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材料要點歸納探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51b8da82cb652af4927051ececf743/da51b8da82cb652af4927051ececf7431.gif)
![閱讀 · 材料要點歸納探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51b8da82cb652af4927051ececf743/da51b8da82cb652af4927051ececf7432.gif)
![閱讀 · 材料要點歸納探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51b8da82cb652af4927051ececf743/da51b8da82cb652af4927051ececf7433.gif)
![閱讀 · 材料要點歸納探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51b8da82cb652af4927051ececf743/da51b8da82cb652af4927051ececf7434.gif)
![閱讀 · 材料要點歸納探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51b8da82cb652af4927051ececf743/da51b8da82cb652af4927051ececf743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4PAGE第2課材料要點歸納探究普查與練習2材料要點歸納探究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題。材料一:?此前《三體》的熱銷,說明劉慈欣的作品影響巨大,但社會各界對其的評價卻頗有兩極分化之勢。?劉慈欣的大多數作品都沒有精巧的劇情或百轉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個個宏大、震撼的設定,靠設定本身為讀者帶來審美快感。在他筆下,主人公與他人的情感聯結不過是宇宙規(guī)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類命運、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劉慈欣自稱是“一個瘋狂的技術主義者”,他坦承自己“喜歡文學因素較少、科幻因素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認為,透視現實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說的任務,更不是它的優(yōu)勢”,甚至有過“把科幻從文學中剝離出來”的激進想法。在寫作的過程中,劉慈欣卻逐漸意識到需要保持“科學性與文學性的平衡、思想性與可讀性的平衡、作為文學的科幻與作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來的作品“正是這些平衡的結果”,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劉慈欣對文筆的優(yōu)劣也并不是沒有自覺。他評價阿西莫夫的文筆,“平直、單色調、剛硬、呆板……幾乎所有這類文學上的負面詞都可以用來形容他的文筆”,卻又話鋒一轉,表示“這種筆調無論如何是不適合文學的,但卻很適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說風靡世界”。劉慈欣對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顯然也適用于他自己的文風。(摘編自冰村《劉慈欣:黃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為什么有人認為科幻小說欠缺文學性??科幻小說描繪幻想世界,我們當然能夠發(fā)現幻想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細節(jié)設置和整體結構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們現在的社會結構和人的行為心理的。一般的小說在進行情節(jié)描繪的時候,存在一種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費筆墨在整個世界的構想上,細節(jié)的描繪和推陳出新就成了這些小說的長處。作家也不必為新的人際關系、社會行為、世界結構負責,只需直接去描繪既有世界下細微的情感波瀾和社會反應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說都是在創(chuàng)造一個新世界,每個細節(jié)都牽涉新世界的結構,要為人物的行動設計好相應情境,因此他們必須不斷插入結構因素的解釋。作家一旦將筆墨只集中在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體的文風就不免顯得疏闊。讀者依據傳統的閱讀體驗去衡量,往往就會覺得科幻小說過于粗陋,即便是《三體》,在人物設置和情感描寫上也顯得新異有余,細致不足。?從題材來說,科幻小說關注探索與發(fā)現,在某種程度上,這對細致的形式也產生排斥,從客觀上導致了科幻小說文學性的欠缺。探索的樂趣在于驚奇,要達到驚奇,必須在情節(jié)設計上出乎意料。遙遠星系、微觀世界、新奇未來、不斷穿越……在這些或恢宏或奇詭的題材的映襯下,科幻小說對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為形式探索無法與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閱讀快感。?可見,科幻小說的特性導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會是傳統的文學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結構的深度開掘,其實這些方面自有其文學魅力。那么,我們?yōu)槭裁床荒軌蚍催^來看待科幻小說呢?文學理論家卡勒提出,文學性其實就像雜草。沒有任何一種草天生就是雜草,雜草是根據人們的目的來劃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種的是鮮花,那么任意生長起來的蕨類植物就是雜草;如果希望種植野菜,那么偶爾生長的鮮花就是雜草。文學史中的文學性已經形成慣性,但是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學性都是如此。如果缺乏變革意識,那么我們就陷入將文學性純粹化、永恒化的誤區(qū),而這種態(tài)度忽視了文學性形成的機制。?文學性重要嗎?重要。一種文學范式穩(wěn)定之后,各種文學規(guī)則才得以確立。但當新的文學樣式崛起,挑戰(zhàn)既有文學范式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原有的文學性不足以涵蓋新的文學樣式,這時文學性本身也要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顧時代的要求,把文學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說會沿著自己的方向掘進,而將基于文學史樹立起來的文學性拋在腦后。(摘編自王峰《科幻小說何須在意“文學性”?》)材料三:?科幻小說是姓“科”還是姓“文”,一直有爭論。就如武俠小說是武俠題材的小說,不等于武術和俠行;偵探小說是偵探題材的小說,不等于刑偵偵破;科幻小說是科學幻想題材的小說,不等于科學技術??苹眯≌f當然姓“文”,是將科學想象寄予文學思維的一種文學文類。以劉慈欣、王晉康和韓松這“三劍客”的作品為代表的當代中國科幻小說的文學思維有了明顯變化:一是因果關系的時間敘事結構已被打破,現實和虛擬交織的時空組織造就了結構的精美;二是類型小說的通俗化和現代主義的意念化成為小說情節(jié)模式的重要形態(tài)。?《三體》的第一部《地球往事》基本上還是時間敘事;第二部《黑暗森林》時間敘事漸漸弱化,空間敘事上升為敘事主體;到了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地球文明和三體文明結合在一起,小說敘事由空間對抗變成融合循環(huán),形成一個精美的輪回式的敘事結構。類型小說的情節(jié)模式在劉慈欣和王晉康的小說中相當明顯,而韓松的敘事有著鮮明的現代主義的變異風格。(摘編自湯哲聲《論中國當代科幻小說的思維和邊界》)1.把握要點,概括中心(1)(2023改編,3分)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科幻小說注重對幻想世界的描繪,筆墨集中于創(chuàng)造新的世界框架,不會對具體情節(jié)和人物情感做細致描繪。B.科幻小說關注探索與發(fā)現,更看重題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講究,所以在文體形式的探索上較為隨意。C.科幻小說的努力方向不是傳統的文學性,而是對新世界的探索和對新世界人性結構的開掘,因而科幻小說缺乏文學性。D.科幻小說首先是小說,然后才是文學思維里的科學想象,因此它依然是能夠體現改造了的文學性的文學作品。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A項,由材料二第二段“每一部科幻小說都是在創(chuàng)造一個新世界,每個細節(jié)都牽涉新世界的結構”和“作家一旦將筆墨只集中在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體的文風就不免顯得疏闊”可知,選項后半句中“不會”曲解文意。A項錯誤。B項,“所以在文體形式的探索上較為隨意”分析有誤。材料二中說“在這些或恢宏或奇詭的題材的映襯下,科幻小說對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但并未提及“在文體形式的探索上較為隨意”,B項錯誤。C項“缺乏文學性”有誤,由材料二“其實這些方面自有其文學魅力”可知該項錯誤。D項,材料三先明確“科幻小說當然姓‘文’”,然后說“是將科學想象寄予文學思維的一種文學文類”,“以劉慈欣、王晉康和韓松這‘三劍客’的作品為代表的當代中國科幻小說的文學思維有了明顯變化”,材料二最后一段說“這時文學性本身也要改造”,綜合分析可知,D項正確。故答案為D項。2.兼顧前后,比較辨析(2)(2023改編,3分)根據材料相關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中所說“把科幻從文學中剝離出來”與材料二說的“導致了科幻小說文學性的欠缺”,都表明科幻作品缺乏文學之美。B.材料二可以從學理上解釋材料一中的現象,并指出被傳統的文學排斥的刻板的文風恰是科幻文學需要的。C.材料三認為當下中國科幻小說的“文學思維”有變化,這里“文學思維”的含義不同于材料二論及的科幻小說的“文學性”。D.材料從劉慈欣的作品開始,又以它作結,層層深入地論述了科幻小說科學性和文學性的關系,首尾圓合。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綜合多個文本,對文中信息進行概括理解、比較辨析。A項,“缺乏文學之美”表述有誤,材料二說“其實這些方面自有其文學魅力”,綜合分析材料可知,科幻作品并不是缺乏文學之美,而是區(qū)別于傳統的文學性;“把科幻從文學中剝離出來”也是劉慈欣的激進想法,并未付諸實施。A項錯誤。B項,“被傳統的文學排斥的刻板的文風恰是科幻文學需要的”分析有誤。由材料二第四段“科幻小說的特性導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會是傳統的文學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結構的深度開掘,其實這些方面自有其文學魅力”和第五段“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顧時代的要求,把文學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說會沿著自己的方向掘進,而將基于文學史樹立起來的文學性拋在腦后”可知,科幻小說自有文學魅力,只是區(qū)別于傳統的文學性;且材料二并沒有提及“文風”。B項錯誤。C項,根據材料二第四段和材料三第一段分別對科幻小說的“文學性”和“文學思維”的分析可知,科幻小說的文學性不同于傳統方向,而是“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結構的深度開掘”等方面,至于當下中國科幻小說的文學思維的變化,則體現在敘事結構和情節(jié)模式上,由此可見二者概念范圍不同,C項正確。D項,三則材料是從不同角度論述科幻小說的,不能算作“層層深入”;不是一篇文章,也不能算作“首尾圓合”。D項錯誤。故答案為C項。(3)(2023新編,6分)三則材料均圍繞科幻小說的文學性展開論述,它們的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答案:材料一側重于分析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作品的特點,指出劉慈欣從更重視科幻因素到意識到需保持“平衡”的轉變;(2分)材料二側重于從主客觀角度分析“科幻小說欠缺文學性”這一印象產生的原因;(2分)材料三側重于分析當代中國科幻小說文學思維的變化。(2分)解析:本題考查把握要點、概括中心,對多則材料進行比較辨析。題目要求分析三則材料論述側重點的不同,首先要分析三則材料所談論的同一對象,才能進而分析側重點的不同。三則材料討論的都是科幻小說的文學性問題。材料一主要分析劉慈欣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文風;材料二圍繞開篇提出的問題,主要分析為什么有人認為科幻小說缺乏文學性;材料三則重點分析了中國科幻小說的文學思維變化,具體包括敘事結構、情節(jié)模式的變化。作答時注意分點作答,精煉概括。3.分析論證,概括思路(4)(2020山東模擬,3分)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的觀點的一項是()A.科幻小說定義的困難性,主要在于科幻小說是一種跨門類的、延展廣闊的文學。B.科幻小說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其豐富的故事資源,科技的進步源源不斷地為之提供這種資源。C.只要不違反基本的科學原理,作家完全有權利在作品中加進自己的天才臆測。D.現代科幻小說對科學最新進展的表現很有限,大量故事的核心仍基于古典科學。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材料二的中心論點是科幻小說自有其文學魅力,不能以傳統意義的文學性來衡量。A項說的是科幻小說其名與實的關系,對應材料三的內容,不可論證此觀點。B項談論的是科幻文學的優(yōu)勢,可以支持“科幻小說自有其文學魅力”的觀點??梢宰鳛椴牧隙恼摀?。C項是關于科幻小說的創(chuàng)作方法,與材料二觀點無關。D項講的是科幻小說中的科學水平沒能超越時代局限的問題,與核心觀點關系不大。故答案為B項。(5)(2020山東模擬,4分)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答案:①以設問開端,引起關注。②采用辯駁的論證結構,先立再駁。③綜合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如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每點1分,答出三點得4分)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材料論證特點。材料二開篇提出問題“為什么有人認為科幻小說欠缺文學性”,引起讀者關注,激發(fā)讀者進一步探究的興趣。材料先解釋“為什么有人認為科幻小說欠缺文學性”,然后通過一系列的論證方法表明科幻小說自有其文學魅力,只是區(qū)別于傳統的文學性,采用辯駁的論證結構,先立再駁,讓論證更加嚴密深入。材料綜合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如將“文學性”比喻成“雜草”的比喻論證,讓深奧抽象的問題具體化、通俗化,使讀者易于理解;將“一般的小說”和“科幻小說”進行對比的對比論證,突出了科幻小說的獨特之處。多種論證方法的使用,使論證更加透徹,文章內容更加充實,同時也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6)(2023新編,4分)請簡要分析材料三的論證思路。答案:材料三采用層進式論證結構,(1分)首先說明科幻小說姓“文”,(1分)接著深入分析當代中國科幻小說的文學思維變化——敘事結構變化和情節(jié)模式變化,(1分)最后以《三體》為例詳細論證變化。(1分)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題干限定答題區(qū)間為“材料三”,作答時分析此部分內容即可。材料三的第一段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科幻小說姓“科”還是姓“文”的爭論,作者認為科幻小說姓“文”;第二部分深入分析當代中國科幻小說文學思維的變化,以此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第二段更進一步,以《三體》為主,輔以王晉康、韓松之作,來具體說明中國科幻小說文學思維的變化。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材料三采用的是層進式論證結構。綜合以上分析,概括提煉出答案即可。4.分析觀點,把握態(tài)度(7)(2020山東模擬,3分)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劉慈欣看重設定的宏大和新奇,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他對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性也有借鑒和吸收。B.一些讀者評價《三體》“細致不足”,是因為這些讀者還是以閱讀傳統的文學作品形成的審美習慣來看待它。C.科幻小說激發(fā)的閱讀快感通常是一種令人倍感驚奇的體驗,也是比傳統的文學的細膩表達更有力的一種體驗。D.“文學性”這個概念應該與時俱進,避免固化,保持邊界的開放,以更公允地評價科幻小說等文學樣式。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并進行推斷。A項,由材料一“劉慈欣的大多數作品都沒有精巧的劇情或百轉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個個宏大、震撼的設定,靠設定本身為讀者帶來審美快感”和“劉慈欣卻逐漸意識到需要保持‘科學性與文學性的平衡、思想性與可讀性的平衡、作為文學的科幻與作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可知,A項正確。B項,由材料二“讀者依據傳統的閱讀體驗去衡量,往往就會覺得科幻小說過于粗陋,即便是《三體》,在人物設置和情感描寫上也顯得新異有余,細致不足”可知,B項正確。C項,根據材料二中“科幻小說關注探索與發(fā)現,在某種程度上,這對細致的形式也產生排斥,從客觀上導致了科幻小說文學性的欠缺”可知,科幻小說在閱讀體驗上是有不足的;另外文中只說科幻小說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對新世界人性結構的深度開掘而自有其文學魅力,但沒有對比它與傳統文學的細膩表達哪個更有力,選項表述屬于無中生有。因此C項錯誤。D項,由材料二第四段和第五段內容可知,科幻小說“自有其文學魅力”,“文學性本身也要改造”,D項正確。故答案為C項。5.綜合分析,評價探究(8)(2020山東模擬,6分)用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性來評價科幻小說是否合理?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答案:(示例一)不合理。①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性是基于文學史建構起來的,已經形成相對封閉的審美慣性,不適用于評價科幻小說這種文體。②科幻小說依托科技發(fā)展,長于通過構建幻想的新世界給讀者提供一種驚奇的審美體驗,這是一種新的文學性。(觀點1分,理由答出一點得3分,答出兩點得5分)(示例二)合理。①科幻小說畢竟還是一種科幻題材的文學作品,是將科學幻想寄予文學思維的一種文類。②科幻小說可以借鑒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性,在細節(jié)描寫、敘事形式、情節(jié)模式等方面取長補短。(觀點1分,理由答出一點得3分,答出兩點得5分)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答題時,需要先通讀材料,做到整體理解和把握材料內容。此類題為開放性題目,作答時圍繞材料內容,提出自己的合理見解。如認為不合理,則可主要指出傳統文學性的封閉和科幻小說的新文學性;如認為合理,則可主要指出科幻小說的文學歸屬及其對傳統文學作品的借鑒等。隨堂普查練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十八世紀德國學者萊辛的《拉奧孔》是近代詩畫理論文獻中第一部重要著作。從前人們相信詩畫同質,直到萊辛才提出豐富的例證,用動人的雄辯,說明詩畫并不同質。?據傳說,希臘人為了奪回海倫,舉兵圍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們佯逃,留著一匹腹內埋伏精兵的大木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見木馬,把它移到城內。典祭官拉奧孔當時極力勸阻,說留下木馬是希臘人的詭計。他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臘人的天神。當拉奧孔典祭時,河里就爬出兩條大蛇,把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一齊絞死了。?這是羅馬詩人維吉爾《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紀在羅馬發(fā)現的拉奧孔雕像似以這段史詩為藍本。萊辛拿這段詩和雕像互較,發(fā)現幾個重要的異點。因為要解釋這些異點,他才提出詩畫異質說。?據史詩,拉奧孔在被捆時放聲號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現一種輕微的嘆息,具有希臘藝術所特有的恬靜與肅穆。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現詩人所描寫的號啕呢?希臘人在詩中并不怕表現苦痛,而在造型藝術中卻永遠避免痛感所產生的面孔筋肉攣曲的丑狀。在表現痛感之中,他們仍求形象的完美。?其次,據史詩,那兩條長蛇繞腰三圈,繞頸兩圈,而在雕像中它們僅繞著兩腿。因為作者要從全身筋肉上表現出拉奧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詩,筋肉方面所表現的苦痛就看不見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讓拉奧孔父子赤裸著身體,雖然在史詩中拉奧孔穿著典祭官的衣服。?萊辛推原這不同的理由,作這樣一個結論:“圖畫和詩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號完全不同,圖畫用存于空間的形色,詩用存于時間的聲音?!w或部分在空間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體’,物體和它們的看得見的屬性是圖畫的特殊題材。全體或部分在時間上相承續(xù)的事物叫作‘動作’,動作是詩的特殊題材?!?換句話說,畫只宜于描寫靜物,詩只宜于敘述動作。靜物各部分在空間中同時并存,這種靜物不宜于詩,因為詩的媒介是在時間上相承續(xù)的語言。比如說一張桌子,畫家只需用寥寥數筆,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語言來描寫,你須從某一點說起,說它有多長多寬,等等,說了一大篇,讀者還不一定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詩只宜敘述動作,因為動作在時間上先后相承續(xù),而詩所用的語言聲音也是如此。這種動作不宜于畫,因為一幅畫僅能表現時間上的某一點,而動作卻是一條綿延的直線。比如說,“我彎下腰,拾一塊石頭打狗,狗見著就跑了”,用語言來敘述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這簡單的故事畫出來,畫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觀者一目了然。?但是談到這里,我們不免有疑問:畫絕對不能敘述動作,而詩絕對不能描寫靜物么?萊辛也談到這個問題,他說:“圖畫也可以模仿動作,但是只能間接地用物體模仿動作?!娨材苊枥L物體,但是也只能間接地用動作描繪物體?!眅q\o(○,\s\up1(10))換句話說,圖畫敘述動作時,必化動為靜,以一靜面表現動作的全過程;詩描寫靜物時,亦必化靜為動,以時間上的承續(xù)暗示空間中的綿延。(摘編自朱光潛《詩論》)材料二:?《拉奧孔》所講繪畫或造型藝術和詩歌或文字藝術在功能上的區(qū)別,已成老生常談了。它的主要論點——繪畫宜于表現“物體”或形態(tài),而詩歌宜于表現“動作”或情事,中國古人也浮泛地講過。晉代陸機分劃“丹青”和“雅頌”的界限,說:“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畫。”這里的“物”是“事”的同義字。邵雍有兩首詩說得詳細些:“史筆善記事,畫筆善狀物。狀物與記事,二者各得一”;“畫筆善狀物,長于運丹青。丹青入巧思,萬物無遁形。詩筆善狀物,長于運丹誠。丹誠入秀句,萬物無遁情”。?但是,萊辛的議論透徹深細得多,他不僅把“事”“情”和“物”“形”分開,還進一步把兩者各和時間與空間結合;作為空間藝術的繪畫、雕塑只能表現最小限度的時間,所畫出、塑出的不可能超過一剎那內的物態(tài)和景象,繪畫更是這一剎那內景物的一面觀。我聯想起唐代的傳說:“客有以《按樂圖》示王維,維曰:‘此《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彼未蚶ā秹粝P談》批駁了這個無稽之談:“此好奇者為之。凡畫奏樂,止能畫一聲?!薄爸鼓墚嬕宦暋蔽遄忠矌椭覀兞私庖皇滋圃?。徐凝《觀釣臺畫圖》:“一水寂寥青靄合,兩崖崔崒白云殘。畫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聲出樹難?!碑嫾彝诳招乃迹K畫不出“三聲”連續(xù)的猿啼,因為他“止能畫一聲”。徐凝很可以寫“欲作悲鳴出樹難”,那不過說圖畫只能繪形而不能“繪聲”。他寫“三聲”,寓意精微,就是萊辛所謂繪畫只表達空間里的平列,不表達時間上的后繼,所以畫家畫“一水”加“兩崖”的排列易,畫“一”而“兩”、“兩”而“三”的連續(xù)“三聲”難。(摘編自錢鍾書《讀〈拉奧孔〉》)1.(2021新高考Ⅰ,3分)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萊辛是歷史上質疑“詩畫同質”觀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奧孔》在近代詩畫理論中產生了廣泛影響。B.雕塑《拉奧孔》既呈現了拉奧孔被纏絞的表情,又不讓這表情表現為丑態(tài),體現了希臘藝術恬靜與肅穆的一面。C.雕塑《拉奧孔》與史詩記載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三處:一是拉奧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纏身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與否。D.萊辛的《拉奧孔》認為,由于詩和畫擁有不同的媒介和符號,所以形成了各擅勝場的題材范圍。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A項,從材料一第一段“從前人們相信詩畫同質,直到萊辛才提出豐富的例證,用動人的雄辯,說明詩畫并不同質”這一表述可以看出,萊辛是第一個用豐富的例證論證詩畫不同質的人,但未必是提出質疑的第一人。選項過度推斷。A項錯誤。B項,材料一第四段中說,拉奧孔被纏絞時,在史詩中是“放聲號叫”的,而在雕塑中“面孔只表現一種輕微的嘆息”,這一表情“具有希臘藝術所特有的恬靜與肅穆”,并且后邊解釋說希臘人在造型藝術中“永遠避免痛感所產生的面孔筋肉攣曲的丑狀”,選項與原文表述一致。B項正確。C項,根據材料一第四、五段的內容,萊辛從拉奧孔的表情、大蛇纏繞拉奧孔的部位及拉奧孔穿衣與否三方面比較了史詩與雕塑的不同,選項與原文一致。C項正確。D項,材料一第六段詳細闡釋了萊辛的結論,“圖畫和詩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號完全不同,圖畫用存于空間的形色,詩用存于時間的聲音”,畫的題材是“物體和它們的看得見的屬性”,詩的題材是“動作”。第七段進一步解釋二者各有所長,“畫只宜于描寫靜物,詩只宜于敘述動作”,可見二者的題材范圍是不同的。D項正確。故答案為A項。2.(2021新高考Ⅰ,3分)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由于詩歌是時間的藝術,在描述一件事情時,即使是高明的繪畫也不如詩歌來得生動和明白。B.繪畫只能是對所畫對象某一瞬間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據畫作是推想不出所畫對象動作的過程的。C.“紅杏枝頭春意鬧”“春風又綠江南岸”“兩山排闥送青來”等詩句,化靜為動,以動作來描繪景致。D.沈括質疑了唐代傳說,從這個例子可判斷,后人關于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說法其實沒有道理。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把握作者的觀點并進行推斷。A項,材料一第七段中提到“詩的媒介是在時間上相承續(xù)的語言”,詩只是語言呈現形式的一種,不能說明“詩歌是時間的藝術”。材料一第八段的例子與材料二中對唐詩的解讀,都論證了用語言敘述事情比繪畫更“容易”,但并未提及詩歌是否會比繪畫“生動”,選項中繪畫不如詩歌生動的說法無中生有。A項錯誤。B項中說“繪畫只能是對所畫對象某一瞬間的定格”,而材料一的最后兩段論述了圖畫“敘述動作”的方法,說明繪畫也可以表現所畫對象的一系列動作,選項說法過于絕對。B項錯誤。C項,三句詩中的“鬧”和“送”均是用一動詞將物擬人化,“綠”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可見這三句都采用了“化靜為動,以動作描繪景致”的表現方式,與材料一結尾段“詩描寫靜物時,亦必化靜為動”的說法一致。C項正確。D項,材料二寫沈括質疑唐代傳說,要說明的道理是畫只能展現“一剎那內的物態(tài)和景象”,難以展現連續(xù)的事物,而“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說的是王維詩、畫的意境,與沈括觀點并不相關。D項錯誤。故答案為C項。3.(2021新高考Ⅰ,3分)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萊辛“詩畫異質”觀點的一項是()A.詩以空靈,才為妙詩,可以入畫之詩尚是眼中金屑也。B.文者無形之畫,畫者有形之文,二者異跡而同趣。C.詩和畫的圓滿結合,就是情和景的圓滿結合,也就是所謂的“藝術意境”。D.圖畫可以畫愛神向一個人張弓瞄準,而詩歌則能寫一個人怎樣被愛神之箭射中。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霸姰嫯愘|”這一觀點是說詩歌和繪畫雖然有聯系,但其創(chuàng)作方式和適于表現的題材都不相同。A項是說空靈的詩才是最為精妙的詩作,可以被畫出的詩作則美中不足。也就是說,好的詩歌要有朦朧之美,不能過于寫實;對詩歌優(yōu)劣的評判與“詩畫異質”關聯不大。A項不符。B項重點在強調詩與畫雖然形式不同,但旨趣一致,與“詩畫異質”觀點相反。B項不符。C項是說當詩與畫“圓滿結合”時會產生“藝術意境”,并沒有提及詩與畫的差異。C項不符。D項是說圖畫可以畫出一個定格的瞬間,而詩歌則可以寫出一個“動作”發(fā)生的過程,與“詩畫異質”觀點一致。D項相符。故答案為D項。4.(2021新高考Ⅰ,4分)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論證思路。答案:材料一圍繞萊辛《拉奧孔》提出的“詩畫異質”觀,從緣由、推論到結論,縱向展開,引述其觀點,并結合作者個人的理解,以舉例、引證的方法加以闡釋;(2分)材料二點出萊辛“詩畫異質”的核心觀點后,以札記形式列舉中國古人關于詩畫關系的相關討論,與萊辛觀點形成照應。(2分)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論證方法以及論證思路。分析論述性文本的論證思路可以先劃分層次,把握文章脈絡;然后按照如何引入問題、以什么論證方式或結構論證了什么觀點的思路,分條寫出答案即可。材料一首段點明分析對象為萊辛在《拉奧孔》中詳細論述的“詩畫異質”觀點,第二、三段講述“詩畫異質”觀點的提出緣由,第四、五段論述了史詩與雕塑中拉奧孔的三個不同之處,第六段引述了萊辛推原這些不同作出的結論,具體闡釋了“詩畫異質”到底“異”在何處,第七至十段是作者根據自己的理解來進一步解釋萊辛的觀點,通過舉例、引證使“詩畫異質”更易于理解。材料二首段先點出萊辛“詩畫異質”的核心觀點,再引出中國古人的觀點進行對比,第二段旁征博引,引述沈括“止能畫一聲”的說法分析古詩;這樣的“札記式”舉例,是錢鍾書在寫作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材料二中關于詩畫關系的觀點,與萊辛的觀點相照應。5.(2021新高考Ⅰ,6分)嵇康詩有“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一句,顧愷之說畫“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此的理解。答案:根據萊辛的觀點,繪畫宜于描寫靜物而詩歌宜于敘述動作,“手揮五弦”和“目送歸鴻”這兩句詩都含有動作;(2分)而作為空間藝術的繪畫只能表現最小限度的時間;(2分)與“手揮五弦”相比,“目送歸鴻”包含更長的時間先后承續(xù)的過程,所以更難以被轉化為繪畫。(2分)解析:本題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嵇康詩句寫“目送歸鴻,手揮五弦”,這是一段時間內綿延的一系列動作;而對于畫家來說,將這兩句詩歌的內容表現在畫紙上,則需要同時展示出一個人彈琴且“目送”飛翔的鴻雁遠去的狀態(tài)。通過閱讀兩則材料可知詩歌與繪畫在表現題材上各有所長,繪畫擅于表現“物體”在“空間里的平列”,顯然,古琴與彈琴人是具有空間關系的;彈琴人的動作也可以同時表現在畫面中,因此“手揮五弦易”。而詩歌擅于表現“動作”在“時間上的后繼”,因此對于詩人來說,詩歌中可以描寫一個具有時間跨度的過程,比如“目送”的過程,而畫家卻很難同樣去表現這一過程,相對于彈琴所揮的一下,“目送”鴻雁漸行漸遠的動態(tài)很難展現在一幅畫面中。分析時結合材料觀點,有針對性地解讀題干中所給材料,最后進行總結,寫出答案即可。
課后提分練2材料要點歸納探究A組(鞏固提升)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我們經常說兩句話,“文如其人”“言為心聲”。中國古代傳統詩論習慣將詩品與人品相聯系,以為人品決定詩品,詩品出于人品,因而總是強調“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v觀中國古典詩歌的歷史流程,“文如其人”確實是比較普遍的現象,這是一種史實。但我要向大家揭示的另一史實是,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也不難找到“言非心聲”的例證,在一些詩人那里,詩品和人品其實是割裂的,背離的,永遠無法契合的。如果堅持認為“詩品醇者,人品必正”,顯然是一種罔顧文學史實的想當然的誤判。表達類似“文如其人”觀點的比較多,比如徐增《而庵詩話》里提到,詩是人心靈的一種外化表現,“見詩如見其人”。在中國詩歌史上,確實有許多詩人的詩品與人品是統一的、和諧的。讀其詩,可以推知其人;反之,觀其人,亦可想見其詩。比如李白就是文如其人的典型代表。在中國詩歌史上,“言非心聲”的情況也很多。相當一部分詩人的詩品與人品其實是割裂的,背離的,永遠無法契合的,以至于出現了創(chuàng)作與生活嚴重脫節(jié)的現象:詩品高潔,而人品卑劣。讀其詩,分明為志士仁人;觀其行,顯然是無恥敗類。西晉詩人潘岳,后世稱之潘安,是少有的美男子。他在作品《閑居賦》中,描述自己對功名的蔑視之情。但現實是,權貴賈謐手下有二十四個諂友,排在首位的就是潘安。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畏敵如虎,喪權辱國,但其詩《題金山》卻是豪氣萬丈:“屹然天立鎮(zhèn)中流,彈壓東南二百州??裉攣砼R須破膽,何勞平地戰(zhàn)貔貅?!眱叭灰杂鶖秤⑿圩悦?。這可歸因于人格的二重性:內心深處未必無意御敵,卻因懦弱自私而終不敢御敵。縱觀中國古典詩歌的歷史流程,盡管“言非心聲”的現象并不罕見,也許永遠無法杜絕,但我們仍然倡導堅守“文如其人”的傳統,倡導詩品與人品的統一,鄙棄詩品與人品相背離的非正常行為。(摘編自肖瑞峰《詩品與人品》)材料二:北宋哲學家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边@既是先賢圣道,亦隱喻家國大義。因此,家國情懷也是中國古典詩詞從未缺席的主題。詩詞中的家國,既有“邊塞況味”,也有“憂國憂民”。“邊塞況味”,莫如盛唐四大邊塞詩人王昌齡、王之渙、岑參、高適,他們開啟了中國邊塞詩詞的巔峰之門。王昌齡有感于漢將李廣的英雄氣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盡顯盛唐人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王之渙留存于文學史的詩作已不多,但《涼州詞》余響不絕,尤其是“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那兩句。羌笛與楊柳,春風與玉門關,離家已經平添幾分憂思,而更為堪憂的是,面對這茫?;哪B表達思念的楊柳枝都找不到。玉門關,自古就隱喻著邊塞情緒,詩人把它放在這里,更顯回鄉(xiāng)之路漫長悠遠。憂愁雖然有,但比憂愁更強烈的是慷慨,鄉(xiāng)愁之上,還有家國榮譽,這遠遠高于個人悲情。邊塞將士們的坦蕩著實令人嘆服。于是,我們不難理解,王之渙的《涼州詞》為何哀而不傷、怨而不怒、悲壯卻不凄涼了?!皯n國憂民”的詩詞所體現的則是國與民在爭戰(zhàn)中的苦難。憂國,既有曹植“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又有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軀赴國難”這面旌旗下,辛棄疾一腔熱血奔赴《破陣子》,陸游逝前留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憂民,最深情的則非杜甫莫屬了。朱熹論杜甫人格,將他與顏真卿、諸葛亮、韓愈、范仲淹并舉為“君子”,意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認為他們“其所遭不同,所立亦異,然求其心,則皆光明正大,疏暢洞達,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對民眾生命的人道關懷。他的“三吏”“三別”像一部史詩,記錄著戰(zhàn)爭中百姓的艱辛?!凹夼c征夫,不如棄路旁”的年輕人,“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的老人,“存者無消息,死者為沉泥”的受難者,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愛民之情丹心耿耿,情義相照。家國情懷,成為中國古典詩詞積淀于文化中的審美基因。它深隱于華夏靈魂深處,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內斂、融達,成就了中華文化昂揚的自信:“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边@種文化自信與古典詩詞偕隱同行,玲瓏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間,點亮了時代,燭照千秋,輝映未來。(摘編自張向榮《古典詩詞與文化自信》)材料三:王國維說,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當前正處于價值轉型期,詩歌的審美價值、社會價值、人性價值、道德價值、文化價值都在變化。何為高格?這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時代命題。以下路徑有助于詩人提高境界,創(chuàng)造高格。比如,人可在“事”上磨,從“自我”走向“人類喉舌”。21世紀以來出現的“廢話體”“垃圾派”“口水化”寫作,以及“梨花體”“烏青體”等,大都是聊以自慰的“呻吟”。這些詩有“合乎自然”的一面,容易引發(fā)熱潮,但少了“鄰于理想”的情懷,轉眼煙消云散,談不上“人類喉舌”。“人類喉舌”關注的不僅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千千萬萬人的事。王陽明說:“人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痹姷囊饬x、價值、夢想都誕生在詩人做“事情”的過程中?!笆隆敝杏小扒椤保小吧庵尽?,有“欲”?!笆虑椤标P乎實踐,關乎意境之“意”。王國維“境界說”提出的“合乎自然,鄰于理想”的兩個維度,要求詩歌不僅關注人的一般本性的普遍性,更重要的是寫出符合人的生存發(fā)展的理想性?!昂虾踝匀弧?,即合乎“人性的本然”;“鄰于理想”,即靠近“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會”。只有契合這兩個維度,才能寫出“歷史地發(fā)生了變化的人的本性”。詩人不是一勞永逸的“職業(yè)”,“鄰于理想”就要求詩人永遠行走在路上,永遠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摘編自宋湘綺《新時代詩歌應提高境界,創(chuàng)造高格》)1.(2020山東沖刺,3分)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文如其人”“言為心聲”等由來已久的說法,說明我們一直在倡導詩品與人品的統一。B.21世紀以來出現的詩歌都少了“鄰于理想”的情懷,往往缺乏對千千萬萬人的事的關注。C.材料二中提到的杜甫的“君子”品格及其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可以全面論證材料一中的觀點。D.材料三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既要“合乎自然”,又要“鄰于理想”。這里“理想”的含義與材料二中的“君子”品格是相同的。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對多個信息進行對比、分析。A項,根據材料一第一段可知,“文如其人”“言為心聲”的說法由來已久;根據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盡管“言非心聲”的現象并不罕見,但我們仍然倡導堅守“文如其人”的傳統,倡導詩品與人品的統一。A項正確。B項,“21世紀以來出現的詩歌都少了‘鄰于理想’的情懷”擴大范圍。根據材料三第二段可知,并非所有21世紀的詩歌都缺少“鄰于理想”的情懷,缺少“鄰于理想”情懷的主要是“廢話體”“垃圾派”“梨花體”“烏青體”等風格的作品。B項錯誤。C項,“可以全面論證材料一中的觀點”以偏概全。材料一圍繞“詩品與人品”著重論述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文如其人”,二是“言非心聲”。材料二中提到的杜甫的“君子”品格及其創(chuàng)作的詩歌只能論證材料一中“文如其人”的觀點。C項錯誤。D項,“理想”的含義與材料二中的“君子”品格是不相同的。材料三中的“理想”指“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會”;材料二中的“君子”品格,意為“高尚品格”,指“磊磊落落”的高尚人格。二者的含義并不相同,D項錯誤。故答案為A項。2.(2020山東沖刺,3分)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史上詩品與人品割裂、背離、無法契合的情況有很多,以至于出現了創(chuàng)作與生活嚴重脫節(jié)的現象。B.我們只要倡導堅守“文如其人”的傳統,倡導詩品與人品的統一,鄙棄詩品與人品相背離的非正常行為,就可以杜絕“言非心聲”的現象。C.材料二中作者以王之渙的《涼州詞》為例,意在論證即使在鄉(xiāng)愁如此濃郁的詩里,家國情懷也未曾缺席。D.材料二從家國情懷的角度,挖掘出我國古典詩詞的文化價值,讓我們在認同中傳承,在踐行中堅定信心,這恰是對文化自信的具體例釋。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A項,根據材料一第四段“在中國詩歌史上,‘言非心聲’的情況也很多。相當一部分詩人的詩品與人品其實是割裂的,背離的,永遠無法契合的,以至于出現了創(chuàng)作與生活嚴重脫節(jié)的現象”可知,A項正確。B項,根據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堅守“文如其人”的傳統有助于減少“言非心聲”的現象的出現,但前者并非是后者的充分條件;“言非心聲”與人格的二重性有關,文末也很委婉地說明了這種現象也許永遠無法杜絕。B項錯誤。C項,材料二圍繞古典詩詞中的家國情懷,從“邊塞況味”和“憂國憂民”兩方面展開分析,王之渙的《涼州詞》是邊塞詩,其中所蘊含的濃郁鄉(xiāng)愁可謂不言而喻,但“鄉(xiāng)愁之上,還有家國榮譽”。C項正確。D項,材料二的核心論題是古典詩詞中的家國情懷,但根據材料二的出處可知,作者想要探討的是“古典詩詞”與“文化自信”的關系,“家國情懷”只不過是一個切入點。材料通過分析古典詩詞中的家國情懷,挖掘出了古典詩詞的文化價值,從而構建了古典詩詞與文化自信的關聯。D項正確。故答案為B項。3.(2020山東沖刺,3分)根據材料二,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詩詞中的“邊塞況味”,或表現為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氣概,或表現為比個人的鄉(xiāng)愁更為強烈的家國榮譽。B.朱熹認為杜甫等“君子”盡管遭遇各不相同,但他們都“磊磊落落”,在詩詞中體現出對民眾生命的人道關懷。C.《出塞》中“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等詩句,主要表達詩人王昌齡對李廣英雄氣概的敬佩。D.中華文化昂揚的自信積淀于中國古典詩詞的字里行間,深隱于民族血脈的薪火相傳,它孕育了家國情懷。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A項,材料二第二段采用舉例論證的方法,論述了“邊塞況味”的內涵。王昌齡的《出塞》體現了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氣概和決心,王之渙的《涼州詞》則說明在“鄉(xiāng)愁之上,還有家國榮譽”。由此可知,A項正確。B項,偷換概念。在詩詞中體現出“對民眾生命的人道關懷”只是杜甫詩詞的特征,不是顏真卿“他們”的共同特征。B項錯誤。C項,曲解文意?!冻鋈分械倪@句詩確實含有對李廣英雄氣概的敬佩,材料說的是“有感于漢將李廣的英雄氣概,……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選項對《出塞》主旨概括不正確,且這并不契合材料二的主要內容。材料二第二段以《出塞》為例,意在說明這些英雄人物為保家衛(wèi)國所做的努力,強調的是他們的家國情懷,而非個人特質。C項錯誤。D項,文意倒置。根據材料二最后一段可知,積淀于中國古典詩詞的字里行間、深隱于華夏靈魂深處的是“家國情懷”,而非“文化自信”;中國文化昂揚的自信與家國情懷之間的關系是后者成就前者,而非前者孕育后者。D項錯誤。故答案為A項。4.(2020山東沖刺,4分)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答案:①以張載名言開篇,對其解釋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②采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且相互照應。③論證中綜合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主要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等。(每點1分,答出三點得4分)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材料論證特點。材料二的開篇部分“北宋哲學家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既是先賢圣道,亦隱喻家國大義”,引用名言開篇,對其解釋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材料第一段提出觀點,第二、三兩段從“邊塞況味”和“憂國憂民”兩個方面論述了古典詩詞中的家國情懷,最后一段則承前總結古典詩詞與文化自信的關系,是典型的“總—分—總”結構。材料道理論證和舉例論證相結合。“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等詩句都是道理論據,列舉的辛棄疾、陸游、杜甫等都是事實論據,這些都增強了文本的說服力。5.(2020山東沖刺,6分)提高詩歌創(chuàng)作的境界,實現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格是文化創(chuàng)新的時代要求。怎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高品質詩歌?請結合三則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答案:①欲醇詩品,先正人品。詩人要繼承“文如其人”“言為心聲”等優(yōu)良傳統,不斷加強道德修養(yǎng),實現人格的自我完善。只有成為品格高尚的“君子”,才能真正提升詩的品質、品格和品位。(2分)②繼承詩歌書寫家國情懷主題的傳統,有真情實感,有家國榮譽,憂國憂民,堅持文化自信,點亮時代精神,輝映未來。(2分)③要有理想和追求。詩人的情懷要從“自我”走向“人類喉舌”,創(chuàng)作的詩歌要契合“合乎自然,鄰于理想”兩個維度,不僅僅關注自己的事,還要關注千千萬萬人的事,寫出符合人的生存發(fā)展的理想性的詩歌。(2分)解析:本題考查探究文本中的具體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根據材料一第一段“我們經常說兩句話,‘文如其人’‘言為心聲’。中國古代傳統詩論習慣將詩品與人品相聯系,以為人品決定詩品,詩品出于人品”可知,詩品和人品相聯系,要想創(chuàng)造出高品質的詩歌,需要先“正人品”。根據材料二可知,家國情懷是中國古典詩詞積淀于文化中的審美基因,它成就了中華文化昂揚的自信,所以要想創(chuàng)作出高品質的詩歌,就要繼承古典詩歌書寫家國情懷的優(yōu)良傳統。整個材料三圍繞如何創(chuàng)作高質量的詩歌展開論述,根據第一段的結尾句可知,具體方法在下文。而第二段的開頭句直接指出了方法。綜合三則材料,概括作答即可。B組(沖刺滿分)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題。材料一:自然文學不同于西方文學史上的自然主義。它是源于17世紀,奠基于19世紀,形成于當代的一種具有美國特色的文學流派。美國自然文學雖然在傳統上受到了歐洲浪漫主義的影響,但是鑒于它產生于以“伊甸園”與“新大陸”而聞名于世的美國,便自然有著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所不可能有的特性:從一開始,它就注定是一首“土地的歌”。美國著名歷史學家亨利·納什·史密斯在其著作《處女地》中指出:“能對美利堅帝國的特征下定義的不是過去的一系列影響,不是某個文化傳統,也不是它在世界上所處的地位,而是人與大自然的關系……”從形式上來看,自然文學屬于非小說的散文體,主要以散文、日記等形式出現。從內容上來看,它主要思索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簡言之,自然文學最典型的表達方式是以第一人稱為主,以寫實的方式來描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進自然環(huán)境那種身體和精神的體驗。也有人形象地將它稱作:“集個人的情感和對自然的觀察為一身的美國荒野文學。”自然文學的主題,由最初研究自然與人的思想行為的關系,到如今探討自然與整個人類及其文明和文化的關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程。而這一主題也是當今人類所面臨的不容回避和必須解決的問題。它不僅是某一個國家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從自然文學的發(fā)展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西方自然文學作家對東方古老文化的興趣,看到了多種文化的相遇。無論是在愛默生的《論自然》還是梭羅的《瓦爾登湖》中,我們都能看到東方思想的影響。當代自然文學作家蘇珊·茲溫格在其著述中對老子的思想極為推崇,稱老子的《道德經》充滿人生智慧,教誨人們如何貼近土地,過一種平靜、簡補、知足的生活。令美國自然文學作家感興趣的不僅有中國的儒學、道學,而且還有文學作品。他們將《詩經》視為“詩歌之母”,將謝靈運、王維、李白等中國詩人的詩作稱為“中國的荒野詩歌”,并以“山野家園”為名翻譯出版。因為這些詩人將自然與心靈深切地融進了內在的荒野,所以才引起了當代美國自然文學作家的關注。(摘編自程虹《荒野情結》)材料二:1985年,《美國遺產》雜志評選“十本構成美國人性格的書”,《瓦爾登湖》位居榜首。美國歷史學界“班克羅夫特獎”得主羅伯特·D.理查德森的代表作《梭羅傳》呈現了梭羅多層次的人生以及梭羅所代表的19世紀中葉美國的社會運動思潮。梭羅是美國自然文學典范作家,但是,在美國文學史和思想史里,人們通常視梭羅為愛默生的弟子或傳承者。梭羅與愛默生的友誼,是這本傳記的重要組成部分,梭羅從愛默生的《論自然》里汲取了很多營養(yǎng)。1837年的秋天,他們成為朋友,愛默生成功地說服梭羅從事寫作。梭羅大量閱讀博物學著作,林奈的分類學、達爾文的進化論,都讓他著迷。這些著作喚起了他對自然的向往,《沃楚西特山之旅》《冬季遠足》等早期作品,已經顯現出了梭羅“遠行體”的風格。梭羅在瓦爾登湖獨居的時間,實際上只有兩年零兩個月,但《瓦爾登湖》讓梭羅永遠成為這塊土地的代表。正如作者所言,“這段經歷已經成為每個美國知識分子內心景觀永久性特征”。梭羅的瓦爾登湖生活并非純粹的、原始的,它的意義在于作者所說的“實驗性、代表性或象征性”,或以梭羅自己的話表達:“在我的想象中,即便身處物質文明當中,過一種原始的墾荒生活也是不無裨益的?!苯裉?,想起瓦爾登湖,想起梭羅,有多少人能不向往那一小片荒野里的綠洲呢?(摘編自林頤《這是一場關于自由的實驗——讀〈梭羅傳〉》)材料三:自然文學的功能是什么?首先是慰藉的功能。當一個人失意甚至落魄的時候,自然文學能使他的心靈得到慰藉。唐代詩僧寒山三次科舉不第,家人、朋友對他冷眼相待,他被迫出走,棲身天臺山的寒巖里,才創(chuàng)作了那么多書寫自然的白話詩。美國自然文學作家繆爾,跟父親的關系鬧僵,雙目一度失明,陷入人生低谷。雙目重見光明后,他決心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上最美的東西——自然。于是,他到美國西部的森林和荒野中尋找慰藉。自然文學還有科普的功能。“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薄缎煜伎陀斡洝肥亲匀晃膶W經典之作。徐霞客在沒有任何官方資助的背景下,用了四十余年的時間,上千次游歷,踏訪過無數山巒河流,“達人所未達,探人所未知”,寫出了260萬字的旅行日記。他的日記涉及地質、地貌、山脈、水系、火山、溫泉、植物、動物、氣候、宗教、風俗等博物學知識,還糾正了前人許多錯誤的結論和認識?!缎煜伎陀斡洝肥且徊康乩碇?、一部科學著作,更是一部自然科普著作。自然文學還有完善人格的功能。這里必須說說蘇東坡。有人說,蘇東坡一生不得志,遭受了種種磨難。遭受了種種磨難是事實,但一生不得志卻未必。他曾官至三品,舉朝能匹者,不過爾爾。才華成就了他,也幾乎毀了他。然而,他仍舊活得通透,灑脫,其樂陶陶。“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敝瘢翘K東坡自然文學作品中的主角。人該如何對待外物?人該舍棄什么?蘇東坡說:“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贝嗽捄谓??也許,對外物的欲望會占據人的內心。因為,欲望是無邊的,人會在無邊的欲望中迷失自己。(摘編自李青松《自然文學墊高人的精神世界》)6.(2021八省聯考,3分)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西方文學史上的自然文學是形成于當代的一種具有美國特色的文學流派,但其發(fā)展過程受到東方思想的影響。B.《梭羅傳》呈現了梭羅多層次的人生以及梭羅所代表的19世紀中葉美國的社會運動思潮,是自然文學典范。C.材料一介紹了自然文學“描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進自然環(huán)境那種身體和精神的體驗”,這一點可以從材料二得到證實。D.材料三闡述“自然文學的功能”時提到的寒山等人的作品,屬于材料一中美國自然文學作家會感興趣的東方文學作品。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A項,材料一第一段就指出自然文學是“形成于當代的一種具有美國特色的文學流派”,它“有著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所不可能有的特性”,選項前半句說法正確;材料一最后一段舉例闡述了西方自然文學中能看到東方思想的影響,以及西方自然文學作家對中國文學的興趣,印證后半句說法正確。A項正確。B項,無中生有。根據材料二第二段第一句話可知,“梭羅是美國自然文學典范作家”,這不能說明《梭羅傳》就是自然文學典范,《梭羅傳》是人物傳記,不是自然文學作品。B項錯誤。C項,材料一第二段指出自然文學“描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進自然環(huán)境那種身體和精神的體驗”,材料二則以梭羅的事跡為例,說明了自然文學是如何體現這一點的,C項正確。D項,材料一最后一段明確指出,“因為這些詩人將自然與心靈深切地融進了內在的荒野,所以才引起了當代美國自然文學作家的關注”,而材料二指出寒山創(chuàng)作了大量書寫自然的白話詩,徐霞客寫作了記述游歷自然之見聞的旅行日記《徐霞客游記》,蘇東坡逆境中寄情于物的詩文都與之相符。D項正確。故答案為B項。7.(2021八省聯考,3分)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自然文學的主題由研究自然與人的思想行為的關系,到探討自然與人類及其文明和文化的關系,是因為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B.當代自然文學作家對老子充滿人生智慧的思想極為推崇,認為道家比儒家更貼近土地,生活更平靜、簡樸、知足。C.《徐霞客游記》是一部地理科學著作,更是一部自然科普著作,作者以此為例證明自然文學更關注的是科學普及。D.自然與人的關系是中西方文學共同關心的文學主題,當一個人失意甚至落魄時,自然文學能使人的心靈得到慰藉。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并推斷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A項,強加因果。根據材料一第三段可知,自然文學的主題變化確如選項所說,但“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在原文中并沒有和前文構成因果關系。A項錯誤。B項,無中生有。“認為道家比儒家更貼近土地,生活更平靜、簡樸、知足”的論斷,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據。B項錯誤。C項,曲解文意。“作者以此為例證明自然文學更關注的是科學普及”錯誤,《徐霞客游記》的例子證明的是“自然文學還有科普的功能”。C項錯誤。D項,梭羅、繆爾、寒山、徐霞客等的例子都可以說明“自然與人的關系是中西方文學共同關心的文學主題”,由材料三第二段可知自然文學讓失意落魄者得到慰藉。D項正確。故答案為D項。8.(2021八省聯考,3分)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三觀點的一項是()A.書寫自然,以及對這種文學的研究,可以讓我們做好準備,以應對世界的糾紛及挑戰(zhàn)。B.在西方文明的傳統中,人們總是傾向于把精神與物質、自我與環(huán)境、人與自然分隔開來,區(qū)別對待。C.在各種生活的迫使、各種欲念的引誘以及各種矛盾的驅使下,深藏于心靈的所有惡念會被無限制地放大。D.回歸自然是一件好事,符合人們對田園牧歌的追求,但人畢竟是社會的人,誰也做不到徹底地逃離。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首先確定材料三的觀點,材料三論述了自然文學的功能,認為自然文學可以慰藉心靈、普及科學知識、完善人格。A項,“可以讓我們做好準備,以應對世界的糾紛及挑戰(zhàn)”,意為自然文學及其研究可以讓人更好地面對紛繁的世界,體現了自然文學的功用。A項正確。B項,這里只是說了“西方文明的傳統”傾向于把人和自然分開,并沒有談論自然文學的功能問題。B項錯誤。C項沒有談論自然和自然文學的問題,與文無關。C項錯誤。D項,“誰也做不到徹底地逃離”對人回到自然抱有消極態(tài)度,不支持材料三的觀點。D項錯誤。故答案為A項。9.(2021八省聯考,4分)梭羅對美國的文學史和思想史分別有怎樣的影響?請結合材料二簡要說明。答案:①文學史方面:是美國自然文學典范作家,作品《瓦爾登湖》對美國民眾的性格影響深遠,在每個美國知識分子內心留下深刻印記。②思想史方面:代表19世紀中葉美國的社會運動思潮。(每點2分)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材料二中作者對作品及其內容的評價是重要信息,應當予以關注。材料二中作者對梭羅進行了介紹和評價,需要根據題意篩選相關信息,分角度組織答案。從“呈現了梭羅多層次的人生以及梭羅所代表的19世紀中葉美國的社會運動思潮”“梭羅是美國自然文學典范作家,但是,在美國文學史和思想史里,人們通常視梭羅為愛默生的弟子或傳承者”等語句中,可以概括出梭羅在文學史和思想史兩方面的影響;再把第四段中梭羅的作品《瓦爾登湖》的影響歸納到文學史方面即可。10.(2021八省聯考,6分)中西方自然文學有哪些不同?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答案:(示例)①時間:以美國當代自然文學為代表的西方自然文學發(fā)源于17世紀;我國古代自然文學可以上溯到《詩經》和諸子百家的時代。②形式:西方自然文學以散文、日記為主;我國古代自然文學還有大量詩詞,比如寒山、蘇東坡的詩詞。③表達方式:西方自然文學以第一人稱為主,以寫實的方式來描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進自然環(huán)境那種身體和精神的體驗;我國古代自然文學的詩詞散文并不一定是寫實的,也不一定是第一人稱,多以抒情為主。(每點2分)解析:本題考查綜合多個文本,對文中信息進行概括理解、比較辨析;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解答本題,需綜合梳理三則材料。材料二具體地分析了梭羅及其作品的影響,不作為分析中西方自然文學不同的重點,因此答題區(qū)間主要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材料一第一段介紹了西方自然文學起源的時間,第二段“從形式上來看,自然文學屬于非小說的散文體,主要以散文、日記等形式出現。從內容上來看,它主要思索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簡言之,自然文學最典型的表達方式是以第一人稱為主,以寫實的方式來描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進自然環(huán)境那種身體和精神的體驗”這段話從形式、內容、表達方式三個角度概括了西方自然文學的特點,可以從這三個角度對中西方自然文學做對比,找出二者的不同。材料三主要介紹自然文學的功能,舉例多用中國古代自然文學作品,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自然文學作品在形式上還有很多詩詞,結合自身知識儲備以及材料內容可知,中國古代詩詞并非以寫實為主,也不一定是第一人稱。整合以上信息,分條作答即可。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題。材料一:自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針對經濟系統,國際上一直以“國內生產總值”(GDP)為主要指標,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一定時期內生產和提供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對于自然系統,尚缺乏評估自然生態(tài)系統為人類生存與發(fā)展提供的支撐和福祉的核算指標,導致人們對此認識不足,這也是長期以來生態(tài)系統得不到有效保護的主要根源。包括綠色GDP,其實是以GDP為基礎,扣除經濟生產中所消耗的資源成本和環(huán)境污染成本,其本質是評估國民經濟增長的凈正效應,不包括生態(tài)系統調節(jié)服務的價值,仍然是一個評估經濟系統運行狀況的指標。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將“生態(tài)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評價體系”。建立生態(tài)系統產品與服務的評估技術體系與核算機制,是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優(yōu)質生態(tài)產品供給,將生態(tài)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評價體系的科學基礎。GEP的全名是“GrossEcosystemProduct”,即“生態(tài)系統生產總值”,也稱為“生態(tài)產品總值”,是指一個地區(qū)的生態(tài)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的各種最終物質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主要包括生態(tài)系統提供的物質產品價值、調節(jié)服務價值和文化服務價值,一般以一年為核算時間單元。GEP可以作為把生態(tài)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fā)展評價體系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為完善發(fā)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與政績考核制度提供重要支撐。GEP核算還可以用來描繪生態(tài)系統的總體狀況,評估生態(tài)保護成效、生態(tài)系統對人類福祉的貢獻、生態(tài)系統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支撐作用,定量描述區(qū)域之間的生態(tài)關聯,從而作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抓手,為建立生態(tài)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將生態(tài)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提供依據。GEP核算可以從功能量和價值量兩個角度核算。功能量用生態(tài)產品產量表達,如糧食產量、水資源供給量和自然景觀吸引的旅游人數等,其優(yōu)點是直觀,可以給人明確具體的印象,但由于計量單位與量綱不同,不同生態(tài)產品產量不能加和。為了獲得一個地區(qū)或者一個國家在一段時間的生態(tài)產品產出總量,就需要借助價格,將不同生態(tài)產品產量轉化為貨幣單位表示產出,然后加總為GEP。其中,第一步功能量核算,基于生態(tài)環(huán)境、氣象、水文等監(jiān)測數據,采用生態(tài)評估模型和生態(tài)生產函數的方法核算生態(tài)產品功能量;第二步價值量核算,采用直接市場法、替代市場法和模擬市場法等確定每類生態(tài)產品的價格,然后與相應的生態(tài)產品的功能量相乘得到其價值量;最后將各項生態(tài)產品價值加總得到GEP。(摘編自張蕾、宋昌素對歐陽志云的訪談錄《有了GDP,為什么還要引進GEP?》)材料二:GEP,即生態(tài)系統生產總值,從統計指標來看,GEP提升了生態(tài)系統的經濟價值,而且是一種增值。以往,人們對生態(tài)系統的價值衡量大都局限于生態(tài)本身,對其經濟價值的考量集中在提供生態(tài)產品(如林木)和文化旅游等較窄的方面。GEP核算制度體系作了較大改進,增列了“調節(jié)服務”這個經濟指標,包括調節(jié)氣候、涵養(yǎng)水源、凈化空氣、削減噪音等。GEP是政府行為的“指揮棒”。近年來,我國大刀闊斧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污染治理、環(huán)保督察、試點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賠償制度、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納入政績考核體系,宏觀上的頂層設計已經日趨完善。這些制度設計主要是給“唯GDP論”設置底線和紅線,套上“韁繩”,用一票否決和問責等非常規(guī)化手段約束地方官員為經濟發(fā)展而污染環(huán)境的沖動。推進GEP核算有了量化指標,有利于生態(tài)文明理念在微觀層面、實踐層面落地執(zhí)行和精細化考量,促進綠色發(fā)展政績考核的常規(guī)化。GEP將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由“韁繩”變成“引擎”,從結果導向加快全面準確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地方官員將更加主動地去保護環(huán)境,提升和釋放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潛在經濟價值,積極助推“兩山”雙向轉化,早日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摘編自劉誠《GEP核算,讓生態(tài)保護由“韁繩”變“引擎”》)材料三:春天的麗水市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青山環(huán)抱,草木蔥蘢。殊不知,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廢石遍地、污水橫流的污染礦山。如何實現礦區(qū)長效治理和環(huán)境保護?遂昌轉型發(fā)展旅游業(yè)。悠久的采礦歷史和完整的礦冶遺跡,成為遂昌金礦旅游主要支撐點。2007年以來,當地陸續(xù)建成國家礦山公園標志碑、黃金博物館、礦業(yè)遺跡保護區(qū)、生產工藝展示區(qū)、生態(tài)保護示范區(qū)、綜合配套服務區(qū)六大區(qū)塊,景區(qū)游客接待量與經營指標快速增長。近年來,公園周邊涌現出古松長廊、黃金谷漂流等多個景區(qū),建起了60多家農家樂及民宿,附近鄉(xiāng)鎮(zhèn)600多人的就業(yè)問題得以解決。守住綠水青山,把生態(tài)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發(fā)展優(yōu)勢,麗水在這條道路上想得更深、走得更遠。“不僅要依托良好生態(tài)做觀光旅游,還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探索生態(tài)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將山水資源轉化為生產要素,并以此為引擎帶動經濟發(fā)展?!彼觳h委書記張壯雄表示。新鮮的空氣、純凈的水源、優(yōu)質的土壤,到底值多少錢?“村里自然資源都能具體換算,2018年全村GEP為1.6億元?!彼觳箬湘?zhèn)大田村黨總支書記項萍說,2019年5月,大田發(fā)布村級GEP核算報告。經過探索實踐,當地初步形成了一套生態(tài)產品價值核算評估體系和價值實現制度體系。空氣、水流、土壤、森林等,不僅有了明晰價格,還能通過出讓交易、轉移支付、抵押擔保等實現經濟價值。通過GEP核算出來的生態(tài)資源,正加速轉化為經濟來源。不僅在遂昌,青田縣農商銀行以禎埠鎮(zhèn)優(yōu)質生態(tài)產品的價值為質押物,向青田縣禎埠生態(tài)強村發(fā)展有限公司發(fā)放了全國首筆GEP直接信貸500萬元。金融助推生態(tài)產品價值實現,有了更清晰的路徑。(摘編自柳文《綠水青山這樣“變現”》)11.(2021福建模擬,3分)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GEP與GDP可分別針對某一地區(qū)的自然系統與經濟系統核算總價值,從而分別評估生態(tài)系統與經濟運行的狀況,為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服務。B.生態(tài)系統提供的物質產品價值、調節(jié)服務價值和文化服務價值構成生態(tài)系統最終物質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量,可以從這中間計算出生態(tài)效益。C.GEP核算因為可以作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抓手,所以能夠評估生態(tài)系統對經濟發(fā)展的作用,并將生態(tài)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D.核算生態(tài)系統的經濟價值需要以GDP為基礎、增列生態(tài)調節(jié)經濟指標、再扣除所消耗的資源成本和環(huán)境污染成本,借之可以描繪生態(tài)系統狀況。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A項,根據材料一前三段可知,GDP是國內生產總值,它用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一定時期內生產和提供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GEP是生態(tài)系統生產總值,“指一個地區(qū)的生態(tài)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的各種最終物質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GDP針對經濟系統,GEP針對自然系統,都為經濟系統提供服務。A項說法正確。B項,縮小范圍。根據材料一第三段可知,GEP是“各種最終物質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主要包括生態(tài)系統提供的物質產品價值、調節(jié)服務價值和文化服務價值”,而非選項所說只由這三項構成。B項錯誤。C項,因果倒置且曲解文意。對應材料一第三段,原文是“GEP核算還可以用來……評估……生態(tài)系統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支撐作用……,從而作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抓手”,選項前半句因果倒置;最后一個分句“并將生態(tài)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錯,原文是“為……將生態(tài)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提供依據”,選項曲解文意。C項錯誤。D項,混淆概念。這是將生態(tài)系統的經濟價值的核算與綠色GDP混淆。根據材料一第一段,需要“以GDP為基礎,扣除經濟生產中所消耗的資源成本和環(huán)境污染成本”的是綠色GDP,并非是核算生態(tài)系統經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淺談EPC總承包模式下的造價管理與控制
- 2025年度住宅小區(qū)綠化工程承包合同范本-@-1
- 2025年新能源車輛配送及維護保養(yǎng)服務合同
- 勞務合同范本內容
- 個人信譽合同范例
- 借款合同范例匯編
- 勞動終止合同范例
- 上海個人租賃合同范本
- 個人吊車轉讓合同范本
- 企業(yè)藥品采購合同范例
- NB-T 10609-2021 水電工程攔漂排設計規(guī)范
- 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
- 衛(wèi)生部手術分級目錄(2023年1月份修訂)
- 即興口語(姜燕)-課件-即興口語第一章PPT-中國傳媒大學
- 公共政策學(第三版)-課件
- 文物保護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冷卻塔是利用水和空氣的接觸
- 我國古代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
- 企業(yè)注銷鑒證工作底稿
- 環(huán)境因素多因子評價方法
- 冷卻水路設計原則與優(yōu)化實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