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能否減少我國耕地的土地_第1頁
土地能否減少我國耕地的土地_第2頁
土地能否減少我國耕地的土地_第3頁
土地能否減少我國耕地的土地_第4頁
土地能否減少我國耕地的土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土地能否減少我國耕地的土地

中國有96億平方公的公共區(qū)域,但只有14%的耕地超過了世界160多個國家,不到世界一半。近十幾年間,我國人口每年以1000萬的速度遞增,耕地卻平均以每年1個中等縣的面積減少全國666個縣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8畝的警戒線。一、土地是否減少了?綜觀人類的發(fā)展史,有什么能像土地那樣給予人類無私的奉獻呢?正是在大地母親的懷抱里,一個個呱呱落地的嬰兒在陽光、空氣的滋潤下茁壯成長我國是陸地大國,以96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位話世界第三。猶如我國的鋼鐵、煤炭、水泥產量雄踞世界第一,但一提“人均”就要遠遠落后于世界水平一樣,12億多人這個巨大的分母將我國人均占有土地的份額大大縮小,使我國人均占有耕地的數字遠遠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后。“我們用世界上70%的耕地養(yǎng)活著占世界22%的人口?!边@是我們經常引用的一句非常自豪的口號。這是一條隨處可見的標語自豪的背后卻是許多無奈:我國960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中,已利用680萬平方公電,利用率為70%,耕地墾殖率為14.2%,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現有耕地19.5億畝,人均1.6畝,不及世界人均水平一半;我國現有耕地中。一等好地占40%,中等地占34%,三等劣地占26%,這其中3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水土流失危害,40%嚴重退化;我國耕地后備資源嚴重不足,全國尚未利用的土地面積約為33.76億畝,其中,難以利用的沙漠、戈壁、永久積雪、冰川及裸巖約占未利用土地的73%,宜做開墾的土地僅為2億畝,按60%的墾殖率計算,可開發(fā)的耕地僅為1.22億畝,全部開墾后,人均增地不足0.1畝;我國現有的42.9億畝牧草地多為不宜農和不宜林而遺留下來的土地,真正適于牲畜放牧的草地只占牧草總面積的12%……當您了解到這些情況后,一家有種非同尋常的緊迫感:土地再也不能減少了!事實并非如此。近幾年,我國的耕地仍在銳減:1992年,凈減耕地441萬畝;1993年,凈減耕地485萬畝;1994年,凈減耕地657萬畝;1995年,凈減耕地533萬畝;1996年,凈減耕地281萬畝;1997年,中共中央發(fā)出了11號文件,我國實行了“凍結”非農業(yè)建設項目占用耕地政策但“凍”而不“結”,當年仍減少耕地203.8萬畝。1998年、1999年、2000年我國耕地仍在減少。我還想重復一遍:數字是枯燥的。數字卻最能說明問題我國耕地的嚴峻現實告訴我們,照此下去,50年后,我國人均耕地只剩0.6畝,100年后,我們的子孫將無地可耕!糧食安全問題終于在2000年中央召開的人口資源環(huán)境問題座談會上正式提出。守住耕地,保障糧食供給,成為從中央到地方共同關注的,個問題二、內蒙古草原的大草原1997年9月16日,新華社發(fā)布消息:我國土地荒漠化總的趨勢依然是“局部逆轉,整體擴大”,邊治理,邊破壞,治理速度仍趕不上破壞速度我國是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荒漠化總面積已達262.2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的27.3%,荒漠化地區(qū)生活著1.1億人口,涉及全國18個省(區(qū)、市)的471個縣。據林業(yè)部門提供的資料,荒漠化使我國每年造成389萬畝土地退化近幾年,我國每年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40億元,相當于西北五省1996年財政收入的3倍?;哪觿×宋覈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每年輸入黃河的16億噸泥沙中,有12億噸來自荒漠化地區(qū)2001年的第一天,夾著黃沙的西北風向正在歡慶新世紀到來的北京城襲來,與此同時,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也遭受到歷史上罕見的沙塵暴夾帶暴風雪的雙重襲擊,這便是荒漠化的“杰作”。我曾經哼著“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這首歌來到內蒙古初夏的一日,我站在內蒙古伊盟杭錦后旗松軟的沙土地上。滿目黃沙不見綠色微風陣陣吹來,黃沙隨風泛起,風沙不停地撲打著我的臉頰。我努力睜開眼,望著眼前一望無際的沙土地,反復問自己:這里是內蒙古大草原嗎?這電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內蒙古大草原嗎?這里曾經是草原。這里的草原變成沙漠僅僅30年時間。村民李小五對60年代末大開墾的日子仍記憶猶新。那是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荒唐時代。李小五說,那時,上級提出了向草原要糧的口號。李小五手指著眼前的沙地說,未開墾前,這里是半人高的草,一片綠茵茵。人躲在草中根本看不到。全民動員后,每人發(fā)了一把鐮刀,大刀闊斧地割草開地,兩年過后,這里80%以上的草場都開墾了,糧食沒打多少,沙子倒噌噌地來了。我從有關資料上了解到,到了70年代,這里的沙漠化面積已達70%造成“種地不產糧,放牧沒草場”的惡果。李小五抖摟抖摟頭上的沙子說,這里成了沙地后,我們的日子一天也沒安定過,稍有一點風,天空就變成黃色,滾滾的黃沙逼得我們一退再退。許多人已搬了兒次家。李小五調侃地說,我們這里沒有別的,只有黃沙。李小五的話沒有錯。我們在村子里轉轉,房頂、路邊到處都是黃沙。遠處近處一片黃色。再看看周全喜的遭遇吧。50年前,16歲的周全喜隨逃難的人群從山東來到了烏蘭察布盟德仁村這里原本是一處水草豐美的大草原。草有一人多高,風一吹能看到黃羊。草原四周小溪流淌,滋潤著草原。這一切在周全喜看來并不美麗。草原能長莊稼嗎?草原能糊口嗎?這位山東漢子沒有猶豫,定居下來后便揮起镢頭開始在齊腰深的草叢中墾草種糧。隨著鋤頭的起落,一塊塊綠地成了黃色。當裸露的土地暴露在他面前時,他年輕的臉上洋溢著得意的自信:這回吃飯沒問題了。隨著耕種面積的不斷擴大,周全喜幸福生活的欲望愈加強烈。繼周全喜之后,這里又相繼來了許多逃難者。為了解決吃飯問題,他們同樣滿懷信心地揮起鑊頭,希冀開出一片幸福美好的田地。人越聚越多,開墾的范圍越來越大。肥美的草原就這樣被一群無知的人破壞著。周全喜告訴我,50年中,他開墾的草地由10畝增加到70畝,但糧食單產卻山每畝250斤下降到不足50斤。歷史無情地嘲弄了周全喜。50年的辛勞,他沒有走出貧困,沒有過上豐衣足食的美好生活。繼他之后來到這里的人也同樣沒有擺脫貧困!50年中,這里的人口由幾十增加到幾千。為解決吃飯問題,這里的人們陷入了開墾——減產——再開墾——再減產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他們天真地認為長草就能長糧,過慣苦日子的他們懷著善良美好的愿望希望擁有自己的良田沃土,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他們辛勤勞作的結果是草地沒了,小溪斷流干涸了,開墾出的草地只長一年糧。裸露的土地沒了草的呵護,先是干旱,繼而沙化,繼而變成茫茫沙海綠地變成了沙地,沙地帶來了貧困:大自然對無知的人就是這樣無情。據了解,烏盟的耕地面積解放初不足1000萬畝,而如今已擴展到2100多萬畝。這些原本并不肥沃的土地被脫去綠色層的保護后,均不同程度地沙化了目前,全盟僅剩下的5150萬畝草牧場中,三分之一不同程度地退化全盟所轄11個旗縣中,國家級貧困縣6個,自治區(qū)級貧困縣3個,貧困鄉(xiāng)97個。航空遙感資料顯示,全內蒙古自治區(qū)的上地沙化面積已占全區(qū)面積的65%解放后,內蒙古兩次大規(guī)模的開荒熱,造成100多萬公頃草地沙漠化。當地群眾痛心地說:—年開草場,兩年打點糧,三一的變沙梁。沙漠并未因人的痛心而止步,沙漠化面積仍在繼續(xù)擴大。三、草地沙漠化原因造成沙漠化的另一個原因是過度放牧聯合國沙漠化會議規(guī)定,干旱草原每頭家畜應占有5畝一草地作為臨界放牧面積。目前,內蒙古草原每頭家畜所占草場面積不足聯合國沙漠化會議規(guī)定臨界放牧面積的三分之—過多的牧畜集中在有有限的草地內,草場資源因負荷量過重而出現衰竭,先是產草從下降,繼而草場開始退化,接著草原植被日趨稀疏低矮,草蓋不住地后,裸露的地表再經常受大量畜蹄的踐踏,促使表生植被死亡,地皮硬結破碎,形成眾多風蝕破口,在風力作用下導致草場沙漠化。目前,我國大部分草場放牧大大超過了草場的承載力據統(tǒng)計,荒漠化地區(qū)草場牲畜超載率為50%至120%,有些地區(qū)甚至高達300%。我在牧區(qū)采訪時,牧民們普遍反映,牧區(qū)羊多了,草少了,風沙大了。這一多一少一大的變化,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四、羅布泊的消失與塔里木河的衰落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有個羅布泊羅布泊自20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闖入這里,才漸被人知。1980年,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彭家木在此地進行科學考察時失蹤;16年后,探險家余純順又在此遇難,更給這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羅布泊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羅布泊天空中不見一只鳥,沒有任何禽敢于穿越此地??墒?羅布泊曾經不是沙漠。在遙遠的過去,這里曾是牛馬成群、綠林河流的生命綠洲。羅布泊,“泊”字左邊是二點水啊!翻開有關西域的歷史書籍,你會驚異于昔日的熱鬧紛繁?!稘h書·西域傳》記載了西域三十六國在歐亞大陸的廣闊腹地畫出的綿延不絕的綠色長廊,夏季走入這里與闖入江南無異。昔日塔里木盆地豐富的水系滋潤著萬頃綠地。當年張騫肩負偉大歷史使命西出陽關,當他踏上這片想像中荒涼蕭瑟的大地時,被它的美麗驚呆了映入張騫眼中的是滿目的綠色和金黃的的麥浪,從此,張騫率眾人開出了著名的絲綢之路。另據史書記載,在四世紀時,羅布泊水面超過20萬平方公里。到了20世紀還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瑞典探險家斯文在20世紀30年代進羅布泊時還乘小舟。他坐著船饒有興趣地在水面上轉了幾圈,他站在船頭四下遠眺,感嘆這里的美景?;貒?斯文在那部著名的《亞洲腹地探險八年》一書中寫道:羅布泊使我驚訝。羅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鏡子一樣,在和煦的陽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歡娛地歌唱著……被斯文贊譽的這片水域于20世紀70后代消失,羅布泊從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羅布泊的消亡與塔里木河有著直接關系。塔里木河全長1321公里。是中國第界第二的內陸河,據《西域水道記》記載,20世紀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清凌,碧波蕩漾,河岸邊胡楊叢生,林木茁壯。1925年至1927年,國民黨政府一聲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匯入羅布泊,導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個村莊的310戶村民逃離家園,耕地廢棄,沙化擴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輪臺大壩,又將塔里木河河道改了過來。塔里木河下游生態(tài)環(huán)境得以好轉,胡楊枝重吐綠葉,原來廢棄的耕地長出了青草,這里變成了牧場題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人多了,各種需求也跟著增加擴大后的耕地要用水,開采礦藏需要水水從哪里來?于是人們便拼命般向塔里木河要水兒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多立方米盲目開墾耕地灌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提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開將塔木河抽干了,使塔果木河的長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劇萎縮到現在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了河岸邊5萬多畝耕地受到威脅。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干涸后、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馬上發(fā)生變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wèi)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到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為一體。羅布泊消失了。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橋上。放眼望去,塔河兩岸的胡楊林似一道綠色的長城。胡楊,維吾爾族語稱做“托克拉克”,意為“最美麗的樹”。胡楊林是牲畜天然的庇護和棲息地,馬鹿、野駱駝、鵝喉羚、鷺鷥等百余種野生動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還伴生著甘草、駱駝刺等多種沙生植物,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特殊的生態(tài)體系,營造了一個個綠洲,養(yǎng)育著南疆各民族750余萬兒女。如此重要的胡楊林因塔河下游的干涸而大面積死亡。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楊林780萬畝,現在已減少到420萬畝。伴隨著胡楊林的銳減,塔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積從66%上升到84%。“沙進人退”在塔河下游變成現實。至羅布莊一帶的庫魯克庫姆與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合攏,瘋狂地吞噬著夾縫中的綠色長城,從中穿過的218國道已有197處被沙漠掩埋。我們沿塔河向東走出200公里后,綠色長城突然從眼中消失。塔河兩岸的胡楊林與兩邊的沙地成了一個顏色。由于缺水,長達數百公里的綠色長城在干渴中崩塌。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終于變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似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冉向前,我們到了羅布泊的邊緣。同來的同志告訴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進入羅布泊,至少要有兩輛汽車,必須備足食品和水。我們只得鉆出汽車,將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羅布泊。站在羅布泊邊緣,會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羅布泊還能重現往日的生機嗎?我問自己。此時此刻,我們停上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3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瞬。3(0年中那片胡楊茂密、清水盈盈的湖而從我們的眼中消失了。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悲劇并沒有止住。同樣的悲劇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世界著名的內陸湖——青海湖,5(0年間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陸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數千年風沙未能掩埋的甘肅敦煌月牙泉,近年來卻因當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積從50年代的1.1652萬平方米縮小至5379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勢……這一切也都是人為造成的!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五、儲水庫、濾水池和最大的濾水池2001年2月2日,世界濕地日。許多人并不知道這是一個重要的日子。我向他們問起時,他們一臉茫然地連連搖頭說“不知道,不知道”。濕地是什么?是荒涼、兇險的沼澤?是疾病滋生的草甸子?是擋在紅軍長征路上的草地?是“北大荒”變成“北大倉”過程中篤定要消失的百里澤國?專家向我介紹說,濕地是指瀕臨江河湖海,常年或季節(jié)性積水的水面。濕地因其在調節(jié)水資源方面有獨特功能被稱做“地球之腎”,是與森林、海洋并稱的地球二大生態(tài)系統(tǒng)之一,是人類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存環(huán)境之一。中國農業(yè)大學教授王明揚對濕地有著精辟的論述:濕地是大自然中巨大的儲水庫和最大的濾水池,它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并可作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補充地下水,凈化流經沼澤的水體,吸收空氣中的粉塵和細菌,從而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教授的觀點充分說明,把濕地稱之為“地球之腎”一點不為過。許多年過去了。當紅軍長征中艱難跋涉過的毛爾蓋濕地干化得再無一滴水,以致農民飼養(yǎng)的牲畜被活活渴死的時候;當北大荒的水鄉(xiāng)澤國銳減79%,濕地面積從過去的536萬公頃下降到現在的113萬公頃時,人們才意識到,地球已患上了“腎虛癥”。我國是世界上濕地資源類型多、面積大、分布廣的國家之一,曾擁有濕地面積6954萬公頃。濕地面積僅次于加拿大、俄羅斯和美國,約占世界濕地面積的10%。但近幾十年來,由于過量圍湖造田,許多濕地已名存實亡,成了于地。我們曾經以為濕地無用而一次次向它發(fā)起宣戰(zhàn)。我國最北部的黑龍江三江平原,濕地面積曾占整個平原面積的80%,這種情況世界罕見。這里是丹頂鶴、東方白鶴和大量水生動、植物的樂園。當年這里流行的諺語是: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出門能看樹,抬頭能望鳥,下水能摸魚。這里的人們最大的樂趣是熬魚湯、吃野味、逮狍子。50年過后,這里的濕地銳減79%。昔日的野趣早已成為大人講給孩子聽的故事。50年前,為解決吃飯問題,有關部門一聲令下,先后將十幾萬復員軍人和城市青年安置在此,組成浩浩蕩蕩的圍澤開墾大軍。這些熱血青年懷著報效祖國的雄心大志,在荒無人煙的野地里搭棚扎寨,臉朝黑土背朝天,開始了將“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的行動。他們喊著號子,揮著鋤頭,對濕地展開了全面圍剿。開墾的結果是濕地一減再減。大片濕地成了干地。濕地與干地的轉變,直接導致環(huán)境的嬗變,引起土壤的風蝕,加重了黑土地的水土流失,甚至局部出現土地沙化,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急劇惡化。1998年松花江、嫩江的特大洪水就與“地球之腎”功能減退有很大關系。六、我們的監(jiān)獄濕地提起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的毛爾蓋濕地,您的腦海中一定能浮現出當年兩萬五千里長征時衣著襤褸、疲憊不堪的紅軍戰(zhàn)士們手拉手、人挨人艱難行走的情景。當年紅軍為了通過這片3000平方公里的沼澤地,歷盡了艱辛,許多人永遠地留在了這里。這樣一塊沼澤地如今競成了嚴重缺水的地方。該地二分之二的農戶吃水成了問題。不少人家只得靠打井取地下水生存。有的村莊的牲畜兩天只能喝上一次水。1999年,有一個村的80頭牲畜被活活渴死。禍根同樣是圍澤造田。1999年夏天,一位走過草地的老紅軍故地重游。見這里塵土飛揚,大地干裂,草沒了,水沒了,他無論如何不能相信這就是當年令人恐怖的沼澤地。老人傷感地說,當年若是這個樣子,就不會犧牲那么多戰(zhàn)友了。我國濕地的減少與過去多年的“以糧為綱”有很大關系。“以糧為綱”作為過去相當長時期的一項國策,對于解決我國人口吃飯問題曾起過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那個時代的特殊情況和受極“左”思想影響,的的確確做了一些違反科學規(guī)律的事,——把濕地改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