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茶樹與辛亥革命_第1頁
論茶樹與辛亥革命_第2頁
論茶樹與辛亥革命_第3頁
論茶樹與辛亥革命_第4頁
論茶樹與辛亥革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論茶樹與辛亥革命

左宗棠收復新疆戰(zhàn)爭(1875-1878)是一場反對侵略和保衛(wèi)國家的正義戰(zhàn)爭。在清庭腐敗、國勢羸弱的情況下,左宗棠“引邊荒艱巨為己任”1,依靠其高超的軍事斗爭謀略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不僅有力地痛擊了俄、英侵略者及其支持下的阿古柏匪幫,使新疆各族人民免遭外國殖民勢力的奴役,維護了國家主權(quán)與統(tǒng)一,而且創(chuàng)造了勞師遠征、出奇制勝的戰(zhàn)爭范例。這一時期,左宗棠富于強烈愛國主義色彩的治軍思想,在晚清時代居于十分突出的位置。一、保守滿堂,解決進疆軍隊建設的關(guān)鍵收復新疆,面對的敵人是英國侵略者支持下的極其兇悍的阿古柏匪幫以及與阿古柏匪幫同惡相濟的叛國賊白彥虎等部叛匪,西征軍還有可能與英、俄殖民勢力發(fā)生直接對抗。在這種情況下,提高部隊的戰(zhàn)斗力,黜革庸懦畏葸的將領(lǐng)就成了西征軍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左宗棠在1875年5月奉命督辦新疆軍務后首先采取的一個措施就是裁汰冗員,整軍經(jīng)武。當時清朝的西北地區(qū),尤其是進軍新疆的必經(jīng)之路甘肅,連年戰(zhàn)亂,人口銳減,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受到很大破壞,作戰(zhàn)所需糧草難以就地籌措。若從內(nèi)地采購轉(zhuǎn)運,則費用浩繁。左宗棠認為:“自古關(guān)塞用兵,在精不在多?!?他指出,餉厚才能兵精,而“惟其兵多,故餉不能厚,惟其餉薄,故兵不能精”3。主張“汰疲乏冗雜,以求精資,遣傷殘成廢弁,以省累察?!?為此,他下決心裁汰冗員,大刀闊斧地整飭軍隊。整編的原則是:擇其壯者為兵,散其弱者為農(nóng),兵責以戰(zhàn),農(nóng)責以耕。在進軍新疆前即將缺額較多的金順部47營縮編為19營,將原景廉部34營編為19營,對其舊部徐萬?;叵嬲心嫉乃臓I勇丁,令陜甘軍務幫辦劉典派員點驗,查知老弱疲病者不少,則飭令將青壯者歸并成三營,余皆遣送回籍。相對說來,對進疆部隊的整飭還是比較容易的,最困難的是解決駐軍新疆的滿族統(tǒng)兵將領(lǐng)的問題。當時一些滿族統(tǒng)兵將領(lǐng),所部冗員充斥,靠吃空額大發(fā)橫財。有幾個滿洲貴族統(tǒng)兵將領(lǐng)的所作所為,妨礙了左宗棠用兵新疆的準備工作,他們大多是清政府倚為耳目腹心的達官顯貴。在左宗棠看來:“與旗員鬧口舌,是吃虧事。與前任爭是非,非厚道事。”可是收復新疆,有關(guān)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左宗棠就顧不得什么“吃虧”與否等問題了,如他所說:“既事關(guān)君國,兼涉中外,不能將就了局,且索性干去而已?!?早在1867年1月,清政府命令烏魯木齊提督成祿進駐哈密,為景廉后援。但成祿“始終畏怯,奉旨頻催,則以糧運不繼,卸過關(guān)內(nèi)鎮(zhèn)道”5,滯留在高臺一帶,并且攤捐入糧,欺壓百姓,作威作福。1870年9月10日,阿古柏匪幫侵占烏魯木齊,新疆形勢萬分吃緊,清政府嚴令成祿出關(guān),增援督辦新疆軍務的景廉,成祿置若罔聞,視陜甘總督為若有若無,不受節(jié)制。左宗棠忍無可忍,主張罷免成祿,他在給朝庭的奏稿中如實反映了成祿奉命出關(guān)七年來的所作所為:滯留高臺,畏葸成性,視朝廷命令如敝屣。并且在高臺克扣軍糧,截留景廉所部糧餉,還大量吃空額?!俺傻撘卉娛I,現(xiàn)存實數(shù)不過五、六營,而尚多冗雜。成祿長期駐扎高臺,蓄養(yǎng)戲班,宴飲聽戲?!比ツ暧峙扇饲巴本?把他的三姨太接到軍營,把高臺作為“安樂行窩”,“虛報勝仗”6。成祿被革職拿問后,所部十二營經(jīng)過挑汰整頓,并成三營,歸景廉節(jié)制調(diào)遣。再比如駐扎哈密的文麟所部四營,虛額達一千三四百名,文案、差官等非戰(zhàn)斗人員甚多。左宗棠指示提督張曜在哈密就地整頓文麟所部,除保留吉林、黑龍江馬隊外,其余一律裁汰遣撤。經(jīng)揀選裁汰,西征部隊精悍善戰(zhàn),常能“以少擊眾”,同時還節(jié)約了糧餉,減少了對地方的需索和騷擾,緩和了軍隊和地方的矛盾。左宗棠非常重視通過軍隊的近代化建設提高部隊的戰(zhàn)斗力。早在閩浙總督任上,他就針對舊式的海船根本無法與西方列強的火輪兵船相匹敵的情況,主張學習西方,迎頭趕上,徹底改變海防面貌,指出:“謂我之長不如外國,藉外國導其先,可也;謂我之長不如外國,讓外國擅其能,不可也?!?為了掌握西方先進技術(shù),培養(yǎng)人材,他在1866年建立近代中國第一個大型的新式造船廠福州馬尾船政局的同時,還開辦學堂,延聘西洋技師教授各種技術(shù),制造先進的艦船槍炮。到西征新疆時,除在西安、蘭州機器局大量仿制西洋槍炮外,還在上海、漢口、西安等地設立采購機構(gòu),積極采購西洋軍火,使西征軍準備了較先進的槍炮彈藥。主力部隊的武器,足以對付英國新式武器裝備的阿古柏軍隊。僅以西征軍中劉錦棠所部為例,除原有槍炮外,出關(guān)時左宗棠曾配給開花后膛大炮兩尊,車架開花后膛炮四尊,后膛七響槍三百枝,快響槍八十枝,并且在出關(guān)后還陸續(xù)提供了一批新式武器。這些措施對提高部隊的戰(zhàn)斗力,實現(xiàn)其“緩兵急戰(zhàn)”的戰(zhàn)略方針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二、加強思想教育是防止阿古柏勢力進入感官之地的主要手段左宗棠認為要治軍,最基本的一條是要“養(yǎng)氣”。他說,“治軍先養(yǎng)氣”;“兵事之強弱在乎氣之盛衰。無以司其消長之權(quán),則強者弱矣;有以妙其鼓舞之用,則弱者能強?!?他所說的“養(yǎng)氣”,實際上就是加強思想教育,鼓舞軍隊的士氣。左宗棠認為,“孝第忠信禮義廉恥,不可不隨時講究”,他要求“將領(lǐng)時以此訓其千把外額,千把外額時以此教訓兵丁”,使人人“知道理,有志氣”9。為使全軍將士始終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始終保持有我無敵的英雄氣慨,左宗棠首先從“練心”、“練膽”入手,他說,“練兵之要,首練心,次練膽,而力與技其下焉者”10,以此作為“養(yǎng)氣”強兵的重要一環(huán)。戰(zhàn)爭畢竟是要靠“人力”來進行的,“不明練心、練膽之術(shù)而但侈器之精、技之長、陣之整,固有時而窮矣?!?1既使身懷絕技,手握精良的武器,沒有與敵拼搏的膽氣也是不中用的。清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長途跋涉,戰(zhàn)勝嚴寒酷暑,一舉消滅阿古柏匪幫,是與清軍士氣高昂,平時注重練心練膽分不開的。左宗棠的“練心”,主要是要求將士“忠義”、“愛民”、“敬上”等,也就是從政治和思想教育入手來治理軍隊,使其成為不同于八旗、綠營之類的地主階級新軍。在西征的過程中,左宗棠反復教育部屬說,新疆在漢代即隸屬中國,用兵新疆是收復故土。阿古柏是異族人,是入侵者,是吸食新疆老百姓民脂民膏的魔鬼?!胺蛭髡饔帽?以復舊疆為義,非有爭奪之心。”1這些教育,使全體官兵懂得了為何而戰(zhàn),始終士氣高昂,斗志旺盛。進軍新疆條件十分艱苦,要跋涉于戈壁之上,天山之巔;要忍受吐魯番盆地的酷暑,要經(jīng)歷霜凍凝積的寒冬;有時因敵人決水,要泅渡一片汪洋;有時因前進斷糧,又面臨忍饑挨餓。但是,就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清軍仍能堅韌不拔,所向披靡。出關(guān)大軍上下一心,士氣高漲,“萬里長驅(qū),每營僅發(fā)四個月鹽菜,無卻步者”12。馮玉祥在《我的生活》一書中回憶說,他的父親參加了收復新疆的西征之戰(zhàn)。從內(nèi)地到新疆,“一條黃沙漠漠幾千里的長途,本來盡夠人走的了,如今每個人還要再背上八天口糧的生紅薯,總計至少在十五、六斤以上,壓在背上”,“這樣長途的跋涉,一天一天,好象永遠走不到頭。一路上,餓了的時候,是以紅薯充饑,渴了的時候,仍然是以紅薯止渴”13。愛國思想鼓舞著全體官兵歷盡千難萬險,勇往直前。在南八城地區(qū)作戰(zhàn)期間,劉錦棠指揮所部從1877年8月25日開始進擊庫爾勒,到10月24日收復阿克蘇,兩個月中間追奔逐北二千里,一路攻擊前進。正如左宗棠所言:“五晝夜馳八百里,人未交睫,馬未卸鞍,接仗時猶復倍加抖擻,愈接愈厲”14。這樣旺盛的士氣和勇于出生入死的獻身精神,只有充滿愛國熱情的軍隊才能具有。由此可見“養(yǎng)氣”的重要性。三、安排起義,加強軍隊建設,恢復軍隊的穩(wěn)定紀律是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左宗棠在重視培養(yǎng)軍隊士氣的同時,還十分注意嚴格軍隊的組織紀律。在晚清年代,各支清軍紀律都極端敗壞,所到之處,燒殺奸搶,無所不為,人民唯恐避之不及。左宗棠對此非常不滿,認為這樣的軍隊“不能制賊,反而增賊”15。他時常告誡將官對自己所管的人員不能放任自流,以致失去民心。他數(shù)次指示各軍:“回部為安酋驅(qū)迫,厭亂久矣!大軍所至,勿淫掠,勿殘殺,王者之師如時雨,此其時也?!?6他在給嵩武軍統(tǒng)領(lǐng)張曜的函件中告誡說:“此次大軍所至,非申明紀律、嚴戒殺掠不可。如能以王土、王民為念,則南八城易復,而亦可守矣?!?7對主力劉錦棠部,左宗棠諄諄囑咐道:“此次如能遵行軍五禁,嚴禁殺掠奸淫,則八城回民如去虎口而投慈母之懷,不但此時易以成功,即后此長治久安亦基于此?!?7這就把嚴整軍紀提到了“長治久安”的戰(zhàn)略高度。因此,左軍很受新疆天山南北路廣大維吾爾族與蒙族的歡迎,“各城阿奇木、阿渾、玉子巴什攜酒酪,獻牛羊,絡繹道左?!?8由喀喇沙爾避居博爾吐山的蒙古“臺吉”扎希德勒克,聽說左軍進抵北疆托克遜,立即趕赴該城,自總統(tǒng)劉錦棠處領(lǐng)受機宜。清軍南攻收復南疆時,他“隨同馳驅(qū),于地勢險要,賊情虛實,水道深淺,據(jù)實備陳?!?9對某些不守軍紀的部隊,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左宗棠立即采取斷然措施予以處置。易開俊所部“安遠軍”準備開赴吐魯番時,曾有弁勇到敦煌索車馬、糧食,左宗棠立即命易查明稟復,嚴厲告誡:“亟應整飭所部,嚴申禁令,加意保衛(wèi)地方,以安人心而副委任。倘任所部弁勇騷擾民間,本大臣爵閣部堂定惟該提督是問?!?0吐魯番之役,還發(fā)生過蜀軍統(tǒng)領(lǐng)徐占彪不聽號令,縱兵擾掠的事,左宗棠立即去信嚴飭并派員前往撫綏,后又將該部從前線撤回,并擬將徐撤職。左宗棠深有體會地說:“行軍最要紀律嚴明,方期軍民相安,諸事應手,否則,處處皆荊棘,一步難行也。”21左宗棠認為:“治軍者知以習勞戒逸為教,恤民勤事為心,其軍必可用。”22所以在收復新疆作戰(zhàn)期間,左宗棠在狠抓軍隊紀律的同時,還有意識地安排將士們在作戰(zhàn)間隙從事農(nóng)業(yè)和其他各種勞動生產(chǎn),這不僅使軍隊和將士個人在經(jīng)濟上變得寬裕了一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軍隊的素質(zhì),同時還有利于恢復當?shù)氐霓r(nóng)業(yè)生產(chǎn),改善軍隊與地方的關(guān)系。新疆是個多民族地區(qū),在這種復雜的環(huán)境中作戰(zhàn),只有區(qū)別對待,分清敵我,才能減少阻力。他告誡將士:這次用兵主要的打擊對象是阿古柏匪幫、白彥虎等叛國叛匪和積年叛弁,對于平民百姓斷無涉及之理。至于被脅迫參加阿古柏匪軍的各族平民,除持械頑抗,死不悔改者予以格殺之外,其余一律招撫,并應資遣他們回籍,安排他們的生產(chǎn)、生活。劉錦棠等將領(lǐng)在安排難民問題上,花了很大的氣力,體現(xiàn)了西征軍確是祖國派去解救各族人民的“吊伐之師”。每當西征軍救出成千上萬的難民后,劉錦棠或其部將總是好言撫慰,撥兵保護,把他們資遣回籍,如在東四城戰(zhàn)役時,遣返烏魯木齊難民二千八百名,送歸哈密原籍者二千五百名,“皆給以牛、種、賑糧俾得各安生業(yè)”23。即使阿古柏匪軍官兵等,只要放下武器,輸誠歸降,也應準予收撫,決無亂殺之理。這不僅教育了西征軍將士,同時也感動和分化了敵軍。感動得阿古柏手下的悍將、鎮(zhèn)守達坂的司令官大通哈愛德爾呼里寧愿留在中國軍營,而且還要求派員至托克遜勸說阿古柏獻出南八城。對達坂之役的一千二百名戰(zhàn)俘,除將二百多名安集延人送到肅州監(jiān)禁外,其余戰(zhàn)俘,劉錦棠“均給以衣糧,縱令各歸原部”,俘虜們“皆驚喜過望,踴躍歡呼而去”23。事實證明,釋俘政策是成功的。阿古柏對放回的俘虜大傷腦筋,“殺其數(shù)十人,監(jiān)押一半,余俱潛逃回家”,使得本已不穩(wěn)的軍心更加渙散?!案鞒抢p回畏官軍之威,感官軍之德,愈恨帕夏,不服其約束”23。清軍從吐魯番之役后幾乎沒有遇到什么有效抵抗,正確的俘虜政策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在阿克蘇一帶,左軍俘虜?shù)桨讖┗⒌确耸椎木炜谏锨?一律送往庫車,聽候安置,給予出路。得知左軍如此寬大為懷,南疆各地人民紛紛起事迎接西征軍的到來。左宗棠自豪地說道:“此次師行順迅,掃蕩周數(shù)千里,克名城百數(shù)十計,為時則未滿兩載也?!疗浔驹?則仁義節(jié)制,頗有合于古之用兵。理主于常,而效見為奇,……賊以其暴,我以其仁,賊以其詐,我以其誠。不以多殺為功,而以妄殺為戒”,“使八城回民如去虎口而投慈母之懷,……故回部安而賊黨攜,中國服而外夷畏耳”17。當然,對于從逆分子中怙惡不悛,拒絕改邪歸正,繼續(xù)作惡的,西征軍堅決鎮(zhèn)壓,決不姑息。曾任阿古柏匪軍中的玉子巴什(哨長)的麻木耳,在達坂被俘后釋放回籍。左軍攻克庫車后,麻木耳率領(lǐng)黨伙繼續(xù)助敵作亂,在收復葉爾羌后,麻木耳再次被俘,立即歸案處死19。再如生擒的叛國賊金相印父子和白彥虎部死黨賊目等,一律處以死刑。四、可能同時從《漢字書》中看朝時期左宗棠自出而任事之初,即極注重拔舉人才、鼓勵人才,又能知人善用,而以天下事為己任。他認為:“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謂知人;非開誠心,布公道,不能得人之心;非獎其長,護其短,不能盡人之力;非用人之朝氣,不用人之暮氣,不能盡人之才;非令其優(yōu)劣得所,不能盡人之用?!抑?必有忠信,十步之內(nèi),必有芳草。今一概吐棄,恐徒勞而無益耳。”24只有將領(lǐng)選任得人,才能“廉以率屬”,避免舊軍隊吃空額的通病;才能“勤以練兵”,改變舊軍隊不事操練的積習;才能鼓吹“忠義以倡其勇敢之氣”,使弁兵們忠于清王朝,在戰(zhàn)場上勇敢殺敵。在左宗棠指揮下收復新疆的主力部隊十分龐雜,計有劉錦棠的“老湘軍”、張曜的“嵩武軍”,金順的“混合軍團”,徐占彪的“蜀軍”,易開俊的“安遠軍”,金運昌的“卓勝軍”等25。各軍的素質(zhì)、武器配備和戰(zhàn)斗力的強弱,均不相同,這在使用上必然存在很多困難,加以伊犁將軍金順,自恃身為“幫辦新疆軍務”,才疏學淺卻又遇事不肯商量,更增加了左宗棠用兵的困難。但左宗棠在任用將領(lǐng)時,卻著眼于他們的實際才能,而不憑個人的好惡和是否嫡系為取舍標準。因此各路將領(lǐng)均能各得其所,各非湘軍系的部隊也均能所向有功,與湘軍之間從不聞有彼此爭勝的派系之爭發(fā)生。例如,劉錦棠性格倔強,生活也很奢侈,他很有意見,但考慮到其有一定的軍事才干,便于部隊出關(guān)時將該部列為第一主力。北路告捷后,雖對其居功自負不滿,但對他的戰(zhàn)功卻毫不掩沒,“報捷兩疏,據(jù)實入告”26,并在朝旨給他賞戴雙眼花翎時,特遣差弁先持自己所戴者授之并致賀。張曜雖不出自湘軍,但他頗有政治眼光,治軍嚴謹,還能顧全大局,因此,左宗棠對其很信任,稱他有“治事之才,人不易及?!?6即是對曾被朝庭褫職的滿族將領(lǐng)金順,左宗棠依然看重其膽識過人,敢于搏擊疆場的特點,同樣保舉為關(guān)外統(tǒng)帥。與此同時,對于前來西北謀事的親戚故舊,他卻不徇私情,一一拒絕,這在清朝的封疆大吏中可以說無人能出其右,堪稱表率。在我國歷史上,從漢、唐到清朝前期,都是在國力強盛、財政充足的情況下出兵新疆的。而這次卻完全不同,中國早已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對外反侵略戰(zhàn)爭連遭失敗,割地賠款的慘劇一再發(fā)生;國內(nèi)又剛剛結(jié)束長達二十年的戰(zhàn)爭,生產(chǎn)力遭到極大破壞,清廷本身政治腐敗,財政危艱。因此,西征軍及進疆部隊的糧餉不但不能優(yōu)先保證,甚至連吃飯穿衣都遭到極大困難。從這一段時間左宗棠的奏稿書牘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都是他向各處索討應付餉糧的內(nèi)容,為此,他常常是“繞帳彷徨,莫知所措”,有時愁到“寢食俱廢”的程度23。出關(guān)部隊欠餉累累,甚至背著生紅薯行軍,餓、渴都得吃它。在這種艱苦狀況下,很大程度上要靠左宗棠清廉的信用來維系軍心。左宗棠說:“臣馭軍,別無才能權(quán)智,所恃者,誠信不欺,絲毫不茍。不敢以一時愛憎,稍作威福,致失人心。行之既久,湖湘子弟習而安之,雖欠餉積多,尚無異說?!?5他對部下體恤愛護,和他們同甘共苦,在行軍作戰(zhàn)時絕不住公館,而住在營帳中,與將士一樣。他經(jīng)常穿一件布袍,在營帳據(jù)一白木飯桌料理軍書。有時即踱出帳外,與士卒一道吃飯,隨便談笑。在《楚軍營制》中,有體恤勇夫一條,其中規(guī)定:“凡為統(tǒng)領(lǐng)、營官、哨官,總要體恤兵勇、長夫,視如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