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校本課程開發(fā)指南_第1頁
國學校本課程開發(fā)指南_第2頁
國學校本課程開發(fā)指南_第3頁
國學校本課程開發(fā)指南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學》校本課程開發(fā)指南第一部分前言古典詩文博大精深,燦若繁星,千百年來,滋養(yǎng)了多少代中國人。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鳥獸草木之名?!保ā墩撜Z?陽貨》)三千余年前夫子諄諄切切,語重心長地教導年輕人應學詩,三千余年后的199年9的一個春日,我們同樣聽到了江澤民同志在“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上的勸勉:“學一點古詩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yǎng),豐富思想?!薄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也提出了“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钡囊?。“階段目標”中更明確要求誦讀、背誦優(yōu)秀詩文,小學階段不少于16篇0(段)。隨著《課程標準》的頒布,古詩文教學開始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我校教師開發(fā)的以誦讀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研究如何把傳統(tǒng)文化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內涵,升華為做人的行為為宗旨的校本課程《國學》,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全新工程,是對自我的一種挑戰(zhàn)。在校本課程開發(fā)過程中,教師不再僅是課程的消費者和實施者,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課程的生產者和主動的設計者。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不僅是為了開發(fā)一系列的課程文本,而更加注重參與過程本身。一、課程性質與特點中華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當今學習與傳承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且為之振臂而呼并付諸實踐者,可謂鳳毛鱗角。趙樸初、冰心等知名人士倡議,著名作家老舍的兒子舒乙做董事長的北京市圣陶圣陶實驗學校,便打出了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響亮口號,讓小孩子從一入學就學習《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guī)》《論語》等中國古代經典作品。弘揚傳統(tǒng)文化,培育民族精神,開始有了“一枝紅杏出墻來”的絢麗與壯觀。圣陶實驗學校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消息不脛而走之后,200年4秋天,以誦讀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研究如何把傳統(tǒng)文化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內涵,升華為做人的行為為宗旨的校本課程《國學》,作為弘揚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一道亮麗的風景首次閃亮登場,這里已經蕩漾起誦讀至圣先師儒家文化的童音,傳承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陣營中回響了起最富朝氣的孩子的吶喊。二、課程教學理念《國學》課堂教學必須打破沉悶無趣的氣氛,改變一成不變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解詞釋句 串講全詩 背誦默寫”的教學方法?!墩n程標準》的理念應當在教學中得以體現(xiàn)。1、直面經典,真心接觸:“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保ā墩n程標準》)《國學》校本課程當然也應體現(xiàn)這一點。教師不能再越俎代庖,而應讓學生直面經典,與詩詞文“真心接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能懂會學的自主解決,即使是疑難焦點,教師也不急于揭曉,而應巧設臺階,引導學生逐步領悟。2、加強誦讀,引導想象:“凡物各自有根本,風云萬變不離宗?!保櫅r《行路難》)閱讀教學以讀為本已為大家所共識,而古詩文的教學中,“讀”尤其應當成為“正宗嫡派”之法。這一點,古人有許多精辟的見解和優(yōu)秀的經驗,自無須贅言。《課程標準》各學段古詩文閱讀的教學目標中也都強調了“誦讀”二字,要求在讀中體味作品的內容,讀中體驗情感,讀中感受語言美。《國學》校本課程也應真正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上承傳統(tǒng)教育之優(yōu)秀經驗,下接現(xiàn)代教學理論的“活水”,采用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淀。3、課堂開放,學科融合:“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保ā墩n程標準》)《國學》校本課程的課堂當然也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如,課前課后對作者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鑒賞介紹、相關作品等資料的收集、交流;教師嘗試走下講臺,把講臺讓給學生;允許鼓勵有不同的理解、見地。此外,教學中要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加強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融合。引導學生聯(lián)系地理、歷史、自然等知識讀懂詩意,用繪畫表達理解,用音樂配合誦吟,用表演再現(xiàn)情景等。4、縱橫聯(lián)系,指導運用:教學貴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掌握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能“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朱熹)?!秶鴮W》校本課程,除了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學習步驟,學習方法外,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方法橫向的遷移運用。第二部分課程目標一、總目標《國學》校本課程通過誦讀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進行文學、思想的“積累和熏陶”。所謂積累,即,積累豐厚文化底蘊,傳承優(yōu)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所謂“熏陶”,即陶冶思想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學會做人,為終身發(fā)展奠基。二、階段目標當前新課程改革要求對課程實施三級管理,其中之一就是開設本校課程,這為學校開設國學課程提供了空間?!秶鴮W》校本課程對不同年級年段要求也略有不同——一、二年級誦讀《唐詩宋詞》《三字經》;三年級誦讀《唐詩宋詞》《弟子規(guī)》,四五年級誦讀《唐詩宋詞》《論語》,六年級誦讀《唐詩宋詞》《詩經》。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一、教學建議根據(jù)《國學》校本課程的學習規(guī)律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國學課的教學基本方法可確立為“四化”教學方法,即“誦讀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1、誦讀化“誦讀化”即誦讀為主,理解為輔,這是《國學》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其做法基于以下三方面思考。其一,古人讀經書的要求和方法是:“粗知文義”、“略通大義”。在教學方法上,以口授和誦讀為主。宋代朱熹主張先讀《近思錄》,次讀:“四書”,而后及于“五經”,均要求熟讀成誦。古代國學教育,經過長期積淀,逐步形成了以讀經為主要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日臻完善的《國學》校本課程體系,是中華民族的教育瑰寶。其二,小學生正處于人生記憶的黃金年齡,在這一時期讓學生誦讀記憶《國學》的精華內容,他們將會終生受益。因此,加強誦讀恰好發(fā)揮了學生記憶強的優(yōu)勢。其三,國學教材以《唐詩宋詞》為主,還選編了《三字經》《弟子規(guī)》《論語》等古代經典篇章。這些“之乎者也”的古文,思想內涵深刻,不易被學生理解?,F(xiàn)在先讓學生“不求甚解”地背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沉淀在腦海中的古典精華經過反芻,逐漸會被消化、理解,慢慢領悟其中的深刻內涵,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內化為自我的思想精髓?!安偾髸月?,觀千劍而后識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記憶”是古人學習最常用的學習方法,這種古老的讀書方法經過千百年來的實踐,成為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肮艦榻裼谩?,選擇“誦讀、記憶”的方法進行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背誦古典名篇,引領他們把無意識記憶轉變?yōu)橛幸庾R文化儲備,使他們從小腹有詩書,在本國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中成長。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優(yōu)美的古典音樂,色彩鮮明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創(chuàng)設氛圍把學生引入國學的情境,使學生身處古典文化的韻律和氛圍里,誦國學,學國學,身心受到陶冶,激發(fā)他們對國學的熱愛。音樂是極富感染力的藝術門類,可選擇《漁舟唱晚》、《陽關三疊》《春江花月夜》等中國古典名曲,配樂誦讀,學生聽著悠揚的樂曲,陶醉在美的享受中。3、故事化“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來詮釋古文深奧的哲理,幫助學生理解原文的主旨?!秶鴮W》校本課程所選內容,皆中國古典優(yōu)秀文化,其內涵豐富,它蘊含著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讓學生破譯文章的宏旨要義是教學的難點。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教學時可把故事引入課堂,用精典的小故事來幫助學生領悟文章的含義,突破了教學難點。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地設計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故事化”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課文,受到教育,可謂是“潤物細無聲”。4、生活化“生活化”是指《國學》校本課程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更好的生活,讓生命更有價值。為了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學以致用,教學中可以設計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感受的環(huán)節(jié),把學國學與學做人聯(lián)系起來。這樣,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離,使遙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學生的生活。使《國學》生活化,讓學生把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內化為一種品質,外化為良好的道德行為,使他們“我欲仁,斯仁至矣”。二、評價建議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建立促進學生、教師和課程不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從學校教師教學管理來說,應依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課程標準》,針對《國學》校本課程,建立一定的教學管理制度、評價體系。如,語文教師古詩文素養(yǎng)提高、教學計劃的安排、教案的撰寫,教學的效果等都可納入教師考核范疇,在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前提下,激勵、指導教師不斷學習,積極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業(yè)務水平。從學生《國學》校本課程學習的評價來說,主要應體現(xiàn)以下幾點:1、評價主體多維化:首先是改變目前占主流的單一評價主體的現(xiàn)狀,指導學生自評、互評。由于古詩文的學習還常常在課余進行,還可請家長共同參與,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家長共同交互的活動。2、評價內容多元化:不僅評價課內所學,還要評價課外的閱讀;不僅評價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掌握情況,還應“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課程標準》)以及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習慣、態(tài)度和方法等。3、評價過程動態(tài)化:評價不僅關注學生會背多少古詩文,更應注重學生發(fā)展的過程。《課程標準》關于古詩文閱讀評價有這樣的建議:“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近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惫旁娢乃仞B(yǎng)的提高是建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