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f7ea96612e0418c4be161ee40a1a094/cf7ea96612e0418c4be161ee40a1a0941.gif)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f7ea96612e0418c4be161ee40a1a094/cf7ea96612e0418c4be161ee40a1a0942.gif)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f7ea96612e0418c4be161ee40a1a094/cf7ea96612e0418c4be161ee40a1a0943.gif)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f7ea96612e0418c4be161ee40a1a094/cf7ea96612e0418c4be161ee40a1a0944.gif)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f7ea96612e0418c4be161ee40a1a094/cf7ea96612e0418c4be161ee40a1a094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單元教材分析:
本組課文以“走遍千山萬水”為主題。它雖然是選取有關山水景物的文章來組織單元,但實際上暗含著圍繞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來編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還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學習運用,體會優(yōu)美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這一組課文語言優(yōu)美,易于朗讀背誦,在誦讀中體會山水景物之美。《古詩詞三首》,《獨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憶江南》都是名家寫大好河山的,畫面感強,有拓展的空間。教學時重視詩詞的朗讀指導。采用多種形式訓練學生誦讀。避免單純的朗讀技巧指導,要緊密聯(lián)系詩詞的內(nèi)容和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啟發(fā)學生思考?!豆鹆稚剿愤@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記,教學時既要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還要讓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結(jié)合貫穿教學的始終?!镀咴碌奶焐健分械奶焐绞俏覈鞅边吔囊粭l大山脈,連綿幾千里,橫亙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之間,把廣闊的新疆分為南北兩半。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并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對他們的發(fā)言作評價,對獨到的見解加以肯定和鼓勵,不夠到位的則加以點撥,引導他們再次回文探究。單元教學目標:1、認識24個生字,會寫29個生字,正確讀寫有關的詞語,能借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2、背誦三首古詩,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學習通過看注釋,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能說出有關景物的特點。4、感受景物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5、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能模仿課文例段寫話。單元教學重難點:1、品味詩句,理解詩句句意,指導背誦,積累語言。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景物的特點,激發(fā)愛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3、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4、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習作,順序清晰,生動具體。1、古詩詞三首教學目標: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3、學習通過看注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教學重點: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fā)愛美的情趣。教學時間:三課時1第一課時課題:1、古詩詞三首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獨坐敬亭山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借助字典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默寫課文。2、學生通過自己查閱課外資料、字典,朗讀體會、小組合作來學習古詩。3、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教學重、難點:對詩中描繪的景物展開充分的想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有感情的誦讀古詩。教學過程:創(chuàng)情激趣:1、教師即興背誦一首古詩,引發(fā)學生興趣。問:“在你學過的古詩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給大家聽。”2、那你是怎樣學習古詩的呢?有什么好辦法嗎?3、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板書課題。齊讀,解釋詩題?!罢l愿將課前收集到有關李白的資料介紹給大家?”自讀交流: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自由的誦讀古詩,注意古詩的韻味,讀的舒緩些,并劃出節(jié)奏。2、再來讀一讀古詩,邊讀邊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3、請你帶著你品味的這種感覺,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古詩,對不明白的地方,小組內(nèi)討論。教師巡視指導。4、學生小組派代表匯報,學習組長先匯報是以什么方式來學習古詩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學生補充。三、精讀品味:1、聽了你們的介紹,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詩人的心境,的確,這首詩寫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韻味悠長呀!讓我們再次讀古詩,畫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詞句。2、互相交流:“你通過朗讀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心情?”3、小組討論:說說這首是中的詞語有什么特點?讀了以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四、達標測評:1、詩人李白把山擬人了,寄情于山。學完這首詩你聯(lián)想到什么?2、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對詩句的理解,以及詩人的感情,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寫作、繪畫、背誦、抄錄等)課堂小結(jié):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加以想象畫出來??梢栽谠娋湟馑嫉幕A上豐富內(nèi)容。作業(yè)布置:1、把這首詩默寫下來。2、搜集你所學過的李白的詩?摘抄下來。板書設計:1、古詩詞三首獨坐敬亭山盡孤獨閑授課日期:教學后記:2第二課時課題:1、古詩詞三首課時: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望洞庭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本課題《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學重、難點:1、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本課題《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2、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學過程:一、導入揭題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2、結(jié)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諸多名勝。著名詩人范仲淹來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經(jīng)典之作。咱們一起去看看。3、出示洞庭湖的畫面。你看到了什么景象?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和諧。5、引出課題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二、精讀會意1、自讀全詩,明要求。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一)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毕啵合嗷ァ:停汉椭C、協(xié)調(diào)。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理解了“潭面無風鏡未磨”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師: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理解這句詩意: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師: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潭面)比作(沒有磨拭過的銅鏡)。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二)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遙望:遠望。師: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師(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白銀盤里放著個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請你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請生讀好這兩句詩。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師:這首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把它吟誦并背誦。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指名生說:師引導:秋天的一個夜晚,我和劉禹錫登山岳陽樓,遙望洞庭湖,銀色的月光灑在水平如鏡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銀盤里的一個青螺,十分惹人喜愛。在這個寧靜和諧的夜晚,我和劉禹錫依依話別。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個湖面像籠罩著一層薄紗。朦朧中,那君山就像一個放在白銀盤里的青螺,我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課堂小結(jié):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作業(yè)布置:1、用鋼筆描紅。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板書設計:1、古詩詞三首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授課日期:教學后記:3第三課時課題:1、古詩詞三首課時:第三課時教學內(nèi)容:憶江南教學目標: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3、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4、感悟這首詞的魅力所在,具備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教學重、難點:1、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2、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意境釋題入情1、出示江南春景圖,誦讀有關贊江南的詩文佳句。江南處處是小橋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自古以來,有許多文人墨客曾寫下贊江南的詩詞,你能背得幾首?(檢查學生對古詩詞的積累情況,使學生對江南有初步的印象)。2、師生交流詩人創(chuàng)作的背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在蘇杭為官,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多年以后,他對江南依然魂牽夢繞,六十七歲那年,寫下這首絕唱《憶江南》。3、詩詞對比巧識詞牌師生交流對詞的認識。除了預習提示中提到的以外,還要讓學生知道: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nèi)容一般沒有什么關系,作者只是以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nèi)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此時他身在洛陽,寫的又是自己對江南春色的記憶,也許這正是作者選此詞牌來抒發(fā)自己江南情節(jié)的用意所在。4、提示學法:搜集資料了解寫作背景是理解題意、學習古詩詞的一個好的方法。二、探究詩意以知促情1、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順、流暢。2、指正讀音(注意“諳”這個生字,讀準字音,區(qū)別與“音”的發(fā)音)3、齊讀。4、指導學法。(1)我們以前是怎樣學習一首古詩的?(交流:借助工具書,查閱資料,伙伴討論交流,借助書中的注釋等方法去了解詩的意思、詩的意境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等。)(2)遷移學法:下面就請同學們用學習古詩的這種方法來學習這首詞,在學習和交流中去領略詞中的景,感悟詞中的情。5、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詩意。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教師多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6、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學習,掌握學情。7、集體交流,整體感知詞的大意。(1)指名概述詞的大意,其他學生糾正、補充。(2)質(zhì)疑:談自己的獨特理解或提出不同的問題。三、品詞賞句想象悟情1、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1)對比賞析師生共同回顧曾熟悉的描寫江南的詩句。在白居易之前,人們描寫江南春色,比較多的是抓住“花飛”“鶯啼”來渲染的,而白居易在這首詞里為我們另外開辟了一個新的詩境?!叭粘鼋t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對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種形象化的描述。(2)圍繞“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詞句還原成畫面。(3)學生結(jié)合想象誦讀。此刻你就是站在這江邊的詩人引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反復朗讀、自由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齊讀。(在讀中品味讀中悟情!讀出感慨、贊嘆!讀出眷戀、讀出花紅勝火水綠如藍的美)2、賞析“江南好,風景舊曾諳。”(1)賞讀析“江南好,風景舊曾諳”(2)品讀。(3)當江南花紅似火,水綠如藍的時候,而北方的洛陽又是什么樣的景象啊。了解詩人曾寫于洛陽一首《魏王堤》七絕:“花寒懶發(fā)鳥慵啼,信馬閑行到日西。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睂Ρ雀惺?,誦讀。3、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這如此美麗的江南春色,我們“能不憶江南?”(1)指名讀、男女生呼應讀。(2)創(chuàng)設情景讀: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離任時,詩人劉禹錫曾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帶著江南人民對詩人的愛戴,讀——能不憶江南?帶著詩人對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讀——能不憶江南?帶著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眷戀之情,讀——能不憶江南?帶著詩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節(jié)讀——能不憶江南?(反復讀,一遍比一遍感情強烈,讀出反問句的味道,體會作者對江南美景的強烈的贊嘆和思念之情?。┱n堂小結(jié):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通過反問襯托出生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的無限贊嘆與懷念,造成一種悠遠而深長的韻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作業(yè)布置:推薦一個“詩酒旖旎憶天堂”的網(wǎng)站,課下賞讀。板書設計:1、古詩詞三首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憶春來江水綠如藍授課日期:教學后記:2桂林山水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時間:二課時。4第一課時課題:2桂林山水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生子、新詞。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2、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教學重、難點: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2、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教學過程: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同學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參觀旅游。為什么呢?因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邊讀邊思: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什么印象?二、揭示學法,理清脈絡(一)自由讀文,掃清生字詞障礙1、出示生字詞波瀾壯闊無暇兀立攀登山巒屏障駱駝羅列連綿不斷泰山2、指讀,認讀后聽寫詞語。(二)自由讀文1、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文章哪幾個自然段總寫山水?(2)文章哪幾個自然段總寫山美?(3)文章哪幾個自然段總寫水美?2、學生自由討論后回答3、學習第1、4自然段(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2)講第一自然段哪句話高度歸納桂林山水的特點。(桂林山水甲天下)(3)出示小黑板完成練習: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應選()A、第一B、動物身上的硬殼C、軍人護身衣服(4)拓展練習:根據(jù)老師提示的詞匯仿例句寫寫(黃山奇石長城壯美泰山雄奇)(5)小結(jié):“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說桂林山水是天下最美的。這山這水怎樣完美地形成天下奇美之畫,再讀第4自然段。(6)自由讀第4自然段。畫出比喻句,了解“畫卷”指的是桂林的山水。A、文中的“畫卷”是怎樣的?(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江上竹筏小舟)B、這樣的畫卷給人留下的是什么印象?(美麗、優(yōu)美、奇麗)C、大家對這畫卷的美認識很深刻,現(xiàn)在,請大家用抒情贊美的口氣來讀這美麗的“畫卷”,讀出對桂林山水的愛來D、找出你最喜歡的優(yōu)美的詞、句,讀一讀。讀了1、4自然段,我們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總印象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第1、4自然段與中間段的關系:分別起總起與總結(jié)的作用(7)背誦第1、4自然段課堂小結(jié):這畫卷上“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到底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我們下節(jié)課通過學習中間兩個自然段來細細體會。作業(yè)布置:背誦第1、4自然段板書設計:2桂林山水1
總寫山水美甲天下總(起)2
寫水美↓
↓3
寫山美分前后照應↓4總寫山水美畫卷總(結(jié))授課日期:教學后記:5第二課時課題:2桂林山水課時: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學習課文。教學目標: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教學重、難點: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并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關鍵詞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p>
(3)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寫出桂林山水的秀麗,也抒發(fā)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nèi)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nèi)容?是怎樣一步一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總的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體描寫漓江的水是怎樣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山。
(3)最后寫游覽桂林山水總的印象和感受。(據(jù)此給課文分段,理清思路,按“總起—分述—總結(jié)”的方法分段。)二、學習新課1、
昨天我們了解了桂林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2、
今天我們來具體了解這樣的山是怎樣的山?這樣的水是怎樣的水?3、第三步: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默讀第2自然段,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漓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讀后討論交流,匯報4、
教師歸納并板書水——靜、清、綠5、師引導:(1)作者是怎樣描寫漓江的水?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用了哪些詞匯?學生匯報:
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勺髡哒f“從沒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說明漓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是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的水“甲天下”。(2)引導:作者用了對比的手法,就是要告訴讀者漓江的水與大海、西湖比,顯得怎樣?(更美)(3)師肯定:這么美的大海、西湖與漓江該怎樣讀,讀一讀。(強調(diào)“從沒看見過”)(4)作者用上了相同的句式來寫漓江的水的特點,這樣的句子叫排比句。(5)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靜啊nga.真清啊nga,真綠啊ya)(6)
江水的三個特點是:“靜、清、綠”,為了強調(diào)江水真的很靜、很清、很綠,所以作者用了三個“真”,大家用贊嘆的口氣來讀一讀江水的三個特點。(7)個別讀、集體讀(8)
背誦這個排比句(9)作者運用了比喻的手法,請你找出比喻句。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結(jié)合教學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讀一讀。(10)現(xiàn)在大家仿照比喻句寫一寫江水的靜、清。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仿佛是安睡的仙女。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仿佛是晶瑩的鉆石。(11)想一想,漓江的水還有什么特點?漓江的水真平啊,平得像一面光滑的鏡子。漓江的水真柔啊,柔得像一位溫情的母親。漓江的水真甜啊,甜得像一罐清香的蜜糖。漓江的水真軟啊,軟得像一匹輕盈的綢緞。……師小結(jié):這樣的水只有漓江有,見過這樣的水,你就忘了大海,你就忘了西湖,見過這樣的水,你就知道為什么說漓江的水甲天下?,F(xiàn)在我們齊讀第2自然段。
三、總結(jié)方法,自學感悟
思考題: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課文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自學后討論,教師引導,結(jié)合進行朗讀指導,明確:
(1)作者先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桂林的山勝過泰山和香山,說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
再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結(jié)合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并理解“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的詞意。)
(3)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結(jié)合看圖解釋:翠綠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會山勢之險。
(5)結(jié)合學習比喻句,分別說出在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復誦讀課文,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奇?。▂a),真秀?。╳a),真險?。╪a)。(7)用自己的語言形容山。(8)背誦第2、3自然段。(采用填空提示法)
四、深化重點,揭示中心1、學習重點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先學懂詞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綠的波浪;畫,畫卷;游,游覽。再學懂句意: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句子形象地寫出桂林山水的無比秀美。也抒發(fā)了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與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并有總括全文的作用課堂小結(jié):清悠碧綠的水,奇?zhèn)邀惖纳?,讓人領悟的是桂林擋不住的誘惑。同學們,讓我們懷著無限的向往齊讀《桂林山水》的第1自然段。作業(yè)布置:感情朗讀全文,邊讀邊想象,再次體會“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義,并試著背誦課文。板書設計:
2、桂林山水甲天下水——靜、清、綠山——奇、秀、險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授課日期:教學后記: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目標:
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
3、學習本課生字。掌握“浙江、杜鵑、明艷、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觀賞、盤曲而上、變化多端”等詞語。
4、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外洞、內(nèi)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2、理清課文的條理。教學課時:兩課時6第一課時課題:3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生子、新詞。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掌握“浙江、杜鵑、明艷、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觀賞、盤曲而上、變化多端”等詞語。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教學重、難點: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到過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獨特的風光呢?今天,我們準備跟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爺爺?shù)秸憬〉慕鹑A去旅游,你想去嗎?
2、播放配樂的課文錄音。
3、出示課題,釋題引入。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1)課題中的“記”是什么意思?(“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游覽的經(jīng)過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記。)
(2)葉圣陶爺爺游完雙龍洞后是怎樣寫這篇游記的呢,讓我們隨著課文再觀賞這神奇的雙龍洞,好嗎?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
二、探尋游蹤,理清條理。
1、文中寫到洞中雙龍的句子有哪些?(這是“雙龍洞”名稱的由來)
2、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雙龍洞的?(游覽順序)
3、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景點?根據(jù)作者游覽的順序,畫一張游覽示意圖。(四人小組合作)板書:
4、匯報交流,理清作者游覽的路線。
金華→羅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三、自學為主,課件相輔
教師不拘泥于游覽線路,學生感受深的部分先學,打破按課文段落前后排列順序講解的傳統(tǒng)教學法。師過渡:看了這個游覽線路,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的描寫?(教師點擊課件中的“游覽線路”)
(一)學習“內(nèi)洞”
1、和這位同學一樣,喜歡內(nèi)洞的同學一起把描寫內(nèi)洞的這一段朗讀一遍。
2、剛才大家游了內(nèi)洞,內(nèi)洞有什么特點?(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內(nèi)洞”)
3、這一段還有什么不懂的?(1)“蜿蜒”是什么意思?(2)“上源”是什么意思?(3)“石鐘乳”與“石筍”有什么區(qū)別?(教師點擊課件中生字詞學習,通過圖片讓學生理解“蜿蜒”、“上源”、“石鐘乳”、“石筍”等詞語)
4、大家看了這么多的石鐘乳、石筍,想想它們都像什么?(教師展示課件中千奇百怪的石鐘乳、石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小結(jié)學法:1、看圖片,悟詞義;
2、賞景觀,抓特點;
3、理順序,學寫法;
4、勤動腦,善發(fā)現(xiàn)。(二)學習“孔隙”
過渡:除內(nèi)洞外,同學們還喜歡什么?(孔隙)
1、閉上眼睛,坐上小船,體會作者的感受,想想孔隙有什么特點?(一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2、既然小船都能通過孔隙,為什么還說孔隙小呢?(啟發(fā)學生思考)
3、作者躺在船上生怕什么?請大家做動作,把椅背當小船,身子貼在椅背上,感受作者當時的心清。(“觀看景象”之“孔隙”)
(三)學習“路上”
過渡:這么多同學喜歡路上,四人小組一起學習寫路上的段落。
1、喜歡“路上”的哪些詞句,四人小組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看到如此美景,爸爸的心情會怎樣?能讀出來嗎?(小組之間互相對朗讀進行評價)
2、“路上”有哪些特點?(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路上”)
3、有哪些地方不懂?(1)“映山紅”有哪些?“油桐”是什么植物?(2)“新綠”、“明艷”各是什么意思?(教師點擊課件中生字詞學習,通過圖片理解“映山紅”、“油桐”、“新綠”、“明艷”等詞語)
(四)學習“洞口”、“外洞”
1、朗讀第四自然段,看看洞口、外洞有什么特點。(教師點擊課件中“觀看景象”之“洞口”?!岸赐狻保?/p>
2、不懂的地方提出來。(1)“突兀森郁”什么意思?(2)“像橋洞似的”怎么理解?(教師點擊課件中生字詞學習,通過圖片理解“突兀森郁”、“像橋洞似的”等詞語)四、溪流引路,再擬游序
在發(fā)揚民主,充分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基礎上,打亂游覽順序教學,為避免學生思維混亂,以溪流走向為起點,再擬游覽順序,使學生對作者“溪水流向、景點轉(zhuǎn)移”的寫作順序有清醒認識。
(一)在路上除了看到明艷的花花草草外,還看到了什么?
(二)課文里有幾處寫了溪流,齊讀描寫溪流的句子。
(三)為什么“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
(四)做個小練習,把溪流的走向填下來。作者進洞游覽順序與溪流走向相反,出洞游覽順序與溪流走向相同。(教師說“溪流走向”)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漆黑的石洞)
五、討論總結(jié),編寫提綱
(一)四人小組討論一下,你覺得這篇游記寫得好嗎?好在什么地方?
(二)游記寫作要點有哪些?(教師說“游記要點”)
(三)給這篇文章編寫提綱,把假期游玩的地方寫下來。課堂小結(jié):葉老游完此洞后依然興致勃勃,又沿著溪水往上走,去觀賞上一個洞——冰壺洞,冰壺洞另有一番美麗的風光,他寫了另一篇游記,編在中學課本里,大家可以找來一讀,也可以查閱有關的資料。作業(yè)布置:1、抄寫生子、詞語。2、預習課文。板書設計:記金華的雙龍洞金華→羅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授課日期:教學后記:7第二課時課題:3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時: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學習課文。教學目標:1、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
3、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外洞、內(nèi)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2、理清課文的條理。教學過程:
一、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字音。浙(zhè)呈(chéng)稍(shāo)是翹舌音;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多音字:“盤曲(qū)而上”、“系(jì)著繩子”、“像橋洞(shì)的”
2、注意字形。蜒、臀
3、理解新詞。盤曲而上——盤繞著,彎彎曲曲地上去。明艷——指色彩明亮鮮艷。突兀森郁——山高聳著,山上樹木繁密。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洞頂?shù)碾p龍彎彎曲曲的姿態(tài)。變化多端——端,項目。變化多種多樣。顏色各異——異,不同。顏色各不相同。
二、復習鞏固。
1、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雙龍洞的?
2、作者游覽的路線是怎樣的?每一處景點有什么特點?整體回歸。1、簡單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內(nèi)容。
2、根據(jù)圖示,對照課文,按照游覽的順序給課文劃分段落,歸納段意。一(1)交代游覽的時間和目的地。二(2—3)講路上的見聞。三(4)介紹游覽外洞的情景。四(5)介紹從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經(jīng)過情形。五(6—7)介紹游覽內(nèi)洞的情景。六(8)講乘船出洞。
3、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課文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jīng)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四、學習寫法。
1、敘述有條理,貫穿全文有兩條線索:一是游覽的順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經(jīng)的路線:深黑的石洞→內(nèi)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著溪流上山入洞的。
課堂小結(jié):作者移步換景,情隨景變,既描述出雙龍洞的神奇景色,又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作業(yè)布置:
1、抄寫生字新詞。
2、完成課后練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板書設計:3記金華的雙龍洞游覽順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泉水流經(jīng)的路線:深黑的石洞→內(nèi)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授課日期:教學后記:4、七月的天山8第一課時課題:4、七月的天山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學習課文。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yōu)美詞句并積累。4、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詩人筆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2、解題,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nèi)容的游記散文,選自于《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簡介作者)
三、根據(jù)“閱讀提示”速讀全文,理清全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引導理解內(nèi)容:
1、學生根據(jù)提示自讀課文;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摘抄下來?!?/p>
2、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總分總)讓學生找出地點變換的句子。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zhuǎn)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整體感知,提問:文章似乎是個向?qū)В瑤е阌斡[,能看出導游線路嗎?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深處
教師指導:隨著導游線路觀看圖象或網(wǎng)頁瀏覽,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麗風光。1、學生自學
2、引導讀通
結(jié)合看畫面,指導讀好課文各個小節(jié),讓學生說說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同時正音、解詞、通讀句子。
3、合作學習
你覺得哪些語段、詞句寫的好?這段話或這一詞語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組里閱讀交流,說出感受,請同學發(fā)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請教老師。
4、班級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匯報討論情況,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對體會不到位的進行點撥,并結(jié)合朗讀加深體會。5、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后交流)
四、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五、朗讀四自然段(或放配樂朗誦)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學生邊交流,教師演示。
五彩繽紛——描其色;
“像……綿緞……光霞……彩虹”——繪其艷;
“滿”——顯其多;
“用不著離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采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野花的爛漫之美。如果你親眼看到,你有什么感受?
六、細品語言文字,小結(jié)學習內(nèi)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現(xiàn)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tài)、描繪聲音、描繪動態(tài)、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4、課外閱讀《天山景物記》
課堂小結(jié):你們是否喜歡讀這樣的游記,那么在課外可以自由選擇讀些這方面的書,也可以瀏覽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資料,多和老師、同學交流。作業(yè)布置:
摘抄優(yōu)美詞句板書設計:4、七月的天山進入天山雪峰雪水騎馬↓↓七月的天山再往里走森林日影水聲美↑↓熱愛走進深處溪流野花授課日期:教學后記:語文園地一教學目標:
1、增強口語表達的能力。
2、培養(yǎng)細心觀察的習慣,能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
3、積累語言,增強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
4、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為祖國的大好河山而驕傲。
5、在口語交際中,培養(yǎng)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習作,順序清晰,生動具體。
教學時數(shù):4課時
9第一課時課題:語文園地一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口語交際教學目標:
1、增強口語表達的能力。
2、在口語交際中,培養(yǎng)合作和交往的能力。教學重、難點:1、增強口語表達的能力。
2、在口語交際中,培養(yǎng)合作和交往的能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談話引入:春天已經(jīng)悄悄地來了,你從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氣息?春天你們想出去找找春天嗎?今天我們就要商量商量,怎樣才能快樂、安全、有意義地找到春天。
二、讀課題,明要要求。
1、自讀課題,弄明白說話的主題是什么。(春游計劃)
2、圍繞這個中心,要說清楚哪幾個要點呢?(1)時間、地點(2)準備工作
(3)開展的活動
3、除了書上提到的這幾個方面,你覺得還有必要說清楚什么。(自由補充)
三、分小組討論
1、提出要求
(1)圍繞中心話題進行討論。(2)分工合作,團結(jié)協(xié)作。(3)學會傾聽
(4)作好記錄,形成書面計劃草案??梢员砀竦男问竭M行。2、自由組合。并選出組長。
3、進行討論。
4、各小組進行匯報。
5、評一評:取長補短,統(tǒng)一意見,形成班級的春游方案。課堂小結(jié):點評學生匯報情況,并加以鼓勵。板書設計:語文園地一口語交際春游計劃時間
地點
活動內(nèi)容
準備工作
分工
其它
授課日期:教學后記:10第二課時課題:語文園地一課時:第二課時教學內(nèi)容:習作教學目標:培養(yǎng)細心觀察的習慣,能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
教學重、難點:培養(yǎng)細心觀察的習慣,能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教學過程:一、啟發(fā)談話我們在校園里生活了三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政務(含公共服務)服務平臺項目建設方案X
- 未來教育領域中如何利用移動支付進行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和共享研究
- 環(huán)境保護教育推廣與實踐
- 國慶節(jié)團隊旅行活動方案
- 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視覺體驗與審美需求
- 生態(tài)環(huán)保理念在辦公空間的設計實踐
- 環(huán)保材料在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前景
- 生活用紙的創(chuàng)新設計與實踐案例分享
- 《2 顏色填充和橡皮擦工具》(說課稿)-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吉美版
- 2023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四章 光現(xiàn)象第5節(jié) 光的色散說課稿 (新版)新人教版
- 小腸梗阻的護理
-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拓印 課件
- 2024-2025年高中化學 第1章 第3節(jié) 第1課時 電離能及其變化規(guī)律教案 魯科版選修3
- 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雙高建設申報書
- 2024年秋新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課件 3.1.1 代數(shù)式
- 環(huán)境檢測實驗室分析人員績效考核方案
- 全過程工程咨詢管理服務方案
- YYT 0681.4-2010 無菌醫(yī)療器械包裝試驗方法 第4部分 染色液穿透法測定透氣包裝的密封泄漏
- 《麻風病防治知識》課件
- 經(jīng)典誦讀演講稿6篇
- 鄉(xiāng)村醫(yī)生返聘協(xié)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