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下冊第四課_第1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四課_第2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四課_第3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四課_第4頁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四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潮州牌坊街之林大欽狀元坊有一種廣東小吃,用豬瘦肉丸、豬肝片、豬粉腸加入粥中煮熟而成。色白鮮明,糜水交融,味鮮香厚。它叫及第粥。久旱逢甘霖,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在科舉制考試的年代,一位考生在試卷中把“昧昧我思之”,錯寫成“妹妹我思之”,主考官閱卷,提筆寫下評語“哥哥你錯了”。成為一時笑談。李鴻章的一遠親參加考試,無奈腹中點無墨水,希望考官給予照顧,便在試卷上寫“我是李中堂的親妻(戚)”。考官閱卷寫下“你是李中堂的親妻,我不敢娶(?。??!?/p>

科舉考試是怎么回事呢?第4課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

據(jù)史料記載:隋朝建立后,仍沿用魏晉時期的選官制度,但第二年隋文帝就廢除了舊的選官制度。

請你分析一下這是為什么呢?(背景)

自主探究(提示:可結合課本17頁第一段)

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一、背景:科舉制創(chuàng)立前,做官必須同時具備:1.本人要出自高門權貴家庭

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沒資格到中央和地方擔任官職

2.必須有地方官員和高門權貴的推薦

門閥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朝廷無實權

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高第良將怯如雞

----民諺二、科舉制的誕生

隋文帝:分科考試選拔官員隋煬帝:設置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誕生

從此,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做官;選拔官吏的權力從地方集中到中央。

唐朝科舉制的完善與哪些皇帝有關?唐太宗:擴充國學規(guī)模;進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稱狀元武則天:開殿試

設武舉唐玄宗: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三科舉制的完善

進士科成為唐朝最重要的考試科目。明經科則注重考核儒家經義,內容以幾部儒家經典為主,也分三場考試。第一場為“帖經”,第二場為口試,第三場為時務策。進士、明經通過上述三場考試,即可以“及第”,也即考中,從此便可進入仕途。進士及第稱“登龍門”,常科登第后,還要經吏部考試,叫選試。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職。除進士、明經科外,唐朝科舉尚有明法、明字、明算、三史科、開元禮科等,分別考試法律、文字、數(shù)學、歷史、禮制等??婆e知識你知多少

進士意即貢舉的人員。唐代科目中以進士科最被重視,明、清兩代,始以進士為考中者的名稱,凡是舉人(鄉(xiāng)試考中者)經過會試考中者為貢士,由貢士經過殿試錄取者為進士。

舉人原指被推薦之人,為歷代對各地鄉(xiāng)貢入京應試者的通稱。明、清兩代,為鄉(xiāng)試考中者的專稱,作為一種出身資格,中了舉人叫“發(fā)解”、“發(fā)達”,簡稱“發(fā)”,習慣上俗稱為“老爺”。秀才漢代以后,成為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唐代初期,設秀才科,后來漸漸廢去,僅作為對一般儒生的泛稱。

狀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狀元。進士科及第的第一名為狀元,也叫狀頭。宋代以殿試首名稱狀元。明、清會試以后,貢士須作殿試,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為狀元。

榜眼科舉殿試一甲第二名稱榜眼。北宋初期,殿試錄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稱榜眼,意思是指榜中雙眼。

探花科舉殿試一甲第三名稱探花。唐代進士曲江杏園初宴,稱“探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進士二三人為探花使,遍游名園,探采名花,探花之名始于此,宋代又稱探花郎。(生員,俗稱秀才)童試(舉人,第一名稱“解元”)鄉(xiāng)試(貢士,第一名稱“會元”)會試(進士,第一名稱“狀元”)殿試

想一想:假如你是唐朝的書生,你必須通過哪些努力才能考取狀元?武則天創(chuàng)殿試、武舉武舉考試內容:負重、騎射、步射、馬槍等技術階段皇帝對科舉制的貢獻創(chuàng)立完善分科考試隋煬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誕生)擴大國學規(guī)模把詩賦作為進士科考試內容開創(chuàng)殿試、武舉隋唐時期科舉制大事表三、科舉制的影響張九齡房玄齡

據(jù)統(tǒng)計,唐玄宗開元年間,科舉出身的宰相,占有三分之二。

1、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陳子昂王維張九齡王昌齡岑參柳宗元韓愈他們都是進士及第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蔡元培他們都是進士及第貞觀年間,參加進士科考試的每年達千人以上,錄取極嚴,錄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繼唐太宗后,武則天也大力提倡科舉,武則天時,科舉應試者多至萬人。

唐玄宗開元年間,科舉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

材料一:科舉應試者從這些人數(shù)的變化,說明科舉制在教育方面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科舉制大大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私塾

2、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

唐朝是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代,唐詩內容豐富,風格多樣,才華橫溢的詩人層出不窮,今天我們依然能讀到唐朝兩千多位詩人的近五萬首詩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材料二:光耀千古的詩壇請列舉材料中詩人的名詩佳作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尤其是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促進了唐詩的繁榮李白杜甫白居易材料三:進士崔致遠

許多外國留學生,也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新羅著名文學家崔致遠,就是唐朝時新羅在長安中進士的佼佼者。我們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

——《英國大百科全書》

現(xiàn)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

——孫中山通過本課中的這個實例,可以看出科舉制還有什么影響?唐朝科舉制在當時還影響到鄰國對世界文明產生過一定的影響一個讀書人的一生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登科后》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大雁塔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科舉考試的最大獲益者是誰?封建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儒林外史》第三回寫范進中舉后,張鄉(xiāng)紳立即送賀儀銀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戶也立時變了嘴臉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興得發(fā)了瘋。說明古代中舉后便可升官發(fā)財。這部小說諷刺的是什么制度?科舉制使大批知識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從事冷靜的學術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從事對國計民生有實用價值的科學技術研究,一旦科考成功、金榜提名,就逐漸淪為封建統(tǒng)治者附庸。1905年9月2日,袁世凱、張之洞奏請立??婆e。延續(xù)1300多年的科舉制廢除了。袁世凱張之洞“科舉制度是世界各國中所用于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孫中山“科舉制是統(tǒng)治者愚民的產物”“科舉是一試定終身”“科舉造成中國教育的衰敗”

在你看來,科舉制又是一種怎么樣的制度呢?唐朝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對于唐朝的文學繁榮發(fā)展、詩歌藝術的普及與提高,是有利的;對于確立唐詩在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的地位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聰明的你,動動腦筋吧你認為唐朝的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好不好?為什么?科舉制度的影響:(一)對中國的影響:1、改善了用人制度2、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3、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4、科舉制有進步作用但也隱含弊端(清朝末年被廢除)(二)對世界的影響:對世界文明產生過一定的影響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誕生:完善:影響: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對世界的影響:背景:對中國的影響:本課小結A、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B、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C、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D、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氏族。E、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F、罷黜百家,獨尊儒術。G、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ABCEG找出下列與科舉制有關的句子1、進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稱為:()A、進士B、狀元C、解元D、會元B2、最早用分科考試辦法選拔官員是()A、魏晉時期B、隋朝時期C、唐朝初期D、唐朝中期B3、科舉制誕生時,統(tǒng)治者選拔人才的考試內容是:()

A、儒家經書B、對時事的看法

C、科技知識D、風俗民情B4、“據(jù)統(tǒng)計,唐玄宗開元年間,科舉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毙≤娡瑢W分析這則材料,得出的結論中,不正確的是()A、科舉出身的官員確實多有真才實學B、如果想成為宰相必須參加科舉考試C、科舉制度成為選拔官員的重要渠道D、科舉出身的官員得到提拔的機會多B5、隋唐時期,青年李進是當?shù)剡h近聞名的騎射好手。一天,他告別父母,滿懷信心地趕赴洛陽參加武舉考試。這可能發(fā)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統(tǒng)治時

A.隋文帝

B.隋煬帝

C.唐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