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村調查報告_第1頁
高山村調查報告_第2頁
高山村調查報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嶺南古寨一一玉林城北高山村古民居群調查活動報告組織學校:廣西玉林市玉州區(qū)城北二中作者:牟燕君李文莉牟舒萍指導教師:唐代梅歐惠蘭羅勇調查成員:七、八年級科學實踐活動小組調查對象:玉林高山村古民居群調查時間:2010年8月一.調查目的玉林城北高山村是廣西自治區(qū)歷史文化名鎮(zhèn)名村,具有獨特而悠久的歷史,明清特色的建筑風格和藝術,古老的書家學堂,深厚的人文資源積淀,自古至今的人才輩出,文化底蘊深厚,高山村已成為^州古城的文化靈魂所在,成為嶺南文化的驕傲之一。我們學校就座落在高山村旁邊。遺存至今的古建筑,為我們研究古代歷史提供了資料。為了了解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確定了以“嶺南古寨一一玉林城北高山村古民居群調查活動”為主題的科技實踐活動。通過開展對玉林城北高山村古民居群的環(huán)境調查活動和DV錄制,讓我們了解遺存至今的古建筑和古文化,一方面提高我們學習歷史的興趣,使我們掌握學習歷史和研究歷史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增強我們對本地歷史文化的了解,發(fā)揚本地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提高我們愛家愛國的熱情,增強我們的歷史責任感。調查內容上網查詢收集高山村的古文化資料。實地調查高山村古建筑、民俗、名人文化情況。研究方法觀察法:實地考察調查法:訪談專家和古村落老人文獻研究法: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資料研究步驟8月5日確定調查主題,設計調查方案。8月7日師生共同參與討論,對活動主題提出可行性建議。8月8日一8月20日落實各小組工作負責人,開展多次探究活動,收集資料,作好記錄。研究器具DV、照相機、軟尺、筆、記錄本、相關書籍等。調查過程查閱有關環(huán)保資料、書籍、搜集相關材料。調查高山村村民。調查高山村古建筑、民俗、名人文化情況。根據調查,我們了解到高山村古民居群的特點主要有四個方面:(一) 古代建筑文化馳名在外高山村古民居群保存著明清古宗祠13座,古民居60座150幢,古火磚巷道9條,以及古墓、古戲臺、古井、古石碑、古圍墻等一批古建筑,濃縮著深厚的明清民居民俗文化底蘊。這些古建筑大多保持完好,以紹德祠、思成祠、致齊祠、聚星樓、拔謀故居、企嶺巷為典型代表,歷史文化內涵深邃,建筑風格獨特。一般三進、四進或五進,兩廣特有的“推籠”,以及融風水、美學、禮教三位一體的屏風用于每座古建筑。古民居布局合理,排列整齊,鱗次櫛比,立面美觀。是明清時期建筑在玉林具有規(guī)模的代表作,也使高山村成為一座露天的歷史文化博物館。(二) 民俗文化博大精深高山村是先人營建的民居,宗祠匯聚了南北建筑的形式和風格。全村的古民居和宗祠布局巧妙,巷院深深。院式有三進、四進、五進,套院、跨院、偏院;屋頂有犄角翹峨、官帽磚砌、泥塑側跨;屋內有廳堂、回廊、甬道,飛檐斗拱、雕梁畫棟、山墻側壁;輔以名人字畫、硬木家具、雕花窗式、碑文石刻,使人應接不暇。高山村的古典民俗文化體現了和諧、古樸、自然、精美的特點。(三)名人文化得天獨厚高山村自古以來多尊崇儒學,其家族大都延名師、啟私塾,教育子弟走科舉、入仕宦。自清乾隆22年(1757年)至清末的150年間,全村共考取進士4人、舉人21人、秀才193人。自民國初年至今,出自本村的大學畢業(yè)生達260多人,出國留學生16人。建國后,本村在各地各級國家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工作的有600多人,其中獲高級技術職稱的有75人之多。玉林第一個考上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學生均出自高山村。(四)塑古村文明形象,展高山文化風流“創(chuàng)文化品牌,建文化名村”是高山村后續(xù)建設和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我們采訪了高山村的村支書,他對高山村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他說“我們今后的目標是保民生,促發(fā)展,搞好農業(yè)合作社,改變農業(yè)生產模式,增加農業(yè)增收途徑,農業(yè)生態(tài)旅游和文化旅游相結合,高山村明天會更好!”。他還給我們看了高山村的規(guī)劃建設圖,在圖中,我們看到了東面將建設為生態(tài)農業(yè)觀光體驗區(qū),有千米瓜果長廊、花卉盆景園、鄉(xiāng)村燒烤營、沙湖浴場等?;顒映晒故?、總結同學們相互交流,匯報活動過程的情感體驗和收獲,由全體組員共同分享。開展討論活動,從切身的體驗中感受中華民族的民俗文化底蘊。在老師的指導下,全組成員共同參與DV錄制、旁白、剪輯等后期工作,大家分工合作做好總結,展示成果。收獲和體會“天道酬勤”,經過我們科技活動小組全體師生多天的共同努力,我們終于順利地完成了這次探覓活動,并且讓我們的DV成果見世了。通過這個探究活動,讓我們了解了很多科學知識,掌握DV技術的同時,培養(yǎng)了我們的科學探究能力,綜合提高了我們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從玉林高山村古民居群的調查看,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底蘊,民風的淳樸,以及這種文化遺產所具有的現實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