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鑒定學 第4章 中藥的鑒定上_第1頁
中藥鑒定學 第4章 中藥的鑒定上_第2頁
中藥鑒定學 第4章 中藥的鑒定上_第3頁
中藥鑒定學 第4章 中藥的鑒定上_第4頁
中藥鑒定學 第4章 中藥的鑒定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5新大綱,新內容

<中藥鑒定學部分>主講老師:溫老師

第四章:中藥的鑒定中藥檢驗工作的一般程序中藥鑒定的方法第二節(jié)第四節(jié)中藥鑒定的依據(jù)中藥鑒定的內容第一節(jié)第五節(jié)《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中與藥材鑒定相關的內容第三節(jié)考點分析★★★★★中國藥典凡例中對精確度的規(guī)定;藥典附錄中對藥材及飲片取樣法、水分測定法、灰分測定法、浸出物測定法的規(guī)定。常用的中藥鑒定方法及內容,中藥真實性鑒定、安全性檢測和質量評價所包括的內容。性狀鑒定中對中藥材和飲片的形狀、大小、色澤、表面特征、質地、斷面特征、氣、味、水試、火試等十大檢測方法檢測項目要求;藥材和飲片性狀鑒別的名詞術語。顯微鑒定法中植物細胞壁和細胞后含物的鑒別,顯微臨時制片常用封藏試液。理化鑒別法中對檢查項的規(guī)定?!铩铩铩飮宜幤钒ㄖ袊幍浜筒款C藥品標準的內容;藥典附錄中對雜質檢查法的規(guī)定。顯微制片的方法。物理常數(shù)的測定;一般理化鑒別方法;不同色譜法的特點和使用對象;不同分光光度法的特點和使用對象;揮發(fā)油測定方法;浸出物測定方法;含量測定常用方法★★★地方標準中的中藥材標準和中藥炮制規(guī)范;中藥檢驗工作的一般程序;藥典凡例的作用、名稱、編排、及對照品和標準品的相關規(guī)定;來源鑒定法;顯微測量;掃描電子顯微鏡和偏光顯微鏡的應用。DNA分子遺傳標記技術在中藥鑒定中的應用;中藥指紋圖譜的分類;生物活性測定方法。第一節(jié)、中藥鑒定的依據(jù)一、國家藥品標準二、地方藥品標準請牢記對應教材第29-30頁藥品標準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32條:“藥品必須符合國家藥品標準”“國務院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部頒藥品標準為國家藥品標準”。法定的藥品標準包括國家藥品標準(藥典和部頒標準)和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頒發(fā)的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另外,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頒發(fā)的地方藥品標準,亦為該地區(qū)中藥鑒定的依據(jù)。對應教材第29頁二、國家藥品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請牢記對應教材第29頁1.《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藥典》)《中國藥典》是國家監(jiān)督管理藥品質量的法定技術標準?!吨袊幍洹芬?guī)定了藥品的來源、質量要求和檢驗方法,是全國藥品生產(chǎn)、供應、使用和檢驗等單位都必須遵照執(zhí)行的法定依據(jù)。《中國藥典》先后共頒布了九版。對應教材第29頁③《中國藥典》先后共頒布了九版九版分別為: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除1953版分為一部,2005版和2010版分為三部,其余均分為一、二部,第一部收載中藥材和成方制劑現(xiàn)行版2010版,共收載4567種,其中一部收載2165種:收載的品種大幅度增加(1019種)現(xiàn)代分析技術得到進一步擴大應用藥品的安全性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對藥品質量可控性、有效性的技術保障得到進一步提升規(guī)范和修訂了中藥材拉丁名建立了能反映中藥整體特色的色譜指紋方法不再新增收瀕危野生藥材對應教材第29頁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

(《部頒藥品標準》)中藥材部頒標準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材第一冊),載藥101種,1991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藏藥第一冊),載藥136種,1995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蒙藥分冊),載藥57種,1998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維吾爾藥分冊),載藥202種,1999年頒布等。進口藥材部頒標準我國常用的進口藥材約50種,現(xiàn)行版為2004年再次根據(jù)藥典品種的變化進行修訂并執(zhí)行的《兒茶等43種進口藥材質量標準》。對應教材第29-30頁中藥材部頒標準進口藥材部頒標準三、地方藥品標準(一)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中藥材標準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制訂的中藥材標準,收載的藥材多為國家藥品標準未收載的品種而為各省、自治區(qū)或直轄市的地區(qū)性習慣用藥,該地區(qū)的藥品生產(chǎn)、供應、使用、檢驗和管理部門必須遵照執(zhí)行,而對其他省區(qū)無法定約束力,但可作為參照執(zhí)行的標準。(二)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中藥炮制規(guī)范按藥品管理法規(guī)定,中藥飲片的鑒定必須按照國家藥品標準執(zhí)行,國家藥品標準沒有規(guī)定的,必須按照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制定的炮制規(guī)范執(zhí)行。對應教材第30頁第二節(jié)中藥檢驗工作的一般程序一、中藥檢驗的分類二、中藥檢驗的一般程序

對應教材第30-31頁一、中藥檢驗的分類抽查檢驗—藥監(jiān)部門委托檢驗—生產(chǎn)和經(jīng)營企業(yè)復核檢驗—新藥仲裁檢驗—糾紛(第三方檢驗)或者異議(省檢)進口檢驗—口岸檢驗所自檢—生產(chǎn)、經(jīng)營或使用單位請記住對應教材第30頁二、中藥檢驗的一般程序中藥鑒定就是依據(jù)《中國藥典》、《部頒藥品標準》等標準,對中藥檢品的真實性、安全性、純度、質量進行檢定和評價。一般分為四個程序:檢品受理與取樣檢驗檢驗記錄及檢驗報告書異議與仲裁對應教材第30-31頁1.檢品受理與取樣受理取樣抽取樣品前信息核對取樣原則---代表性、均勻性取樣量一般不得少于檢驗所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實驗室分析用,另1/3供復核用,其余1/3留樣保存。對應教材第31頁2.檢驗(1)中藥的真實性鑒定包括中藥的來源、性狀、鑒別(包括經(jīng)驗鑒別、顯微鑒別、理化鑒別、薄層色譜、光譜、氣相色譜、液相色譜等鑒別內容)。(2)中藥的安全性檢查包括內源性有害物質的檢查和外源性有害物質(如重金屬及有害元素、農藥殘留量、二氧化硫殘留量及黃曲霉毒素等)的檢查。(3)中藥質量優(yōu)劣的鑒定包括中藥的純度(如雜質、水分、灰分等)和質量優(yōu)良度(如浸出物、揮發(fā)油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測定等)的鑒定。請牢記對應教材第31頁2.檢驗記錄及檢驗報告書檢驗記錄檢驗記錄是出具報告書的原始依據(jù)。必須原始、真實、清楚、完整。檢驗報告書檢驗報告書是對藥品質量作出的技術鑒定,如是藥品檢驗所出具的檢驗報告書,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術文件,應長期保存。歸檔保存所有原始資料全部歸檔保存對應教材第31頁第三節(jié)《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中與藥材、飲片鑒定相關的內容一、凡例《中國藥典》的“凡例”是為正確使用《中國藥典》進行藥品質量檢定的基本原則,是對《中國藥典》正文、附錄及與質量檢定有關的共性問題的統(tǒng)一規(guī)定。二、附錄《中國藥典》2010版一部的“附錄”收載通用檢測方法和指導原則等對應教材第32-36頁一、凡例1.名稱及編排2.對照品、對照藥材、對照提取物、標準品3.精確度1.名稱及編排藥材和飲片的名稱包括:中文名稱漢語拼音拉丁名(屬名+科名或無+藥用部位)(正文的)編排來源、性狀、鑒定、檢查、浸出物、含量測定、炮制、性味與歸經(jīng)、功能與主治、用法用量、注意、貯藏等。對應教材第32頁2.對照品、對照藥材、

對照提取物、標準品定義:系指用于鑒別、檢查、含量測定的標準物質。對照品應按其使用說明書上規(guī)定的方法處理后按標示含量使用。對照品與標準品的建立和變更需要進行技術審定對照品、對照藥材、對照提取物、標準品均應附有說明書對應教材第32頁(1)實驗中“稱重”或“量取”的精確度對應教材第32頁3.精確度(1)實驗中稱量的精確度(2)恒重的精確度(3)干燥品(或無水物,或無溶劑)的精確度(4)試驗中的“空白試驗”的精確度(5)試驗時的溫度的精確度對應教材第32-33頁a.稱重精確度常規(guī)稱重精確度“0.1g”≈0.06~0.14g;

“2g”≈1.5~2.5g;“2.0g”≈1.95~2.05g;“2.00g”≈1.995~2.005g。特殊稱重精確度“精密稱定”精確到千分之一;“稱定”精確到百分之一。請牢記對應教材第32頁“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體積的有效數(shù)位選用量具取用量為“約”若干時,系指取用量不得超過規(guī)定量的±10%“精密量取”系指量取體積的準確度應符合國家標準中對該體積移液管的精度要求;請牢記對應教材第32頁(2)恒重的精確度恒重,除另有規(guī)定外,系指供試品連續(xù)兩次干燥或熾灼后稱重的差異在0.3mg以下的重量;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稱重均應在規(guī)定條件下繼續(xù)干燥1小時后進行;熾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稱重應在繼續(xù)熾灼30分鐘后進行。

請牢記對應教材第32頁(3)干燥品(或無水物,或無溶劑)的精確度試驗中規(guī)定“按干燥品(或無水物,或無溶劑)計算”時,除另有規(guī)定外,應取未經(jīng)干燥(或未去水,或未去溶劑)的供試品進行試驗,并將計算中的取用量按[檢查]項下測得的干燥失重(或水分,或溶劑)扣除。對應教材第32-33頁(4)試驗中的“空白試驗”精確度試驗中的“空白試驗”定義,系指在不加供試品或以等量溶劑替代供試液的情況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結果;[含量測定]中的“并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試驗校正”,系指按供試品所耗滴定液的量(ml)與空白試驗中所耗滴定液的量(ml)之差進行計算。對應教材第33頁二、附錄(一)藥材和飲片取樣法(二)雜質檢查法(三)水分測定法(四)灰分測定法(五)浸出物測定法(六)揮發(fā)油測定法對應教材第33-36頁(5)試驗時的溫度的精確度試驗時的溫度,未注明者,系指在室溫下進行;溫度高低對試驗結果有顯著影響者,除另有規(guī)定外,應以25±℃為準。對應教材第33頁(一)藥材和飲片取樣法1.藥材和飲片取樣法的定義2.抽取樣品前3.從同批藥材和飲片包件中抽取供檢驗用樣品的原則4.每一包件的取樣原則5.每一包件的取樣量6.抽取樣品總量7.最終抽取的供檢驗用樣品量

對應教材第33頁1.藥材和飲片取樣法的定義定義:藥材和飲片取樣法是指按《中國藥典》的規(guī)定選取供檢驗用藥材或飲片的方法。所取樣品應具有代表性、均勻性,并留樣保存。取樣的代表性、均勻性直接影響到鑒定的結果的準確性,而留樣則是以備日后對檢品檢驗結果的追蹤和仲裁所必須。對應教材第33頁2.抽取樣品前應核對品名、產(chǎn)地、規(guī)格等級及包件式樣是否一致;檢查包裝的完整性、清潔程度以及有無水跡、霉變、或被其他物質污染等情況;詳細記錄;凡有異常情況的包件,應單獨檢驗并拍照.對應教材第33頁3.從同批藥材和飲片包件中

抽取供檢驗用樣品的原則總包件數(shù)不足5件的,逐件取樣;5~99件,隨機抽5件取樣;100~1000件,按5%比例取樣;超過1000件的,超過部分按1%比例取樣;貴重藥材和飲片,不論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樣。思考:相同批號的飲片共1500件,應取樣多少件?對應教材第33頁請牢記3.從同批藥材和飲片包件中

抽取供檢驗用樣品的原則總包件數(shù)不足5件的,逐件取樣;5~99件,隨機抽5件取樣;100~1000件,按5%比例取樣;超過1000件的,超過部分按1%比例取樣;貴重藥材和飲片,不論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樣。思考:相同批號的飲片共1500件,應取樣多少件?1000×5%+500×1%=55對應教材第33頁對應教材第33頁請牢記4.每一包件的取樣原則每一包至少在2-3個不同部位各取樣品1分;包件大的應從10cm以下的深處不同部位分別抽?。粚ζ扑榈?、粉末狀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藥材和飲片,可采用取樣器(探子)抽取樣品;較大藥材,可根據(jù)實際情況抽取有代表性的樣品。探子對應教材第33頁請牢記5.每一包件的取樣量一般藥材和飲片抽取100g-500g粉末狀藥材和飲片抽取25g-50g貴重藥材和飲片抽取5g-10g對應教材第33頁請牢記6.抽取樣品總量講抽取的樣品混均,即為抽取樣品的總量若抽取樣品總量超過檢驗用量數(shù)倍時,四分法再取樣。四分法取樣步驟對應教材第33頁7.最終抽取的供檢驗用樣品量最終抽取的供檢驗用樣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檢驗所需用量的3倍,即1/3供實驗室分析用,另1/3供復核用,其余1/3留樣保存。對應教材第33頁(二)雜質檢查法藥材中雜質的混存,直接影響藥材的純度。雜質的概念:檢查方法注意事項對應教材第34頁1.雜質的概念:藥材中混存的雜質系指下列物質:(1)來源與規(guī)定相同,但其性狀或部位與規(guī)定不符。(2)來源與規(guī)定不同的有機質。(3)無機雜質,如砂石、泥塊、塵土等。對應教材第34頁2.檢查方法通過適當?shù)暮Y,將雜質分出對應教材第34頁請記住3.注意事項藥材中混存的雜質與正品相似,難以從外觀鑒別時,可稱取適量,進行顯微、化學或物理鑒別試驗,證明其為雜質后,計入雜質重量。雜質檢查所用的供試品量,除另有規(guī)定外,按藥材取樣法稱取。對應教材第34頁(三)水分測定法

第一法(烘干法)適用于不含或少含揮發(fā)性成分的藥品。第二法(甲苯法)適用于含揮發(fā)性成分的藥品。第三法(減壓干燥法)適用于含有揮發(fā)性成分的貴重藥品。第四法(氣相色譜法)適用于中藥制劑中微量水分的測定。對應教材第34-35頁請牢記先破碎成直徑不超過3mm的顆粒或碎片;直徑和長度在3mm以下的可不破碎;減壓干燥法需通過二號篩。供試品測定前的處理對應教材第34頁請牢記第一法烘干法測定水分測定法:取供試品2~5g,平鋪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稱量瓶中,厚度不超過5mm,疏松供試品不超過10mm,精密稱定,打開瓶蓋在100~105℃干燥5小時,將瓶蓋蓋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卻30分鐘,精密稱定,再在上述溫度干燥1小時,冷卻,稱重,至連續(xù)兩次稱重的差異不超過5mg為止。根據(jù)減失的重量和取樣量,計算供試品中含水量(%)對應教材第34頁請牢記恒溫干燥箱第二法甲苯法測定水分

取供試品適量(約相當于含水量1~4ml),精密稱定,置A瓶中,加甲苯約200ml,必要時加入干燥、潔凈的沸石或玻璃珠數(shù)粒,將儀器各部分連接,自直型冷凝管頂端加入甲苯,至充滿B管的狹細部分。將A燒瓶置電熱套中或用其他適宜方法緩緩加熱,待甲苯開始沸騰時,調節(jié)溫度,使每秒鐘餾出2滴。待水分完全餾出,即C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時,將冷凝管內部先用甲苯?jīng)_洗,再用飽蘸甲苯的長刷或其他適宜方法,將管壁上附著的甲苯推下,繼續(xù)蒸餾5分鐘,放冷至室溫,拆卸裝置,如有水黏附在B管的管壁上,可用蘸甲苯的銅絲推下,放置使水分與甲苯完全分離(可加亞甲藍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藍色,以便分離觀察)。檢讀水量,并計算供試品的含水量(%)。A為500m的短頸圓底燒瓶;B為水分測定管;C為直形冷凝管;【附注】用化學純甲苯直接測定,必要時甲苯可先加水少量。充分振搖后放置,將水層分離棄去,經(jīng)蒸餾后使用。對應教材第34頁A為500m的短頸圓底燒瓶;B為水分測定管;C為直形冷凝管;第三法減壓干燥法測定水分減壓干燥器:取直徑12cm左右的培養(yǎng)皿,加入五氧化二磷干燥劑適量,使鋪成0.5~1cm的厚度,放入直徑30cm的減壓干燥器中。測定法:取供試品2~4g,混合均勻,分取約0.5~1g,置已在供試品同樣條件下干燥并稱重的稱量瓶中,精密稱定,打開瓶蓋,放入上述減壓干燥器中,減壓至2.67kpa(20mmHg)以下持續(xù)半小時,室溫放置24小時。在減壓干燥器出口連接無水氯化鈣干燥管,打開活塞,待內外壓一致,關閉活塞,打開干燥器,蓋上瓶蓋,取出稱量瓶迅速精密稱定重量。計算供試品的含水量(%)。五氧化二磷和無水氯化鈣為干燥劑,干燥劑應及時更換。對應教材第34-35頁第四法氣相色譜法測定水分對應教材第35頁1.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試驗過程:用直徑為0.18~0.25mm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作為載體,柱溫為140~150℃,熱導檢測器檢測。注入無水乙醇,照氣相色譜法(附錄VIE)測定。如適用應符合下列要求:理論板數(shù)按水峰計算應大于1000,理論板數(shù)按乙醇峰計算應大于150;水和乙醇兩峰的分離度應大于2;用無水乙醇進樣5次,水峰面積的相對標準偏差不得大于3.0%。對應教材第35頁2.對照溶液的制備對照溶液的制備取純化水約0.2g,精密稱定,置25ml容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至刻度,搖勻,即得。對應教材第35頁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供試品適量(含水量約0.2g),剪碎或研細,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無水乙醇50ml,密塞,混勻超聲處理20分鐘,放置12小時,再超聲處理20分鐘,密塞放置,待澄清后傾取上清液,即得。對應教材第35頁請牢記4.測定測定法:取無水乙醇,對照溶液及供試品溶液各1~5μl,注入氣相色譜儀,測定,即得?!靖阶ⅰ浚?)對照溶液與供試品溶液的配置須用新開啟的同一瓶無水乙醇。(2)用外標法計算供試品中的含水量。計算時應扣除無水乙醇中的含水量。對應教材第35頁氣象色譜儀(四)灰分測定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灰分測定法包括:總灰分測定法酸不溶性灰分測定法。對應教材第35頁請牢記1.總灰分測定法測定用的供試品須粉碎,使能通過二號篩,混合均勻后,取供試品2~3g(如須測定酸不溶性灰分,可取供試品3~5g)置熾灼至恒重的坩堝中,稱定重量(準確至0.01g),緩緩熾熱,注意避免燃燒,至完全炭化時,逐漸升高溫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根據(jù)殘渣重量,計算供試品中總灰分的含量(%)。對應教材第35頁請牢記2.酸不溶性灰分測定法。取上項所得的灰分,在坩堝中小心加入稀鹽酸(10%的鹽酸)約10ml,用表面皿覆蓋坩堝,置水浴上加熱10分鐘表面皿用熱水5ml沖洗,洗液并入坩堝中,用無灰濾紙濾過,坩堝內的殘渣用水洗于濾紙上,并洗滌至洗液不顯氯化物反應為止。濾渣連同濾紙移置同一坩堝中,干燥,熾灼至恒重。根據(jù)殘渣重量,計算供試品中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對應教材第35頁請牢記(五)浸出物測定法1.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2.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3.揮發(fā)性醚浸出物測定法對應教材第35-36頁請牢記1.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測定用的供試品需粉碎,使能通過二號篩,并混合均勻。

冷浸法

熱浸法對應教材第35-36頁請牢記①冷浸法取供試品約4g,精密稱定,置250-300ml的錐形瓶中,精密加水100

ml,密塞,冷浸,前6

個小時內時時振搖,再靜置18小時,用干燥濾器迅速濾過,精密量取續(xù)濾液20ml

,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發(fā)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

小時,置干燥器中冷卻30

分鐘,迅速精密稱定重量。除另有規(guī)定外,以干燥品計算供試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對應教材第35-36頁請牢記②

熱浸法取供試品2-4

g,精密稱定,置100-250

ml的錐形瓶中,精密加水50-100ml,密塞,稱定重量,靜置1

小時后,連接回流冷凝管,加熱至沸騰,并保持微沸1

小時。放冷后,取下錐形瓶,密塞,再稱定重量,用水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用干燥器濾過,精密量取濾液25

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發(fā)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時,置干燥器中冷卻30

分鐘,迅速精密稱定重量。除另有規(guī)定外,以干燥品計算供試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對應教材第35-36頁請牢記2.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測定。除另有規(guī)定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