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全國3卷文綜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17高考全國3卷文綜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17高考全國3卷文綜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17高考全國3卷文綜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17高考全國3卷文綜地理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封前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題前,考生務必在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試卷上無效。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卸載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本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目前,我國為保護棉農利益,控制國際棉花進口,國內的棉花價格約比國際市場高1/3;我國紡織行業(yè)工人工資一般為美國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國的3倍。我國一些紡織企業(yè)為利用國際市場棉花,在國外建紡紗廠,并將產品〔紗線運回國內加工,在我國同行業(yè)企業(yè)紛紛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國建廠的情況下,總部位于XX的K企業(yè)獨自在美國建紡紗廠。2015年4月底,K企業(yè)在美國工廠生產的第一批110噸紗線運至XX。據此完成1-3題。1.如果K企業(yè)將紡紗廠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國,利潤比建在美國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國A.離原料產地較近B.離消費市場較近C.勞動生產率較高D.勞動力價格較低2.K企業(yè)舍棄越南、巴基斯坦等國而選擇在美國建紡紗廠,考慮的主要因素可能是A.原料價格B.勞動力價格C.投資環(huán)境D.市場需求3.該案例表明,隨著工業(yè)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國紡紗業(yè)已大幅度降低了A.原料使用量B.勞動力使用量C.運輸量D.設備費用[答案]1.D2.C3.B[解析]試題分析:紡紗廠是勞動力導向性產業(yè),在生產成本中勞動力投入〔即工資所占比重大;結合材料中"我國紡織行業(yè)工人工資一般為美國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國的3倍"可知,該企業(yè)將紡紗廠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國利潤比建在美國高,說明主要原因是在越南或者巴基斯坦建廠,勞動力價格較低。故選D。美國棉花生產高度機械化,投入高,成本高,排除A;"我國紡織行業(yè)工人工資一般為美國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國的3倍",說明越南、巴基斯坦等國的勞動力價格遠低于美國,排除B;從材料可知,我國在國外建紡紗廠的市場主要是我國,排除D。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國相比,美國的政策、基礎設施等投資環(huán)境更優(yōu),故選C??键c:產業(yè)轉移的因素。[名師點睛]該組試題以最近的實事為切入點,考查了工業(yè)區(qū)位因素、產業(yè)轉移的原因等知識點。"紡紗廠是勞動密集型產業(yè)"這一事實知識的識記和靈活運用,以及材料中"中國、越南和巴基斯坦、美國的紡織行業(yè)工人工資由低到高依次為越南和巴基斯坦、中國、美國"這一有用信息的準確獲取是解答該組試題的關鍵之處。第1題較為容易;而第2題考生可能容易在"美國農業(yè)發(fā)達,高度的專業(yè)化、機械化"的知識基礎上誤選A選項,題干中"主要"兩字很關鍵,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國相比,美國經濟發(fā)達、基礎設施完善,內部交易成本較低,因此"投資環(huán)境"才是該企業(yè)選擇在美國建紡紗廠的主要原因。與20XX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減少了10.41萬人,外來常住人口更是減少了14.77萬人,這是近20年首次出現的人口負增長,調查發(fā)現減少的外來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邊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間人口增長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的策略。據此完成4-6題。4.導致2015年上海市外來常住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上海市A.產業(yè)轉型升級B.食品價格大增C.環(huán)境質量下降D.交通擁堵加重5.上海市減少的外來常住人口多流向周邊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這些中小城市①服務設施齊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轉移的產業(yè)③適宜就業(yè)機會多④生態(tài)環(huán)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今后,上海市引進產業(yè)從業(yè)人員將主要分布在A.資源密集型產業(yè)B.勞動密集型產業(yè)C.資金密集型產業(yè)D.知識密集型產業(yè)[答案]4.A5.C6.D[解析]試題分析:今后,上海市以第三產業(yè)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為主,因此從業(yè)人員將主要分布在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yè)。故選D??键c:城市化的進程。[名師點睛]該組試題以上海市產業(yè)轉移和人口數量變化為切入點,考查人口遷移的原因以及產業(yè)轉移和產業(yè)結構升級對人口遷移的影響。第4題中B選項明顯是無關選項,可直接排除;"環(huán)境質量下降"、"交通擁堵加重"是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是導致逆城市化即城市人口向周邊遷移的原因,然而,這不是"外來常住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因此,理清城市化、逆城市化的異同,理解城市化、逆城市化和人口遷移的關系是作出正確選擇的關鍵,在復習過程中應注重教材重要概念的理解,注重教材重要概念間關系的梳理。第5題是第4題的拓展和延伸,上海市向外轉移的主要產業(yè)類型為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等,周邊中小城市承接來自上海的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后,能夠提供的就業(yè)機會增多,因此導致外來常住人口大量流入。第6題,上海產業(yè)結構升級后,將重點發(fā)展第三產業(yè)和高技術產業(yè),結合材料中"人口增長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的信息可作出判斷。圖1所示山地為甲、乙兩條河流的分水嶺,由透水和不透水巖層相間構成。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過程中,該山地被破壞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復,隨之河流徑流量發(fā)生了變化,河流徑流的年內波動也減緩了。據此完成7-9題。7.森林植被遭破壞后,河流徑流量年內波動強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轉化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轉化為坡面徑流C.降水變率增大D.河道淤積8.森林植被恢復后,該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徑流增加③蒸發(fā)〔騰量增加④地下徑流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如果降水最終主要轉化為河流徑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復后,甲、乙兩條河流徑流量發(fā)生的變化是A.甲增加,乙減少,總量增加B.甲減少,乙增加,總量增加

C.甲增加,乙減少,總量減少D.甲減少,乙增加,總量減少[答案]7.B8.C9.D[解析]試題分析:9.森林植被恢復后,涵養(yǎng)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滲量,地表徑流減少,地下徑流增多,因而甲、乙兩條河流徑流量總量減少,巖層向乙河傾斜,雨水下滲到透水巖層后,傾斜匯入乙河,乙河徑流量增加,而甲河徑流量減少。故選D??键c:河流、水循環(huán)[名師點睛]該組試題由文字材料和圖片構成,以近年來的熱點話題"生態(tài)文明建設"為背景,考查植被對水循環(huán)過程的影響,是教材中"水循環(huán)"、"城市化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兩部分內容的遷移應用,識記植被的生態(tài)作用,理清植被破壞或恢復對下滲、蒸發(fā)、地表徑流等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的影響是正確解答該組試題的關鍵。植被破壞,將導致涵養(yǎng)水源的功能下降,下滲減少,地下徑流減少,同時坡面上地表徑流速度加快,區(qū)域水體總量減少,蒸發(fā)和蒸騰減少,區(qū)域降水量減少;反之,則出現相反的結果。理解上述關系,第7、8小題可迎刃而解。第9題題干中的"如果降水最終主要轉化為河流徑流"是重要條件,降水到達地表后,不需再考慮下滲、蒸發(fā)的部分。因此影響河流徑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總量:降水越多,河流徑流量越大;反之越小。圖中巖層〔不透水層和透水層的傾斜是導致甲乙兩河徑流量變化差異的主要原因。青藏高原東部及其周邊山峰分別經歷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圖2所示。據此完成10-11題。10.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時終年積雪高度的先后順序排列,依次是A.雪寶頂、太白山、果洛山B.果洛山、雪寶頂、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寶頂D.雪寶頂、果洛山、太白山11.點蒼山無現代冰川發(fā)育,是因為與末次冰期時相比,點蒼山現在A.日照更長B.氣溫更高C.植被更密D.海拔更低[答案]10.B11.B考點:青藏地區(qū)和冰川[名師點睛]在地球地質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四次冰期和三次間冰期,該組試題的設置即基于這一背景。考生無需掌握關于地質歷史上冰期的相關知識,能夠從材料中準確的獲取有效信息并掌握"青藏高原處于不斷隆升狀態(tài)"這一地理常識即可解決該組試題。該地位于青藏高原東部,各山地的形成均是板塊碰撞導致地殼抬升的結果,經歷的冰期次數越多,說明抬升至冰期時終年積雪高度的時間越早??忌趶土晻r,應該注意把握課本主干知識,構建知識體系,從而從宏觀上把握高中地理的內容,在解題時教材知識能夠信手拈來,問題才可迎刃而解。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36題-第41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做答。第42題-第48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需求做答。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分一位被熱帶雨林風光吸引的游客從馬瑙斯出發(fā),乘船沿內格羅河〔圖6溯源而上,見兩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橋。行至內格羅河與布朗庫河交匯處,發(fā)現兩條河流的河水因顏色迥異,呈一黑黃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繼續(xù)前行,岸邊的沼澤漸漸映入眼簾……當晚他查閱資料,得知內格羅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質,顏色烏黑,而布朗庫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黃色?!?分析內格羅河河水富含腐殖質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分〔2試對"河上很少有橋"這一現象作出合理解釋?!?分〔3你是否贊同在該地區(qū)拓展旅游觀光業(yè)?請標明態(tài)度并說明理由?!?分[答案]〔1氣溫高,濕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澤形成大量腐殖質?!?分地處平原,地勢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澤,泥沙沉積?!?分〔2人口稀少,跨河運輸需求量小;〔2分水網稠密,水運便利;〔2分河面寬,水量大,修路搭橋成本高,技術難度大,〔2分對雨林環(huán)境破壞大?!?分〔3贊同理由:熱帶雨林旅游資源獨特,具有全球吸引力;〔2分旅游開發(fā)與營運成本低,經濟效益好;<2分>增加當地就業(yè),帶動相關產業(yè)發(fā)展等。〔2分不贊同理由:對熱帶雨林環(huán)境造成破壞,產生污染;〔2分對當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帶來沖擊;〔2分來自自然的威脅〔疾病、野生動物襲擊等較大?!?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但本小題不得超過6分。[解析]試題分析:〔1該題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原因,可抓住文字材料中"兩岸植被繁茂",圖片材料中的緯度、等高線等信息,從流域內的氣候、地形、外力作用等方面回答??键c:河流水文特征、交通建設的區(qū)位因素。[名師點睛]該組試題以文字材料構建真實情景,信息呈現方式較為新穎,同時也切合了中學地理應貼近生活、"學習有用的地理知識"的課程標準理念。以地球上某一區(qū)域為切入點,分別考查了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原因、交通建設的區(qū)位因素、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方向等高中地理主要知識點。考生抓住"兩岸植被繁茂"、"岸邊的沼澤"、圖中的緯度、等高線等信息,可推斷出該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和社會經濟特征:自然環(huán)境特征——熱帶雨林氣候、平原丘陵地形、河流沉積作用強等;社會經濟特征——人口少、經濟落后等。區(qū)域環(huán)境特征影響甚至是決定了區(qū)域未來發(fā)展的方向,對于該地區(qū)是否應該拓展旅游觀光業(yè),考生可從該區(qū)域發(fā)展旅游觀光業(yè)的條件和發(fā)展旅游觀光業(yè)可能給該地帶來的影響等方面作出辯證分析。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分為建設生態(tài)文明,我國大力開發(fā)風能等清潔能源。風電建設成本高于煤電、水電。20XX5月,XXXX有"陸上三峽"之稱的1000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項目獲國家批準,其中的80%集中在被稱為"世界風庫"的瓜州縣。圖7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風〔≥8級日數?!?分別與煤炭、水能相比,指出開發(fā)風能的優(yōu)勢。〔6分〔2說明瓜州建設大型風電場有利的自然條件?!?分〔3分析瓜州建設大型風電場的不利區(qū)位條件?!?分〔4為保障電網的穩(wěn)定性,還規(guī)劃在瓜州建設規(guī)模較大的熱電站作為調節(jié)電站。試解釋為大型風電場配建調節(jié)電站的原因。〔4分[答案]〔1與煤炭相比,風能為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3分與誰能相比,開發(fā)風能不產生庫區(qū)淹沒等問題?!?分〔2有風:風能資源豐富〔有"世界風庫"之稱,年大風日數多〔近70天?!?分有地:可供建設風電場的土地廣闊〔充足或戈壁〔難利用土地廣布,地形平坦。<3分>〔3當地〔經濟落后,人口稀少電能需求少;〔2分離東部〔用戶較遠〔需長距離輸電;〔2分當地基礎設施〔如電網等不足;〔2分建設成本高〔投資大,當地資金不足?!?分〔4風電極不穩(wěn)定,配建熱電站等可以調節(jié)、控制,以使電網輸電平穩(wěn)〔當風力減弱時以熱電站補充電量,當風力強勁時減少熱電站發(fā)電量?!?分[解析]考點:能源資源的開發(fā)。[名師點睛]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近年來的重要話題,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和能源開發(fā)問題也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知識模塊,該組試題以此為基礎,設置了"與煤炭、水能相比,開發(fā)風能的優(yōu)勢"、"瓜州建設大型風電場有利的自然條件"、"瓜州建設大型風電場的不利區(qū)位條件"、"為大型風電場配建調節(jié)電站的原因"四個問題,重點考查能源資源開發(fā)條件的評價,是教材中"XX能源基地建設〔人教必修三"相關知識的拓展和遷移??忌鷳⒁獠牧现?地理位置"、"沙漠"、"隔壁"等有用信息的提取。其中第〔2問考查風電場的有利自然條件,若誤從社會經濟條件方面作出回答,則不僅浪費寶貴的考場時間,而且可能造成評卷時的誤判,從而導致失分。因此,沉著認真的審題,回答時做到有的放矢,合理的組織語言,也是綜合題得高分的關鍵??忌鷳谄綍r測試中有意識的注意到上述問題。請考生在第42、43、44三道題地理題中任選一題做答,如果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做答時用2B鉛筆子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的題號涂黑。42.[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香榧是一種名貴干果,因其原產區(qū)和主產區(qū)在XX諸暨東北部的楓橋地區(qū)〔位置見圖10,又稱楓橋香榧。這里打造香榧森林公園,每年夏季以舉辦"香榧節(jié)"為契機,吸引XX、XX、XX等城市的游客。分析楓橋地區(qū)借香榧發(fā)展旅游業(yè),把客源地定位在周邊城市的主要原因。[答案]原因:附近XX、XX、XX等城市經濟發(fā)達,居民收入高,區(qū)域交通便利;〔4分與周邊城市相比,該地附近多低山丘陵,夏季氣溫相對較低,自然環(huán)境較優(yōu)越,適宜避暑;〔3分品牌影響不大,難以吸引省外游客。〔3分考點:旅游資源開發(fā)條件的評價。[名師點睛]香榧是第四紀冰川遺留的古老珍稀物種,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極高的堅果,有"堅果之王"的美譽,在宋代就是朝廷貢品,歷朝歷代都是珍稀物產。2015年11月7日9時,XX省諸暨市趙家鎮(zhèn)文化活動中心,2015諸暨市香榧文化節(jié)啟幕。基于這一背景,出題人在簡單介紹諸暨香榧文化的基礎上,采用圖片形式展示了諸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的信息,設置了"分析楓橋地區(qū)借香榧發(fā)展旅游業(yè),把客源地定位在周邊城市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旅游資源開發(fā)條件的評價。旅游資源開發(fā)條件評價是高中地理選修"旅游地理"模塊的重要知識點,考生可從旅游資源的價值、獨特性和非凡性、旅游資源的集群狀況和地域組合狀況,以及旅游資源的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客源市場、基礎設施和地區(qū)接待能力等方面作出分析。43.[地理——選修5:自然災害與防治]〔10分XX省按水文氣象特點可分為5區(qū)。圖11示意XX省水文氣象區(qū)1450~1979年水旱災害年數。概括XX省1450-1979年水旱災害空間分布特征,并解釋原因。[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區(qū)水旱災害發(fā)生年份相對較多,南部〔兩區(qū)水旱災害發(fā)生年份相對較少,〔4分原因:〔北部三區(qū)和南部兩區(qū)基本上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分屬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北部〔三區(qū)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半濕潤區(qū),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變化較大,易發(fā)生水旱災害;〔3分南部〔兩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濕潤區(qū),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變化較小,水旱子啊好發(fā)生頻率也較低.〔3分[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XX省北部水旱災害發(fā)生年份明顯多于南部地區(qū)。我國季風氣候顯著,大致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南北分別是亞熱帶季風和溫帶季風氣候,兩種氣候降水的季節(jié)和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