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復習方略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3/07/wKhkGWWIWMaAcDeYAAD43jIV4gw279.jpg)
![高考文言文復習方略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3/07/wKhkGWWIWMaAcDeYAAD43jIV4gw2792.jpg)
![高考文言文復習方略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3/07/wKhkGWWIWMaAcDeYAAD43jIV4gw2793.jpg)
![高考文言文復習方略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3/07/wKhkGWWIWMaAcDeYAAD43jIV4gw2794.jpg)
![高考文言文復習方略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23/07/wKhkGWWIWMaAcDeYAAD43jIV4gw279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考文言復習方高考文言選段的特點分析近年來的高考文言選段,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規(guī)律:1.從體裁上說,選文多為史傳作品主要以敘述為主,議論較少,篇幅短小,語言精練簡潔。選文主要出自《二十四史》。2.從內(nèi)容上說,選段的材料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南北朝至宋的這段時間內(nèi),選文的主人公大多為有聲名的文臣武將,人物皆為正面形象,選文主要圍繞該人物展開記敘,敘述其生平簡歷和突出事跡。文章思想性強,選文一般突出人物敬業(yè)奉公的品行和卓異的才能。試題設置題都與文章的內(nèi)容緊密相關(guān)??忌豢赡芊浅蚀_地理解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但借助語境,可以較為準確地推知文章梗概。反過來,學生在知道文章梗概后可以來猜測相關(guān)的疑難語句,提高自己的得分率。因而,把握文章的整體、理解史傳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是極其重要的。根據(jù)所選文章的體例特點,在考試前集中復習與之相關(guān)的知識,具體的對策有:一、歸納官職變動的文言詞語因為《二十四史》都是正史,記敘歷朝歷代文臣武將的篇章很多,而試題選文的主人公也大都是有定論的將臣(即使主人公不是將臣,文章中也有朝廷吏政的內(nèi)容),記敘其生平時任職的交代、職位的變遷都要涉及到職官變動的文言詞語。同時,掌握這些詞語對準確理解人物生平所為及相關(guān)的官場沉浮很有幫助。常見的官職變動詞語有這樣一些:第一類:表示授予、提升的詞語征:由君王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
薦、舉: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拜:授予官職;除:任命,授予官職;授:給予官職;起:起用人任以官職;擢:在原官職上提拔;拔:提升沒有官職的人。第二類:調(diào)動官職的詞語遷:調(diào)動官職,一般是提升調(diào)用;轉(zhuǎn)、調(diào)、徙:調(diào)動官職;補:補充缺職;改:改任官職。第三類:兼職、代理的詞語兼:同時掌管,兼任;領(lǐng):兼任;署:代理,暫時擔任權(quán):暫代官職。第四類:降職、罷免的詞語貶:降職;謫:被罰流放或降職;出:離開京城外調(diào)(與“入”相對,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為榮);左遷:降職罷、免:罷黜、免去官職;黜、廢:廢棄不用。還有一些不表示官職的變動,但常常與官職結(jié)合在一
起,可靈活翻譯為執(zhí)掌、主持的意思。例如①知:調(diào)清河丞,尋知大谷縣;②行:遷左丞,行徐州事;③主(掌管)“太尉絳侯勃不得入軍中主兵?!保ú喝嗣??!妒酚洝?/p>
太后本紀》)需要特別提及的是選段文字一般包含有主人公行事的后果或影響(史書傳記的體裁所定),而這種后果或影響很多時候在官職的升降之中可以得到直接的反映。二、了解一些常見官職詞語的含義。在其位,謀其政,知道了某種官職的具體含義就能夠推知選文中人物的適當言行。例如:很多高考復習書中都有一篇“張嘉貞”的選文,其中有這么一段:……翌日,(張嘉貞)拜監(jiān)察御史,開元初,拜中書舍人,遷并州長史、天平軍節(jié)度使。有告其反者,鞠之無狀。玄宗將罪告事者,嘉貞諫曰:“準法,告事不實,雖有反坐,此則不然。天下無虞,重兵利器,皆委邊將。若告事者一不當,隨而罪之……不宜為臣而絕言事之路……在分析綜合的小題中,設置了一個有關(guān)職官的干擾項:“張嘉貞在監(jiān)察御史任內(nèi)被人誣告,但他寬宏大量,勸阻玄宗不要加罪誣告者。
”根據(jù)文章意思,誣告內(nèi)容是邊將謀反,而
監(jiān)察御史是京官,沒有“重兵利器”,而在張嘉
貞擔任過的職務中,只有“節(jié)度使”才掌握兵權(quán),因而這個干擾項是錯誤的,應該是張嘉貞在節(jié)
度使任期內(nèi)被人誣告??梢?,適當了解一些常見官職的含義是必要的。下面進行一些歸類:1、武官。一般稱呼為將軍、尉、將、司馬、節(jié)度
使、掌書記、參謀、參軍等。如:中郎將、屯騎校尉、祁連將軍等。2、中央文官。一般稱呼為大夫、侍從、郎中、員外郎、主事等。例如:諫議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書郎、翰林待詔(侍從)。3、地方文職。太守、刺史、長史、別駕、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此外,還有一個常見詞:掾(yuàn):古代官署屬員的通稱。如:田單者,齊諸田疏屬也。為臨菑市掾。(2001年高考)文言文閱讀步驟對這種傳記選段的閱讀,目的有二:一是了解文段的梗概,知道敘事的脈絡;二是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能對其進行簡要的分析。在這兩點之外還附加有找出題目中與原文相抵牾的地方??偲饋碚f,閱讀應該圍繞“什么人做什么事,結(jié)果怎樣”這樣一個主干來抓信息要點??梢园凑障旅娴牟襟E來閱讀:第一步:整體閱讀1、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瀏覽或跳讀一遍。2、能大概明了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什么話,能懂六七成即可。用符號勾畫出文中出現(xiàn)的地名、人
名、官名。弄清楚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添
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語或賓語,概括了解其人其事。明確選段的梗概。特別提示: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不要在個別詞句上糾纏。第二步:細讀題目1、一一落實要求答題的字、詞、句、段所在,一般來說,運用所學的知識,較易題可以在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給選項,運用代入法、比較法、排除法,選出正確項。特別提示:要善于聯(lián)系已有知識,實現(xiàn)知識遷移。2、利用好最后那道題最后一題較難,但命題往往說有一項
不符題意,那么就是說其他三項都是正確
的,另外一項的錯誤也往往是個小問題。
那么通過看最后一題,就能了解全文內(nèi)容,再去讀一遍,往往事半功倍,全文內(nèi)容馬
上會成竹在胸。特別提示:應該尊重原文,不可以偏概全。第三步:重讀全文。從更高的層次上認知全文。這一步大致相當于精讀研讀的水平;同時也能對前兩步出現(xiàn)的偏誤作糾正,因此是一個深入兼復核的過程。特別提示:此法是經(jīng)過許多學子高考實戰(zhàn)檢驗而總結(jié)出來的一條科學有效的應試方法。熟練運用,可少走很多彎路。切記!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一、命題推想不管文言文怎么個考法,實詞是必考無疑的??疾榈膬?nèi)容仍然會是句中容易理解錯的課內(nèi)曾經(jīng)學過的詞,課內(nèi)未學過的詞估計考生也能根據(jù)句意推斷個差不多。題型還會是選擇題,要求直接解釋的放在翻譯題中考查。二、解題技巧1、聯(lián)想推斷詞義法
對于難以理解的文言實詞,我們可以
聯(lián)想課文中有關(guān)語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異同,然后初步確定文中實詞的含義。如“不以外夷見忽”的“見”,我們可聯(lián)想課文中“府吏見叮嚀”來推斷,“見”是第一人稱代詞“我”的意思?!安灰酝庖囊姾觥币鉃椤安灰驗槲沂峭庖亩p視我
”
。2、語言結(jié)構(gòu)推斷法有些文言句子結(jié)構(gòu)整齊,講求對仗,常采用互文的修辭形式 ,我們可利用這 一結(jié)構(gòu)特 點推知詞義。如“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屬對仗,
“
忠”
與“
賢”
相對,
“
用””
相對
,
應為同義,所以
“
以
”
的意義就是
“
重用、的意思。3、辨析詞性推斷法根據(jù)詞語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詞性,根據(jù)詞性進而推知它的實詞詞義。如“據(jù)殽(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為對仗句,“據(jù)”與“擁”相對,“固”與“地”相對,“地”是地方之意,名詞,那么“固”也是名詞,據(jù)此推斷
“固”為險固的地方之意。4、語法分析推斷法根據(jù)漢語語法知識,主語、賓語大多由名詞、代詞充當 ,謂語大多由形容詞、動詞充當,定語由名詞、代詞充當,狀語由副詞充當。依據(jù)它們所處的語法位置,推知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意義。如“懷信侘傺”,“懷”為動詞,處在謂語的位置,“信”處于賓語的位置,應為名詞,“忠誠”的意思。5、利用排除法(語境檢驗法)由易到難,逐步確定。還可把解釋的意思代入原文,聯(lián)系上下文看理 解是否恰當。三、知識積累(一)、通假字:通假字就是用一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有時形體也相似)的字來代替另一個字使用。 識別通假字可從下面幾方面看:①音同形似。
如:“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坐”通“座”,意思是“座位”②
音近形似。
如:
“
屬予作文以記之”
。——“
屬”通“囑”,意思是“囑咐”③音同形異。
如:“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意思是“橫放的”④音近形異。
如:“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意思是“沒有”(二)、古今異義:現(xiàn)代漢語是由古漢語發(fā)展而來的,隨著時間推移,許多詞的意義古今有很大差別。①有的詞義擴大了,如“河”古代指黃河,現(xiàn)泛指一般河流② 有的詞義縮小了
,如:
“
妻子
”
古代指妻子兒丈夫的配偶③ 有的詞義轉(zhuǎn)移、變化了
,如
“
二豪賊劫持
”
中指強盜,現(xiàn)指小偷;“齊人固善盜乎”中“盜”,原指小偷、偷盜,現(xiàn)指強盜,“賊”“盜”二字意義古今正好調(diào)了個位。④有的單音節(jié)詞連用,易與現(xiàn)在雙音節(jié)詞混淆,如:“痛恨”古指“痛心、遺憾”。 (此種情況猶為重要)(三)一詞多義現(xiàn)象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具有不同的含義。例:說《古漢語常用字字典》229頁,①陳述,解說;②言論,主張,學說;③勸說,說服,音shuì;④喜歡,高興,音yuè
。如“秦伯說”!務必聯(lián)系語境分析。(四)、詞類活用:根據(jù)一定語言習慣,把一般用作甲類的詞,當作乙類的詞來用,就是詞類活用。(根據(jù)搭配、修飾等關(guān)系分析)①名詞、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如:何苦而不平。(苦:形作動,愁)②名詞活用作狀語。如: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箕畚:來形容動詞“運”,名作狀,用箕畚。)③動詞、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如:爾安敢輕吾射。(射:動作名,射箭的本領(lǐng))此皆良實,志慮忠純。(良實:形作名,善良誠實的人)④不及物動詞、名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譯為“使……”
如:得而臘之以為餌。(臘,原指干肉,名詞,這里是“使……成干肉”)無案牘之勞形。(勞,原指勞累,形容詞,這里是“使……勞累”)項伯殺人,臣活之。(活,原指活命,不及物動詞,這里是“使……活”)⑤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譯為“以……為(賓語)”
恥學于師(恥,“以……為恥”)齊威王欲將孫臏。(將,原是名詞,這里應為“以……作將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一、命題推想“常見文言虛詞”多為課文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虛詞,在考綱中要求掌握的18個虛詞范圍內(nèi)??疾槌32捎帽容^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虛詞比較它們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二、解題技巧解答試題 ,可以從如下幾方面著手:1、要看清題目要求,明確思考角度;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難,逐步確定;
注意檢查,即把解釋的意 思代文,聯(lián)系上下文看理解是否恰當。2、要
有
全
句
意
識
。
許
多
虛
詞
意
義
不
實在
,
在
句
中
主 要起
一
定
的
語
法
或
語
氣
作用
,
因 此
只
有
依
靠
對
全
句
的
分
析
和把
握才
能
準
確
地
理
解
它
。
比
如
語
氣
助
詞
,
在疑
問
句
末
助
疑問
語
氣
,
在
感
嘆
句
末
則
助感
嘆
語
氣
,
在
陳
述
句
末
則
助
陳
述
語氣
,與
全
句
的
句
式
和
語
氣
“
息
息
相
關(guān)
”
。3、要有句位感
。
一
些
虛
詞
在
句
中
不
同
的位
置
就
起
不 同的
作
用
,
比
如
“
也
”
,
句末
助
判
斷
、
陳
述
、
疑
問
、
感
嘆
等
語
氣
,在句
中
一
般
起
舒
緩
語
氣
作
用
。
“
其
”
在句
首
一
般
是
語
氣
副
詞
;
在
句 中,動詞后一般是代詞,在名(代)詞后一般是語氣副詞:“秦王恐其破 璧”(代詞);“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副詞
,千萬)。4、注意虛詞前后語意間的關(guān)系。例如,“而”作連詞時可表示承接,因果,遞進,轉(zhuǎn)折等關(guān)系,判斷的重要依據(jù)就是虛詞前后句意的關(guān)系。古文分析綜合一、命題分析主要是指對傳記類文章中人物性格描寫的歸類,以及對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把握,關(guān)鍵語句的理解,把握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等。二、解題技巧1、
文
中
篩
選
法
:(
1
)弄清選項中的“觀點態(tài)度”所指的具體對象、句范圍。就是要看選項中列舉的作者觀點態(tài)度是針對哪一個人物,哪一樁事件的,具體在文中表現(xiàn)為一個語句還是一個物、一件事、一個文段,還是涉及全文。(
2
)將選項列出的“觀點態(tài)度”與文中篩選出的相應的“觀點態(tài)度”加以比較,看兩者意思是否符合。2、概括評價法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是通過人物、事件、事理的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表現(xiàn)出來的,因而
在閱讀時,就要從人物的言行、
某一事件的敘述、某一事理的說
明中,在領(lǐng)悟、分析、綜合的基
礎上,概括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3、排
除
干
擾
法考
題
中
設
置
的
干
擾
一
般
有
:夸
大
事
實
,
導
致
謬
誤
;偷換
概
念
,
混
淆
是
非
;正
誤
夾
雜
,
真
真
假
假
。翻
譯
不
當
,
語
意 錯誤。解
答
時
,
抓
住
原
文
內(nèi)
容
分
析
,
辨明題干要求,了解干擾形式,就能達到解答目的。文句翻譯命題人常選擇那些帶有重要的語法現(xiàn)象的文言文句來讓考生翻譯,同時也將其列為高考閱卷的采分點。語法現(xiàn)象:實詞:通假字、重要實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虛詞:重要虛詞、固定句式2.規(guī)律性的。詞類活用、各類特殊句式1.積累性的。一、命題推想直
接
讓
考
生
翻
譯
文
句
這
種
題型
近
幾
年
內(nèi)
不
會 變
,
內(nèi)
容
上
,—
是
考
查
常
見
的 固定
句
式
,
一是
考
查
關(guān)
鍵
詞
在
句
子
中
的
解
釋
。二、解題技巧1
.借助語境正確理解句式和句義。同一個句子獨立存在與在一定的語境中,其省略的成分或表達的意義就有區(qū)別。對于要翻譯的句子如果孤立地看,就很可能判斷錯誤,只有放人文中,結(jié)合上下文才能“明察秋毫”。2、
注
意
重
點
詞
語
的
意
義
?!?/p>
題
考
一
句
或
兩
句
的
試
題 形式
,常
將
考
查
點
放
在
一
句
作
兩
個
詞
或
兩句
話
的
四
個 詞
上
。如題
:
“
流
徒
即
死
,具
有
等
差
”
。
主
要
考
“
徒
”(
服
勞
役
)和
“
等
差
”
(
等
級
次
第
)
的
釋
義
。
因此
,
這
類
題
只
要準
確
地
判
斷
重
點
詞
語的
意
義
,
就
不
難
作
出
選
擇
了
。3、注意譯句中是否有特殊句式。高考有時將對特殊句式的考查融人對句意理解的考查之中。如題對“何由濟乎?”一句的翻譯,一為“憑借什么才能成功呢?”一為“有什么
理由能成功呢?”考生只要懂得這是一個賓語前置句,就可一下子排除后者。4、注
意
詞
類
活
用
。如題
,
“
永
械
致
之
府
”的
譯
文
有
二
:—
是
郭
永
持
兵
器
把
它
們
押
送
到
府
;二
是
郭
永 給他
們
戴
上
刑
具
押
送
到
府
。雖
然
兩
句
都
是
“
械
”
的作動
詞
用
法 ,但從
上
下
文
看
來
,
后
一
個
理
解
是
正
確的
。5、注意譯文是否通順。通常說譯文的標準是“信、達、雅”.不通順就是不達。有時考查的側(cè)重點就是判斷譯文是否“達”。如題“或妄夕怒”的譯文有二:或者胡亂地發(fā)怒;或者狂妄地發(fā)怒。后者顯然不通,因為“發(fā)怒”不能用“狂妄”來修飾。再如題“獨擅其利”的譯文有二:獨自專占其利;獨自擅用其利。后者明顯搭配不當。翻譯文言文的三個基本原則是“信”、“達”、“雅”?!靶拧钡囊笫侵覍嵱谠牡膬?nèi)容和每個句子的含義,用現(xiàn)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出來。“達”的要求是譯文要表意要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一)文言文翻譯的原則“雅”的要求是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nèi)容、形式以及風格準確的表達出來。這一點是把文言文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
最高要求。這對中學生來說是很困難的。同學們在翻譯文言文時只要能做到“信”和“達”就可以了。①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地名、職稱、器具、度量衡單位等,可照錄不翻譯。如“侍中”、“侍郎”、“尚書”、“長史”、“參軍”、“諸侯”、
“燭之武”、“南陽” “里” “斗” “畝”等。但名稱不全、只用了省寫簡稱的,翻譯時要補全,如“桓、靈”補譯為“桓帝、靈帝”,“瀘”補譯為“瀘水”,“忌”(人名的單字)應補譯出姓。(二)文言文翻譯方法1、不譯。②、當時的稱謂可以不譯。如“先帝
”、“陛下”。“陛下”也可以譯為第二人稱尊稱“您”或“陛下您”。例:“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③、古今同義的詞語不必譯。如"創(chuàng)業(yè)"、"天下"、"危急存亡"、"曉暢"、"和睦"、"計日而待"、"謹慎"、"然后施行
"、"危難"、"賢臣"、"小人"。即使要譯也無非是解釋該詞而已。例:“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例如:“慶歷四年春,藤子京謫守巴陵郡?!保ā对狸枠怯洝罚┤招星Ю?。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范曄字蔚宗,順陽人,車騎將軍泰少子也。。2、對譯,逐字逐句落實。如:鄭人使我
掌其北門之管。│
│
│││鄭國人讓我 掌管他們的北門的鑰匙翻譯下面的句子:1、灌水之
陽
有
溪焉,東 流入瀟水。灌水的
北面有 溪流
向東
流入瀟水灌水的北面有一條溪流,向東流入瀟水。2、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主意未能定下來,想找一個可以去回復秦國的人,未能找到。對譯時注意一下幾點:①換.在翻譯時應把古詞換成現(xiàn)代詞。如“中道”→“中途”,
“崩殂”→“逝世”,“忠志”→“忠誠”?!皻q征民間”中“歲”應換成“年”?!坝啾?,且曰:若毒之乎?”“家祭無忘告乃翁。”“余”“若”“乃翁”應分別換成“我”、“你”、“你爹”。②拆.單音節(jié)詞 雙音節(jié)詞如“天雨墻壞”譯為“天上下雨圍墻被淋壞”。古漢語的部分單音節(jié)詞兩個連用,不要誤以為是今天的一個合成詞,要拆開作兩個單音節(jié)詞來翻譯,如:"志行"→"志向行為","良實"→"善良誠實"其他類似的:晉軍秦軍妻子子孫絕境中間祖父地方③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和通假字。例如: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昂其直,居為奇貨。旦曰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④選。選用恰當?shù)脑~義翻譯。文言文中的一 詞多義的情況常見,因此選用恰當?shù)脑~義進行翻譯,已成為文言文翻譯的難點?!叭櫝加诓輳]之中?!?“顧”是一個多義詞,它的義項共七條:a.回頭看;b看;c探問;d拜訪;e顧惜、顧念;f考慮;g但、只是;h反而、卻。在這
個句子中d項最恰當。⑤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例如:“得無……乎?”譯為“恐怕……吧”、“莫非……吧”。例句:覽物之情 ,得無異乎?得無病乎?附:常見文言文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jié)構(gòu),世代沿用,約定俗成,經(jīng)久不變。它的分類可按表達語氣的種類分為四種:第一種:表陳述語氣常用的有:有以(有......用來)、無以(沒有......用來)、有所(有.....的)、無所(沒有......的)、比及(等到......的時候)、為......所(被動)、特……耳(只是……而已)。第二種:表疑問語氣常用的有:奈何(怎么辦)、何如(怎么樣)、如...…何(把......怎么樣)、得無......耶(大概......吧、恐怕......吧)等。第三種:表感嘆語氣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這樣?。┑?。第四種:表反問語氣常用的有:無乃......
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嗎)、得無......乎(難道......嗎)、孰與、孰若(跟......相......)何......為(為什么......呢)3、增補。在翻譯文言文時應補出省略成分。例如:“審視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保ā洞倏棥?)“頓”是“立刻”、“馬上”的意思,在翻譯時,應補出“感到”、“覺得”。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4、刪除。刪去不譯的詞。例如:“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夫”發(fā)語詞。翻譯時應刪去?!绊曋?,炎煙張頭?!?“之”起補足音節(jié)的作用,無實義,應刪去。①、無義或現(xiàn)代漢語中無對應的虛詞。如"夫戰(zhàn),勇氣也"中的"夫","雖我之死"中的"之","言之,貌若甚戚者"中的"之"。②、偏義復詞中的偏義語素。如"不宜異同"中,刪去"同"?!熬壪校分h近。
”③、為避免重復而刪去相同的字詞。如"宮中之事,事無大小"中,第二個"事"就應刪去?!俺鹱嚁硲?zhàn)之國”中,仇讎是同義詞連用,可只譯一個。(5)調(diào)整。在翻譯時,有些句子的詞序需要調(diào)整。(謂語前置、定語后置、賓語前置、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等)。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可調(diào)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膀緹o爪牙之利”可調(diào)成“蚓無利爪牙”的形式。附:文言句式一、判斷句式1、“......者,......也?!薄啊边@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如:“操雖托名
漢相,其實漢賊也?!?、無標志判斷句。如:“曹操天下梟雄?!?、
“乃、必、亦、即、誠、皆、則”等也可表判斷。如:“此則岳陽樓之大觀?!倍?、被動句式一是有標志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
1、有標志的被動句,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①動詞后用介詞“于”表被動。如:“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雹谟袝r也在介詞“于”或動詞前加“受”,形成......于......?!钡男问奖肀粍?。如:“吾不能舉金吳之地,十萬之從,受制于人?!雹塾谩耙姟?,“見......于......?!北肀粍印H纾?/p>
“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暴見于王。”④用“為”,“為......所.....。”表被動。如:“六國為秦所滅”“若屬皆且為所虜”⑤用“被”表被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薄帮L流總被雨打風吹去”。2
、
無標志的被動句,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舉孝廉不行” “感斯人言”。三、主謂倒裝
如:“甚矣,汝之不惠!”四、賓語前置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沛公安在”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時人莫之許也?!?、用“之”或“是”把賓語到動詞前,以突出強調(diào)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構(gòu)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五、定語后置形成“中心詞+后置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p>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绷?、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于”“乎”等組成的介賓短語。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具告以事”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逼?、省略句式1、省略主語。有承前面的主語省略,有呼應下文省略,在對話中也常常省略主語。有時一個復句或一段話中多處省略主語,這些主語并不一致,即所指不是同一對象,在閱讀和翻譯時要注意。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在翻譯時,省略的主語要補充出來。2、省略謂語。在特定情況下也有承接上文、呼應下文或因?qū)υ挾÷缘?。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賓語。賓語的省略有兩種情況:省略動詞的賓語和省略介詞的賓語。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庇秩纾骸柏Q子不足與謀!”在文言文中,介詞“以”、“為”、“與”的賓語“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省略了的動詞賓語或介詞賓語要補充出來。4、省略介詞。在文言文中,介詞“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又如:“賜之彘肩?!保ā而欓T宴》),澤為現(xiàn)代漢語時,省略了的介詞也要補充出來。(6)意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義,直譯會不明確,應用意譯。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直譯:連秋天里野獸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譯:連最小的東西也不敢占有。文言文翻譯歌訣一、熟讀全文,領(lǐng)會文意。二、國年官地,保留不譯。三、遇有省略,補充詞語。四、字字落實,準確第一;明確代詞,譯出用法;單音詞語,雙音換替。五、調(diào)整詞序,刪去無義。翻譯的程序1、先讀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礎上結(jié)合上下文翻譯句子。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點。
3、進行初步的字字落實的翻譯,特別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錯的字和關(guān)鍵的字的翻譯。4、對文句中一些特殊情況如各種修辭、文化常識、專有名詞、習慣用語的處理。5、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文言句子準確表達出來。文言翻譯練習將文中兩處劃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一)①太宗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
“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
奇才耳。
”上曰:“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人致治者,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答案】①唐太宗讓封德彝舉薦有才能的人(
1分),(封德彝)很長時間沒有找到舉薦的人(
1分)
。②君子使用人才如同(人們)使用器
物一樣,各?。ㄋ麄兊模╅L處(1分)
。古代達到大治的帝王,難道是從別的朝代借用人才嗎?(1分)(你)正應該憂慮自己不能了解(人才),怎么能夠誣毀全天下的人呢?
(
1分)(二)孟業(yè),字敬業(yè),巨鹿安國人。家本寒微,少為州吏。性廉謹,同僚諸人侵盜官絹,分三十匹與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簽。長史劉仁之謂業(yè)曰:“①我處其外,君居其內(nèi),同心戮力,庶有濟
乎!”
②未幾,仁之征入為中書令,臨路啟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業(yè),愿專任之。余人不可信也?!薄敬鸢浮竣偃缃裎姨幵诔⒅猓闾幵诔⒗锩?,只要我們齊心合力,大概就會成功吧。②不久,劉仁之被調(diào)到朝中做中書令(三)建文四年六月乙卯,燕兵遂渡江。帝憂懼,或勸帝他幸,圖復興。孝孺力請守京城以待援兵,①即事
不計,當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孝孺被執(zhí)下獄。先是,成祖朱棣發(fā)北平,姚廣孝以孝孺為托,曰:“②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背勺骖h之?!敬鸢浮竣?/p>
即使事情不能成功,也應當為國家而死?、?/p>
攻克京城的那一天,方孝孺一定不會投降,但希望您不要殺害他。(四)子曰:“賢哉,(顏)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答案】別人一定無法忍受這種憂患,但顏回不改變自己的快樂(方法),顏回,多么有賢德啊。(五)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綠布裳。一日,天寒,火煮荸薺熟,婢削之盈甌;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幾旁飯,即飯,目眶冉冉動。孺人又指,予以為笑。 回思是時,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寒花葬志》)【答案】魏孺人常讓她(“婢”譯作“她”,以示喜愛)坐在桌邊和我們一起吃飯,將要開飯時,她的眼睛在桌上移來移去。這時,妻子又指給我看,我常常認為這好笑。(六)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擬作
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
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
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浮生六記》)【答案】(兒時的我)又會把一些蚊子留在白帳中,然后慢慢地向帳中噴煙,讓蚊子在煙中飛舞鳴叫。造成青云白鶴的景象,果然就像是有鶴在云中叫,這讓我非常高興、快樂。(七)魏文侯使舍人毋擇獻鵠(天鵝)于齊侯。①毋擇行道失之,徒獻空籠。見齊侯曰:“寡使臣毋擇獻鵠,②道饑渴,臣出而飲食之。鵠飛沖天,遂不復反。③念思非無錢以買鵠也,惡有為其君使,輕易其幣(禮物)者乎?念思非不能拔劍刎頸,腐肉暴骨于中野也,為吾君貴鵠而賤士也;念思非不敢走陳蔡之間也,惡絕兩君之使。
【答案】①毋擇在路上讓天鵝跑了,僅僅獻了一只空籠子。②半路上天鵝又餓又渴,我放它出來讓它喝點水吃點東西。③我心想不是沒有錢再買一只天鵝,只是覺得哪有作為國君的使者,卻看輕并改變他的禮品的呢?(八)昔者彌子瑕見愛于衛(wèi)君。衛(wèi)國之法,竊[1]駕君車者罪至刖[2]。既而彌子之母病,人聞,往夜告之,彌子矯[3]駕君車而出。君聞之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而犯刖罪!"與君游果園,①彌子食桃而甘,
不盡而奉君。君曰:"愛我哉,②忘其口而念我!"[2]刖,砍掉雙腳的酷刑。注釋:[1]竊,私下。
[3]矯,假傳君命?!敬鸢浮竣購涀映缘教貏e甘甜的桃子,沒吃完就把它獻給衛(wèi)君。②忘記自己口味的滿足卻想著我。(九)管仲曰:“①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滨U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敬鸢浮竣傥以?jīng)替鮑叔謀劃事情,卻使鮑叔更加困窘,但鮑叔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時運有好的時候,有不好的時候②人們不贊美管仲的賢明卻贊美鮑叔能夠識別人才。(十)修(歐陽修)幼失父,母嘗謂曰:“①汝父為吏,常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嵩唬骸汕蠛??’曰:‘②求其生
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淦骄咏趟拥?,常用此語,吾耳熟焉”修聞而服之終身?!敬鸢浮竣倌愀赣H為官時,常常(或:曾經(jīng))在晚上點燈處理官府的文書,多次停下來嘆息② (如果)我要尋求使他們活下(的理由)而不行的話,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沒有什么遺憾了(十一)昔周人有仕數(shù)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①人或問之:“何為泣乎?”對曰:“吾仕數(shù)不遇,自傷年
老失時,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對曰:
“吾年少之時,學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為武,②武節(jié)始
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
以未嘗一遇。”[注]武節(jié),泛指武藝兵法。【答案】①有人問他:“你為什么哭呀?”②剛練好武藝,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十二)王烈字彥方,太原人也。少師事陳實,以義行稱。鄉(xiāng)里有盜牛者,主得之,盜請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彥方知也?!绷衣劧谷酥x之,遺布一端?;騿柶涔?,烈曰:“①盜懼吾聞其過,是有恥惡之心。既懷恥惡,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焙笥欣细高z劍于路,行道一人見而守之,至暮,老父還,尋得劍,怪而聞其姓名,以事告烈。②烈使推求,乃先盜牛者也。諳有爭訟曲直,將質(zhì)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廬而還。其以德感人若此?!敬鸢浮竣俦I賊害怕我知道他的過錯,這是有羞恥心的表現(xiàn)。②王烈派人尋找,竟是那個原先偷牛的人。(十三)晉侯不樂,謝客,客有自下座進者,曰:“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無有也。
①
何謂得之于
心? 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為一,的雖虱之微,將若車輪焉,求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則不然,身一,馬一,弓矢一,而的又為一,身不暇騎,騎不暇彀,彀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駛之下,
②
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注:虱、車輪:紀昌學射,懸虱日日觀望,當視虱如車輪,射技便大進。彀:拉弓?!敬鸢浮竣偈裁唇凶鲈谛睦铽@得它(射箭之道)?②他不摔破頭、摔斷身肢就很幸運了,(還)期望什么射中呢?。ㄊ模鴧堑雷赢嫼?蘇軾①知者創(chuàng)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學,百工之于技,自三代歷漢至唐而備矣。故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書至于顏魯公,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道子畫人物,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旁見側(cè)出,橫斜平直,各相乘除⑴,得自然之數(shù)⑵,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謂游刃有余,運斤成風,蓋古今一人而已。余于他畫,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zhèn)我病?/p>
②
然世罕有
真者,如史全(人名)所藏,平生蓋一二見而已。元豐八年十一月七日書。[注]
⑴乘除:抵銷。這是說上述的各種技法如順逆、旁⑵側(cè)、斜直的合理運用,使之互相補充,從而獲得平衡。自然之數(shù):指符合自然的情理?!敬鸢浮竣儆兄腔鄣娜碎_創(chuàng)一門新的技藝,有才能的人對之加以傳承。②不過世上很少有(吳道子)真跡,像史全所收藏(的真跡或精品),(我)平生大概只能見到一二次罷了。(十五)將復見子瞻于海南,予憫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則善,然自此至儋(今海南省儋縣)數(shù)千里,復當渡海,非老人事也?!惫仍唬骸拔易砸曃醇此酪?,公無止我?!绷糁豢?,閱其囊中無數(shù)千錢,予方乏困,亦強資遣之。船行至新會,有蠻隸竊其囊裝以逃,獲于新州,谷從之至新遂病死。予聞哭之失聲,恨其不用吾言,①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予方雜居南夷,與之起居出入,②蓋將終焉,雖知其賢,尚何以發(fā)之?聞谷有子蒙在涇月軍中,故為作傳,異日以授之?!敬鸢浮竣偃欢矊λ徊杉{我的意見而實現(xiàn)自己的心愿感到驚異。②(我)大概將要死在此地,雖然知道他的賢德,(但)我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傳揚他的事跡呢?(十六)沂州山峻險,故多猛虎,①邑宰時令獵戶撲之,
往往反為所噬。有焦奇者,陜?nèi)?,投親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挾千佛寺前石鼎,飛騰大雄殿左脊,故人呼為“焦石鼎”云。知沂嶺多虎,②日徒步入山,遇虎輒手格斃之,負以歸,如是為常。一日入山遇兩虎,帥一小虎至,焦性起,連斃兩虎,左右肩負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眾皆辟易,焦笑語自若。【答案】①縣官經(jīng)常派獵人捕捉老虎,(獵人卻)常常被猛虎吃掉。(重點:“邑宰”“撲”、被動句式)。② (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見老虎就赤手將它殺死,扛著老虎回家。(重點:“輒”“負”)。(十七)太平崔默庵多神驗。有一少年新娶,未幾出痘,遍身皆腫,頭面如牛。諸醫(yī)束手,延默庵診之。默庵
診癥,茍不得其情,必相對數(shù)日沉思,反復診視,必
得其因而后已。診次少年時,六脈平和,惟稍虛耳,
驟不得其故。時因肩輿道遠腹餓,即在病者榻前進食。見病者以手擘目,觀其飲啖,①蓋目眶盡腫,不可開
合也。問:"思食否?"曰:"甚思之,②奈為醫(yī)者戒余勿食何?【答案】①原來眼眶全腫了,不能睜開眼。②對醫(yī)生告誡我不要吃東西怎么辦?(或:醫(yī)生告誡我不要吃東西,對此該怎么辦?)????1、不是井里沒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夠深。不是成功來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夠多。2、孤單一人的時間使自己變得優(yōu)秀,給來的人一個驚喜,也給自己一個好的交代。3、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想告訴你,讓你用你的一生去奮斗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沒有過分的貪求,自然苦就少??诶锊徽f多余的話,自然禍就少。腹內(nèi)的食物能減少,自然病就少。思緒中沒有過分欲,自然憂就少。大悲是無淚的,同樣大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LY/T 2777-2024林化類固體產(chǎn)品生產(chǎn)綜合能耗
- 湘師大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下冊4.1《感受時代洗禮》聽課評課記錄
- 招商引資項目合同(2篇)
- 理療按摩技術(shù)加盟合同(2篇)
- 新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有幾棵樹》聽評課記錄
- 岳麓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26課《唐代的社會風尚與文化》聽課評課記錄2
- 蘇教版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聽評課記錄《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
- 湘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5.2《復式統(tǒng)計圖及統(tǒng)計圖的選擇》聽評課記錄1
- 中華書局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7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文化》聽課評課記錄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章分式課題同分母分式的加法和減法聽評課記錄
- 2024年列車員技能競賽理論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 中南大學《藥理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無人機測繪技術(shù)》項目3任務2無人機正射影像數(shù)據(jù)處理
- 機電隊技術(shù)員安全生產(chǎn)責任制(3篇)
- 《ISO 55013-2024 資產(chǎn)管理-數(shù)據(jù)資產(chǎn)管理指南》專業(yè)解讀和應用指導材料(雷澤佳編制-2024B0)-121-240
- 血透機常見報警原因及處理課件
- 小兒腹瀉課件
- 北京市通州區(qū)市級名校2025屆高一數(shù)學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試題含解析
- Unit2 Travelling Around Project北京之游學生作業(yè)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高中英語人教版必修第一冊
- 工業(yè)機器人仿真軟件:Epson RC+ Simulator:機器人基本操作:EpsonRC+Simulator界面介紹
- 項目三任務1:認識超聲波雷達(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