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教案反思 大班古詩題西林壁教案(3篇)_第1頁
題西林壁教案反思 大班古詩題西林壁教案(3篇)_第2頁
題西林壁教案反思 大班古詩題西林壁教案(3篇)_第3頁
題西林壁教案反思 大班古詩題西林壁教案(3篇)_第4頁
題西林壁教案反思 大班古詩題西林壁教案(3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題西林壁教案反思大班古詩題西林壁教案(3篇)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這里我給大家共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便利大家學習。

題西林壁教案反思大班古詩題西林壁教案篇一

:古詩兩首

:新授課

:好生鎮(zhèn)中心小學杜建民

1、學會本課生字。

2、借助字典和課后解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是個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查閱資料,了解的生平及作品。

教師準備:準備有關的圖畫,一段古箏演奏的音樂。

1、復習學過的稱贊長江的古詩。通過自由背、指名背創(chuàng)設情境。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屏幕顯示長江的畫面,聽錄音朗讀。

2、學生分組自由讀。

3、教師范讀。

4、初步理解詩的內容:

(1)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學解答。

(2)教師解答歸納。

5、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的內容:

(1)讓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閉上眼睛)。

(2)讓學生說說古詩描繪的畫面。(可在小組內交流)

(3)探討:古詩描繪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

6、指導背誦:

(1)自由背(2)小組內輪番背

課時備課

:古詩兩首

:新授課

:好生鎮(zhèn)中心小學杜建民

1、學會本課生字。

2、借助字典和課后解釋大體把握詩意,想象是個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查閱資料,了解的生平及作品。

教師準備:準備有關的圖畫,一段古箏演奏的音樂。

1、名背誦2、默寫《望天門山》

1、屏幕顯示廬山的畫面,聽錄音朗讀。

2、學生分組自由讀。

3、教師范讀。

4、初步理解詩的內容:

(2)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學解答。

(3)教師解答歸納。

5、步學習理解詩的內容,探討交流。

(1)老師朗讀詩文或聽錄音讓學生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閉上眼睛)。

(2)學生說說古詩描繪的畫面。

(3)探討:古詩描繪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從《題西林壁》一詩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6、指導背誦:

(1)自由背(2)小組內輪番背。

7、拓展閱讀:

搜集蘇軾的其他作品,全班誦讀。

8、作業(yè)

(1)會默寫其中的一首古詩。

(2)給其中一首古詩配畫,在班中展出。

題西林壁教案反思大班古詩題西林壁教案篇二

《題西林壁》是蘇軾在1084年游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廬山風景秀美,山中奇花異木險峰怪穴,流泉飛瀑山亭云閣,氣象萬千,不可勝數(shù)。這首詩不寫那些名勝景致,卻另辟蹊徑,抓住廬山神態(tài)談游山感受。前兩行詩寫詩人在廬山漫游,覺得峰回路轉,目不暇接。橫著看,山巒起伏,連綿不斷;從側面看,奇峰陡峭;從遠處看是隱天蔽日,從近處看則是危崖險巖;從高處俯瞰是深溝幽壑,從山下仰望則是重巒疊嶂;所見的形狀、神態(tài)各不一致。廬山畢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宏大,危險峻,還是幽秀?詩人說自己沒有認清廬山的真正面目,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詩中解釋道:我不認識廬山真面目,只由于我身在廬山中,視野太狹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廬山之外,從高處鳥瞰,就能認識廬山的全貌了。

《游XX村》是詩人陸游以一個“游〞字貫穿全詩的主線,生動地描繪了豐收之年農村歡悅一片的氣象和鄉(xiāng)間的風光習俗,刻畫了農民淳樸、好客的品性,表現(xiàn)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第一、二行詩寫不要笑話農人田家的臘酒渾濁不清,豐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盡夠豐富。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待客人時盡其所有的盛情。第三、四行詩寫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正疑無路可走,突然出現(xiàn)柳陰深深,鮮花簇簇,眼前又是一個山村?!吧礁F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狀難寫之景,又于寫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為千古傳唱的名句?,F(xiàn)在常用以形容陷入窘境,似已無望,忽而絕處逢生,出現(xiàn)新的契機,加強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有了學習古詩的基礎和方法,而且學生喜歡誦讀這種節(jié)奏感猛烈的古詩。然而,兩首古詩中都有富有哲理的詩句,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故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理解感悟。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積累古詩名句。

體會含有人生哲理的詩句。

解詩題,知;抓字眼,知大意;多誦讀,悟詩情。

課件;搜集與有關的資料。

2課時

第一課時

《題西林壁》

一、透露課題

二、初讀感知

1.復習古詩的學習步驟及學習方法

學習步驟:初讀感知→理解詩題→理解詩句→品讀悟意境→熟讀成誦

2.初讀感知

讀通讀正確: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然后抽讀。

3.自主識字

三、朗讀感悟

1.板書題目,并解題

[題西林壁]題:書寫,題寫。西林:江西廬山上的西林寺。壁:墻壁。題意是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詩。

2.簡介:(見附錄)

3.理解詩句之意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橫看:從正面看。嶺:山嶺。側:從側面看。峰:山峰。遠近高低: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各不同:各種不同的神態(tài)。詩句之意:從正面看,廬山是一道連綿起伏的山嶺;從側面看,廬山是一座巍然聳峙的山峰。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浮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神態(tài)。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識:不認識,不明白。緣:由于。只緣:只由于,就是由于。此山:這廬山。詩句之意:(我)不認識廬山真面目,只由于自己在這座廬山之中。

4.再讀詩句,品悟詩意

(1)都是怎樣觀測廬山的?(位置:橫看、側看;距離:遠眺、近觀;角度:俯瞰、仰望)位置、距離、角度不同,同看一座山在觀測時看到的山的容貌一樣嗎?(千姿百態(tài))

(2)“橫看〞是從哪個角度按什么順序觀看?看了什么?(“橫看〞是正面,從“左→右〞或從“右→左〞觀看。這樣看整廬山就是很高的連綿起伏的山嶺。)

(3)“側看〞看到了什么?(從側面時又成了聳峙陡峭的山峰。)

(4)從“遠、近、高、低〞不同的位置看,廬山的神態(tài)一樣嗎?(不一樣浮現(xiàn)出不同的美好的神態(tài),氣象萬千,千姿百態(tài),變幻無窮:從遠處看是隱天蔽日,從近處看則是危崖險巖;從高處俯瞰是深溝幽壑,從山下仰望則是重巒疊障。)

(5)廬山終究有沒有真正的面目?(應當有)為什么在廬山看不清廬山內的真面目?(在第三、四行詩中解釋道:我不認識廬山真面目,只由于我身在廬山中,視野太狹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廬山之外,從高處鳥瞰,就能認識廬山的全貌了。)

5.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你認為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從不同角度觀測,結果各不一致。〞你碰見過這樣的狀況嗎?舉個例子說一說。(可以聯(lián)系學過的課文,如《畫楊桃》,幫助學生理解從不同的角度觀測結果也各不一致的道理。)

(2)師:這是蘇軾在1084年游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廬山風景秀美,山中奇花異木險峰怪穴,流泉飛瀑山亭云閣,氣象萬千,不可勝數(shù)。這首詩不寫那些名勝景致,卻另辟蹊徑,抓住廬山神態(tài)談游山感受。前兩行詩寫詩人在廬山漫游,覺得峰回路轉,目不暇接。橫著看,山巒起伏,連綿不斷;從側面看,奇峰陡峭;從遠處看是隱天蔽日,從近處看則是危崖險巖;從高處俯瞰是深溝幽壑,從山下仰望則是重巒疊障;所見的形狀、神態(tài)各不一致。廬山畢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宏大,危險峻,還是幽秀?詩人說自己沒有認清廬山的真正面目,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詩中解釋道:我不認識廬山真面目,只由于我身在廬山中,視野太狹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廬山之外,從高處鳥瞰,就能認識廬山的全貌了。

(3)中心:《題西林壁》這首詩通過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稱贊,告訴我們一個人生的哲理: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需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正如俗語所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四、誦讀背誦

指導朗讀《題西林壁》:“嶺、側、峰、低、各、同、山、目〞要適當延長聲音;“遠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讀出起伏,譬如,“遠〞稍強,“近〞“高〞強,“低〞又是稍強;或“遠〞稍強,“近〞稍弱,“高〞稍強,“低〞稍弱?!罢妯暋爸花曇x作重音。

五、作業(yè)布置

誦讀并背誦《題西林壁》。

板書設計

題西林壁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題西林壁教案反思大班古詩題西林壁教案篇三

活動目標

感受和想象古詩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活動準備

幻燈片、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現(xiàn)在請小朋友看黑板上老師畫的這幅畫,你看到了什么,能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么?看誰說得又完整又全面而且聲音洪亮。(我看到了綠綠的柳樹,好多高高的山、還有人、云彩)那老師現(xiàn)在問小朋友一個問題:你爬過山嗎?你爬到山頂了?你爬到山頂都看見了哪些東西呢?(樹、草、花、也有好多的山)小朋友說的真好,老師告訴你,畫上的人叫蘇軾,他爬的山名字叫廬山,蘇軾登廬山寫了一首好聽的古詩。你們想聽聽么?

二、學習古詩

1、聽古詩范讀。

2、向小朋友介紹詩的、所在朝代、生平及寫作背景。

3、一句一句教小朋友朗讀。

指導讀古詩的語氣,要抑揚頓挫,有詩的韻味。

4、小朋友齊讀古詩。

5、指名讀古詩,讀的好的給與勉勵。

6、指導小朋友看黑板的圖畫背誦古詩。

活動延伸

小朋友,你學會這首詩了么,把它教給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好么?背給爸爸媽媽聽好么?

大班語言教案:古詩《望廬山瀑布》

活動目標:

1、樂意欣賞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在文學活動中積累文學語言。

2、理解古詩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朗讀古詩。

3、通過朗讀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回憶中班上學期學習的古詩《題西林壁》,提取幼兒對古詩的經驗。

1、教師: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是蘇試的《題西林壁》,那首古詩寫的是什么?

2、今天我們也要來學一首寫廬山的古詩,不過不是寫廬山的山,而是寫廬山的水,現(xiàn)在我們來欣賞一下。

二、基本部分

教師出示掛圖,幫助幼兒理解古詩。

1、(出示掛圖)小朋友看,這幅圖畫中你看到了什么?

2、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3、這是我們江西的廬山,這是廬山的瀑布,你看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一樣,有一首古詩就是描寫廬山的瀑布,我們一起來聽聽。

4、教師完整念古詩,幼兒欣賞。

--師提問:古詩的名字叫什么?(引導幼兒完整的回復古詩的名字叫《望廬山瀑布》。

--師提問:你聽到古詩里念了什么?(引導幼兒大膽的說出自己在古詩中聽到的內容。)

--小朋友,這首古詩你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引導幼兒說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師為幼兒一一解釋)。

--教師總結幼兒提問和回復,解釋古詩中用的比喻的手段,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學念古詩

1、這首古詩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你們想學嗎?

2、幼兒學念古詩,老師大聲的念,小朋友小聲的念。

3、廬山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