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科版小學五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教材分析:
1?整體概述:
由"沉和浮"'"時間的測量"、"熱"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
組成的。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xiàn)象、數(shù)據(jù)轉(zhuǎn)化為證據(jù),利用證據(jù)得出結(jié)論。
(3)科學概念的構(gòu)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
認識沿著概念形成的規(guī)律發(fā)展。
(4)本冊有許多動手制作的項日?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制作的過
程,只有在手腦并用的過程中,才能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2?單元簡析:
(1)第一單元沉和?。簩W生從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
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guī)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量,最后形成有
關沉浮現(xiàn)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系解釋沉浮現(xiàn)象,二是從
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xiàn)象。
(2)第二單元熱:學生在三年級"溫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
繼續(xù)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chǎn)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觀察熱量在物
體中傳遞的現(xiàn)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guī)律,發(fā)現(xiàn)物體的導熱性能是不同
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3)第三單元時間的測量:學生制作計時工具并進行觀測和測量?
了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fā)展史,和對"時間"的認識發(fā)展過程。認識計
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fā)展對人類生活和發(fā)展的影響,
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
動:讓學生經(jīng)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于可觀察到的現(xiàn)
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xiàn)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
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zhuǎn)和
公轉(zhuǎn))的模式。
3?材料清單:
(1)第一單元沉和?。?/p>
小石塊、泡沫塑料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木
塊'小刀、透明膠帶、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球、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
立方體'玩具潛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帶定滑輪)'鉤碼、墊
圈、彈簧秤、馬鈴薯、酒精燈'木夾子、食鹽、白糖、燒杯。
(2)第二單元時間的測量:
鐘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鐵架臺、螺帽、細線、木
條。
(3)第三單元熱:
溫度計、塑料袋、熱水瓶、氣球、水槽、試管、燒杯'燒瓶、橡皮塞、
玻璃管、金屬熱脹冷縮演示器、酒精燈'鐵架臺、鐵片、火柴、蠟燭、
各種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調(diào)羹、毛巾、泡沫塑料塊。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
乒乓球'手電筒、地球儀、鐵架臺、演示用時區(qū)圖、陀螺。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shù)學生對科學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
學本質(zhì)有一定的了解,科學素養(yǎng)得到相當?shù)呐囵B(yǎng),已經(jīng)具備了初步的
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chǎn)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
手,善于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yōu)等生表現(xiàn)出對科學濃厚'持
久的興趣,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后進生對科學有種擔憂感,隨著
年級的升高-課程難度值增加,學習態(tài)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
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態(tài)勢一般。
四'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fā)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能力,繼續(xù)學習運
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和時記錄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
析整理,轉(zhuǎn)化為證據(jù),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gòu)科學概念。
2?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五年級
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fā)展的過程
中,我們要從現(xiàn)象和事實出發(fā),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jié),得出結(jié)論?
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應該基于對證據(jù)意識的培養(yǎng)上,
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jù)來支持自己的假設,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大
膽的質(zhì)疑,來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
中出現(xiàn)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
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shù)脑~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xiàn)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jié)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搜集信息V現(xiàn)場考察V自然狀態(tài)下的觀察。實驗
”專題研究/倩境模擬v科學小制作y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yǎng)??茖W游戲V信息發(fā)布會、報告會、交流會
4參觀訪問V競賽4科學欣賞V社區(qū)科學活動
。角色扮演,科學幻想v家庭科技活動
教學進度表
單元教學內(nèi)容課時周次起訖時間完成情況
1.物體在水中是
1
沉沉還是浮;
12.27-3.2
和2.沉浮與什么因素有
1
浮今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12S.5-3.9
??;
4.造一艘小船1
5.浮力1
6.下沉的物體會受到33.12-3.16
1
水的浮力嗎
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
1
沉浮
43.19-3.23
8.探索馬鈴薯沉浮的
1
原因
1.熱起來了1
53.26-3.30
2.給冷水加熱1
3.液體的熱脹冷縮1
64.2—4.6
4.空氣的熱脹冷縮1
熱5.金屬熱脹冷縮嗎1
74.9—4.13
6.熱是怎樣傳遞的1
7.傳熱比賽1
8.設計制作一個保溫84.16T20
1
杯
1.時間在流逝1
94.23—27
時2.太陽鐘1
間3.用水測量時間1104.30—5.4
的4.我的水鐘1
測5.機械擺鐘1
115.7—5.11
量6.擺的研究1
7.做一個鐘擺1
8.制作一個一分鐘計125.14—5.18
1
時器
1.晝夜交替現(xiàn)象1
2.人類認識地球和其135.21—5.25
1
地運動的歷史
球3.證明地球在自轉(zhuǎn)1
145.28—6.1
的4.誰先迎來黎明1
運5.北極星"不動"的
1
動秘密156.4—6.8
6.地球在公轉(zhuǎn)嗎1
7.為什么一年有四季1
166.11—6.15
8.極晝和極夜的解釋1
期末測評117-196.18—6.28
第一單元沉和浮
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斷物體沉浮有一定的標準。
2、同種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改變它的質(zhì)量和體積,沉浮狀態(tài)不改變。
過程與方法:
1、對物體沉浮做出預測?并用實驗驗證,做好記錄。
2、學會用切分和疊加物體的方法研究沉浮變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用實驗驗證猜想,能和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
【教學重點】
同種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改變它的質(zhì)量和體積,沉浮狀態(tài)不改變。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和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概念。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實驗:水槽1個,大小相近的磚塊、木塊和塑料塊各一。
小組實驗一:水槽1個,物體7種(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
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實驗記錄表(教材第2面)。
小組實驗二:水槽,蘿卜,橡皮(與實驗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
針10枚,木塊3塊,實驗記錄表(教材第3面)。
[教材處理]
教材第2面兩個地方出現(xiàn)"泡沫塑料塊",在仔細研讀教材和教師用
書的基礎上,我認為應把演示實驗中的"泡沫塑料塊"改為"塑料
塊",把學生實驗中的"泡沫塑料塊"改為"泡沫塊"。
【教學過程】
—'觀察物體的沉?。?/p>
1'談話: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哪些物體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
物體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預設:在自由發(fā)表的前提下,和時抓住學生的錯誤概念或不完整表
述,引發(fā)認知沖突,激發(fā)探究沉浮的興趣。)
2、把磚塊和木塊分別輕輕放入水里,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沉浮情況。
操作過程:把水槽放在展示臺上。出示磚塊,輕輕從水面放入水中,
觀察它的下沉過程,板書:沉。再出示木塊,同樣輕輕從水面放入水
中,觀察它的沉浮情況,板書:浮。
(活動要點:規(guī)定放物體的操作要求,確定判斷沉浮的標準。)
3、把塑料塊輕輕放入水里,觀察它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操作過程:先猜測塑料塊的沉浮。再根據(jù)操作要求輕輕放入水中,觀
察它的沉浮情況,板書:浮。
(說明:若選擇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塊,可能會出現(xiàn)塑料塊的大部分浸
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體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說明是浮的。限于學
生的認知能力,暫時回避"懸浮"概念。)
二、觀察更多物體在水中的沉?。?/p>
1、教師從小袋子取出7種物體,分別是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
蠟燭、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
2、以小石塊為例?討論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預測"、
"理由"的填寫,并建議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頭符號來表示。
3、學生獨立完成其他物體的"預測"'"理由"這2行表格的填寫。
4'小組領實驗器材,分工合作,進行實驗觀察,完成實驗記錄表。
5、組織交流:
把我們的預測與實驗結(jié)果相比較,預測正確的有哪些,預測不正確的
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預測理由?想一想物體的沉浮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隨機羅列各因素,如體積大小'輕重、形狀、材料、是否空心等,
以備后面活動中進行探究。)
(說明:本活動按"教師出示材料樣本一學生預測和思考沉浮理由一
小組實驗觀察"的順序進行,因為觀察前的預測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環(huán)
節(jié),更是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必然條件。而且選擇的7種物體是一組有結(jié)
構(gòu)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斷沉浮的,也有難以直接判斷沉浮的,比如胡
蘿卜'蠟燭頭等,這樣的設計都體現(xiàn)了用材料有效調(diào)控教學的目的。)
6、還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對白,試試其他身邊的小物體的
沉浮,對影響沉浮的因素作進一步的思考。
三、觀察同一種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p>
1、小組整理實驗材料,留下水槽'蘿卜'橡皮,裝好另外幾種物體
放置一邊,教師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說明:排除無關材料的干
擾,用新材料新活動再次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并對小刀的安全使用作
必要的說明?為避免劃破桌面,建議墊一塊小木板或硬紙板),引導
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還會沉嗎?再切成四分之
-、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沉嗎?推測把它切得更小會怎樣。
蘿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蘿卜切成一半大小,還會浮嗎?再切成四分之
-'八分之一大小,還會浮嗎?推測把它們切得更小會怎樣。
2'學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記錄表"預測"、"理由"這兩列。
3、小組領小刀,實驗操作,記錄實驗結(jié)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說明:橡皮和蘿卜不能無限度的切小,因為一旦切分的過小,會出
現(xiàn)浮在水面上的情況,這是水的表面張力的原因,這樣的情況不利于
教學,會改變活動探究的方向?建議回避。)
4、組織交流?在這個活動中我們改變了什么因素?(體積大?。?,物
體的沉浮情況有沒有發(fā)生改變?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jié)
論?(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體積變小,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是
不會發(fā)生改變的。)(補充:這里也可以用質(zhì)量來概括,即同一種材料
的物體,把它們的質(zhì)量減輕,在水中的沉浮狀態(tài)是不會發(fā)生改變的。)
5、收回小刀、蘿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針和木塊,引導思考:
一枚回形針在水中是沉的-把兩枚回形針穿在一起,還是沉的嗎?把
更多的回形針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還是?。?/p>
一塊木塊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膠帶把兩塊木塊粘在一起,放入水里,
還是浮的嗎?如果把三塊、四塊甚至更多的木塊粘在一起,它們在水
中是沉還是???
6、提供材料回形針10枚,木塊3塊,學生實驗。
7、組織交流,概括:同一種材料的物體,把它們的體積變大-在水
中的沉浮狀態(tài)也不會發(fā)生改變的。
8、小結(jié):把剛才切分和疊加這兩個實驗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得到了什
么結(jié)論?學生記錄中教材第4面的實驗報告單上。(由同一種材料構(gòu)
成的物體,改變它們的體積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會發(fā)生改變的。)
板書設計:
1、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磚塊沉
木塊浮
塑料塊浮
猜測與沉浮相關因素:體積大小、輕重、形狀、材料、是否空心等
由同一種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改變它們的體積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
會發(fā)生改變的。
材料收集:
用小袋子把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裝好,并補
充大小輕重相近的蘿卜、橡皮各一-以便下節(jié)課各組實驗使用。
2、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有關。
2、不同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質(zhì)
量相同,體積小的物體容易沉。
3、潛水艇應用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過程與方法:
1、用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探究物體沉浮的原因。
2、學習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沉浮的因素。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在實驗中理解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和思想的意義。
2'感受科學原理應用于實際的巨大作用。
【教學重點】
用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探究物體沉浮的原因。
[教學難點】
學習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響沉浮的因素。
【教學準備】
小組實驗一:物體7種,分別是小石塊、泡沫塊、回形針、蠟燭、帶
蓋的空瓶、蘿卜、橡皮。
小組實驗二:水槽,一套相同體積不同質(zhì)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質(zhì)量不
同體積的立方體,實驗報告單。
小組實驗三:水槽(與實驗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實驗報告
單O
[教材處理]
本課活動內(nèi)容較多,考慮到探究時間限制,故把制作潛水艇的活動略
去,但本活動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動手能力是很有意義的-
可作為課外科技活動落實。另把"小瓶子實驗"中的裝液體改為裝沙
子,更方便操作。
[教學過程】
-'分析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規(guī)律:
1'導入:我們已經(jīng)知道?同一種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
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沒有關系。那么■不同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在水
中的沉浮與它們的輕重、體積大小有關系嗎?
2、按體積大小順序排列七種物體,再標出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
想一想,物體的沉浮和它的體積大小有關系嗎?
3、按輕重順序排列七種物體,再標出它們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想一
想?物體的沉浮和它的輕重有關系嗎?
(說明:兩次排列,隱含著如何整理信息的教學意義,在本課教學中
主要作為下面活動的契引,故不專門安排記錄單,僅用實物演示的方
法完成,其中表示沉浮可在排列后把浮的物體位置上移沉的物體位置
下移即可°)
4、當我們對這些物體進行比較時?為什么看不出它們的輕重、體積
大小與沉浮之間的關系?
二'控制其他因素進行研究:
1、引導:當遇到這種情況時,科學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變的
方法,來研究某一個因素是否對物體產(chǎn)生作用。今天老師就為大家準
備了兩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學都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小科學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體積不同質(zhì)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質(zhì)量不同體
積的立方體,讓學生推測它們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寫在實驗報告單上。
(建議:為了減少教師準備材料的辛苦,此活動也可以只給每個小組
提供一套材料,分小球類和立方體類,在完成自己組的實驗后可以跟
其他小組進行交換,既可提高活動效率,又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意識。)
沉浮與什么因素有今"實驗報告單
第()小組
實驗一:相同體積不同質(zhì)量的小球的沉?。◤闹氐捷p排列)
小球1號2號3號4號5號我們的發(fā)現(xiàn):
預測
結(jié)果
實驗二:相同質(zhì)量不同體積的立方體的沉?。◤男〉酱笈帕校?/p>
立方體1號2號3號4號5號我們的發(fā)現(xiàn):
預測
結(jié)果
3'小組領材料,實驗觀察,記錄分析。
4、組織交流:從這兩組材料的實驗中,我們得出什么結(jié)論?(第一
層次:物體的沉浮與自身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有父。第二層次;不同材料
構(gòu)成的物體,如果體積相同,重的物體容易沉;如果質(zhì)量相同,體積
小的物體容易沉。第三層次:體積大、質(zhì)量小的物體容易浮,體積小
質(zhì)量大的物體容易沉。)
5、為什么用上節(jié)課的物體進行比較看不出物體大小、輕重對沉浮的
影響,而用這兩組材料進行研究時能夠看出物體的輕重、體積大小與
沉浮的關系?(提醒學生對研究過程進行反思-認識到變量控制實驗
的意義和作用,體會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用小瓶子繼續(xù)研究:
1'潛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應用了什么原理
呢?讓我們來做個模擬實驗。
2、提供實驗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實驗報告單?學生小
組合作。
小瓶子沉浮實驗報告單
第()小組
小瓶子狀態(tài)大部分浮小部分浮沉到底
沙子數(shù)量
說明:沙子數(shù)量可用無、一點點、較多、裝滿來表述?也可以用占瓶
子體積的大致分數(shù)來說明。最后一列給學有余力的小組作其他狀態(tài)研
究,比如教材第6面的中間"浮在水中"(即懸?。顟B(tài)。
3、組織討論:這個活動改變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沒有改變的?
(改變了物體的質(zhì)量?物體的體積沒有改變。)
4、學生嘗試用這個實驗結(jié)論去分析潛水艇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礎上
閱讀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潛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潛艇有一個很大的壓載艙。打開進水管道?往壓載艙里裝滿海水,潛
艇會下潛,打開進氣管道,用壓縮空氣把壓載艙里的海水擠出艙外,
潛艇就開始上浮。
5、建議有興致的同學課外去制作簡易潛水艇。
板書設計:
2、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
小球的沉浮物體沉浮與自身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有關
立方體的沉浮控制變量
小瓶子的沉浮體積大質(zhì)量小易浮,體積小質(zhì)量大易沉
潛水艇應用沉浮原理
教學后記: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fā)生改變。
2、鋼鐵制造的船能夠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開的水量很大。
過程與方法:
1、用刻度杯測量橡皮泥排開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狀,使之能夠浮在水面上。
3、根據(jù)橡皮泥排開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斷。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認識到認真細致地采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過程中,懂得證據(jù)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物體在水中的沉浮可能發(fā)生改變。
【教學難點】
認識到認真細致地采集數(shù)據(jù)的重要。
【教學準備】
水槽1個-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塊,刻度杯1個,記錄表(教材第8
面)°
【教學過程】
-、觀察橡皮泥的沉?。▽嵭模?
1、導入:有的物體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體在水中是浮的。我們能
想辦法改變它們的沉浮嗎?
2、把一塊橡皮泥放入水里,觀察它的沉浮。
3、把一塊橡皮泥做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放入水中?觀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變橡皮泥形狀,橡皮泥的質(zhì)量有沒有發(fā)生變化?橡皮泥
的體積有沒有發(fā)生變化?(預設:若學生對橡皮泥的體積是否改變無
法確定,可出示刻度杯測量。從而得出,改變橡皮泥的形狀?質(zhì)量沒
有變,體積也沒有變,橡皮泥的沉浮狀態(tài)不會發(fā)生改變。)
二、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沒有辦法能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變橡皮泥
的形狀?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討論:同一塊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狀,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
在水面上,這是什么原因呢?(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概括:橡皮
泥浸入水的體積發(fā)生改變?導致在水中排開的水量發(fā)生了變化。)
三、比較橡皮泥排開的水量:
1、講授:我們把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排開的水量。排開的
水量可以用量杯來進行測量。方法是:放入物體后的刻度減去量杯原
有水的刻度就是物體排開的水量。(補充:排開的水量與我們平時說
的是排水量是有區(qū)別的,前者指的是物體排開水的體積,而后者是物
體排開水的重量。另外用量杯測量排開的水量還不是很精確,所以在
讀數(shù)的時候一定要細致?特別是觀察刻度時視線要與水凹面持平。)
2'取一個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實心團,
放入量杯中■觀察它排開的水量,做好記錄。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
水面的各種形狀,觀察它們排開的水量,也記錄在表格中。(教材第
8面)
3、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沉的形狀排開的水量小,即
浸入水的體積小,浮的形狀排開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體積大。從上
面的數(shù)據(jù)中我們發(fā)現(xiàn),橡皮泥浮起來的原因在于它的質(zhì)量不變,而浸
入水的體積增大。)
4、鐵塊在水中是沉的,鋼鐵造的大輪船卻能浮在水面上,還能裝載
貨物。對于這個問題,我們能解釋了嗎?如果要制造能裝載更多貨物
的超大輪船,你認為個怎樣做呢?
板書設計: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量杯里的水
橡皮泥的放入后排開的水量
量沉浮狀況
形狀水面刻度(毫升)
(毫升)
實心團200
沉的形狀200
浮形1200
浮形2200
浮形3200
改變物體排開的水量沉浮可能發(fā)生改變
船浮在水面上排開的水量很大
4、造一艘小船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
之增大。
2、科學與技術緊密相連,它們?yōu)槿祟惖陌l(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過程與方法:
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斷改進船的形狀,增大船浸入水中的體積。
2、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斷改進。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體會不斷改進設計對結(jié)果的影響。
2、感受人類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歷程,激發(fā)創(chuàng)造欲望。
【教學重點】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裝載量也隨之增
大。
[教學難點】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斷改進船的形狀,增大船浸入水中的體積。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水槽一個,橡皮泥若干-墊片或玻璃彈子若干。制作多媒
體。
學生準備:收集船的發(fā)展史資料和各種船的模型?造個性船需要的各
種材料。
【教材處理】
本課教材安排了5個活動內(nèi)容,為了更有效利用時間,我對教材作了
比較大的調(diào)整,把"用橡皮泥造船"和"哪艘船裝載的貨物多"合并
為“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賽",把原教材"船的發(fā)展史"和"船的展覽
會”合并作為第二個教學內(nèi)容?而把"用其他材料造船"放在最后?
可以比較機動的處理課堂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賽:
1、談話導入:
船是人類的偉大發(fā)明。自從有了船,人們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
駛,也可以把很多的貨物運送到遠方。今天讓我們來造一艘小船。不
過,我們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們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橡
皮泥小船比賽。
2、集體制訂比賽規(guī)則:用同體積的同種品牌橡皮泥?不準有其他的
添加物,比誰制造的小船裝載量大。時間限制在10分鐘內(nèi)。
3、學生分小組制作,教師提醒要考慮裝載物以和船的穩(wěn)定性。并控
制時間。
4、測試:哪艘船裝載的貨物多。
先在黑板上記錄各小組的序號和船名,再挑選幾個同學作為記錄員和
監(jiān)督員,由教師統(tǒng)一放墊圈的個數(shù)■每個組只有一次機會,提醒放的
時候動作要輕,墊圈在船體里的分布盡量均勻,一開始可以先統(tǒng)一多
放幾個?然后再逐個增加,和時記錄各組的小船的載重量(以沉下時
小船里的墊圈個數(shù)減1作為小船的載重量)。
5、讓幾個裝載量比較大的小組上臺介紹經(jīng)驗。
二、船的發(fā)展史和展覽會:
1、閱讀教材11面內(nèi)容?教師隨機介紹(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
序):木筏'獨木舟、明輪、帆船、氣墊船、遠洋貨船、現(xiàn)代客輪、
航空母艦。
2、學生補充介紹自己收集的關于船的知識,要求精要。
3、學生出示各類船的模型,集體觀看。
三、造個性船:
1、學生說說了解了船的發(fā)展、觀看了各種船模型后的體會。
2、討論如何制造自己喜歡的個性船,重點討論:我想造什么樣的小
船?我希望它有什么特點?造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
3、出示《我的造船計劃》,學生分組按計劃進行個性船的制作。
一、準備
1.決定造一艘什么船;
2.準備需要的材料。
二、制作
1.畫出船的設想草圖;
2.動手制作。
三'改進和完成
1.放到水里試試,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2.演示、介紹我的小船。
我的小船有哪些特點?
我的小船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4、交流:我的或同學的小船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四'拓展活動:
進行一次個性船展示會,舉行各類獎項的評比。
板書設計:
4、造一艘小船
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賽
造個性船
《我的造船計劃》
一、準備
二、制作
三、改進和完成
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越容易浮裝載量增大
5、浮力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
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2'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時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體,
浮力等于重力。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彈簧秤測量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懂得方法的改進有利于研究的順利進行。
2'懂得數(shù)據(jù)在分析解釋現(xiàn)象過程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
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準備]
小組實驗一:精確刻度杯一個,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小船等
物體。
小組實驗二:彈簧秤一個,一塊大泡沫塑料塊,一個底部帶小滑輪的
精確刻度杯(共用),細線,記錄表(教材13面)。
小組實驗三:在實驗二的材料基礎上,補充二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
塊,記錄表(教材14面)。
【教學過程】
-'感受浮力:
1'觀察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況,用手指
輕輕按壓小船,有什么感覺?分別把泡沫塑料塊'木塊'空瓶子壓人
水中?有什么感覺?
2、出示關于浮力的描述性定義: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塊往水中壓?手
能感受到水對小船和泡沫塑料塊有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我們稱它為
水的浮力。板書:浮力。
3、生活中我們什么時候感受到水的浮力?
4、出示教科書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圖,講解示意圖的含義。(當
泡沫塑料塊靜止浮在水面時,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
向相反°)
(設計說明: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課開始的基礎。教師要提
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讓學生感受,為繼續(xù)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礎。)
二、測量一塊泡沫塑料塊的浮力:
1、討論怎樣測量浮力:當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中時,它受到的浮力
有變化嗎?是多大呢?我們能用彈簧測力計測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
料塊受到的浮力大小嗎?
2、教師根據(jù)學生討論的情況,演示規(guī)范的測量方法,講解注意的地
方。特別要講清楚浮力的計算方法?可以讓學生看教科書第13頁的
示意圖,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未放入水前先測量泡沫
塑料塊受到的重力,再用線拉住泡沫塑料塊,使它進入水中一定的位
置,然后讀出彈簧測力計上拉力的數(shù)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塊受到
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塊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學生測量泡沫塑料塊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書的要求測量三
種狀況?分別把測量結(jié)果(拉力大小和排開的水量)記錄在表格中。
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記錄表(自重:牛頓)
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排開的水量
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開的水量之間的關系-得出:(板書)浸人水
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測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塊的浮力:
1、教師出示三塊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塊或者三塊不同大小的木塊,
讓學生預測: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或者木塊?完全浸人水中-
它們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嗎?
2、學生參照前一個活動的測量方法,獨立自主完成測量,把測量結(jié)
果填入記錄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與體積大小之間的父系。
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塊受到水的浮力記錄表
小泡沫塑料塊中泡沫塑料塊大泡沫塑料塊
自重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排開的水量
3、讓學生把前后兩個測量活動中所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泡沫塑料
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有怎樣的關系?()
4、把泡沫塑料塊壓入水里,一松手?為什么它會上浮?(浮力大于
重力)
板書設計:
5、浮力
浮力
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浮力大于重力上浮
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于重力
6、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
在,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時就下沉。
過程與方法:
1、設計實驗驗證下沉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彈簧秤測量下
沉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
2、畫示意圖,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體驗實驗驗證的重要意義。
2、懂得數(shù)據(jù)在分析解釋現(xiàn)象過程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下沉的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
可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設計實驗驗證下沉物體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彈簧秤測量下沉物
體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學準備】
每組一個彈簧秤、一個鉤碼、一個底部帶小滑輪的精確刻度杯、三塊
大小不同的石塊或磚塊、細線、記錄表(教材15面和16面)。
[教學過程】
-、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提問: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
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嗎?
2'聯(lián)系生活情形,并進行推測。如果學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
師可以出示一個系有細線的鉤碼,讓每組學生把鉤碼浸人水中,體驗
一下鉤碼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說明鉤碼受到了水的浮
力?
3、手的感覺是不太準的?我們能否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推測
呢?
小組討論設計驗證方法,特別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圖示畫出來。
交流學生的設計計劃?并按照計劃驗證?匯報結(jié)果。
研究的問題:
實驗方法:
所需器材:
實驗結(jié)果:
二'測量下沉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p>
1'測量鉤碼在空氣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記錄在表格中。
2、測量鉤碼分別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時對彈簧秤的拉力,記錄在表格
11:O
3、計算鉤碼受到的浮力大小,與鉤碼排開的水量進行比較,找出其
中的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一個下沉物體浸人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
也越大°)
下沉物體受到的浮力記錄表
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
在空氣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開的水量
4、分別測量大、中、小三塊石塊完全浸人水中時受到的浮力大小,
記錄在表格中。
5、計算石塊受到的浮力大小,與它們排開的水量進行比較,找出其
中聯(lián)系。
小石塊中石塊大石塊
在空氣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開的水量
6'分析兩次測量所得的數(shù)據(jù),找出下沉的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
小規(guī)律。(大小不同的物體完全浸人水中,它們在水中受的浮力大小
也與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有關,體積G非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
大°)
三、用浮力和重力的關系解釋沉浮現(xiàn)象:
1、概括: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浸人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
有關?浸人水中的體積(排開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參照教科書第12頁的示意圖,試著用物體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圖來解
釋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體沉浮的原因。(具體見教師用
書)
板書設計:
6'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
下沉的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浮力小于重力下沉
浮力大于重力上浮
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液體的性質(zhì)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
2、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許多。
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一個典型的"觀察一發(fā)現(xiàn)一推測一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
程。
2、通過加熱液滴和調(diào)制液體來探索未知液體的性質(zhì)。
3、學會給液滴加熱的技能。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確定一種物質(zhì)的性質(zhì),需要很多的證據(jù)。
【教學重點】
經(jīng)歷一個典型的"觀察一發(fā)現(xiàn)一推測一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
程。
【教學難點】
懂得確定一種物質(zhì)的性質(zhì),需要很多的證據(jù)。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一個馬鈴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
小組實驗:每組一個馬鈴薯、酒精燈'不銹鋼調(diào)羹2個、濃鹽水、40
克食鹽、40克白糖、2只燒杯、一根筷子。
[教材處理]
考慮到學生往往已經(jīng)有鹽水能讓馬鈴薯浮起來的認知,在演示實驗中
教師有意識的把另外一個杯子里溶解味精,當然也可以采用糖或者幾
種物質(zhì)的混合,這樣就避免了讓學生一下子猜中答案,激發(fā)學生探究
的興趣。
[教學過程】
-'馬鈴薯的沉浮:
1'觀察馬鈴薯的沉浮。
(1)推測馬鈴薯放人水中是沉還是浮。
(2)把馬鈴薯輕輕放人清水中,觀察它的沉浮狀況。
(3)把馬鈴薯從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輕輕放人另一個杯子中,觀
察它的沉浮。
怎樣解釋馬鈴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響馬鈴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
怎么解釋馬鈴薯的沉浮現(xiàn)象?
二、觀察比較兩種液體:
1、觀察兩杯液體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熱實驗?教師先指導加熱的方法,然后從兩個杯子里各
取幾滴液體,分別滴在不銹鋼調(diào)羹上加熱,比較液滴變干后留下的痕
跡。(液滴加熱:各取一滴液體來觀察一下:把液體滴在不銹鋼調(diào)羹上?
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觀察比較液滴變干后留下的痕跡。加熱后,其
中一個不銹鋼調(diào)羹上會留下比較明顯的白色顆粒物。)
3、觀察兩種留下的痕跡,有什么不一樣,兩種液體一樣嗎?能使馬鈴
薯上浮的液體有什么特點?
三'調(diào)制一杯使馬鈴薯浮起來的液體:
1'提問: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質(zhì)就能夠使馬鈴薯浮起來呢?
2、每個小組調(diào)一杯鹽水試試,馬鈴薯在鹽水中能上浮嗎?
注意調(diào)制鹽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鹽,食鹽
溶解后,放人馬鈴薯檢驗是否浮起來,并做好記錄,直到馬鈴薯浮起
來為止。(提示:這里不要學生一下子把全部食鹽倒人杯中,如果這
樣,學生就探索不到液體濃度與馬鈴薯沉浮的關系了。并不是只要水
中溶解了物質(zhì)就能夠使馬鈴薯浮起來的,濃度不夠、液體的密度不夠
大,馬鈴薯是不會浮起來的學生在調(diào)制的過程中,一次次地加鹽,馬
鈴薯沒有立即浮起來?當食鹽溶液的密度超過馬鈴薯的密度時?馬鈴
薯才浮起來。)
實驗記錄
水的量食鹽的量沉浮情況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3、如果時間允許,讓學生用同樣方法,制作一杯糖水進行檢驗,或
者制作更多的溶液進行檢驗。(設計目的:不局限于用食鹽做實驗,
調(diào)制不同的液體來檢驗學生的猜想,這樣對學生形成嚴謹?shù)乃季S有很
大的幫助。)
4、思考:從實驗現(xiàn)象和結(jié)果分析,怎樣的液體才會使馬鈴薯浮起來。
四'閱讀資料:
閱讀本課的資料,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
板書設計:
7、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
液滴加熱
調(diào)制液體
觀察一發(fā)現(xiàn)一推測一驗證
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
8'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體積的水重的物體,在水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水輕的物體,
在水中上浮。
3、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
物體,在液體中上浮。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簡單的推測、驗證活動獲得數(shù)據(jù),并轉(zhuǎn)化為證據(jù),培養(yǎng)邏輯
思維能力。
2、整理所學的知識,進行概括總結(jié),形成科學概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是有規(guī)律的?規(guī)律是可以被我們認識的。
【教學重點】
上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們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
以用測力計測出浮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
運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準備】
每組一個鉤碼'一個馬鈴薯'一個彈簧秤、一杯清水、濃鹽水、糖水'
酒精'量筒'天平。
【教學過程】
-'測量鉤碼在不同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1、討論:馬鈴薯在有的液體中下沉,在有的液體中上浮■是不是馬
鈴薯在不同液體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p>
2、討論:怎樣用實驗驗證自己的推測。
3、用鉤碼代替馬鈴薯進行研究。按照第6課學過的方法>分別測量
鉤碼在清水、濃鹽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數(shù)據(jù)進
行比較,驗證原來的推測。
鉤碼在不同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清水濃鹽水濃糖水酒精
在液體中的重
量
受到的浮力
4、根據(jù)鉤碼受到的浮力大小,進一步類推馬鈴薯在不同的液體中受
到的浮力大小情況,從而驗證學生原來的推測。(建議:在這個分組
實驗中,測量鉤碼在酒精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活動,只要有一個小組完
成即可,這樣可以節(jié)約實驗材料,又不影響驗證的結(jié)果。)
二'推測與驗證:
1'思考:物體在不同的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為什么會不同呢?影響馬
鈴薯浮力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2、從馬鈴薯和液體的重量去比較會有什么結(jié)果?比較重量的前提條件
是什么?(引導學生思考要在同體積的情況下比較重量。)
3、推測同體積的清水和濃鹽水重量是否相同,進一步推測與同體積
的馬鈴薯比較?重量是否相同。
4、如果要驗證我們的推測,那么怎樣比較同體積的馬鈴薯、清水和
濃鹽水的輕重?
5、用天平比較同體積的馬鈴薯、清水和濃鹽水的輕重,得出數(shù)據(jù)。
同體積的馬鈴薯、清水和濃鹽水的輕重比較
馬鈴薯清水濃鹽水
重量
6'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我們知道馬鈴薯沉浮的秘密了嗎?物體的沉浮
與液體有什么關系呢?
小結(jié):馬鈴薯比同體積的清水重,而比同體積的濃鹽水輕-這就是造
成馬鈴薯沉浮變化的原因。
三、判斷塑料塊的沉?。?/p>
1、觀察教科書提供的資料,判斷塑料塊在不同液體中的沉浮情況,
并說說判斷的理由。
2、觀察教科書第20頁中間的2張圖片,根據(jù)這些物體的沉浮關系-
我們能判斷這些物體的輕重嗎?注意:判斷輕重的前提條件是同體積。
四、沉浮原理的應用:
比重計的作用可以教師講解為主?或者用多媒體課件配合講解。
五、整個單元的總結(jié):
這是對整個單元的科學概念的梳理和總結(jié)。教學時,教師可以從簡單
到復雜進行梳理,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進行梳理??梢栽O計一些有層次的問
題進行整理:
1、怎樣用浮力和重力的關系,來解釋物體的沉浮現(xiàn)象?
2、不同材料構(gòu)成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規(guī)律?
3、石塊在水中的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同體積的石塊與水的輕重比
較有關)
4、木塊在水中的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同體積的木塊與水的輕重比
較有關)
5、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同體積的物體與水的輕重比
較有關)
6、物體在液體中的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同體積的物體與液體的輕
重比較有關)
板書設計:
8、探索馬鈴薯沉浮的原因
不同液體對物體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比同體積的液體重的物體,在液體中下沉
比同體積的液體輕的物體?在液體中上浮
測力計
第二單元熱
1'熱起來了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有多種方法可以產(chǎn)生熱。
2、加穿衣服會使人感覺到熱,但并不是衣服給人體增加了熱量。
過程與方法:
1、自主設計實驗探究衣服是否能為身體增加熱量。
2、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xiàn)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邏輯的實驗結(jié)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對熱現(xiàn)象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
2、尊重客觀事實。
【教學重點】自主設計實驗探究衣服是否能為身體增加熱量。
【教學難點】設計'驗證"衣服能不能自己產(chǎn)生熱”的活動
【教學準備】溫度計'毛巾'實驗記錄單等
[教學過程】
——引入:
師與學生握手感覺手涼手熱。
師:你有什么辦法使我(或你)的手熱起來嗎?(板書課題:熱起來
7)
師:大家思考過沒有■為什么搓手能使我們的手熱起來?(摩擦產(chǎn)生
了熱)
二、討論使我們身體熱起來的原因
1、冬天,我們覺得很冷時?有什么辦法使我們的身體熱起來?
2、小組討論交流(老師板書時分四類板書1、外界物質(zhì)直接給予熱;
2、外界物質(zhì)吃進我們身體變成熱;3、自身運動產(chǎn)生熱的;4、保溫
的)
3、分析使我們身體熱的原因
師:分析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們的身體熱起來的?
板書:曬太陽、溫泉、烤火……(外界物質(zhì)給予熱量)
吃食物(外界物質(zhì)吃進身體產(chǎn)生熱量)
跑步等運動(血液循環(huán)加快)
加穿衣服、蓋被子一-一?
師:加穿衣服后,我們的身體為什么會感覺熱起來呢?
討論匯報(加穿衣服使我們熱起來的原因-----衣服能生熱;衣服不能
生熱??衣服的作用是保溫,阻止熱量散發(fā),同時阻擋冷氣進入…)
(通過提出這樣一個發(fā)散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為什么會熱起
來,熱的產(chǎn)生跟什么有關?在師生交流活動中,知道使身體熱起來的
一些方法?同時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產(chǎn)生熱的問題。)
三、研究衣服否生熱的問題
1、師: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窩時,你的被子是涼還是熱的呢?說明
什么?
2、學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熱呢?我們怎么研究這個問題?
4、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加穿衣服是不會給身體增加熱量。
(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通過討論、驗證衣服能不能自己產(chǎn)生熱的活動,使學生經(jīng)歷"問題
——解釋——思維論證——實驗驗證”的探究過程。在交流活動中
學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嚴謹?shù)牡胤剑處熞秃⒆觽兗w研討,發(fā)現(xiàn)
問題,提出調(diào)整建議)
6、學生分組驗證實驗,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進行交流。
四'小結(jié):
1、通過實驗,你們現(xiàn)在是怎么認為的?
2、通過實驗研究你們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3、通過實驗研究你們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過實驗你們有什么新的問題?
板書設計:1、熱起來了
曬太陽、溫泉、烤火……(外界物質(zhì)給予熱量)
吃食物(外界物質(zhì)吃進身體產(chǎn)生熱量)
跑步等運動(血液循環(huán)加快)
加穿衣服、蓋被子一一(衣服不能生熱,衣服的作用是保溫,阻止
熱量散發(fā),同時阻擋冷氣進入)
2、給冷水加熱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水受熱以后體積會增大,而重量不變。
過程與方法:
1、從影響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熱后產(chǎn)生的變化。
2、設計實驗,觀察水受熱以后重量和體積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樂于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愿意積極探索。
【教學重點】
1、今注水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
2、設計實驗,觀察水受熱以后重量和體積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教學難點】研究水受熱上浮的原因
【教學準備】為每組準備: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熱水,冷水;
天平■試管;氣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要使一杯冷水變成熱水,有哪些方法?
2、師生交流。
(預設:這個活動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共同股權(quán)投資合同范本
- 關于續(xù)簽監(jiān)控合同范本
- 涼皮店用工合同范例
- 事業(yè)單位勞務合同范本3篇
- 公司考核合同范本
- 下班無償保潔合同范本
- 入股銷售合同范本
- 北京貸款合同范本
- 農(nóng)業(yè)設備運輸合同范例
- 公司簽承攬合同范本
- 《養(yǎng)老保險的理念》課件
- LY/T 3400-2024荒漠與荒漠化防治術語
-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英語教研組工作計劃
- 2025年往年教師職稱考試試題
- 山東省海洋知識競賽(初中組)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 服務行業(yè)人力資源薪酬體系管理與優(yōu)化
- 《蔚來發(fā)展》課件
- 幼兒園開學前的廚房人員培訓
- 《幼兒教育政策與法規(guī)》教案-單元6 幼兒園的工作人員
- 虛擬制片技術在VRAR應用中的角色建模與渲染-洞察分析
- 2024年山東商務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