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綜合知識與技能-第二章 中醫(yī)診斷學基礎_第1頁
中藥綜合知識與技能-第二章 中醫(yī)診斷學基礎_第2頁
中藥綜合知識與技能-第二章 中醫(yī)診斷學基礎_第3頁
中藥綜合知識與技能-第二章 中醫(yī)診斷學基礎_第4頁
中藥綜合知識與技能-第二章 中醫(yī)診斷學基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輔導《中藥綜合知識與技能》第21頁第二章中醫(yī)診斷學基礎第一節(jié)中醫(yī)診斷學概述

一、主要內(nèi)容

中醫(yī)診斷學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四診、八綱、辨證、疾病診斷、癥狀鑒別和病案撰寫等。

二、基本原則

1.審內(nèi)察外,整體統(tǒng)一

2.四診合參

3.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第二節(jié)四診

一、望診

(一)望神

2006A.望神的重要內(nèi)容是

A.視面部表情

B.望形態(tài)動靜

C.看眼神的變化

D.觀言語氣息

E.察精神意識狀態(tài)[答疑編號700474020101]

【正確答案】C

望神·得神概念:即有神,是精充氣足神旺的表現(xiàn)。表現(xiàn):神志清楚,兩目精彩,呼吸平穩(wěn),語言清晰,面色榮潤,肌肉不削,動作自如,反應靈敏。意義:提示正氣充足,精氣充盛。多為健康的表現(xiàn),即使有病,也易康復。望神·失神概念:即無神,是精虧神衰的表現(xiàn)。表現(xiàn):神志昏迷,或言語失倫,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線;目暗睛迷,瞳神呆滯;面色晦暗(2011A),表情淡漠呆板;反應遲鈍,呼吸氣微,大肉已脫。意義:提示正氣大傷,精氣虧虛,機體功能嚴重衰減,屬病重。望神·假神概念:是重危病人出現(xiàn)的精神暫時“好轉(zhuǎn)”的虛假表現(xiàn),臨終前的預兆。表現(xiàn):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轉(zhuǎn)佳,目光轉(zhuǎn)亮,言語不休,想見親人;或病至語聲低微斷續(xù),忽而清亮起來;或原來面色晦暗,突然顴赤如妝;或原來毫無食欲,忽然食欲增強。意義:“回光返照”或“殘燈復明”。望神·神亂概念:即精神錯亂、神志異常。表現(xiàn):焦慮恐懼、狂躁不安、淡漠癡呆、卒然昏倒等。以癡呆為例,多見兩眼發(fā)直,內(nèi)眥距寬,眼裂開大,呈倒八字型。面色粉白(因反射強光而有失真),頭發(fā)作穗。意義:多見于癲、狂、癡、癇臟躁等病。(二)望色

2005A.脾氣虛病人常見的面色是

A.青黃

B.萎黃

C.青紫

D.晦暗

E.枯槁[答疑編號700474020102]

【正確答案】B

2007A.脾氣虛衰、濕邪內(nèi)阻的常見面色是

A.黃而無華

B.面色淡黃

C.黃而虛浮

D.黃而鮮明

E.黃而晦暗[答疑編號700474020103]

【正確答案】C

注意!

青色主寒證、驚風證、瘀血證、痛證

黑色主腎虛、水飲證、瘀血證、痛證

黃色主虛證、濕證

(三)望形

1.望形體;

2.望姿態(tài)

(四)望頭面

1.望頭形與頭發(fā);

2.望目色主病;

3.望耳鼻;

4.望唇、齒齦、咽喉

(五)望體表

1.斑疹;

2.白(疒咅);

3.癰疽疔癤

(六)望舌

望舌質(zhì)

望舌形

望舌態(tài)

(1)強硬:熱入心包痰濁內(nèi)阻中風先兆

(2)痿軟:氣血兩虛陰液枯竭

(3)顫動:氣血虧虛肝風內(nèi)動

(4)吐弄:心脾有熱動風先兆

(5)歪斜:肝風內(nèi)動痰瘀阻絡

(6)短縮:寒凝經(jīng)脈熱灼筋痿

望舌苔

望苔色

苔色主要有白、黃、灰、黑四種。苔色與病邪性質(zhì)有關,故察苔色可以推斷疾病性質(zhì)。

望苔質(zhì)

主要觀察舌苔的厚薄、潤燥、膩腐、剝脫、有根無根等變化。

【舌象特征】

膩苔——苔質(zhì)顆粒細膩致密,融合成片,緊貼于舌面,揩之不去,刮之難去;

腐苔——苔質(zhì)顆粒疏松,粗大而厚,如豆腐渣堆鋪舌面,揩之可去,刮之易脫。

【臨床意義】

膩苔——多因濕濁內(nèi)蘊,陽氣被遏所致。多見于濕濁、痰飲、食積證;

腐苔——多因陽熱有余,蒸騰胃中腐濁邪氣上升。多見于痰濁、食積。

2007A.食積痰濁的常見舌苔是

A.黃苔

B.黑苔

C.滑苔

D.腐膩苔

E.花剝苔[答疑編號700474020104]

【正確答案】D

舌診的臨床意義

綜合舌診的臨床意義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判斷正氣的盛衰

②分辨病位的深淺

③區(qū)別病邪的性質(zhì)

④推斷病勢的進退

(七)望排出物

1.痰涎

2.嘔吐物

3.大便

4.小便

二、聞診

(一)聽聲音

1.語聲

(1)語聲強弱;(2)語言錯亂

2.呼吸

(1)氣微與氣粗;(2)哮與喘;(3)少氣與嘆息

3.咳嗽

4.呃逆、噯氣聲音變化的臨床意義

呃逆,俗稱"打呃"。呃聲高亢而短,響亦有力,多屬實熱;呃聲低沉而長,氣弱無力,多屬虛寒。日常的打呃,呃聲不高不低,無其他不適,多為食后偶然觸犯風寒,或因咽食急促所致,不屬病態(tài);若久病胃氣衰敗,出現(xiàn)呃逆,聲低無力,則屬危證。

噯氣,又稱噫氣,俗名打嗝,多見于飽食后,可由宿食不化、肝胃不和、胃虛氣逆等原因引起。食后噯出酸腐氣味,多為宿食停積,或消化不良;無酸腐氣味的,則為肝胃不和或胃虛氣逆所致。

(二)嗅氣味

口氣臭穢,多屬胃熱,或消化不良,亦見于齲齒、口腔不潔等;口氣酸餿,多是胃有宿食;口氣腐臭,多是牙疳或有內(nèi)癰。

各種排泄物與分泌物,包括二便、痰液、膿液、帶下等,有惡臭者多屬實熱證,略帶腥味者多屬虛寒證。如大便臭穢為熱;有腥味的屬寒。小便臊臭,多為濕熱。矢氣奇臭,多為消化不良,宿食停滯??韧聺崽的撗瘸舢惓5?,多為熱毒熾盛,瘀結(jié)成膿的肺癰。

三、問診

(一)問寒熱

1.概念

問寒熱是詢問病人有無怕冷或發(fā)熱的感覺。

2.寒熱的產(chǎn)生機理

陽盛則熱,陰盛則寒;陽虛則寒,陰虛則熱。

3.寒熱的臨床表現(xiàn)

1惡寒發(fā)熱2但寒不熱3但熱不寒4寒熱往來

但熱不寒

概念:病人只發(fā)熱,不覺寒冷,或反惡熱。

臨床意義:見于里熱證。

病機:陽盛或陰虛。

分型:

(二)、問汗

1.概念及機理

“陽加于陰謂之汗”。

2.汗的臨床表現(xiàn)

特殊汗出

自汗:病人日間汗出,活動尤甚,兼見畏寒神疲乏力等癥,屬陽虛。

盜汗:病人睡時汗出,醒則汗止,兼見潮熱、顴紅等癥,屬陰虛。

絕汗:病人津液大泄,大汗不止,見于重病、危證病人。

躁擾煩渴,汗出如油,脈細數(shù)疾——亡陰證

身冷肢厥,冷汗淋漓,脈微欲絕——亡陽證

戰(zhàn)汗:在病勢沉重之時,先見全身戰(zhàn)栗抖動,而后汗出。

局部汗出

頭汗:病人僅頭部或頭頸部出汗較多,又稱為“但頭汗出”。

多因上焦邪熱或中焦?jié)駸嵘险羲隆?/p>

半身汗出:半側(cè)身體有汗,或為左側(cè)、或為右側(cè)、或為下半身,另一側(cè)則經(jīng)常無汗者。

有風痰或風濕之邪阻滯經(jīng)脈,或營衛(wèi)不調(diào),或氣血不和所致

(三)、問疼痛

1.疼痛的性質(zhì)特點及臨床意義

(1)脹痛;(2)重痛;(3)刺痛;(4)絞痛;(5)灼痛;(6)冷痛;(7)隱痛;(8)掣痛

問痛,除詢問疼痛的部位及性質(zhì)外,還應詢問疼痛持續(xù)的時間、喜按還是拒按。一般來說,新病疼痛,持續(xù)不解,或痛而拒按,多屬實證;久病疼痛,時有緩止,或痛而喜按,則多見于虛證。

2.不同部位疼痛的臨床意義;

(1)頭痛;(2)胸痛;(3)脘痛;(4)脅痛;(5)腹痛;(6)腰痛;(7)四肢痛

(四)、問飲食口味

1、口渴與飲水類型癥狀表現(xiàn)病機渴不多飲口干,但不欲飲,兼見潮熱、盜汗、顴紅等癥陰虛證口渴,飲水不多,兼見頭身困重,身熱不揚,脘悶苔膩濕熱證渴喜熱飲,但飲量不多,或水入即吐,兼見頭暈目眩,胃腸有振水音痰飲內(nèi)停口干,但欲嗽水而不欲咽,兼見舌質(zhì)隱青或有青紫色瘀斑,脈澀內(nèi)有瘀血2、食欲與食量

食欲減退或不欲食,胃納呆滯,多是脾胃功能失常的表現(xiàn)。

厭惡食物或惡聞食臭,即為厭食,又稱"惡食",多見于傷食。

食欲過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饑餓者,為消谷善饑,往往身體反見消瘦,這是胃火熾盛,腐熟太過所致;有饑餓感,但不想吃,或進食不多者,稱為饑不欲食。

嗜食生米、泥土等異物,多見于小兒,是蟲積的征象。婦女妊娠偏嗜某種食物,一般不屬病態(tài)。

疾病過程中,食量漸增,表示胃氣漸復,食量漸減,常是脾胃功能衰退的表現(xiàn)。若久病之人,本不能食,但突然反而暴食,這是中焦脾胃之氣將絕的征象,稱為“除中”,也是“回光返照”的一種表現(xiàn)。

3、口味異常

口苦肝膽實熱

口甜而膩多屬脾胃濕熱

口中泛酸肝胃不調(diào);或食滯于胃

口中酸餿多為食積內(nèi)停

口淡乏味常見于脾虛不運

例題:

A.肝膽實熱

B.脾胃濕熱

C.肝胃蘊熱

D.食積內(nèi)停

E.脾虛不運

1.口淡乏味多見于[答疑編號700474020201]

【正確答案】E

2.口中酸餿多見于[答疑編號700474020202]

【正確答案】D

3.口甜而膩多見于[答疑編號700474020203]

【正確答案】B

4.口中泛酸多見于[答疑編號700474020204]

【正確答案】C

四、切診

(一)脈診

1.脈診的部位和寸口脈分候臟腑

2.平脈的特點及變異

3.病脈與主病

浮脈→表

沉脈→里

遲脈→不足四至

數(shù)脈→五至以上

虛脈

實脈

洪脈

代脈

4.相兼脈與主病

浮緊脈,主外感寒邪之表寒證,或風痹疼痛。

浮緩脈,主風邪傷衛(wèi),營衛(wèi)不和,太陽中風的表虛證。

浮數(shù)脈,主風熱襲表之表熱證。

浮滑脈,主風痰,或表證挾痰。常見于素體痰盛而又感受外邪者。

沉遲脈,主里寒證,常見于脾胃陽虛,陰寒凝滯的病證。

弦緊脈,主寒痛,常見于寒滯肝脈,或肝郁氣滯,兩脅作痛等證。

弦數(shù)脈,弦為肝脈,數(shù)為主熱,常見于肝郁化火,或肝膽濕熱等證。

滑數(shù)脈,主痰熱、痰火,或內(nèi)熱食積。

洪數(shù)脈,主氣分熱盛,多見于外感熱病。

沉弦脈,主肝郁氣滯,或水飲內(nèi)結(jié)。

沉澀脈,主血瘀,尤常見于陽虛而寒凝血瘀者。

弦細脈,主肝腎陰虛,或血虛肝郁,或肝郁脾虛。

沉緩脈,主脾腎陽虛,水濕停留諸證。

沉細數(shù)脈,主陰虛或血虛有熱。

弦滑數(shù)脈,見于肝火挾痰,或風陽上擾、痰火內(nèi)蘊等證。

(二)按診

按診,是對患者的肌膚、手足、脘腹及其他病變部位施行觸摸按壓,以測知局部冷熱、軟硬、壓痛、痞塊或其他異常變化,從而推斷疾病的部位和性質(zhì)的一種診病方法。

1.按肌膚的內(nèi)容及臨床意義

2.按脘腹辨疼痛、痞滿、積聚的要點

(1)按脘部

(2)按腹部

腹脹滿,叩之如鼓,小便自利的屬氣脹,按之如囊裹水,小便不利的是水鼓。

腹內(nèi)有腫塊,按之堅硬,推之不移且痛有定處的,為癥為積,多屬血瘀;腫塊時聚時散,或按之無形,痛無定處的,為瘕為聚,多屬氣滯;若腹痛繞臍,左下腹部按之有塊累累,當考慮燥屎內(nèi)結(jié)。腹有結(jié)聚,按之硬,且可移動聚散的,多為蟲積。右側(cè)少腹部按之疼痛,尤以重按后突然放手而疼痛更為劇烈的,多是腸癰。第三節(jié)辨證

一、八綱辨證

八綱,即指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類證候。

(一)表里辨證

表里辨證是辨別病變部位和病勢趨向的一種辨證方法。

1.表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2.里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3.表證和里證的鑒別辨別

4.表證和里證的關系

(二)寒熱辨證

寒熱,是辨析疾病性質(zhì)的兩個綱領。由于寒熱是陰陽偏盛偏衰的具體表現(xiàn)。一般地說,寒證是機體陽氣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表現(xiàn)的證候,熱證是機體陽氣偏盛或感受熱邪所表現(xiàn)的證候。

1.寒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2.熱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3.寒證和熱證的鑒別

4.寒證和熱證的關系

(三)虛實辨證

虛實辨證,是分析辨別邪正盛衰的兩個綱領。

1.虛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2.實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3.虛證和實證的鑒別;4.虛證和實證的關系;5.虛實和表里、寒熱的關系

(四)陰陽辨證

陰陽是八綱辨證的總綱,用以統(tǒng)括其余的六個方面。

1.陰證和陽證的概念

2.陰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3.陽證的臨床表現(xiàn)和辨證要點

4.陽證和陰證的鑒別

辨證習題

2003A.陽虛證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

A.形體消瘦

B.畏寒肢冷

C.冷汗淋漓

D.少氣懶言

E.口渴喜冷飲[答疑編號700474020301]

【正確答案】B

2005A陽虛證的主要癥狀是

A.面色萎黃,四肢倦怠

B.時而汗出,動則加重

C.冷汗淋漓,四肢厥冷

D.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

E.嘔穢水瀉,脘腹脹痛[答疑編號700474020302]

【正確答案】D

辨證技巧

2007A.心氣虛的主要癥狀是

A.心悸,氣短,舌淡,苔白

B.心悸,氣短,胸悶,舌燥或紫暗

C.心悸,氣短,唇舌色淡

D.心悸,氣短,口唇青紫

E.心悸,氣短,四肢厥冷[答疑編號700474020303]

【正確答案】A

注意:抓住主述,與特點?。?/p>

本題考點為心氣虛,會在接下來的課程中具體學習。

二、臟腑辨證

(一)心病辨證

1.生理功能

主血脈;主神志。

2.病理特點

血脈異常;神志變化;思維意識障礙。

3.心病主癥

心悸怔忡、心煩、心痛、失眠多夢、健忘、譫語等。

1.心氣虛與心陽虛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證候相同癥不同癥舌苔脈象心氣虛心悸,氣短,自汗,活動或勞累后加重。兼見面色白、體倦乏力舌質(zhì)淡、舌體胖嫩、苔白脈虛心陽虛兼見形寒肢冷、心胸憋悶、面色蒼白舌淡或紫暗脈細弱或結(jié)代2.心血虛與心陰虛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證候相同癥不同癥舌苔脈象心血虛心悸,心煩,易驚,失眠,健忘兼見眩暈、面色不華唇舌色淡脈細弱心陰虛兼見低熱、盜汗、五心煩熱、口干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3.心血瘀阻、心火亢盛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證候相同癥不同癥舌苔脈象心血瘀阻心悸心悸、心前區(qū)刺痛或悶痛,并常引臂

內(nèi)側(cè)疼痛,尤以左臂痛厥為多見,一般痛勢較劇,時作時止,重者并有面、唇、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苔少舌質(zhì)暗紅或見紫色斑點脈微細或澀心火亢盛多見心中煩熱、急躁失眠、口渴、舌紅、甚則發(fā)生吐血、衄血??谏嗝訝€疼痛脈數(shù)(二)肺病辨證

1.生理功能

略。

2.病理特點

呼吸功能改變;胸部感覺及聲音異常;水液代謝失常;衛(wèi)外機能失職。

3.肺病主癥

咳嗽、氣喘、胸痛、咯血等。

4.病因病機

①實證多(六淫皆可致病),虛證少(只以氣津不足為主);

②有表證(肺為華蓋,外合皮毛)。

肺氣虛證

【概念】指肺機能減弱,主氣、衛(wèi)外功能失職所表現(xiàn)的證候。

【表現(xiàn)】咳喘無力、氣短懶言、聲音低微、或語言斷續(xù)無力、動則氣喘、周身乏力、自汗出、面色觥自,舌質(zhì)淡嫩、脈虛弱

【病因】

久病咳喘,勞傷過度——耗傷肺氣

脾胃虛弱,氣的生化之源不足——肺失充養(yǎng)。

【辨證要點】

咳喘無力,氣少不足以息和全身機能活動減弱

肺陰虛證

【概念】指風寒之邪侵襲肺衛(wèi),肺衛(wèi)失宣所表現(xiàn)的證候

【表現(xiàn)】咳嗽較重、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并有咽喉干癢,或聲音嘶啞、身體消瘦、舌紅少津、脈細無力。陰虛火旺還可見咳痰帶血、干渴思飲、午后發(fā)熱、盜汗、兩顴發(fā)紅,舌質(zhì)紅、脈細數(shù)

【病因】

久咳傷陰

癆蟲襲肺

熱病后期、陰津受損。

【辨證要點】

以在肺病常見癥狀的基礎上伴見陰虛內(nèi)熱

風寒犯肺證

【概念】

指風寒之邪侵襲肺衛(wèi),肺衛(wèi)失宣所表現(xiàn)的證候。

【表現(xiàn)】

發(fā)熱惡寒、咳嗽或氣喘、咯痰稀薄、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常伴有鼻流清涕、頭痛身酸楚等癥狀,舌苔薄自、脈浮或弦緊

【病因】風寒之邪,侵襲肺衛(wèi),導致肺失宣降。

【辨證要點】咳嗽兼見風寒表證

風熱犯肺證

【概念】指風熱之邪侵襲肺系,肺衛(wèi)受病所表現(xiàn)的證候。

【表現(xiàn)】身熱、微惡風寒、咳嗽、痰稠色黃、不易咳出、甚則咳吐膿血臭痰,一般還伴咽喉疼痛、鼻流濁涕、口干欲飲等癥。舌尖紅、脈浮數(shù)。病重者可見氣喘鼻煽、煩躁不安。

【辨證要點】咳嗽與風熱表證

燥邪犯肺證

【概念】指燥邪侵犯肺衛(wèi),肺系津液耗傷所表現(xiàn)的證候。

【表現(xiàn)】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纏喉難出、鼻燥咽干,舌尖紅、苔薄白少津、脈浮細而數(shù)。并常伴有胸痛,或發(fā)熱頭痛、身酸楚等癥狀

【辨證要點】肺病常見癥狀并見干燥少津

燥邪犯肺與肺陰虛證辨析:證候同異燥邪犯肺干咳少痰,痰粘難咯,甚或痰中帶血兼表證肺陰虛證兼陰虛證痰濁阻肺證

【概念】指痰熱互結(jié),壅閉于肺,引起肺失宣降的證候。

【表現(xiàn)】咳嗽,咯痰黃稠而量多,或喉中痰鳴,胸悶,氣喘息粗甚則鼻翼煽動,煩躁不安,發(fā)熱,口渴,或咳吐膿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病因】

熱傷肺津、寒郁化熱,煉液為痰

素體痰盛,郁久化熱。

【辨證要點】

咳嗽痰多質(zhì)黏、色白易咯

脾病辨證

1.生理功能

略。

2.病理特點

表現(xiàn)為化源不足、水濕內(nèi)停、血溢脈外。

3.脾病主癥

腹脹腹痛、泄瀉便溏、浮腫、出血等

4.病因病機

1-2、脾氣虛、脾陽虛、脾虛下陷、脾不統(tǒng)血四證辨析:證候相同癥不同癥舌苔脈象脾氣虛腹脹納少

食后尤甚

便溏肢倦

食少懶言

面色萎黃或浮腫,或消瘦舌淡

苔白緩弱脾陽虛腹中冷痛、腹?jié)M時減、得溫則舒、口泛清水、四肢不溫、氣怯形寒舌淡胖

苔白滑沉遲無力脾氣下陷子宮脫垂、脫肛、胃下垂舌淡

苔白弱脾不統(tǒng)血肌衄或便血,以及婦女月經(jīng)過多或崩漏舌淡

苔白細弱3、寒濕困脾和脾胃濕熱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證候相同癥不同癥寒濕困脾均有脘腹脹滿、身重等濕邪阻遏中焦的表現(xiàn)食納減少、泛惡欲吐、口不渴、便搪稀薄、小便不利、婦女帶下,舌苔白膩或厚、脈遲緩而濡等癥狀。脾胃濕熱面目皮膚發(fā)黃、鮮明如橘色、不思飲食、厭惡油膩、惡心嘔吐、發(fā)熱、口苦、尿少而黃,舌苔黃膩、脈濡數(shù)。肝病辨證

1.生理功能

略。

2.病理特點

疏泄失常,氣機逆亂,精神情志變異,消化功能障礙;肝不藏血,全身失養(yǎng),筋膜失濡,以及肝經(jīng)循行部位經(jīng)氣受阻等多方面的升常。

3.肝膽病主癥

胸脅腹脹痛竄痛、煩躁易怒、頭暈脹痛、肢體震顫、手足抽搐,以及目疾、月經(jīng)不調(diào)、睪丸脹痛等

4.病因病機

1.肝氣郁結(jié)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2.肝火上炎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3.肝陰虛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眩暈耳鳴、脅痛目澀、面部烘熱、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咽干燥、手足蠕動,舌紅少津,脈弦細數(shù)。

4.肝陽上亢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頭痛、頭脹、眩暈,時輕時重,耳鳴耳聾、口燥咽干、兩目干澀、失眠健忘、肢麻震顫,舌紅少津、脈弦有力。

5.肝血虛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眩暈耳鳴、面白無華、爪甲不榮、夜寐多夢、視力減退或雀目,或見肢體麻木、關節(jié)拘急不利、手足震顫、肌肉跳動,婦女常見月經(jīng)量少、色淡,甚則經(jīng)閉,舌淡苔白、脈弦細。

注意:以筋脈、爪甲、兩目、肌膚等失去血的濡養(yǎng),以及全身血虛的表現(xiàn)為辨證要點。

6.肝風內(nèi)動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肝風內(nèi)動證

【概念】

泛指患者出現(xiàn)眩暈欲仆、抽搐、震顫等具有“動搖”特點為主的一類證候。肝風四證辨析如下表:證候性質(zhì)主癥舌苔脈象肝陽化風上實下虛證頭部抽引作痛、頭暈眼花、肢麻或震顫、舌體抖動,甚則卒然昏倒、舌強、語言不利,或半身不遂舌紅弦熱極生風熱證高熱、肢體抽搐、項強、兩眼上翻,甚則角弓反張、神志昏迷舌紅弦數(shù)血虛生風虛證頭目眩暈、視物模糊、面色萎黃、時而手臂發(fā)麻,或突然手足抽搐、牙關發(fā)緊舌淡少苔脈弦細7.肝膽濕熱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臨床常見脅肋滿悶疼痛、黃疸、小便短赤、或小便黃而渾濁,或帶下色黃腥臭、外陰瘙癢,或睪丸腫痛、紅腫灼熱,舌苔黃膩、脈弦數(shù)。

一般以右脅肋部脹痛、納呆、尿黃、舌紅苔黃膩為辨證要點。

8.寒滯肝脈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臨床常見少腹脹痛、牽引睪丸,或睪丸脹大下墜、或陰囊冷縮,舌潤苔自、脈多沉弦。

一般以少腹牽引陰部墜脹冷痛為辨證要點。

腎病辨證

1.生理功能

略。

2.病理特點

人體生長、發(fā)育、生殖機能障礙,水液代謝失常,呼吸功能減退和腦、髓、骨、發(fā)及二便異常。

3.腎與膀胱病主癥

腰膝酸軟或痛,耳鳴耳聾,齒搖發(fā)脫,陽痿、遺精、精少不育,女子經(jīng)少、經(jīng)閉不孕,水腫,呼多吸少,二便異常。

4.病因病機

1.腎陽虛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2.腎陰虛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3.腎精不足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4.腎氣不固、腎不納氣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1)腎氣不固

(2)腎不納氣

臨床常見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氣不得續(xù)、動則喘甚、自汗神疲、腰膝酸軟、聲音低怯、面部虛浮,舌質(zhì)淡、脈沉弱等。

腑病辨證

1.生理功能

略。胃腸病辨證包括胃、小腸、大腸常見病證的辨識和分析。

2.病理特點

胃:胃氣上逆

小、大腸:大便異常和腹部不適癥狀。

3.胃腸病主癥

胃:食少,脘脹或痛,嘔惡,呃逆,噯氣等

小、大腸:泄瀉,便秘,下利膿血;腹脹,腹痛,腸鳴等。

1.胃病辨證

胃病的常見癥狀:脘脹、脘痛、嘔吐、噯氣、呃逆等。

(1)胃寒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胃脘疼痛,輕則綿綿不已,重則拘急劇痛,陣陣發(fā)作,遇寒則重,得熱則緩,嘔吐清水。

(2)胃熱(火)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胃脘灼熱而疼痛、煩渴多飲或渴欲冷飲、消谷善饑、牙齦腫痛、口臭、泛酸嘈雜,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3)食滯胃脘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脘腹脹滿、嘔吐酸腐、噯氣反酸?;蚴笟馑岢簟⒉凰硷嬍?、大便泄瀉或秘結(jié),舌苔厚膩、脈滑。

(4)胃陰虛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口咽發(fā)干,多以睡后明顯,不思飲食,或知饑不食,并有心煩、低燒、大便不調(diào)、干嘔呃逆,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shù)。

2.大腸病辨證

【大腸濕熱證】腹痛,下痢膿血,里急后重,或暴注下瀉,色黃而穢臭,肛門灼熱,身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大腸津虧證】大便秘結(jié),干燥難下,數(shù)日一行,口干,或口臭,或伴見頭暈,舌紅少津,苔黃燥,脈細澀。

3.膀胱濕熱辨證

【膀胱濕熱證】臨床表現(xiàn)常見小便不暢,尿頻尿急,尿痛或小便淋瀝,尿色渾濁,或有膿血,或有砂石。舌苔黃膩,脈數(shù)。一般以尿頻尿急,尿痛,尿黃為辨證要點。

(七)臟腑兼病辨證

1.概念

凡兩個或兩個以上臟腑同時發(fā)病者,稱為臟腑兼病。

2.類型

臟臟相兼:如心腎不交、肝脾不調(diào)

腑腑相兼:如胃腸食滯、膽胃不和

臟腑相兼:如肝氣犯胃、肝膽濕熱。

1.心肺兩虛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一般以心悸、咳喘與氣虛證共見為辨證要點。

2.心脾兩虛的臨床表現(xiàn)及辨證要點

一般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