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治療視網(wǎng)膜色素變性65例_第1頁
針刺治療視網(wǎng)膜色素變性65例_第2頁
針刺治療視網(wǎng)膜色素變性65例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針刺治療視網(wǎng)膜色素變性65例

視網(wǎng)膜色素沉著是一種明顯遺傳傾向的慢性視網(wǎng)膜損傷。屬于中醫(yī)的“高風雀目”和“高風內障”范疇。這是眼科中最常見的盲目服務之一,到目前為止,西醫(yī)還沒有具體的治療方法。筆者從1994年2月以來,對本病采用針刺方法進行治療。現(xiàn)介紹如下。1不同年齡、不同視力、被中央數(shù)字視頻共觀察65例門診患者,計130只眼。男27例,女38例;年齡5~69歲,平均39.2歲;病程(從夜盲出現(xiàn)算起)最短1月,最長30年,平均12年?;A視力從只有光感到裸視1.0,大多在0.4以下,其中以0.1~0.4最多,占57只眼;視野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縮小。上述所有病例均經(jīng)眼科確診。2治療方法2.1承臺奇穴,排紋圖2,主穴:新明Ⅰ(奇穴,位于翳風前上5分,耳垂后皺折中點)、球后、上睛明、新明Ⅱ(奇穴,位于眉梢上1寸,外開5分凹陷處);配穴:風池、翳明。2.2反復提插加小幅度捻轉主穴每次均選,配穴每次取1對穴,2穴輪用。耳后的新明Ⅰ,以28號1.5寸針快速破皮后,緩緩向外眼角方向進針0.8~1寸左右,在進針過程中應用輕巧的手法反復仔細探尋,以求得針感向眼眶內或外眼角放射。然后提插加小幅度捻轉手法運針1分鐘,捻轉頻率160~180次/分,提插幅度1~2mm。球后、上睛明穴用30~32號1.5~2寸針刺入,垂直緩慢進針至眼球出現(xiàn)明顯酸脹感為度,不捻轉。新明Ⅱ,以28號1寸針垂直進針0.5~0.8寸,手法及針感同新明Ⅰ穴。風池穴針尖向同側目內眥方向進針,翳明穴則針向外眼角方向,兩穴經(jīng)反復提插捻轉均至有針感向前額或眼區(qū)放射。針后新明Ⅰ、新明Ⅱ穴為1對,接通G6805電針儀,用連續(xù)波,頻率200次/分,可見眼瞼有跳動,強度以患者可耐受為宜,通電30分鐘。去針時非眼周穴再按上述手法操作1次。每周2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一般不作間隔,2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3治療效果觀察3.1中心區(qū)域內視野及國際視力表12210度,周邊視力和視線高效及視覺轉向指標顯效:視力由光感提高到0.02,或由0.02提高到0.1,國際視力表提高3行或以上,周邊視野擴大15度,管狀視野擴大10度以上。有效:視力由光感到指數(shù),或由0.02提高到0.05,國際視力表提高1~2行,管狀視野擴大到5~10度,周邊部盲區(qū)重新出現(xiàn)島狀可見區(qū)。無效:視力、視野無改善或未達到有效的指標。3.2裸眼視力及視網(wǎng)膜病變的治療本組病例經(jīng)上述方法治療,顯效8例16眼,有效38例76眼,無效19例38眼,總有效率70.8%。在所有獲效患者中,裸眼視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視野及暗適應的改善卻只是少數(shù)。多數(shù)病人眼底改變不明顯,視網(wǎng)膜電圖a、b波仍降低,但a、b波呈小波的患者療效好,而a、b波熄滅的則療效略差。同時隨著療程增加,針刺療效也隨之提高,增至一定程度后,則維持在這一水平,停止治療,療效將會下降。所以堅持長期不間斷的治療也是獲效的關鍵。療效與年齡、病程、基礎視力、視野的關系,見表1~表4。4視力及眼底結構正常施××,女,8歲,學生,1997年3月14日初診。主訴:3歲發(fā)現(xiàn)夜盲,1月來視物不清,視力明顯下降。無家族史。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眼科檢查:雙眼裸視力0.15,外眼(-),晶狀體及玻璃體亦無異常。眼底:視神經(jīng)乳頭顏色略淡,黃斑中心反光尚可,視網(wǎng)膜血管狹窄,少量散在的骨細胞樣色素沉著。視野正常。視網(wǎng)膜電圖(ERG)示a、b波降低呈小波。在用上述方法治療5次后,復查視力,右眼0.3,左眼0.25。經(jīng)2個療程治療后復查,左右裸眼視力均為0.4,視野正常,眼底象無明顯改變。繼續(xù)治療,視力視野保持,夜間視力提高,暗適應有所改善。2年后復查ERG仍示a、b波呈小波。5眼周穴針刺行為準則本病是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頗感棘手的難治性疾病。臨床體會到本病雖是慢性病癥,但要求針感強烈,刺激宜由中至重。手法運用要素有二:一是氣至病所,使針感達到眼區(qū)四周;二是強烈的得氣感,即在氣至病所之后,立即施較強的提插捻轉手法,使患者感到有強烈的酸脹感。如新明Ⅰ、新明Ⅱ、風池、翳明雖不是眼周穴,但針刺時必須要求“氣至病所”,使針感到達眼部。在此基礎上,立即施以小幅快速提插捻轉手法。新明Ⅰ穴個體差異較大,有的只須進針5分,有的則要刺入1.5寸才能獲得滿意針感。針感以患眼或患側太陽穴局部熱脹為主,亦有眼肌出現(xiàn)抽搐的。其次在留針期間,要求給予脈沖電刺激,用連續(xù)波,頻率200次/分,強度以患者可耐受為宜。通電后應隨患者對強度的適應,而適當增大強度。在電針時,須觀察到眼瞼按脈沖電頻率跳動,如無此現(xiàn)象,宜適當調整針尖方向。眼周穴針刺時宜選用30~32號毫針,迅速點刺進針后,應緩慢送針,如針尖遇阻或患者呼痛時,應略略退出,稍轉換方向,再行刺入,直到出現(xiàn)滿意的得氣感為止。如得氣感不明顯,也不宜提插捻轉,而應停針待氣。眼穴得氣感為擴散至整個眼球的酸脹感。在留針期間,一般不運針,如因治療需要,為加強針感,只可作輕微的捻轉,但不能提插。出針時,應緩慢退針,以分段退針為好。出針后,注意針孔有否出血,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壓半分鐘,如針孔有血,更應延長按壓時間,避免眼周血腫。祖國醫(yī)學認為,本病因先天不足、肝腎虧虛、精微不能上輸入目,目失濡養(yǎng)所致。通過針刺激發(fā)經(jīng)氣至眼,不僅增強機體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