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學教育學》標準預測試卷8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9/1B/wKhkGWWlB9qACF3FAAE-QI0ygAw930.jpg)
![2022年《小學教育學》標準預測試卷8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9/1B/wKhkGWWlB9qACF3FAAE-QI0ygAw9302.jpg)
![2022年《小學教育學》標準預測試卷8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9/1B/wKhkGWWlB9qACF3FAAE-QI0ygAw9303.jpg)
![2022年《小學教育學》標準預測試卷8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9/1B/wKhkGWWlB9qACF3FAAE-QI0ygAw9304.jpg)
![2022年《小學教育學》標準預測試卷8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39/1B/wKhkGWWlB9qACF3FAAE-QI0ygAw93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年《小學教育學》標準預測試卷82022年《小學教育學》標準預測試卷8
單選題(共20題,共20分)
1.以個體認識論為基礎提出教學理論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昆體良
C.赫爾巴特
D.夸美紐斯
2.我國在建國后頒布了《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從而廢除了舊學制,實行新學制,其時間是()。
A.1949年10月1日
B.1950年10月1日
C.1951年10月1日
D.1952年10月1日
3.課程目標有五個方面的規(guī)定性,它們是時限性、具體性、預測性、()。
A.操作性和指導性
B.指導性和靈活性
C.工具性和基礎性
D.操作性和靈活性
4.我國倡導啟發(fā)式教學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A.孔子
B.墨翟
C.董仲舒
D.朱熹
5.我國實施義務教育的法律保證是()。
A.《憲法》
B.《素質教育法》
C.《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
D.《義務教育法》
6.教學過程階段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
A.領會知識
B.鞏固知識
C.運用知識
D.檢査知識
7.班集體形成的基礎是()
A.明確的共同目標
B.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圍
C.共同的生活準則
D.—定的組織結構
8.學生通過認識書本知識去認識客觀世界,這反映了下列教學過程特點中的()。
A.引導性
B.間接性
C.簡捷性
D.交往性
9.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稱為()。
A.討論法
B.談話法
C.講授法
D.練習法
10.“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這句話反映了德育的()。
A.導向性原則
B.疏導性原則
C.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11.在各種教學組織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積培養(yǎng)學生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A.個別教學
B.分組教學
C.班級教學
D.設計教學
12.個別教師隨意私拆、毀棄學生的信件、日記的行為侵犯了學生的()。
A.公正評價權
B.人格尊嚴權
C.隱私權
D.名譽權
13.美國教育家杜威要反對的是()。
A.兒童中心論的觀點
B.教師中心論的觀點
C.活動中心論的觀點
D.經驗中心論的觀點
14.1919年建立的將小學分為初小、高小的教育制度,修業(yè)年限為()。
A.4年
B.6年
C.9年
D.8年
15.“教學相長”“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最早出自()。
A.《學記》
B.《論語》
C.《尚書》
D.《孟子》
16.新課程改革要改變過去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
A.國家、地方、校長三級管理
B.國家、地方、教師三級管理
C.國家、校長、教師三級管理
D.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
17.教學過程包括不同階段,教師通過一定活動獲得關于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以調整教學過程和要求的階段是()。
A.領會知識
B.鞏固知識
C.運用知識
D.檢査知識
18.課程的特點在于動手“做”,在于手腦并用以獲得直接經驗,這種課程類型屬于()。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學生課程
D.教師課程
19.下面對班主任工作基本職責的認識,正確的觀點是()。
A.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對全班每個學生的發(fā)展負責
B.全面了解學生,確保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C.與家長保持聯(lián)系,教育好每個學生
D.根據學校的要求,使學生班集體得以良好發(fā)展
20.學校教育內容按活動的途徑可分為()。
A.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內容
B.智育、德育和體育教育內容
C.智育、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內容
D.課上和課下教育內容
多選題(共5題,共5分)
21.下列課程屬于綜合課程的有()。
A.核心課程
B.融合課程
C.潛在課程
D.活動課程
E.廣域課程
22.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guī)定的少年兒童社會權利有()
A.無歧視原則
B.提早自立原則
C.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
D.尊重兒童尊嚴原則
E.兒童利益最佳原則
23.教育目的的確定要符合()的需要。
A.社會輿論
B.生產力和科技發(fā)展
C.個人意志
D.社會政治經濟
E.受教育者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24.下列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問題的說法的有()。
A.方法科學
B.家長對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fā)、文化學習
D.不能全面關心孩子的成長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個分支
25.以下說法中,反映當代世界各國課程改革中所存在著的一些共同的發(fā)展趨勢的有()。
A.重視課程的標準化建設
B.重視課程內容的現(xiàn)代化、綜合化
C.重視基礎學科和知識的結構化
D.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
E.重視個別差異
填空題(共10題,共10分)
26.教育學作為一門課程在大學里講授,最早始于德國哲學家()。
27.()是根據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編制的、系統(tǒng)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
28.()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的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29.二戰(zhàn)后,綜合中學的比例逐漸增加,出現(xiàn)了{}、{}的趨勢。
30.教育民主化是對教育{}、{}、{}的否定。
31.對學生是人的屬性的理解包含三個基本的觀點:學生是{}主體,學生是具有{},學生具有{}。
32.學生的受教育權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權、{}權和{}權。
33.在豐富的教學實踐基礎上,把學習過程概括為學——思——行的統(tǒng)一過程的學者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
34.根據一節(jié)課所要完成任務的多少,我們把課分為{}課和綜合課。
35.兒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過教育和自我教育實現(xiàn)的。自我教育能力由{}、{}等因素構成。
問答題(共10題,共10分)
36.“分支型”學制
37.義務教育
38.簡述教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1年中國差壓式孔板流量計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小檔后軸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商務飲水機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冶金工業(yè)托輪鏈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面包墊紙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錐柄鉆頭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聚氯乙烯絕緣和護套控制電纜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解熱止痛散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膠柄電烙鐵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硫酸鋯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4-2025學年初中七年級上學期數學期末綜合卷(人教版)含答案
- 體育活動策劃與組織課件
- 公司違規(guī)違紀連帶處罰制度模版(2篇)
- 2025屆高考物理二輪總復習第一編專題2能量與動量第1講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功能關系的應用課件
- 內業(yè)資料承包合同個人與公司的承包合同
- 2024年計算機二級WPS考試題庫(共380題含答案)
- 【履職清單】2024版安全生產責任體系重點崗位履職清單
- 跨學科實踐活動10調查我國航天科技領域中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應用課件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下冊
- 2022年全國醫(yī)學博士英語統(tǒng)一考試試題
- 學校工作總結和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 Petrel中文操作手冊(1-3)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