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復習 力學實驗鞏固_第1頁
2021年中考物理復習 力學實驗鞏固_第2頁
2021年中考物理復習 力學實驗鞏固_第3頁
2021年中考物理復習 力學實驗鞏固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物理復習力學實驗匯總

1、如圖所示,是“研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裝置.

(1)實驗中通過觀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木塊1s

小,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

(2)實驗中為了研究動能大小與質(zhì)量的關系.需要控-*....

制小球撞擊時的速度不變,具體的控制方法是.

(3)質(zhì)量和速度誰對動能的影響較大呢?小文所在的小組借助速度傳感器和其他儀器得

出了兩組數(shù)據(jù)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表一(鋼球撞擊時的速度為v=8cm/s)表二(鋼球質(zhì)量為m=100g)

鋼球質(zhì)量木塊滑行距離鋼球撞擊速度木塊滑行距離

序號序號

m/gs/cmv/cm.s-1s/cm

1100101810

22002021640

33003032490

分析這兩組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對物體的動能影響較大,依據(jù)是_______

2.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唁F-:

(1)實驗前,發(fā)現(xiàn)杠桿左端下沉,此時,應把杠桿兩端的平S

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兩

端在不掛鉤碼時,保持

并靜止,達到狀態(tài)。這樣做的目的是

2)如上圖,要使杠桿平衡,則右邊的處掛鉤碼

(3)為什么要讓杠桿0點左右長度相等:

3.在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時,小明同學做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

(1)實驗中要使

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等于木塊所受滑動

摩擦力的大小,應使

長方體木塊在彈簧

測力計拉力的作用

下做運動。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根據(jù)知識可知,此時木

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為N.

(2)比較圖乙和圖甲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可知:o

(3)比較圖丙和圖甲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可知:。

(4)為了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隨接觸面積的關系。可在上述實驗基礎上再增加一個步驟,

寫出你所設計的這一實驗步驟。

答案:。

(5)小明將甲圖中木塊沿豎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測得木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變?yōu)樵瓉硪话?

他由此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隨接觸面積的減小而減小.你認為他的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

題是:.

(6)以上實驗主要采取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4.小雨要測小鐵塊的密度,除了一塊小鐵塊(質(zhì)量小于100g)和足量的水,還有以下的器

材可供選擇:

A.量程為500g的天平一臺B.量程為10kg的案秤一臺

C.量程為0?5N的彈簧測力計一個D.250mL的量杯一個

E.500mL的量杯一個

(1)應選擇的器材有(填序號);

(2)測量時,應先測,再測,

最后利用公式計算出小鐵塊的密度。

9.課堂上,老師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器材做演示實驗,并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他用彈簧

測力計豎直吊著重為2N的物塊,然后將其逐漸浸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沒。

(1)在這一實驗過程中,同學們會直觀地觀察到兩種變化,這兩種變化是:

①:

②。

(2)當物塊完全浸沒時,彈簧秤的讀數(shù)如圖乙所示,此時物塊受到的浮力為

______________N。

(3)你認為利用圖甲所示的這套器材還可以用于探究以下哪個問題?()(選填字

母序號)

A.浮力的大小與物體密度的關系

B.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水中深度的關系

C.浮力的大小與物體形狀的關系

D.浮力的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

10.某實驗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第1、2、3

次實驗裝置分別如圖中的甲、乙、丙所示。

鉤碼重鉤碼上升有用功測力計測力計移動總功機械效率

次數(shù)

G/K高度h/nW育/J拉力F/N距離s/mw總ZJn

120.10.20.90.30.2774.1%

240.10.41.60.30.4883.3%

340.11?10.50.55

(1)比較第1次實驗和第2次實驗,可得結(jié)論:

(2)完成第3次實驗中的數(shù)據(jù)計算,并填在表格中;

(3)比較第2次和第3次實驗,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實驗時,如何提拉彈簧測力計?

11.(5分)下圖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過程。

①、0________壬m

③心、__________________kxJ___木板

④I、________km).光滑表面

(1)根據(jù)圖中情景可以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①是假設,②③是實驗事實,④是實驗推論

B.①②③④都是實驗事實

C.①②是實驗事實,③④是實驗推論

D.①②③是實驗事實,④是實驗推論

(2)每次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記下小車最終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

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速度減

小得越。

27.(6分)下表是小明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實驗中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

測量對象質(zhì)量m/kg重力G/N比值g/N?kg-1

物體10.10.989.8

物體20.21.969.8

物體30.32.949.8

(1)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是和o

(2)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

(3)在通常情況下,我們將g值取為9.8N/kg。但經(jīng)過精確測量,發(fā)現(xiàn)在某些不同的

地理位置,g值存在著微小差異。下表列出了一些城市和地區(qū)的g值大小。

地點赤道廣州武漢上海北京紐約莫斯科北極

g值大小9.7809.7889.7949.7949.8019.8039.8169.832

地理緯度0°23°06'30°33'31°12'39°56'40°40'55°45'90°

根據(jù)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

②造成g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o

③我國與許多國家之間的貿(mào)易往來頻繁,在這些往來的貨物運輸中,發(fā)貨單上所標示的

“貨物重量”,實質(zhì)上應該是貨物的。

28.(8分)如圖所示是“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

甲(木板收而)

(1)實驗過程中,

樣做便于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2)分析圖甲、乙可知,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越大,滑動摩擦力

越大。

(3)分析圖甲和丙,發(fā)現(xià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i<B,說明:壓力一定時,,

滑動摩擦力越大。

上述實驗得到的結(jié)論是: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人們通過大量實驗進一步證明: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

小成正比。

(4)如圖丁所示,在圖丙中物塊A上疊放一塊與之相同的物塊B,用彈簧測力計拉著

物塊A,使物塊8隨A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尸4,則尸4:尸3=;

此運動過程中,物塊B受到的摩擦力用=No

29.(6分)小華組的同學想“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因素”,他們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

驗探究方案,圖(a)、(b)、(d)中金屬盒在液體中的深度相同。實驗測得幾種情況下壓強計

的U形管兩側(cè)液面高度差的大小關系是h,>h1=h2>h3?

(1)實驗中液體壓強的大小變化是通過比較來判斷的,這種

方法通常稱為轉(zhuǎn)換法。

(2)由圖和圖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比較可以得出: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

(3)由圖a和圖d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比較可以得出:,

43.(7分)小華在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每個鉤碼重

2N,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1)在實驗中,測繩端拉物理量鉤碼鉤碼上測力計測力計機械

力F時,應盡量豎直向上實驗次數(shù)總重升的高示數(shù)F/N移動距效率

______拉動彈簧測力計,且在G/N度h/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