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談中國詩_第1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談中國詩_第2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談中國詩_第3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談中國詩_第4頁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談中國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黃梅國際育才高中光之歌黃梅國際育才高中光之歌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1、積累本文的字詞和錢鐘書的名言名句。2、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中國詩的特點。3、學習分析對比論證的作用,品味文中精妙的比喻。

過程與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和數(shù)字化資源,更直觀認識中國詩與外國詩的區(qū)別。

2、自讀自悟,小組討論,學習作者的論述方法,感受作者精妙的語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增強學生對中國詩歌的了解。

2、增進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提高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和難點1、了解中國詩的特點。2、學習分析對比論證的作用,品味文中精妙的比喻。同學們,老師讓大家在課前收集了兩首最喜愛的詩,有同學愿意上講臺與大家分享嗎?(學生誦讀)那么,中國詩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自由發(fā)言:語言的形象性、凝練性,結(jié)構(gòu)的跳躍性等。)如果要更進一步了解詩的特點,那么我們就聽聽學貫中西的錢鐘書先生是怎樣說的。(板書課題《談中國詩》)

知人論世

錢鐘書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蘇無錫,1933年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yè),1935年赴牛津大學攻讀,獲B.Litt.(Oxon)學位。后又至巴黎大學研究法國文學。歸國后,曾任昆明西南聯(lián)大外文系教授,國立師范學院英語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學外語系教授,中央圖書館外文部總編纂等。錢先生博學多能,兼通數(shù)國外語。學貫中西,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學術(shù)研究兩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績。著作有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用英文撰寫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里的中國》,短篇小說集《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文論及詩文評論《談藝錄》。其中《圍城》有獨特成就,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錢先生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的方法,融會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鉤玄提要,在當代學術(shù)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為“文化大家”。

自主學習1、字詞積累。(1)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圈記文中生字詞。

(2)生字詞聽寫,檢驗學生閱讀效果,提醒學生將寫錯的字詞記錄。

2、學生再讀課文,思考:

(1)全文共8個自然段,可分為幾部分,試概括每部分的大意。(2)試從第三部分中概括中國詩的特征。

明確: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

第二部分(第2段),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fā)展特點及其規(guī)律。

第三部分(第3-7段),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

第四部分(第8段),論述中國詩的總體特色,并且啟示人們,論詩必須根據(jù)本國文化根基,只有這樣才全面科學。

明確:與西方詩歌相比較,中國詩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國詩講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第二,中國詩講求篇幅短小,“詩體”配適“詩心”的需要。

第三,中國詩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

合作探究1、本文運用了對比論證,試舉例分析作者是如何運用對比論證的。2、本文是談中國詩這樣一個深奧、復雜的問題,然而作者舉重若輕,運用大量生動的比喻,使文章幽默而生動,,試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比喻,說說它們的含義和表達作用。

明確:本文的題目是“談中國詩”,作者并不僅就中國詩而談,而是時時與外國詩作比較,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中國詩人的特點及風格。如談中國詩以抒情為主時,與外國史詩、戲劇詩比較;談中國詩篇幅短小時,與外國的長詩作比,“比了西洋的中篇詩,中國長詩也只是聲韻里面的輕鳶剪掠”;談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時和西洋詩的厚重、豪放作比……作者就是通過這些對比,把中國詩的獨特風格描寫出來的。1、“飄飄凌云的空中樓閣”,作者以此作喻,批評中國的藝術(shù)和思想體構(gòu)缺乏嚴密的邏輯性,往往脫離客觀實際,沒有堅實的基礎,其結(jié)果必定影響藝術(shù)的健康、穩(wěn)定地發(fā)展。這個批評是相當尖銳的,比喻中透出了強烈的諷刺意味。句中“聰明”一詞是反語,是沒有掌握藝術(shù)創(chuàng)作規(guī)律只憑臆斷從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聰明”不過是自欺欺人。“流毒無窮地聰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錯誤的東西長期得不到批評、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傳下去,貽害無窮。2、運用了比喻,用狗作比,巧妙詼諧地諷刺了中西本位文化論者“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特點,作者用此比喻,鮮明地對中西本位文化論表示反對。

3、此句用“思家病”來比喻我們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上對本國文化的愛戀。

4、此句用來比喻“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對本國的詩有更深的領會?!?/p>

課堂小結(jié)

錢鐘書融會多種知識,探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