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專業(yè)蘇州杭州南方實習指導書值得保存資料_第1頁
園林專業(yè)蘇州杭州南方實習指導書值得保存資料_第2頁
園林專業(yè)蘇州杭州南方實習指導書值得保存資料_第3頁
園林專業(yè)蘇州杭州南方實習指導書值得保存資料_第4頁
園林專業(yè)蘇州杭州南方實習指導書值得保存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2- **職業(yè)技術學院園林相關專業(yè)綜合教學實習指導書(蘇州-杭州)**系園林相關專業(yè)教研室2020年6月6日**職業(yè)技術學院園林相關專業(yè)專業(yè)綜合教學實習指導書園林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但要求學生對園林藝術、設計原則等有較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要求掌握實際技能和較高的欣賞能力。通過參觀實習時同學們把課章理論在實踐中加以鞏固和驗證,并進一步加深理解和學習一些靈活運用的技藝,同時,也是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從實踐中學習的過程。按照教學計劃的要求,組織園林專業(yè)學生赴蘇州、杭州等南方城市和風景名勝區(qū)進行綜合教學實習。一、實習目的1、通過參觀、踏查、記錄、測繪、分析印證豐富課堂理論教學的內容,把分階段學習的課程作一綜合性的理解和應用,豐富設計構思。2、初步掌握中國風景園林的類型、基本內容和形式。從中引申理解中國園林民族形式和地方風格的因素并探索如何繼承、發(fā)展民族傳統(tǒng)和地方風格,創(chuàng)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園林。3、培養(yǎng)學生獨立考察、記載、測繪和分析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二、實習地點、重點內容和時間安排時間:2020年6月28日——2020年7月9日6月10日——6月27日:校內準備階段:實習動員會,介紹蘇杭狀況,編印實習材料,購買集體車票,聯(lián)系住宿等問題。6月28日:下午18:36乘k154次火車前往蘇州。29日早上5:12到達。蘇州(停留5天,6月29日——7月3日)(1)拙政園(2)留園(3)網師園和滄浪亭(4)獅子林7月4日早乘汽車前往杭州杭州(停留5天,7月4日——7月8日)(1)西湖十景(2)西泠印社(3)中山公園(4)太子灣公園(5)杭州植物園7月8日:下午15:40乘2276次火車返回鄭州。7月9日早上8:02到達。三、實習管理1.嚴格時間考核,每天晚上9點以班為單位,總結當日實習情況,檢查當日實習作業(yè),布置第二天實習內容。2.嚴格團隊意識,從離開鄭州到最后返回,始終堅持以團隊為單位,不得有個人離隊行為。3.以實習內容為核心,不得隨意閑逛與實習無關的場所,寫每日實習記錄(備查)。4.具體實習安排由于天氣等其他不可預測的影響,以實習指導教師當天安排為準。四、實習考核內容和標準1.時間考核:按時到達實習指定地點,按時歸宿住址。(10分)2.現(xiàn)場作業(yè)考核:現(xiàn)場實測圖、有價值的植物名錄、實例分析等。(10分)3.師生風范:文明乘車、文明游園、團結互助、積極承擔完成組織服務事務。(10分)4.實習報告:對所學理論知識綜合理解,結合實例分析說明,圖文并茂(含實例圖和植物目錄),自成文稿,裝訂成冊。(70分)蘇州行程與作業(yè)以學習蘇州古典園林的名園為主,了解其造園的目的、立意、造山理水、劃分空間和細部處理的手法,了解一些植物配置、水體的處理以及古典園林中鋪裝和建筑的布局、營建方法(時間4天)。1.拙政園(為時一天)作為重點學習。以中部為主,重點學習立意、借景的內容和以水景為主,綜合組織山水、建筑、園路、山石、植物造景的理論和手法。從中領會蘇州園林的神韻和形式美。作業(yè):(1)模寫、識別和理解主要碑文、額題、楹聯(lián)與園主造園目的和造園手法間的聯(lián)系。學習“以藝馭術”的創(chuàng)作手法。(2)草測自腰門到遠香堂及東西兩側的導游路線平面。領會“涉門成趣”的具體手法。(3)草測嘉實亭與環(huán)境的平、立面。(4)西部東墻水廊平、立面。(5)即興速寫三幅。2.留園(為時一天)重點學習建筑庭院的細部處理。以導入游覽路線和東部庭院為主。作業(yè):(1)“一梯云”平、立面。(2)涵碧堂南山石花臺平面。(3)即興速寫二幅。3.網師園(為時半天)學習以中型水面為中心布置景物,表現(xiàn)“以漁為師”的主題和設計園中園的作法。根據(jù)宅邸和宅園的相對位置,在導入路線和方面作適應性的處理。作業(yè):(1)分析射鴨廊與園東墻之間景物的聯(lián)系以及透視關系。(2)殿春移院平面及西立面草測。(3)即興速寫二幅。4.滄浪亭(為時半天)學習和了解宋代造園遺留的痕跡和影響,布局兼顧內、外向和以山為中心的做法。作業(yè):草繪復廊各主要構件及整體建筑結構平、立、剖面。5.獅子林(為時半天)學習由寺廟發(fā)展成的園林。分析其在造山、理水、疊石方面的成敗。作業(yè):(1)草測“探幽”海棠門的尺寸和平、立面。(2)草測漏花窗(附主要尺寸),每人各一式(組員不重復)。(3)扇面亭的結構圖。(4)草繪園區(qū)景點豎向布置。(5)合山石布置“十字決”,以實例對照速寫五種。6.觀前街(商業(yè)步行街)了解商業(yè)街中購物、休閑、娛樂與生態(tài)的關系,著重學習如何從人性出發(fā)設計步行街的理念。(為時半天,自己參觀學習)杭州行程與作業(yè)杭州是著名的湖泊園林風景區(qū)和山林風景區(qū),充分利用風景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因境設景、借景衍發(fā)、聯(lián)點成線、集點成片。杭州風景園林的學習重點放在山水地形利用及改造、建筑與地形地貌的統(tǒng)一關系、在地形地貌的基礎上運用植物造景的構思和具體做法。1.孤山(為時一天)因峙于西湖中而得名。也因山上多梅花又稱“梅花嶼”。孤山文物古跡名景佳園較多,重點學習平湖秋月、濱湖綠地與西泠印社的布局,因地制宜綠化美化環(huán)境,以及通過巧妙安排游覽線路和觀景點使園內外景互相資借,豐富和滿足現(xiàn)代游覽的需求。平湖秋月為西湖十景之一,原平湖秋月樓北的“八角亭”、“四方亭”、“湖天一碧樓”、新建平臺、園路,配置各種花木及置石,使亭臺樓閣曲廊水榭連成一體,擴大了游覽面積,平湖秋月不僅是供賞景、賞月的好地方,而且還起到點景和豐富孤山的作用。西泠印社創(chuàng)建于1900年,使近代研究金石篆刻的學術團體營建的山地庭院,園林布局精巧自然,與平湖秋月臨水建筑的布局各有千秋。西泠印社是在自然山嶺的基礎上因境設景,審視度勢,因山構室。對園址進行藝術加工,布局緊湊,建筑形式多樣且大多沿山坡布置,倚勢而筑,高低錯落,樸素自然,精而含宜,巧而得體,把不利因素變成有利因素,同時還運用金石與雕像來豐富園景,增加文化內涵,為其他地方所少見。作業(yè):(1)草測平湖秋月、濱湖綠地局部,并簡要分析其優(yōu)點與可供改進的地方。(以組為單位進行分小組草測,最后整理成完整的圖文報告)(2)草測西泠印社山頂庭院局部,并簡要分析其布局的優(yōu)點與不足。著重放在利用與改造地形,變無景可觀為景色宜人方面。(3)即興速寫戶草測孤山范圍內植物造景成功實例2—3幅。2.花港觀魚(為時半天)位于西湖西南角,東連蘇提,西接環(huán)湖西路,使一個介于小南湖和西里湖之間的半島,花港觀魚在規(guī)劃布局上,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組成六個景區(qū)即魚池古跡、大草坪、紅魚池、牡丹林、密林區(qū)、新花港。景區(qū)劃分明確,各具鮮明的主題和特色。從運用現(xiàn)代社會生活出發(fā),在空間構圖上吸取我國古典園林的傳統(tǒng)手法和國外園林先進經驗,開合收放,層次豐富,主要導游線連接個景區(qū),組成一個整體的,突有變化虛實對比的連續(xù)構圖。運用近代的造園手法,以草地和植物為主體組景,具有開朗明快的特色,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比較顯著。作業(yè):(1)草測花港觀魚的牡丹園局部,并對其地形利用和改造,園路場地的安排和植物配置等方評述其優(yōu)點和不足,提出改進意見。(2)草測并速寫花港觀魚內你認為比較好的植物配置成景的實例3—5處(如花壇、花臺、樹壇孤立樹、樹叢、樹群、草坪或與其配合等并注出植物的種數(shù))(3)即興速寫2幅(4)思考:花港觀魚六個景區(qū)各有什么特色?安排了那些受群眾歡迎的景色游覽活動內容與服務設施,可供今后借鑒?3.三潭印月(為時半天)是外湖三島中最大的一島,面積7公頃,其中水面占4.2公頃。三潭印月素有“湖中有島,島中有湖”之美稱。它的外貌好像浮在西湖中的小島,從整個西湖的布局來看,西湖三面環(huán)山,三潭印月為沿湖各風景點對景的焦點,又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三立,豐富了西湖的賞景空間層次,三潭印月面積雖然不大,但沒有一覽無余的感覺,建筑平面變化較多,而且多開敞通透,彼此成對景,花墻漏空的運用也有特色,如竹徑通幽,有加強景深的作用,植物配置多考慮中秋賞月的效果,水面中有多種睡蓮。作業(yè):(1)參觀分析三潭印月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平面布局有什么作用和好處?三潭印月內湖被橋、堤分割成田字形,但是具體布局是通過什么手法來打破主次部分的不足和生硬機械的空間。(2)簡要分析三潭印月,在植物配置上哪些考慮是成功的,如秋季賞月與兼顧四季游覽,以及利用水生植物方面。(3)速寫三潭印月駁岸處理較好的實例2—3處。4.杭州植物園(為時一天)杭州植物園總面積231.6公頃(3474畝),位于西湖西北部,園地離市區(qū)相距不遠,交通方便。建園方針是以植物科學研究為主,并向人民群眾普及植物科學技術,進行實驗研究,為國民經濟和杭州綠化提供有價值的植物品種和栽培管理技術,供有關學校和科學團體參觀實習,并向廣大國內外群眾開放游覽,普及植物知識??傮w規(guī)劃原則如下:(1)從當?shù)氐淖匀粭l件出發(fā),植物資源和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密切結合杭州風景旅游城市的特點,力求反映本地區(qū)豐富多彩的植物資源和杭州園林風光的特色。(2)根據(jù)建園的目的和任務,分區(qū)規(guī)劃中要有足夠的試驗地、苗圃、溫室、蔭棚、試驗局部場所和各種展覽區(qū)。展出引種馴化的研究成果,開展科學普及教育,供人民群眾參觀游覽。(3)植物園的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土地面積規(guī)劃就要適應當前要求,又要考慮長遠發(fā)展要求,留有空地。(4)園地選擇既要注意地形、地貌、水源等自然條件,還應注意社會因素和環(huán)境條件,要避開污染嚴重的地方。規(guī)劃將全園劃分為:植物分類區(qū)、經濟植物區(qū)、竹類植物區(qū)、觀賞植物區(qū)(木蘭山茶園、海棠園、櫻花碧桃園、桂花紫薇園、槭樹杜鵑園)、樹木園、山水園等六個展覽區(qū)和四個實驗區(qū),即引種馴化區(qū)、果樹試驗區(qū),杭州樹種實驗圃、禁伐區(qū)等。(一)植物分類區(qū)面積14.2公頃,綱、目、科內容采用恩格勒分類系統(tǒng),但將被子植物中的單子葉綱移至雙子葉綱之后,并收離瓣花的柔荑花絮各目列為一群,以毛茛目為起源,置于全園中心。全區(qū)采用自然是布局,以3米寬園路分隔成“裸子植物亞綱門和被子植物亞門中雙子葉綱的古生花被子亞綱,后生花被子亞綱及單子葉亞綱四部分。通過種的設計確定“目”的面積。各目的以2米寬的步道分景,科間的區(qū)分以小徑相隔。種的設計對象以我國東部和中部亞熱帶植物區(qū)系為主,適當考慮國外其他代表目、科的種,規(guī)劃配置2000多種。各科、屬布置,兼顧種間結合,立地條件,生態(tài)習性與園林外貌,盡量使少者統(tǒng)一起來,合理安排,使植物能茁壯生長,正常發(fā)育又形成較完美的公園外貌。建筑有供宣傳植物科學的畫廊,有供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棚架,還有供觀賞的景點,休息的建筑,美觀協(xié)調統(tǒng)一,與四周山水石植物融合在一起,組成優(yōu)美環(huán)境。(二)經濟植物區(qū)面積9.8公頃,按植物的用途分淀粉、纖維、油脂、藥用、栲膠、香料和特種工業(yè)原料七個小區(qū),規(guī)劃收集1000種,全區(qū)采用自然式布局,以中部附近的設計一小池為中心,四周與各小區(qū)相連,供各小區(qū)的水生、沼生植物栽種。各小區(qū)的3米寬路分量,2米寬路延伸入各小區(qū)中,區(qū)內除建筑院房、榭、棚架外已建成植物資源館,并規(guī)劃設展覽溫室。百草園系69年將藥用植物區(qū)擴充而成。面積1.5公頃,進口處配置疊石,栽種有觀賞價值的中草藥。入口兩側突出浙江傳統(tǒng)中藥,有杭白菊、白術、麥冬、浙貝、元胡、玄參、溫郁金。整個園的杜仲、楓香、厚樸等木本要同喬本作蔽蔭樹,因地制宜的按照植物需光程度進行配置,’四周疏林地取配植物陽性、半陽性的藥用植物;中部叢植密林、配置陰性植物;在園內西半部利用洼地辟為水池小溪,用自然山石疊岸,設置噴泉,噴霧裝置,構成濕生、沼生、水生、巖生、寄生藥用植物的種植環(huán)境。藥用藤本植物或攀緣巖石或依附鄰近的喬木,不另設棚架,木門與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經十多年努力,已引種栽培了1300余種,形成經濟植物區(qū)很有特色的園景。(三)山水園面積3.2公頃,以反映山水園林藝術特色為主,山水園處于“玉泉觀魚”風景點的東北面,把周圍的真山鎮(zhèn)水與槭樹杜鵑園、樹木園的一部組合為一整體,并對植物材料的應用、藝術效果、建筑布局,假山水體利用等方面做出新的嘗試。山水園的布局分為玉泉建筑群、山坡空地(后來有一大部分改建為山外驛館)、湖溪水體。以樹叢、水體、建筑分割成有開合變化的空間。由于山水園有已歷一千多年歷史的“玉泉觀魚”勝跡,自然與人工改造巧妙結合的優(yōu)美地貌,多姿多彩的植物配置,使環(huán)境富于變化,引人入勝而成為旅游熱點。作業(yè):(1)評述植物分類區(qū)的裸子植物亞門小區(qū)與水池的地形利用改造方面的成功經驗,并繪簡圖說明。(2)速寫植物分類區(qū)水池附近植物配置的優(yōu)秀實例2—3幅。(3)評述百草園的道路安排采取大密度的原因。指出其優(yōu)點和可以改進之處。(4)山水園小品實例2—3處,并繪簡圖說明。(5)草測槭樹園、杜鵑園或山水坡草坪的空間大小與四周植物配置的情況,并分析其特點。6.自由參觀景點(為時一天)煙震三洞——龍井——九溪——六合塔風景游覽線,曲院風荷、柳浪聞鶯、黃龍洞、西湖東岸、濱湖公園綠地、河坊街(1—6公園)園林植物部分1.目的通過本次實習,綜合運用所學有關園林植物方面的知識,并聯(lián)系規(guī)劃、設計、建筑等專業(yè)課的內容,較全面的了解園林綠化事業(yè)中的應用及作用,同時對華東地區(qū)主要城市(杭州、蘇州)的主要園林樹種,花卉種類的生活習性,應用狀況,綠化效果等進行了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從事園林綠化事業(yè)的能力和水平。2.內容(1)識別華東地區(qū)有代表性的園林樹木約150種,并要求掌握重點樹種的主要生態(tài)習性及園林用途。(2)分別對杭州、蘇州二城市所見到的主要園林及花卉種類進行記錄,并按下列項目進行歸類:①行道樹②遮蔭樹③園景樹④花灌木⑤綠籬⑥灌木⑦草坪及地被植物⑧露地花卉⑨盆花⑩盆景及樁景。(3)選擇一、二個樹種豐富、配置合理的公園(杭州花港觀魚分園),進行樹種及配植方式調查。調查項目包括園林植物種類(樹木、花卉、草坪及地被植物)、生態(tài)習性、生長狀況、配植方式、出現(xiàn)頻度、觀賞性特性及應用效果。(4)借鑒城郊風景區(qū)植物自然群落的結構及風景效果,分析幾個栽培群落,了解其組成成分、外貌、結構及綠化效果。(5)結合參觀實習,了解江南園林樹木及花卉種類的養(yǎng)護管理狀況及主要措施,了解江南園林苗圃的特點以及主要常規(guī)技術措施和打撈技術措施和新技術觀察了解蘇、杭二市園林中花卉、草坪及地被植物的布置應用特點。(6)觀察了解蘇州、杭州等城市園林中花卉、草坪及地被植物的布置應用特點。(7)了解上述城市在盆景與樁景的風格、制作方法、養(yǎng)護技術的各自特點,在園林中布置陳列上的方式方法與植物習性及管理要求上的關系。作業(yè):(1)杭州市花港觀魚園林樹種錄。內容包括種名、學名、生長狀況、出現(xiàn)頻率、配植方式等,按樹木習性分類。(2)實測5--10個配植合理的植物栽培群落或植物與建筑、山石、水體配植的范例,并繪制成相應的平面、立面圖。(3)實習所見露地花卉(包括水生花卉)和草坪及地被植物名錄。包括種名、學名、科名、生長狀況(良、中、差)出現(xiàn)頻度(多、中、少)。對應用效果良好或稀見種類應注明具體地點。(4)以圖文結合方式簡述上述城市盆景風格特點,并列出主要盆景及樁景用植物種名、學名、科名。圖應注明該盆景陳列地點,稀見植物也應注明栽培或陳列地點。(5)以圖為主收集花卉園林布置及花卉裝飾造型共10—15例,注明所用花卉之中名有別名和其他必需的簡要說明。識別樹種名單150余種1.裸子植物日本冷杉美國香柏日本扁柏金錢松日本花柏馬尾松柏木黑松福建柏赤松鋪地柏長葉松刺柏濕地松羅漢松日本五針松竹柏北美紅杉粗榧巨杉三尖杉水松南方紅豆杉落羽杉榧樹池杉2.被子植物木蘭厚樸廣玉蘭木蓮含笑亮葉蠟梅鵝掌楸夏蠟梅美國鵝掌楸云實莽草花櫚木南五味子紅豆樹樟樹黃檀浙江樟龍牙花月桂雞血藤紅楠常春油麻藤華東楠西洋山梅花紫楠溲疏浙江楠繡球花東瀛珊瑚檫木秤錘樹香葉樹光皮木山胡椒燈臺樹笑靨花四照花繅絲花金櫻于八角楓火棘梅木瓜喜樹枇杷刺楸石楠八角金盤常春藤倒卵葉石楠3.各實習景點植物記錄參考資料1.《蘇州古典園林》劉敦楨著2.《江蘇園林》(期刊)江蘇園林學會編輯3.“蘇州留園的建筑空間”郭黧娼、張錦秋著、清華大學建筑系編《建筑史論文集》4.“試論形成蘇州園林藝術風格與布局手法的幾個問題”齊鉉著清華大學建筑系編《建筑史論文集》5.《西湖游覽覽表》6.《杭州植物園通訊》第一期“杭州植物園總體規(guī)劃”7.《杭州園林》期刊有關園林部分8.《建筑學報》59年第五期《花港觀魚》9.《風景與名勝》期刊10.《園林樹木1000種》(學術書刊出版社)11.《中國古典園林史》(周維權著)12.《揚州園林》(陳從周著)13.《江南園林志》童雋14.《中國古典園林分析》彭一剛

拙政園拙政園是我國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也是蘇州最著名園林之一。建于1506~1521年,隨著園主的變更,園內的規(guī)模和布局也有所改變,現(xiàn)在總面積約4公頃。全園由東西和中部三園組成,東部是歸田園,西部原是補園,中部是其精華所在,面積2.2公頃,水面占l/3左右,是以水為主的風景園。遠香堂是園中主要景區(qū),也是全園活動中心。水面有聚有分,在東、西、西南留有水口,伸出如水灣,有深遠不盡之意,臨水建筑形體不同,高低錯落,頗具江南水鄉(xiāng)特色。廳堂樓榭原為生活用建筑,香洲、玉蘭堂、小滄浪等實際上是住宅的延伸。中部園利用山石、水池、樹木、房屋、橋、圍墻、廊互相穿插,形成多層次的體驗空間。山上林木蒼翠,亭榭掩映于池水中,在有限的空間重現(xiàn)江南水鄉(xiāng)的天然景致。西部以宜兩亭和倒影樓的景色最佳。東部面積約2公頃,布置了大片草地和茶室,具有明快開朗的特色。園內植物以叢植和群植為主。留園留園位于蘇州市閶門外,面積2公頃,是蘇州古典園林之一,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7),全園大致分四部分,中部原為寒碧莊,東、北、西部是光緒(1875~1909)年間所增。建國前已殘破不堪,西區(qū)以山池為主,東區(qū)以建筑為主,山池區(qū)大體上西北為山,中為池,東南為建筑。山為土筑,疊石作蹬道或池岸,西北山間有水澗,似池水之源。池水假山以可亭為構圖中心。池東曲溪樓,與池南寒碧山房,綠蔭軒等高低錯落,造型多變,色調溫和,與環(huán)境協(xié)調??煞Q蘇州古典園林建筑的優(yōu)秀作品。冠云峰是蘇州各園中湖石峰尺度最高者,其主要觀賞點是鴛鴦亭,冠云峰北的冠云樓,蹬樓可遠眺虎丘,是借景佳處。西部的土埠是全園最高處,埠上楓樹成林,秋天與中部銀杏相映,色彩豐富。留園建筑空間處理頗為精湛。從園門入,經曲溪樓、五峰仙館進入,空間的大小、明暗、開合、高低參差對比,形成有節(jié)奏的空間聯(lián)系,使園景富有變化與層次。揖峰軒一帶由6~7個小庭院組成,各小院相互溝通穿插,形成多層次又無局促狹隘之感。此園規(guī)劃較大,建筑數(shù)量較多,當時在取得多樣園景和解決建筑過密所采取的空間變化的處理手法,表現(xiàn)建筑和園林的高超技藝。網師園清乾隆中葉(約1770年前后)利用南宋蘇州萬卷堂故址重建,改成網師園,面積約0.5公頃,北園原是園主生活用,故建筑較多。園內的“看松讀畫軒”、“集虛齋”、“殿春簃”等各成庭院。院內疊石、竹叢、石峰、花木等構成院景。1980年中國出口的古典園林“明軒”,就是以殿春簃為藍本設計的,同年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二樓建成后,受到國外致稱贊。全園植物配置根據(jù)少而精的原則,樹木數(shù)量不多,有青楓、桂花、黑松、紫藤、玉蘭等。網師園以水為主,主題突出,布局緊湊,沿池布置簡潔自然,空間尺度恰當,并成功地運用比例陪襯關系和對比手法,獲得較好藝術效果。滄浪亭最初建于北宋,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重修。將原臨水的滄浪亭移于土阜上,并建軒、廊等建筑。成為今的布局基礎。清道光至同治十二年(公元1874年)重建、變動較大。建國后多次整修,將各園作為游覽勝地開放。全園面積約1公頃余。布局以山為主,水面在園外,建筑環(huán)山布置。山為土阜,四周山腳疊石護坡,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