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 重點一 氨、銨鹽、硝酸與亞_第1頁
第十二章 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 重點一 氨、銨鹽、硝酸與亞_第2頁
第十二章 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 重點一 氨、銨鹽、硝酸與亞_第3頁
第十二章 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 重點一 氨、銨鹽、硝酸與亞_第4頁
第十二章 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 重點一 氨、銨鹽、硝酸與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十二章氮族、碳族和硼族元素

重點

一氨、銨鹽、硝酸與亞硝酸及其鹽、磷酸及其鹽、砷、銻、鉍氧化物和水合物

二硅酸、碳酸鹽、錫、鉛氫氧化物及其鹽

三乙硼烷、硼酸、硼砂、氫氧化鋁及其鹽

12.1氮族元素

N、P、As、Sb、Bi

一概述1與社會、經(jīng)濟生活有著緊密聯(lián)系與重要意義(1)N、P:動植物體內(nèi)不可缺少的元素氮化物陶瓷材料、汽車防撞氣囊、保護氣體、冷凍劑、合成氨(2)P:沙蟲劑、煙幕彈、火柴(3)As、Sb、Bi:金屬合金(4)Bi:原子能反應(yīng)堆中的冷卻劑

ⅤANPAsSbBins2np3

氮半徑小,易形成雙鍵、三鍵2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1)金屬性與非金屬性

N、P為典型非金屬,As、Sb為準金屬,Bi為金屬元素N→Bi:由典型非金屬元素過渡到典型金屬元素的完整過渡(2)氧化數(shù)-3,+1,+3,+5與ⅦA、ⅥA比較:形成正氧化數(shù)化合物的趨勢較明顯(3)高低氧化數(shù)物質(zhì)的穩(wěn)定性規(guī)律:+3氧化數(shù)物質(zhì)從上→下,穩(wěn)定性增強+5氧化數(shù)物質(zhì)從上→下,穩(wěn)定性減弱原因:惰性電子對效應(yīng)(4)主要化合物鍵型:主要是共價結(jié)合(ns2np3)在氧化數(shù)為-3的二元化合物中,只有活潑金屬的氮化物、磷化物是離子型,如Mg3N2,Ca3P2等(含N3-和P3-離子)正價離子中:Sb、Bi與F也可形成離子型化合物(5)N元素的特殊性單質(zhì)的極大穩(wěn)定性NH3氫鍵的存在化合物性質(zhì)遞變的反常性等(二)氨和銨鹽1、氨(1)制法:工業(yè)上直接N2和H2合成。

N2+3H22NH3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性質(zhì):物性:易液化,常溫下加壓(9.9atm)或常壓下冷卻至-33℃即液化。液氨也是一種良好的溶劑,能溶解堿金屬和堿土金屬,有微弱解離。

2NH3(l)NH+NHK(NH3,l)=10-30(-50℃)化性:①加合反應(yīng):與H+加合:(a)與H2O中H+加合NH3+H2ONH3·H2ONH+OH-

K=1.8×10-5(b)與酸中H+加合,NH3+H+→NH

與金屬離子加合形成配離子:

Cu2++4NH3→[Cu(NH3)4]2+

與一些分子加合:CuCl2+8NH3→CaCl2·8NH3

②取代反應(yīng)NH3分子中的H原子在一定條件下可依次取代,生成一系列氨的衍生物:氨基化物(-NH2),亞氨基化物(﹦NH),氮化物(≡N)

2Na+2NH3→2NaNH2+H2↑

HgCl2+2NH3→HgNH2Cl↓(氨基氯化汞)+NH4ClCOCl2(光氣)+4NH3→CO(NH2)2(尿素)+2NH4Cl

③氧化反應(yīng):NH3中N處于氮的最低氧化數(shù)(-3),故有還原性,可被氧化。如NH3在純氧中燃燒(在空氣中不能燃燒):4NH3+3O22N2+6H2O

在有催化劑時4NH3+5O24NO↑+6H2O用于制HNO3

NH3在空氣中爆炸極限:體積分數(shù)為16%~27%此外,與其他一些氧化劑及某些氧化物的氧化反應(yīng):3CuO+2NH33Cu+N2↑+3H2O

3Cl2+2NH3→N2↑+6HCl2、銨鹽:銨鹽在晶型、顏色,溶解度等方面與鉀鹽類似。

r

=143pm,r

=133pm;r

=537pm,r=530pm;

物性:一般為無色晶體(陰離子為無色時),易溶于水。化性:(1)水解性:NH+H2ONH3+H+

加堿則平衡右移,所以銨鹽加堿受熱時放出NH3,可用于鑒定銨鹽。(2)熱穩(wěn)定性:固體銨鹽受熱極易分解

(a)

揮發(fā)性酸組成的銨鹽,一般分解為NH3和相應(yīng)的酸:NH4HCO3→NH3↑+CO2↑+H2O(NH4)2CO3→2NH3↑+CO2↑+H2O(b)非揮發(fā)性酸組成的銨鹽,逸出

NH3:(NH4)2SO4→NH3↑+NH4HSO4(NH4)3PO4→

3NH3↑+H3PO4(c)氧化性酸組成的銨鹽,分解產(chǎn)物為N2或氮的氧化物。

NH4NO3N2O↑+2H2O

NH4NO3N2O↑+2H2O(三)氮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鹽1、氧化物(簡),有多種(+1~+5均有),其中以NO和NO2較重要。2、氮的含氧酸及其鹽(1)亞硝酸及其鹽

(i)

酸,制?、俚任镔|(zhì)的量的NO、NO2混合溶入冰水中,

NO+NO2+H2O→2HNO2②亞硝酸鹽的冷溶液加入H2SO4:

Ba(NO2)2+H2SO4→BaSO4+2HNO2

性質(zhì):①酸性,HNO2H++NO=7.2×10-4

是弱酸,比HAc酸性稍強②熱穩(wěn)定性:很低,僅存在于冷的稀溶液中濃縮或加熱時即分解:

2HNO2N2O3(蘭)+H2ONO+NO2↑+H2O可用此反應(yīng)鑒定NO。

③氧化還原性(ii)鹽:制法:工業(yè)上用堿(NaOH或Na2CO3)液吸收NO和NO2的混合氣體而得?;蚪饘俑邷叵逻€原固態(tài)硝酸鹽,如Pb(粉)+KNO3→KNO2+PbO

性質(zhì):①溶解性,除AgNO2(淺黃色)難溶外,一般易溶于水。②熱穩(wěn)定性,比較穩(wěn)定活潑金屬(如IA、IIA)>活潑性較差金屬及重金屬(不活潑)

前者,高溫不分解,后者受熱易分解:2AgNO2Ag2O+NO2+NOCu(NO2)2CuO+NO2↑+NO

③氧化還原性:

即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酸性介質(zhì):E=+0.996V,E=+1.29V,E=+0.94V;堿性介質(zhì):=-0.46V,=-0.45V,=+0.01V,可見,HNO2及其鹽在酸性介質(zhì)中有較強氧化性,在堿性介質(zhì)中可作還原劑,在酸性介質(zhì)中作還原劑時必須氧化劑有強氧化性才可能。

氧化性:2NO+2I-+4H+→2NO+I2+2H2O(Fe2+Fe3+等)此反應(yīng)可用于鑒定I-,和定量測定亞硝酸鹽。還原性:2MnO+5NO+6H+→2Mn2++5NO+3H2O④NO是一種很好的配體。如

用Na3[Co(NO2)6]作鑒定試劑,鑒定K+,若溶液中有K+,會生成K2Na[Co(NO2)6]↓(金黃色)注意:亞硝酸鹽均具有毒性,進入體內(nèi)后易轉(zhuǎn)化為致癌物質(zhì)亞硝胺(有機胺)。

(2)硝酸及其鹽

(ⅰ)制法:酸:工業(yè)上用氨氧化法制

硝酸鹽:用HNO3與相應(yīng)金屬或金屬氧化物反應(yīng)制得。

(ii)硝酸和硝酸根的結(jié)構(gòu)。(iii)酸的性質(zhì)無色液體,市售濃HNO365~68%,1.4g.cm-3,約15mol.L-1,溶有過量NO2(10~15%)的濃HNO3(含98%以上),稱為發(fā)煙硝酸。(1)酸性:強酸HNO3→H++NO(2)熱穩(wěn)定性:低4HNO3→4NO2↑+O2+2H2O(3)氧化性:具有強氧化性,能與許多單質(zhì)和化合物發(fā)生反應(yīng)。歸納:(a)與非金屬單質(zhì)3C+4HNO3→3CO2↑+4NO↑+2H2OC→CO2,P→H3PO4I2→HIO3等而HNO3本身一般還原為NO。(b)金屬單質(zhì):

①對濃HNO3,無論金屬活潑與否,還原產(chǎn)物均為NO2,

如Cu、Zn等。②對稀HNO3,被不活潑金屬(如Cu)還原為NO。③對稀HNO3,被活潑金屬(如Zn)還原為N2O。④對很稀HNO3,被活潑金屬(如Zn)還原為NH3,在過量酸中形成NH。(4)硝化作用,HNO3能與一些有機化合物發(fā)生硝化反應(yīng),硝基化合物一般為黃色。(ⅳ)硝酸鹽的性質(zhì)(1)溶解性,均易溶于水。(2)熱穩(wěn)定性,常溫下穩(wěn)定,高溫下固體硝酸鹽分解,除NH4NO3外硝酸鹽的分解情況分三種。(a)最活潑金屬(主要指比Mg活潑或金屬和堿土金屬)的硝酸鹽分解為亞硝酸鹽和O2。2NaNO3→2NaNO2+O2(b)活潑性較小的金屬(活潑性在Mg~Cu間),分解為金屬氧化物,NO2、O2。2Pb(NO3)2→2PbO+4NO2+O2

(C)活潑性更小的金屬(活潑性比Cu差),分解得單質(zhì),NO2、O2。AgNO3→2Ag+2NO2↑+O2↑

2Ag2O→Ag+O2

若低于300℃,則為Ag2O(3)氧化還原性在水溶液中(pH≥7)一般無氧化性,較弱,在酸性介質(zhì)中會表現(xiàn)出氧化性。如:3Fe2++NO+H+→3Fe3++NO+2H2O[Fe(H2O)6]2++NO→[Fe(NO)(H2O)5]2++H2O(棕色)

此反應(yīng)可用于鑒定NO。NO有此類似反應(yīng),NO在HAc溶液中即可生成[Fe(NO)(H2O)5]SO4。使溶液呈棕色,可見NO會干擾NO的鑒定,此時,可先加入NH4Cl與溶液共熱,以破壞NO。(四)磷及其重要化合物

1、磷的單質(zhì)磷有多種同素異形體,白磷(或黃磷),紅磷,黑磷,常見的是白磷和紅磷。制取2Cu3(PO4)2+6SiO2+10C→6CaSiO3+10CO↑+P4↑白磷很活潑,在空氣中自燃,活潑性強的原因:P4具有四面體,以p軌道成鍵,鍵角60度,張力很大,鍵能變小,79kJ·mol-1,易斷鍵。

2、氧化物

P2O3→P4O6P2O5→P4O10

白色雪花狀晶體,強吸水性,是很好干燥劑。3、磷的含氧酸及其鹽正磷酸及其鹽⑴H3PO4的結(jié)構(gòu),P取sp3雜化,PO4形成四面體,有一個(p—d)π鍵。

⑵H3PO4制法:工業(yè)上通常用76%左右的H2SO4分解磷灰石制得:Ca3(PO4)2+H2SO4→2H3PO4+3CaSO4

⑶性質(zhì):純H3PO4是無色晶體,(熔點42.35℃)市售H3PO4為粘稠狀濃溶液,含H3PO4約83%,密度為1.6g/cm3,相當于14mol·L-1。。H3PO4是一種無氧化性,不揮發(fā)的中強三元酸。=7.1×10-3,=6.3×10-8,=4.8×10-13特性:①H3PO4有很強的配位能力,能與許多金屬離子形成化合物。②H3PO4變熱會發(fā)生縮合作用,形成多種縮合酸。

⑷磷酸鹽

H3PO4可形成三種鹽:

a.溶解性:正鹽:除了K+、Na+、NH4+鹽外,一般不溶于水。酸式鹽:一氫鹽除了K+、Na+、NH4+鹽外,一般不溶于水。二氫鹽――均溶于水。b.水解性:可溶性磷酸鹽在水中發(fā)生不同程度水解。二氫鹽溶液顯弱酸性:(0.1mol.L-1,pH=4.6)H2POH++HPO(主要)(K=10-8)H2PO+H2OH3PO4+OH-(次要)一氫鹽溶液顯弱堿性(0.1mol.L-1,pH=8~9)HPOH++PO(次要)(K=10-13)HPO+H2OH2PO+OH-(主要)正鹽溶液為強堿性,(0.1mol.L-1,pH≈13)PO+H2OHPO+OH-

PO離子的鑒定:

PO+12MoO+24H++2NH→(NH4)3PO4·12MoO3·6H2O↓+6H2O(黃色)“普鈣”Ca3(PO4)2+2H2SO4+4H2O→2CaSO4·2H2O+Ca(H2PO4)2“重過磷酸鈣(重鈣)”

Ca5F(PO4)3+7H3PO4+5H2O→5Ca(H2PO4)2·H2O+HF↑(五)砷、銻、鉍的重要化合物(單質(zhì)自學)1、氧化物及其水合物(1)溶解性氧化物中As2O3微溶于水,熱水中溶解度增大,其余均難溶于水。氫氧化物中

H3AsO3、、H3AsO4溶于水,其余難溶。H3AsO3H3AsO4,無色水溶液。

Sb(OH)3Bi(OH)3

白色沉淀

H[Sb(OH)6](淺黃色沉淀)(2)酸堿性H3AsO3弱酸性=5.9×10-10

H3AsO4

中強酸=6.0×10-3(3)氧化還原性(含含氧酸鹽)

As(III)—Sb(III)——Bi(III)化合物還原性減弱

As(V)—Sb(V)——Bi(V)化合物氧化性增強砷酸鹽,鉍酸鹽在強酸性溶液中才顯示明顯的氧化性。如

pH<0.5H3AsO4+2I-+2H+→H3AsO3+I2+H2O

若pH>1,則上述反應(yīng)逆轉(zhuǎn),表明As(III)較強的還原性。

pH>9,下面反應(yīng)明顯進行,I2+AsO+2OH-→AsO+2I-+H2O(pH=1時,E=0.56-0.0592=+0.5008V)

鉍酸鹽在酸性溶液中是很強氧化劑,=+1.80V2Mn2++5NaBiO3+14H+→2MnO+5Bi3++5Na++7H2O

2、砷、銻、鉍的鹽兩種形式的鹽陽離子形式:M3+、M5+

鹽陰離子形式:MO、MO鹽金屬性強的元素易形成陽離子鹽;非金屬性強的元素易形成陰離子鹽(含氧酸鹽)。

M(III)As主要形成AsO鹽;Sb主要形成SbO鹽Bi主要形成Bi3+鹽M(V)As主要是MO鹽——少數(shù)鹵化物及硫化物形成As5+Sb主要是MO鹽——少數(shù)鹵化物及硫化物形成Sb5+Bi——MO鹽,無Bi5+鹽。重要的鹽:(1)M(III)的氯化物、硝酸鹽:極易水解AsCl3+3H2OH3AsO3+3HClSbCl3+H2OSbOCl↓+2HClSiCl3+H2OBiOCl↓+2HCl配制時,要加酸抑制水解硝酸鹽也發(fā)生此類型水解反應(yīng)SbONO3BiONO3

(3)硫化物及硫代酸鹽制取:向As、Sb的M3+、M5+鹽溶液或酸化后的MO,MO溶液中通入H2S,得相應(yīng)硫化物As2S3(黃)Sb2S3(橙紅)Bi2S3(黑色)As2S5(黃)Sb2S5(橙紅)如AsO+6H++3H2S→As2S3↓+6H2O

硫化物具有酸堿性。

As、Sb的氧化物能溶于強堿液生成相應(yīng)含氧酸鹽:

M2O3+6OH-→2MO+3H2O(M=As、Sb)

類似:溶于強堿:As2S3+6OH-→AsO+AsS+3H2O

還能溶于堿性硫化物或(NH4)2S:As2S3+3S2-→2AsSSb2S3+3S2-→2SbSAs2S5+3S2-→2AsSAs2S5+3S2-→2AsS

硫代酸鹽在堿溶液中穩(wěn)定,加酸則生成不穩(wěn)定的硫代酸,進一步分解,重新生成硫化物沉淀:2AsS+6H+→2H3AsS3→As2S3↓+3H2S↓2AsS+6H+→2H3AsS5→As2S5↓+3H2S↓

在分析中常利用硫代酸鹽的形成和分解,進行As、Sb與其它金屬硫化物分離?;疽螅?/p>

1、掌握氨、亞硝酸,硝酸,正磷酸及它們鹽的性質(zhì);砷、銻、鉍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性質(zhì)(酸堿性和氧化還原性)和遞變規(guī)律。

2、了解氯化物的水解性,硫化物和硫代硫酸鹽的性質(zhì)。了解HNO3,NO的結(jié)構(gòu)。

12.2碳族

一概述(一)與生命、社會與經(jīng)濟的聯(lián)系1C:地球上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之一一概述(一)與生命、社會與經(jīng)濟的聯(lián)系1C:地球上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之一一概述價層結(jié)構(gòu)ns2np2,氧化值有+2、+4,由于惰性電子對效應(yīng)明顯,Ge、Sn的M(II)有較強還原性,Pb(IV)化合物有較強氧化性,易被還原為Pb(II).

(一)碳及其重要化合物

1、碳的單質(zhì)主要同素異形體是金剛石,石墨和富勒烯

2、碳酸鹽的性質(zhì):(1)溶解性:正鹽:除NH4+和堿金屬中Na、K、Rb、Cs的碳酸鹽外,多數(shù)難溶于水。酸式鹽:大多易溶于水。規(guī)律:難溶正鹽,對應(yīng)酸式鹽溶解度大,如CaCO3+CO2+H2O→Ca(HCO3)2

易溶正鹽,對應(yīng)酸式鹽溶解度小,如濃碳酸納溶液中通入CO2至飽和,析出NaHCO3。2Na2CO3+CO2+H2O→2NaHCO3

(2)水解性活潑金屬碳酸鹽水解顯堿性如CO+H2OHCO+OH-

活潑金屬酸式鹽水解顯弱堿性如HCO+H2OH2CO3+OH-

故碳酸鹽可當堿使用,如無水碳酸鈉叫純堿Na2CO3·10H2O叫洗滌堿。由于可溶性碳酸鹽水溶液中有OH-和CO,所以即可作堿又可作沉淀劑,用于分離溶液中的某些金屬離子。

金屬離子與可溶性碳酸鹽的作用,有以下三種沉淀形式:①若金屬(如Al(III)、Fe(III)、Cr(III))氫氧化物的溶解度小于相應(yīng)的碳酸鹽,則形成氫氧化物沉淀:如Al3++3CO+H2O→2Al(OH)3↓+3CO2↑②若金屬(如Bi(III)、Cu(II)、Mg(II)、Pb(II))等氫氧化物與碳酸鹽溶解度差不多,則形成堿式鹽沉淀如2Cu2++3CO+H2O→Cu2(OH)2CO3↓+CO2

③若金屬(如Cu、Sr、Ba、Ag(I)、Cd(II)、Mn(II))等氫氧化物溶解度大于相應(yīng)碳酸鹽,則

形成碳酸鹽沉淀,如Ba2++3CO→BaCO3↓

(3)熱穩(wěn)定性:不同碳酸鹽分解溫度相差很大,若金屬離子極化力越強,其碳酸鹽穩(wěn)定性越差。一般規(guī)律:①堿金屬鹽>堿土金屬鹽>過渡金屬鹽>銨鹽②碳酸鹽>碳酸氫鹽>碳酸

(二)硅及其重要化合物1、二氧化硅,硅酸和硅膠

SiO2稱硅石,自然界中有晶體和無定形體兩種,無定形體如硅藻土,石英是最常見的SiO2晶體。石英為原子晶體,熔點1600℃,熔融態(tài)時若急劇冷卻,形成石英玻璃,有許多特殊性能。

SiO2一般不與酸反應(yīng),但能與氫氟酸反應(yīng)SiO2+4HF→SiF4↑+2H2OSiO2與NaOH或純堿共熔可制硅酸鈉:SiO2+2NaOH→Na2SiO3+H2OSiO2+2Na2CO3→Na2SiO3+CO2↑硅酸組成(常以xSiO2·yH2O表示)其中x≥2的硅酸稱為多硅酸,常以H2SiO3簡式代表硅酸。性質(zhì):二元弱酸制備SiO+2H+→H2SiO3H2SiO3剛生成時形成可溶于水的單硅酸。然后,單硅酸逐步縮合成硅酸溶膠(微粒在1.0~100nm)。

若在稀的硅酸溶膠中加入電解質(zhì)或者在適當濃度硅酸鹽溶液中加酸,則生成硅酸膠狀沉淀(凝膠)

2、硅酸鹽制備:SiO2與不同比例堿性氧化物共熔

溶解性:堿金屬的硅酸鹽可溶:重金屬的硅酸鹽難溶且有特征顏色。基本結(jié)構(gòu)單元都是SiO4四面體。

(三)錫、鉛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兩類+2MOM(OH)2+4MO2M(OH)4(1)組成及顏色(2)溶解性,均難溶于水(3)酸堿性。+2SnO(黑色)PbO(黃色或黃紅色)Sn(OH)2↓(白色)Pb(OH)2↓(白色)兩性偏堿兩性偏堿+4SnO2(白色)PbO2(棕黑色)Sn(OH)4(白色)Pb(OH)4(棕色)兩性偏酸兩性偏酸

難溶氫氧化物(氧化物不溶于水,不能直接用氧化物制取時),可用對應(yīng)可溶性鹽加堿辦法制取。

Sn2++2OH-→Sn(OH)2↓Pb2++2OH-→Pb(OH)2↓具有兩性

H+

Sn2+

Sn(OH)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