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與農(nóng)業(yè)社會_第1頁
春與農(nóng)業(yè)社會_第2頁
春與農(nóng)業(yè)社會_第3頁
春與農(nóng)業(yè)社會_第4頁
春與農(nóng)業(yè)社會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春與農(nóng)業(yè)社會

美國著名的語言家和人類學家西華薩普爾說,“文明的文化模型網(wǎng)絡是通過表達這種文明而形成的?!闭Z言構成了人類文明,并以其巨大的表意功能涵蓋了明亮的文化。如果說林林總總的言語類型是各民族文化模型網(wǎng)絡的一個又一個細目的話,那么我們透過這些細目就可以洞見各種文明的堂奧。本文以漢語背景中極為常見的“春”字為例,從民俗學和文化人類學的角度探討它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農(nóng)事、性事、婚育等活動的內(nèi)在關聯(lián),并試圖以此為案例揭示語言文字與民俗文化之間的隱密聯(lián)系。一、立春、祭祀和歲時歲“春”是一會意兼形聲字?!墩f文·部》:“(春),推也。從,從日,,春時生也,會意,屯亦聲……今隸作春字,亦作草屯。”段玉裁注:“日、朔屮、屯者,得時朔屮生也,屯字象朔屮木之初生,會意兼形聲。”《公羊傳·隱公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焙涡葑ⅲ骸按赫撸斓亻_辟之端,養(yǎng)生之首,法象所出,四時本名也?!薄按骸钡谋玖x是一年四季的第一個季節(jié)。作為四時之首,春天是萬物復蘇生長的季節(jié)(《釋名·釋天》云:“春,蠢也,萬物蠢然而生也?!保?,因此也是一年農(nóng)事的開始。中國古代以農(nóng)為本,是典型的農(nóng)耕社會,因而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社會盛行農(nóng)耕文化,用“春事”代指春耕之事,認為“立春”當天的天氣如何會關系到一年的吉兇禍福。如河南民謠說“立春清明又和暖,農(nóng)人鼓腹皆翹天;倘若風陰與昏暗,五谷不登人不安”;又說“晴則諸事吉,陰則萬事愁”、“立春晴一天,農(nóng)夫好種田”、“立春三日晴,今年好收成”等。不少地方還有“立春”的種種忌諱,如有“立春陰,一春陰,立春晴,一春晴,陰陰晴晴到清明”、“立春有雨連清明”等說法??梢姟傲⒋骸痹谌藗冃哪恐械闹匾潭取!傲⒋骸弊鳛槭菨h民族自古以來在農(nóng)事上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與之相應的有“起春”、“報春”“打春?!钡娘L俗習慣。傳說神農(nóng)氏嘗百草,分五谷,始教民耕,所以歷代有作為的帝王、官員和百姓都很關心農(nóng)事。每逢“立春”時節(jié),皇帝和地方官員都要通過一系列“迎春”禮儀向老百姓“勸耕”,平民百姓也通過“迎春”禮儀祈愿一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萬事順遂。先秦即有關于“迎春”禮的記述,至東漢正式產(chǎn)生了“迎春”的禮俗和民間的飲食服飾習俗?!坝骸钡膬x式往往很隆重,地方官員首先要沐浴,穿上素衣,然后步行到郊外,聚集鄉(xiāng)民,擺桌上供,燒香跪拜,祈求一年的五谷豐登。到唐宋時期,這些禮儀和風俗都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明清兩代是“立春”文化的鼎盛時期。雖然清末和民國時期官員舉行“迎春”、“起春”儀式的已不多見,但農(nóng)民們卻仍然把“起春”開犁春耕視為至關重要的事情,必須選擇破土耕種的吉日,舉行一定的“祭耕”儀式。據(jù)有關文獻記載,在舉行“起春”儀式時,耕牛的角上和趕牛的鞭子上都系掛彩紅,人們把牛牽到田邊,燒香敬神,按東南西北方向作揖或跪拜,口中念道:“今日起春,祈禱蒼天,六畜興旺,五谷豐登”。然后再趕牛下田,駕上犁,翻地幾圈,并在牛的身上輕打三鞭。打第一鞭時說:“風調(diào)雨順”;打第二鞭時說:“物阜民安”;打第三鞭時說:“天下太平”。也有人駕牛犁一個圓圈,圓圈內(nèi)再犁一個十字,便構成一個“田”字,然后撒一把谷種,并于“田”字的中心插上香,叩頭禱告,以求當年五谷豐登、吉祥如意。與農(nóng)事活動相關的是,“春”還指草木生長、花兒開放,常用來比喻生機勃勃的情況。如“春眼”形容柳葉初生之芽;“春梢”代指春條的末稍;“春叢”代指春日叢生的花木,等等。又由于春天利于萬物生長,因而春風、春雨、春天等諸多與“春”相關的詞語也常用來比喻恩澤等美好的事物和現(xiàn)象,并且廣泛出現(xiàn)于古代各種詩詞典籍。如劉向《說苑·貴德》:“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六度集經(jīng)》卷五:“當恕己度彼,即有春天之仁?!本砣骸矮F為斯仁,有春天之德矣?!辈苤病渡县煿獞t詩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暢春風,澤如時雨?!倍鸥Α洞阂瓜灿辍罚骸昂糜曛獣r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泵辖肌兜强坪蟆罚骸按猴L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薄短接[》卷二十“時序部五”引:“周生烈曰:‘仁如春風,惠如冬日?!倍㈥?,夏養(yǎng)、私家車誠如宗白華先生所言:“中國人最根本的宇宙觀是《易傳》上所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薄瓣帯焙汀瓣枴奔仁怯钪嫔\動中兩種基本的要素,同時其相互作用又構成宇宙運動的內(nèi)在動力。正因如此,中國古人很是崇信陰陽。在他們眼里,陰陽不僅是“氣”,而且是神,是造物主,是人類的祖先?!痘茨献印ぞ裼枴肪徒o我們敘述了一個萬物形成的過程:“有二神混生,經(jīng)天營地;孔乎莫知其所終極,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別為陰陽,離為八極;剛柔相成,萬物乃形;煩氣為蟲,精氣為人?!痹凇吨芤住酚绊懴碌墓糯^念中,“陽”是天,是男;“陰”是地,是女。一年四季都與陰陽相配,春為少陽,夏為老陽,秋為少陰,冬為老陰。《漢書·律歷志》云:“少陽者,東方。東,動也。陽氣動物,于時為春。春,蠢也。物蠢生,乃動運。”《禮記·鄉(xiāng)飲酒義》云:“東方者春,春之為言蠢也,產(chǎn)萬物者圣也?!薄栋谆⑼āの逍衅吩疲骸按褐疄檠允泊骸J泊?,動也,位在東方?!贝杭娟庩柶胶?,是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古人觀察“歷象日月星辰”,把自然界的生殖規(guī)律作為典章記載下來“敬授人時”,如《尚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峪禺夷,曰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味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氈先。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陽奧,鳥獸鷸毛毛?!边@說明在古人眼里,天地萬物的化育與男女交媾生殖類同。在“陰”與“陽”的內(nèi)在關系中,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與和諧是基礎?!兑捉?jīng)》爻辭及《彖傳》、《象傳》的許多卦都體現(xiàn)了這一點。就六十四卦而言,凡六爻陰陽協(xié)調(diào)、和諧都為吉卦也證明了這一點。而在古人的思想觀念里,春天陰陽平衡,就好比男女的和諧,正是生育的好季節(jié)。故“春”就代表著交媾、生育?!按荷⑾酿B(yǎng)、秋收、冬藏”的觀念,歷史悠久。萬物生長、生命勃發(fā)的春天也是人生理欲望的上升期,經(jīng)過整整一個冬天的蟄伏,人的諸多生命功能開始恢復,并顯示自己的力量,對于正處在“青春期”的年輕人來說尤其如此。早在《詩經(jīng)》時代,春天就與性、與生育聯(lián)系在一起?!对姟ふ倌稀ひ坝兴馈罚骸耙坝兴?,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痹娮饕浴耙坝兴馈弊鞅绕鹋d,直率地表現(xiàn)了春情萌動中青年男女相悅相誘的人類天性,也袒露了人類童年的無拘無束、天真爛漫?!按骸焙茏匀坏睾湍信橛钌狭岁P系,而且和女人的關系似乎更為貼近,“懷春”指的是女子異性的愛慕之情,“春女”指的是處在懷春狀態(tài)中的女子,“春水”可指女子明亮的眼睛,“春尖”成了婦人小腳的代稱。其實,“食色,性也”,“性”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人的生產(chǎn)本能及其快感,實在是吃喝拉撒,人所難免,可是,后世的封建禮教卻偏偏給這種人類的天性套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鎖?!鞍l(fā)乎情,止乎禮義”的教條,使得一切春情宣泄都衍化成“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澀和矜持,戴著封建禮教腳鐐的“懷春”舞蹈顯得滯重而拘謹。《牡丹亭·驚夢》中的妙齡少女杜麗娘,從小在庭院深深的封建禮教氛圍中成長,雖然“懷春”卻無從“遇春”,面對大自然的春色美景、盎然生機,卻只能發(fā)出“原來這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殘垣”的幽嘆。王昌齡《閨怨》詩中“不知愁”的盛年少婦“春日凝妝上翠樓”,心情是何等歡暢!為的是在這風和日麗的春日去欣賞去領略亮麗的春景,可上樓后不經(jīng)意間看到的“陌頭楊柳色”,卻一下子觸發(fā)了閨中獨居少婦那因夫君從軍遠征久已“冬眠”的春心:“悔教夫婿覓封侯”,把本該卿卿我我的大好時光白白浪費!此時此刻,“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即使是“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的佛門中人,在“春”的撩撥之下,也會“槁木”生華,“死灰”復燃?!按航胸垉贺埥写?,聽它越叫越精神,老僧亦有貓兒意,不敢人前叫一聲”(明志明和尚《牛山十二屁》)的真情表白正是在清規(guī)戒律制約下難以禁戒的自然本性的流露?!按骸迸c“性”的疊合不僅有著一定的自然基礎,而且也成了語言文化上的傳承習俗。古人習俗觀念中,對“性”和“情欲”一定程度的回避使人們不愿在言語中毫無遮掩地、赤裸裸地談論與“性”有關的話題。因此,“春”代之而起,“春事”指男歡女愛;“春心”、“春情”、“春意”、“思春”、“春方”、“春藥”、“春風一度”,“春宮”、“春畫”、“春興”、“春病”、“春宵”,等等,無一不與“性”有關?!按汗狻北扔髂信g的奸情;“春宮”、“春畫”指男女交合的淫穢圖畫;“春?!敝干闃I(yè)的掮客,拉皮條的人,等等。所有這些說法中,最典型的可說是“春院”指妓院了。妓院里是迫于生計出賣肉體的“賣淫”女,上門的自然是“買淫”的嫖客。性交易市場,也由供給和需求構成,供需雙方互相依存。日本原來描述這種世象的詞語是“賣春”,板子打在“賣春”女的頭上。在郁達夫那一代留日學生的作品中多有反映。后來日本的女權主義者力主用“買春”來指稱這種男權社會的痼疾,逐步獲得了社會的認同,把矛頭指向擁有權力和財富的嫖客,申明是需求方主導了性交易市場。如今“買春”隨著日本人珠海買春事件迅速在漢語世界中傳播開來?!百I”與“賣”這對反義詞恰切地反映了供需之間的一種經(jīng)濟利益關系。只是如今隨著“鴨子”的出現(xiàn),“賣春”的未必是女人,“買春”者未必是男人,凡是以盈利為目的或為了達到其他目的而自愿出賣肉體,與異性發(fā)生性關系的行為就是“賣春”,其行為主體就是“賣春者”;與之相對的就是“買春”和“買春者”?!按骸钡降走€是和“性”連在了一起。三、傳統(tǒng)婚姻家庭的“無春”、“雙春”“立春日,四時之始也”(《史記·天官書》),因而這一天就顯得格外重要。據(jù)記載,古人在這天要做兩件事:一是送陰寒?!傲⒋褐?,夜漏未盡五刻,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門外,以示兆民?!?《后漢書·禮儀志上》)土為陰,牛為丑,十二月即丑月,陰氣最重,土牛置于門外,耕人驅(qū)之,以示驅(qū)趕陰寒而去。二是迎春陽。“立春之日,皆青幡幘,迎春于東郭外。令一童男冒青巾,衣青衣,先在東郭外野中。迎春至者,自野中出,則迎者拜之而還,弗祭?!?《后漢書·祭祀志下》)“立春”的象征是男孩,男孩出現(xiàn)象征著東方、少陽,意味著春天的到來。如果一年之中沒有“立春”,即沒有陽氣來臨,則為孤陰,不生。之于人,無陽即沒有男子相配,無春等于無性,自然就是寡婦。北方人所謂的“寡婦年”,即由此而來。春天是生殖的季節(jié),“春”與生育有了關系。懷孕之身可以稱之為“春身”(《再生緣》第四十五回),廣東人稱禽魚卵為春。其實古人早就將“立春”與生育聯(lián)系起來了。據(jù)明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粵方言,凡禽、魚卵皆為春。魚卵亦曰魚春子。唐時吳君貢魚春子,即魚子也?!庇帧皬V州謂卵曰‘春’,曰‘魚春’,曰‘蝦春’,曰‘鵝春’,曰‘雞春’,‘鴨春’。”嶺南的“蛋”叫“春”。古代北方人叫“雞子”,嶺南人叫“雞春”?!奥选?、“春”與“子”在這里是同義的,而“卵”向來是生殖繁衍的象征。這樣,若“春”不立,則生育不旺。由此可見“春”與生育的重要關系。南方人所謂“盲年”的說法,即與生育有關。正因“立春”的象征是男孩,所以“無春”即“無子”、“無后”,“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是婚姻最大的禁忌。在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社會,人口數(shù)量往往決定著家族的生存繁衍,因此,人丁興旺、人口增殖具有至高價值。即使今天,傳統(tǒng)婚禮上仍然充滿了生殖的象征,地方婚禮上必備的紅棗(早子)、花生(男女間生)、桂圓(貴)、蓮子(連子)、姜(喻生)、芋頭(多子)、欖子(攬子)、餃子(姣子),等等,都表現(xiàn)出民間文化對人丁興旺、多子多孫的祈愿。結婚最忌無子,“盲年”無“春”,自然就被視為不吉利了。既有“寡婦年”、“盲年”(即“無春”,或稱“盲春”),就有“雙春”。無“春”之年不吉利,“雙春”結婚似乎該是大吉大利的了,但似乎也不是那么回事,各地的俗諺就說明了這一點。如山東:“一年兩個春,死了丈夫斷了根”;湖北枝城:“一年兩個春,牛馬多犯病”;鄂西土家族:“一年兩春,不利牛畜”;山東、河北:“一年兩個春,豆子貴如金”、“一年兩個春,黃牛貴似金”;湖北、河南、嶺南:“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等等。這樣看來,“雙春”禁忌結婚,而且既不利于作物生長,也不利于養(yǎng)牛馬等牲畜。為什么會這樣?大概是說歲外交春則歲寒,歲寒則不利于動植物的生長繁衍。可見在傳統(tǒng)觀念里,“無春”、“雙春”年都不怎么吉利。其實農(nóng)歷“雙春”、“單春”、“無春”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它們十九年一個周期,凡農(nóng)歷閏年都包含二十五個節(jié)氣,都是“雙春”年。農(nóng)歷的“雙春”年和“無春”年是緊密相連的。如農(nóng)歷1996年(狗年)有兩個立春節(jié)氣,農(nóng)歷1997年(牛年)就是“無春”年,農(nóng)歷2001年(蛇年)“雙春”,次年馬年就是“無春”。在每個周期中,“雙春”年和“無春”年各有七年,而“單春”年僅有五年。所以說,無論“單春”還是“雙春”,都是常見的歷法現(xiàn)象,因而“盲年”不宜嫁娶這一說法并無科學道理。盡管如此,這些習俗至今仍在普遍流行,這就說明作為整個社會的習俗和信仰,民俗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延展性。通過以上對于“春”字有關的民俗文化現(xiàn)象的系統(tǒng)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語言作為文化的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