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_第1頁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_第2頁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_第3頁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_第4頁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9、20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擺一擺、折一折、搭一搭、畫一畫、拼一拼等實踐活動,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4種平面圖形的認識,感受圖形間的聯(lián)系。

2、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特征,豐富識別圖形的經驗,發(fā)展初步的比較、推理能力。

3、通過操作、實踐等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樹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主動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能夠主動尋求靈活多樣的操作方法

教學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紙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談話:我們已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誰能說一說我們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它們,上一節(jié)練習課。

二、練習

1、擺一擺(練習四1)

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些圖形,能不能擺出一些圖形呢?請大家拿出6根小棒擺出題中的.圖形。

操作后交流。

2、折一折(練習四2)

要求學生沿著圖中的虛線折一折,說說折出了什么圖形?展開,說一說折出的圖形哪些是你認識的?

3、畫一畫(練習四3)

要求學生在方格紙中畫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4、折一折(練習四4、5)

(1)、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折成兩個的三角形嗎?

先讓學生獨自折一折,集體交流,反饋。

(2)、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一個正方形嗎?

先讓學生獨自折一折,請學生扮演,交流,反饋。

三、找規(guī)律

照樣子接著滑下去(練習四6)

學生觀察圖形排列規(guī)律,自己試著畫一畫。

小結:在這些動手實踐中你對學過的圖形有了哪些更深刻的體會和認識?

四、啟發(fā)思維,隱身拓展

1、完成思考題

讓學生看圖,明確沒副圖下面的填寫要求。

引導學生數一數,結合交流適當指導。

2、組織“動手做”

讓學生說說課本上用學過的圖形拼成的格式什么圖案。

引導:你能拼成怎樣美麗的圖案?在小組里試一試,互相交流。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用學過的100以內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培養(yǎng)數感。

2、培養(yǎng)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3、積累活動經驗,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交流,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增強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的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電腦動畫,創(chuàng)設情境:卡通形象皮卡丘把小朋友帶到數的王國。

講述:數的王國里住著我們已學過的100以內的數,這些都是我們認識的數。

(板書:我們認識的數)它們經常跑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二、活動探究,解決問題

1、“說一說”的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幅圖,并播放學生說的話,出示相應的場景圖。

講述:這些同學可真是有心人,你能在生活中找到這些數嗎?跟你同組的小朋友說一說。

學生在小組內說完后組織學生交流,盡可能地讓學生充分反言。

講述:同學們說得真好,只要細心觀察,你還會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數。

2、“說一說”的第二部分。

提問:誰來告訴我,你今年幾歲了?自己的年齡都記得很清楚,我看誰能說出家中每個人的年齡?(先告訴我家中有幾口人,再分別說出他們的年齡)先指定兩名學生說,當每個人都很想說的時候,再讓他們說給同桌的同學聽,最后再請兩名學生說。

講述:同學們說得都很好,可見你們平時對自己的家人都很關心。下面,我們進行一個智力小測試,比比誰最聰明。(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你們看,這是小明一家。他們家有一個人,今年4歲。你們猜這個人可能是誰?還可能是誰?

講述:你們都猜對了!在你們的家庭里,爺爺奶奶的歲數比較大,一般宰0歲左右;爸爸媽媽的年齡中等,大約三十幾歲;而你們的`年齡是最小的,今年還沒有超過10歲。

3、“猜一猜”。

講述:接下來我們進行一個猜一猜的游戲,這個游戲需要小組長和組員合作完成。組員的任務是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操作,小組長則要把組員猜數、數數的結果記錄下來。

(1)請每個同學抓一把糖,數數有幾粒?

組員數,組長記錄。完成后評出優(yōu)勝小組,獎勵合作星,再指名說,老師在表中板書三名學生說出的粒數。

講述:同學們抓一把糖大約都在10粒左右。

(2)在請同學們抓一把花生米,不要數,先猜猜大約有多少粒?

把你估計的結果告訴組長。估計得怎樣呢?把手中的花生米數一數,數的結果告訴組長。估計得怎樣呢?

小組活動結束后評出優(yōu)勝組,獎勵合作星。

提問:誰來把自己猜數、數數的結果告訴大家?(教師在表中板書三名學生說出的粒數)你覺得自己估計得怎樣?

(3)講述:從這張表上可以看出著三位同學抓一把花生米的粒數都要比抓一把糖的粒數多,其余同學是不是也這樣,這是為什么呢?請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小組同學討論,教師指導,教師指導。討論結束后,指定代表發(fā)言,其余學生補充。

小結:因為一粒花生米比一粒糖小一些,所以一把花生米的粒數就要比一把糖的粒數多一些。

(4)講述:請同學們抓一把黃豆,不要數,你覺得一把黃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瘰疬數多還是少?(指名說)你估計一下大約有多少粒?

(組長記錄)估計好了以后抓一把黃豆數一數,數結果也請組長記錄下來。

小組活動結果后評出優(yōu)勝組,獎勵合作星。

提問:誰來把自己猜數、數數的結果告訴大家。(教師在表中板書三名學生數出的粒數)你覺得自己估計得怎樣?

(5)看表比較:一把黃豆的粒數確實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數要多,可見你們的預測是正確的,這是為什么呢

講述:因為一粒黃豆比一?;ㄉ仔〉枚啵栽诠烙嫷臅r候就應該想到一把黃豆比一把花生米的粒數多得多,這樣估計出的結果就會和實際的記過比較接近。

4、“數一數”

出示第四幅圖。

提問:這幅圖畫的是什么地方?圖中的小朋友數了哪些數?如果我們也到校園里去,除了圖畫中的小朋友數的數以外,你還想數什么?

請你們一起走出教室,分小組到校園里去數一數好嗎?10分鐘后我們回教室匯報。

學生分組到室外活動。

數完后組織學生交流。

講述:剛才小朋友都觀察得非常仔細,數得也非常好。

[評:在學生充分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之后,再按批排數一數,是為了提高學生在生活中自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使他們真正學到生活中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另外,這項活動還可以消除學生的疲勞,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使課堂教學再掀起一個小高潮。]

三、全課總結

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兒,同學們的表現(xiàn)都非常好。最后讓我們看看皮卡丘還有什么話要對我們說。放配音:同學們,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知識,你們一定要做有心人,多觀察、多思考,去發(fā)現(xiàn)更多的數學奧秘,你們愿意嗎?

教學后記:接近生活,學生對此特別感興趣。以后多開展這樣的活動。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景里提出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發(fā)展探究、思考的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

教學重點: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

教學難點:

理解十幾減9的.退位計算方法。

教學資源:

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講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掛圖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來了,它對小猴子說:“我買9個”。你們能看圖提出哪些要解決的問題呢?

學生互相說圖意。

全班交流,提出:還剩多少個的問題。

應怎樣計算呢?

根據回答板書:13-9=□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實物操作。

講述:假如用小棒來表示,你應該怎樣擺、怎樣算?(學生擺學具)

2、請大家先獨立思考,再四人一組互相討論:13個怎樣減去9個?

3、小組匯報:你是怎樣算的?

4、結合學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1+3=4

方法二:13-3=1010-6=4

方法三:9+()=139+(4)=13

5、師:同學們能用這么多方法來計算13-9,真不簡單,告訴老師,你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么呢?(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算法的優(yōu)化)

6、試一試。

出示:14-9=12-9=17-9=讓學生用方法二來計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擺擺再計算。

指名學生口答,并要求說出算法。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引導學生看圖,說圖意。

(2)先獨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說說算式的含義以及計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說說計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你能幫小螞蟻算一算嗎?指導書寫格式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游戲“奪冠軍”:讓學生通過計算、比較發(fā)現(xiàn)算式間的某種聯(lián)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鄰的算式推出得數。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師:想一想,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知識?

這些知識你是怎樣學到的?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0-8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自主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計算方法。

2、通過操作,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遷徙類推的數學能力。

3、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到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數感。

教學重點:

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口算;教學難點是退位原理和退位方法。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每人小棒若干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促學

小朋友,我們的好朋友小華、小軍、小麗又來了,聽,他們在說什么?(出示課件)小麗說:“我有8張畫片?!毙≤娬f:“我有33張畫片?!毙∪A說:“我有30張畫片?!?/p>

問:誰能提出一個用減法計算的問題?

針對學生回答,師貼出問題、寫出算式。

小軍比小華多多少張?33-30

小華比小麗多多少張?30-8

小軍比小麗多多少張?33-8

這三個式子中,哪一個算式我們已經學過了?(33-30),同桌說說是怎么想的。指名口算并說出口算過程。

揭題:計算時用個位上的數減個位上的數即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減,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口算(板書課題:口算)

二、自主探索,實現(xiàn)再創(chuàng)造

第一層次:獨立探索,合作交流。

(指著30-8)30減8該怎么減呢?老師相信小朋友通過擺一擺、說一說,一定會解決這個難題的,那就開始行動吧!

學生擺好后,同桌內交流操作過程。

集體交流“30-8”操作過程(學生在投影上演示)(擺3捆小棒,先打開其中1捆變成10根,也就是3捆小棒分成兩捆和10根,用10根減8根剩2根,2根與2捆合起來是22根)。

圖式結合,理解算理(在交流操作過程中,老師配合學生語言和動作板書算是,注意操作與算理緊密結合)。

30-8=22把30分成20和10,

010減8得2,

220加2得22

討論:為什么減出的2要與20合起來?(指名交流)

第二層次:嘗試練習,階段。

“試一試”:50-6=(),學生邊算邊說口算過程,有困難的學生仍可用小棒擺一擺,做完后指名說口算過程。

“想想做做”第1題中前兩題:70-440-9

學生獨立邊做邊說口算過程,同桌選一道互說口算過程,指明學生說計算過程,強化教學難點。

:整十數減一位數,個位不夠減,可以先打開一捆變成10根,即10位退1成10后再減,然后把兩部分合并起來。

第三層次:第二次探索,合作交流。

學會了“30-8”,那“33-8”該怎么計算呢?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擺擺看。邊擺邊說計算過程。老師巡視補差。

擺好后,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匆豢?,你們的方法一樣嗎?

全班匯報不同的'計算方法,學生可以投影邊擺邊說,老師配合學生板書??赡艹鲰椧韵氯N不同計算方法:

33–8=25把33分成20和13,

313減8得5,

520加5得25。

33–8=25把33分乘3和10,

231010減8得2,

223加2得25。

33–8=25把8分乘3和5,

3533減3得30,

3030減5得25。

討論:為什么每次都要把減出的數與另一個數合起來?

每人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次說一說計算過程。

第四層次:嘗試練習,及時鞏固。

“試一試”:46–9=(),學生獨立邊說邊做,指名說出口算過程。

“想想做做”第1題后兩題:62–553–6

要求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邊做邊說過程,指明學生說出口算過程。

三、全課,促進建構

師說:學到這兒,想想看你又學到了一個什么新本領?小組內試說,指名說。

重點提問:個位上不夠減怎么辦?在以后計算時,選用你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四、多曾練習,鞏固深化

1、基礎題:“想想做做”第2題。

要求豎著做,邊做邊說計算過程。

實物投影上集體校對。(選一題或錯題指名說說計算過程。)

觀察:每組四小題之間有什么關系?(在計算各組下面三小題時,都要算上面的一小題。)

表揚全對學生。

2、第3題:引導學生看懂題意,書上列式計算,全體校對,教育學生要有關心媽媽、關心他人的意識。(34-7=27(個))

3、第4題:引導學生看懂踢意,書上列式計算,全體校對,教育學生要尊敬長輩。(66-8=58(歲))

4、引申題:老師今年32歲,你幾歲?悄悄地說給同桌聽。那老師比你大幾歲?

5、課外活動:生活中比多(少)的例子非常多,帶上今天所學的知識你們一定能解決許多問題。課后,如果哪位同學找到了這類問題,并把它解決了來說給老師聽,老師把智慧星獎給你們。到星期五,比一比誰得到的智慧星多,你將得到老師的一分小禮物。

板書設計:

兩位數減一位數口算(退位)

30-8=22把30分成20和10,

10減8得2,

220加2得22

33–8=25把33分成20和13,

13減8得5,

520加5得25。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

2、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重點:

初步正確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特別注意過九的數。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教具準備:

計數器、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數位表: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個、十、)對!

“那么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11?”(指名回答,說一說數位表示的意思)

(二)導入:

“剛才表示的數都是20以內的.數,如果是20以上的數又應該怎樣表示呢?誰知道24這樣用計數器表示?”

說一說數的組成。

(學生討論,教師指名回答)

寫作:24讀作:二十四)

(三)新課:

1、想一想應該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個十和2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上撥4,在個位上撥2。

寫作:42讀作:四十二

2、(1)教師撥珠子:十位4顆,個位3顆

“請問珠子表示的數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書:寫作:43

全班齊讀“十位是4,個位是3,所以讀作四十三”

讀作:四十三

3、練習鞏固:

(1)接撥珠子,分別用指名答、開火車答、全班齊答等方式。過九的數:39,49,59,69,79,89,99、

(2)教師讀數,學生聽數并動手寫數,再全班對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說數,另一個人在聽寫本上寫數,要求寫數和讀數都要寫出來。每人說3個數。

(4)鞏固練習

1、個位是7,十位是4,這個數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個兩位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這個數是()。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讀數和寫數。(板書:讀數、寫數)其實方法和20以內數的讀寫都是一樣的。不知道小朋友們是否都熟練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寫呢?好我們現(xiàn)在來做練習。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5、36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練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知道什么是單數,什么是雙數。

2、通過比一比,估一估,進一步掌握比較多個數大小的方法,學會有根據的進行選擇,提高估計意識,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3、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發(fā)展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比較多個數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單雙數的含義,學會有根據的'進行選擇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新課

請小朋友想想,我們這兩天學了哪些數學知識?(數的順序與比較數的大小)今天這堂課,我們就把這些知識進行鞏固和練習,比一比哪個小朋友學得好!

二、基礎練習鞏固

1、填一填,想一想,說一說。

出示課本練習六的第1題,引導學生看題,你能填出空格中的數嗎?認真觀察這幾個數,想一想,誰最接近90,為什么?那么97是接近100,還是90呢?為什么?你們能用同樣的方法,想想:93是接近100還是90呢?

2、數一數

練習六第2題,從21數到40,再從40倒著數到21。

3、郵遞員送信

練習六第3題,理解題意,學生獨立完成,交流結果。

4、練習六第4題

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說知道了什么?要求比大小,在○里填上合適的符號。

三、綜合發(fā)展練習

1、練習六第5題

接著填一填。讓學生先觀察找出排列規(guī)律。學生練習后交流結果。

2、認識單數、雙數

(1)練習六第6題

讓學生觀察情境圖,說明房子上的數是門牌號。提問:左邊的門牌號是哪些數,你能接著數下去嗎?右邊的呢?53號在那一邊?68號呢?它們各是單數還是雙數?

(2)練習六第7題

圈一圈,讀一讀。

3、練習六第8題。

提問: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學生獨立選擇答案

4、思考題

讀題,明確題意。交流結果。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你進一步了解了哪些內容?有哪些收獲?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相關的減法計算。

2.在練習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計算技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所學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教學重點: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看圖寫算式。

2、填空。

9+()=149+()=17

14-9=()17-9=()

9+()=139+()=16

13-9=()16-9=()

3、口算卡片

二、口算練習

第6題、第7題

(1)課件出示題目,理解題目的意思。

(2)同桌進行比賽,看誰算得快。每人選做一行,然后交換。

(3)校對,有錯誤的說說計算過程和順序。

三、解決實際問題

1、第8題

(1)課件出示題目。

(2)引導學生讀題,讓學生找找條件和問題

(3)看著圖練習說圖右邊的三句話。

(4)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2、第9題

(1)課件出示題目。

(2)引導學生讀題,讓學生找找條件和問題,要求學生完整的表達題意

(3)學生在書上獨立列式計算,明確單位名稱:只

進行小結

四、總結評價

1、引導小結

說說練習后有什么收獲。你有哪些體會。

2、完成思考題

讓學生讀一讀思考題,交流、明確題意

啟發(fā)討論(必要時結合畫圖表示)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相關的減法計算。

2.在練習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計算技能,為學習后續(xù)的內容作準備。

3.初步感知加、減法計算間的聯(lián)系,滲透辯證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熟練地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上一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板書:十幾減9)

計算十幾減9有哪些方法?請你舉個例子說一說。

二、計算方法練習

1、練習第1題

學生觀察第1題圖,交流并了解題意:9只老鼠做游戲,3只老鼠跳繩,一共有12只老鼠。

讓學生填寫算式,再交流算式和得數并說說計算的思考過程。

2、20以內加法口算練習。

老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口答。

3、第2題:

學生先在書上填寫答案。

組織反饋交流,說說計算的思考過程。

三、口算練習

1、第3題:

(1)學生先在書上填寫答案。

(2)組織反饋交流,說說計算的思考過程。

(3)觀察:每組題中左邊一排數和算出的結果,看是怎么變化,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進行小結。

2、第4題:

(1)出示圖。觀察圖,讓學生說說圖意?

(2)全班練習:老師說出樹樁上的.數,學生說出減9的算式,并算出結果。

(3)指名進行練習。

(4)小結,對練習情況進行評價。

四、計算應用

第5題:

讓學生用三句話說說每副圖的意思,交流圖意。

學生在書上列式計算,交流結果。

五、總結評價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對十幾減9進行了練習,你鞏固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新的認識?同學們課后也可以多練習,爭取以后看到這樣的減法題,就能馬上算出結果。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50頁例題、試一試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的

⒈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⒉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8+6=4+6=25+10=80+(3+9)=

4+9=20+14=13+20=23+(4+6)=

2+8=5+8=17+30=(7+5)+26=

二.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學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今天我們將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板書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三.新授。

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指名說說題意。提問:根據這幅圖你可以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你會列式嗎?

生答老師板書:

紫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張?24+6=

藍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張?6+9=

兩個小男孩一共有多少張?24+9=

三個人一共有多少張?24+6+9=

這4道算式題你會算哪一道?你是怎樣算的?

(板書:6+9=15)

2.計算24+6。

(1)24+6先算什么呢?得多少?(4+6=10)

(2)先算4+6=10,接下去該怎樣算呢?我們還是請小棒來幫忙,用擺上棒的方法解決問題。

學生擺小棒,想算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操作的情況。

(3)學生匯報擺小棒的過程。(把4根和6要合在一起是10根,捆成一捆,把2捆合起來是3捆,所以24+6=30。

(4)誰能說一說24+6你是怎么想的?

先算4+6=10,再算20+10=30

生答老師板書:24+6=30

同桌同學互相說說24+6你是怎么想的?再指名說說。

3.計算24+9

(1)24+9得多少呢?也請小朋友擺擺小棒來想一想。

學生擺小棒,想算法,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的不同想法。

(2)學生匯報說說你是想怎樣計算?為什么這樣算?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把24分成20和4

把24分成23和1

把9分成6和3

24+9=3324+9=3324+9=33

(三)選擇一種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說說你是怎樣算24+9的?(同桌互說)

剛才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計算時方法不是唯一的,同學們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3.教學“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8+42=5+39=

2.學生獨立計算,完成書上填空。

3.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計算8+42和5+39的?

4.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圈一圈,算一算”。

1)出示第一題,老師說明題意。

2)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3)集體交流,對于25+8這道題學生會不同的圈法,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通過圈把25+8轉化成幾加幾?

2.想想做做2。

1)先計算,再交流比較,看看每一組的后三道題與第一題有什么聯(lián)系?

3.想想做做3。

2)出示第3題圖,指名說圖意,說說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圖書館借出48本書,還剩8本,求圖書館原有圖書多少本?)

3)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怎能計算的?最后作集體口答。

4.想想做做4

1)出示第4題圖,仔細看圖并提問:說說圖中各種物品的價錢?三名小朋友各買了什么?題中“每人各付多少元”是什么意思?

2)學生分別列式解答,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怎樣計算的?

3)最后指導學生用三句話回答三個問題。

全課。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該怎樣計算?

三.作業(yè)布置。

1.《練習與測試》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

2.想想24+6+9怎樣算?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一、復習導入

1.口算。

卡片出示前面學習的加法題,學生口答得數并選幾題說說怎樣算的。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去小兔家做客,和小兔一起學習6、5、4、3、2加幾的加法。(板書課題)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學習例題。

講述:小兔子家門口還種了許多蘑菇,小兔子正提著籃子在采蘑菇呢。

(1)小兔子的蘑菇是怎么種的呢?小兔子問了大家一個什么問題呢?(一共有多少個蘑菇?)

(2)提問:你能幫小兔解決這個問題嗎?

(3)學生獨立思考并和同桌交流計算6+5的思考過程。

(4)教師指名學生交流并板書各種不同算法。

(5)談話: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這么多方法來解決問題,這些辦法都不錯,誰來介紹一下,你最喜歡用什么方法來算?為什么?

學生回答。

師:做題時,用自己會做的和喜歡的方法做就行。

2.教學“試一試”。

下面就用你最喜歡來的方法來計算一下小兔子蘑菇上的這些題目吧。這些題目就是我們書上第94頁的“試一試”。

6+6=4+9=5+8=

學生先在書上獨立計算,完成后請學生任選一道題說說是怎么來做的。

教師注意傾聽學生不同的計算方法,及時評價。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講述:小兔子還為大家準備了好多水果。(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圖。)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后全班匯報。

要選擇一道題目問:你們是如何來列式的?如:我看到有兩堆櫻桃,左邊一堆有4個,右邊一堆有8個,一共有12個櫻桃。4+8=12。

2.“想想做做”第2題。

講解,遇到較小的數加較大的數時,除用湊十法外,還可以利用已經學過的相應的加法算式來計算。

3.“想想做做”第3題。

談話:小朋友們真聰明,現(xiàn)在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算這些加法。

出示第3題,學生獨立思考并在書上寫得數,完成后組織學生交流不同的計算方法,教師及時評價。

4.“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先獨立思考并計算,將得數寫在書上。

(2)教師出示本題的口算卡片,讓學生進行口算練習。

5.“想想做做”第5題。

教師引導學生看圖并讀題,然后完成列式計算并交流。

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用湊十法計算比較簡便,遇到較小的數加較大的數時,除用湊十法外,還可以利用已經學過的相應的加法算式來計算。

6.“想想做做”第6題。

學生先在書上每題加法算式后寫出得數,然后根據題目要求涂色。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材分析】

長短、高矮都屬于比較物體長度的問題。是學習計數、計算和ht的學習的準備性知識。比高矮有兩方面內容:一是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高矮的方法。這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節(jié)課。主要使學生感知高矮的概念。探索比的方法。教學時采用自主探索、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方式。首先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觀察,初步感知人或物體有高有矮,引出高矮的概念;接著讓學生想一想怎么知道人或物體有高有矮的,引出比較的方法,讓學生去探索;最后通過各種活動、游戲。讓學生體驗比較的方法。加深對高矮概念的認識。

【學情分析】

低年級兒童在入學前,己經通過對各種物體的感知。初步積累了有關比長短、比高矮的感性經驗。但由于學生年齡小。觀察能力有限,看問題、觀察物體不全面,所以教學時,注意采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并在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別人意見、虛心向他人學習的好習慣。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設計各種比較的活動。讓學生去探索。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時進行評價,使學生飾得看問題要全面,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感知人或物體有高有矮。

2、通過組織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探索、學會比較高矮的方法。體驗長短、高矮都是比出來的。都是比較物體長度的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1、在真實的情境中讓學生經歷體驗比較高矮方法的過程,加深對高矮概念的'認識。

2、在比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師指導下。能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有關比較簡單的數學問題并學會交流。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通過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形狀相同但高矮不同的兩個瓶子、繩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一)引導觀察教師選四名高矮差距較大的學生到講臺。讓學生觀察。

問:看到他們四個同學。你想告訴老師什么?

(二)交流匯報學生觀察后,先與同位說一說,再匯報。

學生可能說衣服的顏色不同、男女性別不同、有胖有瘦、有高有矮等。教師都給予肯定。

啟發(fā)引導說出學生有高有矮。

教師板書:高矮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此情境是通過學生觀察引出“高矮”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初步感知人或物體有高有矮,自然有趣?!?/p>

二、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一)引入研究的內容教師選兩個高矮差不多的學生。站在講臺兩邊。讓學生判斷誰高誰矮。

學生觀察后匯報(學生可能說:看不出誰高誰矮?;蛘f甲高、乙高、一樣高)。

(二)探究比較高矮的方法1、怎樣知道人或物有高有矮呢?

2、小組討論交流比較高矮的方法。教師參與其中。

3、小組匯報、交流學生可能說出:(”兩人站在一起比;(2)兩人拉緊繩放在頭頂??茨念^高;(3)用尺子量;(4)用小棍搭個小橋讓他們通過;(5)靠墻作記號等。只要有道理。教師就給予肯定。

(三)強化比較的方法1、讓學生再來比一比。

(1)教師選一男(高)一女(矮)兩生上臺比一比。

要求:比一比,說一說。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學生比較后會說:、‘男生高?!苯處煶脵C和男生站在一起。讓學生比一比:“我們倆比。誰高誰矮?’’學生會說:“老師高?!苯處熥プC會問:‘。為什么你們剛才說男生高,現(xiàn)在又說老師高至到底這個男生是高是矮呢?”

(2)小組討論。應怎樣把話說清楚。說完整。

匯報時。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再請兩個同學來比一比。

學生比時。讓一生站在講臺上。一生站在講臺下。教師問:

“這樣比行嗎?為什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