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胎黃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診療指南2023版_第1頁
兒科胎黃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診療指南2023版_第2頁
兒科胎黃中醫(yī)診療規(guī)范診療指南2023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胎黃胎黃,又稱胎疸,指新生兒在出生后2~3天、面目皮膚發(fā)黃為主證。根據(jù)黃色的輕重程度和出現(xiàn)消退時間的長短,區(qū)分為生理性與病理性黃疸。致病原因,多由濕熱、寒濕蘊郁脾胃、肝膽之間,流溢于皮膚所致。病重者濕熱化火,可內陷厥陰,出現(xiàn)昏迷、抽搐,或留下嚴重的后遺癥。【診斷】1.生理性黃疸,常見于出生后2~3天,經(jīng)過7~10天,自行消退,早產兒及體弱者,可延長到14天。一般精神良好,眠食正常。病理性黃疸出現(xiàn)的時間,先后不一,黃疸逐日加重,病程較長,癥狀較重,常伴有肝脾腫大等癥狀。2.注意患兒的體溫高低,有無嘔吐、食欲不振、精神困倦、昏迷、抽搐等癥狀,以區(qū)別胎黃的性質和輕重程度。3.注意患兒大小便的顏色以及肝脾腫大的程度和范圍,分析胎黃原因,是否和瘀積有關。4.出生后黃疸即明顯加深,要詢問母親的胎孕史,詢查有否血型不合及溶血等病史。5.血清膽紅素增高。感染引起的黃疸,血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數(shù)明顯增高;溶血引起的黃疸,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先天性膽道閉塞出現(xiàn)的黃疸,大便呈白陶土色,糞中尿膽原為陽性或弱陽性,血清堿性磷酸酶升高?!局委煛可硇渣S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現(xiàn),5~6天達高峰,7天以后自行消退,臨床無其他癥狀,毋須治療。病理性黃疸,要找出致病原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一、辨證論治根據(jù)病程長短與黃疸的色澤,臨床分為濕熱、寒濕、瘀積三證。治法以利濕為主,配合清熱、散寒、化瘀諸法。1.濕熱發(fā)黃面目皮膚發(fā)黃,鮮澤如橘皮色,尿赤,神倦,食少,或有發(fā)熱便秘,舌紅苔黃,重者可見煩躁、口渴、嘔吐、驚叫、肚腹飽脹,甚至驚厥。治法:清熱利濕。方藥舉例:茵陳蒿湯加減。茵陳、梔子、大黃、茯苓、澤瀉、車前子、黃柏各10g。加減:嘔吐,加竹茹、半夏各10g。腹脹,加藿香10g,厚樸、枳實各6g。高熱煩躁,加水牛角15g,生地黃10g,黃連3g,板藍根20g。驚厥,加安宮牛黃丸1粒,分次鼻飼。2.寒濕發(fā)黃面目皮膚發(fā)黃,色淡晦暗,日久不退,神疲納少,溲赤便溏,舌淡苔白。治法:溫中化濕。方藥舉例:茵陳理中湯加減。茵陳、黨參、茯苓、白術各10g,干姜、甘草各4g。加減:面色蒼白,精神委靡,加黃芪、當歸各10g。食少泛惡,加半夏、麥芽各10g。肢冷脈細,加附子或干姜5g。3.瘀積發(fā)黃膚目黃,顏色較深,晦暗無華,溲赤,大便灰白,右脅下痞塊質硬(肝腫大),腹脹食少,精神不好,苔黃,舌質紫。由久病入絡,瘀血郁積所致。治法:化積消瘀。方藥舉例:茵陳蒿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茵陳、大黃、梔子、柏皮、當歸、生地黃、川芎各6~10g。加減:脈細,加附子5g。腹脹痞塊質硬,加丹參6g,三棱、莪術各4g。二、簡易方藥茵陳10g,車前草15g,煎湯代茶。苡仁根30g,洗極凈,煎湯代水服。三、針灸療法體針肝俞、膽俞,陽陵泉,三陰交。手法:淺刺、輕刺,均不留針,每日1次,連針3次?!绢A防與護理】1.曾有原因不明的死胎、流產史的孕婦,要加強產前檢查。孕婦平時要講究飲食衛(wèi)生,忌食辛辣煎炙物品。2.孕婦患有肝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