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電氣事故及其預防措施_第1頁
煤礦電氣事故及其預防措施_第2頁
煤礦電氣事故及其預防措施_第3頁
煤礦電氣事故及其預防措施_第4頁
煤礦電氣事故及其預防措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煤礦電氣事故及其預防措施一、電危害形式由于井下電氣裝備受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地質條件的制約,裝備在運用中起動頻繁、負荷改變大、電壓波動大,因過載、短路、漏電、電弧、電火花故障引起的裝備燒毀、礦井火災、瓦斯煤塵爆炸、人員觸電傷亡事故隨時都有發(fā)生的可能。另外,配電線路、開關、熔斷器、插銷座、電熱裝備、照明燈具、電動機等均有可能引起電損害,成為火災的點燃源,或造成人員觸電。二、觸電的危害及防治措施1、觸電的危害人體觸及帶電導體或因絕緣損壞而帶電的裝備外殼或電纜、電線即為觸電。由于井下的特別工作環(huán)境條件,發(fā)生觸電的可能性較大。觸電對人體組織的破壞性是很冗雜的。一般對人體的損害大致可分為電擊和電傷兩種情況。電擊是指觸電時電流通過人體,在熱化學和電解作用下使呼吸器官、心臟和神經系統(tǒng)受到損傷和破壞。多數情況下電擊可以使人致死,故是最危險的。電傷是指由于電流通過人體某一局部,或電弧燒傷人體,造成對體外表器官的破壞,主要是物理性破壞,如燒傷。當燒傷面積不大時,不至于有生命危險。通常人體觸電時同時受到電擊和電傷的損害。觸電對人身的危險是由很多因素確定的,但流經人體的電流大小是起確定作用的主要因素。人體能自我掙脫的最大電流為16mA(稱為掙脫電流)。通常通過人體的觸電電流溝通在15~20mA以下,直流在50mA以下時,不會有生命危險。但當人體觸電電流長時超過掙脫電流而沒有得到救助時,生命就有危險。當人體觸電電流到達XXXmA(大致相當25W燈泡通上220伏電壓時流過的電流)以上時,生命就有肯定危險。流經人體電流的大小與人體電阻有關。人體電阻越大,通過人體的電流就越小,反之亦然。人體電阻是一個變動幅度很大的數值,人體有傷口、流汗潮濕時其值較正常時大為減小,并隨觸電時間加長而減小,因此,這種情況下的觸電也就更危險。流經人體的觸電電流與作用于人體的電壓有關,觸電電壓越大,觸電電流就越大,也就越危險。觸電電流流經人體的時間越長,觸電對人的損害程度就越大,故即使是安全電流,若長時間流經人體,也會造成傷亡事故。我國規(guī)定30mA的電流,流經人體1秒鐘是安全的。因此,當人體觸電時發(fā)生時,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使觸電人員脫離電源,對搶救觸電人員的生命就顯得非常重要。2、觸電的防治措施(1)井下不得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裝備(包括電纜和電線)。檢修或搬遷前,必需切斷電源,并用同電源電壓相順應的驗電筆檢驗,檢驗無電前方可進行。全部開關把手在切斷電源時都應閉鎖,并懸掛有人工作,不準送電警示牌,只有執(zhí)行這項工作的人員,才有權取下此牌送電。嚴格執(zhí)行誰停電,誰送電。的制度,嚴禁約時送電。電氣裝備要搬遷,拉閘斷電嫌麻煩;帶電作業(yè)有危險,電氣火花是爆源(2)操作井下電氣裝備,必需遵守以下規(guī)定:①非專職或值班電氣人員,不得擅自操作電氣裝備。②操作高壓電氣裝備主回路時,操作人員必需穿戴絕緣手套和電工絕緣靴或站在絕緣臺上。操作電氣充大膽,絕緣愛護扔一邊;一旦失手觸了電,人命關天懊悔晚③127伏手持式電氣裝備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需接觸的部分,應有良好的絕緣。④一般型攜帶式電氣測量儀表,只準在瓦斯?jié)舛?%以下的地點運用。井下防爆電氣裝備,在入井前必需經檢查合格前方準入井。⑤嚴禁私拉亂接供電線路。⑥井下供電堅持運用檢漏愛護裝置和電煤鉆綜合愛護裝置。(3)防止人身觸電或接近帶電導體。①將電氣裝備的暴露帶電部分安裝在肯定高度,或圍欄內。②井下各種電氣裝備的導電部分和電纜接頭都必需封閉在牢固的外殼中,并在操作手柄和盒蓋之間設置機械閉鎖裝置。③各變(配)電所的入口或門口都懸掛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警示牌;無人值班的變(配)電所,必需關門加鎖;井下硐室內有高壓電氣裝備時,入口處和硐室內都應在明顯地點加掛高壓危險警示牌。(4)對人員常常接觸的電氣裝備,采納電壓等級低的電壓。如井下照明、手持式電氣裝備、電話、信號等裝置的額定電壓都不應超過127伏。(5)煤礦井下防止觸電留意事項非專職電氣人員不得擅自擺布、檢修、操作電氣裝備。裝備故障任意弄,不懂裝懂瞎逞能;專用裝備專人管,無關人員不要動②不準自行停、送電。③謹防觸架空線傷人。攜帶較長的金屬工具用具、金屬管材在架空線下行走,嚴禁將其扛在肩上。④下山行走,嚴禁手扶電纜,否則,一旦遇到電纜漏電,其后果及其嚴峻。⑤嚴禁在電氣裝備與電纜上躺坐,不得任意觸摸電氣裝備和電纜。三、漏電的危害及防范漏電會給人身、裝備以至礦井造成很大威逼:人體觸及漏電裝備或電纜時會造成觸電傷亡事故;可提前引爆電;電氣裝備漏電時不按時切斷電源會擴大為短路故障,燒毀裝備,造成火災。防范措施:1、防止電纜、電氣裝備浸泡在水中,防止電纜受擠壓、碰撞、過度彎曲、劃傷、刺傷等機械損傷。2、導線聯(lián)結要堅固,無毛刺,防松脫。3、修理電氣裝備時要按規(guī)程操作,嚴禁將工具和材料等導體遺留在電氣裝備中。4、不得任意在電氣裝備中增加額外部件,若必需設置時,要符合有關規(guī)定的要求。5、設置愛護接地裝置。6、對電網對地電容電流進行補償。7、設置漏電愛護裝置。8、防止電氣裝備和電纜長期過負荷或超期運行,使絕緣老化造成漏電。9、按規(guī)定定期對電氣裝備、電纜進行電氣性能測定。10、裝備修理時,應防止停、送電操作錯誤、帶電作業(yè)或工作不慎而造成人身觸及一相而漏電。四、觸電急救根本學問遇有觸電事故發(fā)生,應按二快、一堅持、一謹慎的原則,開展救援。1、二快指的是:快速切斷電源,快速進行搶救。①快速切斷電源,使觸電者快速脫離電源。當出事地點附近設有電源開關或插頭時,應立刻斷開開關或拔掉插頭,切斷電源。當電源開關或插頭離出事地點太遠時,如電源電壓低于380伏,則可用枯燥的木棒、竹桿等將電纜等帶電體移開,也可用帶絕緣的鋼絲鉗或帶枯燥木柄的斧頭切斷電源,但必需留意電源的供電方向,同時應在有支持物的地方切斷電源。切不行在沒有絕緣措施的情況下直接用手去拉觸電者,以免擴大事故。當電源電壓高于380伏時,應穿戴好相應絕緣等級的防護用品用相應等級的絕緣用具切斷電源,如事故現(xiàn)場無絕緣用具應用通訊工具通知有關供電部門切斷事故線路。在切斷電源或使觸電者脫離電源時應留意不要誤傷他人,特別是觸電者脫離電源后,肌肉不再受電流刺激,會立刻放松而摔倒造成外傷,在高空時更是危險,故應實行相應的安全措施。當觸電者為跨步電壓觸電時(地板帶電如一相火線搭在地上,造成火線周邊20米內帶電,且離火線搭地點越近電位越高,但一般離火線搭地點8米外的電壓差不會造成人員傷亡),搶救者應留意防止自身跨步電壓觸電。觸電者可自己脫離電源時,應單腳或雙腳并攏跳出事故地點,切不行大步走出事故點。②快速進行搶救。依據統(tǒng)計在觸電事故中被搶救活的人員中,有約95%是在切斷電源后3分鐘內快速進行搶救的,因此,切斷電源后,立刻進行搶救也是關鍵的環(huán)節(jié)。首先,將脫離電源的觸者快速移至通風枯燥的地方,使其仰臥,解開其衣扣及褲帶,氣溫較低時,還應同時留意保暖。其次,依據不同診斷結果實行相應急救措施:對神志清晰的觸電者,應留意休息觀看,如認為觸電時間較長有必要送醫(yī)院檢查,并明確告知醫(yī)生患者是觸電;對有心跳而呼吸停止的觸電者,應采納口對口人工呼吸法進行搶救;對有呼吸而心跳停止的觸電者,應采納胸外心臟擠壓法進行搶救;對呼吸和心跳均停止的觸電者,應同時采納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臟擠壓法進行搶救。對后三種情況的觸電者應一方面主動搶救,另一方面應向醫(yī)院告急求救。2、一堅持:即堅持人工呼吸。搶救者在對觸電者進行人工呼吸搶救時,肯定要有耐煩,哪怕有一線希望也要連續(xù)進行,同時,在將觸電者送往醫(yī)院的途中也不能停。對觸電者來說,人工呼吸是最有效的搶救方法,有些觸電者需要進行數小時甚至數十小時的搶救,方能清醒,我國記錄在案的搶救紀錄是連續(xù)三個半小時人工呼吸后把觸電者救活。3、一謹慎:即謹慎運用興奮類藥物。如謹慎運用腎上腺素等,任意運用可能會加速觸電者死亡,只有醫(yī)院經儀器診斷后,才能確定是否運用。另外,千萬不行對觸電者潑水或用其他如用砂子埋、壓等道聽途說中的不正確方法搶救。五、事故案例1、連城縣辦礦624觸電事故,造成在切眼上進行采煤作業(yè)的李蘭、李飛觸電死亡,事故直接原因是電工在修理安裝電煤鉆綜合愛護器時,這貪圖輕松、減輕自己的修理工作量,投機取巧嚴峻違反《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未將電煤鉆外殼接地,人為將電煤鉆綜合愛護器的漏電愛護動作機構用木銷楔死,致使漏電愛護裝置無法工作。由于電煤鉆在運用過程中因絕緣破損而帶電,綜合愛護器無法切斷電源,造成李蘭、李飛在打眼作業(yè)中觸電死亡。2、寧化縣湖村鎮(zhèn)煤礦416斜井發(fā)生一起觸電事故,死亡一人。20XX年10月10日,該礦工人張(無證電工)付、黃等3人由于水泵不上水,下井查看水泵,張在斜井水泵掌握開關處,付、黃到井底水點處抬起水泵清理雜物,并把水泵抬到水稍淺的地方放置,然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