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生成解釋的最簡方案_第1頁
把字句生成解釋的最簡方案_第2頁
把字句生成解釋的最簡方案_第3頁
把字句生成解釋的最簡方案_第4頁
把字句生成解釋的最簡方案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把字句生成解釋的最簡方案

1.生成語法理論研究該詞屬于漢語的一種獨特的短語模式。對其特點的研究一直是漢語語法研究的重要課題。有關(guān)把字句的問題,漢語語法研究者如黎錦熙(1924)、王力(1943)、趙元任(1947)、王還(1956,1987)、LiandThompson(1981)、FrancisLi(1971)、曹逢甫(1987)、崔希亮(1995)、金立鑫(1997)、蔣紹愚(1997)等已經(jīng)作了許多開拓性的研究,其主要方法多為傳統(tǒng)的語義描寫法。生成語法理論在漢語研究中的應(yīng)用為把字句的句法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這方面主要包括王士元(1965)、李英哲(1970)、橋本萬太郎(1971)、鄧守信(1971)、張洪年(1973)、黃正德(1982,1992)、李艷惠(1985,1990)、Travis(1984)、Goodall(1987,1990)、Sybesma(1992)等,他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基本上都是以轉(zhuǎn)換生成語法經(jīng)典模式作為研究分析的理論框架的。近幾年來,鄒科(1995)、程工(1999)等學(xué)者按照生成語法最簡方案的模式對把字句進行了有益的探討。然而,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生成語法經(jīng)歷了重大的思想變化,特別是Chomsky(1998,1999)發(fā)表的關(guān)于最簡方案探索框架和語段推導(dǎo)論文,把語言理論的最簡方案(Chomsky,1993)的新思潮推向了新的高度(戴曼純,2003)。依據(jù)最簡方案新框架的精神對把字句進行專題研究還不多見。本文試圖在這一方面作一探索和嘗試,對把字句的句法生成和推導(dǎo)進行討論和解釋。2.發(fā)表單位分布Chomsky的兩篇論文《最簡探索:框架》和《語段推導(dǎo)》分別于1998、1999年作為工作論文在麻省理工學(xué)院發(fā)表,2000、2001年將它們正式發(fā)表。這兩篇文章對他1995年發(fā)表的《最簡方案》進行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進和發(fā)展,在此,我們簡述Chomsky最簡方案新框架的相關(guān)理論。2.1詞匯矩陣的生成在新的理論框架下,語言L首先從普遍特征集F中選擇特征[F],再組合特征[F]構(gòu)成詞匯LEX(lexicalitem);然后從詞匯項LEX中選擇詞匯矩陣LA(lexicalarray);再從詞匯矩陣LA中選擇一個語段(phase)所需的詞匯項并構(gòu)成詞匯次矩陣LS(lexicalsubarray),最后將詞匯次矩陣LS映現(xiàn)到表達式。在運算的過程中不再訪問普遍特征,只訪問詞庫一次,構(gòu)成詞匯矩陣。進入運算的操作有合并(Merge),一致(Agree)和移位(Move)。合并是循環(huán)操作,將兩個句法體α和β合在一起。一致是α與β之間的關(guān)系,α帶有可詮釋性屈折形態(tài)特征。β帶有在一致條件下可刪除的非詮釋性特征。β稱為探頭(Probe),α為目標(Goal)。當探頭和目標都有非詮釋性特征時,二者形成匹配關(guān)系(Match),進行特征一致核查。移位是一致、并移(Pied—Pipe)和合并的組合操作,即探頭選擇目標進行一致核查,再將目標移到探頭的EPP特征所決定的位置。2.2強名詞特征—核心功能語類的選擇特征Chomsky在新框架里明確指出,核心功能語類(corefunctionalcategories)只包括標句成分C、時態(tài)T和輕動詞v,并提出了核心功能語類的選擇特征。在語類選擇方面,C可以不被選擇,T和v必須被選擇。C可以被一個實詞語類選擇,而v只能被一個功能語類選擇,T可以被C或V選擇。C選擇T,而T和v選擇動詞成分,v也可以選擇一個名詞性詞組作為它的外主目語(externalargument)。另外,Chomsky還將強名詞特征EPP的概念從T擴展到C和v上,即所有的核心功能語類都可以有EPP特征。為了區(qū)別T的EPP特征與其它兩個核心功能語類的EPP特征,Chomsky用代表peripheral的P表示C和v所具有的EPP特征。Chomsky認為,邊緣系統(tǒng)的P特征可以驅(qū)動句法移位,邊緣系統(tǒng)包括主題(topic)、焦點(focus)等。2.3生成導(dǎo)句詞/短句在最簡方案的新框架里,Chomsky引進了語段的概念。所謂語段就是句法實體(syntacticobject),它可以是輕動詞短語vP,也可以是導(dǎo)句詞短語CP。語段的中心詞觸發(fā)合并、一致和移動操作,而操作按語段依次自下而上逐個進行。非詮釋性特征是操作的動因。特征核查就是特征匹配(featurematching),即在每個語段上將非詮釋性特征通過核查逐一消除,否則語段推導(dǎo)失敗;所有語段上的所有非詮釋性特征全部消除,句子推導(dǎo)成功。3.單詞的生成和導(dǎo)出3.1“vp+n”式的含義關(guān)于把字句的句法結(jié)構(gòu),漢語學(xué)界看法不一。有的用“A把B—VP”來表示把字句(崔學(xué)亮,1995),有的將其概括為“A把B+C”,或把它分為三類(金立鑫,1997)。蔣紹愚(1997)對《石頭記》和《兒女英雄傳》中的把字句進行了詳細的統(tǒng)計,最后將其總結(jié)成四類,但大部分都屬于可以變成“VP+N”的一類。最常見的觀點是認為“把”字的前面必須是一個施事性成分,后面緊跟一個動詞的賓語或任何一個受事主語句;動詞除了有受事賓語之外,后面還可以接一個類似賓語的成分。例如,(1)他們把豆奶喝光了。(2)師傅把徒弟批評了一頓。句(1)中,“把”的作用是提前動詞的賓語,可以變成“VP+N”句式:“(他們)喝光了豆奶”;也可以是帶有一個受事主語句,變成“豆奶喝光了”。這是漢語言中最典型的把字句,我們稱之為“VP+N”式。句(2)中的動詞“批評”帶上一個被呂叔湘(1948)稱作“額外賓語”的“一頓”。額外賓語與受事賓語之間有固定的語義聯(lián)系,常常是整體與部分或所有的關(guān)系,或表示與受事賓語相關(guān)的結(jié)果,因此,這一類可稱為“額外賓語”式。3.2把把作為功能語類“把”字的語類,一直是學(xué)者爭議的話題。黎錦熙(1924)認為“把”是一個介詞,王力(1943)認為它是個助動詞,趙元任(1947)認為它是一個“前及物動詞(pretransitive)”。在生成語法框架內(nèi),黃正德(1982)認為“把”是個動詞,其賓語是移位產(chǎn)生的。李艷惠(1985,1990)認為它是一個能使名詞短語獲得格位的介詞。鄒科(1993)認為它是虛詞詞綴,構(gòu)成一個功能語類,并以一個以體助詞為中心詞的功能語類為補足語。程工(1999)按照最簡方案雛形階段(Chomsky,1993)的模式,認為“把”是通過廣義轉(zhuǎn)換(GeneralizedTransformation)的推導(dǎo)手段來標記受事的,它屬于動詞。如“我們把飯吃了”就是從詞庫里選取“把”動詞詞項嵌入形成的(程工,1999:252—253)。本文接受鄒科的看法,把“把”當作一個具有語法功能卻沒有實際語義的功能性中心詞。不過本文按照最簡方案新框架的精神,認為“把”雖然不屬于普遍語法中的核心功能語類,但卻像核心功能語類一樣,是一個漢語特有的帶有EPP特征的功能語類。本文把它表示為Ba。3.3對名詞性社會各非詮釋性特征的核查關(guān)于把字句的生成,基于Chomsky(2000)有關(guān)“邊緣系統(tǒng)”的認識,本文認同一部分漢語研究者這樣的觀點,即把字句的賓語“具有話題性”(沈家煊,2002),在起始階段它是動詞的賓語(黃正德,1982),在隨后的句法過程中提升到“把”字后,突現(xiàn)其話題性,成為“焦點”(何曉煒,2004)。另外,有關(guān)論元階層及其合并順序問題,本文借鑒何曉煒根據(jù)最簡方案新框架的精神提出的論點,即“動詞先和具有客體論元角色的名詞性詞組合并,再和具有目標論元角色的名詞性詞組合并,最后再和具有施事者論元角色的名詞性詞組合并”(1999:342)。在此基礎(chǔ)上,本文進一步提出在把字句的推導(dǎo)過程中具有客體論元角色的名詞性詞組不能占據(jù)漢語功能語類Ba的標志語Spec位置。根據(jù)最簡方案新框架的精神及上述假設(shè),我們對把字句的轉(zhuǎn)換與生成進行推導(dǎo)。以上文提到的“VP+N”式把字句(1)“他們把豆奶喝光了”為例。按照新框架的思路,推導(dǎo)從底層的VP開始,如(4)所示。首先,從詞庫中提取動詞詞組“喝光”和具有客體論元角色的名詞性詞組“豆奶”合并形成句法體VP。為了滿足輕動詞v對語類的要求,VP被v選擇,及物動詞“喝光”與v黏合構(gòu)成v’,然后,具有施事者論元角色的名詞性詞組“他們”被從詞匯矩陣中提取與v’合并。在本運算階段,共有四個非詮釋性特征需要核查。第一個是v的強動詞特征,第二個是v的ф特征,包括格特征,第三個是賓語的ф特征和格特征,第四個是v的P特征。v的強動詞特征激發(fā)V移至v,移位合并消除了v的這個強動詞特征。通過把v的ф特征看作探頭,名詞性詞組“豆奶”的ф特征作為目標,探頭探到目標后,匹配的特征就建立了一致關(guān)系,二者的非詮釋性特征通過一致操作得到消除。這樣一來,還剩下v的P特征未被核查。依據(jù)Chomsky(2000)的觀點,核心功能語類v可以選擇一個名詞性詞組充當它的外主目語(EA),名詞性詞組“他們”便從詞匯矩陣中引入并占據(jù)Spec-vP位置,于是,v的P特征得到核查。至此,詞匯次矩陣中的詞項已用完,非詮釋性特征被全部消除,該語段的中心詞v已不能再激發(fā)進一步的操作。推導(dǎo)進入第二階段,T與vP合并,T投射并標注這個新的句法體,如(5)所示。在(5)中有三個非詮釋性特征需要核查:T的φ特征、T的EPP特征和外主目語的φ的特征。在此T的φ特征作為探頭,探測到目標即外主目語的φ特征,一致操作消除二者的非詮釋性特征。T的EPP特征屬于選擇性特征,它尋求一個NP與之合并,這樣就探測到名詞性詞組“他們”,“他們”移位合并,T的EPP特征得到核查。推導(dǎo)繼續(xù)進行,C與TP合并,C投射并標注句法體CP。當C從詞庫中提取時,由于有成為主題的NP“豆奶”,所以C就帶有P特征,該特征為非詮釋性特征,通過將賓語“豆奶”移位到Spec-CP位置進行核查,如(6)所示。推導(dǎo)進入第四階段,Ba從詞匯矩陣中提取并與CP合并。作為功能語類的Ba像核心功能語類C和v一樣,帶有一個P特征,這個P特征要求有一個NP或DP移到它的標志語Spec位置,通過特征核查予以消除。在此情況下,可供選擇的NP有兩個,即名詞性詞組“豆奶”和“他們”。根據(jù)前文中的假設(shè),在把字句的生成過程中,具有客體論元角色的名詞性詞組不能占據(jù)漢語功能語類Ba的標志語Spec位置。因此,只有具有施事者論元角色的名詞性詞組“他們”可以移到Spec-BaP的位置?!八麄儭钡囊莆幌薆a的P特征。至此,所有非詮釋性特征被全部消除,推導(dǎo)成功。如(7)所示。對于帶額外賓語的把字句的推導(dǎo),我們借鑒Thompson的及物性概念(石定栩,1999:119)予以解釋。按照Thompson的觀點,如在“他把門踢了一個洞”一句中,額外賓語“一個洞”與動詞“踢”構(gòu)成一個整體“踢了一個洞”,它代表一個動作,該動作影響到“門”,使原來完整的“門”變得有了“一個洞”,即在句法上“踢了一個洞”相當于一個及物動詞,能帶一個直接賓語。這樣,根據(jù)何曉煒(1999)有關(guān)合并順序的觀點,該句中的動詞詞組“踢了一個洞”首先和具有客體論元角色的名詞性詞組“門”合并構(gòu)成VP,使其在詞匯矩陣中被賦予的客體論元角色得到實現(xiàn)。其后,VP與v合并,動詞詞組“踢了一個洞”黏附于v構(gòu)成v’。鑒于此,帶額外賓語的把字句(2)“師傅把徒弟批評了一頓”的推導(dǎo)可用(8)表示。在(8)中,“批評了一頓”表示一個完整的動作,在句法上相當于一個及物動詞,帶一個直接賓語。這樣,動詞詞組“批評了一頓”先與名詞性詞組“徒弟”合并構(gòu)成VP,然后VP與v合并,動詞詞組“批評了一頓”黏附于v構(gòu)成v’。(8)與(7)相比,除了動詞詞組的結(jié)構(gòu)差別之外,其余的過程完全一樣。如果認同Thompson有關(guān)這類動詞具有及物性概念的觀點,那么,所謂的帶有額外賓語的把字句與“VP+N”式把字句的推導(dǎo)就沒有區(qū)別,這兩種不同的句式實質(zhì)上是如出一轍的同類。4.動詞的推導(dǎo)及統(tǒng)一本文根據(jù)最簡方案新框架的精神,假設(shè)把字句中的“把”字是漢語中特有的、具有強名詞性P特征的一個功能語類,這個P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