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2-2023學年天津市濱海新區(qū)重點中學七年級(上)期末歷史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25小題,共50.0分)1.好萊塢英雄史詩片《史前一萬年》上映時獲得不錯票房,該片將視線放到了人類的遠古時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時空,回到遠古時期去體驗我國最早人類的生活,那么你應該最好選擇去()A.云南 B.北京 C.浙江 D.陜西2.文物是了解歷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歷史的是()A.河姆渡黑陶缽 B.殷墟甲骨
C.商鞅方升 D.半兩錢3.家譜又稱族譜、宗譜等,是一種特殊的文獻,記載著同宗共祖血緣集團世系人物的相關情況。中華民族在文化上同宗共祖的祖先是()A.盤古、女媧 B.炎帝、黃帝 C.堯、舜、禹 D.老子、孔子4.夏、商、周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稱“上古三代”。在那個久遠的時代里,發(fā)生了許多值得人們深思的歷史事件。標志著東周建立的歷史事件是()A.商湯滅夏 B.盤庚遷殷 C.周武王伐紂 D.周平王東遷5.周朝“雖歷時很久,但卻未能建立穩(wěn)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許多諸侯國,他們無視周名義上的最高領主地位,彼此征戰(zhàn)不休”。這一局面的出現(xiàn)是由于()A.禪讓制的推行 B.世襲制的出現(xiàn) C.分封制的實行 D.郡縣制的推廣6.如圖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時期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對該圖解讀最準確的是()A.分封制已徹底瓦解 B.兼并戰(zhàn)爭連綿不斷
C.諸侯完全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D.周王室衰微,統(tǒng)治力大大降低7.李克強總理曾經(jīng)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鼻爻瘯r,為了讓官員“有權不可任性”而設立的官職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8.唐朝詩人胡曾的詠史詩句“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A.周王室衰微 B.兼并戰(zhàn)爭不斷 C.分封制崩潰 D.注重興修水利9.如圖是《戰(zhàn)國七雄形勢圖》,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別是()A.秦、楚、齊、燕 B.齊、楚、秦、燕 C.燕、齊、楚、秦 D.燕、齊、秦、楚10.“光盤行動”,就是提倡人們在吃飯就餐時不剩飯菜,養(yǎng)成節(jié)儉的良好習慣.在春秋戰(zhàn)國的諸子百家中,提倡節(jié)儉、批判貴族奢侈浪費的是()A.孟子 B.墨子 C.莊子 D.韓非子11.改革常常伴隨著利益格局的調整。按照商鞅變法的規(guī)定,應該獲得獎勵的人是()
①勤于耕織的人
②經(jīng)商的人
③戰(zhàn)場立功的人
④固守傳統(tǒng)的貴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中國古代的國家制度中,由地域關系取代了血緣關系,國家管理人員由中央任命的官吏取代了世襲的諸侯。這一制度是()A.禪讓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科舉制13.如圖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點是()
A.層層分封,權位世襲 B.中央集權,皇權至上
C.權分三省,制約平衡 D.重文輕武,削弱相權14.為漢代大一統(tǒng)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一個盛世的是()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15.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可見德治的重要性。追憶歷史,西漢重視“以德化民”是在()A.漢高祖時期 B.文景時期 C.漢武帝時期 D.光武帝時期16.“北平袁紹,南拒孫劉,青梅煮酒間,問天下英雄有幾?因事設奇,唯才是舉,鐵槊賦詩處,笑人間霸業(yè)如何!”這段材料稱道的人物應是()A.劉備 B.孫權 C.諸葛亮 D.曹操17.歷史結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各項史實與史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選項史實史論A河姆渡人建造干欄式房屋最早進入農(nóng)耕文明時代B華佗發(fā)明“麻沸散”開創(chuàng)中醫(yī)臨床理論體系C東漢明帝大力支持佛教傳播佛學取代儒學成為中國古代正統(tǒng)思想D西漢設置西域都護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A.A B.B C.C D.D18.下列關于東漢黃巾起義和秦末陳勝吳廣起義相同點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A.起義前都進行了精心的準備 B.當時的社會統(tǒng)治都非常黑暗
C.都遭到了統(tǒng)治者的殘酷鎮(zhèn)壓 D.都沉重打擊了封建王朝19.《后漢書》記載:章和二年(公元
88
年)章帝死,年僅
10
歲的和帝即位,竇太后臨朝
聽政。竇太后的哥哥大將軍竇憲趁機操縱朝政,“威權震朝廷”。這反映出的東漢歷史現(xiàn)象是(
)A.丞相權力膨脹 B.豪強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專權 D.宦官專權20.張騫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種傳入中原,豐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種中,哪一種不是從西域傳入的()A.
核桃 B.
小麥
C.
石榴 D.
葡萄21.“漢帝國崩解后,中國陷入一段黯淡無望的長期動亂時代。豪強兼并所引起的社會不安仍未解決;甚至在一連串政治斗爭激化下,導致戰(zhàn)事連綿不斷,胡人入侵,使社會秩序徹底瓦解。”這段“長期動亂時代”是()A.春秋戰(zhàn)國時期 B.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C.五代十國時期 D.遼宋夏金元時期22.東漢末年,經(jīng)濟殘破,民不聊生。張角創(chuàng)立太平道,經(jīng)過十多年的努力,太平道發(fā)展到中國的許多地方,教徒人數(shù)達到幾十萬,在民間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太平道發(fā)展如此迅速的社會因素是()A.太平道滿足了人民的精神渴求 B.太平道尊奉黃帝和老子
C.太平道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 D.太平道吸收了神仙方術23.學習歷史需要查閱史料,在《史記》中不能查閱到的是()A.大澤鄉(xiāng)起義 B.三國鼎立 C.長平之戰(zhàn) D.商鞅變法24.西晉王朝存在時間非常短暫。導致西晉是一個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①統(tǒng)治集團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遷往江南地區(qū)
③皇族之間連年混戰(zhàn)
④內遷少數(shù)民族反抗西晉的壓迫。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5.我國古代有很多德才兼?zhèn)涞娜耍麄兺ǔ1辉u為“圣人”,那么“書圣”、“醫(yī)圣”分別是()A.王羲之、吳道子 B.王羲之、杜甫 C.李白、張仲景 D.王羲之、張仲景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0.0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說“要鼓勵企業(yè)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chǎn),培養(yǎng)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肮そ尘瘛笔侵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極致、追求品質的精神,造就了右圖兩件絕世青銅精品。
(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兩件絕世青銅精品”的名稱。當時的工匠采用什么方法制造出這“兩件絕世青銅精品”的?
材料二如圖古代的書寫材料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造紙術堪稱“一次偉大的革命”。
(2)請將以上體現(xiàn)不同書寫材料的文物按朝代先后進行排序(只寫序號),并結合所學知識,用史實具體說明中國哪一古代技術創(chuàng)新解決了上述書寫材料的弊端。
材料三隨著絲綢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學界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見表)學者1絲綢之路不止一條,依據(jù)地理位置及其路線,可分為“西北陸上絲綢之路”、“西南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學者2絲綢之路中的“絲綢”一詞,已不再是中外商業(yè)史上交流的商品“絲綢”之狹義,而是一個文化象征符號。所以絲綢之路是溝通中國與域外交流的一個“交通網(wǎng)絡”,包括商業(yè)、文化和民族遷徙交融這三大功能。(3)學者1概括的“西北陸上絲綢之路”的大致路線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張騫出使西域和絲綢之路開通的關系。(4)舉例論證學者2所說的絲綢之路的“文化功能”。27.我國歷史悠久、疆域遼闊,對于如何管理國家、鞏固統(tǒng)治,是歷代帝王都很重視的一個問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如圖:
材料二秦王嬴政任用許多能干的人。李斯原來是楚國一個布衣,被秦王拜為客卿。王翦是秦國名將,嬴政因未采納王翦的建議,伐楚失敗,就親自到王翦家,當面檢討。(1)根據(jù)材料一、二,分析秦能夠統(tǒng)一六國的原因。
材料三如圖2:
(2)根據(jù)材料寫出秦朝統(tǒng)一后采取的經(jīng)濟措施。結合秦統(tǒng)一天下和秦朝政治上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談談秦朝在中國歷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材料四大漢之難,無國能敵。今王謀反,吾身為皇親國戚,怎能在此觀望呢?大漢有我,必定中興!
——劉秀(3)材料中的“大漢”最早是由誰開創(chuàng)的?為實現(xiàn)中興,劉秀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五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即如何處理這一廣大地區(qū)的民族關系,其中包含如何對待漢族的先進生產(chǎn)方式、漢族的文化問題。是繼續(xù)保存拓跋氏舊的社會制度和舊有的文化習慣,還是捐棄舊俗,接受先進的文化,在新的歷史環(huán)境中獲得新生,北魏的統(tǒng)治者必須作出抉擇。
——白壽彝《中國通史》(4)材料中北魏統(tǒng)治者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北魏孝文帝“移風易俗”方面采取的措施?28.“東漢末年起三國”,“魏晉盡風流”。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如圖:
(1)請分別寫出材料中①和②所對應的政權名稱、建立者及西晉完成統(tǒng)一的標志。
材料二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諸葛亮《隆中對》材料三二龍爭戰(zhàn)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zhí)煺赵坪?,周瑜于此破曹公?/p>
——唐代李白《赤壁歌送別》(2)這兩則材料與歷史上哪兩場戰(zhàn)役有關?請對材料三中戰(zhàn)役的結果和歷史作用進行簡要評析。
材料四三國鼎立時期,無論魏、蜀、吳都在局部地區(qū)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這種局部統(tǒng)一較之東漢末年眾多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的狀況前進了一步,也為后來的全國統(tǒng)一準備了條件。各國都重視發(fā)展生產(chǎn),整頓政治,增強國力,促進了局部地區(qū)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魏、蜀、吳三國還重視處理與少數(shù)民族的關系,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百度?百科之《三國鼎立》(3)依據(jù)材料概括指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產(chǎn)生了哪些積極影響?
材料五西晉禪代,承曹魏遺產(chǎn),推動農(nóng)業(yè)復興,然而不久政局動蕩,內亂頻仍,胡變蜂起,晉室被迫南渡,此后即倚江南為立國根本。北人相繼南移,同時攜來高級栽培技術,南方灌溉、貯水、分洪、運水等水利工程不斷修筑,終使江南的經(jīng)濟力量趨于壯盛。
——鄒紀萬《魏晉南北朝史》(4)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江南經(jīng)濟力量趨于壯盛”的主要原因。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生活在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的云南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體驗我國最早的原始人類的生活應該去170萬年前的云南。
故選:A。
本題考查了元謀人。在元謀人遺址,我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兩顆門牙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塊燒骨。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元謀人的歷史地位與生活地區(qū)。2.【答案】B【解析】甲骨文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商朝的歷史。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它已經(jīng)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故選項B殷墟甲骨有助于了解商朝歷史。
故選:B。
本題考查甲骨文的相關知識,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我國古代文字的演變的相關史實。3.【答案】B【解析】據(jù)所學知,相傳,黃帝部落聯(lián)合炎帝部落,打敗蚩尤。此后,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結成聯(lián)盟,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因此黃帝和炎帝被尊奉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也是中華民族在文化上同宗共祖的祖先。
故選:B。
本題考查炎帝和黃帝的相關知識,關鍵信息是“中華民族在文化上同宗共祖的祖先”。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炎帝和黃帝的相關史實。4.【答案】D【解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故標志著東周建立的歷史事件是周平王東遷。
故選:D。
本題考查東周的開始,知道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標志著東周的建立。
本題考查東周的開始,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標志著東周的建立。5.【答案】C【解析】周朝疆域廣闊,為了鞏固西周奴隸主階級的統(tǒng)治,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跟據(jù)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分給親屬和功臣等,封他們?yōu)橹T侯,實行分封制,確立了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會等級制度“分封制”。維護了周的統(tǒng)治,從長遠看,又會形成諸侯分裂割據(jù)的局面,不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西周的分封制為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埋下禍根,C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C。
本題以周朝“雖歷時很久,卻未能建立穩(wěn)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許多諸侯國,他們無視周名義上的最高領主地位彼此征戰(zhàn)不休”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關知識點。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分封制的相關史實。6.【答案】D【解析】如圖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時期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對該圖解讀最準確的是周王室衰微,統(tǒng)治力大大降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我國進入春秋時期,周王室的統(tǒng)治勢力大減,直接管轄的地區(qū)僅在洛邑一帶。周王雖然名義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無力控制諸侯,諸侯國勢力崛起,不再聽從王命,諸侯競相稱霸,D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D。
本題考查春秋爭霸的相關知識點??疾閷W生的識圖能力。春秋時期王室衰微,統(tǒng)治力大大降低。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春秋爭霸的相關史實。7.【答案】C【解析】秦始皇為了鞏固統(tǒng)一,在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分管行政,太尉分管軍事,御史大夫分管監(jiān)察百官。故秦朝時,為了讓官員“有權不可任性”而設立的官職是御史大夫。
故選:C。
本題考查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要把握御史大夫的職責。
解答此題要熟記并理解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8.【答案】B【解析】唐朝詩人胡曾的詠史詩句反映的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現(xiàn)象,由“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可知,戰(zhàn)國時期的主要階段特征是兼并戰(zhàn)爭不斷,B符合題意。
故選:B。
本題考查的是戰(zhàn)國七雄的知識點,應把握戰(zhàn)國七雄的有關歷史.
解答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考查了戰(zhàn)國七雄,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選項,選出正確答案。9.【答案】C【解析】戰(zhàn)國七雄指的是齊楚秦燕趙魏韓,巧記其具體方位的口訣為東南西北到中央。所以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別燕、齊、楚、秦。
故選:C。
本題考查了戰(zhàn)國七雄。識記并理解戰(zhàn)國七雄位置及由來。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戰(zhàn)國七雄的方位,注意方位口訣和這個圖片對應字母。10.【答案】B【解析】A.孟子主張仁政治國,不符合題意;
B.墨子思想可概括為十項主張,即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其中“節(jié)用”是指反對奢靡,提倡節(jié)儉,因而符合題意;
C.莊子主張無為而治,不符合題意;
D.韓非子主張法治,建立中央集體的封建國家,不符合題意。
故選:B。
本題考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思想觀點.“光盤行動”,即是反對奢靡,提倡節(jié)儉.
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的歷史識記能力和辨析能力.11.【答案】A【解析】商鞅變法的內容包括鼓勵耕織,生產(chǎn)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故按照商鞅變法的規(guī)定,應該獲得獎勵的人有①③。A項正確;商鞅變法規(guī)定,經(jīng)商的人因經(jīng)商致貧的要受罰,②不符合題意,排除CD兩項;商鞅變法廢除貴族世襲特權,④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故選:A。
本題考查商鞅變法,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商鞅變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2.【答案】C【解析】秦朝建立后,為鞏固統(tǒng)治,廢除了分封制,在地方實行郡縣制,郡和縣的長官都由中央任命。故這一制度是郡縣制。
故選:C。
本題考查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知道秦朝建立后,在地方實行郡縣制。
本題考查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3.【答案】B【解析】由圖看出,最高統(tǒng)治者是皇帝。另外,秦朝采取了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實行郡縣制度,這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故選:B。
本題考查秦朝政治制度的特點。識記掌握相關知識。
本題旨在結合圖考查學生對秦朝政治制度的特點的掌握。識記理解相關知識。14.【答案】A【解析】西漢初年統(tǒng)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nóng)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文帝和景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nóng)民勸誡百官關心農(nóng)桑,提倡節(jié)儉,并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文景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社會比較安定,國家的糧倉豐滿,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tǒng)治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治世”,并為漢代大一統(tǒng)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故為漢代大一統(tǒng)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一個盛世的是文景之治。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治世”,并為漢代大一統(tǒng)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我國古代的治世局面。15.【答案】B【解析】西漢初年統(tǒng)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nóng)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文帝和景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nóng)民勸誡百官關心農(nóng)桑,提倡節(jié)儉,并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一些嚴刑峻法。文景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社會比較安定,國家的糧倉豐滿,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tǒng)治為“文景之治”。選項B符合題意。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文景之治的相關史實。16.【答案】D【解析】曹操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位文學家,他統(tǒng)一黃河流域,招募流民、士兵墾田,重視人才,發(fā)展經(jīng)濟,為中國歷史的進步作出杰出貢獻,所以分析材料可知,描述的是曹操的一生,D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D。
本題以“北平袁紹,南拒孫劉,青梅煮酒間,問天下英雄有幾?因事設奇,唯才是舉,鐵槊賦詩處,笑人間霸業(yè)如何!”為切入點,考查的是曹操的相關知識點。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曹操的有關內容。17.【答案】D【解析】分析題干表格中的ABC三項的史實與史論之間的邏輯關系都不正確。D項正確。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的軍事、政治,保護往來商旅。是新疆地區(qū)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統(tǒng)轄的開始。因此D史實與推論搭配正確。
故選:D。
本題考查西域都護設置的意義??疾閷W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意識記重要史實之間的因果關系。18.【答案】A【解析】根據(jù)所學可知,陳勝、吳廣起義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黃巾起義的原因是朝政腐敗,統(tǒng)治黑暗,所以兩者當時的社會統(tǒng)治都是非常黑暗的,因此B項共同點的說法正確;陳勝、吳廣起義是直接原因是遇雨誤期,按律當斬,所以此次起義是臨時起意,沒有經(jīng)過精心準備,而東漢黃巾起義是經(jīng)過精心策劃,有組織、有準備的起義,所以A項關于相同點的說法錯誤,符合題意;陳勝、吳廣起義在秦軍的強大攻勢下失敗,黃巾起義在東漢政府的殘酷鎮(zhèn)壓下,在歷時9個月后失敗,因此C項共同點的說法正確;從作用上看,陳勝、吳廣起義和黃巾起義都對各自當時的政府統(tǒng)治以沉重打擊,使其一蹶不振,故D項相同點的說法也是正確的。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東漢黃巾起義和秦末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題時圍繞選項總結分析兩次起義的原因、準備情況、結果和作用,排除兩者相同點的正確說法,找出相同點的錯誤說法。
本題主要考查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與識記東漢黃巾起義和秦末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史實。19.【答案】C【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外戚專權,要求結合所學準確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
“章和二年(公元
88
年)章帝死,年僅
10
歲的和帝即位,竇太后臨朝聽政。竇太后的哥哥大將軍竇憲趁機操縱朝政,‘威權震朝廷’”這反映的是東漢時期外戚專權。東漢中期以后,由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這種惡性循環(huán)最終動搖了東漢的統(tǒng)治,東漢王朝走向了衰亡。外戚者,皇親國戚也?;实鄣钠拮?,皇后娘家兄弟。與皇族宗親沒有絲毫關系。最有名的是太后的兄弟,也就是國舅。
故選C。20.【答案】B【解析】據(jù)題干圖片,結合所學可知,張騫出使西域后,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等植物開始傳入中原,漢朝的鑄鐵等技術也傳到了西域。張騫出使西域,溝通了西域各國與漢朝的聯(lián)系,開辟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原與西域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
故選:B。
本題以圖片為背景主要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相關知識的掌握。
本題主要考學生對絲綢之路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21.【答案】B【解析】“漢帝國崩解后,中國陷入一段黯淡無望的長期動亂時代。豪強兼并所引起的社會不安仍未解決;甚至在一連串政治斗爭激化下,導致戰(zhàn)事連綿不斷,胡人入侵,使社會秩序徹底瓦解。”這段“長期動亂時代”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東漢滅亡后,中國歷史進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這期間出現(xiàn)了魏蜀吳、西晉、東晉、南北朝等割據(jù)分裂政權;各政權之間的紛爭導致戰(zhàn)事連綿不斷,胡人入侵,使社會秩序徹底瓦解。
故選:B。
本題考查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注意全面分析當時的社會特征。
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22.【答案】A【解析】太平道發(fā)展如此迅速的社會因素是太平道滿足了人民的精神渴求。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的思想來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術,奉老子為教主,稱他為“太上老君”。東漢末年在民間興起,極度苦難的人民需要精神上的寄托,為道教的興起提供了土壤。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張角創(chuàng)立太平道(道教早期教派),以符水為人治病,派遣信徒四處宣傳,十數(shù)年間得數(shù)十萬人,太平道發(fā)展如此迅速的社會因素是太平道滿足了人民的精神渴求。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了道教的有關內容,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在中國的影響極大。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道教的相關知識。知道道教的發(fā)源與圣地。23.【答案】B【解析】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學家司馬遷所寫的《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而三國鼎立發(fā)生在三國時期,書中不可能記載。
故選:B。
本題考查我國古代史學成就。重點掌握《史記》。
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我國古代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24.【答案】C【解析】西晉統(tǒng)一后,統(tǒng)治集團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晉惠帝智力低下,無力治理國家,為爭奪皇位,皇族內部爆發(fā)了“八王之亂”。內遷少數(shù)民族反抗西晉的壓迫,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亡了西晉。②北方人大量遷往江南地區(qū)與西晉滅亡沒有直接關系。
故選:C。
本題考查了西晉滅亡。三國中國力最弱的蜀漢最先被魏國滅亡;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奪皇位取代魏國建立了晉朝,定都在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掉吳國,結束了分裂的局面,統(tǒng)一全國。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西晉滅亡的原因。25.【答案】D【解析】東晉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寫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后人稱為“書圣”。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藥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y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yī)治療學的基礎,他醫(yī)術高明,醫(yī)德高尚,后世尊稱他為“醫(yī)圣”?!皶ァ?、“醫(yī)圣”分別是王羲之、張仲景。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書圣”、“醫(yī)圣”。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王羲之、張仲景的相關史實。26.【答案】【小題1】青銅器、四羊方尊;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1《白鷺》說課稿-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
- 2025技術咨詢合同書
- 2025大連市住宅小區(qū)物業(yè)管理委托合同
- 2024年五年級品社下冊《同是炎黃子孫》說課稿 山東版001
- 5《玲玲的畫》說課稿-2024-2025學年語文二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2023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 6 有余數(shù)的除法第5課時 解決問題(1)說課稿 新人教版
- 27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說課稿)-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上冊語文統(tǒng)編版001
-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下學期第4周說課稿(世界的自然資源)
- 2023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 一 動物趣聞-克、千克、噸的認識 信息窗2噸的認識說課稿 青島版六三制
- 蕪湖廠房推拉棚施工方案
- 客戶服務中心操作手冊
- 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課件第五章運動中的中樞控制
- 財務部規(guī)范化管理 流程圖
- 蘇教版2023年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學計劃+教學進度表
- 小學作文指導《難忘的一件事》課件
- 斷絕關系協(xié)議書范文參考(5篇)
- 量子力學課件1-2章-波函數(shù)-定態(tài)薛定諤方程
- 最新變態(tài)心理學課件
- 【自考練習題】石家莊學院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真題匯總(附答案解析)
- 農(nóng)村集體“三資”管理流程圖
- 高中英語 牛津譯林版必修第三冊 Unit 2詞匯全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