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_第1頁
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_第2頁
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_第3頁
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_第4頁
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藝術審美能力的養(yǎng)成在助力學生陶冶情操、強化情感認知、深化創(chuàng)新觀念等方面皆有其效力所在,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在推進美術基礎教學的同時抓好審美教育是難點問題。筆者重點就此淺談幾點看法。一、小學美術教學中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措施1.以審美為主旨推進美術課堂教學。素質教育階段開設美術課程的目的一來不在于培養(yǎng)藝術家,二來也并不是純粹的技藝傳授,而應將重心放在藝術修養(yǎng)、審美能力的提升上,并以此為目標,方可以斬獲更好的教學成效。若是僅僅進行單調淺顯的繪畫技能教學,讓學生刻板、生硬地涂抹顏色、排列線條、組合畫面,忽略了審美能力引導和藝術修養(yǎng)滲透,便同開設美術課程的初衷相背離,必須避免這一點。我們的美術課本中精選了諸多美術佳作,涉及題材多元,包含內容全面,是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素材,教師要以教材為介質,以審美為主旨,實現美術課程目標,在此以《畫出你的想象》一課為例加以闡述。本課要求學生以線條、色彩等簡單元素將腦海中的畫面展現在紙上,在設計教案時,慮及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美術知識基礎,且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課堂上只需幫助他們脫離固化思維,便可以創(chuàng)作出佳作。實際教學時,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回想幼兒時期自己在墻上、紙上的涂鴉經歷,作為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以期讓學生擺脫具象思維的窠臼,跨入抽象的美術世界;然后,給學生展示一組藝術家們“胡亂涂鴉”的作品,同學生一同賞析,在賞析的同時,以問題設置、分組探討等途徑,啟發(fā)學生結合光怪陸離的畫面恣意聯(lián)想。諸如在米羅的繪畫中,變化多元的線條以及隨性的點,顯示的是畫家無拘無束、奔放肆意的想象力,借助于簡單的顏色同樣也可以使得繪畫中的元素融合匹配、協(xié)調統(tǒng)一。即便沒有畫出詳細內容,只是看似單調的線條和色彩,但只要匯入想象力,也可以創(chuàng)作出佳作,如此,經由一系列解析、探討、交流活動,讓學生學會以點、線、面等簡單元素畫出飽含想象力的抽象畫。2.致力于美術教學模式的多元創(chuàng)新。藝術審美能力的強化應當秉持整體性思想,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一方面要重視對美術學科基礎知識的解析,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將美術同生活實踐相融合。然而由于受固化教學思維的影響,當下仍有許多教師將重心置于學科理論的解析上,導致美術課堂缺少生活氣息,既刻板又無趣,學生提不起參與其中的主動性,自然也難以強化藝術審美。過于側重于理論學習的美術課堂,一來容易壓縮學生的想象空間,二來使得學生生出厭煩甚至厭學情緒,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要想達成預期教學目標,可能性很小。因而,教師務必要及時意識到現行授課模式的弊端,適時設計一些偏向于實踐的內容和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身行動發(fā)現美、認識美,循序漸進,逐步提升審美能力。有別于其他課程,美術教學的壓力通常要小很多,課堂氣氛也更輕松一些,但是,這種輕松的氣氛也使得學生無法專一太長時間,加之美術理論技藝的教學較為乏味,學生聽課的自主性也會降低。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迫在眉睫,教師要巧用更多方法,讓美術課堂更具吸引力,例如:在教學《可愛的動物》一課時,可以設置演繹小游戲,讓學生各自選擇某個動物角色扮演,表現該動物的特征,然后再將小動物畫在紙上,讓繪畫作品更具生命力。另外,在科技一日千里的現今社會,層出不窮的多媒體工具也是助力審美能力提升的重要工具,教師可以巧借多媒體工具把美術作品、繪畫對象加以形象化呈現。諸如為強化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可以設置一個“多彩的植物”主題活動,就不同植物的色彩做好歸類,制作為短視頻,在課上給學生放映,之后再讓他們基于對色彩的認知將不同色彩的植物畫出來。如此,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更輕松地認識多種類型的植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深化他們對繪畫對象的形象化感知,在抓好美術基礎教學的同時還能助力審美能力的提升。3.將審美教育滲透于學習和生活中。新課標注重美術同生活實踐的統(tǒng)一,重申知識和技能對于生活的美化效力,學生可以通過生活實踐感知美術學科的無窮價值,繼而一邊探索多元新奇、五彩繽紛的美術世界,一邊發(fā)現生活中的藝術之美。美術課堂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多樣化的審美體驗,這樣的體驗將影響學生的一生,讓他們發(fā)現美術的生活性,學會借助于美術知識和技能去繪畫、去創(chuàng)作,學以實用,繼而逐步強化自身藝術修養(yǎng)。比如說,在學習《美麗的花》一課時,主要目標在于引導學生多多觀察,學會以周圍的廢舊素材制作藝術作品,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我國十大名花,觀察不同花卉的特征,感知其呈現出的自然美。然后讓學生自行探究,經過剪裁、折疊、粘貼等一系列操作制作出立體式的花卉作品,并將這些花卉“種”在教室里,讓教室環(huán)境更加美觀,也可以制作花卉賀卡或者花束,作為禮物送給親友。真正的美術佳作往往都是有內涵的,而作品的內涵又是由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情感演化而成的,所以,教師在平時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啟發(fā)其內在的情感因子,讓學生更深入地感知作品內涵,將審美層次提升至更高的高度。比如說,在教學《媽媽的節(jié)日》一課時,可以開展課上交流活動,鼓勵學生闡述自己眼中的“媽媽”形象,列舉媽媽平時關愛自己的瞬間,然后把這一感觸深刻的瞬間畫下來。以這樣的形式引導,一來可以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親情的美好,二來將由此獲得的感觸融入至繪畫中,把這份美好記錄下來,繼而實現提升學生審美層次的目標??偠灾?,將課堂上掌握的美術技能應用于生活實踐,以美術美化生活,是美術教學的根本目標,教師要將更多生活因子融入美術課堂,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應用美。同時側重于對真實情境的設置,有意識地融入生活元素,使得知識教學盡可能地同學生的生活實踐相靠攏,讓他們可以從具體的情境中感知美術、應用美術,繼而達到學以實用、一隅三反的目的。4.開展多姿多彩的戶外美術教學活動。大自然是開展美術教育的絕佳課堂,江河溪澗、冰山雪峰、花草樹木、村莊田野、高樓玉宇,萬千風光都可以作為美術創(chuàng)作的素材,且各有其不可言狀的涵義和無與倫比的美麗,是創(chuàng)作者的靈感之脈。在大自然中推進美術教學,本質目的在于讓學生深入姹紫嫣紅的世界,用眼去發(fā)現、用心去體會,恣意感受美術學習的無窮樂趣,此時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感官上的沖擊,還有靈魂上的啟迪。比如說,可以組織學生到周圍的休閑場所進行“創(chuàng)意寫生”,限定半個小時的創(chuàng)作時間,讓學生自行挑選感興趣的風景、人物、畫面,經過潤色畫在紙上,創(chuàng)作一幅繪畫作品。在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教師既不能一味作壁上觀,也不能干預太多,而應把握好參與契機,除了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參考性建議,還要定時就其創(chuàng)作表現做出指點和評價,避免學生走入誤區(qū)。戶外美術活動的設計要謹記三點:一是要立足興趣,興趣是強化學生踴躍性的先決基礎,有了興趣才有更多探究、學習的動力,因而在進行活動設計時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點,添加更多為他們喜聞樂道的內容。諸如可以多多組織一些課余興趣活動,讓學生到本地美術館、博物館等場館參觀,帶他們參觀畫展、書法鑒賞等等,以此引導學生深入至傳統(tǒng)藝術的傳承中來,在潛移默化中強化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二是要以安全為先,戶外美術實踐本身便有諸多潛在風險,不太適合低年級學生,因而,這樣的活動最好在中、高年級開展,在低年級開展時務必要做好全方位的準備和風險考察。三是要把握好“度”,就戶外活動的時間及節(jié)奏加以整體性把控,既不能過多、過快,也不能過少、過慢,一旦把控不好,大概率會擾亂后續(xù)教學節(jié)奏,無法保證活動的最終品質和成效。5.基于學生心理養(yǎng)成良好審美習慣。從心理視角而言,好玩喜動是大部分孩子的共性,他們樂于探索新鮮事物,也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教師要善于利用小學生心理特征的積極面,以多元化引導方式讓學生發(fā)現美、感受美、認識美。若是繼續(xù)進行按圖索驥式教學,學生很快就會興致缺缺,甚至還會生出厭煩情緒,而發(fā)現美、感受美、認識美的過程本身便是包容多樣、妙趣橫生的,這也正同小學生的性格喜好相一致。當然,就算美術教學再多姿多彩,其中也不乏一些重復枯燥的內容,而審美能力的提升本身也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事情,唯有潛心探索、耐心發(fā)現,方能感知到潛藏于身邊的藝術美。同時,也唯有歷經曲折,鍥而不舍發(fā)現的美才能給人更多的驚喜和成就感,而此時,所謂的“好玩”便不再是一種優(yōu)勢,在學生經歷過審美的“蜜月期”后,難免少了一些繼續(xù)探索的積極性。而若想讓他們持續(xù)保持對美的求索熱情,便要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習慣,讓他們明確美的無所不在性,意識到提高審美水平的必然性,一旦沒有了審美,我們的生活將會缺失很多樂趣。學生的美術知識習得過程,應該是一個積極探索、充滿樂趣的過程,尤其在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下,引導學生養(yǎng)成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強化美術綜合素養(yǎng)至為關鍵。因而,在教學引導中需致力于學生主體性的凸顯,讓他們有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間,具體而言,教師要把審美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以學生的存在為前提,以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為歸宿,方能使“教”與“學”這兩個要素真正活躍起來。在美術課堂上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話語權和自主權,引導他們基于動手實踐、自主思索、協(xié)作探究等多元形式展開美術自主學習,并在不斷的反思總結中將知識內化吸收。二、小學美術教學中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原則1.互通性原則。小學學年段涉及審美教育的課程不止美術一門,語文、音樂、品德等課程中均會提及到,此情形也正是對“美是互通”這一觀點的有力反應,顯露出的是審美能力養(yǎng)成過程中需著重關注的問題??梢?,藝術審美能力的養(yǎng)成不能完全同其他課程割裂開來,而應互為補充、彼此配合,教師應秉持互通性原則,多多同語文、音樂等課程的任課教師溝通、協(xié)作,推進一連串別具特色的審美教育活動。諸如可以同語文教師一起組織“回顧經典,古今情懷”的詩歌繪畫比賽活動,同英語教師一起組織“看圖編英文故事”的繪畫演講活動等等,將審美能力養(yǎng)成中的互通性全面凸顯出來,以期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2.均衡性原則。美術不僅僅是描繪畫面、表達情感、溝通思想的工具,還能起到冶煉情操、培養(yǎng)審美、優(yōu)化人格的作用,工具性是美術的基礎,人文性是美術的核心,唯有實現二者的和諧統(tǒng)一,方能真正做到高效教學。審美能力養(yǎng)成的過程同樣要注意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均衡,在課改政策深入推進之前,美術教學長期以來一直受應試思想束縛,更側重于工具性教學,隨著課改政策的持續(xù)推進,以上狀況有了顯而易見的好轉。但與之而來的另一問題同樣不可忽視——很多教師為打造更具活力的美術課堂,從一個極端步入另一個極端,將人文性教學視為重點,卻忽略了最為基本的工具性教學。上述兩種極端教學模式皆有悖于美術教學的初衷,導致學生無法扎實學美術、靈活用美術,唯有將兩方面深度融合,實現和諧統(tǒng)一,方能助力學生審美能力的切實提升。3.情感性原則。一般而言,學生審美水平的高低同其情感感知能力有很大關聯(lián),蔡元培也曾提及過,開展美育的本質目標在于實現對情操的冶煉,而這一點也是日常美術教學中多有忽視的。借助于藝術同情感的彼此交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