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朝鮮古代《燕行錄》的輯補與新編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576a7047170be276e82c99b5a77f832/f576a7047170be276e82c99b5a77f8321.gif)
![關(guān)于朝鮮古代《燕行錄》的輯補與新編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576a7047170be276e82c99b5a77f832/f576a7047170be276e82c99b5a77f8322.gif)
![關(guān)于朝鮮古代《燕行錄》的輯補與新編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576a7047170be276e82c99b5a77f832/f576a7047170be276e82c99b5a77f8323.gif)
![關(guān)于朝鮮古代《燕行錄》的輯補與新編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576a7047170be276e82c99b5a77f832/f576a7047170be276e82c99b5a77f8324.gif)
![關(guān)于朝鮮古代《燕行錄》的輯補與新編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576a7047170be276e82c99b5a77f832/f576a7047170be276e82c99b5a77f832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關(guān)于朝鮮古代《燕行錄》的輯補與新編
《燕星記》是朝鮮高度(918-1392)和李朝(1392-1910)向中國國王提交的特使的文件。自2001年韓國東國大學(xué)林基中教授主編的《燕行錄全集》100卷出版后,《燕行錄》的研究、輯補與新編,逐漸成為中、韓、日等國學(xué)術(shù)界的熱門議題。近年來,筆者也陸續(xù)就“燕行錄”概念之界定、《燕行錄全集》收錄標(biāo)準(zhǔn)與原則、存世“燕行錄”的種類與數(shù)量、“燕行錄”整理中的諸問題以及《全集》的糾謬與補遺等,陸續(xù)發(fā)表過一些文章,本文試就《燕行錄全集》等書的輯補與新編,提出一些看法與建議,希望對目前“燕行錄”的整理與研究能有一定的參考作用。一、“燕行錄”的收收權(quán)標(biāo)準(zhǔn)就目前中、韓、日等國“燕行錄”的研究現(xiàn)狀來看,關(guān)于“燕行錄”概念的界定與收錄范圍,仍存在不同的意見。學(xué)術(shù)界多認為,凡古代朝鮮半島因各種原因而到過中國的人所撰聞見錄,皆屬“燕行錄”。而筆者以為,這種界定過于寬泛,筆者曾在《<燕行錄全集>考誤》一文中,就“燕行錄”之概念有過論述:《燕行錄》,竊以為就廣義而言,凡履跡及中國之朝鮮人所著書,皆可謂之“燕行錄”;若就狹義言之,則專以朝鮮國王遣往中國之使臣或隨從所著之書,方可謂之“燕行錄”。筆者以為,《燕行錄全集》所收,當(dāng)以狹義之“燕行錄”為收錄原則,即凡非燕行使團中諸人所作者,皆不可謂之“燕行錄”。否則,若崔致遠《桂苑筆耕集》等書中,凡涉中國之詩文,皆謂之“燕行錄”,則泛濫而無涯涘矣。①也就是說,“燕行錄”就是“出使中國的紀(jì)行錄”,而不是一般意義上“往來中國的游記”。一部書是否算是“燕行錄”,必須具備兩個充分必要條件:一是作者必須是由國王派遣的正式使臣,或是使團中的某個成員,或者是負有某種特殊使命的官員;二是作者必須到過中國(或者到過兩國邊境的中國境內(nèi))。反過來說,不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只具備其中的某一個,都不能算做是“燕行錄”。在明確界定了“燕行錄”概念之后,對于哪類著述是“燕行錄”,哪類不是“燕行錄”,什么書可以收錄,什么書不可以收錄,就有一個相對明確的收錄原則與標(biāo)準(zhǔn)了。筆者經(jīng)過仔細鑒別與研究,提出以下區(qū)別之法:1.凡到南京、北京、沈陽等地出使者所撰紀(jì)行錄,皆屬“燕行錄”;2.燕行使所撰“狀啟”、“別單”與“聞見事件”等,皆屬“燕行錄”;3.因國境或會談等問題至中國之紀(jì)行錄,也屬“燕行錄”。相對而言,有些篇籍雖然收入《燕行錄全集》,但筆者認為不是“燕行錄”。如:1.崔溥《漂海錄》一類著述不是“燕行錄”;2.與中國使臣唱和之作如《皇華集》、《東槎錄》等,不是“燕行錄”;3.與燕行有關(guān)但未出國境之人所撰者,不是“燕行錄”;4.一般為宦、旅行、求佛或因他事到中國之人所撰者,不屬“燕行錄”;5.因各種原因?qū)е抡`收者,更不是“燕行錄”。“燕行錄”成規(guī)模的整理與出版,始于1960年,當(dāng)時韓國成均館大學(xué)大東文化研究院首次對“燕行錄”進行初步搜集整理,影印出版了《燕行錄選集》2冊30種;2008年,該所又選輯出版了《燕行錄選集補遺》,凡3冊共20種。1978年,臺灣臺北珪庭出版有限公司在《中韓關(guān)系史料輯要》第二卷第一至四冊中,收錄了明代的《朝天錄》36種;而由林基中教授費盡心力搜集整理出版了《燕行錄全集》100卷(東國大學(xué)出版部,2001年),此后林教授與日本京都大學(xué)夫馬進教授又編纂了《燕行錄全集日本所藏編》(東國大學(xué)校韓國文學(xué)研究所,2001年),收入現(xiàn)存于日本的“燕行錄”凡33種。近年來林先生又續(xù)輯《燕行錄全集續(xù)集》50卷(出版社未詳),《全集》與《續(xù)集》可以說是集大成式的大規(guī)模整理,也是迄今為止收集此類著作最為全面豐富的大型叢書。關(guān)于目前存世的“燕行錄”數(shù)量究竟有多少?林基中教授在《燕行錄全集》序言估計有500種左右。而林先生在其《燕行錄研究》一書中,將《燕行錄全集》與《續(xù)集》等整合成按“燕行年代順”排列的目錄,共計549種①。但裴英姬引用韓國學(xué)者崔韶子等的統(tǒng)計稱,“目前在韓國整理出568種《燕行錄》”②。此568種,應(yīng)該包括了《燕行錄選集補遺》中若鄭斗源《朝天記·地圖》、趙瑍《燕行日錄》、白景炫《燕行錄》、元在明《芝汀燕記》等為《全集》、《續(xù)集》所未收錄的“燕行錄”。就目前存世或者說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燕行錄”數(shù)量而言,要統(tǒng)計數(shù)量實際上是一個既容易又極不容易的難題。因為就《燕行錄全集》等所收版本來看,有重收、誤收的各種情況,以及《燕行錄全集》與《續(xù)集》之外,仍有大量遺漏者,未能收錄。如果要勉強統(tǒng)計一個現(xiàn)存“燕行錄”的總數(shù),那么《燕行錄全集》與《續(xù)集》共收約490種,筆者從《韓國文集叢刊》(民族文化推進會,1994年)與《韓國歷代文集叢書》(景仁文化社,1997年)以及其他朝鮮時代文獻中所輯約165種(與《續(xù)集》重者約30種),目前存世的“燕行錄”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約有625種,涉及到作者約440人。林基中教授在和筆者交談中,稱尚有再續(xù)編50冊“燕行錄”的想法,那至少也有100種為他所新輯者(作者約50-60人左右),則約有作者500人725種。而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弘華文主編的《燕行錄全編》(第一輯)稱,《全編》出齊后,將“包括500多位作者,700余部專著,概括公元13-20世紀(jì)初總700年的中韓交流史”①。這一說法,應(yīng)該是基本符合事實的(但《全編》所收錄有部分不是“燕行錄”)。因此,筆者的推測,存世“燕行錄”在700-750種之間(約500位作者),如果再加上《同文匯考補編》等所收《使臣別單》374種,則總數(shù)在1074-1124種之間,這應(yīng)該是存世“燕行錄”所能達到的數(shù)量極限了。二、組織國內(nèi)外研究推動“燕行錄”的配方變化如前所述,“燕行錄”的整理,前后有《燕行錄選集》、《燕行錄選集補遺》與《燕行錄全集》、《燕行錄全集日本所藏編》、《燕行錄全集續(xù)集》等陸續(xù)出版。2009年7月,中國復(fù)旦大學(xué)文史研究院與韓國成均館大學(xué)東亞學(xué)術(shù)院合作,即將出版《韓國漢文燕行錄選編》20冊34種;而南京大學(xué)域外漢籍研究所,也準(zhǔn)備選擇部分《燕行錄》點校出版;目前出版數(shù)量最多的是廣西師大出版社,已經(jīng)出版了由弘華文主編的《燕行錄全編》(第一輯),約為12冊147種,《全編》將收錄500多位作者的700馀部著述。由此可見,對于“燕行錄”的再次大規(guī)模整理與新編,已經(jīng)由韓國轉(zhuǎn)向中國,形成了“燕行錄”整理與研究的另一熱潮。但就《燕行錄全集》、《續(xù)集》與《燕行錄全編》的情況看,在整理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版本來源:諸家樹立了本《燕行錄全集》所收書籍,全部不注明出自何種版本、藏于何地。讀者想進一步研究與查核,卻無所適從。從古籍整理之角度講,這是《全集》最大的問題之一。但因為書籍全部為影印本,所以有一部分書籍尚可以根據(jù)版式等,大概判斷其版本來源:一種是輯自“燕行錄”作者文集者,如裴三益《朝天錄》,出自裴氏《臨淵齋先生文集》卷三至卷四;鄭昆壽《赴京日錄》,出自鄭氏《栢谷先生集》卷三等。凡此之類,《全集》雖不注明版本來源,但讀者可根據(jù)影印書頁的行款版式與書題等,推測得知其來源于諸家文集,按圖索驥,尚能摸清其版本來源。另一種情況則是原書藏諸館閣或私家,在《全集》多達500馀種書籍中,有不少為作者手稿本、稿本、鈔本等,為世藏孤本,人所罕見,彌足珍貴。這些“燕行錄”多為獨立成書,作者文集中并不收錄,如鄭澈《文清公燕行日記》、李廷馨《朝天錄》、權(quán)悏《石塘公燕行錄》、金中清《赴京別章》、許筠《乙丙朝天錄》等,然此類書籍,無從考查其版本來源,給研究者帶來極大的不便與困惑。2.“燕行錄”重收與誤收的問題由于《全集》所收書籍眾多,又編纂時日有限,不能一一細考,故《全集》中關(guān)于作者姓名、出使年代、原書書名等的考訂以及“燕行錄”的重收與誤收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有作者姓名誤甲為乙者,有作者姓名原題“未詳”而實可考知者,有原具作者姓名而實為“未詳”者,有原署書名有誤當(dāng)從其本來書名者,有原書非“燕行錄”而誤收者,有非燕行詩文而羨入者,有原書前已收錄而后又重收者,有燕行使出使年代失考者,有全書頁碼重復(fù)、錯排、倒置與脫漏者,有其他失誤者,等等①。3.《燕行錄》所收崔國翼《漂海錄》是在錄筆者在前文已經(jīng)指出,“燕行錄”的概念的界定,不能過于寬泛;而“燕行錄”類書籍的收錄,也應(yīng)該嚴(yán)加限制?!堆嘈袖浫匪沾掬摺镀d洝?、李邦翼《漂海歌》等不是嚴(yán)格意義上的“使行錄”。就目前所見弘華文主編《燕行錄全編》第一輯的目錄看,所收如釋義天《大宋求法錄》、釋普愚《太古游學(xué)錄》、釋懶翁《大元訪師錄》等,亦不當(dāng)屬于“燕行錄”。4.韓翻譯本的問題今世所存“燕行錄”,基本上都是用漢語來記載,但筆者所見諺文本約在20種以上(有些既有諺文本,又有漢字本,如《熱河日記》等)。由于韓文為注音字母,而其文字發(fā)展過程中,也屢有變化,因此在今天閱讀這些書籍,如果是日記,大概還能推測出大致意思;如果是詩歌,則因為諺文的一音多字,識讀不易,要還原為原詩原字原義,則誠為難事,給研究者帶來不少困惑。同時,韓國學(xué)術(shù)界在近些年來,也將不少漢文本“燕行錄”翻譯成韓文,并取得了不小成績。但由于“燕行錄”多為鈔稿本形式存世,識讀為難,而翻譯者的古代漢語知識尚有欠缺,因此在翻譯中往往錯誤百出,致使翻譯成韓文的“燕行錄”可信度與可靠度皆大大降低。筆者以韓國學(xué)者韓文譯注本《乙丙朝天錄》為例,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迸c研究,共核校出譯注本各類文字錯訛118條130字,其他韓語翻譯本,也都不同程度存在類似的問題。因此,筆者建議可以采用中韓學(xué)者合作翻譯的方式,以減少錯訛,使譯本的質(zhì)量得到保證,給讀者提供可靠可信的文、本。三、朝天詩詩方詩筆者客韓期間,曾以《韓國文集叢刊》與《韓國歷代文集叢書》為主,廣泛閱讀朝鮮時代古籍,新輯《全集》所未收或漏收之“燕行錄”多達165種,現(xiàn)大致依時代先后之次序,排列如下①:金坵《北征錄》、李齊賢《奉使詩》、李谷《燕行詩》、鄭誧《沈陽雜詩》、李穡《燕行詩》、金九容《朝天詩》、李崇仁《奉使錄》、趙?!冻熹洝?、成俔《朝天詩》、李詹《觀光錄》、徐居正《北征集》、李石亨《朝天詩》、李承召《朝天詩》、金守溫《朝天詩》、魚世謙《己卯朝天詩》、魚世謙《庚子朝天詩》、姜希孟《朝天詩》、尹根壽《月汀漫錄》、韓應(yīng)寅《朝天詩》、崔淑精《朝天詩》、金沂《觀光錄》、蔡壽《朝天詩》、金世弼《朝天詩》、金克成《朝天詩》、樸而章《朝天詩》、金安國《燕行錄》、蘇世讓《朝天錄》、李瀣(李滉等)《朝天別章》、宋純《燕行詩》、崔演《西征錄遺詩》、柳景深《朝天詩》、許震童《朝天詩》、金誠一《朝天錄》、權(quán)擘《朝天詩》、高敬命《朝天詩》、裴三益《朝天錄》、裴三益(權(quán)好文等)《朝天別章》、俞泓《朝天詩》、柳夢寅《星槎錄》、金時讓《赴京回還啟辭》《燕行詩》、申叔舟《朝天詩》、洪圣民《遠游錄》、崔岦《癸巳行錄》、崔岦《四行文錄》、蔡裕后《朝天錄》、洪履祥《朝天詩》、申欽《朝天錄》、趙珩《翠屏遺稿》、閔仁伯《朝天詩》、李廷龜《戊戌辨誣錄》、鄭士信《朝天紀(jì)行詩》、鄭士信(柳根等)《朝天贈行詩》、李好閔《呈文》、鄭昆壽《狀啟呈文》、金玏《答兵部問目》、金止男《朝天詩》、張晚《朝天錄》、崔哯《朝京時別單書啟》、鄭文孚《朝天詩》、李尚毅《以書狀官朝天時呈禮部卞誣文》、李尚毅(李德馨等)《奏請朝天時贐行詩》、宋英耇《朝天詩》、睦大欽《朝天詩》、洪命元《朝天錄》、吳允謙《海路朝天詩》、李慶全《朝天詩》、黃中允《西征詩》、洪翼漢《航海朝天詩》、吳《航海朝天詩》、全湜《乙丑朝天詩》《槎行詩》、全湜(李睟光等)《槎行贈言》、申道悅《朝天錄》、申道悅《朝天時聞見事件啟》、李忔《朝天錄》、洪鎬《朝天詩》、洪鎬(李植等)《贈行詩》、鄭太和《壬寅燕行詩》、趙緯韓《朝天錄》、李晚榮《崇禎丙子朝天錄》、洪柱元《燕行錄》、未詳《昭顯世子狀啟》、金宗一(申弘望等)《沈行贐章》、沈悅《使沈詩》、申翊全《燕行詩》、趙全素(金自珍等)《赴沈時親知諸公贈別詩》、李窅《燕行詩》《松溪集》、李窅《到沙河驛狀啟》、李景奭《西出錄》、曹漢英《雪窖錄》、金尚憲《雪窖集》《雪窖后集》《雪窖別集》、金壽恒《燕行詩》、李瑞雨《丙辰燕行錄》、俞玚《燕行詩》、孫萬雄《燕行詩》、曹文秀《西征錄》、李夏鎮(zhèn)《北征錄》、金海一(金聲久等)《燕行贈遺》、申琓《燕行詩》、金錫胄《燕行錄》、孫萬雄《燕行詩》、趙遠期《燕行詩》、韓泰東《燕行詩》、柳尚運《燕行詩》、李世華《燕行詩》、申厚載《燕行詩》、柳命天《燕行詩》、申厚命《燕行詩》、李世白《燕行詩》、崔奎瑞《燕行詩》、宋相琦《星槎錄》、徐宗泰《燕行詩》、趙榮?!堆嘈腥珍洝贰②w榮?!堆嘈袆e章》、李健命《燕行詩》、權(quán)以鎮(zhèn)《燕行詩》、李德壽《燕行詩》、尹淳《燕行詩》、沈錥《燕行錄》、趙錫命《燕行詩》、金在魯《燕行錄》、李匡德《燕行詩》、趙顯命《使沈詩》、李基敬《飲冰行程歷》、李基敬《燕行詩》、洪大容《杭傳尺牘》、徐命膺《燕行錄》、李在學(xué)《書狀官時別單》、李在學(xué)《副使時別單》、金熤《燕行詩》、李德懋《燕行詩》、李德懋《天涯知己書》、樸齊家《燕行詩》、柳得恭《沈行詩》、柳得恭《燕行詩》、樸趾源《燕行詩》、李崇祜《燕行詩》、洪良浩《燕行紀(jì)游》、洪良浩《北塞紀(jì)略》、吳載純《燕行詩》、金載瓚《燕行詩》、趙秀三《燕行詩》、洪奭周《辛卯燕行詩》、洪奭周《北行錄》、李時秀《燕行詩》、柳厚祚(趙斗淳等)《燕行贈帖》、柳厚祚《燕行路程記》、柳厚祚《柳萬筆談》、南公轍《燕行詩》、金正喜《燕行詩》、沈象奎《燕行詩》、趙寅永《燕行詩》、李奎鉉《科宦隨錄上》、洪奭周《癸亥燕行詩》、洪奭周《辛卯燕行詩》、鄭元容《燕行錄》、趙斗淳《燕行詩》、金進洙《燕槎錄》、卞鐘運《燕行詩》、樸永元《燕槎錄》、沈枋《燕行別曲》、沈敦永《燕行錄》、姜瑋《北游草》《北游續(xù)草》《遠游草》、姜瑋《北游日記》、金允植《燕行詩》《析津于役集》等。后來得到林基中教授所贈《燕行錄全集續(xù)集》目錄,與筆者165種目錄核檢,凡與《續(xù)集》重復(fù)者有28家,分別是:李詹《觀光錄》、韓應(yīng)寅《朝天詩》、樸而章《朝天詩》、申欽《朝天錄》、鄭士信《朝天紀(jì)行詩》、崔哯《朝天詩》、睦大欽《朝天詩》、吳允謙《海路朝天詩》、申道悅《朝天錄》、申道悅《朝天時聞見事件啟》、李晚榮《崇禎丙子朝天錄》、洪柱元《燕行錄》、李夏鎮(zhèn)《北征錄》、申厚載《燕行詩》、柳命天《燕行詩》、宋相琦《星槎錄》、沈錥《燕行錄》、趙顯命《使沈詩》、李基敬《飲冰行程歷》、洪奭周《癸亥燕行詩》、洪奭周《辛卯燕行詩》、鄭元容《燕行錄》、趙斗淳《燕行詩》、金進洙《燕槎錄》、樸永元《燕槎錄》、沈敦永《燕行錄》、姜瑋《北游續(xù)草》、金允植《燕行詩》等。四、《燕星記》的編纂和補充就筆者所輯“燕行錄”而言,所收與《燕行錄全集》與《續(xù)集》相較,有如下特點與不同:1.昭顯沈陽選擇我們以《昭顯沈陽日記》為例?!氨雍鷣y”之后,朝鮮戰(zhàn)敗投降,昭顯世子李溰(1612-1645)于翌年二月入沈陽為質(zhì),至順治二年(1645)二月歸國。其在沈陽為質(zhì)期間,清廷為置朝鮮館,世子所帶隨行官員侍從甚眾,下亦設(shè)禮、戶、兵、刑等部,管理館中事務(wù),同時應(yīng)對相關(guān)朝鮮與清室交往諸事,清廷有關(guān)朝鮮事務(wù),亦先通報或徵商于世子,而朝鮮往來使臣,亦皆面謁問安,狀啟往還不絕,儼然朝鮮之一小朝廷。其侍從臣子所記世子言行,類似國王之實錄或起居注,亦逐日皆有所記,即后來各種版本之《沈陽日記》。今《燕行錄全集》所收,有《昭顯沈陽日記》(見《全集》第24-25冊)、《沈陽日記》、《西行錄》(以上第27冊)、《沈陽日記》、《西行日記》、《沈陽日記》(以上第28冊)等數(shù)種。其中以《昭顯沈陽日記》較為全備,后數(shù)種則皆為其中之部分或片斷,且非同一版本,蓋當(dāng)時鈔本不同所致。但上述《昭顯沈陽日記》等,仍非最為全備與權(quán)威的版本。在朝鮮被日本占領(lǐng)期間的昭和十年(1935),當(dāng)時的京城帝國大學(xué)法文學(xué)部整理的《奎章閣叢書》第一種即為《昭顯世子沈陽狀啟》①,該書亦為逐日記事,起自朝鮮仁祖十五年(清太宗崇德二年,明崇禎十年,1637)二月初九日,時世子等在坡州,準(zhǔn)備隨清兵入沈,然后記途間艱楚,于四月初二日越鴨綠江,初十日到沈陽入館,直至仁祖二十一年(1643)十二月十五日,世子自沈陽出發(fā)返國為止。其間所記諸事,遠較《昭顯沈陽日記》為全為詳,且最為權(quán)威可靠,惜《全集》與《續(xù)集》皆失收焉。2.錄文在文學(xué)在筆者所輯諸家“燕行錄”中,有一部分是《燕行錄全集》或《續(xù)集》已經(jīng)收錄,但仍有遺漏,或者是收入日記而遺漏詩文,或者是作者不止一次出使中國,《全集》等遺漏一次或數(shù)次“燕行錄”,或者是收錄日記與詩文,但遺漏了燕行贐章等。如新輯蘇世讓《朝天錄》、裴三益《朝天錄》、裴三益(權(quán)好文等)《朝天別章》、尹根壽《月汀漫錄》、許震童《朝天詩》、金誠一《朝天錄》與《朝天紀(jì)行》、鄭昆壽《狀啟呈文》、崔岦《癸巳行錄》、崔岦《四行文錄》、金玏《答兵部問目》、李好閔《呈文》、全湜(李睟光等)《槎行贈言》、李廷龜《戊戌辨誣錄》、洪翼漢《航海朝天詩》、韓泰東《燕行詩》、洪良浩《燕行紀(jì)游》、洪良浩《北塞紀(jì)略》、洪大容《杭傳尺牘》、樸趾源《燕行詩》、李德懋《燕行詩》、李德懋《天涯知己書》、柳得恭《沈行詩》、柳得恭《燕行詩》、柳厚祚《柳萬筆談》等,都屬此類情況。3.詩內(nèi)各為《燕行詩》、《天詩》、《天詩》、《朝天詩》、《天詩》、《天詩》、《天詩》、《天詩》、《天詩》、《天詩》、《天詩》、《天詩》、《天詩》、《天詩》、《燕行詩》、《燕行詩》、《燕行詩》、《燕行詩》、《燕行詩》、《燕行詩》、《燕行詩》等筆者所輯絕大部分,仍是《全集》與《續(xù)集》從未收錄者,有日記、詩文、雜記等,如徐居正《北征集》、金守溫《朝天詩》、魚世謙《己卯朝天詩》、魚世謙《庚子朝天詩》、姜希孟《朝天詩》、金世弼《朝天詩》、金克成《朝天詩》、金安國《燕行錄》、柳夢寅《星槎錄》、申叔舟《朝天詩》、洪圣民《遠游錄》、蔡裕后《朝天錄》、洪履祥《朝天詩》、宋英耇《朝天詩》、李慶全《朝天詩》、佚名《昭顯世子狀啟》、金宗一(申弘望等)《沈行贐章》、申琓《燕行詩》、金錫胄《燕行錄》、孫萬雄《燕行詩》、趙遠期《燕行詩》、韓泰東《燕行詩》、柳尚運《燕行詩》、李德壽《燕行詩》、尹淳《燕行詩》、金載瓚《燕行詩》、南公轍《燕行詩》、金正喜《燕行詩》、卞鐘運《燕行詩》、沈枋《燕行別曲》、姜瑋《北游日記》、金允植《析津于役集》等皆是。筆者所輯,雖然不能算全備,但就《韓國文集叢刊》與《韓國歷代文集叢書》兩部大書而言,基本上已經(jīng)搜羅靡遺了,而其他朝鮮時代的古籍,筆者所見有限,再新輯的可能性當(dāng)然很大,但也不會有很多種了。五、“燕行錄”或“燕中雜錄”筆者多次撰文指出,“燕行錄”是高麗、朝鮮使臣“出使中國的紀(jì)行錄”,有著特殊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與外交等背景與關(guān)系,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旅行中國的游記”,因此如《燕行錄全集》中所收崔溥《漂海錄》、李邦翼《漂海歌》(諺文本)等,既不是使臣或隨行人員,更不負有國王的特殊使命,而是由于不可抗拒的外力,為惡劣天氣所致,在驚濤大浪中,九死一生地漂流到了中國。因此,雖然他們也寫有日記與別曲,但皆不能算是“燕行錄”。同時,在明清兩代出使朝鮮的中國使臣中,也有不少文人達士出使朝鮮,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文。如明代倪謙、張寧、董越、龔用卿、朱之藩、姜曰廣等,與朝鮮陪從官員相酬角勝,雙方都留下了大量的唱和詩作。此類詩作,往往被編纂成《皇華集》、《東槎錄》、《儐接錄》等。除了現(xiàn)存之《皇華集》外①,個人文集中的此類詩作也非常之多。除《燕行錄全集》所收如李廷龜《東槎錄》外,未收者如申光漢《企齋集》卷八《東槎錄》、卷十一至十二《皇華集》,鄭惟吉《林塘遺稿》卷上《東槎錄》、卷下《儐接錄》,柳根《西坰集》卷四《皇華集》,車天輅《五山集續(xù)集》卷三《五七言雜錄》,李睟光《芝峰集》卷十四《皇華集次韻》,李昭漢《玄洲集》卷一《東槎錄》等皆是。此類詩文不屬于“燕行錄”,而應(yīng)該算是相反方向來的中國使臣之“使朝鮮錄”的附屬部分,因為與中國使臣唱和的朝鮮大臣,并未到中國境內(nèi),根本談不上“燕行”,因此應(yīng)該自成一系,別具特色,而不當(dāng)與“燕行錄”混雜不別。收入《燕行錄全集》的作品,但作者并未到達中國境內(nèi)的情況,尚所在多有。如權(quán)近《點馬行錄》②,為權(quán)氏自王城至鴨綠江邊,述點馬(指核檢與清點送往中國的貢馬)過程與路途見聞,事畢即返京復(fù)命,未曾跨過鴨綠江。他如成海應(yīng)《研經(jīng)齋全集》③卷三十三至三十四《丁未傳信錄》(記福建漂人事),卷三十五《南明書擬稿義例》(編纂南明歷史事),卷三十六《風(fēng)泉志》(記孝宗在沈館時事),卷三十八《松錦記程》等(記明軍與清軍沈陽戰(zhàn)役等事),卷四十《康世爵避兵記》(明遺民康世爵避亂入朝鮮事)、《沈行記程》(崇禎八年李浚為春信使使沈陽事),卷五十《建州錄》、《建州紀(jì)程》(申忠一入建州事),卷五十二《周漢雜事》,卷五十三《唐制考》,卷六十五至六十九《燕中雜錄》等,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實習(xí)生補充協(xié)議勞動合同
- 《電動機荷發(fā)電機》課件
- 《結(jié)構(gòu)化軟件設(shè)計》課件
- 《遺傳密碼》課件
- 企業(yè)員工關(guān)系管理報告
- 二年級下學(xué)期家長會課件
- 分類討論的思想在相似中的應(yīng)用課件
- 南寧市2025年辦公租賃市場研究合同
- 《頸椎肩周保養(yǎng)套裝》課件
- 《植物細胞工程》課件
- 咖啡店合同咖啡店合作經(jīng)營協(xié)議
- 2025年山東鋁業(yè)職業(yè)學(xué)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及鎱⒖碱}庫含答案解析
- 藥膳與食療試題及答案高中
- 北京市西城區(qū)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xué)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高職單招數(shù)學(xué)歷年(2016-2024)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海外市場拓展合作協(xié)議4篇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語三年級下冊課件 Unit4第2課時Speedup
- 2024年湖南汽車工程職業(yè)學(xué)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標(biāo)準(zhǔn)卷
- 2025中國鐵塔集團安徽分公司招聘29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河北省農(nóng)村信用社招聘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信息技術(shù)全冊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