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送科室胃腸外科_第1頁
報送科室胃腸外科_第2頁
報送科室胃腸外科_第3頁
報送科室胃腸外科_第4頁
報送科室胃腸外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6報送科室:胃腸外科圖書館推薦最新文獻信息:2017年2月6日共43篇1、無瘤技術在腹腔鏡胃腸道腫瘤手術的應用價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無瘤技術在腹腔鏡胃腸道腫瘤手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為提高腸道腫瘤行外科手術臨床治療效果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醫(yī)院收診的胃腸道腫瘤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患者均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在術中采取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采取無瘤技術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fā)癥狀以及隨訪1年后兩組患者的復發(fā)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在各方面都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無瘤技術在腹腔鏡胃腸道腫瘤手術中具有較高的應用效果,能夠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縮短住院時間,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腹腔鏡;胃腸道腫瘤;無瘤技術;【作者】許政文;徐亮;【機構】遂寧市中心醫(yī)院胃腸外科;西南醫(yī)科大學胃腸外科;2、粘連性腸梗阻手術Ⅰ期切除吻合的治療情況分析【摘要】目的探討粘連性腸梗阻手術Ⅰ期切除吻合的治療情況。方法回顧性分析我科粘連性腸梗阻并行Ⅰ期切除吻合的64例患者,觀察并分析其臨床治療效果。結果64例均行Ⅰ期切除吻合術后,總治療有效率為:96.9%。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p<0.05);術后并發(fā)切口感染3例,腸道霉菌感染2例,急性左心衰1例,肺部感染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經(jīng)對癥處理均痊愈,均未出現(xiàn)死亡病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4.06%。結論在粘連性腸梗阻治療中手術Ⅰ期切除吻合術的效果非常明顯,也是安全可行的,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腸梗阻;手術;Ⅰ期吻合【作者】鄢傳經(jīng);胡清林;嚴海;徐成飛;王昊;【機構】成都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胃腸外科;3、急診下消化道大出血診斷與治療【摘要】目的探討急診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診斷與治療。方法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間,選擇我院急診科收治的急診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38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比較患者入院時臨床表現(xiàn)及入院后給予的輔助檢查及選擇處理方法等情況,并統(tǒng)計與分析不同病例的不同轉歸情況。結果38例急診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中,最后確診為直腸癌8例,內(nèi)痔出血6例,結腸癌4例,小腸憩室炎3例,小腸平滑肌瘤2例,腸息肉大出血3例,腸道銳器傷2例,潰瘍性結腸炎2例,急性潰瘍腸穿孔2例,腸道手術術后出血2例,急性腸套疊2例,壞死性小腸結腸炎1例,血管畸形1例,主要輔助檢查為內(nèi)窺鏡檢查、核素掃描,選擇性血管造影等輔助診斷技術為主要的輔助診斷技術,處理方法有一般急救措施及補充血容量,止血治療,手術治療等,38例患者中;治療效果顯著者31例,有效者4例,無效者2例,死亡1例。結論急診下消化道大出血原因多種多樣,處理方法也各有異同,內(nèi)窺鏡及核素掃描等輔助診斷技術再快速確診疾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給予及時的補充血容量、急診手術止血等急診處理對于減低疾病風險等方面極為重要。

【關鍵詞】急診;下消化道大出血;診斷與治療;【作者】黃燕;【機構】成都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4、淺析全胃切除術在胃癌治療中的應用【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治療中全胃切除術的具體應用價值。方法從2013年1月-2015年5月我科行全胃切除術的胃癌患者臨床資料中隨機抽取3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20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10例行姑息性全胃切除。患者接受治療后,4例出現(xiàn)了術后并發(fā)癥,包括1例吻合口漏、1例胸腔積液和肺部感染、1例粘連性腸梗阻、1例膈下感染。不存在死亡現(xiàn)象。結論=全胃切除術是威胃癌治療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手術方式,臨床療效較為顯著,在臨床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準確選擇切口,明確淋巴的清除范圍,輔以臟器進行切除術,采用科學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保證胃癌治療療效的關鍵。

【關鍵詞】胃癌;全胃切除術;消化道重建;【作者】寇耀;賈映東;楊學軍;【機構】四川省遂寧市中心醫(yī)院消化一病區(qū);5、腹腔鏡與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穿孔性闌尾炎術后感染情況比較【摘要】目的比較腹腔鏡和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穿孔性闌尾炎術后感染情況。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6例穿孔性闌尾炎患者,按照隨機分配方法將平均分為觀察組(48例)和對照組(48例),分別給以腹腔鏡手術及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方法,研究兩組患者術后切開感染、腹腔膿腫、肺部感染等情況。結果觀察組術后總感染率為:8.33%,對照組術后總感染率為:14.58%;觀察組術后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上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穿孔性闌尾炎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具有術后切口感染率低的特點,值得臨床借鑒。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穿孔性闌尾炎;術后感染;【作者】蒲晏均;青廉;徐成飛;葉華平;鄧杰文;【機構】成都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胃腸外科;6、胃腸腫瘤外科留置胃管患者中應用舒適護理探討【摘要】目的探析胃腸腫瘤外科留置胃管患者中應用舒適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治療的76例胃腸腫瘤外科留置胃管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統(tǒng)計分析與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是(39.09±8.3)分,對照組是(53.91±9.79)分,差異性顯著(P<0.05)。觀察組患者的舒適率是60.53%,對照組是7.86%,差異性顯著(P<0.05)。結論胃腸腫瘤外科留置胃管患者中應用舒適護理效果較為理想,既能夠有效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又能夠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滿足患者的多樣化需求。

【關鍵詞】胃腸腫瘤外科手術;留置胃管患者;舒適護理;臨床護理效果【作者】張鳳梅;【機構】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7、60例老年大腸癌梗阻穿孔手術治療體會【摘要】目的探討老年大腸癌梗阻穿孔行手術治療的經(jīng)驗體會。方法對我院2005年10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大腸癌梗阻穿孔的老年患者采取回顧性分析,研究手術治療情況。結果手術治療后有53例患者治愈,7例患者發(fā)生中毒性休克、感染等引發(fā)多臟器官衰竭導致死亡。手術后有7例患者出現(xiàn)切口感染,3例患者切口裂開后行二期縫合。存活患者與死亡患者之間在平均血壓及血氣分析的剩余堿方面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大腸癌梗阻并穿孔患者病情嚴重,應選擇合理的手術方式,以提高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和生存率。

【關鍵詞】大腸癌;梗阻穿孔;手術治療;【作者】楊凱;侯遠發(fā);胡燕;鄭高平;【機構】廣東省云浮市人民醫(yī)院腹部外科;8、胃部手術后并發(fā)膽囊結石的臨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討胃部手術淋巴結清掃范圍對膽囊結石的影響。方法我院近10年間胃部手術患者263例,其中211例行D1站淋巴結清掃(包括僅未行12組淋巴結清掃者<D2的標準D2手術),并發(fā)膽囊結石17例;其中52例行D2站淋巴結清掃,并發(fā)膽囊結石14例;就淋巴結清掃范圍對膽囊結石的影響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行D1站淋巴結清掃患者發(fā)生膽囊結石為17例(8.1%),而行D2站淋巴結清掃的患者發(fā)生膽囊結石為14例(27.0%),膽囊結石發(fā)病率是D2組>D1組,兩組相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1、胃癌根治術是膽囊結石形成的重要因素。2、D2站淋巴結清掃是胃切除后膽囊結石形成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胃癌;D1站淋巴結清掃;D2站淋巴結清掃;膽囊結石;【作者】于巨哲;李鵬;陳衛(wèi)華;【機構】撫順市礦務局總醫(yī)院普通外科;9、胃腸腫瘤圍手術期快速外科康復護理觀察【摘要】目的分析胃腸腫瘤患者圍手術期行快速外科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胃腸腫瘤患者100例作為對象,隨機分成基礎護理對照組、快速外科康復護理干預組,預后評估效果。結果干預組的并發(fā)癥率、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對照組相比,P<0.05,有區(qū)別。結論臨床針對胃腸腫瘤圍手術期患者實施快速外科康復護理作用突出,可預防并發(fā)癥,加快康復速度,值得借鑒。

【關鍵詞】胃腸腫瘤;圍手術期;快速外科康復;護理效果;【作者】涂亞蘭;【機構】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10、胃腸腫瘤患者經(jīng)切口結腸造口的護理觀察【摘要】目的分析胃腸腫瘤患者經(jīng)切口結腸造口的護理效果。方法于2011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胃腸腫瘤經(jīng)切口結腸造口患者中抽選60例作為對象,按先后順序分成不同組:常規(guī)組(基礎護理)、干預組(綜合護理),評估預后效果。結果干預組預后并發(fā)癥率為6.7%,低于常規(guī)組的26.7%,P<0.05,有區(qū)別;干預組預后護理滿意率為96.7%,低于常規(guī)組的66.7%,P<0.05,有區(qū)別。結論臨床針對胃腸腫瘤經(jīng)切口結腸造口患者行綜合護理作用顯著,可預防并發(fā)癥,提高護理質量,值得借鑒。

【關鍵詞】胃腸腫瘤;經(jīng)切口結腸造口;護理效果;【作者】舒小珍;【機構】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11、腹腔鏡胃大部切除術在胃癌根治治療中的應用【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下大部胃切除術在胃癌根治治療中的應用情況。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采用腹腔鏡下大部胃切除術治療胃癌的病例47例的臨床資料。結果本組47例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耗時(268±28)min,術中出血量(229±104)mL;術后第一次排氣時間(3.2±2.6),能夠獨立下床活動(3.7±2.8)d,能夠給予流質飲食時間(3.1±2.5)d;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2.5%,死亡率為3.1%,顯示患者恢復狀況較好。結論腹腔鏡輔助大部胃癌切除術不僅可以應用于早期胃癌,也可以應用于經(jīng)過選擇的進展期晚期胃癌患者,腹腔鏡胃大部切除術可行、安全,手術耗時及手術中出血量較少,同時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腹腔鏡;胃大部切除術;胃癌根治;【作者】鄢傳經(jīng);胡清林;嚴海;徐成飛;王昊;【機構】成都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胃腸外科;12、腹腔鏡治療103例粘連性腸梗阻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應用外科手術方法治療粘連性小腸梗阻的臨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4年7月期間收治的粘連性小腸梗阻患者,經(jīng)保守治療無效后改用外科治療共計103例,所有患者均有腹部手術史,術后反復發(fā)作性腹脹腹痛伴肛門停止排氣排便,90%患者伴有惡心嘔吐癥狀。手術時間、住院費用等評價指標均由病案系統(tǒng)獲取。結果42例患者接受了開腹手術治療,腹腔鏡手術61例,其中10例中轉開腹。因此將所有患者分為開腹組(52例)及腔鏡組(51例);腔鏡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腸道通氣時間均明顯少于開腹組(p<0.05),而開腹組的治療費用與腔鏡組相當(p>0.05),所有病例均獲隨訪,平均26個月(12~55個月),大部分患者恢復良好,開腹組部分患者需再次手術。結論腹腔鏡下粘連松解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臨床效果可靠,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但開腹治療對于粘連特別緊密的病例仍具有臨床意義。

【關鍵詞】腹腔鏡;103例粘連性腸梗阻【作者】黃勇;羅慧;區(qū)廣生;雷普潤;【機構】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胃腸外科;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嶺南醫(yī)院手術室;13、靶向藥物治療時代的柳葉刀--手術在晚期胃腸間質瘤治療中的地位胃腸間質瘤(GIST)是胃腸道最常見的間葉源性惡性腫瘤,由于起病隱匿,相當一部分病例在發(fā)現(xiàn)時已是局部晚期或已發(fā)生轉移。分子靶向藥物甲磺酸伊馬替尼(IM)的問世,極大地改變了GIST的治療模式。IM對于GIST的治療最先應用于晚期GIST,且取得成功并迅速成為晚期GIST治療“金標準”。在IM有效地延長了晚期GIST患者生存期的同時,手術在晚期GIST治療中的地位成為了臨床上越來越受關注的一個課題。目前,在高復發(fā)風險或局部晚期GIST的治療中,IM已經(jīng)通過手術后輔助治療或術前新輔助治療的形式與外科手術相結合,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根據(jù)目前有限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在局部晚期或“困難解剖部位(食管-胃結合部、十二指腸、直腸等)”的原發(fā)性GIST中,外科手術可以與IM結合,實現(xiàn)類似晚期胃癌治療模式中的“轉化治療”;對于對IM治療有一定反應(部分緩解、疾病穩(wěn)定或局限性進展)的復發(fā)轉移性GIST病例,外科手術可能為患者帶來有限的生存獲益;對于廣泛進展的復發(fā)轉移性GIST,外科手術指證應嚴格限制于出現(xiàn)并發(fā)癥或急診情況等綜合情況的評判中。作者曹暉

(200127,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胃腸外科);

汪明

(200127,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胃腸外科);刊名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6年19卷11期

1211-1216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GastrointestinalSurgery關鍵詞胃腸間質瘤

外科手術

靶向治療

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

Surgery

Targettherapy14、腹腔鏡手術對胃不同解剖部位胃腸間質瘤療效的影響目的:探討腹腔鏡手術對位于胃的不同解剖部位胃腸間質瘤(GIST)近、遠期療效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經(jīng)腹腔鏡手術治療的133例胃GIST患者臨床資料。根據(jù)2014版NCCN指南中將胃的解剖部位分成腹腔鏡手術的Favorable部位(有利部位,包括胃底、胃體前壁及大彎側)和Unfavorable部位(不宜部位,為腫瘤位于胃食管結合部、胃體小彎側、胃體后壁、胃竇及幽門),本組患者腫瘤位于有利部位90例(有利部位組),位于不利部位43例(不宜部位組),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后的近、遠期療效。結果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病理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有利部位組和不宜部位組的手術時間分別為(107.3±52.3)min和(119.0±53.4)min,術中失血量分別為(35.2±34.2)ml和(35.2±31.2)ml,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在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進食流質時間、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等方面比較,差異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有利部位組和不宜部位組的總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6.7%(6/90)和4.7%(2/43),Ⅰ~Ⅱ級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4.4%(4/90)和2.3%(1/43),Ⅲ~Ⅳ級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2.2%(2/90)和2.3%(1/43),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全組患者中位隨訪時間36(1~84)月,有利部位組和不宜部位組患者的5年總體生存率分別為93.8%和95.2%,5年無復發(fā)生存率分別為81.1%和89.4%,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對位于胃的不同解剖部位胃GIST患者療效相當。作者陳清風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外科,福州,350001);

林建賢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外科,福州,350001);

鄭朝輝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外科,福州,350001);

李平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外科,福州,350001);

謝建偉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外科,福州,350001);

王家鑌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外科,福州,350001);

陸俊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外科,福州,350001);

陳起躍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外科,福州,350001);

林密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外科,福州,350001);

曹龍龍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外科,福州,350001);

黃昌明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外科,福州,350001);刊名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6年19卷11期

1277-1281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GastrointestinalSurgery關鍵詞胃腸間質瘤,胃

解剖部位

腹腔鏡手術

療效

15、119例巨大胃腸間質瘤的臨床特征及預后分析目的:探討巨大胃腸間質瘤(GIST)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影響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2005年1月至2015年7月間經(jīng)手術治療的235例高危GIST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腫瘤直徑≥10cm者119例(巨大GIST組),腫瘤直徑<10cm者116例(普通高危組),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特征及預后,同時總結巨大GIST組患者的臨床特點,并采用Cox回歸模型對影響巨大GIST患者預后的資料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本組巨大GIST患者占同期高危GIST的50.6%(119/235)。巨大GIST組119例患者中男63例,女56例,中位年齡53(20~82)歲;腫瘤原發(fā)部位為胃43例(36.1%),小腸39例(32.8%),結直腸5例(4.2%),胃腸道外(腸系膜、腹膜后及腹盆腔等)32例(26.9%)。與普通高危組相比,巨大GIST組患者的發(fā)病年齡更為年輕[≤50歲比例:44.5%(53/119)比31.9%(37/116),P=0.046],腫瘤發(fā)生于胃腸道外者的比例相對較高[26.9%(32/119)比9.5%(11/116),P=0.000]。巨大GIST組R0切除115例(96.6%),R1切除3例(2.5%),R2切除1例(0.9%),有32例(26.9%)行擴大切除術(即同時行淋巴結清掃或聯(lián)合臟器切除)。術后巨大GIST組與普通高危組服用靶向藥物(伊馬替尼400mg/d)患者比例[32.8%(39/116)比39.6%(46/11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232)。巨大GIST組有8例發(fā)生復發(fā)轉移。巨大GIST組和普通高危組5年總體生存率分別為79.4%和85.1%(P=0.788),5年無復發(fā)生存率分別為72.8%和84.2%(P=0.932),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多因素預后分析結果顯示,性別(P=0.047,RR=0.383,95%CI:0.149~0.987)、核分裂像(P=0.001,RR=0.216,95%CI:0.087~0.538)及是否服用靶向藥物(P=0.019,RR=5.719,95%CI:1.324~24.695)是影響巨大GIST組患者總體生存率的獨立因素;腫瘤大小(P=0.024,RR=0.368,95%CI:0.155~0.875)和核分裂像(P=0.007,RR=0.357,95%CI:0.169~0.755)是影響無復發(fā)生存率的獨立因素。結論巨大GIST在GIST中并不少見,其在胃腸道外發(fā)生率較高。治療上應采用外科手術完整切除聯(lián)合輔助靶向藥物治療。巨大GIST的預后與普通高危組GIST預后相近,核分裂像是影響巨大GIST預后的主要因素。作者張鵬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腸外科,武漢,430022);

曾祥宇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腸外科,武漢,430022);

高金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腸外科,武漢,430022);

劉煒圳(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腸外科,武漢,430022);

帥曉明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腸外科,武漢,430022);

劉科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腸外科,武漢,430022);

劉興華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腸外科,武漢,430022);

蔡明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腸外科,武漢,430022);

蔡開琳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腸外科,武漢,430022);

王國斌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腸外科,武漢,430022);

陶凱雄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胃腸外科,武漢,430022);刊名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6年19卷11期

1290-1295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GastrointestinalSurgery關鍵詞胃腸間質瘤,巨大

高危

外科手術

伊馬替尼

預后16、腹腔鏡胃胃腸間質瘤弧形切除術療效分析目的:探討在腹腔鏡胃胃腸間質瘤(GIST)手術中使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行胃弧形切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顧性分析2015年1—12月間在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鏡胃GIST弧形切除術的1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術中弧形切割吻合器在距離腫瘤至少0.5cm處做胃弧形切除,如弧形切割吻合器初次激發(fā)未能完整切斷胃壁,則再使用直線切割吻合器離斷殘余胃壁。結果全組19例病例均于腹腔鏡下順利完成手術,無中轉開腹及術中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4例(73.7%)使用弧形切割吻合器一次激發(fā)完整切斷腫瘤所在胃壁,余5例(26.3%)患者加用直線切割吻合器切斷殘余胃壁。手術時間為50~100(71.8±12.7)min,術中出血量20~50(33.6±7.4)ml。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1~4(2.4±0.9)d,術后住院時間為5~9(6.8±1.1)d。全組術后均未出現(xiàn)切口感染、胃排空障礙、胃漏及出血。術后病理示:腫瘤長徑1.5~5.5(2.9±1.1)cm,切緣0.5~2.0(1.2±0.4)cm,鏡下切緣均未見腫瘤細胞殘留;術后病理證實19例均為GIST,按原發(fā)GIST切除術后危險度分級標準進行分級:極低危8例(42.1%)、低危5例(26.3%)、中危5例(26.3%)、高危1例(5.3%)。6例中、高?;颊咝g后接受伊馬替尼輔助治療。術后隨訪5~16(中位數(shù)10)月,所有病例均未發(fā)現(xiàn)腫瘤局部復發(fā)及遠處轉移。結論腹腔鏡胃GIST手術中使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行胃弧形切除安全可行,近期療效滿意。作者李敏哲

(100020,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普通外科);

沈薦

(100020,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普通外科);

杜燕夫

(100020,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普通外科);

謝德紅

(100020,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普通外科);

渠浩

(100020,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普通外科);

張峪東

(100020,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普通外科);刊名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6年19卷11期

1296-1299頁

關鍵詞胃腸間質瘤,胃部

胃切除術

腹腔鏡

弧形切割吻合器17、高危胃腸間質瘤108例治療與預后分析目的:探討高危胃腸間質瘤(GIST)的治療方法及預后影響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6年2月間在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胃腸外科接受手術治療的108例高危GIST患者的臨床病理及隨訪資料。根據(jù)術后是否接受輔助治療將患者分為兩組,一組為術后接受甲磺酸伊馬替尼輔助治療(輔助治療組,69例);另一組為術后僅觀察隨訪,發(fā)現(xiàn)復發(fā)轉移再開始進行靶向藥物治療(隨訪觀察組,39例)。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生存及復發(fā)情況,并采用Cox回歸模型進行預后危險因素分析。結果全組病例均獲隨訪,術后中位隨訪時間48(1~161)月。隨訪期間57例(52.8%)患者出現(xiàn)復發(fā)和(或)轉移,其中輔助治療組和隨訪觀察組術后復發(fā)轉移率分別為34.8%(24/69)和84.6%(33/3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28例(25.9%)死亡,全組1年、3年、5年、10年總生存率分別為99.8%、87.7%、76.0%和42.7%,其中輔助治療組和隨訪觀察組5年生存率分別為79.3%和72.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648)。單因素預后分析顯示,核分裂數(shù)、手術根治度及術中腫瘤破裂與患者預后有關(均P<0.05)。多因素預后分析顯示,核分裂象(P=0.013,RR=2.400,95%CI:1.206~4.779)和手術根治度(P=0.003,RR=3.968,95%CI:1.609~9.784)是影響高危GIST患者的獨立預后因素。結論應用根治性手術聯(lián)合靶向治療的綜合治療模式,并予以密切的隨訪,可使高危GIST患者獲得長期生存。作者雷程

(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胃腸外科,烏魯木齊,830011);

劉林

(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胃腸外科,烏魯木齊,830011);

王琦三

(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胃腸外科,烏魯木齊,830011);

王海江

(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胃腸外科,烏魯木齊,830011);刊名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6年19卷11期

1300-1304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GastrointestinalSurgery關鍵詞胃腸間質瘤,高危

外科手術

輔助治療

預后18、胃巨大胃腸間質瘤行保留部分胃的切除術患者女性,55歲。主訴“患胃的胃腸間質瘤3年余,化療后病情進展”?;颊?011年10月發(fā)現(xiàn)肝胃之間有一大小為23.9cm×14.2cm×12.3cm的占位性病變,與胃和胰腺關系密切。當月19日行手術探查,因腫瘤較大未行切除,僅作部分病灶及大網(wǎng)膜切除。術后病理診斷為胃腸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免疫組織化學(免疫組化)檢測:CD117(+),CD34(+),Bcl2(-),SMA(-),Ki-67(20%),CD99(-),S100(-),desmin(-),EMA(-)。測序結果(2013年9月補檢)顯示:PDGFRA外顯子12/14/18未見異常,c-Kit外顯子9/13/17未見異常,第11外顯子部分序列缺失(p.M552-V559del)。術后一直口服伊馬替尼400mg/d。至2012年病灶逐漸縮小至直徑5cm,但患者沒有選擇手術切除。在隨訪過程中,病灶緩慢增大。至2014年11月,在當?shù)貜筒楦共緾T見腹部占位性病變明顯增大。2015年5月就診于我院門診并收入院。作者張連海

(100142,北京腫瘤醫(yī)院胃腸中心);

李健

(100142,北京腫瘤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

賈永寧

(100142,北京腫瘤醫(yī)院胃腸中心);

董秋石

(100142,北京腫瘤醫(yī)院胃腸中心);

李子禹

(100142,北京腫瘤醫(yī)院胃腸中心);

季加孚(100142,北京腫瘤醫(yī)院胃腸中心);刊名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6年19卷11期

1312-1314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GastrointestinalSurgery19、直腸下段指狀突樹突細胞肉瘤一例患者女性,62歲,因“排糞時肛內(nèi)腫物反復脫出半月”于2016年2月2日收入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肛腸科?;颊甙朐虑盁o明顯誘因出現(xiàn)排糞時肛內(nèi)腫物脫出,便后可自行回納,伴肛門不適感,偶有排糞不盡感,排糞1次/d,質軟成形,無便血,無其他不適。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好,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肛門指檢示:肛門外觀大致正常(騎伏位),指診直腸下段右中位可捫及1個大小為0.8cm×0.8cm腫物。肛門鏡檢示:直腸下段右中位見一大小約0.8cm×0.8cm乳頭狀帶蒂腫物。電子結腸鏡示:直腸距肛門4cm近齒狀線可見大小約0.8cm×0.8cm大小帶蒂腫物,表面有散在出血點,見圖1。完善各項相關檢查后,于2月2日行直腸腫物局部切除術。切除腫物呈灰白色。術后病理示:直腸距肛門4cm近齒狀線腫物黏膜上皮損傷,形成潰瘍壞死;腫瘤細胞增生成束狀或編織狀排列,胞質豐富,嗜酸性,界限不清,核呈梭形至卵圓形;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分裂少見,腫瘤細胞間有多少不等的炎細胞浸潤,見圖2。免疫組織化學(免疫組化)示:S-100(+)、成束蛋白(fascin)(+)、CD68(+)、CD163(+)、Ki-67>50%、CD117(-)、CD34(-)、DOG-1(-)、平滑肌肌動蛋白(smoothmuscleactin,SMA)(弱+)、CD1α(-)、CD21(-)、CD23(-)、CD35(-)、結蛋白desmin(-)、myoD1(-)、CD57(-)、骨成形蛋白BMP(-)、PGP9-5(-)、神經(jīng)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CK(-)、CK20(-)、SAMS-2(-)、黑色素瘤相關抗原melanA(-)、HMB-45(-)、胰島蛋白langerin(-)、溶菌酶lysozyme(-)。最終診斷為指狀突樹突細胞肉瘤。明確診斷后,患者于2016年2月7日出院。作者遲春華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肛腸科,濟南,250014);

丁克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肛腸科,濟南,250014);

吳凱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病理科,濟南,250014);

周愛巖

(山東省立醫(yī)院中醫(yī)科,濟南,250021);刊名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6年19卷11期

1315-1315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GastrointestinalSurgery20、腹腔鏡經(jīng)胃腔切除內(nèi)生型賁門部黏膜下腫物篇首:胃黏膜下腫物(gastricsubmucocaltumom。GSMTs)是一大類來源于黏膜層以下的消化道腫瘤,以良性常見,包括:平滑肌瘤、間質瘤、神經(jīng)源性腫瘤、脂肪瘤等.好發(fā)于胃中上部.賁門部較少見,手術切除為根治治療的唯一手段[1引。本研究在腹腔鏡引導下建立胃腔簡易操作系統(tǒng),行經(jīng)胃腔賁門部黏膜下腫物切除,取得良好臨床效果,報道如下。作者楊梓鋒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胃腸外科,廣州,510080);

吳德慶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胃腸外科,廣州,510080);

王俊江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胃腸外科,廣州,510080);

姚學清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胃腸外科,廣州,510080);

鄭佳彬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胃腸外科,廣州,510080);

馮興宇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胃腸外科,廣州,510080);

呂澤堅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胃腸外科,廣州,510080);

李勇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胃腸外科,廣州,510080);刊名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16年31卷11期

960頁

21、主動減容手術在巨大腹壁疝治療中的應用和進展目前國內(nèi)腹部手術例數(shù)逐年提高,伴隨而來的是術后切口疝、造口旁疝患者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是腹部手術切口或造瘺口破壞腹壁正常肌肉腱膜組織的結構,以及肥胖、營養(yǎng)不良、腹腔積液、糖尿病、感染等各種因素導致傷口愈合不良,使得切口疝高發(fā).腹部手術后發(fā)生的腹壁切口疝約占腹壁疝的80%,且此類切口疝及其他腹壁疝如未經(jīng)規(guī)范治療容易進展成為巨大腹壁疝.手術是巨大腹壁疝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此類疝修補手術對外科醫(yī)師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在臨床實踐中,手術切除巨大疝囊后完全還納長期脫入疝囊內(nèi)的內(nèi)容物,會造成術后腹腔容積減小,腹內(nèi)壓升高,導致腹腔內(nèi)高壓,甚至發(fā)生術后腹腔間室綜合征(ACS).巨大腹壁疝術后的腹內(nèi)壓升高和ACS的發(fā)生,已經(jīng)引起廣大臨床醫(yī)師的重視.筆者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部分巨大腹壁疝患者行術中減容可有效減低術后腹內(nèi)壓,從而大大降低腹腔內(nèi)高壓和ACS發(fā)生的可能性.目前越來越多的巨大腹壁疝患者接受了腹壁疝修補手術聯(lián)合減容手術,但仍缺少大樣本的臨床和循證醫(yī)學研究.因此,尚需進行大樣本、多中心的前瞻性臨床研究,旨在為減容手術提供臨床治療策略,為臨床研究和應用提供更多基礎.作者陳杰

(100043,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疝和腹壁外科);

秦昌富

(100043,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疝和腹壁外科);

申英末

(100043,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疝和腹壁外科);刊名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6年15卷10期

950-953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DigestiveSurgery關鍵詞主動減容

巨大腹壁疝

腹腔間室綜合征

腹腔內(nèi)高壓22、主動減容手術防治肥胖患者巨大腹壁疝修補術后腹腔內(nèi)高壓的應用價值目的探討肥胖患者巨大腹壁疝修補術中采用主動減容手術防治術后腹腔內(nèi)高壓的臨床療效.方法采用回顧性橫斷面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收治的62例巨大腹壁疝肥胖患者的臨床資料.腹壁疝修補術中采用主動減容手術.觀察指標:(1)手術情況:手術時間、切除腸管長度、術中出血量.(2)術后恢復情況:手術前后膀胱內(nèi)壓變化,心、肺、肝、腎等器官功能,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術后引流管拔除時間,術后住院時間.(3)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切口感染、腸瘺.(4)隨訪情況.術后1周、1、3、6個月門診復診,術后1年后采用電話方式進行隨訪,了解患者疝復發(fā)和遲發(fā)感染情況.隨訪時間截至2016年6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偏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范圍)表示,采用秩和檢驗.結果(1)手術情況:62例患者均順利完成巨大腹壁疝修補術聯(lián)合主動減容手術,手術時間為(115±22)min,切除腸管長度為(207±64)cm,術中出血量為(52±35)mL.(2)術后恢復情況:62例患者術前膀胱內(nèi)壓為18cmH2O(15~22cmH2O,1cmH2O=0.098kPa),術后膀胱內(nèi)壓為8cmH2O(6~11cmH2O),手術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9.662,P<0.05);患者術后均未出現(xiàn)心、肝、腎及呼吸功能異常;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為3.8d(3.0~6.0d);術后引流管拔除時間為(3.8±1.1)d;術后住院時間為(14.5±1.9)d.(3)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62例患者中,4例術后出現(xiàn)切口感染,經(jīng)對癥處理后好轉;無患者出現(xiàn)腸瘺.(4)隨訪情況:62例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為(36±19)個月.隨訪期間3例患者出現(xiàn)腹壁切口疝復發(fā),先行隨訪,未行二次手術;無患者發(fā)生遲發(fā)感染.結論肥胖巨大腹壁疝患者疝修補術中采用主動減容手術可有效防治術后腹腔內(nèi)高壓,安全可行.作者楊碩

(100043,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疝和腹壁外科);

陳杰

(100043,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疝和腹壁外科);

曹金鑫

(100043,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疝和腹壁外科);

劉雨辰

(100043,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疝和腹壁外科);刊名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6年15卷10期

957-960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DigestiveSurgery關鍵詞巨大腹壁疝

疝修補術

腹腔內(nèi)高壓

主動減容

肥胖23、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目的探討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LIHR)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方法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收治的3203例腹股溝疝患者3847側疝的臨床資料.979例(1107側)年齡<60歲的腹股溝疝患者設為<60歲組,2224例(2740側)年齡≥60歲的腹股溝疝患者設為≥60歲組.手術由同一組醫(yī)師完成,手術方式由術者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經(jīng)腹腹膜前修補術(TAPP)、全腹膜外修補術(TEP)、腹腔內(nèi)修補術(IPOM).補片類型分為輕量型和重量型.觀察指標:(1)總體手術情況.(2)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比較.(3)兩組患者的術后指標比較.(4)隨訪情況.采用門診、電話等方式進行隨訪.隨訪內(nèi)容為恢復非限制性活動時間、疝復發(fā)和并發(fā)癥情況.隨訪最終點為術后5年.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等級資料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秩和檢驗.結果(1)總體手術情況:3203例腹股溝疝患者(3847側疝)均行LIHR,其中TAPP1475例(1677側);TEP1718例(2154側);IPOM10例(16側),其中6例一側行TAPP,對側行IPOM.2206側疝采用輕量型補片,1641側疝采用重量型補片.3203例腹股溝疝患者手術時間為(31±12)min,其中2559例單側疝手術時間為(27±9)min,644例雙側疝手術時間為(44±12)min.3203例腹股溝疝患者術后住院時間為(1.5±1.2)d.(2)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比較:<60歲組腹股溝疝患者中,采用手術方式TAPP、TEP、IPOM分別為567、538、2側,≥60歲組分別為1110、1616、14側;<60歲組采用輕量型和重量型補片分別為751側和356側,≥60歲組分別為1455側和1285側,兩組患者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37.976,70.022,P<0.05).<60歲組腹股溝疝患者單側疝手術時間、雙側疝手術時間、總手術時間分別為(27±9)min、(42±10)min、(29±10)min,≥60歲組分別為(27±10)min、(44±12)min、(31±13)min,兩組患者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106,-1.768,-4.445,P>0.05).(3)兩組患者的術后指標比較:<60歲組腹股溝疝患者術后1d疼痛分數(shù)、術后住院時間分別為(2.4±1.1)分、(1.5±1.1)d,≥60歲組分別為(2.3±1.0)分、(1.5±1.3)d,兩組患者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419,-0.126,P>0.05).(4)隨訪情況:所有患者獲得隨訪,隨訪時間為23~60個月,中位隨訪時間為43個月.<60歲組腹股溝疝患者術后2周及術后4周恢復非限制性活動例數(shù)分別為973例和978例,≥60歲組分別為2208例和2222例,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0.113,P>0.05).<60歲組腹股溝疝患者術后疝復發(fā)、嚴重并發(fā)癥、血清腫、感覺異常、腸麻痹分別為1、0、49、5、1側,≥60歲組分別為11、3、132、16、2側,兩組患者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1.556,0.269,0.254,P>O.05).<60歲組和≥60歲組腹股溝疝患者術后尿潴留分別為6側和44側,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6.956,P<0.05).結論老年腹股溝疝患者行LIHR安全、有效,合理選擇手術方式、應用補片材料可以使老年患者獲得良好的臨床效果.作者張云

(201203,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胃腸外科);

郝曉暉

(200025,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普通外科上海市微創(chuàng)外科臨床醫(yī)學中心);

李健文

(200025,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普通外科上海市微創(chuàng)外科臨床醫(yī)學中心);

龔航軍

(201203,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胃腸外科);

馮波

(200025,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普通外科上海市微創(chuàng)外科臨床醫(yī)學中心);

樂飛

(200025,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普通外科上海市微創(chuàng)外科臨床醫(yī)學中心);

薛佩

(200025,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瑞金醫(yī)院普通外科上海市微創(chuàng)外科臨床醫(yī)學中心);刊名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6年15卷10期

967-971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DigestiveSurgery關鍵詞腹股溝疝

疝修補術

腹腔鏡檢查24、腹股溝疝修補術血管并發(fā)癥的預防與治療目的探討腹股溝疝修補術相關血管損傷并發(fā)癥的預防與治療方法.方法采用回顧性橫斷面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16年3月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收治的22例腹股溝疝修補術后出現(xiàn)血管并發(fā)癥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指標:(1)腹股溝疝修補術后血管并發(fā)癥情況:血管損傷、腹膜前間隙出血或血腫形成、血栓形成或血管栓塞.(2)治療情況.(3)隨訪情況.出院后15d,采用電話方式進行隨訪,了解患者一般狀況、癥狀的轉歸及藥物后續(xù)治療狀況.隨訪時間截至2016年4月.結果(1)腹股溝疝修補術后血管并發(fā)癥情況:22例患者中,腹膜前間隙出血及血腫形成8例(死亡冠血管損傷2例、腹壁下動脈損傷3例、其他原因不明的腹膜前出血3例),股靜脈損傷3例,股動脈損傷1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8例(其中2例出現(xiàn)肺栓塞),股動脈及胭動脈栓塞2例.(2)治療情況:22例患者中,20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治療效果,其中1例動脈栓塞患者因處理及時避免肢體壞死,1例因缺血時間較長,發(fā)生部分足趾缺血壞死,其余患者經(jīng)修補或重建血管獲得良好療效;1例腹壁下動脈損傷和1例股靜脈損傷患者因失血性休克死亡.(3)隨訪情況:22例患者中,20例獲得隨訪.患者隨訪2周一般狀況良好,出血患者未再發(fā)生明顯失血癥狀;深靜脈血栓患者無明顯肢體腫脹加重情況,下肢動脈栓塞患者肢體缺血無明顯加重;均按照出院醫(yī)囑進行服藥.結論針對腹股溝疝修補術后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特點,采取不同處理措施可取得較好療效.作者趙渝

(400016,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血管外科);

王學虎

(400016,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血管外科);刊名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6年15卷10期

978-981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DigestiveSurgery關鍵詞腹股溝疝

疝修補術

醫(yī)源性損傷

血管損傷

治療25、食管空腸半端端吻合在腹腔鏡輔助根治性全胃切除術Roux-en-Y消化道重建中的應用價值目的探討食管空腸半端端吻合在腹腔鏡輔助根治性全胃切除術Roux-en-Y消化道重建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收治的205例行腹腔鏡輔助根治性全胃切除術胃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140例患者采用食管空腸端側吻合行Roux-en-Y消化道重建,設為對照組;65例患者采用食管空腸半端端吻合行Roux-en-Y消化道重建,設為研究組.依據(jù)第3版日本《胃癌治療指南》,行腹腔鏡D2淋巴結清掃術.觀察指標:(1)手術情況:手術完成情況,手術時間,消化道重建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食管空腸吻合口相關并發(fā)癥(狹窄、出血)發(fā)生例數(shù).(2)術后情況:術后肛門首次排氣時間,術后引流管拔除時間,術后食管空腸吻合口相關并發(fā)癥(狹窄、出血、吻合口瘺)發(fā)生例數(shù),術后非食管空腸吻合口相關并發(fā)癥(肺部感染、胸腔積液、切口感染、腹腔膿腫、腹腔出血、十二指腸殘端瘺、腸梗阻、腹內(nèi)疝)發(fā)生例數(shù),術后住院時間.(3)隨訪情況.采用門診或電話方式進行隨訪,了解患者術后生存及腫瘤復發(fā)、轉移情況.隨訪時間截至2016年4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偏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范圍)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結果(1)手術情況:對照組和研究組胃腺癌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鏡輔助根治性全胃切除術Roux-en-Y消化道重建.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分別為(254±57)min和(233±55)min,消化道重建時間分別為(53±10)min和(41±9)min,兩組患者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508,8.191,P<0.05).對照組患者術中食管空腸吻合口相關并發(fā)癥(狹窄、出血)發(fā)生例數(shù)分別為8、0例,研究組患者為0、1例,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0.983,P>0.05).對照組8例術中食管空腸吻合口狹窄患者中,4例未作特殊處理;其余4例中,1例拆除吻合口,重新行食管空腸端側吻合,3例因吻合平面較高,將空腸殘端與遠端空腸行側側吻合.研究組1例術中食管空腸吻合口出血患者行加強縫合吻合口后,出血停止.(2)術后情況:對照組胃腺癌患者術后食管空腸吻合口相關并發(fā)癥(狹窄、出血、吻合口瘺)發(fā)生例數(shù)分別為11、0、6例,研究組患者分別為0、0、1例,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6.232,P<0.05).對照組患者術后非食管空腸吻合口相關并發(fā)癥(肺部感染、胸腔積液、切口感染、腹腔膿腫、腹腔出血、十二指腸殘端瘺、腸梗阻、腹內(nèi)疝)發(fā)生例數(shù)分別為2、1、2、1、1、1、1、0例,研究組患者分別為1、1、1、0、1、0、1、1例,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0.184,P>0.05).對照組11例術后食管空腸吻合口狹窄患者中,5例未作特殊處理;其余6例經(jīng)內(nèi)鏡下球囊擴張治療后均好轉.術后食管空腸吻合口瘺患者經(jīng)充分引流、抗感染、對癥等治療后好轉.肺部感染患者經(jīng)抗感染治療后好轉.胸腔積液、切口感染、腹腔膿腫、十二指腸殘端瘺患者經(jīng)充分引流、抗感染、對癥等治療后好轉.對照組腹腔出血患者行二次手術治療后出血停止,研究組腹腔出血患者經(jīng)止血、對癥等治療后出血停止.腸梗阻、腹內(nèi)疝患者行二次手術治療后好轉.(3)隨訪情況:205例患者中,192例獲得術后隨訪,其中對照組130例,研究組62例.隨訪時間為4~51個月,中位隨訪時間為28個月.隨訪期間,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分別有19例和8例死亡,23例和10例腫瘤復發(fā)、轉移.結論采用食管空腸半端端吻合行腹腔鏡輔助根治性全胃切除術Roux-en-Y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消化道重建時間短,術后食管空腸吻合口相關并發(fā)癥較少.作者段偉

(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全軍普通外科中心微創(chuàng)胃腸外科中心,重慶,400038);

付小龍

(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全軍普通外科中心微創(chuàng)胃腸外科中心,重慶,400038);

蘇崇宇

(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全軍普通外科中心微創(chuàng)胃腸外科中心,重慶,400038);

陳軍

(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全軍普通外科中心微創(chuàng)胃腸外科中心,重慶,400038);

李靜(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全軍普通外科中心微創(chuàng)胃腸外科中心,重慶,400038);

余佩武

(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全軍普通外科中心微創(chuàng)胃腸外科中心,重慶,400038);

趙永亮

(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全軍普通外科中心微創(chuàng)胃腸外科中心,重慶,400038);刊名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6年15卷11期

1081-1087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DigestiveSurgery關鍵詞胃腫瘤

胃切除術

半端端吻合

Roux-en-Y重建

腹腔鏡檢查26、保留脾臟的第10組與11組淋巴結整體清掃在胃癌D2根治術中的應用價值目的探討保留脾臟的第10組與11組淋巴結整體清掃在胃癌D2根治術中應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顧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收治的32例進展期胃上部癌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患者均由同一手術團隊施行開腹根治性全胃切除(胃癌D2根治術)和托出式保留脾臟第10、11組淋巴結整體清掃術.觀察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第10組和11組淋巴結清掃時間、淋巴結清掃數(shù)目、陽性淋巴結數(shù)目、淋巴結陽性率、淋巴結轉移率、腫瘤組織學分型、pTNM分期、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并發(fā)癥(脾臟移位、脾扭轉、脾梗死、吻合口漏、胰液漏、淋巴液漏)和隨訪情況.采用定期門診復查和電話方式進行隨訪,隨訪內(nèi)容為腫瘤學預后情況,隨訪時間截至2016年9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結果32例進展期胃癌患者中,胃體癌12例,賁門癌20例,均行開腹根治性全胃切除術(胃癌D2根治術),成功施行保留脾臟第10、11組淋巴結整體清掃.32例患者手術時間為(242±34)min,術中出血量為(98±67)mL.第10組淋巴結清掃時間為(30±12)min,第11組淋巴結清掃時間(8±3)min.共獲取141枚第10組淋巴結,(3.8±2.4)枚/例,陽性淋巴結22枚,淋巴結陽性率為15.60%(22/141),第10組淋巴結轉移率為18.75%(6/32).共獲取168枚第11組淋巴結,(4.0±3.6)枚/例,陽性淋巴結36枚,淋巴結陽性率為21.43%(36/168),第11組淋巴結轉移率為25.00%(8/32).32例患者腫瘤組織學分型:高分化8例,中分化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10例.pTNM分期:ⅡB期17例、ⅢA期15例.32例患者術后住院時間為(12.9±1.8)d.32例患者術后均無脾臟移位、脾扭轉、脾梗死、吻合口漏、胰液漏或死亡等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1例出現(xiàn)淋巴液漏,術后引流通暢,術后3周自愈.3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并行SOX方案化療6~8個療程.32例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為4~44個月,無胃癌術后復發(fā)、轉移和死亡患者.結論保留脾臟的第10、11組淋巴結整體清掃在進展期胃上部癌D2根治術中的應用安全可行.作者何磊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胃腸外科,合肥,230061);

文剛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胃腸外科,合肥,230061);

涂從銀

(安徽省腫瘤醫(yī)院腹部腫瘤外科,合肥,230001);

陶應田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胃腸外科,合肥,230061);

丁丁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胃腸外科,合肥,230061);刊名中華消化外科雜志

2016年15卷11期

1113-1117頁

英文期刊名ChineseJournalofDigestiveSurgery關鍵詞胃腫瘤

淋巴結清掃術

胃癌根治術

整體切除27、TransanalTotalMesorectalExcision:SavetheNervesandUrethra.thetechniqueoftransanal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isnoteasy,andsurgeonsshouldseriouslyconsiderattendingspecializedcoursesbeforeembarkinginthisdirection.duringtheimplementationphase,theyshouldalsogetinvolvedintheoutcomessurveillanceprograms.theultimategoalofthistechnique,asanyothertechnique,isclean,precise,bloodless,andmeticulousdissectionbasedontheanatomicallandmarksandtissueplanes,withminimalmorbidityandlowincidenceofmarginpositivity.Author:

MarecikSlawomirJ

PaiAjit

SheikhTaha

ParkJohnJ

PrasadLeelaM

source:

DisColonRectum

2016,59(7)

e410-4

28、ProspectiveandLongitudinalStudyofUrogenitalDysfunctionAfterProctectomyforRectalCancer.Abstract:Urogenitaldysfunctionsafterrectalcancertreatmentarewellrecognized,althoughincidenceandevolutionovertimearelesswellknown.Author:

AdamJean-Philippe

DenostQuentin

CapdepontMaylis

vanGeluweBart

RullierEric

source:

DisColonRectum

2016,59(9)

822-30

29、Transanaltotalmesorectalexcisionforalargeleiomyosarcomaatthelowerrectum:acasereportandliteraturereview.Abstract:Rectalleiomyosarcoma(LMS)isanextremelyraredisease.Previously,LMSwasnotproperlydistinguishablefrom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untilc-kit,acharacteristicmarkerofGIST,wasdiscoveredin1998.NostandardtherapeuticstrategyforgastrointestinalLMShasbeenestablishedexceptforsurgicalresectionbecauseofitsrarity.RectalLMSisoftenaccompaniedbysymptoms,whichcanenabledetectionatasmallsize.However,whenalargeLMSisdetectedatthelowerrectum,itisdifficulttoexciseduetothenarrowpelvicspace.Author:

HoshinoNobuaki

HidaKoya

KawadaKenji

SakuraiTakaki

SakaiYoshiharu

source:

Surgicalcasereports

2017,3(1)

13

30、Sphincter-savingresectionbyclunealarchedskinincisionfora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ofthelowerrectum:acasereport.Abstract:Planningthesurgicalstrategyfora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attheposteriorwallofthelowerrectumisdifficult,astheproceduresforthelowerrectumarehamperedbypoorvisualizationandmaycauseanaldysfunctionordiscomfort.Wereportanovelproceduretoresectasubmucosaltumoroftherectum.Author:

TazawaHirofumi

HirataYuzo

KugaYoshio

NishidaToshihiro

SakimotoHideto

source:

Surgicalcasereports

2017,3(1)

8

31、Removalofanextraluminalgastric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theroleofsubmucosaltunnelingendoscopicresection.Author:

ZhouHejun

TanYuyong

WangChunlian

YangJingbo

ZhouYuqian

LiuDeliang

source:

Endoscopy

2017,49(S01)

E11-E13

32、IdiopathicDoublePerforationoftheGastrointestinalTract.Abstract:A73-yearoldwomanwasoperatedonwithdiffuseperitonitisandmultipleabscessesthroughoutthemesenterywhichweredrained.Aftertheoperationthepatientcouldnotrecover.Afteranindicativecomputerizedtomographythepatientwasre-explored.Perforationoftheileumandgastricperforationatthepyloruswerefound.Therewasnohistoryofunderlinedisease.ThedoubleperforationoftheGItractwassurgicallymanagedbutthepatient'scoursewasfatal.Author:

MisiakosEvangelosP

BagiasGeorge

CharalampopoulosAnestis

DomiVasileia

PatapisPaul

ZavrasNickSchizasDimitrios

MachairasAnastasios

-

source:

Chirurgia(Bucur)

2016,111(6)

513-516

33、ACaseWhereRectalCancerIleusCausedPerforationintheAscendingColon.Abstract:Thepatientwasa65-year-oldman.HehadnotdefecatedforaweekinearlyDecember2015,andhadnoticedabdominalpainandabdominaldistensionfrom4daysprior.Thepainanddistensionworsened,andthepatientwasrushtransportedtoourhospital.ViaabdominalCTwefoundfreeairintheupperabdomen,expansionofthesmallandlargeintestines,andnotably,significantintestinaltractexpansionandagasreservoirintheascendingcolon.Wefoundsignificantnarrowingaswellashypertrophyalongtheentirecircumferenceoftherectumandsuspectedgastrointestinalperforationduetorectalcancerileus.Inflammationfindingswereabnormallyhighandweperformedemergencysurgery.Wefoundalacerationontheascendingcolon,whichhadexpandedmarkedly.Weelevatedthatlocationandinstalledacolostomy.FollowingsurgerythepatientdevelopedmildSSIandileus,whichwerealleviatedthroughconservativetreatment.AmonthaftertheoperationweperformedacolonoscopyandfoundatumoralongtheentirecircumferenceoftherectumRs.ItwasdiagnosedasgroupVtub1-2viabiopsy.WeperformedsurgeryinlateJanuary2016(colostomyclosure,laparotomyrectallowanteriorresection).Wearereportingararecasewhererectalcancerileuscausedperforationintheascendingcolon.Author:

MachidaTomohiko

KobayashiMasayoshi

SakaiKazuki

HiraokaKunihiko

IchiharaTakao

source:

GanToKagakuRyoho

2016,43(12)

2286-2288

34、Colorectal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Abstract:Backgroundandstudyaims: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isanadvancedendoscopictechniquethatallowsen-blocresectionofgastrointestinaltumor.WesystematicallyreviewthemedicalliteratureinordertoevaluatethesafetyandefficacyofcolorectalESD.Patientsandmethods:WeperformedacomprehensiveliteraturesearchofMEDLINE,EMBASE,Ovid,CINAHL,andCochraneforstudiesreportingontheclinicalefficacyandsafetyprofileofcolorectalESD.Results:Includedinthisstudywere13833tum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