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新)_第1頁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新)_第2頁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新)_第3頁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新)_第4頁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鄭慶文

在五大領域中,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起著導向性作用,為其他領域提供方向與價值的指引。因為,一切教育的最終目的都是幫助兒童建立與世界的一種恰當關系,學會做一個人格健全并有益于人類的人。閱讀參考書目1、《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游戲指導)邱學青南京師范大學2、《全國優(yōu)秀幼兒社會教育活動案例評析》西南師大出版社3、《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華東師大出版社4、《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甘劍梅

高等教育出版社5、教材6、《幼兒教師實用教育教學技能》莫源秋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7、《幼兒教師臨場應變技巧60例》馮偉群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8、《幼兒教師88個成功的教育細節(jié)》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9、《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概述部分、《指南》正文部分的“說明”、“社會”部分、《指南》各領域要點解讀-社會領域)10、《愛的藝術》E.弗洛姆商務印書館第一章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概述【導讀】

學前兒童社會領域?qū)W習與發(fā)展的實質(zhì)在于兒童社會化,即其社會性不斷發(fā)展并奠定健康個性的基礎。一、社會性和社會化1、社會性●人的發(fā)展:自然人(生物人)→社會人●人的需要:生理性需要和社會性需要(歸屬感)。社會性需要是后天習得的,源于人類的社會生活,并隨著社會生活條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需要層次理論?!裆鐣允侵干矬w作為集體活動的個體,或作為社會的一員而活動時所表現(xiàn)出的有利于集體和社會發(fā)展的一種心理特征。2、社會化指兒童融入所在的社會環(huán)境與社會關系,接受所在社會群體認可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等一系列過程。討論:

社會性與社會化的區(qū)別聯(lián)系?結論: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本質(zhì)在于科學、適宜地促進兒童社會化,并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社會性與個性?!局R鏈接】鏈接一:

“社會教育”在實際運用中的三種含義:1、由社會進行的教育(教育實施主體的角度);2、在社會中進行的教育(教育實施的場所環(huán)境);3、為了社會的教育。(社會教育的目的)鏈接二: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兩種理解含義:

1、從教師教育的角度,它作為教法課程,主要討論學前兒童社會領域教與學的原理與方法的教法學科;

2、從幼兒園領域活動角度,它作為幼兒園的一門課程,主要是促進學前兒童社會能力發(fā)展的教育活動。二、學前兒童社會性的基本內(nèi)容1、自我意識(自我)●定義:指的是人對其自身的意識,即主體對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認識和態(tài)度?!褡晕乙庾R的內(nèi)容◎自我評價:自己生理性別、年齡、名字等的認識(生理);動作、能力、愛好、性格等的認識(心理);自己與父母及同伴的關系(社會關系)?!蜃晕殷w驗:屬于自我意識的情感成分,反映為對自己的滿意狀況,如自尊、自卑、自豪、自信、內(nèi)疚等,其中自尊感是最主要方面。◎自我控制:是個體對自己在社會關系中的角色的意識,個體抑制行為或改變行為的能力,主要包括堅持性和自制力。

●嬰兒期的兒童自我意識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首先,嬰兒初期是沒有自我意識,還處在物我不分階段。到嬰兒后期,開始把自己的身體同其它物體區(qū)別開來,自我意識開始出現(xiàn)。(鏡像:2歲)

◎其次,自我意識進一步發(fā)展,開始應用自己的名字稱呼自己。(第三人稱)

◎再次,能正確使用第一人稱代詞“我”,把自己同別人區(qū)別開來,是自我意識形成的主要標志。

●幼兒期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形成期幼兒期自我意識的形成主要表現(xiàn)對自己性別、身體特征,以及愛好、動作等一些心理能力的認識。(性別、年齡、名字、身體特征、能力等)◎自我評價進一步發(fā)展:2-3歲開始出現(xiàn)自我評價,特點有,一是主要依賴成人的評價,二是常帶有主觀情緒性◎獨立性逐漸增強:2-3歲有了獨立愿望和主張,真正的獨立性是在幼兒后期發(fā)展起來的,6-7歲在很多方面能力獨立進行,如自我服務、幫助成人、值日生、發(fā)表看法、獨立解決簡單問題等【知識鏈接】

兒童自我意識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就是其“去自我中心化”的過程。

“三山”實驗在一個立體沙丘模型上錯落地擺放三座山丘,首先請兒童從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觀察這個模型。然后讓兒童看四張分別從前后、左右不同方位所拍攝的模型的照片,讓兒童指出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個人(實驗者或洋娃娃)看到的沙丘情景與哪張照片一樣。結果,所有的兒童都選擇了他自己所看到的這個側面風景的照片。他們認為別人從另一個角度看到的沙丘情景與自己從這個角度看到的是一樣的。實驗證明了處于前運算階段的兒童還是“自我中心”的,還沒有完全把自己與別人區(qū)別開來。例1整理小書包(大班獨立性)設計意圖:

XXX一、活動目標1、了解書包的結構和各部分的用途,懂得愛護小書包。2、學習整理書包,養(yǎng)成有序整理文具、書本的好習慣。二、活動準備每人一個書包、一個小筐,幼兒用書、各種本子、鉛筆、橡皮、鉛筆盒、手絹等。三、活動過程1、音樂導入唱《快上一年級了》,引出書包。2、引導幼兒了解書包的結構及用途(1)了解書包的結構(探索-交流-總結)(2)了解書包的用途3、學習整理小書包探索-交流-再探索-總結4、愛護小書包5、結束二十問“我是。。。?!弊晕艺J識測試解答課后練習主題活動認識我自己(中班自信心)之

畫畫我自己(中班美術)設計思路:(見下一張)一、活動目標

1、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出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2、正確認識自己,找出自己的獨到之處并感到自豪。二、活動準備

各種繪畫工具(白紙、臘筆、顏料、水彩筆)三、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2、規(guī)則講解3、幼兒自由作畫

4、討論與評價教師范畫5、幼兒找到自己的特點并說出自己的不同之處

6、自由地分組討論:互說特點

7、結束設計思路:

自信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積極感受,它源于對自身的認識和評價以及自我接受程度。《綱要》指出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xiàn)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幼兒階段尤其是中班這個年齡段更是形成自信心的重要時期。因此,為了培養(yǎng)中班幼兒的自信心,設計了“認識我自己”系列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兒童通過畫畫自己、情景表演、說說自己的優(yōu)缺點及游戲活動展示自己的才華,使幼兒從發(fā)現(xiàn)自己,到認識自己,并學會展示自己,知道自己與別人不同,從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2、情感情緒●情感情緒是人的需要得到滿足或得不到滿足時產(chǎn)生的主觀反應,它是人類早于語言的十分重要的交往工具。情感情緒的社會化主要包括情緒的表達和控制?!?-3歲兒童情緒情感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哭(新生兒,消極情緒);微笑(2-3月,第一個社會性行為);表情(情緒的語言);語言和動作(2-3歲,表情的補充)?!裼變浩谇榫w情感的發(fā)展◎情感中社會性交往的成分不斷增加◎引起情緒反應的社會性動因不斷增加◎表情日漸社會化【知識鏈接】

情商

1995年,哈佛大學的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情感智商》一書,指出情緒情感能力包括懂得自己的情緒、調(diào)控自己的情緒、自我激勵、理解別人的情緒和保持良好人際關系這五種能力,并且認為正是情緒情感能力決定了人們成功與否。例快樂的我(中班社會)設計意圖

開心、生氣、緊張、難過、好奇、害怕等各種情緒,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出現(xiàn)。幼兒的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差,不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也不會用恰當?shù)姆绞奖磉_自己的情緒。在4歲以后,兒童情緒情感反應的社會性動因不斷增強,是他們情緒情感表達和控制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因此,設計“快樂的我”這個活動,意在讓幼兒懂得良好的情緒有利于健康,并初步學會一些調(diào)節(jié)不良情緒的方法,體驗積極情緒帶給自己的快樂,做個快樂的孩子。一、活動目標1、初步知道不高興、生氣等情緒會帶給自己不舒服的感受,體驗積極情緒帶來的快樂。2、初步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消極情緒,逐步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二、活動準備開發(fā)本班娃娃家、建構區(qū)等活動區(qū)。用各種表情臉譜布置環(huán)境。布置一面墻,讓幼兒畫自己的情緒。三、活動過程1、游戲?qū)耄?)根據(jù)教師指定的游戲規(guī)則,幼兒自由游戲。(2)教師提醒幼兒注意游戲中自己的心情如何。教師以同伴的身份參與游戲,并觀察、記錄幼兒在游戲中的情緒。2、回憶:我快樂嗎(1)說一說,游戲中快樂的事(2)說一說,游戲中不快樂的事(3)討論發(fā)泄不高興的方法3、談話:怎樣使自己快樂起來(1)談談生氣、傷心和高興時的感受,知道笑比哭好。(2)設計不同情境,引導幼兒初步懂得一些調(diào)節(jié)不良情緒的方法①不高興時:做自己喜歡的事,如和好朋友一起玩、和家人外出游玩、想想高興的使。②生氣時:可以大聲唱歌,可以把心事告訴朋友、老師或爸媽等。③害怕時:可以請別人幫忙,聽音樂轉移注意力等。4、表達:心情故事鼓勵幼兒用繪畫或其它方式表達自己愉快的情緒,并與小朋友分享。5、活動延伸在美工區(qū)用各種材料制作表情臉譜。課堂作業(yè):老師,我喜歡您(大班情緒情感)老師,我喜歡您(大班情緒情感)設計意圖

XXX一、活動目標1、能在回憶、觀看與傾聽中感受教師的愛,學習用講述、畫信等多種方法表達對教師的感情。2、在愉快的師幼互動中提升表達情感的能力。二、活動準備心形記錄卡、記號筆人手一份。內(nèi)容為優(yōu)秀教師事跡介紹的課件四份。三、活動過程

1、游戲?qū)?,激發(fā)情感。

2、回憶討論,訴說情感。3、了解事跡,升華情感。

4、建議畫信,表達情感。四、活動結束3、個性一、個性的概念個性是指一個人的整體心理面貌,即是比較穩(wěn)定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個性主要包括兩大方面:

●個性傾向性(動力)系統(tǒng):具體包括需要、動機、興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觀、自我意識等,它決定著個體發(fā)展方向的潛在力量,是人們進行活動的基本動力?!駛€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氣質(zhì)和性格,這些特征最突出地表明人的心理的個別差異?!駥W前期是幼兒個性萌芽時期,還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個性傾向性。二、學前兒童個性發(fā)展的特點●0-3歲兒童興趣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先天放射性反應階段(1-3月):兒童的感覺器官接觸外界事物后,持續(xù)地維持著反應性。◎相似性對象的再認階段(4-9月):適當?shù)拇碳の铮ㄈ缏曇?、光等)的重復出現(xiàn)能引起兒童的興趣?!蛐庐愋蕴剿麟A段(9個月以后):對持續(xù)存在的刺激引起習慣性反應,不再注意它。當新異性刺激出現(xiàn)時,兒童主動做出重復性動作去認識它?!虻?、3歲,兒童的新異性興趣會激發(fā)他們的模仿行為?!裼變浩谂d趣的發(fā)展特點◎興趣比較廣泛,但缺乏中心◎直接興趣較多◎興趣表現(xiàn)出年齡差異和個別差異◎興趣比較膚淺、容易變化◎興趣有不良傾向【知識鏈接】氣質(zhì)的分類為了抵制“神賜疾病”的謬說,希波克拉底積極探索人的肌體特征和疾病的成因,提出了著名的“體液學說”。他認為復雜的人體是由血液、粘液、黃膽、黑膽這四種體液組成的,四種體液在人體內(nèi)的比例不同,形成了人的不同氣質(zhì)。

膽汁質(zhì):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剛強,易感情用事。多血質(zhì):反應迅速,有朝氣,活潑,情緒不穩(wěn)定,粗枝大葉黏液質(zhì):穩(wěn)重有余而靈活性不足。

抑郁質(zhì):敏銳,穩(wěn)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獨,行動緩慢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例3我說天下事(大班興趣)設計意圖

XXX一、活動目標

1、通過說說、想想,萌發(fā)關注周圍發(fā)生的事的興趣和欲望。

2、動手制作,了解獲得新聞信息的多種途徑和方法。二、活動準備教師自制新聞錄像(內(nèi)容:小班正在進行肥皂泡泡的主題活動)、幼兒收集一則自己感興趣的新聞、“我說天下事”愛心榜、愛心貼紙若干、彩筆、紙張等。二、活動過程

1、我說天下事(1)自由發(fā)言,講述自己采集到的新聞。(2)教師幫助幼兒完整清楚地講述。(3)教師小結:小朋友說的都是最近發(fā)生的事,我們可以叫它們新聞。

2、了解新聞獲得的途徑(1)說一說,自己是從哪里知道這些新聞的。(2)教師小結:幼兒獲得新聞的途徑(3)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傳遞新聞3、分組制作新聞(1)請幼兒欣賞教師自制的新聞錄像(2)按照教師整理后的新聞獲得方法,幼兒自由分組,將老師的錄像制作成不同形式的新聞(圖片記錄、文字記錄、影像記錄)。(3)教師指導三組幼兒進行新聞制作活動指導要點:標明新聞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表達要明確,形式要新穎吸引人。4、作品交流小組代表展示作品,師生共同評價。5、教師小結作業(yè)輸了也不哭(中班意志力)附故事《輸了也不哭》

小明和媽媽下棋,他贏了就笑得合不攏嘴,要是輸了,就會頓著腳大哭。媽媽只好說:“我不玩了,你一個人下吧!”小明擺好棋子,對自己說:“紅色的是我的,黑色的是媽媽的?!奔t子遇到黑子就吃。如果黑子遇到紅子,小明就悔棋。一會兒,小明就贏了,他有拍手又跳:“媽媽輸啦”。但這樣,小明連贏三盤,覺得沒有意思了。小明又去求媽媽,“輸了哭不哭?”媽媽問?!氨WC不哭!”小明真的不哭。不過他輸了,臉還是憋得通紅,還是想哭。他還都著說:“再下一盤,反正我不哭”輸了也不哭(中班社會)設計意圖:

XXX一、活動目標

1、感受到生活中總會碰到“輸”和“贏”,能夠正確看待輸贏問題。

2、具有關于拼搏的精神,產(chǎn)生遇到困難不灰心、努力爭取勝利的意識。二、活動準備故事《輸了也不哭》課件,小紅旗、裝有沙子的小桶、皮球、動物棋、塑料圈各若干。三、活動過程

1、游戲?qū)?,感受“輸”“贏”。(1)“石頭、剪刀、布”猜拳游戲。(2)討論“輸”“贏”的感受。

2、交流討論,生活中的“輸”“贏”。

3、欣賞故事,正確對待“輸”“贏”。(1)媽媽為什么不和小明下棋?現(xiàn)在小明輸了還會哭嗎?(2)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事會哭嗎?你會怎么做?4、合作游戲,體驗“輸”“贏”。(1)插紅旗,看誰跑得快(2)拍皮球、下棋、跳圈比輸贏(3)交流輸贏的感受5、教師總結4、社會性行為●社會性行為是人們在交往活動中對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語言和行為反應,也就是具體的交往行為。根據(jù)其動機和目的,可分為親社會行為和反社會行為;根據(jù)交往的對象包括與成人的交往和同齡人的交往兩類?!?-3歲兒童社會性行為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嬰兒形成的最初人際關系是嬰兒與父母之間建立起來的依戀關系,即親子關系。◎2-3歲的兒童越來越多地表現(xiàn)出同情、分享和助人等有益于他人的行為●幼兒期社會性行為的發(fā)展◎幼兒與教師的交往(師幼關系)---幼兒與教師的關系是一種“從屬型”的。---幼兒從尊重服從父母過渡到尊重服從教師?!蛴變和殚g的交往(伙伴關系)---第一年,幼兒通過向?qū)Ψ轿⑿Α⒑敖?、遞送玩具、輕拍的方式進行交流;---第二年,開始在一起做簡單游戲、追趕等形式進行交往;---第三年以后,能在一起做合作類的游戲或活動?!?qū)W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學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主要表現(xiàn)為同情、幫助、分享、謙讓等利他行為。---1歲之前,兒童主要通過微笑、皺眉、傷心等表情或發(fā)聲等方式表達與他人交往的需要。---1歲時,可以對困境中做出積極的撫慰動作,如輕拍或撫摸等。---2歲時,可以通過玩具分享、游戲合作、幫助成人做簡單的事情等展現(xiàn)親社會行為.---2歲以后,兒童可以根據(jù)一些不太明顯的細微變化來識別別人的情緒體驗,并做出相應的撫慰或幫助行為?!?qū)W前兒童的問題行為攻擊性行為、嫉妒行為、退縮性行為、破壞性行為、殘忍行為、欺騙行為(撒謊)(嚴重的問題行為:自閉癥、性別倒錯)【知識鏈接】

同伴交往的類型

---受歡迎型---被拒絕型---被忽視型---一般型游戲中的社會交往行為---無所用心的行為---旁觀的行為---獨自游戲---平行游戲---結伙游戲---合作游戲

例一起玩更快樂(小班分享合作)設計意圖:合作分享是兒童的一種積極的社會行為,是兒童兒童與他人之間形成和維持良好關系的重要基礎。小班階段,幼兒初步出現(xiàn)與同伴之間合作交往行為,但其“自我中心”特征明顯,往往拒絕與分享玩具或合作游戲,即使有時出現(xiàn)合作和分享的積極行為,但由于交往技能較差而效果較差。。。。。一、活動目標

1、能與同伴分享玩具,并能樂意分享。

2、學習多種與同伴合作分享的方法,在嘗試中體驗一起玩的快樂。二、活動準備各種各樣幼兒自帶的玩具;沒有帶玩具的幼兒占三分之一。三、活動過程

1、自由玩耍,體驗玩具帶來的樂趣。2、感受同伴的心情,萌生一起玩的意識。3、共同玩耍,探究一起玩的方法。4、討論交流,體驗一起玩的快樂。

5、總結作業(yè):熱鬧的大街(中班社會)5、學前兒童道德的發(fā)展

學前兒童處在道德發(fā)展的第一階段,幼兒最初的道德意識很淡薄,只有道德感。學前兒童的道德內(nèi)容主要包括移情、利他心、同情和憐憫、互惠和分享、遵守社會規(guī)則、依戀父母等。表現(xiàn)在教育目標上是愛的教育。

●0-3歲兒童道德和道德感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1歲兒童并沒有真正意義的道德感,到了兩三歲才出現(xiàn)道德感萌芽。

●幼兒期道德和道德感的發(fā)展

◎服從是幼兒道德發(fā)展的第一個特點,這主要表現(xiàn)在幼兒對道德規(guī)則的實質(zhì)認識不足,以及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不一致。◎

小班幼兒的道德感主要指向個別行為,往往是由成人的評價引起的;中班幼兒開始掌握一些概念化的道德標準,開始關心別人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出現(xiàn)“告狀”行為;大班幼兒的道德感進一步復雜化,對好與壞、好人與壞人有鮮明的不同的情感表達?!蛴變旱赖略u價的發(fā)展---幼兒對道德標準的理解是與具體的人物相聯(lián)系的,評價的獨立性在5歲左右顯著提高。---幼兒在道德判斷上只注重行為的結果而不考慮行為的動機,更不會把二者結合起來。---幼兒對事物的判斷通常是全對與全錯的“對立的道德觀”。---幼兒對事物的判斷通常是憑直覺而不是推理?!局R鏈接】

柯爾伯格道德發(fā)展理論三種水平六個階段(道德判斷水平)

1、前習俗水平(0-9歲)第一階段:服從與懲罰為價值取向階段第二階段:個人利己主義目的與交換為價值取向階段2、習俗水平(9-15)第三階段:以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為價值取向階段第四階段:以維護社會秩序和履行個人義務為價值取向階段3、后習俗水平(16歲以后)第五階段:以社會契約為價值取向階段第六階段:以普遍道德原則為價值取向階段例:少數(shù)民族大家庭(大班社會)一、活動目標1、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勤勞勇敢,他們都是中國人。2、能從服裝上嘗試辨認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四個民族,了解他們的主要生活習慣及居住地。3、在了解少數(shù)民族生活獨特性的基礎上,萌發(fā)熱愛他們的情感。二、活動準備1、經(jīng)驗準備:具有有關地理知識與音樂舞蹈方面的技巧。2、材料準備:相關課件資料;自制投影片;中國地圖;四個民族娃娃(彩色圖片)、居住地標記;彩色掛圖;錄音機。三、活動過程1、通過地圖、兒歌等方式引導幼兒了解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知道少數(shù)民族所處的地理位置。(1)出示中國地圖,復習兒歌“中國地圖”,鞏固以前所學的地理知識。(2)讓幼兒知道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3)出示朝鮮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四個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們居住在“大公雞”的什么地方,并貼上娃娃標記。2、利用課件和多媒體,通過提問、討論方式,引導幼兒認真觀察,了解四個民族的生活習慣以及服飾等知識(1)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掛圖,認識四個民族的服飾特征并了解其生活習慣。提問:四個民族的服飾相同嗎?哪里不一樣?少數(shù)民族在生活中習慣相同嗎?他們都吃什么?用什么?①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讓幼兒通過觀察、討論,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飾特征與主要生活習慣。②出示蒙古族的掛圖,深入引導幼兒觀察,并能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其服飾、生活等部分特征。③教師小結④用同樣的方法,介紹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2)利用投影片,組織添色游戲“為民族娃娃穿花衣”,讓幼兒再次辨認不同的民族服飾及居住地,鞏固所學知識。3、在了解的基礎上,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感受,體驗少數(shù)民族大家庭的快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作業(yè):

和你有約(中班社會)附故事我也要搭車

獅子爺爺會做各種東西。鋸子響起來沙沙沙,錘子想起來咚咚咚,左拼右湊,很快,獅子爺爺就做出了椅子和玩具??墒?,這次他整天都在沙沙沙,咚咚咚,他到底在做什么呢?原來,獅子爺爺做了一輛很棒的公共汽車。這輛車有結實的輪胎、大大的方向盤,還有排列整齊的椅子。汽車開動了,司機是獅子爺爺。公共汽車咕嚕咕嚕跑到林間的小路上,車站邊站著一只兔子:“獅子爺爺,請讓我搭車吧?!?/p>

“好吧,可是在車里不能蹦蹦跳跳?!蓖米虞p輕的上了公共汽車。公共汽車咕嚕咕嚕跑在田野里,這一站站著一只刺猬:“獅子爺爺,請讓我上車吧?!?/p>

“好好,快點上車吧,可是你身上尖尖的刺不能刺傷朋友們?!贝题草p輕的上了車。公共汽車跑在彎彎曲曲的小道上,在小道邊,站著一只狐貍。“等等,麻煩也讓我搭車吧。”“好好,上車吧,可是在車上不能跟朋友們打鬧?!焙傄采狭塑嚒9财嚺茉陬嶔さ纳铰飞?。來了一只鼬?!蔼{子爺爺,您好。也讓我上車吧。”“快上來吧,但是不要在車里放屁?!惫财嚮问幓问幣茉谏笆飞?。來了一只長頸鹿?!罢堊屛掖钴嚢??!薄昂玫?,上來吧,可是不許把脖子伸出窗外。”公共汽車“吱”的一聲停了下來!來了一群小松鼠?!蔼{子爺爺,請讓我們也上車吧。”“好好,但是要排隊上車?!惫财囉稚下妨?。長頸鹿突然叫了起來:“呀,是大海!”兔子高興得蹦蹦跳跳。狐貍和刺猬高興的滾做一團。鼬“撲”的一聲放了個屁。長頸鹿長長的脖子伸出窗外。松鼠們在一起打鬧。車子搖搖晃晃的!車子“轟”的一聲,撞在了樹上!住在樹上的鳥兒和蜜蜂都嚇得飛了出來?!皩Σ黄穑{子爺爺?!毙游飩儾恢?。沒有家的鳥兒和蜜蜂怎么辦呢?大家一起努力,修好鳥巢,把蜂巢也放回樹上?!傍B兒們,蜜蜂們,對不起?!币院蟠蠹疫€會不遵守和獅子爺爺?shù)募s定嗎?

和你有約(中班社會)設計意圖

XXX一、活動目標

1、了解“約定”的意思,知道人們應該遵守約定。

2、樂意和同伴分享閱讀體會,能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二、繪本課件《我也要搭車》、小禮物若干。三、活動過程(一)教師的約定

1、討論什么是“約定”。

2、和幼兒進行今天的約定:上課時認真、不插嘴,結束時教師會送禮物。

3、聯(lián)系故事:今天故事中的大獅子也要和小動物做約定,他們會做什么約定呢?(二)大獅子的約定

1、出示圖1:大獅子做了什么?

2、出示圖2:大獅子在路上遇到了誰?它想干什么?它們做了什么約定?

3、出示圖3:路上又遇到了誰?大獅子和它做了什么約定?

4、出示圖4:路上又遇到了誰和誰,大獅子和它們做了什么約定?

5、出示圖5:大汽車為什么撞到樹上?

6、出示圖6:現(xiàn)在怎么了?大獅子什么表情和心情?該怎么辦?7、出示圖7:小動物們是怎么做的?(三)小朋友的約定

1、請小朋友談談自己有過的約定。

2、討論了解共同的約定就是規(guī)則。(四)實現(xiàn)約定和幼兒實現(xiàn)課前的約定。三、學前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理論

1、精神分析理論關于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觀點●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發(fā)展階段理論弗洛伊德認為,兒童心理發(fā)展具有階段性,這些階段是根據(jù)兒童在發(fā)展過程中身體的哪些器官為兒童提供“力比多”的滿足來劃分的。因此,他把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劃分為三個階段:口唇期(0-1歲)、肛門期(1-3)、早期生殖器期(3-6)。在上述每一個階段中,兒童都面臨著一個滿足自我身體需要有服從社會需要之間的沖突,這種沖突解決的程度如何影響著兒童社會性的發(fā)展。

●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階段理論埃里克森在繼承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的基礎上又提出,兒童心理發(fā)展不僅受生物因素的影響,還要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他認為兒童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中面臨著不同的發(fā)展任務或沖突,這些沖突解決的程度決定了兒童日后社會行為的方式,但兒童教養(yǎng)者的行為決定著該階段心理發(fā)展的成敗。根據(jù)這種觀點,他把學前兒童人格發(fā)展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嬰兒期(0-1),信任對不信任;學步期(1-3),自主對羞怯、懷疑;學前期(4-6),主動對內(nèi)疚。2、社會學習理論關于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觀點●班杜拉關于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人的行為是由內(nèi)因和外因共同決定。外因如獎勵、懲罰和各種環(huán)境變量,信念、期望和思維等則是內(nèi)因,二者相互作用,又影響著行為,而行為也會影響外因和內(nèi)因?!耜P于兒童行為的起源◎班杜拉認為,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