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術經濟分析的基本方法農業(yè)技術經濟學_第1頁
第四章術經濟分析的基本方法農業(yè)技術經濟學_第2頁
第四章術經濟分析的基本方法農業(yè)技術經濟學_第3頁
第四章術經濟分析的基本方法農業(yè)技術經濟學_第4頁
第四章術經濟分析的基本方法農業(yè)技術經濟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術經濟分析的根本方法經過本章的學習,要求同窗掌握比較分析方法、要素分析方法、綜合評分法等農業(yè)技術經濟效果的分析方法,并能結合實踐加以運用。第四章技術經濟分析的根本方法第一節(jié)比較分析法第二節(jié)綜合評分法第三節(jié)要素分析法第一節(jié)比較分析法一、比較分析法的含義二、比較分析法的分類三、運用比較分析法時應遵照的原那么一、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是技術經濟分析中常用的根本方法之一它是經過調查、統(tǒng)計或實驗搜集有關技術經濟方案或措施的橫向或縱向數據資料,根據可比性原那么,設定各種技術經濟目的,從而評價技術經濟效果優(yōu)劣的一種方法,因此,又稱對比分析法。比較分析法運用非常廣泛,它可以用于規(guī)模、速度、程度、構造等多方面的分析與比較。它可以用于不同地域、不同單位、不同時間、不同工程、不同技術方案的對比分析。二、比較分析法的分類1.平行比較法2.分組比較法3.動態(tài)比較法1.平行比較法它將反映方案經濟效果的有關目的列成平行表的方式進展比較。它是比較分析法中最根本、最常見的方法。如三種規(guī)模下生豬豢養(yǎng)的經濟效益比較。類別指標近郊區(qū)中郊區(qū)遠郊區(qū)平均規(guī)模(頭)1210.00404.25239.33活重(公斤/頭)113.00101.4384.83人工費用(元/頭)50.2723.6238.93物質費用(元/頭)200.18126.23121.14飼養(yǎng)費用合計(元/頭)250.45149.85160.07銷售成本(元/頭)253.63165.87220.07銷售收入(元/頭)304.97292.07265.87銷售利潤(元/頭)51.34126.2045.742.分組比較法經過數量、質量標志把評價對象進展分組,然后按組算出有關的技術經濟目的數值,再進展計算評價,這種方法稱為分組比較法。產量分組日消耗噸成本日產量日增加值(不包括銷售費用)20噸以下37.82.3644.8720-35噸58.592.0978.419.8135噸以上81.71.95117.435.923個班組不同日產量區(qū)經濟效益比較表單位:千元3.動態(tài)比較法平行比較和分組比較主要是察看同一時期的數據資料,是靜態(tài)上的比較研討。而動態(tài)比較法是研討技術措施、技術方案或政策采用后經濟效果在時間上的變化開展及規(guī)律性的方法。某元件消費經濟效益比較表〔每萬件〕項目年份次品率維護費(元)總成本(元)利潤(元)19912.5%1504600124019921.0%1604350159019930.4%1804180191019940.2%2203850227019950.3%3404050203019960.6%5604260176019971.1%76044301380我國稻谷消費本錢、收益的比較指標年份每畝產量(公斤)每畝產值(元)每畝物質費用(元)每畝用工作價(元)畝生產成本(元)畝凈產值(元)減稅純收益(元)成本純收益率(%)1991406.58268.37101.8158.17159.98166.56101.6163.511992403.78259.9795.5865.59161.17164.3991.7156.9019931994412.12614.72160.71112.10272.81454.01327.56120.071995416.05702.50197.49151.70349.19505.01335.3396.031996415.80705.74212.46184.30396.76493.28288.5372.721997423.05621.93210.96178.00388.96410.97212.8854.7資料來自中國鄉(xiāng)村統(tǒng)計年鑒1992-1998三、運用比較分析法時應遵照的原那么滿足需求或最終產品的可比性價錢規(guī)范的可比性計算口徑的可比性時間要素的可比性第二節(jié)綜合評分法一、綜合評分法的概念二、綜合評分法的步驟三、對綜合評分法的評價四、綜合評分法的改良一、綜合評分法的概念綜合評分法時對某一技術方案或技術措施設置多項評價目的,經過對每項目的設定分值進展綜合評價和選優(yōu)的一種數量方法。這種方法能將各個詳細目的數值綜合起來,用一個總和數值來表示整個技術方案的情況,借以從整體上概括評價各個技術方案的優(yōu)劣。二、綜合評分法的步驟〔一〕選擇評價目的〔二〕確定各評價目的的權重〔三〕確定評分規(guī)范〔四〕綜合評分,選擇最優(yōu)方案實例江蘇泰興市某鄉(xiāng)工業(yè)公司,在調查所屬一集團公司四個分廠流水線作業(yè)的經濟效果時,對不同企業(yè)消費線的年投入產出資料作了主要調查如下表:實例

類別評價指標生產線I生產線II生產線III生產線IV年產值(萬元)8309207501050單位產量耗時(時/噸)1210148單位產量耗料(噸/噸)1.761.711.631.68單位產量成本(萬元/噸)3.343.233.013.08單位產量利潤(萬元/噸)0.60.680.770.73單位產量成本利潤率(%)18.021.125.623.7按照五級評分法,根據表上表的資料,可以確定各類目的評分規(guī)范,如表所列:區(qū)得分

評價指標12345年產值750-810810-870870-930930-990990-1050單位產量耗時12.8-1411.6-12.810.4-11.69.2-10.48-9.2單位產量耗料1.734-1.761.708-1.7341.682-1.7081.656-1.6821.63-1.656單位產量成本3.274-3.343.208-3.2743.142-3.2083.076-3.1423.01-3.076單位產量利潤0.6-0.6340.634-0.6680.668-0.7020.702-0.7360.736-0.77成本利潤率18.0-19.5219.52-21.0421.04-22.5622.56-24.0824.08-25.6按照五級評分法,根據表上表的資料,可以確定各類目的評分規(guī)范,如表所列:區(qū)得分

評價指標12345年產值750-810810-870870-930930-990990-1050單位產量耗時12.8-1411.6-12.810.4-11.69.2-10.48-9.2單位產量耗料1.734-1.761.708-1.7341.682-1.7081.656-1.6821.63-1.656單位產量成本3.274-3.343.208-3.2743.142-3.2083.076-3.1423.01-3.076單位產量利潤0.6-0.6340.634-0.6680.668-0.7020.702-0.7360.736-0.77成本利潤率18.0-19.5219.52-21.0421.04-22.5622.56-24.0824.08-25.6分類數分評價指標權重生產線I生產線II生產線III生產線IV年產值0.252315單位產量耗時0.12415單位產量耗料0.21254單位產量成本0.11254單位產量利潤0.11354成本利潤率0.251354積加各方案綜合得分:S1=1.35S2=2.8S3=3.6S4=4.35故泰興市某鄉(xiāng)集團公司四種消費線經濟效果評價的優(yōu)先順序為:消費線IV>消費線III>消費線II>消費線I三、對綜合評分法的評價綜合評分法是一種多方案選優(yōu)中將多目的綜合為單一數量目的的方法。綜合評分法對方案的評價,綜合為一個數值,一目了然,具有較強的概括性和較高的可信性,便于決策者方案取舍自創(chuàng)。但也由于它對各個技術方案提出經濟效果優(yōu)劣的綜合規(guī)范,有時會因技術目的取向的偏重,選出的方案不一定是最優(yōu)的,但一定是較為優(yōu)越的。三、對綜合評分法的評價同時,綜合評分法在目的的選擇、權重確實定、評分規(guī)范確實定都帶有客觀性,五級記分規(guī)范也存在客觀不合理性。雖然如此,這種方法在方案中運用仍較廣泛,是目前技術經濟評價適用可行的方法之一。為了提高綜合評分法的科學性,需求降低客觀與客觀的背叛程度,特別在目的、權重、規(guī)范確實定上要客觀反映客觀。評分規(guī)范要盡量科學。四、綜合評分法的改良運用延續(xù)函數來確定評分規(guī)范,可以防止五級計分法的客觀不合理性。如上例,運用如下的函數來確定平分規(guī)范。式中,—第j方案第i目的得分,—第i目的的劣等值,—第I目的的優(yōu)等值,—第j方案第i目的實踐值。不同消費線的各項目的得分分類數別評價指標權重生產線I生產線II生產線III生產線IV年產值0.250.2670.56701單位產量耗時0.10.3330.66701單位產量耗料0.200.38510.615單位產量成本0.100.33310.788單位產量利潤0.100.47110.765成本利潤率0.2500.40810.750各方案綜合得分%10.00546.7856581.58第三節(jié)要素分析法一、要素分析法含義二、要素分析法的傳統(tǒng)解法——連環(huán)替代法三、要素分析法的新解法要素分析法含義要素分析法是用來分析和分別兩個或兩個以上要素對經濟景象、目的、程度的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要素分析法的傳統(tǒng)解法

——連環(huán)替代法連環(huán)替代法是把其他要素視為不變的情況下逐一分解和分析相互聯(lián)絡的各要素對評價對象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惨弧称胀ú襟E〔二〕連環(huán)替代法的局限性普通步驟

1、排定各要素的順序。普通情況下,先絕對后目的,后相對目的,先數量目的后質量目的;相鄰兩要素的乘積要有意義。2、計算各要素的影響程度。2、計算各要素的影響程度計算第一個要素的影響程度,在②式的根底上變動A0為A1①②③③-②計算第二個要素的影響程度,在③式的根底上變動B0為B1④③④-③計算第三個要素的影響程度,在④式的根底上變動C0為C1①③①-④案例新疆伊犁某酒廠,對大曲酒消費進展了技術改造,消費一年后,將糧食耗費與改造前一年進展比較,添加了304000元,經對比會計明細資料分析,影響糧食總耗費的要素有:A酒產量;B單位產量糧食耗費量;C單位糧食價錢。其詳細數據見下表項目單位改造前改造后改造后比改造前酒產量噸500600+100每噸酒耗糧量噸43.2-0.8糧食綜合單價千元/噸11.2+0.2糧食耗費總額千元20002304+304糧食耗費變動情況解:D=400–480+384=304〔千元〕連環(huán)替代法的局限性1、連環(huán)替代法測定某一要素變動分析對象的影響時,是在假定其他要素不變的前提下進展的,但客觀經濟景象并非如此,各要素相互聯(lián)絡、制約、變動,因此,分析的結果就帶有一定的籠統(tǒng)性。2、假設各要素的排定順序改動了,雖各個要素影響的總結果依然相等,各個要素對分析對象影響的正反方向也不會改動,但各要素影響的絕對量卻會因排定順序的改動而變動。三、要素分析法的新解法平均數法分配法平均數法詳細解法如下:1〕將各要素進展全陳列;2〕根據各種陳列進展交換,求出每一要素在不同陳列順序下的各個影響值;3〕將每一要素的平均影響只相加,并除以它的陳列次數,求出每一要素的平均影響值。平均數法據此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以便運用。二要素模型:關系式為W=A’B’W=AB三要素模型:關系式為W=A’B’C’W=ABC平均數法分配法1.根本思緒2.根本模型1.根本思緒兩要素:Y1=A1B1Y0=A0B0△A=A1-A0△B=B1-B0△Y=Y1-Y0=A1B1-A0B0=(A0+△A)(B0+△B)-A0B0=△AB0+△BA0+△A△B△AB0、△BA0是A、B兩要素各排第一時對總量目的的影響程度?!鰽△B看成是A、B兩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1.根本思緒三要素:Y1=A1B1C1Y0=A0B0C0△A=A1-A0△B=B1-B0△C=C1-C0△Y=Y1-Y0=A1B1C1-A0B0C0=△AB0C0+△BA0C0+△CA0B0+△A△BC0+△A△CB0+△C△BA0+△A△B△C1.根本思緒△AB0C0—A要素排第一對總量目的的影響程度;△BA0C0—B要素排第一對總量目的的影響程度;△CA0B0—C要素排第一對總量目的的影響程度;△A△BC0——看成是A、B兩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值需在A、B之間進展分配;△A△CB0——看成是A、C兩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值需在A、C之間進展分配;△C△BA0——看成是B、C兩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值需在B、C之間進展分配;△A△B△C——看成是A、B、C三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值需在A、B、C之間進展分配。2.根本模型兩要素第一級分配值YA1=△AB0YB1=△BA0第二級分配值K21=△A△B/(YA1+YB1)YA2=YA1×K21YB2=YB1×K21各要素的影響值:YA=YA1+YA2YB=YB1+YB22.根本模型三要素第一級分配值YA1=△AB0C0YB1=△BA0C0YC1=△CA0B0第二級分配值K21=△A△BC0/(YA1+YB1)K22=△A△CB0/(YA1+YC1)K23=△B△CA0/(YB1+YC1)YA2=YA1×(K21+K22)YB2=YB1×(K21+K23)YC2=YC1×(K22+K23)2.根本模型三要素第三級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