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1. 編制總則 61.1. 編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和意義 61.2. 編制依據 61.2.1. 任務來源 61.2.2. 法律法規(guī) 61.2.3. 規(guī)章 71.2.4. 規(guī)范性文件 71.2.5. 技術規(guī)程與標準 81.2.6. 技術資料 81.3. 方案服務年限 91.4. 方案設計深度 91.5. 方案設計水平年 92. 項目及項目區(qū)概況 102.1. 項目概況 102.1.1. 項目地理位置 102.1.2. 項目主要技術指標 102.1.3. 采區(qū) 102.1.4. 選礦廠 122.1.5. 尾礦庫 142.1.6. 輔助設施 142.1.7. 項目占地及土石方 152.2. 項目區(qū)概況 172.2.1. 地理位置 172.2.2. 地形地貌 172.2.3. 地質土壤 172.2.4. 氣候氣象 172.2.5. 土地利用及植被情況 172.2.6. 水系及地下水 182.2.7. 社會經濟 182.2.8. 項目區(qū)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現狀 183. 項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預測 203.1. 水土流失成因、類型及分布 203.1.1. 自然因素 203.1.2. 人為因素 203.1.3. 項目建設造成水土流失原因分析 213.2. 預測單元及預測時段劃分 223.2.1. 預測單元劃分 223.2.2. 預測時段劃分 233.3. 預測內容 243.4. 擾動原地貌、損壞水土保持設施 243.5. 水土流失預測方法 253.5.1. 原地貌土壤侵蝕模數背景值的確定 253.5.2. 擾動地貌侵蝕模數的確定 253.5.3. 擾動原地貌新增土壤流失量預測方法 273.5.4. 棄渣棄石土壤侵蝕量預測方法 273.5.5.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預測方法 283.6. 棄土棄渣量統(tǒng)計 283.7. 水土流失預測結果 283.7.1. 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預測 283.8.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預測 303.8.1. 加劇洪澇災害 303.8.2. 造成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 313.8.3. 占壓林地,損壞地表植被,形成新的水土流失 313.8.4. 影響周圍居民生活和破壞周邊環(huán)境 313.9. 預測結果綜合分析 323.9.1. 預測結果 323.9.2. 綜合分析 324.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344.1. 方案編制的原則和目標 344.1.1. 指導思想 344.1.2. 編制原則 344.1.3. 實現目標 354.2. 防治責任范圍 354.2.1. 水土流失防治分區(qū)及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 354.3. 水土保持措施體系 364.3.1. 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設原則 364.3.2. 水土保持措施體系 374.4. 對主體工程的水保功能的評價 384.5. 新增水土保持措施設計 404.5.1. 水土保持措施布設原則 404.5.2. 新增水土保持措施設計 404.5.3. 新增水土保持工程量 454.6. 水土保持預防監(jiān)督 464.6.1. 水土保持預防監(jiān)督方案 464.6.2. 監(jiān)督管理規(guī)劃 465. 水土保持監(jiān)測 475.1. 監(jiān)測目的 475.2. 監(jiān)測范圍、監(jiān)測單元劃分及監(jiān)測重點 475.2.1. 監(jiān)測范圍 475.2.2. 監(jiān)測單元劃分及監(jiān)測重點 475.3. 監(jiān)測內容與方法 485.3.1. 監(jiān)測內容 485.3.2. 監(jiān)測方法 495.4. 監(jiān)測項目劃分 495.5. 監(jiān)測重點區(qū)域 495.6. 監(jiān)測點典型設計 495.6.1. 監(jiān)測點設置 495.6.2. 觀測項目與方法 505.6.3. 監(jiān)測設施 515.7. 監(jiān)測頻次 525.8. 監(jiān)測計劃 525.9. 監(jiān)測機構 535.10. 監(jiān)測制度 536. 水土保持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 546.1. 6.1水土保持投資估算 546.1.1. 6.1.1編制原則 546.1.2. 6.1.2編制依據 546.1.3. 6.1.3編制方法 546.1.4. 6.1.4投資估算 566.2. 6.2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736.2.1. 6.2.1基礎效益 736.2.2. 6.2.2生態(tài)效益 736.2.3. 6.2.3社會效益 746.2.4. 6.2.4經濟效益 747. 方案實施保障措施 757.1. 后續(xù)設計 757.2. 招投標 757.3. 施工管理 757.4. 監(jiān)督管理 767.5. 水土保持監(jiān)理 777.6. 水土保持監(jiān)測 787.7. 水土保持竣工驗收 787.8. 水土保持完工后的管理 787.9. 水土保持資金來源和管理 788. 結論及建議 808.1. 結論 808.2. 建議 81編制總則編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目的和意義北京市xx區(qū)京冀工貿有限公司xx鐵礦為露天開采鐵礦,并于80年代末建成尾礦庫,1989年投入使用,到90年代,尾礦庫已經形成一定規(guī)模,總壩高32.3m,總庫容85萬m3,堆存尾礦庫約86萬t,約合55.63萬m3。因露天開采方式對礦區(qū)土層和巖石破壞嚴重,且堆存尾礦沒有相應生產管理說明,為當地政府和水利部門對其安全及對當地水土流失及環(huán)境的影響的評價和管理造成了困難。尾礦庫堆積的礦渣和露天礦開挖面長期裸露,極易造成水土流失,對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產生影響。因此,xx鐵礦地區(qū)目前急需相應的水土保持方案,對礦區(qū)水土流失重點地區(qū)加以治理,對部分地區(qū)進行監(jiān)測,以消除水土流失隱患,改善鐵礦周邊環(huán)境,提高生產安全。編制依據任務來源根據國家及北京市的有關規(guī)定,受北京長城工貿有限公司的委托,我站編制xx區(qū)長城工貿公司新地鐵礦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項目委托書見附件)。法律法規(guī)《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1991年七屆全國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1998《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1986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1993年國務院120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1993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影響評價法》,2002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19《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1992年北京市九屆人大常委會通過,1997年北京市十屆人大常委會修正)規(guī)章《水土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網絡管理辦法》水利部第12號令,2000《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管理辦法》水利部第16號令,2002年10月22日,2005年7月8日修改)《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審批管理規(guī)定》水利部令第5號令,1995年5月30《企業(yè)投資項目核準暫行辦法》國家發(fā)展改革委令第19號令,2004年9月15《防治尾礦庫污染環(huán)境管理規(guī)定》,國家環(huán)境保護局令第11號令,1992年10月1日實施規(guī)范性文件《全國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綱要》,國務院發(fā)[2000]38號《全國水土保持預防監(jiān)督綱要》水利部,2004年8月18日關于印發(fā)《規(guī)范水土保持方案編報程序、編寫格式和內容的補充規(guī)定》的通知,水利部保監(jiān)(2001)15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及礦產資源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京水郊[2004]65號《關于規(guī)范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評審工作的意見》辦水保[2005]121號《轉發(fā)水利部辦公廳關于規(guī)范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評審工作意見的通知》北京市水務局,京水務農[2005]78號《關于加強土地管理搞好水土保持的通知》,國家土地管理局、水利部、國土局[1989]88號文《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辦法》,國家計委、水利部、國家環(huán)保局[1994]513號文《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劃分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qū)的通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污染防治管理規(guī)定》,國家環(huán)境保護局、衛(wèi)生部、《xx縣人民政府關于劃分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qū)的通知》《國務院關于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水利部[1996]393號)技術規(guī)程與標準《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guī)范》(SL204-98)《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SL190-96)《防洪標準》(GB50201-1994)《水利水電工程制圖標準水土保持圖》(SL73.6-2001)《水土保持監(jiān)測技術規(guī)程》(SL277-2002)《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guī)范》(GB/T16453.1~16453.6-1996)《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益計算方法》(GB/T15772-1995)《水利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規(guī)定及定額(水利部水總[2002]116號文)《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制規(guī)定及定額(水利部水總[2003]67號文)《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04—9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J10-89)《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規(guī)范通則》(GB/T15772-1995)《北京郊區(qū)水利工程參考單價》《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編制規(guī)定》《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國家計委、建設部,2002)《建筑工程材料(苗木)預算定額》(2000)《北京市建筑工程預算定額》(2000)《北京市建筑工程費用定額》(2000)《園林綠化工程概算定額》(2000)技術資料《xx區(qū)地形圖》《全國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規(guī)劃》《xx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規(guī)劃》xx區(qū)氣象、水文、地質及水土保持相關資料《北京市xx縣湯河口尾礦庫評價報告》(2001.10)方案服務年限根據項目建筑工程設計年限為20年,建設期為1年。本水土保持方案的服務年限擬定為20年。方案設計深度根據國家規(guī)定及本工程實際,本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需達到初步設計的深度要求。對主體工程已經具有的水土保持功能進行評價,對由工程建設引起的水土流失區(qū)域提出水土保持防治體系,對重點水土流失點進行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設計并進行監(jiān)測,提出各項水土保持工程的投資概算及方案實施的保證措施。方案設計水平年本方案編制的設計水平年為2008年。項目及項目區(qū)概況項目概況項目地理位置xx鐵礦位于xx北部湯河口鎮(zhèn),包括采區(qū)、選礦廠、尾礦庫。項目地理位置見附圖MQZTK-1項目主要技術指標項目主要包括采區(qū)、尾礦庫、選礦廠、料場、運輸道路、施工生產生活區(qū)。露天開采境界內現有儲量為80×104t,鐵礦開拓方式為公路運輸,工藝流程為階段磨選階段選別。采區(qū)已經開采,尾礦庫已投入使用多年。表2-1項目組成及工程特性表名稱xx鐵礦建設單位北京市xx區(qū)京冀工貿有限公司投資4197萬元工期主體工程2006-2007年為基建期,2007-2027年為生產期;規(guī)模采選礦4×104t/a技術指標開發(fā)方式露天階梯式開采開拓方式公路開拓礦區(qū)現有露天儲量80×104t開采年限至2027年選礦工藝流程階段磨礦階段選別工程占地(hm2)采區(qū)27.21選礦廠0.15尾礦庫1.14礦區(qū)道路0.75料場0.35施工生產生活區(qū)0.60總計30.20廢石、尾礦排放量m3廢石、尾礦5600采區(qū)基本概況xx鐵礦總面積為30.20hm2,其中采區(qū)面積27.21hm2,選礦廠面積0.15hm2,尾礦庫面積1.14hm2,運礦道路長1000m,面積0.75hm2,料場占地0.35hm2,施工生產生活區(qū)0.60hm2,采區(qū)2005年底已采至178m標高。采區(qū)現有露天開采礦量為80×104t,設計開采規(guī)模為4×104萬t/a,按開采規(guī)模還可開采20年。采礦方法露天境界的主要參數露天境界圈定主要參數見表2-2,主要結果見表2-3。表2-2露天礦主要參數表序號項目單位數據1階段高度m102最終并段高度m203最終邊坡角上盤度50-51下盤度49-514最終階段坡面角度655安全平臺寬度m56清掃平臺高度m107運輸路線寬度m11注:清掃平臺和安全平臺相間布置。表2-3露天境界圈定主要結果表序號項目單位數據1露天采礦場地表尺寸(長×寬)m440×2302露天采礦場底部尺寸(長×寬)m280×933露天采礦場底部標高m1304露天境界最高標高m2406露天開采最大深度m1807露天采礦場境界內地質礦量104t398露天采礦場境界內地質巖量104t119露天境界內采出礦量104t5010露天境界內采出巖量104t20礦床開拓礦山地處低山丘陵地區(qū),采場最高標高為240m,露天底標高130m,采場封閉標高180m。180m-230m之間為山坡露天階梯式開采,180m標高以下為深凹露天開采,用公路開拓汽車運輸,路面寬度7m開采方法采礦和剝巖工作是自上而下水平分層開采,采礦、剝巖推進方向是垂直走向,路塹底寬20m,同時工作水平臺2-3個,最小工作平臺寬度35m。穿孔爆破與裝車工作深孔爆破工作,采用多排孔微差爆破,中深孔和一次淺孔爆破采用銨油炸藥,炮孔中涌水量大時,可采用防水炸藥。二次爆破采用2#巖石炸藥,普通雷管和導火線起爆。采區(qū)內的礦、巖裝車工作,選用QUD20型電鏟,配備10t礦用自卸汽車,同時工作3臺在2-3個水平作業(yè)。礦石運輸礦區(qū)地勢南高北低,采礦場海拔標高為100-230m,地形坡度一般為20-43°,懷豐路從礦區(qū)附近通過,交通方便。設計選用10t型礦用自卸汽車。180m水平及180m水平以下的礦石運輸經礦山東側Ⅱ號運礦巖道路運至選礦廠,190m水平以下的礦石運輸經Ⅰ號道路由礦區(qū)北側運至選礦廠。采礦場廢石經過公路運輸至其他建筑材料場用來生產特殊的建筑材料。礦山道路等級為Ⅲ級,路面寬度為雙車道7.0m、單車道4.0m,路肩寬度為挖方雙臂路塹1:0.5、單臂路塹1:1;填方邊坡1:1.5。采場路基為15cm碎石整平層,運礦物巖石的道路為25cm干壓碎石基層,15cm級配碎石面層。選礦廠選礦廠概況選礦廠位于廠區(qū)南北長約240m,東西寬約200m,占地面積0.15hm2。場地標高大部分在203.5m左右,唯有廠區(qū)西北端一突出小山包標高在219m左右,選礦主廠房就布置在此山包的東山坡上,生活福利設施和輔助建筑物布置在廠區(qū)的東側。礦廠生產、生活用水取自24×104廠區(qū)內各主要車間均有道路相通,進廠道路為公路型,混凝土瀝青硬化路面,與廠外懷豐公路相接。選礦工藝采區(qū)采用露天階梯式開采方法,采出的礦石用汽車運輸至粗破碎礦倉或露天堆場。選礦工藝流程采用原礦預選工藝,階段磨礦階段選別流程結構。破碎及干選流程和指標見圖2-1100.00;23.89586.00;27.20100.00;23.89586.00;27.20原礦500~0mm圖例:產率(%);品位(%)干礦量(t/h);回收率(%)40.40;100.00廢石34.74;97.8986.00;27.2034.74;97.895.66;2.1114.00;3.60篩分破碎產品干選PEF600×900顎式破碎機d=90~0mmPYZ-1200圓錐破碎機e=10mm主要工藝設備表2-4主要工藝設備類型表序號類型序號類型一、破碎、干選系統(tǒng)二、磨礦選別系統(tǒng)1600×900復擺式顎式破碎機1MQG21OO×3000濕式格子型球磨機2?1200中型圓錐破碎機2MQY21OO×3000濕式溢流型球磨機3SZZ1250×2500自定中心振動篩四、選別設備4CT-1010永磁滑輪1?750×1800半逆流型永磁筒式磁選機三、分級設備2?600×1800半逆流型永磁筒式磁選機1?1500高堰式單螺旋分級機五、過濾設備2?1500沉沒式單螺旋分級機1GN-8m2廠房布置粗、細破碎室建于平地,主廠房的配置為全自流配置形式,各作業(yè)之間完全自流,一段磨礦選別作業(yè)為一臺球磨機對一臺磁選機。尾礦庫尾礦庫礦區(qū)北側山溝,距選廠約2000m,總占地面積1.14hm2,其中檢修道路為土路面,長188m,面積0.24hm2。尾礦壩總高32.3m,尾礦堆高30m,總容量85萬m3;堆存尾礦庫約86萬t,約合55.63萬m3,該庫運行較久,該尾礦庫已委托相關單位進行閉庫設計。尾礦庫匯水面積0.23km2,初期洪水設計頻率3.3%,洪峰流量8.37m3/s,終期頻率1.0%,洪峰流量15.82m3/s。該尾礦庫的初期壩采用干砌石透水壩,壩體排滲形式為預埋排滲棱體。壩頂寬3m,上游坡1:2,下游坡1:2.25,壩長庫內設6座溢水塔,535m排水管,內徑1.0m。尾礦水及洪水通過排水構筑物排出壩外,部分進入回水池,加壓送至選廠循環(huán)利用,部分水順天然溝渠排入地表。輔助設施項目已建成并利用的輔助設施有機、汽修,倉庫設施和化驗室,電氣系統(tǒng),礦山行政通訊、生產調度通信、采礦擴音和擴音呼叫電話通信等系統(tǒng),清水河和安達木河與潮河交匯處修建的水源井,礦石破碎、篩分和轉運過程中采用的SCJ/A2型沖擊式除塵器除塵設備,辦公室、食堂、浴池等行政福利設施。項目區(qū)平面布置見附圖MQZTK-7項目占地及土石方項目占地項目占地情況詳見表2-5表2-5項目占地表序號類型面積(hm2)備注一采礦工業(yè)場地27.211采區(qū)2.72現狀采區(qū)2運礦道路0.35現狀運礦土路3未開采24.14二尾礦庫1.141庫區(qū)0.96現狀庫區(qū)2檢修道路0.13現狀土路3施工設施區(qū)0.05三選礦廠0.15現狀采坑1廠區(qū)0.10現狀運礦土路2廠外道路0.05現狀排土場四料場0.351堆料場0.20現狀料場2檢修道路0.15現狀土路五運輸道路0.751運輸道路0.75現狀土路六施工生產生活區(qū)0.60臨時占地、裸荒地總計30.20
土石方xx鐵礦工程本水土保持方案服務年限內共產生棄土棄渣5600m3(自然方),其中采礦工程共產生廢石1200m3;尾礦庫基建期共產生棄土1500m3;選礦廠產生尾礦1800m3,運輸道路建設過程中共產生棄土750m3,施工生產生活區(qū)共產生棄土棄渣表2-6土石方流向表項目棄方(m3)備注采區(qū)1200尾礦礦砂,棄往尾礦庫尾礦1500棄往尾礦庫選礦廠1800棄往尾礦庫運輸道路750廢石,棄往尾礦庫合計5600120012001500尾礦庫棄方5600采區(qū)尾礦1800選礦廠750運輸道路圖2-1土方流向框圖
項目區(qū)概況地理位置xx區(qū)位于北京東北部,距北京市區(qū)約70km,是北京重要的旅游城鎮(zhèn)。xx區(qū)總面積2129km2,北部主要為山嶺地區(qū),屬燕山山脈,海拔最高1534m;南部小部分地區(qū)是侵蝕平原,屬華北平原,平原占總面積的11.3%。本項目地處xx區(qū)北部山區(qū),屬湯河口鎮(zhèn)行政范圍。地形地貌擬建項目所處區(qū)域是北京市xx區(qū),山區(qū)面積占全區(qū)總面積的88.7%,以萬里長城為界,北依群山,南偎平原,層次鮮明地分為深山、淺山、平原三類不同地區(qū),地勢南低北高,北部山區(qū)屬燕山山脈,南部平川屬華北平原,北部山區(qū)內山巒起伏,海拔高度大部分在500-1000m之間,以山岳地貌為主,地貌類型包括中山區(qū)、低山區(qū)、河谷及溝谷。地質土壤項目位于燕山臺褶帶中段之密(云)懷(來)中隆斷三級構造單元中。沿線穿越昌(平)懷(柔)中穹斷、花盆-四海迭陷褶、八達嶺中穹斷和密云迭穹斷四個四級構造單元;該區(qū)在中生代燕山期造山運動期間,構造巖漿活動十分強烈,自進入新生代后活動減弱,比較穩(wěn)定,本地區(qū)存在的斷裂帶有青石嶺斷裂帶、崎峰茶斷裂帶以及大水峪斷裂帶;土壤主要為山地淋溶褐土;按《北京地區(qū)地震烈度區(qū)劃圖》劃分,本項目所在地區(qū)地震烈度為6度。氣候氣象項目所在區(qū)域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多風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年平均氣溫11.4°C,無霜期191天,12月上旬地面始凍,2月下旬解凍,最深凍土73cm;年平均降水量611.8mm,80%集中在6-9月份,最大24h降水量479.2mm(xx棗樹林1972.7.27-3#),年最大降雨量1406mm(1956);平均風速2.07m/s,定時最大風速土地利用及植被情況xx區(qū)植被覆蓋率較高,有林地17.22萬hm2,植被覆蓋率達65%,植物類型有200多屬、300余種,林木蓄積量達148.4萬m3,每年新增林木蓄積量5.5萬m3。項目區(qū)范圍內土地類型,以所占比例為順序,從大到小排列應是:林灌地、山地、農田、居民區(qū)、礦場占地等。沿線所占用地為建筑用地、耕地和山地及灘地。湯河口鎮(zhèn)林木植被以落葉闊葉林及其萌生叢為主,有遼東櫟、山楊、側柏、荊條、山杏及少量的油松、側柏、蘋果、梨、杏、紅果等,林木覆蓋率為73%。水系及地下水xx區(qū)域內共有山泉774處、4級以上河流17條,有大小水庫19座。年均水資源總量8.57億m3,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徑流量4.44億m3,可開采地下水4.13億m3,占北京市水資源的五分之一,人均占有量達3300m3項目區(qū)域內河流有白河、琉璃河、湯河、沙河。以云蒙山腹地的黃土梁埡口為分水嶺,分水嶺北為白河流域,以白河為干流,琉璃河、湯河為支流,包括眾多的一、二級沖溝;分水嶺以南為沙河流域,也有眾多的一、二級沖溝。北部水流多自南西向北東匯入琉璃河及白河,而后進入密云水庫;南部河流由西北向東南通過溝谷匯入大水峪水庫,再通過沙河最后進入潮白河。在這些河流中,白河、琉璃河、湯河為常年河,其余河流為季節(jié)性河流。社會經濟湯河口鎮(zhèn)地處xx區(qū)北部山區(qū),距xx城區(qū)55km,北京市區(qū)110km,總面積225km2,轄22個行政村,總人口1萬人。湯河口鎮(zhèn)地理位置優(yōu)越,是xx區(qū)北部山區(qū)的交通樞紐和北京市通往河北、內蒙古地區(qū)的交通要道。該鎮(zhèn)水資源、林木、礦產資源豐富,白河、湯河是鎮(zhèn)域內主要河流;植被以落葉闊葉林為主,覆蓋率約為73%;礦產有鐵礦石、礬鈦礦、金礦和瑩石礦等;野生植物資源有黃芩、知母、蒼術、柴胡等。項目區(qū)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現狀xx位于北京市區(qū)的北部,有北京后花園的美稱并且是北京市主要飲用水的采水及補給地。項目區(qū)位于北部山區(qū),風景優(yōu)美,資源豐富,區(qū)內較大的河流有琉璃河、湯河,白河。隨著區(qū)域建設的發(fā)展,城鎮(zhèn)化程度不斷提高,土地的主要用途為生態(tài)旅游觀光、農業(yè)、林果以及礦業(yè)用地。項目區(qū)內的水土流失情況分兩部分,自然因素引起的主要有區(qū)域內部分不良地質段因大降雨引發(fā)的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人為因素引起的主要有礦產非法群采,河沙亂采亂挖、及無秩序的生態(tài)旅游開發(fā)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造成的水土流失。根據北京市水土流失“三區(qū)”劃分,項目區(qū)屬重點預防保護區(qū),目前項目區(qū)內的土壤侵蝕模數約為500t/km2·a。近年來,在水保和農林系統(tǒng)及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完善合理的排水系統(tǒng),減少洪水沖刷,及對不良地質段進行加固防護;同時大力發(fā)展經濟林果業(yè),以求減少對地表植被的破壞,增加林木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量,科學規(guī)劃審批砂石礦產采挖、生態(tài)旅游資源開發(fā),使經濟開發(fā)和生態(tài)資源保護形成完美統(tǒng)一。目前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項目區(qū)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為下一步治理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山區(qū)建設和經濟發(fā)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項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預測水土流失成因、類型及分布項目區(qū)地勢起伏較大,以山地為主,山溝溪流交錯縱橫,地形地貌豐富,植被良好、物種多樣。水力、風力侵蝕是最主要的侵蝕類型,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力侵蝕。水蝕作用的大小、強弱主要取決于項目區(qū)土壤的抗蝕性、地形、降雨、地表狀況等自然因素及不合理的人為活動。自然因素影響土壤侵蝕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雨、地形、土壤、植被等,其中降雨是地表徑流和下滲水分的來源,也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動力因素。⑴降雨:項目區(qū)多年平均降雨量600-700mm,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全年降雨日數平均為75.1天。(2)風速、風向:多年平均風速2.2m/s,最大月平均風速4.8m/s(4月),最小月平均風速為(3)地形:地形是區(qū)內影響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礦區(qū)及廢石場均分布在山坡地區(qū),地勢陡,礦區(qū)內運輸道路及與鐵礦廠連接道路均在山地區(qū),在植被遭到破壞后將形成嚴重的水土流失。⑶植被:項目區(qū)植被覆蓋率相對較高,鐵礦廠所占用的土地常年為植被覆蓋,但在建設過程中,裸露的地表極易受雨水沖刷而形成水土流失。⑷地表物質:礦區(qū)所在區(qū)域土壤主要為淋溶褐土、褐土壤土、碳酸鹽褐土,農地經過長期耕作,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團粒結構良好,具有一定的抗蝕能力,林地由于枯枝落葉的腐化,腐殖質含量高,土壤儲水能力強,礦區(qū)廢石及棄渣中含有大量的粒徑微小灰渣、碎石渣,易受高強度降水的沖刷,抗蝕能力差,因此,廢石場、赤泥堆場和灰渣場是本項目的水土流失重點區(qū)域。人為因素自然因素是產生土壤侵蝕的基礎,人為破壞是導致土壤侵蝕加劇的關鍵。隨著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新建工程項目的建設和運行,將直接導致區(qū)域內土壤侵蝕的加劇,增加水土流失量。項目建設造成水土流失原因分析項目建設期(包括施工準備期)水土流失(1)擾動范圍廣、強度大本建設工程由地下采場、廢石場、尾礦庫、選礦廠、采礦工業(yè)場地等工程組成,尤其棄渣場、運輸道路建設擾動范圍廣、強度大。(2)基建期、生產期產生的土石方、廢石量和尾礦量大礦山基建期、生產期需要大量剝離、采挖,動用的土石方數量大,挖填不平衡。在建設、生產過程中,將會堆存大量廢石、尾礦,極易產生水土流失和污染環(huán)境,必須妥善堆存。經水土保持方案設計調查核實,設置了1個尾礦庫,供基建期、生產期堆存廢石和尾礦。(3)水土流失分區(qū)明顯該工程可能新增水土流失主要集中于采礦工業(yè)場地、選礦場、料場、運輸道路、施工臨時道路等。地表將遭受較大的擾動、破壞和影響,地貌將發(fā)生較大的改變。尤其在礦山生產過程中,將不斷堆存廢石,若不采取任何防止措施,將會產生新的水土流失。(4)原有水土流失較嚴重,新增水土流失影響較大,治理難度大由于該項目已完成建設,全部設施已經建設使用,由于施工管理意識跟不上,存在隨意棄渣現象,引起了較大的水土流失問題,不僅影響礦山建設和生產的安全,也將對礦山周圍一定區(qū)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不利影響。(5)引起水土流失的面積大于工程征占地面積由于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在場外棄渣問題,擾動范圍明顯擴大,主要發(fā)生在開采坑、新修道路、尾礦庫和施工臨時道路路基下側坡面。對于這些擴大的擾動面積本次水土保持方案將提出水土保持措施統(tǒng)一治理。項目生產期水土流失工程竣工后,廠區(qū)及采區(qū)礦部等大部分被建筑物、草坪、道路所占用,全部廠區(qū)得到硬化,各種道路也建成使用,人為活動對地表的擾動有所減少,工程建設區(qū)內水土流失逐步減少,水土流失因素將以自然因素為主。廠區(qū)、工業(yè)場地及附屬生產生活區(qū)空地采取綠化美化措施,但這些部位處于自然恢復期,地表抗侵蝕能力仍較差,在不采取相應管護措施的情況下,極易導致土地裸露并恢復到原擾動后的侵蝕狀態(tài)。生產期水土流失潛在區(qū)域為尾礦庫和開采坑,產生的大量赤泥、灰渣,如防護不當,勢必產生劇烈的水土流失,因而,應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結合的防治措施,以確保廠區(qū)排放的固體廢棄物得到有效攔擋,做到最大限度的減少鐵礦(廠)在運行期間水土流失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預測單元及預測時段劃分根據項目可研報告,工程建設期為1年,此階段主要為采礦區(qū)工業(yè)場地及礦部場地平整、各采礦區(qū)連接道路修建等活動,擾動和破壞了相對穩(wěn)定的土體結構,使土壤抗水蝕能力下降,因此建設期將造成較大的水土流失和危害。進入生產期后,隨著主體工程本身的水土保持措施功能的發(fā)揮、人工及自然植被的逐漸恢復使地表抗蝕能力增強,建設期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將有所降低,考慮到該區(qū)的自然條件和植被恢復所需要的時間,建設期水土流失預測時段確定為1年,自然恢復期3年,運行期7年,所以,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預測總時段為11年(運行期7年)。各分部工程建設期和生產期預測時段根據采礦區(qū)建設工程的施工進度來決定。預測單元劃分水土流失預測的目的是為了確定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預測基建及生產運行帶來的水土流失總量及分布,分析可能造成的危害,明確重點防治區(qū)。因此,根據項目建設與生產的不同情況,依據以下原則進行水土流失預測單元的劃分:⑴同一預測單元的地形地貌、擾動地表的物質組成相同;⑵同一預測單元擾動地表的形成機理與形態(tài)相同;⑶同一預測單元土地利用現狀基本一致;⑷同一預測單元主要土壤侵蝕因子應基本一致。根據采區(qū)所處的地域特性、建設和生產運行特點,參考以上原則,將整個項目區(qū)劃分為采礦工業(yè)場地、尾礦庫區(qū)、選礦場、料場、施工道路、施工生產生活區(qū)等單元,根據每個預測單元在工程建設、生產期土壤侵蝕模數的變化情況分別預測其土壤侵蝕總量。預測時段劃分預測時段劃分為建設期和生產運行期建設期包括三部分:施工準備期、施工期和自然(植被)恢復期。由于施工準備期和施工期的土壤侵蝕模數基本一致,可將此二時段并為施工期一并進行預測,自然恢復期的土壤侵蝕模數較施工期減少較多因此應單獨預測,此兩部分的預測流失量之和為建設期水土流失總量。運行期預測從試運行期開始至服務期末,其中預測時段雖有重復,但因預測的重點為建設期,運行期只對其進行定性分析。⑴項目建設期(包括施工準備期和工程施工期)①根據主體工程設計,本工程采礦工業(yè)場地建設期均為1年,因此,選礦場、料場預測期定為1年;②運輸道路道路和施工生產生活區(qū)第2年建成后路面鋪瀝青或碎石處理,預測期定為1年;③尾礦庫自采礦即開始堆放棄廢石,預測期確定為7年;⑵自然恢復期由于項目區(qū)降雨相對較少,植被恢比較困難,自然恢復期定為三年。⑶生產運行期尾礦庫處于運行階段,按7年預測。預測時段劃分見表3-1。表3-1各單元工程預測時段劃分表預測單元預測時段(年)建設期(含準備期和施工期)自然恢復期生產運行期采礦工業(yè)場地13尾礦庫13選礦場13料場13運輸道路137施工生產生活區(qū)137預測內容根據水利部《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guī)范》(SL204--98)的規(guī)定,預測圍繞水土流失發(fā)生的時段、強度和流失量,以及可能產生的危害等幾個方面展開。本建設工程水土流失統(tǒng)計和預測的具體內容,主要有:(1)擾動、影響原地貌、破壞土地面積礦山開采建設工程對原地貌、土地的擾動、破壞情況,在查閱主體工程設計資料基礎上,采用實地調查和圖面量測、數據統(tǒng)計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測算。(2)棄土棄渣量統(tǒng)計及棄土棄渣流失量預測礦山開采建設工程廢石量,在查閱項目技術資料和實地調查基礎上,通過主體工程設計資料統(tǒng)計獲得。礦山開采建設工程廢石流失量的預測,結合棄渣場堆放條件,采用土壤侵蝕模數法進行預測。(3)損壞水土保持設施礦山開采建設工程對水土保持設施的破壞情況,在查閱項目技術資料基礎上,采用實地調查和圖面直接量測、數據統(tǒng)計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測算。在工作中充分注意聽取地方水行政部門的意見。(4)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積預測該開發(fā)建設項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積,主要通過項目主體工程設計資料和原地形地貌、地質、土壤、植被、氣候等因子綜合判定和測算。(5)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總量預測本工程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總量預測,是在調查建設項目對地面表層、植被擾動情況、廢石組成及其堆放情況的基礎上,采用侵蝕模數法分區(qū)進行分項預測后,進行統(tǒng)計計算而得。工作過程中注意盡量采用多種方法對比分析,以提高預測可信度。擾動原地貌、損壞水土保持設施礦山開采建設工程擾動原地貌、損壞水土保持設施,主要是根據項目主體工程技術資料統(tǒng)計計算,部分是結合實地調查和圖面量測獲得。礦山開采建設項目擾動原地貌和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30.2hm2,均為灌木林地,詳見表3-2。表3-2礦山開采建設過程中擾動原地貌面積統(tǒng)計表單位:hm2序號項目名稱合計原采區(qū)灌木林地1采礦工業(yè)場地已開采2.720.911.81未開采24.4924.492尾礦庫1.141.143選礦場0.150.154料場0.350.355運輸道路0.750.500.256施工生產生活區(qū)0.600.607合計30.202.5427.06水土流失預測方法原地貌土壤侵蝕模數背景值的確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類型包括了水力侵蝕和風力侵蝕兩種類型,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侵蝕普查》結果及當地水保部門資料,并考慮項目區(qū)的地形地貌條件進行分析,經綜合分析確定該段線路沿線土壤侵蝕模數背景值為500t/km2·a。擾動地貌侵蝕模數的確定1)擾動地貌土壤侵蝕模數類比資料分析項目所在區(qū)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份,水土流失以水力和風力侵蝕為主,年平均降水量為560mm,地處北京市xx區(qū)的淺山丘陵區(qū)。本方案類比工程選取xx區(qū)神堂谷建設工程,因為二者所處的主要地貌類型均為淺山丘陵,土壤侵蝕類型以水力和風力侵蝕為主。通過對類比項目內的土壤、植被、降水、水土流失形式等水土流失主要影響因子的對比性調查,兩區(qū)內的上述影響因素較為接近,具有可比性。表3-3項目區(qū)與類比區(qū)水土流失主要影響因子比較表項目本工程類比工程地理位置北京市xx區(qū)北京市xx區(qū)地貌類型淺山丘陵淺山丘陵氣候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560mm,平均氣溫在9.3℃,無霜期170d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并具有明顯的海洋性氣候特點。多年平均降水量635mm,平均氣溫11.5℃,無霜期190-200d土壤類型淋溶褐土、褐土壤土、碳酸鹽褐土山地褐土、山地棕壤植被情況落葉闊葉灌叢,植被覆蓋率70%。落葉闊葉灌叢,植被覆蓋率70%。水土流失形式水力和風力侵蝕伴隨一定的重力侵蝕水力和風力侵蝕伴隨一定的重力侵蝕分區(qū)水土流失重點監(jiān)督區(qū)水土流失重點監(jiān)督區(qū)結合外業(yè)實際勘測、現場調查并類比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狀況調查資料,以及侵蝕模數取值盡量利用相同地區(qū)建設項目調查資料的原則,據此綜合分析確定的項目區(qū)各分部工程擾動后土壤侵蝕模數和自然恢復期土壤侵蝕模數見表3-4、表3-5。表3-4擾動前后各工程部位侵蝕模數表侵蝕模數(t/km2.a)采礦工業(yè)場地尾礦庫選礦場料場運輸道路施工生產生活區(qū)原地貌500500500500500500建設期450038004500380038001200表3-5自然恢復期工程部位侵蝕模數表侵蝕模數(t/km2.a)原地貌(t/km2.a)自然恢復期(t/km2.a)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采礦工業(yè)場地50035001200450尾礦庫50025001000400選礦場50035001200450料場50035001200450運輸道路50025001000400施工生產生活區(qū)5001000600400擾動原地貌新增土壤流失量預測方法通過實際勘察,結合查閱主體工程設計文件、地形圖以及降水、植被、地表物質組成等有關資料,掌握工程建設對地表、植被的擾動情況,根據《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益計算方法》(GB/715774—1995)的規(guī)定,對工程建設造成的新增侵蝕量,采取數學模型的方法進行預測。根據各年新增的侵蝕量,求得項目施工期的侵蝕總量。原生地表、擾動地表侵蝕量按下列公式分別計算:W=∑(Fi×Mi×Ti)式中:W—土壤侵蝕量(t);Fi—原生地表、擾動地表面積(km2);Mi—原生地表、擾動地表的土壤侵蝕模數(t/km2.a);Ti—預測時段(a)。新增水力侵蝕流失量則可按下式預測△Ws=Ws1-Ws0式中:△Ws—新增土壤侵蝕量(萬t);Ws0—原生地面侵蝕量(萬t);Ws1—擾動地面侵蝕量(萬t)。棄渣棄石土壤侵蝕量預測方法選礦場及采礦場進入正常生產期后,總棄石棄渣量逐年增加,在無任何防治措施的情況下,將造成棄土棄渣和碎石的流失,其流失量以下式進行預測:Ws2=∑(Si×Ms2×Ti)式中Ws2——棄渣碎石流失量,t;Si——第i個預測單元的棄渣堆積外表面積,km2;Ms2——棄渣面侵蝕模數,t/km2.a;Ti——預測時段,a。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預測方法該項目在建設和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廢石、棄渣等松散堆放物引起新增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因堆放的位置和廢棄物構成不同,流失程度也有較大差異,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同。新增水土流失危害的預測主要通過實地勘測、報告說明以及查閱設計圖紙、地形圖等資料綜合分析預測。棄土棄渣量統(tǒng)計xx鐵礦工程本水土保持方案服務年限內共產生棄土棄渣5600m3(自然方),其中采礦工程共產生廢石1200m3;尾礦庫基建期共產生棄土1500m3;選礦廠產生尾礦1800m3,運輸道路建設過程中共產生棄土水土流失預測結果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預測1)原地貌水土流失量預測根據項目區(qū)實際情況,原地貌水土流失量的預測按建設期1年、生產期7年分別進行預測。經分析計算,項目建設區(qū)原地貌水土流失量總量為28.54t。2)建設期水土流失總量根據前面分析計算的施工期及自然恢復期擾動地貌的水土流失量之和為建設期水土流失總量,計算的建設期水土流失總量為249.97t。計算的建設期新增水土流失量為192.88t。結果詳見表3—6。表3-6建設期不同地面類型的侵蝕模數與侵蝕量預測單元采礦工業(yè)場地尾礦庫選礦場料場運輸道路施工生產生活區(qū)合計面積(hm2)2.721.140.150.350.750.605.71背景值500500500500500500侵蝕模數(t/km2.a)450038004500380038001200預測年限(a)111111建設期侵蝕量(t)122.4643.226.7513.3028.507.20221.43原生侵蝕量(t)13.615.690.751.753.753.0028.54新增侵蝕量(t)108.8537.536.0011.5524.754.20192.883)自然恢復期水土流失量在工程建設期結束后,按照主體工程可研報告計算,礦區(qū)工業(yè)場地、運輸道路、施工生產生活區(qū)、尾礦庫等區(qū)域被硬化或綠化,排水及防洪設施逐步齊備、維護管理措施到位,水土流失逐步減少;由于該區(qū)降水相對較少,雨熱同季,因此裸露地表在3年內植被將得到恢復,該時期水土流失總量為251.50t,新增水土流失量為165.87t。結果詳見表3—7表3-7自然恢復期不同地面類型的侵蝕模數與侵蝕量預測單元采礦工業(yè)場地尾礦庫選礦場料場運輸道路施工生產生活區(qū)合計面積(hm2)2.721.140.150.350.750.605.71背景值500500500500500500侵蝕模數(t/km2.a)第一年350025003500350025001000第二年12001000120012001000600第三年450400450450400400原生侵蝕量(t)40.8217.062.255.2511.259.0085.63侵蝕量(t)第一年95.2428.435.2512.2518.756.00165.93第二年32.6611.371.804.207.503.6061.13第三年12.254.550.681.583.002.4024.45合計t)140.1544.367.7318.0329.2512.00251.50新增侵蝕量(t)99.3327.305.4812.7818.003.00165.873)運行期水土流失量在工程建設期結束后,按照主體工程可研報告計算,尾礦庫進入運行期,該時期水土流失總量為241.66t,新增水土流失量為185.46t。結果詳見表3—8。表3-8運行期水土流失量預測表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合計堆渣面積(hm2)0.150.320.460.760.830.941.021.141.14擾動后侵蝕模數(t/km2.a)38003800380038003800380038003800原地貌侵蝕模數(t/km2.a)500500500500500500500500背景值(t)0.751.62.33.84.154.75.15.728.1棄渣流失量(t)5.712.1617.4828.8831.5435.7238.7643.32213.56新增流失量(t)4.9510.5615.1825.0827.3931.0233.6637.62185.46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預測在xx工程建設過程中,工程征地區(qū)及影響范圍內的地表將遭受不同程度的擾動、破壞,局部地貌將發(fā)生較大的改變。將對項目區(qū)周邊環(huán)境造成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加劇洪澇災害項目建設過程中改變了原地貌形態(tài),如果棄土棄石渣傾入自然沖溝、河道,將堵塞河道、阻礙行洪,增加洪水發(fā)生的頻率。工業(yè)場地區(qū)裸露的邊坡將會形成侵蝕溝,由于坡面侵蝕溝的逐漸加深,會形成溝壑,當下切到一定深度時,會引起塌方,威脅場地的穩(wěn)定;另外,流失的土石會堵塞廠區(qū)排水溝,引起洪水淤積,影響建筑物基礎安全;造成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項目建設區(qū)所處地形地貌起伏較大,工程擾動面積大,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將會破壞植被,使土壤原有結構受到破壞,土層變薄,土壤抗蝕能力減低,產生的泥沙進入溝道后,將會影響人畜飲水和下游工農業(yè)用水質量并導致白河淤積和環(huán)境污染。另一方面,工程建設過程中產生的環(huán)境污染物諸如生產生活廢水、粉塵、采掘廢石、爆破產生的振動和噪聲,以及機械設備噪聲等將對該區(qū)環(huán)境造成影響。同時,外排水對部分土質河岸沖刷而造成溝岸擴張,影響岸坡土體的穩(wěn)定性,形成潛在的水土流失。占壓林地,損壞地表植被,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由前述可知,工程建設將占地達30.2hm2,尤其礦石開采的廢石將占用大量的耕地和林地,使項目區(qū)植被覆蓋率在短期內有所降低?;〞r平整場地、開挖土方及修筑道路擾動了原有地貌,改變了土地結構,破壞了原有植被,將加重大風和降雨對地表土層的侵蝕,建設中形成的成片廢棄地、裸露地及閑置地等,會對區(qū)域景觀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運輸道路的邊坡在雨水的沖刷下會失穩(wěn),行成滑坡阻斷交通;另外,由于前期道路施工中的棄渣堆棄于道路下邊坡,雨季由于降雨的作用,會引起公路下邊坡滑塌,形成水土流失,雖然尾礦區(qū)上部設置了截洪溝、下部設置了擋渣墻可以起到一定防治作用,但在強降雨的情況下,渣場內部由于沒有植被覆蓋,棄渣邊坡也會形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從現場調查的情況看,雖然流失的程度不大,但還未達到允許值。影響周圍居民生活和破壞周邊環(huán)境原有已被破壞的裸露巖石面可能會由于風蝕或水蝕造成坍塌或者泥石流,危及周圍居民的生活和破壞周邊環(huán)境。而且裸露的荒蕪巖面對xx的青山綠水也是一個極大的諷刺。對我們的水土保持工作造成巨大的難度和極壞的長期反面作用。如果放任不管,不利于我們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開展和推廣宣傳。由于項目區(qū)的采礦行為擾動地表、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降低了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加劇了水土流失,不僅會破壞了周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而且會對項目區(qū)下游造成危害。根據《水土保持法》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為使項目建設和運行過程中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保護項目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必須要求恢復和新建相應的水土保持設施,并對水土流失重點區(qū)域實施監(jiān)測。預測結果綜合分析預測結果根據測算,xx鐵礦工程,建設過程中因施工活動將擾動原地貌、損壞、占壓的土地面積為30.2hm2;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為30.2hm2;水土流失量約767.57t的情況下,本工程預測時段內還將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總量為544.21t,其中基建期新增水土流失量192.88t,自然恢復期新增水土流失量165.87t,運行期新增水土流失量185.46t。綜合分析項目建設過程中,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情況下,項目水土流失預測時段內,水土流失預測分區(qū)內可能產生的水土流失,因不同施工區(qū)域施工活動的方式不同而強度各異。項目建設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的分布情況見表3-9。表3-9項目建設過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量分布情況序號預測分區(qū)水土流失預測量t分布(%)1采礦工業(yè)場地122.4655.302尾礦庫43.2219.523選礦場6.753.054料場13.306.015運輸道路28.5012.876施工生產生活區(qū)7.203.25合計221.43100xx鐵礦工程不考慮前期施工過程中已引起的水土流失情況下,預測表明,本工程現階段可能導致的水土流失量主要產生于工業(yè)場地區(qū),其次是尾礦庫。本次水土保持防治方案中將尾礦庫、工業(yè)場地區(qū)、運輸道路區(qū)列為重點治理區(qū)域。關于本項目的水土流失問題,在本方案設計中,之所以對目前項目施工中可能產生水土流失的區(qū)域進行了全面預測,一方面,預測結果可用于分析主體工程水保措施成效;另一方面,在于強調后續(xù)工作中要精心組織、妥善管護和使用堆存的土石,適時進行項目區(qū)綠化,進一步完善水保措施,否則,仍會發(fā)生一定的水土流失。另外,在此需要進一步強調水土保持方案的時間性,在總結過去水土保持治理經驗的基礎上,適時針對不同施工區(qū)域采取相應的水土保持措施,確保工程建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并對項目區(qū)原有的水土流失進行治理,保護并改善項目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水土流失防治方案方案編制的原則和目標指導思想(1)通過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確定水土流失防治的貢任范圍。結合周圍地區(qū)環(huán)境特征、水土流失現狀分析及工程特征,確定工程周圍水土流失敏感區(qū)域和工程建設水土保持重點防護地段。(2)通過現場勘察,對工程中已有的水土保持措施進行論證和效果分析,提出本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總體布局,以及水土保持方案的實施計劃,確保因采礦建設而導致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編制原則(1)“誰開發(fā)誰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治理”的原則:貫徹和執(zhí)行國家與地方有關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規(guī),編制符合國家對水土保持、環(huán)境保護的總體要求的水土保持方案。(2)水土保持措施設計與主體工程的保障設計相結合的原則:在設計中應當保持二者協(xié)調一致,并結合采礦廠安全運營,使水土保持措施與主體工程的設計深度相適應。同時,對主體工程設計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進行分析和評價,充分利用主體工程自身具備的水土保持功能,避免重復設計。(3)水土保持措施設計與當地發(fā)展規(guī)劃、土地利用規(guī)劃相結合的原則:方案編制中,充分考慮當地發(fā)展規(guī)劃與土地利用規(guī)劃,使水土保持措施設計與當地的實際需要協(xié)調一致。(4)水土保持措施設計與自然環(huán)境協(xié)調一致的原則: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在保證工程穩(wěn)定的前提下,盡可能使用與自然親和力強的設計措施與材料。(5)重點防治和綜合防治相結合的原則: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遵循全面治理和重點治理相結合、防治和監(jiān)督管理相結合的設計思想,合理布置各項防治措施,建立選型正確、結構合理、功能齊全、效果顯著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同時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的原則,力求定性合理、定量準確,使項目建設單位在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內有效控制并負責治理新增的水土流失,防治原有的水土流失。(6)堅持環(huán)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主、注重提高經濟效益的原則:根據項目區(qū)的自然條件和鐵礦生產的特點,在保障鐵礦安全生產的前提下,把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恢復植被放在首位。此外,設計中應當注重提高經濟效益,各項治理措施要符合技術規(guī)范要求。(8)節(jié)省投資、增強可操作性的原則:工程實施過程中使用的土料、砂、石料、苗木等可就地就近取用,以便節(jié)省投資。所提出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要因地制宜,并考慮現有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影響,真正具有可操作性。實現目標項目建設區(qū)地處我國首都北京,且緊鄰白河,防治的目標,一是保障鐵礦生產安全;二是要做好一流的水土保持,邊坡要穩(wěn)定,巖石、表土不裸露;三是要對周邊地區(qū)和下游的環(huán)境和安全不造成負面影響,避免工程對河流水質的長期影響。本方案采用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法,對建設期間和運營期可能產生的水土流失與環(huán)境問題進行綜合防治。方案實施后,將使工程建設期間擾動土地的治理率達到90%以上,攔渣率達98%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度達90%,植被恢復指數達90%以上,水土流失控制率達95%,林草覆被率達80%以上。使原有的水土流失狀況得到基本治理,新增的水土流失情況得到有效控制,保障xx鐵礦安全,改善鐵礦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減輕采礦生產造成的水土流失對周邊的城填、農田以及其它建筑可能帶來的影響。防治責任范圍本方案的防治范圍主要包括整個礦區(qū)和尾礦庫區(qū)的范圍及其臨近受影響的小區(qū)域,面積是31.04hm2,見表4—1。水土流失防治分區(qū)及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局根據區(qū)域內各類土地的適宜性和發(fā)展生產的需要,確定土地利用規(guī)劃。在宜林的荒地、開挖坡面上配置造林種草與育林育草。根據需要在溝道上配置各項治溝措施做到治坡與治溝工程與林草緊密配合協(xié)調發(fā)展,互相促進治理保護與開發(fā)利用相結合,根據各類土地防治水土流失的需要因害設防地部署各項治理措施。根據礦區(qū)植被和土地破壞現狀,確定重點治理區(qū)、重點監(jiān)督區(qū)與重點防護區(qū)。表4-1xx鐵礦擾動原地貌面積統(tǒng)計表單位:hm2序號項目名稱合計直接影響區(qū)防治責任范圍1采礦工業(yè)場地已開采2.720.443.16未開采24.4924.492尾礦庫1.140.171.313選礦場0.150.030.184料場0.350.050.405運輸道路0.750.751.506施工生產生活區(qū)0.600.030.637合計30.201.4431.04采礦工業(yè)場地區(qū):包括鐵礦開采坑,開采坑開挖坡面,石料場,礦坑邊道路及路坡。尾礦庫:礦坑附近山頂坡面,谷地中水土流失較嚴重地區(qū)。選礦廠:對礦區(qū)植被保存狀況較好的地區(qū),制定和實施防止破壞林草植被的相關規(guī)定。料場:對堆放的鐵礦石進行臨時性的防護,以免由于降水或大風天氣造成鐵礦石中的堿性物受到淋溶或吹蝕而大量流失,影響周圍環(huán)境和居民的正常生活。運輸道路:運輸道路主要是防止路基邊坡遭受到雨水沖刷而造成路基毀壞或滑塌。施工生產生活區(qū):對施工生產生活區(qū)進行綠化或硬化,以免遇到江水或大風天氣造成泥濘或塵土飛揚的情況,同時也起到美化環(huán)境的作用。水土保持措施體系水土保持措施總體布設原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感恩母親節(jié)演講稿15篇
- 影城業(yè)務培訓
- (高清版)DB21∕T 3378-2021 遼寧省松材線蟲病檢驗鑒定技術規(guī)程
- 胸腺五肽聯合常規(guī)抗結核方案治療初治菌陽肺結核的療效觀察
- 二零二五個人信用擔保業(yè)務風險防范合同模板3篇
- 財務工作風險分析
- 二零二五年度長途客車司機就業(yè)保障協(xié)議4篇
- 2025版電子產品銷售居間服務合同協(xié)議書范本2篇
- 科研創(chuàng)新取得的年度成果回顧
- 二零二五年度環(huán)保工程小額零星項目定點服務框架合同2篇
- DB22T 3268-2021 糧食收儲企業(yè)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規(guī)范
- 企業(yè)招聘技巧培訓
- 辦事居間協(xié)議合同范例
- 正念減壓療法詳解課件
- 學校校本課程《英文電影鑒賞》文本
- 華為HCSA-Presales-IT售前認證備考試題及答案
- GB 30254-2024高壓三相籠型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 高中語文新課標必背古詩文72篇
- 環(huán)境檢測實驗室分析人員績效考核方案
- 大學俄語一級課程考試試卷 (A 卷)
- YYT 0681.4-2010 無菌醫(yī)療器械包裝試驗方法 第4部分 染色液穿透法測定透氣包裝的密封泄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