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_第1頁
四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_第2頁
四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_第3頁
四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_第4頁
四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上冊復習資料第一單元天氣一、填空題1、天氣總是在(發(fā)生變化),它影響著我們的(活動),也影響著地球上所有(生物)。2、(云量)、(降水量)、(氣溫)、(風向和風速)是天氣的重要特征,是天氣觀察的重要數據。3、(天氣日歷)是記錄每天各種天氣現(xiàn)象的表格。天氣日歷中一般要記錄(日期和時間)、(云量和降水量)、(風向和風速)。4、氣溫是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每天應選擇(同一時間)來測量氣溫。通常情況下,一天中(午后2點)的氣溫最高,(清晨)日出前后氣溫最低。5、風向是指風(風吹來)的方向。6、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標的(箭頭)指向風吹來的方向。如箭頭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風。7、我們可以用8個方位來描述風向,分別是(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8、風的速度是以風(每秒)行進多少米來計算的。(風速儀)是測量風速的儀器。氣象學家把風速記為(13)個等級,是0—12級。在我們的天氣日歷中可以用簡化的風速等級來劃分為(無風、微風和大風)三個等級。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雨)、(雪)、(冰雹)等。10、(雨量器)是測量降水量多少的裝置。降雨量以(毫米)為單位。氣象學家根據一天(24小時)的降水量確定下雨等級。如小于—毫米是(小雨),10~毫米是(中雨),25~毫米是(大雨),50~毫米是(暴雨),1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50毫米是(特大暴雨)。11、云實際上是由千千萬萬的(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積云)、(層云)、(卷云)三類。12、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狀云是(層云),層云通常是(灰色)的。13、高于層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樣的云叫(積云),(積云)通常與晴好天氣相聯(lián)系。積云發(fā)展成積雨云,形成(雷陣雨)。14、纖細的羽狀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組成。15、根據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當天空中的云量不超過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過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過(四分之三或覆蓋整個圓面)就是陰天。16、(動植物)也能預報天氣,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鱗片)會打開,相反,如果松果的(鱗片)緊閉,則表示即將下雨。(2)蜻蜓要下雨時會(低飛)。(3)螞蟻要下雨時會(搬家)。17、空氣質量預報分為(5)級;舒適度指數預報分為(7)級;紫外線強度分為(5)級。二、簡答題1、什么是天氣?答:天氣指的是我們居住的地區(qū),在某個時間的大氣狀況。我們怎樣描述天氣?答:通常用云量、降水量、氣溫、風向和風速等來描述天氣。3、科學家把風速分為幾個等級,我們把風簡化為幾個等級?答:氣象學家把風速記作13個等級。我們把風速簡化為三個等級:無風、微風、大風。測量氣溫時應該選擇什么地點?答:測量氣溫時應該選擇室外陰涼、通風的地方,每天測量的時間、地點要一致。5、云可以分為幾種,云是什么?答:氣象學家把云分為:積云、層云、卷云三種,云可以看作天上的霧。6、每天氣溫的變化有什么特點?答:每天氣溫的變化特點是:清晨低,午后高、傍晚低。第二單元溶解一、填空題1、能溶解于水的物質有糖、鹽、味精、小蘇打、高錳酸鉀、酒精、蜂蜜、洗手液、洗發(fā)水等,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質有面粉、沙子、石頭、塑料、油、水銀等。2、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質從水中分離出來。過濾要注意:將濾紙對折(兩次)后,沿著一條邊打開,放入漏斗中。讓漏斗頸的底端緊貼燒杯(內壁)。過濾時倒入液體時,要使液體沿著(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內,漏斗里液體的液面要低于濾紙的(邊緣)。3、溶解指物質(均勻地)、(穩(wěn)定的)分散在水中,不會(自行沉降),也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質分離出來。4、高錳酸鉀投入水中時:會像小蝌蚪一樣出現(xiàn)(紫色)的尾巴,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點點的向水中擴散。攪拌后:高錳酸鉀均勻的(溶解)在水中,能看不到它的顆粒,水變成(紫紅)色。5、人們常用高錳酸鉀來(消毒)和(防腐)。6、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錳酸鉀,需要用(小匙)來取。7、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會(浮在水面上),說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潔精,振蕩后,食用油(會變成乳狀的液體),這說明食用油在加入(洗潔精)后可以溶解。6、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鹽的溶解能力比小蘇打(強)。7、水除了能溶解(固體)和(液體)之外,還能少量的溶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水中的動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進行呼吸的。8、汽水中的氣體是通過(加壓)或(化學方法)溶解的。9、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顆粒大?。ⅲㄋ臏囟龋?、(是否攪拌)有關。水果糖在水中快速溶解的方法:(攪拌)、(加熱)、(碾碎)等。10、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的,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質,如100毫升水大約能溶解(36)克食鹽。11、濃鹽水的底部有未溶解的食鹽,可以用(加水)的方法讓它溶解,食鹽能夠溶解在水中,也能從水中(分離)出來。12、溶解在水里的食鹽可以用(蒸發(fā))或(加熱)的方法進行分離。食鹽(不能)隨著鹽水的蒸發(fā)而蒸發(fā)掉。13、分離食鹽水需要(蒸發(fā)皿)、(石棉網)、(三腳架)以及(酒精燈)等。在鹽水還沒有完全蒸干之前(熄滅)酒精燈,為了防止把蒸發(fā)皿中的食鹽(燒焦)。14、酒精燈的火焰分為(內焰)、(外焰)、(焰心)三個部分,(外焰)的溫度最高,(焰心)的溫度最低,我們用酒精燈的(外焰)進行加熱。15、加熱后的蒸發(fā)皿、石棉網、三腳架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是(很燙)的,要注意安全。16、酒精燈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項:(1)點燃酒精燈時一定要用燃著的(火柴),決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對火。(2)用完要熄滅時,應該用(燈帽)將其蓋滅,蓋滅后需要再(重蓋)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時燈帽(打不開)。絕對禁止用(嘴吹)滅火!17、酒精燈中的酒精萬一灑出后燃燒,不要驚慌,可用(濕抹布)或(沙土)撲滅。18、通過觀察是否有沉淀、是否能用過濾的方法把物質分離出來,如果有,就是沒有(溶解)。19、長期飲用純凈水會減少人體(礦物質)的攝入,降低人體的(免疫力),青少年要注意盡量(少喝)純凈水。二、簡答題1、在4個燒杯里分別溶解了酒精、食鹽、糖和高錳酸鉀,你能判斷出每個燒杯中溶解的物質是什么嗎?說出你的理由。答:(1)觀察顏色,紫紅色的是高錳酸鉀;(2)聞氣味,有氣味的是酒精;(3)嘗味道,甜的是糖,咸的是食鹽。在泡咖啡時,咖啡的溶解速度受哪些因素的影響?怎樣做才能盡快泡好咖啡?答:咖啡的溶解速度受水溫、水量、咖啡量、是否被攪拌等因素的影響。盡快泡好咖啡的方法是:(1)用剛燒開的水泡咖啡;(2)控制好咖啡和水量;(3)進行攪拌。在做“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的實驗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答:(1)保證每勺食鹽的重量相同;(2)一勺一勺地加食鹽,攪拌,溶解完后再繼續(xù)加食鹽;(3)食鹽不再溶解時停止加鹽。研究水溫對物質的溶解快慢的實驗中,不同條件和相同條件分別是什么?答:不同條件是:一杯熱水、一杯冷水。相同的條件是:水量一樣、食鹽量一樣、食鹽顆粒一樣、同時倒入水中、都攪拌或者都不攪拌、杯子一樣。三、實驗題實驗一:設計實驗探究攪拌是否能夠加快溶解探究的問題:攪拌能夠加快溶解嗎?我們的猜測:攪拌能夠加快溶解。實驗材料:燒杯、攪拌棒、冷水、食鹽。實驗步驟:1、將兩個燒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同時放入等量的食鹽。2、一個用攪拌棒攪拌,另一個不攪拌,觀察現(xiàn)象。實驗現(xiàn)象:攪拌能使杯中的食鹽溶解得快,不攪拌杯中的食鹽溶解較慢。實驗結論:攪拌能夠加快溶解。實驗二:設計實驗探究加熱是否能夠加快溶解探究的問題:加熱能夠加快溶解嗎?我們的猜測:加熱能夠加快溶解。實驗材料:燒杯、攪拌棒、冷水、熱水、食鹽。實驗步驟:1、將兩個燒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熱水,同時放入等量的食鹽。2、兩個燒杯都不攪拌,觀察現(xiàn)象。實驗現(xiàn)象:熱水中的食鹽溶解的快,冷水中的溶解的慢。實驗結論:用熱水能加快食鹽的溶解。實驗三:設計實驗探究碾碎可以加快溶解研究的問題:碾碎可以加快水果糖的溶解嗎?我們的猜測:碾碎可以加快水果糖的溶解。實驗材料:水果糖2塊、杯子兩個、水、錘子1把。實驗過程:把一塊水果糖用錘子碾碎,將碾碎的水果糖和另外一塊水果糖分別同時放到盛有水的杯子中。實驗現(xiàn)象:碾碎的水果糖放進水中就開始融化了;整塊的水果糖則融化得很慢。實驗結論:碾碎可以加快水果糖的溶解。實驗四:設計實驗探究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研究的問題: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我們的猜測:100毫升水能溶解36克食鹽。實驗材料:量筒、天平、小匙、攪拌棒、食鹽、記錄單。實驗步驟: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2、用天平把食鹽分成兩克一份。3、把第一份食鹽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攪拌棒輕輕攪拌,使食鹽完全溶解。然后再按照這樣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鹽不能再溶解為止。4、統(tǒng)計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鹽,并填寫記錄單。實驗現(xiàn)象:100毫升水溶解了16份鹽。實驗結論: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約36克食鹽。酒精燈、過濾實驗、蒸發(fā)實驗:第三單元聲音一、填空題1、音叉是一種(發(fā)聲)儀器,用來(調試樂器)和(測試音高)。音叉上有(字母)和(數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調),數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鐘振動的次數)。我們可以用(高)、(低)、(強)、(弱)對聲音進行描述和記錄。3、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這種運動稱為(振動)。4、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用擊打過的音叉輕輕接觸水面,水面會(產生波紋),這說明音叉(振動)了。5、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的幅度越小,聲音(越弱)。6、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音高)是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一個量。物體振動的越快,發(fā)出的聲音就越(高);物體振動的越慢,發(fā)出的聲音就越(低)。7、聲音的強弱和(振幅)有關;聲音的高低和(音高)有關。8、波動鋼尺時,要避免(尺子與桌子發(fā)生碰撞);尺子伸出桌面越長,聲音(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短,聲音(越高)。9、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物體時,會使物體產生(振動),聲音就是這樣通過各種物質,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的。聲音傳播的方向是(四面八方)的。10、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固體)傳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體),最差的是(氣體)。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情況不一樣:傳播聲音的能力由強到弱依次是(木尺、鋁箔、尼龍線、棉線)。11、月球上沒有(空氣),兩個人要互相通話,必須要使用(無線電設備)。12、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耳朵由(耳廓)、(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組成。耳廓的作用是(收集聲音)。耳道的作用是(傳遞聲音)。鼓膜的作用是(將聲波轉化為振動)。聽覺神經的作用是(傳遞信息)。

13、如果把手放在耳后,聽到的聲音(更響亮)、(更清晰)。14、(過高過強)的聲音有可能損傷我們的聽力,所以我們盡量遠離這些聲音,有時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護裝置)。15、經常用耳塞聽音樂會導致聽力下降,所以,我們要避免長時間使用(便攜式視頻)或(音頻播放器)。16、一旦聽力下降,通常需要佩戴(助聽器),它能夠使聲音放大。17、使發(fā)聲罐發(fā)出的聲音變輕地方法:用手(捂住)發(fā)聲罐、用紙(包?。┌l(fā)聲罐等。18、人們生活中減少噪音的方法:安裝(雙層玻璃)、安裝汽車(消聲器)等。19、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彈撥,橡皮筋拉的緊,聲音就(高),拉得松,聲音就(低)。玻璃杯里裝的水越多,聲音(越低),水越少,聲音(越高)。用相同的力撥動琴弦時,琴弦越細,聲音(越高);琴弦越粗,聲音(越低)。用相同的力擊打長短不同釘子時,釘子越短發(fā)出的聲音(越高),釘子越長發(fā)出的聲音(越低)。二、簡答題1、人是怎樣聽到聲音的?答:一個振動的物體會使它周圍的空氣發(fā)生震動,振動的空氣到達我們的耳,引起鼓膜振動。耳朵的聽小骨再將振動傳到充滿液體的內耳,引起液體的振動,液體的振動刺激聽覺神經——產生了信號,大腦接受了聽覺神經傳過來的信號,我們便感受到了聲音。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答: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3、怎樣描述聲音的強弱?答:聲間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振動的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的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量的單位是分貝(dB)4、怎樣描述音高?答: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音高是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一個量。物體振動的越越快,發(fā)出的聲音就越高,物體振動的越慢,發(fā)出的聲音就越低。音高的單位是赫茲(Hz)它表示物體一秒鐘振動的次數。5、聲音是怎樣進行傳播的?答: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物體時,會體物體產生振動,聲音就是這樣通過各種物質,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的。怎樣避免聽力受到傷害?答: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有可能損傷我們的聽力,所以我們要盡量遠離這些聲音,有時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護裝置。7、生活中人們是怎樣減少噪聲的?答:控制噪聲源,切斷傳播途徑,安裝防噪聲裝置。三、實驗題實驗一:以小組為單位,探索通過改變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尺子發(fā)出的音高的變化。

研究方案:(1)、先進行預測。隨著尺子伸出桌面部分長度的變化,音高可能會怎樣變化。

(2)、再進行實驗。實驗前需要確定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比如8厘米、12厘米、16厘米、20厘米等;再按照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變化順序依次進行試驗。能夠聽到四種不同的音高:高、較高、較低、低。

(3)、記錄看到的、聽到的內容。

振動尺子——我聽到的看到的觀察記錄表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厘米)我的預測我聽到的音高我看到的振動快慢音高的變化順序音高振動的快慢8高快高快音高的變化規(guī)律是:由高到較高、較低、低12較高較快較高較快16較低較慢較低較慢20低慢低慢實驗結論:尺子伸出越長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知識點一、填空題1、人的身體一般可以分(頭)、(頸)、(軀干)、(四肢)四個部分。比較身體左右兩部分,發(fā)現(xiàn)(左右對稱)。3、我們的身體了有一個支架,這就是(骨骼),它(支撐)我們的身體,保護我們的(內臟器官),使我們能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4、(骨骼)與(關節(jié))、(肌肉)協(xié)調工作,我們才能運動。5、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使我們的骨骼(粗壯)、肌肉(發(fā)達)、關節(jié)更加(靈活)。6、人的骨骼有(206)塊;人的肌肉有(600多塊)。7、(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8、運動量增加,每分鐘呼吸的次數也會(增加);運動量越大,呼吸(越快)。9、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進行著(氣體交換),使(氧氣)進入血液,同時排出(二氧化碳)。呼出的氣體和吸入的氣體相比,(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增加,但(氮氣)不變。10、運動量增加,每分鐘心跳的次數也會(增加);運動量越大,心跳(越快)。11、(經常鍛煉身體)會增大我們的(肺活量),獲得更多的(氧氣)。12、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等。13、人體需要的氧氣由(肺)吸入后進入(血液),再由(心臟)通過血管輸送全身各個部位,同時收集(二氧化碳)等廢物,再排出體外。14、(合理的休息)與(良好的睡眠),會讓心臟更好的工作,有利于我們的健康。15、人體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腸)和(大腸)。食物被(食道)運輸(胃)里,在胃里被進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腸)里被吸收。16、能量來自于我們每天所吃的(食物)。17、食物的養(yǎng)分主要是在人體的(小腸)里吸收的。18、(口腔)是食物消化(開始)的地方,是由(牙齒、舌頭、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齒的作用是(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