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傳播理論研究的源頭自我理論人際傳播理論的源頭_第1頁
人際傳播理論研究的源頭自我理論人際傳播理論的源頭_第2頁
人際傳播理論研究的源頭自我理論人際傳播理論的源頭_第3頁
人際傳播理論研究的源頭自我理論人際傳播理論的源頭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際傳播理論研究的源頭自我理論人際傳播理論的源頭

1982年,被稱為傳播學派的韋爾伯施拉姆(webstermidt)介紹了他對中國傳播的四位創(chuàng)始人。之后,許多中國科學家遵循了這一觀點。仔細觀察拉斯韋爾、盧因、拉扎斯菲爾德或者霍夫蘭,這四位奠基人的研究都側重于傳播的效果研究特別是大眾傳播的效果研究。施拉姆的奠基之作《傳播學概論》同樣把傳播學研究重點放在對大眾傳播的考察上,研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他們與所屬的集團、組織和社會的關系,從而了解人是怎樣相互建立聯(lián)系的。把傳播學的研究重點集中在大眾傳播上并不是偶然的,因為在20世紀30-40年代,正是由于實證的大眾傳播領域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才使得傳播學得以興起并被廣泛注意,正是大眾傳播放大了整個傳播學研究,而無論當時還是現(xiàn)在,人們的注意力也大都集中在大眾傳播研究上,與之相比,對作為社會生活中最直觀、最常見、最豐富的人際傳播現(xiàn)象的研究則就沒有過多的被關注?!叭穗H傳播是一種最典型的社會傳播活動,是人類交往中最初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形式,是借助語言和非語言符號彼此交流各種不同觀點、思想和情感的信息交流活動。有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和依賴簡單媒介而非大眾媒介的非面對面交流?!币苍S因為它是最普遍的行為所以也就最容易被人們忽視,對它的理解也就疏于上升到理論層面。但當我們回顧傳播學發(fā)展歷程時,我們發(fā)現(xiàn)早在芝加哥學派中的社會學家?guī)炖兔椎碌摹白晕摇崩碚撝?人際傳播的意義就已經(jīng)被凸現(xiàn)出來了,尤其是個人社會化中的人際傳播的重要作用被肯定了,庫利的“鏡中我”理論以及被米德進一步發(fā)展成的“自我”理論為人際傳播發(fā)展提供了理論的支持。庫利和米德是美國芝加哥學派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的早期研究者,以人類的社會行為為研究對象,并將傳播置于他們關于人類行為概念體系的中心地位。他們認為“要成為社會的存在,人類的存在就需要傳播;反對以直覺來解釋人類行為,認為人際傳播是個性構成的中心,是個人社會化的基礎。”因此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人際互動上,為布魯默總結出“符號互動論”提供了一些關鍵性思想?!皫炖兔椎碌摹晕摇碚摌嫿艘粋€以人類傳播為中心的人格社會化的理論概念體系?!睅炖碚撗芯康闹攸c是探討個人如何社會化,并貫穿于他的三部極具份量的著作——《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社會組織》和《社會過程》之中?!皫炖摹度祟惐拘耘c社會秩序》一書,既是他潛心鉆研撰寫的首部重要著作,也是他的整個學術思想的精髓所在。在這本書中,庫利提出‘鏡中我’的概念,是人際傳播論思想的直接源頭.也是互動論的先驅(qū)。“‘鏡中我’是關于人類的交互作用反映了個體的當下環(huán)境、因此起到了心靈的鏡子的作用的思想?!睅炖畛R玫脑捠?“人們彼此都是一面鏡子,映照著對方。”他認為,我們通過想象別人對我們的行為和外貌的感覺來理解我們自己,因為這里的自我正反映了別人的意見,所以叫做“鏡中我”(lookingglassself)。也就是說“個人的自我只有在與其他個人的關系中才能被感覺到?!币粋€人對自我的感覺是由其人際交往產(chǎn)生的,兒童通過與母親、家庭成員、同齡人以及其他社區(qū)成員的交流而發(fā)展了他的人格與自我。從年幼至年長,個人擴大了他與別人的接觸,參加各種組織,并借助文字建立起了與整個世界的聯(lián)系。盡管交往的手段不同,但塑造自我的機制大體是一樣的,即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是他認為的其他人對自己看法的反映?!叭绻麤]有‘你’、‘他’或‘他們’的相對意識,也就沒有‘我’的意識。當我們從某個他人的心目中看到我們自己時,這個他人的性格和力量就影響我們的感覺。我們總是在想象,并在想象中認同他人內(nèi)心的評價。我們是在人際傳播中通過別人的反映(反饋)來評價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的信息交流,猶如一面鏡子,能幫助“鏡中我”概念的形成。“鏡中我”概念是在“初級群體”(Primarygroup)中形成的?!俺跫壢后w”“初級群體”是庫利學說中與“鏡中我”密切相關的概念。庫利認為,“初級群體”是人性形成的基礎,是人的社會化的開始。一方面,人們通過與他人的交往,并從他人的反應中獲得自我概念;另一方面,人們的自我概念也不斷的延伸到作為其組成部分的各種群體中去。他人對我是面鏡子,我對他人也是面鏡子。正是在這樣的彼此映照過程中,我們與他人之間產(chǎn)生了一些共同的東西。使個性融合到一個共同整體之中。這一過程,在庫利看來是在“初級群體”中開始的,他說:“初級群體在我看來是那種以親密的面對面的交往和聯(lián)合為特點的群體,在初級群體中,人際傳播能使自我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睅炖X得家庭是最重要的初級群體,像友誼、服從、忠誠、崇敬和個人自由這些品質(zhì)都發(fā)源于此。在家庭中,孩子通過與父母的信息互動形成一種自我感,并逐漸懂得了什么是父母所期待他們的;父母怎樣評價他們的行動;父母對他們的感覺。了解了這些信息后,孩子們就力圖成為父母所期望他們的自我。最基本的初級群體包括家庭、兒童游戲群體、鄰里或社區(qū)群體,正是在這類群體中,人們通過面對面的、直接而真誠的交往開始了解整體的最大利益,產(chǎn)生人類的合作和友誼,培養(yǎng)同情心和情感紐帶。庫利相信,初級群體中的人際關系是友誼關系而不是利用關系。庫利把初級群體視為“人性的托兒所”,“在初級群體中,人性逐漸產(chǎn)生,人性不是人生出來就有的,人只有通過交往才能得到人性,而人性又可以在孤立中失去。這說明一個完全脫離社會、脫離傳播、完全與他人相區(qū)別的自我是不存在的。不論是“社會我”還是“鏡中我”,都離不開自我的社會交流,個人與社會結合才能形成“自我”。因此,庫利認為傳播是個人社會化的一個方法和途徑。從他說明的自我形成的交流范圍來看,他指的傳播和交流僅限于社會中的一個社區(qū)單元,而不是擴散到社會環(huán)境。說明他的“鏡中我”理論是局限于小社會的社區(qū)單元中的人際傳播而不是大眾傳播或者是其他方式的傳播。庫利雖然指出了個人從社會中,從與其他人的交往中獲得自我概念,但他并沒有解釋這種“鏡中我”是如何具體形成的,在這方面,米德給了他補充。米德研究了個體自我發(fā)展經(jīng)歷的三個階段:模仿階段、游戲階段和概念他人階段。首先是“模仿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個人“扮演”其他一些人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上看別人所期待的他是什么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開始能夠借助想象來扮演他人的角色,進而過渡到第二個階段“游戲階段”?!坝螒虻膮⑴c者不僅能扮演某一特定的他人角色,而且能夠同時承擔好幾個其它角色,并把這些不同的角色組織成為一個更大的整體。同時,參加游戲的人必須學會游戲的各種規(guī)則?!眱和ㄟ^這一階段,把自己與周圍的人聯(lián)系起來,從而開始步入最初的社會單位,并感到自己的個性和價值。他們開始了解到一些起碼的互動或傳播規(guī)則,并努力遵守這些規(guī)則,由此他們開始跨入人類傳播的門坎。第三階段顯然是“游戲”的高級階段,米德稱之為“概念化的他人”階段。它的特點是,“‘概念化的他人’不是和特定的人的期待相聯(lián)系,而是由一般的期待和標準構成,即人們按照一般非人格的群體角色標準來控制他們的互相行為來計劃和執(zhí)行他們的互動行為計劃?!敝链?自我融入社會,社會體現(xiàn)自我,兩者互為前提或條件,密不可分。和庫利一樣,米德也對“自我”概念做出了社會的限定,即“它是從社會整體、社會和個體的互動的視角來定義自我的:自我“并非與生俱來,而是在社會經(jīng)驗與活動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離開社會不可能有自我,也不可能有自我意識和交流。作為可以成為自己對象的自我,它從本質(zhì)說是一種社會結構,是從社會經(jīng)驗中產(chǎn)生的。”米德認為作為社會實體的自我的產(chǎn)生依賴于三個條件:語言——有意味的符號、玩耍、游戲。姿勢的對話和語言都是一種符號?!爸挥羞@種符號有一定共同的表示性含義的基礎和一定程度的共同內(nèi)涵性的含義時,交流才成為可能,交流也才能順暢?!辈挪粫霈F(xiàn)向空中說話出現(xiàn)交流的無奈的狀態(tài)。也就是美國學者布魯默所謂的“對傳播中所使用的語言、文字等符號的共通理解和大體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經(jīng)驗和文化背景而營造的共通的意義空間”“通過交流溝通,個人通過與他人的互動而認識他們自己,他人告訴這些個體他們是誰,從而個體獲得了自我?!痹趲炖乃枷胫?一個人的自我多少還帶有某些先天成份,他認為遺傳和社會交流對于人類生命和個人社會化是同等重要的。而米德則認為,自我是人們在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逐漸獲得的,其中并無先天成份。米德過分強調(diào)了自我的社會方面,然而,除了社會基礎對個體自我形成有重大影響之外,個體的生物基礎、心理基礎也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懊椎碌淖晕腋拍钣兄谡f明某一共同體的成員與其他同體成員所不同的個性——這其實是共同體個性,卻不足以說明同一共同體中成員之間的獨特個性?!北M管米德和庫利在自我與社會的關系問題上有些分歧,但在下述觀點上他們是一致的:人們通過與他人的交往獲得有關“自我”的概念,自我概念又直接影響和制約著人際交往,兩者相輔相成。這一思想在后來的傳播研究、尤其是人際傳播研究中,對研究人們選擇做什么,選擇怎樣的行為,選擇與誰傳播,乃至傳播到什么樣的程度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自我”是占據(jù)米德和庫利思想中的一個關鍵性概念。“當人們在自我決定社會還是社會決定自我問題上爭論不休時,米德和庫利堅持認為自我和社會是一個共同過程的兩個部分,是同一事物的集合與分散的不同方面,兩者關系密不可分。”美國傳播學者斯蒂文·小約翰曾指出,“芝加哥學派的觀點并非呈現(xiàn)在某一孤獨思想者的腦海之中,追本溯源,最先出力的當屬心理學米德和庫利等人.”庫利和米德從人際關系層面上來闡明的“自我理論”是研究人際傳播理論的源頭。在拉扎斯菲爾德等人在調(diào)查選舉行為與消費行為以試圖來驗證以“魔彈論”為代表的大眾傳播媒介效果時,他們卻發(fā)現(xiàn)了在傳遞信息中人際傳播的不可替代的價值,發(fā)現(xiàn)了初級群體的忠誠性的重大意義,指出了大眾傳播的影響力是通過初級群體中的關系的影響而得以發(fā)生的,由頻繁接觸媒介的“意見領袖”通過人際傳播渠道傳給那些不那么直接接觸媒介、依靠他人得到信息的人.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二級傳播”理論。由此庫利和米德的自我理論思想受到了關注也帶領了他們其他思想的受關注?!霸谌穗H傳播過程中,自我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它影響接受的內(nèi)容、怎樣解釋接受的內(nèi)容和如何反應,以及對我們?nèi)绾蝹鞑ギa(chǎn)生的影響最大。因為,自我概念是我們自己所擁有的思想、情感以及態(tài)度的全部情結,是人的最重要組成部分?!痹谪S富和深化了人際傳播和內(nèi)向傳播的研究的同時引發(fā)并推動了芝加哥學派符號互動論的研究,并且對于現(xiàn)代傳播媒介作用的研究與思考也是具有啟發(fā)意義的。米德和庫利的“自我理論”是與社會和傳播的問題密切相關的,因為在他們看來,人類社會與人際傳播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