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防雷操作說明書_第1頁
atp防雷操作說明書_第2頁
atp防雷操作說明書_第3頁
atp防雷操作說明書_第4頁
atp防雷操作說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d......wd......wd...1ATP的根本操作1.1起動雙擊ATP/atpdraw目錄下的atpdraw.exe可翻開如以下列圖所示的窗口。圖1-1ATP/atpdraw的起動窗口點擊圖1-1的○中的按鈕,可翻開如以下列圖所示的新建文件窗口。圖1-2ATP/atpdraw的新建文件窗口1.2設定選擇圖1-2菜單欄中的ATP→Settings,建設各種設定用的對話框。圖1-3是設定計算條件用的對話框。deltaT:時間步長[s]。Tmax:計算終止時間[s]。Xopt:0或空白時,電感元件的單位為mH;填入頻率時,電感元件的單位為ohm。Copt:0或空白時,電容元件的單位為μF;填入頻率時,電容元件的單位為μmho。選擇Timedomain:暫態(tài)計算。選擇Frequencyscan:頻率掃描。圖1-3計算條件選擇Hamonic[HFS]:諧波計算。選擇PowerFrequency:指定系統(tǒng)頻率。圖1-4是設定輸出條件用的對話框。Printfreq:指定文本輸出頻率。Plotfreq:指定圖形輸出頻率。選擇Plottedoutput:有圖形輸出。選擇Networkconnectivity:輸出節(jié)點連接表。選擇Steady-statephasors:輸出穩(wěn)態(tài)計算結果。選擇Extremalvalues:輸出極大值和極小值。選擇Extraprintoutcontrol:改變輸出頻率。選擇Auto-detectsimulationerrors:在畫面輸出錯誤信息。圖1-4輸出條件用圖1-5的對話框指定計算操作過電壓的統(tǒng)計分布時使用統(tǒng)計開關還是規(guī)律化開關。如有通用電機,在該對話框指定初始化方法、所用的單位制和計算方法。圖1-6是指定數(shù)據(jù)卡排列方式和附加要求用的對話框。圖7是管理MODELS變量名的對話框。圖1-8是設定參數(shù)值的對話框。圖1-5開關和通用電機圖1-6數(shù)據(jù)卡的次序和附加要求圖1-7MODELS變量名圖1-8參數(shù)值1.3選擇元件和輸入?yún)?shù)將光標移至圖1-2的空白局部,并點擊右鍵,將出現(xiàn)圖1-9所示的菜單。從菜單中選擇目標元件后,將在空白局部的中心出現(xiàn)該元件對應的圖標,如圖1-10所示。雙擊圖標,將出現(xiàn)輸入該元件參數(shù)用的對話框,如圖1-11所示。然后按照Help的提示輸入各參數(shù)。在所有參數(shù)輸入完畢后,點擊OK,完畢該元件的建模。圖1-9元件菜單圖1-10元件圖標圖1-11元件參數(shù)1.4輔助操作1.4.1連接如圖1-12所示,光標置于一個元件的端子,按下左鍵,將引線拖至另一個元件的端子,釋放左鍵后再點擊左鍵,完畢連接的操作。圖1-12元件的連接1.4.2移動將光標移至目標圖標,點擊左鍵,確定選擇對象〔在該圖標外圍形成方框,以下同〕,按下左鍵,將該圖標拖至希望的位置,然后釋放左鍵,完畢移動的操作。1.4.3復制將光標移至目標圖標,點擊左鍵,確定選擇對象。然后,點擊圖1-13的○中的按鈕,復制目標圖標。復制圖標和原圖標是重疊在一起的,按下左鍵,將復制圖標拖至希望的位置,釋放左鍵,完畢復制的操作。圖1-13復制1.4.4旋轉將光標移至目標圖標,點擊左鍵,確定選擇對象。然后,點擊右鍵或點擊圖1-14的○中的按鈕,旋轉目標圖標。每點擊一次,順時針旋轉90°。圖1-14旋轉1.4.5節(jié)點賦名將光標移至目標節(jié)點,點擊右鍵,生成圖1-15所示的節(jié)點賦名用對話框。在該框內可填入節(jié)點名〔6個符號之內〕,并可指定是否顯示節(jié)點名。如該節(jié)點是大地,則不需填寫節(jié)點名,但需選擇Ground欄。如沒有對節(jié)點賦名,程序將自動給節(jié)點賦名。圖1-15節(jié)點名1.5ATP的執(zhí)行選擇圖1-2菜單欄中的ATP→runATP,可生成文本輸入文件〔.ATP文件〕,并執(zhí)行ATP。如選擇圖1-2菜單欄中的ATP→MarkFileAs,則只生成文本輸入文件〔.ATP文件〕,而不執(zhí)行ATP。1.6計算結果的輸出1.6.1圖形輸出選擇圖1-2菜單欄中的ATP→PlotXY,可輸出用波形表示的計算結果〔.pl4文件〕,1.6.2文本輸出選擇圖1-2菜單欄中的ATP→EditLIS-file,可生成文本表示的計算結果〔.lis文件〕,文本輸出文件重復文本輸入文件的內容,并用表格形式輸出暫態(tài)計算結果,給出警告信息和錯誤信息,還可輸出電路的節(jié)點連接表、穩(wěn)態(tài)計算結果〔復數(shù)表示〕和暫態(tài)過程的極值。2.ATPDraw的元件菜單ATPDraw的元件菜單如圖9所示。為了構筑各種計算電路,ATPDraw準備了各種各樣的電力系統(tǒng)元件。TPDraw的元件菜單中,還有輸出用的各種探針、單相表示和三相表示的轉接器及線路換位器。2.1探針和相接續(xù)器[Probes&3-phase]注(1)節(jié)點電壓探針[ProbeVolt](2)支路電壓探針[ProbeBranchvolt](3)支路電流探針[ProbeCurr](4)指定TACS變量的輸出[ProbeTacs](5)三相表示與單相表示的轉接[Splitter](6)換位ABC→BCA[Transp1](7)換位ABC→CAB[Transp2](8)換位ABC→CBA[Transp3](9)換位ABC→ACB[Transp4](10)指定ABC相序的基準節(jié)點[ABCReference](11)指定DEF相序的基準節(jié)點[DEFReference]2.2線性支路[BranchLinear](1)電阻元件[Resistor](2)電容元件[Capacitor](3)電感元件[Inductor](4)RLC串聯(lián)支路[RLC](5)3相耦合RLC支路[RLC3-ph](6)3相Y形連接[RLC-Y3-ph](7)3相Δ形連接[RLC-Δ3ph](8)有殘留電壓的電容[C:U(0)](9)有殘留電流的電感[L:I(0)]2.3非線性支路[BranchNonlinear](1)折線表示的非線性電阻(時間滯后型)[R(i)Type99](2)折線表示的非線性電阻(補償型)[R(i)Type92](3)時變電阻(時間滯后型)[R(t)Type97](4)時變電阻(補償型)[R(t)Type91](5)折線表示的非線性電感(時間滯后型)[L(i)Type98](6)折線表示的非線性電感(補償型)[L(i)Type93](7)磁滯曲線表示的非線性電感(時間滯后型)[L(i)Type96](8)磁滯曲線表示的非線性電感(時間滯后型)[L(i)Hevia98→96](9)指數(shù)函數(shù)表示的非線性電阻(補償型)[MOVType92](10)指數(shù)函數(shù)表示的三相非線性電阻(補償型)[MOVType3-ph](11)TACS控制的非線性電阻(補償型)[R(TACS)Type91](12)帶剩磁的、折線表示的非線性電感(時間滯后型)[Type98,init](13)帶剩磁的、磁滯曲線表示的非線性電感(時間滯后型)[Type96,init](14)帶剩磁的、折線表示的非線性電感(補償型)[Type93,init]2.4架空線路/電纜[Lines/Cables]2.4.1集中參數(shù)[Lumped](1)單相或多相π型電路[RLCPi-equiv.1](2)多相耦合RL電路[RLCoupled51](3)對稱分量表示的多相耦合RL電路[RLSym.51]2.4.2帶集中電阻的分布參數(shù)線路[Distributed](1)換位線路用的Clarke模型[Transposedlines(Clarke)](2)不換位線路用的KCLee模型[Untransp.lines(KCLee)]2.4.3自動計算參數(shù)的架空線路/電纜模型[LCC](1)帶集中電阻的分布參數(shù)線路[Bergeron](2)π型電路[pi](3)J.Marti頻率相關分布參數(shù)線路模型[JMarti](4)Semlyen頻率相關分布參數(shù)線路模型[Semlyen](5)野田頻率相關分布參數(shù)線路模型[Noda](6)從既有pch文件建設LCC模型[ReadPCHfile]2.5開關[Switches](1)時控開關[Switchtimecontrolled](2)三相時控開關[Switchtime3-ph](3)壓控開關[Switchvoltagecontr.](4)二極管[Diode(type11)](5)可控二極管[Valve(type11)](6)三極管[Triac(type12)](7)TACS控制開關[TACSswitch(type13)](8)測量開關[Measuring](9)統(tǒng)計開關[Statisticswitch](10)規(guī)律化開關[Systematicswitch]2.6電源[Sources](1)直流電源[DCtype11](2)單斜角波電源[Ramptype12](3)雙斜角波電源[Slope-Ramptype13](4)交流電源[ACtype14](5)沖擊波電源[Surgetype15](6)Heidler沖擊波電源[Heidlertype15](7)Standler沖擊波電源[Standlertype15](8)Cigre沖擊波電源[Cigretype15](9)TACS控制電源[TACSsource](10)三相交流電源[AC3-phtype-14](11)不接地交流電源[ACUngrounded](12)不接地直流電源[DCUngrounded]2.7電機[Machines](1)同步電機[SM59](2)用通用電機表達的同步電機[UM1Synchronous](3)用通用電機表達的感應電機[UM3Induction](4)用通用電機表達的感應電機(雙向勵磁)[UM4Induction](5)用通用電機表達的單相感應電機[UM6Singlephase](6)用通用電機表達的直流電機[UM8DC]2.8變壓器[Transformers](1)單相理想變壓器[Ideal1phase](2)三相理想變壓器[Ideal3phase](3)單相飽和變壓器[Saturable1phase](4)三相飽和變壓器[Saturable3phase](5)Y-Y內鐵式變壓器[#Sat.Y/Y3-leg](6)三相變壓器參數(shù)計算[BCTRAN](7)單相變壓器參數(shù)計算[XFRM]2.9控制系統(tǒng)[TACS]2.9.1信號源[Sources](1)直流信號[DC-11](2)交流信號[AC-14](3)脈沖信號[Pulse-23](4)斜角波信號[Ramp-24](5)指定type-90、type-91、type-92、type-93信號源的相應節(jié)點、開關或電機內部變量[CouplingtoCircuit]2.9.2傳遞函數(shù)塊[Transferfunctions](1)一般型[General](2)積分型[Integral](3)微分型[Derivative](4)低通濾波器[Lowpass](5)高通濾波器[Highpass]2.9.3特殊裝置[Devices](1)頻率測量器[Freqsensor-50](2)繼電器[Relayswitch-51](3)觸發(fā)器[Levelswitch-52](4)延遲器[Transdelay-53](5)脈沖延遲器[Pulsedelay-54](6)數(shù)值采樣器[Digitizer-55](7)用戶定義非線性[Userdefnonlin-56](8)時序開關[Multiswitch-57](9)可控積分器[Continteg-58](10)簡化微分器[Simplederiv-59](11)條件判斷輸出器[InputIF-60](12)選擇輸入器[Signalselect-61](13)采樣和追蹤器[Sampletrack-62](14)最小值和最大值選擇器[Instmin/max-63](15)最小值和最大值追蹤器[Min/maxtracking-64](16)累加器和計數(shù)器[Acccount-65](17)有效值測量器[RMSmeter-66](18)Fortran語言表達式[Fortranstatements](19)指定Fortran語言表達式的輸出流向[Drawrelation]2.9.4初始化(1)指定TACS變量的初始值[Initialcond.]2.10頻率相關元件[FrequencyComp.](1)頻率掃描用交流電源[HFSSource](2)單相CIGRE負荷[CIGRELoad1ph](3)三相CIGRE負荷[CIGRELoad3ph](4)線性RLC[LinearRLC](5)Kizilcay頻率相關支路[KizilcyF-Dependent]2.11復制(1)選擇己定義的LIB文件,在ATP文件中增加$INCLUDE文[Library](2)選擇己定義的LIBREF_1文件,建設單相參考支路[Ref.1-ph](3)選擇己定義的LIBREF_3文件,建設三相參考支路[Ref.3-ph](4)選擇己定義的SUP文件,在ATPDraw窗口增加新元件[Files](5)從標準元件庫選擇元件增加到ATPDraw窗口[StandardComponent]注:[]內是ATPDraw為該元件設定的名稱3防雷計算中電氣設備的等效模型及參數(shù)設置對于變電站的等效模型,主要有交流電源、桿塔、輸電線、避雷器、隔離開關、斷路器、電壓互感器、電流互感器、變壓器等模型。為模擬雷擊過程,主要有雷電流模型、絕緣子閃絡模型。3.1電源模型〔1〕模型選擇對一條或幾條線路進展過電壓研究時,被研究的線路節(jié)點稱為內部節(jié)點,內部節(jié)點外的節(jié)點稱為外部節(jié)點。在ATP仿真中,內部節(jié)點和外部節(jié)點的等效電源均用一理想三相電壓源Ac3ph.sup表示。外部節(jié)點的等效電源阻抗,用一個集中參數(shù)的線路元件Linesy_3.sup來等效,之所以采用線路元件而不是直接用Rlc_3.sup阻抗元件,是因為還要反響出電源的零序參數(shù)。內部節(jié)點的等效電源阻抗,模型選用Linesy_3.sup元件或不反映零序參數(shù)的Rlc_3.sup阻抗元件。用Rlc_3.sup的原因是由于BPA計算得到某些內部節(jié)點等效阻抗中可能出現(xiàn)零序電感或電阻值為負值的情況,此時如果仍采用集中參數(shù)的線路元件Linesy_3.sup就會出現(xiàn)計算錯誤情況。故外部等效電源及阻抗在ATP中由模型表示。內部等效電源及阻抗由或模型表示?!?〕參數(shù)設置Ac3ph.sup模型輸入?yún)?shù)包括三相電源電壓幅值,頻率,初始相角,電源投入時間,電源退出時間。參數(shù)由BPA計算結果給出。Linesy_3.sup模型輸入?yún)?shù)包括三相線路正序、零序電阻,正序、零序電抗。參數(shù)由BPA計算結果給出。Rlc_3.sup模型輸入?yún)?shù)包括三相線路電阻、電感與電容。參數(shù)由BPA計算結果給出。3.2線路模型〔1〕模型選擇外部節(jié)點與內部節(jié)點相連的線路稱為外部線路,ATP中采用可反映長線特征的波阻抗線路模型Linezt.sup表示,輸入?yún)?shù)由BPA計算結果給出。內部節(jié)點輸電線路模型采用較準確反映長架空線路特征LCC模型元件。Model卡中計算模型方法有Bergeron、PI、因Bergeron特征線方法能較好的模擬輸電線路的暫態(tài)過程,故計算采用具有分布參數(shù)的Bergeron特征線方法。LCC模型參數(shù)由實際輸電線路的根本屬性、幾何參數(shù)等給出?!?〕參數(shù)設置LCC模型中有Model卡和Data卡兩個設置項。Model卡中有輸電線路類型、輸電線路長度、計算頻率、土地電阻率、計算模型方法等設置。Data卡設置為輸電線路的根本的幾何參數(shù)。以施秉-黎平的一回輸電線路為例,Model卡和Data的設置分別如圖3-1、圖3-2所示。具體設置方法可參見ATP軟件說明。圖3-1LCC模型Model設置卡圖3-2LCC模型Data設置卡〔3〕實例以施秉-黎平、黎平-桂林兩條單回緊湊型線路為例,采用線路模型如圖3-3所示。圖3-3兩條單回緊湊型線路模型以桂林-清遠兩條同桿緊湊型線路為例,為考慮兩線路間的電磁耦合作用,應采用線路模型Lcc_6.sup。為了實現(xiàn)換位,將線路分段,采用線路模型如圖3-4所示。圖3-4同桿緊湊型線路模型3.3鐵塔模型在計算短時間交流過電壓和操作過電壓時,一般省略鉄塔的模擬,只考慮接地電阻。但在計算雷過電壓時,鉄塔的沖擊波特性的模擬就很重要了。鉄塔模型應具備的條件作為實用的鉄塔模型應具備以下的條件。初姶的塔頂阻抗在100~200Ω的范圍內?!泊耸窃诶椎雷杩篂?00Ω的前提下〕從塔腳返回的反射波應呈現(xiàn)衰減。在經(jīng)過一定時間后,塔頂阻抗應等于塔腳接地電阻。從塔腳返回的反射波有畸變??捎肊MTP計算。3.3.1無損線路模型這是用和鉄塔高相當長度的無損線路來模擬鉄塔,不能表現(xiàn)從塔腳返回的反射波的衰減和畸變。IEEE的輸電線雷事故率計算程序FLASH準備了圖3-5所示的四種鉄塔模型。圖圖3-5IEEEFLASH的鉄塔模型這四個模型中的前三個用于一般鉄塔,它們的波阻抗用3.1)式~(3.3)式計算,鐵塔內的沖擊波傳播速度v為光速的0.85倍。(3.1)(3.2)(3.3)式中,(3.4)r1、r2、r3為鐵塔斷面的內接園半徑。圖3-5的第4個鉄塔模型的波阻抗用(3.5)式計算。(3.5)式中,Z1是園柱的波阻抗,Z2是水平園筒和園柱波阻抗的加權平均值。(3.6)(3.7)3.3.2細分化模型即將鉄塔分解成主材、斜材和橫擔,分別用線路模型模擬。原模型屬于這種模型。原模型用無損線路的組合構成,由于各段的波阻抗不同,等價地模擬了行波的畸變,但不滿足條件(2)。以下介紹雙回路鉄塔的原模型,如圖3-6所示。圖3-6原模圖図2.2原模型(1)図2.2原模型(3.8)式中,〔3.9〕(2)斜材實驗說明由于斜材的存在波阻抗大約下降10%左右。斜材的波阻抗用下式計算,而斜材的線路長設為相應主材線路長的1.5倍。(3.10)(3)橫擔橫擔可以當作通常的水平導體來計算波阻抗。(3.11)式中,rAk為等價半徑,取橫擔和主材的連接長度〔即橫擔和塔身的連接斷面的上邊和下邊之和〕的1/4。3.3.3四段模型用上相、中相和下相的橫擔位置將鐵塔分成4段,用無損線路和R-L并聯(lián)電路的串接來模擬鐵塔,如圖3-7所示。本模型用集中電阻實現(xiàn)沖擊波的衰減,為了表達高頻領域衰減大、低頻領域衰減小,用電感和電阻并聯(lián)。當鉄塔的上部和下部的波阻抗一樣時,用鐵塔全體的衰減系數(shù)γ和各段相應的長度h1、h2、h3、h4計算各段的參數(shù),如下式所示。(3.12)(3.13)(3.14)式中,r:單位長電阻,H=h1+h2+h3+h4:鉄塔的全高,Zt:鉄塔波阻抗,τ:沖擊波在鉄塔中的往復傳播時間,Vt:在鉄塔中的傳播速度,α:時間常數(shù)Li/Ri與τ之比。而圖2.3中的Rf為接地電阻。當鉄塔的上部和下部的波阻抗不同時,用下式計算各段的參數(shù)。Ri=eq\f(-2Z1ln\r(,g),(h1+h2+h3))hi(i=1,2,3)(3.15)R4=-2Z2lneq\r(g)(3.16)Li=Rieq\f((2H),Vt)(i=1,2,3,4)(3.17)本模型滿足上述的對于鐵塔模型的各種要求。模型的參數(shù)是按照能夠重現(xiàn)各相招弧角電壓的實測波形來選擇的。沖擊波的傳播速度Vt為光速,取時間常數(shù)L/R等于鉄塔內沖擊波往復傳播時間τ(即α=1)。鉄塔上部的波阻抗ZT1和下部的波阻抗ZT2、鉄塔內的衰減系數(shù)γ根據(jù)情況可取不同的值,如表3-1所示。表3-表3-1四段模型的參數(shù)ZT1(Ω)/ZT2(Ω)γ電壓等級小電流實驗220/1500.8500kV小電流實驗120/1200.7UHV實際雷擊觀測200/1350.8實際雷擊觀測80/800.8實際雷擊觀測120/1200.8圖3-7四段模型這個模型的最大缺點是參數(shù)的選定不能反映鐵塔的大小和形狀。3.3.4單波阻抗模型 對于圖3-6的同桿雙回塔,也可應用更為簡單的單波阻抗模型,如圖3-8。對波阻抗的參數(shù)設置如圖3-9,其中長度length表示了桿塔的實際尺寸,因此這個模型很好的描述了桿塔構造,但是是一種較為粗糙的模型。桿塔模型底部為桿塔接地電阻,可根據(jù)經(jīng)歷取值。圖3-8圖3-9波阻抗參數(shù)設置3.4避雷器模型3.4.1氧化鋅避雷器的伏秒特性在500kV變電站中,由于金屬氧化物非線性電阻片具有優(yōu)異的非線性伏秒特性,在雷電侵入波保護當中占有重要地位。氧化物避雷器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鋅,通常也稱其為氧化鋅避雷器〔MOA〕,其良好的防雷特性取決于其電阻片優(yōu)越的非線性特性:其全伏安特性如圖3-10。圖3-10氧化鋅避雷器伏安特性通常將伏安特性分為3個典型區(qū)域,分別為小電流區(qū)、非線性區(qū)和飽和區(qū)。在小電流區(qū),通過閥片的電流在1mA以內,這樣,在正常工作電壓下,流過避雷器的電流非常小,可近似認為續(xù)流為0,因此無需安裝串聯(lián)間隙隔斷工頻續(xù)流。在非線性區(qū),非線性系數(shù)大大下降即使電流急劇上升,電壓也無太大變化。這樣,當雷電流侵入時,避雷器上的殘壓很小。在GIS中,氧化鋅避雷器能起到非常好的防雷作用。3.4.2非線性電感和電阻模型在仿真計算中,可以用非線性電感模型中非線性元件L和R來模擬陡波頭電流下的V-I磁滯特性。氧化鋅避雷器具有電流波頭越短,電壓最大值的發(fā)生時間比電流最大值的發(fā)生時間越前、電壓最大值上升的特性。元件模型的端電壓V〔t〕由非線性電阻R〔i〕和非線性電感L〔i〕分擔,如〔3-15〕所示:(3-15)圖3-11避雷器模型圖3-12非線性電感參數(shù)設置 避雷器模型采用非線性電感和非線性電阻模擬,如圖3-11。非線性電感參數(shù)設置如圖3-12。非線性電阻參數(shù)采用幾組伏安特性參數(shù)來描述,可以近似模擬出避雷器的伏安特性,如圖3-13和3-14。圖3-13非線性電阻伏安特性參數(shù)圖3-14非線性電阻伏秒特性曲線3.5雷電流模型雷擊大地時,通常要先經(jīng)過先導放電,然后才是主放電過程。研究說明,先導通道具有分布參數(shù)的特征,稱其為雷電通道,其波阻抗為Z0。在防雷設計中,一般取雷電流通道的波阻抗Z0為300Ω,Z為被擊桿塔,如圖3-15。圖3-15雷電流通道等效圖〔1〕雷電流參數(shù)的選取我國一般地區(qū)雷電流幅值超過I的概率可按下式求得:(3-16)年平均雷暴日在20及以下地區(qū),雷電流幅值較小,雷電流幅值超過I的概率為:(3-17)標準雷電沖擊波其波頭局部可用雙指數(shù)函數(shù)表示〔如圖3-16〔a〕〕:(3-18)在線路防雷設計中,波頭局部可簡化為斜角波頭〔如圖b〕,而在設計特性高塔時可取余弦波頭〔如圖c〕。圖3-16雷電沖擊波波形設計在500kv系統(tǒng)中,根據(jù)所建的模型,需確定最大雷電流計算值。而此值在我國規(guī)程尚無此具體規(guī)定,太高,造成浪費,太低則不安全。一般情況下,國際上最大雷電流計算值取150kA,西歐則取250kA。根據(jù)我國國情,一般取值為210~220kA,大于或等于它的概率為3.16%~4.11%。〔2〕雷電流模型例如圖3-17雷電流仿真模型圖3-18雷電流參數(shù)的設定3.6絕緣子閃絡模型3.6.1絕緣子閃絡判據(jù)如圖3-19所示,當絕緣子串上出現(xiàn)的過電壓高于絕緣子串伏秒特性時,我們即可判定絕緣子串發(fā)生閃絡,閃絡時刻即為兩曲線相交的第一時刻。其中相應的時刻t1為閃絡時刻,U1為閃絡電壓,由絕緣子串電壓波形和絕緣伏秒特性曲線共同決定。圖3-19絕緣子特性曲線3.6.2絕緣子串伏秒特性的模擬絕緣子串伏秒特性指的是絕緣子串上出現(xiàn)的電壓最大值放電時間的關系曲線。伏秒特性通常由實驗的方法得出。當擊穿發(fā)生在波前時,擊穿電壓以當前50%放電電壓為準;發(fā)生在波尾時,以峰值電壓為準,此時的擊穿實際上是50%放電電壓峰值作用的結果。實際上,工程中各種絕緣子的伏秒特性參數(shù)都是可查的,通過簡單的擬合就可得到對應的伏秒特性公式。3.6.3絕緣子兩端電壓波形模擬雷擊塔頂時,絕緣子串兩端的電壓為:V(t)=Vtop(t)+Vg(t)-Vf(t),即塔頂電位〔Vtop〕,感應雷過電壓〔Vi〕,工頻過電壓〔Vf〕。雷擊塔頂時,由于桿塔波阻抗、沖擊接地電阻的存在,雖然避雷線可以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但由于雷電流幅值大,陡度很高,仍能在塔頂感應出很高的電壓。顯然,當線路電壓為U1,而橫擔電壓為U時,塔頂電位Vtop=U1-U。雷直擊輸電線路桿塔塔頂時,除了在塔頂產(chǎn)生高電位外,放電通道周圍的空間電磁場急劇變化,在導線上將出現(xiàn)雷電感應過電壓。感應雷過電壓主要通過一些規(guī)程公式進展計算,并沒有一個確定的方法,可根據(jù)不同的計算要求選擇適宜的規(guī)程公式得到感應過電壓表達式。一般來說,相對于雷電沖擊電壓,電路本身的工頻電壓很小,在計算雷電過電壓時可以簡化忽略不計。但對于500kV等高壓電路,由于其電壓等級高,在考慮雷電線路還擊時,在絕緣子兩端電壓中會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因此在高壓線路仿真時要考慮工頻過電壓。3.6.4絕緣子串閃絡模型 絕緣子串閃絡模型的建設使用了TACS組件,可求和傳遞函數(shù)塊G〔s〕、DEVICE裝置、內部信號源、FORTRAN表達式等。絕緣子串閃絡仿真模型如圖3-20。圖3-20絕緣子串閃絡仿真模型其中,52#中的驅動信號模擬絕緣子串兩端的電壓曲線、有名+固定閾限值模擬絕緣子串的伏秒特性曲線,當某一時刻驅動信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