楸??!钡茏尤?
)語應事,一切皆順。子至齊,則與齊王曰:“君待民如(
)草芥,不可,不如(
)以仁懷之?!饼R王思慮甚久,覺子之言甚是。子曰:“王如(
)知此,則國泰民安?!薄具w移小練】往或者按照像及,比得上假如(2)莫
莫
莫甲骨文小篆隸書
楷書“莫”是會意字,甲骨文外邊是“茻”字(即草),里邊是“日”字,合起來指傍晚太陽落入草叢中。是“暮”的本字,表示傍晚、日暮,后借用來作否定副詞。義項例句①莫春者,春服既成②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赤壁賦》)③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赤壁賦》)④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五代史伶官傳序》)⑤同“幕”,
幕府令長史封書與廣之莫府(《史記·李將軍列傳》)同“暮”,晚不,不要沒有
沒有誰,沒有什么
“莫”,即現(xiàn)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陽西沉在荒野草叢中。所以本義是指“日落時分”,即“傍晚、黃昏”。由“日落”,太陽不見之義,引申出“沒有、無”的意義,也正因為這樣,“莫”被借為否定性的代詞“沒有誰、沒有什么事物”。產生這一意義后,為了與“莫”區(qū)別,另造了“暮”字。【識記方法】[解釋加顏色字]
日莫(
)時分,有好友二人離于滄州,二人皆語友人曰莫(
)相忘,其一人曰:“人當重義,不義之財莫(
)取。如此,莫(
)能加害于爾也。”【遷移小練】同“暮”,晚不要不沒有誰2.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義①毋吾以也
②鼓瑟希
③莫春者
同“已”,止同“稀”,稀疏同“暮”,晚3.多義實詞詞語例句義項(1)方①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③方欲發(fā)使送武等(《蘇武傳》)
④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離婁上》)
⑤使于四方,不辱使命(《論語·子路》)
⑥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傳》)
⑦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五代史伶官傳序》)
合乎禮義的行事準則縱橫,方圓正,將要方形
地域,邊境正直
當,在(2)作①鏗爾,舍瑟而作
②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③其中往來種作(《桃花源記》)
④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⑤一夫作難而七廟隳(《過秦論》)
⑥因作小樓二間(《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起身,站起來寫作,創(chuàng)作勞作振作發(fā)動,發(fā)生建造(3)爾①以吾一日長乎爾
②鏗爾,舍瑟而作
③君爾妾亦然(《孔雀東南飛》)
(4)讓①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②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諫逐客書》)
③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蘇武傳》)
④堯讓天下于許由(《莊子·逍遙游》)
你們放在象聲詞或形容詞后面這樣謙讓
辭讓、拒絕責備、責問轉讓權力、職位4.詞類活用例句活用類型及釋義①風乎舞雩
②如會同,端章甫
③鼓瑟希
④冠者五六人
⑤曾皙后
⑥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名詞作動詞,吹風名詞作動詞,端,穿著禮服/章甫,戴著禮帽名詞作動詞,彈奏名詞作動詞,戴帽子名詞作動詞,落在后面形容詞作動詞,小,做小相/大,做大相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點(請指出標志詞)①不吾知也
②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③異乎三子者之撰
④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⑤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狀語后置句標志詞:乎狀語后置句標志詞:以賓語前置句標志詞:不(否定詞)、吾(人稱代詞)
賓語前置句標志詞:何(疑問代詞)、以(動詞)
定語后置句“五六人”“六七人”分別是“冠者”和“童子”的定語6.文化常識(1)《論語》:儒家經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關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記錄。這個語錄集至戰(zhàn)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墩撜Z》與《_____》《_____》《_____》并稱“四書”,再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總稱“四書五經”??鬃拥茏蛹捌湓賯鞯茏哟髮W中庸孟子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春秋(2)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千乘之國: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國是中等國家。乘,音為shènɡ,意為“____”,這里指的是______;一乘,有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車上甲士三人,車下步卒七十二人,后勤人員二十五人,共計一百人。春秋時期,戰(zhàn)爭頻繁,所以國家的強弱都用兵車的數(shù)目來計算。輛兵車(3)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宗廟:我國的宗廟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產物。人們?yōu)橥鲮`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是儒教徒活動的場所。帝王的宗廟制是_____七廟、______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設廟。同時,宗廟是供奉歷朝歷代國王牌位、舉行祭祀的地方。文中的“宗廟之事”就是指諸侯祭祀祖先的事。(4)浴乎沂在古代,“沐”和“浴”各有所指。沐,指______;浴,指________,相當于今人所說的洗澡。天子諸侯洗頭洗身體三、高考考過的背誦名句補寫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墩撜Z·先進》中寫到孔子的四個弟子侍坐時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時間治理一個飽經憂患的千乘之國,“________,_________”。(2020年新高考全國卷Ⅰ)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特別小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鬃舆w于蔡三歲,吳伐陳。楚救陳,軍于城父。聞孔子在陳蔡之間,楚使人聘孔子??鬃訉⑼荻Y,陳蔡大夫謀曰:“今楚,大國也,來聘孔子??鬃佑糜诔瑒t陳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與發(fā)徒役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歌不衰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節(jié)選自《史記·孔子世家》)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于是乃相與發(fā)徒役/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
弦歌不衰/B.于是乃相與發(fā)徒役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
弦歌不衰/C.于是乃相與發(fā)徒役/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
弦歌不衰/D.于是乃相與發(fā)徒役圍孔子于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
弦歌不衰/√“于是乃相與發(fā)徒役圍孔子于野”承前省略主語“陳蔡大夫”,也是狀語后置句,“于野”是“圍”的后置狀語,可見中間不可斷開,排除A、C兩項?!安坏眯小笔恰敖^糧”的原因,能愿動詞“得”后必有動詞“行”,共同作謂語,應在“行”后斷開,排除D項。故選B。2.下列對文中加顏色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遷于蔡三歲”與“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答司馬諫議
書》)兩句中的“遷”字含義不同。B.“軍于城父”與“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兩句
中的“軍”字用法相同。C.“君子亦有窮乎”與“(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兩
句中的“窮”字含義相同。D.“君子固窮”與“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齊桓晉文之事》)兩句中的
“固”字含義不同?!藽項處境困窘/貧困。A項遷居,遷移/遷都。B項均為名詞作動詞,駐軍,駐扎。D項穩(wěn)固,不動搖/本來?!緟⒖甲g文】孔子遷居到蔡國的第三年,吳國攻打陳國。楚國救援陳國,軍隊駐扎在城父。聽說孔子住在陳國和蔡國的邊境上,楚國便派人去聘請孔子??鬃诱巴菀娊邮芷付Y,陳國、蔡國的大夫商議說:“如今的楚國,是個大國,卻來禮聘孔子。如果孔子被楚國重用,那么我們陳、蔡兩國掌權的大夫們就危險了?!庇谑请p方共同派人把孔子圍困在荒野上??鬃雍退牡茏訜o法行動,糧食也斷絕了。跟從的弟子餓病了,站都站不起來??鬃訁s還在不停地給大家講學,朗誦詩歌、歌唱、彈琴。子路很不高興地來見孔子,說道:“君子也有這樣困窘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堅守節(jié)操不動搖,小人遇到困窘就會不加節(jié)制,胡作非為了?!薄蹲勇?、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齊桓晉文之事》《庖丁解牛》必修下冊(一)單篇梳理基礎積累課文2齊桓晉文之事一、基礎夯實(第1段)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第2段)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第3段)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第4段)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第5段)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第6段)曰:“可。”(第7段)曰:“何由知吾可也?”1.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無以(
)
②王(
)
不得已
行王道以統(tǒng)一天下2.翻譯畫線的句子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養(yǎng)民而施行王道以統(tǒng)一天下,沒有人能抵擋他。(得分點:保、王、御,賓語前置句)(第8段)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瘜υ唬骸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蛔R有諸?”(第9段)曰:“有之?!?第10段)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第11段)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之(
)
②舍(
)
③易(
)
④誠(
)⑤褊小(
)往釋放
替換
的確
狹小4.翻譯畫線的句子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忍心看它恐懼戰(zhàn)栗的樣子,這樣沒有罪卻走向受死的地方。(得分點:觳觫、就)(第12段)曰:“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第13段)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第14段)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5.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異(
)
②彼(
)③惡(
)
④隱(
)⑤擇(
)⑥庖廚(
)對……感到奇怪他們
疑問代詞,怎么、哪里痛惜,哀憐區(qū)別廚房6.翻譯畫線的句子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是吝惜錢財而用羊換掉牛的,(這么看來)百姓認為我吝嗇是理所當然的啊。(得分點:愛、易,主謂倒裝句)(第15段)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蜃又^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第16段)曰:“有復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瘎t王許之乎?”(第17段)曰:“否?!?.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忖度(
)
②復(
)
③明(
)
④輿薪(
)⑤許(
)
揣測
稟報
視力
整車的柴火認可8.翻譯畫線的句子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這樣做了,回頭再去想它,想不出是為什么。先生您說的這些,對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觸動啊!(得分點:乃、反、戚戚)(第18段)“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第19段)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9.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獨(
)偏偏,卻(第20段)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钦\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遣粸橐?,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对姟吩疲骸逃诠哑?,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耘e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②語(
)
③舉(
)④權(
)⑤度(
)告訴拿
稱量
丈量(第21段)“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第22段)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第23段)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第24段)王笑而不言。⑥度(
)⑦抑(
)⑧構怨(
)⑨快(
)考慮表示反問,相當于“難道”
結怨
痛快10.翻譯畫線的句子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大王不能統(tǒng)一天下,不屬于挾著泰山躍過北海這一類的事;大王不能統(tǒng)一天下,屬于為長者按摩肢體一類的事。敬愛自家的老人,從而推廣到(敬愛)別人家的老人;愛護自家的小孩,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的小孩: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轉動。(得分點:第二個“王”,第一個“老”“幼”)(第25段)曰:“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聲音不足聽于耳與?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第26段)曰:“否,吾不為是也?!?第27段)曰:“①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1.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肥甘(
)
②輕暖(
)
③抑(
)④便嬖(
)
美味的食物
輕軟暖和的衣服或者,還是
君主左右受寵愛的人(第28段)王曰:“若是其甚與?”(第29段)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第30段)曰:“可得聞與?”(第31段)曰:“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第32段)曰:“楚人勝?!雹荽?
)恐怕,可能(第33段)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②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⑥蓋(
)⑦反(
)⑧涂(
)同“盍”,何不回到
同“途”,道路12.翻譯畫線的句子①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這樣,那么,大王最想得到的東西便可知道了:是想開辟疆土,使秦楚來朝見,統(tǒng)治中原地區(qū),安撫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但是)以這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欲望,就像爬上樹去找魚。(得分點:朝、蒞、中國、若)
天下那些想要(表示)憎恨他們的君主的人都想跑來向大王訴說。(得分點:疾、赴)(第34段)王曰:“吾惛,不能進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13.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惛(
)
②進于是(
)
③不敏(
)④嘗試(
)不明事理,糊涂
達到這一步
愚鈍
試行(第35段)曰:“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①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⑤及(
)⑥刑(
)等,等到處罰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②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⑦贍(
)⑧治(
)養(yǎng)活講求14.翻譯畫線的句子①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英明的君主規(guī)定老百姓的產業(yè),一定使他們上能贍養(yǎng)父母,下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豐年時能豐衣足食,荒年時也不致餓死;然后驅使他們向善,所以老百姓很容易地跟著國君走。(得分點:制、畜、妻子、兇)
慎重辦理學校教育,拿善事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告誡他們,頭發(fā)花白的老人不會在路上背著或頂著東西。(得分點:謹、申、頒)二、重點梳理1.120個實詞積累、識記(1)愛
愛
愛
愛小篆隸書
繁體楷書簡體楷書“愛”繁體字寫作“愛”,形聲字,據(jù)《說文解字》和小篆字形,從夂部,
(ài)聲。本來是行走的意思,后來假借來表示仁愛、給人以恩惠的意思。義項例句①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②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③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過秦論》)④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⑤羨慕,欣賞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李白《贈孟浩然》)吝惜,舍不得疼愛
愛護
喜愛,喜歡“愛”在古代常有“吝嗇、舍不得”的意義,“舍不得”自然就會“喜歡”并加以“愛護”。由“喜歡”可推出“親愛的、心愛的”(如“愛女”)?!咀R記方法】[解釋加顏色字]
楚人愛(
)其子,雖愛(
)錢財,于其子之求而無不應。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風,獨愛(
)菊,眾人愛(
)其高潔,稱之?!具w移小練】寵愛吝惜喜愛愛慕(2)若
若
若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若”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個跪著的人舉著雙手在梳理自己蓬亂的頭發(fā)。表示順,后借用作“像,假如”等義。義項例句①其若是,孰能御之②以若所為,求若所欲③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④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⑥彼與彼年相若也(《師說》)像如此
如果
你,你們比得上相當,差不多⑦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燭之武退秦師》)⑧若夫淫雨霏霏(《岳陽樓記》)⑨若乃春風春鳥(《古代文論選段》)用于句首以引起下文,至于至于,表示另起一事如果“若”的本義是“順從”,“順從”是按照已有的規(guī)定行事,因此可以引申出“如同、好像”義。同樣的,和“如”一樣,在這個意義上還可以引申出“及、到、比得上”義?!咀R記方法】[解釋加顏色字]
韓愈見李蟠若(
)自己年少之時,收為弟子,對其兄曰:“若(
)雖年長,聞道未必先汝弟,汝弟雖幼,未必不若(
)汝等。汝若(
)勤學不輟,則可智明也?!薄具w移小練】像你們比得上如果(3)徒
徒
徒小篆隸書楷書“徒”是形聲字,小篆從“辵”部(即辶),土聲(聲母、韻母相同),表示步行。義項例句①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②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③而遷徙之徒也(《過秦論》)④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孔雀東南飛》)⑤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孟子〉》一則)⑥隨從日與其徒上高山(《始得西山宴游記》)⑦步兵帥徒以往(《左傳》)⑧步行舍車而徒(《周易》)門徒,弟子同類的人囚徒,服役的人徒然,白白地只,僅僅“徒”的本義是“步行”?!安奖本褪遣叫械摹2叫袥]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故有“空”義,進一步引申出“徒然,沒有效果”;步行還有“只”用腳走的內涵,故又虛化成“只、但、僅僅”等義?!咀R記方法】[解釋加顏色字]
陳涉本是氓隸之人,其能不及蒙恬之徒(
)。而與士卒同甘苦,戰(zhàn)時常舍車而徒(
)。得天下后,邀其幼時之友至,卒不見,其友徒(
)見欺,曰:“涉徒(
)有帝王之名,而吾心中徒(
)記舊時之誼也?!薄具w移小練】這些人步行白白地空只(4)宜
宜
宜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宜”是會意字,甲骨文外邊是“且”字(像古代一種祭祀禮器),里邊上下都是“肉”字,合起來指祭祀時盛放祭品的禮器。表示古代的祭祀禮器,后引申為“合適、適宜”義。義項例句①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出師表》)③夏宜急雨,有瀑布聲(《黃岡竹樓記》)④似乎,大概今陰陽不調,宜更歷之過也(《漢書》)⑤事務,事情悠悠非吾匹。疇肯應俗宜(嵇康《述志》)應該,理所當然應當,應該適宜“宜”有“適合、適宜”之意,既然是“適合、適宜”的,那就“應該、應當”這樣做了?!咀R記方法】[解釋加顏色字]
橘生于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因淮南之地宜(
)橘生長也,是故,橘宜(
)植于淮南?!具w移小練】適合應當2.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義①王說,曰:……
②為長者折枝
③刑于寡妻
④蓋亦反其本矣
⑤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同“悅”,高興同“肢”,肢體同“型”,典范、榜樣,這里用作動詞,做榜樣“蓋”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同“途”,道路⑥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⑦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⑧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同“矣”,表示確定語氣同“網”,這里用作動詞,張網捕捉,比喻陷害同“斑”,“斑白”即花白3.古今異義詞詞語例句解析(古今義)①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義:____________今義:連詞,連接并列的詞或詞組②妻子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義:__________今義:男女兩人結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③中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古義:_________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從而推廣到妻子兒女中原地區(qū)4.多義實詞詞語例句義項御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以御于家邦
③振長策而御宇內(《過秦論》)
④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赤壁賦》)
⑤御旨、御膳
抵御,抵擋治理
駕駛,統(tǒng)治駕
帝王所用或與之有關的事物例句活用類型及釋義①然后從而刑之
②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
⑤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5.詞類活用名詞作動詞,處罰名詞作動詞,穿名詞作動詞,稱王,統(tǒng)一天下形容詞作名詞,肥甘,指美味的食物/輕暖,指輕軟暖和的衣服形容詞作動詞,遠離,不接近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⑦抑王興甲兵,危士臣
⑧朝秦楚
⑨以一服八
形容詞作動詞,老,敬愛/幼,愛護使動用法,興,使……興起/危,使……處于險境使動用法,使……朝見使動用法,使……臣服6.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點(請指出標志詞)①申之以孝悌之義
②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③百姓之不見保
④莫之能御也/未之有也
⑤夫子之謂也/一羽之不舉
狀語后置句標志詞:以主謂倒裝句“百姓之謂我愛也”是主語“宜乎”是謂語被動句標志詞:見賓語前置句標志詞:莫(否定詞)、未(否定詞)、之(代詞賓語)
賓語前置句標志詞:之7.文化常識(1)《孟子》為記述孟子言行的著作,由孟子及其弟子編成。該書詳實地記載了孟子的思想、言論和事跡。(2)謹庠序之教庠序:古代的__________,后泛指學?;蚪逃聵I(yè)?!妒酚洝と辶至袀鳌罚骸奥勅?,鄉(xiāng)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薄稘h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傲⒋髮W以教于國,設庠序以化于邑?!钡胤綄W?!咎貏e小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泵夏敢缘稊嗥淇棥C献討侄鴨柶涔?。孟母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于斯役,而無以離于禍患也。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于修德,不為竊盜,則為虜役矣?!泵献討?,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節(jié)選自《列女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B.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C.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D.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織績而食”中,“而”是表修飾的連詞,中間不應斷開,排除A項?!捌浞蜃印弊鳌耙隆钡馁e語,中間不應斷開,排除C項;應在“其夫子”后斷開,排除D項。故選B。2.下列對文中加顏色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母方績”與“方其破荊州,下江陵”(《赤壁賦》)兩句中的“方”
字含義不同。B.“子之廢學”與“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禮運》)兩
句中的“廢”字含義不同。C.“無以”指沒有(辦法),與“無以至千里”(《勸學》)中的“無以”
含義相同。D.“旦夕勤學不息”與“夜夜不得息”(《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息”
字含義相同?!藾項停止/休息。A項正,正在/當。B項停止,荒廢/長期不愈的病。C項正確?!緟⒖甲g文】孟子小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布,(見他回來)便問道:“學習怎么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回答說:“跟過去一樣?!泵夏?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就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孟子見狀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為什么要這樣。孟母說:“你荒廢學業(yè),如同我剪斷這布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多問才能增長知識,因此平時能平安無事,做起事來就可以避開禍害。如果現(xiàn)在荒廢了學業(yè),就不免于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以避免禍患。這和依靠織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樣的呢?假如中途廢棄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兒子有衣服穿并且長期不缺乏糧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賴以生存的技藝,男子若對修養(yǎng)德行懈怠,那么她(他)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虜、被奴役?!泵献勇牶蠛芎ε?,自此,從早到晚勤學不止,把子思當作老師,終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蹲勇?、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齊桓晉文之事》《庖丁解?!繁匦尴聝?一)單篇梳理基礎積累課文3庖丁解牛一、基礎夯實(第1段)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
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第2段)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1.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為(
)
②解(
)
③履(
)④踦(
)⑤奏(
)⑥中(
)⑦乃(
)⑧會(
)替,給剖開,分割踩抵住,指宰牛之時用膝蓋抵住牛進合乎又節(jié)奏(第3段)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①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
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2.解釋加顏色的詞語①道(
)
②進(
)
③天理(
)④批(
)⑤導(
)⑥窾(
)⑦因(
)⑧肯綮(
)⑨(
)天道,自然的規(guī)律超過
牛體的自然結構擊
引導,這里指引刀進入空隙
順著
筋骨相結合的地方大骨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②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③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第4段)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雹獍l(fā)(
)?硎(
)?恢恢乎(
)?委(
)出磨刀石
寬綽的樣子散落,卸落3.翻譯畫線的句子①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xiàn)在,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感覺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得分點:遇、官知)
我看到那里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眼睛因為(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而凝視不動,動作也因此慢下來,動刀十分輕微。(得分點:怵然、行為、微)
我提刀站立,因為這一成功而環(huán)顧四周,因為這一成功而悠然自得,心滿意足,揩拭好刀然后收藏起來。(得分點:顧、善)二、重點梳理1.120個實詞積累、識記(1)族
族
族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族”是會意字,甲骨文上邊是“”字,像飄揚的旌旗,右下邊是“矢”字,像箭,合起來指軍隊。表示軍旅。義項例句①族庖月更刀②每至于族③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宮賦》)④聚族而謀之曰(《五石之瓠》)⑤士大夫之族(《師說》)眾(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滅族
家族,指同姓的親屬類“族”的本義是“同姓親屬”。作動詞是“滅族”。親屬都是同一“種類”(同姓直系親屬)。物以類聚,所以又引申出“聚結”之義,進一步引申出“眾,一般”之義?!咀R記方法】[解釋加顏色字]
西楚霸王率精兵殺入咸陽,后放火,瓊樓玉宇皆為塵土,名門望族(
)不敢言,士大夫之族(
)俯首稱臣。秦人統(tǒng)一六國,終為楚人族(
)?!具w移小練】家族類,輩滅族(2)乃
乃
乃小篆隸書楷書“乃”是象形字,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澳恕弊衷谏瞎胖饕米鞯诙朔Q代詞或副詞,又由副詞“乃”虛化為連詞、語氣詞等。義項例句①乃中《經首》之會②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齊桓晉文之事》)③無傷也,是乃仁術也(《齊桓晉文之事》)④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傳序》)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說》)⑥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⑦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屈原列傳》)⑧僅僅,只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垓下之戰(zhàn)》)又這樣
是
你的竟
才,再于是,就“乃”主要有三個意義:一是“你”,二是“是”,三是“于是,就”?!咀R記方法】[解釋加顏色字]
陸游臨終告誡其子:“爾其勿忘乃(
)父之志?!逼渥幽?
)繼其父志,遍訪名家以增益其不能,遇其父故人,驚曰:“汝乃(
)陸游之子邪?”曰:“然?!薄具w移小練】你的于是,就是(3)蓋
蓋
蓋
蓋小篆隸書繁體楷書簡體楷書“蓋”本來寫作“蓋”,是形聲字,小篆從“艸”部(即艸),盍聲(古音相近)。表示用蘆葦或茅草編的覆蓋物。義項例句①技蓋至此乎②蓋亦反其本矣(《齊桓晉文之事》)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列傳》)④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答司馬諫議書》)⑤今已亭亭如蓋矣(《項脊軒志》)⑥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⑦器物上的蓋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張衡傳》)⑧勝過、超出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本紀》)同“盍”,何、怎么同“盍”,何不
承接上文,解釋原因,有“大概”的意思句首發(fā)語詞,表示要發(fā)議論傘蓋遮蓋,掩蓋③“蓋”,原為茅草編織物,用來蓋屋或遮蔽身體,引申出“一般的器物的蓋子”和“車蓋”。作動詞時即為“遮蔽、掩蓋”之義。把別人“蓋”住自然就是“勝過、超過”?!咀R記方法】[解釋加顏色字]
姚鼐游泰山,路有樹,枝枝相覆蓋(
),其葉如蓋(
)。登之愈難,憶前人登山意氣蓋(
)世,遂又登之。越半日,舉首望山頂,蓋(
)已行三成路矣?!具w移小練】遮蓋傘大概超過2.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義①砉然向然
②技蓋至此乎
③善刀而藏之
同“響”,發(fā)出響聲同“盍”,何、怎么同“繕”,揩拭3.古今異義詞詞語例句解析(古今義)①天理依乎天理古義:________________今義:天然的道理②固然因其固然古義:____________今義:表示承認某個事實,引起下文轉折;表示承認甲事實,也不否認乙事實③雖然雖然,每至于族古義:_________今義:表轉折的連詞牛體的自然結構本來的結構雖然這樣④難為吾見其難為古義:
________今義:使人為難⑤行為視為止,行為遲古義:
_________今義:受思想支配而表現(xiàn)出來的活動很難做動作因此4.多義實詞詞語例句義項釋①庖丁釋刀對曰
②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屈原列傳》)
③渙兮若冰之將釋(《〈老子〉八章》)
④請復衛(wèi)侯而封曹,臣亦釋宋之圍(《左傳》)解除,解脫⑤乃使行人奚斯釋言于齊(《國語》)解釋⑥集百僚、道士、沙門等討論釋老義(《周書》)佛教放下,舍棄釋放,赦免融化,消散
5.詞類活用例句活用類型及釋義①良庖歲更刀
②而刀刃者無厚
名詞作狀語,每年形容詞作名詞,厚度6.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點(請指出標志詞)①技經肯綮之未嘗
②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
賓語前置句標志詞:之賓語前置句標志詞:是(賓語)、以(介詞)7.出自《庖丁解?!返某烧Z成語釋義①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②形容做事熟練,輕而易舉。③形容技藝已達到十分純熟的地步。④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意思?,F(xiàn)在形容對自己的現(xiàn)狀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目無全牛躊躇滿志⑤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方向準。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好辦法。⑥從骨頭接合處劈開,無骨處則就勢分解。比喻善于從關鍵處入手,順利解決問題。⑦像新磨的刀那樣鋒利。比喻剛參加工作就顯露出出色的才干。⑧不必憑借感官,而憑借精神思維。指對某種事物有透徹了解,或技藝純熟,操作起來得心應手。⑨將刀擦凈,收藏起來。比喻適可而止,自斂其才。切中肯綮批郤導窾新硎初試官止神行善刀而藏8.文化常識《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______體散文著作,該書由莊周及其門徒、后學共同編著完成,現(xiàn)存33篇,分_____、______、______三個部分,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著作。用藝術形象來闡明哲學道理,是該書的一大特色?!肚f子》一書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奇巧的結構,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書中處處表現(xiàn)出作者對現(xiàn)實社會的強烈不滿,充滿了對統(tǒng)治階級的揭露和諷刺。對話內篇外篇雜篇【特別小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莊子行于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鼻f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狈蜃映鲇谏剑嵊诠嗜酥?。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泵魅?,弟子問于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xiāng)乎!”(節(jié)選自《莊子集釋》,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
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B.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
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C.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
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D.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
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語段主要講“材與不材之間”這種人生態(tài)度,所以“材與不材之間”后面應該停頓,排除A、C兩項?!耙病庇糜诰淠┍硗nD,“故”表結果,領起下一句,所以應在“也”后面斷開,排除D項?!叭舴颉睘榫涫装l(fā)語詞,其前應斷開,排除A、D兩項。故選B。2.下列對文中加顏色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與“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諸侯”(《屈原
列傳》)兩句中的“材”字用法不同。B.“先生將何處”與“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兩句中的
“處”字含義不同。C.“物物而不物于物”與“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老子〉四
章》)兩句中的“物”字用法相同。D.“則不然”與“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庖丁
解?!?兩句中的“然”字含義相同?!藽項名詞作動詞,役使/名詞,人。A項名詞作動詞,成材/名詞,才能。B項處理,對待/住,居住。D項均為這樣?!緟⒖甲g文】莊子行走于山中,看見一棵大樹,枝葉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樹旁卻不去動手砍伐。問他們是什么原因,說:“沒有什么用處?!鼻f子說:“這棵樹就是因為不成材而能夠終享天年??!”莊子走出山來,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興,叫童仆殺鵝款待他。童仆問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請問殺哪一只呢?”主人說:“殺那只不能叫的?!钡诙?,弟子問莊子:“昨日遇見的山中大樹,因為不成材而能終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鵝,因為不成材而被殺掉。先生你將怎么辦呢?”莊子笑道:“我將處于成材與不成材之間。處于成材與不成材之間,好像合于天道卻并非真正與天道相合,因此還是不能免于受累。至于掌握了天道天德,活動就不會有所拖累。對贊譽與詆毀都無所謂,時而像龍一樣騰飛,時而像蛇一樣蟄伏,跟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而不愿偏執(zhí)于某一方面;時而進取,時而退縮,一切以和順為標準,活動于虛無的境界;役使外物,卻不為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會受到外物的拘束而勞累呢?這就是神農、黃帝的處世原則。至于說到萬物的真情,人類的習俗,就不是這樣的。有聚合也就有離析,有成功也就有毀??;棱角銳利就會受到挫折,尊顯就會受到傾覆,有為就會受到虧損,賢能就會受到謀算,而無能也會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執(zhí)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們記住了,恐怕還只有歸向于自然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齊桓晉文之事》《庖丁解?!繁匦尴聝?一)連點成線整合突破一、連點成線,基礎整合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顏色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組是A.吾與點也(贊成)為長者折枝,語人曰(告訴)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對待C.B.D.√夫子哂之(嘲笑)以御于家邦(治理)如土委地(散落,卸落風乎舞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泥工施工信息化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出借資金募集與投放服務合同4篇
- 2025年度打印機遠程診斷與快速響應服務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車間承包與智能化生產系統(tǒng)整合合同4篇
- 2025年度外墻涂料施工材料供應合同4篇
- 2025年度二零二五校園食堂安全承包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門窗安裝與智能控制系統(tǒng)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調解合同4篇
- 2025年度廚師餐飲業(yè)發(fā)展趨勢聘用合同樣本4篇
- 2025年度環(huán)保設備制造內部承包經營服務協(xié)議書4篇
- 無人化農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如何存款最合算》課件
- 社區(qū)團支部工作計劃
- 拖欠工程款上訪信范文
- 2024屆上海市金山區(qū)高三下學期二模英語試題(原卷版)
- 學生春節(jié)安全教育
- 《wifi協(xié)議文庫》課件
- 《好東西》:女作者電影的話語建構與烏托邦想象
- 教培行業(yè)研究系列(七):出國考培的再研究供需變化的新趨勢
- GB/T 44895-2024市場和社會調查調查問卷編制指南
- 道醫(yī)館可行性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