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隔尤文氏肉瘤_第1頁
縱隔尤文氏肉瘤_第2頁
縱隔尤文氏肉瘤_第3頁
縱隔尤文氏肉瘤_第4頁
縱隔尤文氏肉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病例討論唐都醫(yī)院放射科朱佳病史資料患者,男,53歲現(xiàn)病史:于10天前感左肩疼痛,為持續(xù)性鈍痛,于交大一附院CT檢查:前上縱隔占位性病變。查體未見異常。術中所見:左前上縱隔包塊,大小約為8X8X5cm,質硬,活動度小,基底較寬,無包膜,與左肺下葉、側胸壁、心包、主動脈弓有粘連,胸腔有淡紅色積液,約200ml,膈肌明顯升高,右肺下葉內基底段實變,鼓肺后基本復張。病理:(縱隔)大細胞型(不典型性)尤文氏肉瘤。概述骨外尤文氏肉瘤是一種少見的軟組織惡性小細胞性腫瘤[1]??砂l(fā)生于任何年齡,但多見于青年人,比骨內尤文氏肉瘤的發(fā)病年齡大。腫瘤多發(fā)生于軀干,尤以下肢、脊柱旁、腹膜后和胸壁多見,約1/3見于四肢,這與骨內尤文氏肉瘤多見于下肢骨(尤以脛骨)不同。1.武中弼,楊光華.中華外科病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OO2.2741—2742.發(fā)病情況骨外尤文氏肉瘤好發(fā)于10~30歲青少年,平均約20歲,多見于男性,多發(fā)于脊柱旁、腹膜后和胸部軟組織及下肢,好發(fā)部位較深,生長較快。本病例發(fā)生于縱隔,尚未見文獻報道。而骨尤文氏肉瘤發(fā)病年齡高峰為10~15歲,比骨外尤文氏肉瘤高發(fā)年齡約小10歲,多見于長骨骨盆和肋骨[2]。2.丈平,王瑾.骨外尤文氏肉瘤15例臨床及病理分析[J].2006,9(27):946~947分類骨外尤文氏肉瘤屬軟組織惡性小圓細胞性腫瘤,分為神經(jīng)性與非神經(jīng)性。神經(jīng)性骨外尤文氏肉瘤與骨尤文氏肉瘤、原始性神經(jīng)外胚層瘤無論在病理學上、基因表型上、染色體易位上均有共同之處,目前認為它們均來源于神經(jīng)外胚葉,均屬外周原始神經(jīng)外胚層瘤家族[2]。2.丈平,王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