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部編語文九年級下冊古詩理解性默寫和鑒賞選擇題練習 (原卷和解析)_第1頁
2022-2023學年部編語文九年級下冊古詩理解性默寫和鑒賞選擇題練習 (原卷和解析)_第2頁
2022-2023學年部編語文九年級下冊古詩理解性默寫和鑒賞選擇題練習 (原卷和解析)_第3頁
2022-2023學年部編語文九年級下冊古詩理解性默寫和鑒賞選擇題練習 (原卷和解析)_第4頁
2022-2023學年部編語文九年級下冊古詩理解性默寫和鑒賞選擇題練習 (原卷和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2022—2023學年部編語文九年級下冊古詩理解性默寫和鑒賞選擇題練習(原卷和解析)期末復習:部編版九年級下冊古詩理解性默寫和鑒賞選擇題練習

《漁家傲·秋思》

一、理解性默寫

唐代詩人李益詩句“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抒寫了戍邊將士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漁家傲·秋思》中表述同樣感情的句子是:,,。

《漁家傲·秋思》中表現(xiàn)將士們思家與報國矛盾心情的詩句是:,。

《漁家傲秋思》中抒發(fā)征夫戍邊難歸的無奈和對家鄉(xiāng)的眷念之情且表述了主旨的詩句是:,。

漁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邊地秋景的悲涼奇異的詩句是:,。

古詩鑒賞

這首詞的上下片分別以什么表述方式為主;全詞表述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下面對范仲淹的《漁家傲》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詞是邊地生活經(jīng)歷的寫照,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表述了戍邊將士思念家鄉(xiāng)、渴望為國建功的情懷。

B.這首詞通過“塞下”“長煙落日”“霜”等詞語寫出了邊塞秋季的景色特點。

C.“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是說,衡陽的大雁飛去,沒有絲毫想留下來的意思。

D.“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形象描繪了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guān)閉城門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同時點明了戰(zhàn)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

3.對范仲淹的《漁家傲》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詞寫出了我國北方秋季的景物特點,從詞中的“塞下”“霜”等詞語可以看出。

B.“衡陽雁去”是說“大雁向衡陽飛去”而不是“大雁從衡陽飛走了”。

C.這首詩既表述了將士的愛國之心,又流露出思念親人和家鄉(xiāng)的感情。

D.這首詩感情悲觀而又消極,表述了鮮明的反戰(zhàn)、厭戰(zhàn)情緒。

2.《江城子·密州出獵》

一、古詩默寫

1.《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詞中借用典故,表述渴望得到重用,愿馳騁疆場、為國立功的句子是:,。

2.《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抒發(fā)主人公殺敵為國、守衛(wèi)邊疆的豪情壯志的詩句是是:,,。

3.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以孫權(quán)自喻,表明建功立業(yè)心志的詩句是:,,。

4.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抒寫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壯志未酬的感嘆的詩句是:,,。

二、古詩鑒賞

1.首句“狂”字有何作用?

2.“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述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3.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這首詞上闕濃墨重彩地描繪出獵時的場面,下闋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一位挽弓勁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詩人的豪情狂態(tài)和關(guān)心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

B.詞中“卷”字極具表現(xiàn)力,既寫出了出獵時千騎奔騰的壯闊場景,又表現(xiàn)了出獵者情緒高昂的豪邁氣概,為凸顯“老夫”的狂放形象營造氛圍。

C.詩人在詞中多次用典,以孫權(quán)、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敵人,直接表述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馳騁沙場、殺敵報國的強烈愿望.

D.詩人用語剛勁,揮灑自如,融敘事、言志、用典為一體,完成了藝術(shù)形象的塑造,體現(xiàn)出詩人粗獷、豪放的風格。

3.《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一、古詩默寫

表現(xiàn)閑居家中心情苦悶,借酒澆愁,渴望著重上前線,揮師北伐的句子是:,。

寫出在夢中重回軍營,檢閱著各路兵馬,準備出征的句子是:,,。

描寫投入戰(zhàn)斗,英勇殺敵的驚險場面的句子是:,。

二、古詩鑒賞

請任選一角度,賞析“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一句。

下列對《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詞題為“壯詞”,“壯”在它形象地描繪了抗金部隊的壯盛軍容、豪邁意氣、壯闊的戰(zhàn)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殺敵報國的一片壯心。

“八百里”出自《世說新語》,用典貼切,描繪了秋天沙場點兵場面的遼闊、宏大與蒼涼,烘托出一幅肅殺、莊嚴的戰(zhàn)爭畫面。

結(jié)句“可憐白發(fā)生”筆鋒陡轉(zhuǎn),與之前的夢境形成鮮明對比,情感由雄壯變得悲壯,壯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憤躍然紙上。

全詞虛實結(jié)合,首尾寫實,“夢回吹角連營”一句即寫夢境,激情直瀉,打破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常規(guī)寫法,凸顯藝術(shù)上的獨創(chuàng)。

選出賞析有誤的一項()

“壯”是這首詞的風格特色,即在情感、形象、語言諸方面都豪放、壯美。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边@三句生動地描述了想象中的軍營生活,形象地表述了對從軍殺敵、建功立業(yè)的向往。C.“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边@兩句描寫了戰(zhàn)斗場面,馬快弦急說明戰(zhàn)斗的激烈和順利。

D.最后一句充滿了壯志不遂的抑郁、憤慨,滿含悲壯之情。

4.《滿江紅·小住京華》

古詩默寫

1.秋瑾的《滿江紅》中“,,,”運用短句,節(jié)奏明快,格調(diào)高昂,豪邁雄健,將身不能為男兒,心卻不讓須眉的苦悶表述得淋漓盡致。

2.秋瑾的《滿江紅》中“”一句是化為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的詩句,

3.秋瑾的《滿江紅》中,以外在自然景觀的清秀明麗,反襯青春蹉跎而又無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的句子是:“,”。

二、古詩鑒賞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本次所表述的思想感情。

2.下列對《滿江紅》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詞是詞人中秋節(jié)的述懷之作,題目中的“京華”指現(xiàn)在的北京。

B.“為籬下黃花開遍”中的“為籬下”化用陶潛“采菊東籬下”的典故。

C.“四面歌殘終破楚”運用了對比手法,反映詞人對沖破家庭牢籠的渴望。

D.“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展現(xiàn)了詞人巾幗英雄的形象。

3.下列對《滿江紅》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寫京城的氣候特點。前句化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人比黃花瘦”,既有沖破家庭牢籠的興奮,也有寓居客棧的愁苦。

B.“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寫國家和個人的處境。前句化用“四面楚歌”這個典故,表述對時局的憂慮,后句表述對在浙江時那段貴婦人生活的留戀。

C.下片前四句,運用“身”與“心”、“列”與“烈”四字諧音和意義不同的顯著變化,表述了詞人的抱負、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轉(zhuǎn)變,凸顯了一個巾幗英雄的形象。

D.全詞以抒情為主,在抒發(fā)悲情的同時,顯露出剛烈女性特有的英雄氣質(zhì)。上片和下片之間,語意貫通,而下片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愈加悲憤和壯烈。

5.《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一、古詩默寫

《定風波》詞中寫詞遇到突如其來的風雨,頂風沖雨,從容前行的句子是:,?。

《定風波》詞中描寫歸途中遇雨,同行狼狽,詞人卻放慢腳步,卻不在意風雨,吟詩長嘯的句子是:,。

《定風波》詞中的,,這三句飽含人生哲理,也是點睛之筆。詞人認為只要懷著輕松曠達的心情去面對人生的一切風雨,也就無所謂風雨無所謂晴了。

古詩鑒賞

簡要分析本詞的主旨。

2.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詞的上闕寫雨中情形,詩人不理會那穿林打葉之聲,吟嘯徐行,無一絲慌亂之意,與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狽”形成鮮明對照。

B.詞末句的“歸去”取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照應上闕的“一蓑煙雨”句,表述了詩人擺脫政治上的風風雨雨、歸隱田園的決心。

C.全詞從敘事到抒情,以表述感受、見解到體現(xiàn)詩人的襟懷、個性。

D.詩人以曲筆抒寫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機地融合統(tǒng)一在一起,讀來令人深受啟迪。

3.對蘇軾的《定風波》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本首詞表現(xiàn)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B.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不僅描繪出雨驟風狂,而且又以“莫聽”二字表述了對狂風驟雨的厭惡之情。“何妨吟嘯且徐行”,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

C.“竹杖芒鞋輕勝馬”,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耙凰驘熡耆纹缴?,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D.結(jié)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笔秋柡松芾硪馕兜狞c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

6.《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一、古詩默寫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把國家興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漁唱,表述內(nèi)心寂寞悲涼的心情的句子是:“,”。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以飽蘸著久歷艱難和劫后余生的血淚的筆觸,概括國家和個人的激劇變化的情況,寫下的感慨深沉的句子是:“,”。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組成一幅富有空間感的恬靜、清婉、奇麗的畫面,將充滿閑情雅興的生活情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的詞句是:“,”。

二、古詩鑒賞

1.簡要概括本詞主旨。

2.下面對這首司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是宋代詞人陳與義晚年追憶洛中朋友和舊游而作的。此詞直抒胸臆,表情達意真切感人。

B.這首詞的上片寫詞人在往昔歲月中沉湎于午橋宴飲,流連于洛城繁華,晝夜游樂,豪情不再。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一句表現(xiàn)了詞人對世事滄桑的感喟:經(jīng)歷國破家亡的流離之苦,看破爾虞我詐的宦海沉浮……

D.“古今多少事,漁唱起更”一句將古今悲慨、國恨家愁,都融入“漁唱”之中。將沉摯的悲感化為曠達的襟懷。

3.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詞以回憶洛中舊游起筆,首句寫聚會英才,作豪爽語,為全詩奠定悲壯的基調(diào)。

B.“長溝流月去無聲”一句,造語更為生動、奇巧,巧妙地唱嘆出令人難忘的往事。

C.“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寫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畫面清麗,宛如目前。

D.“二十余年如一夢”,既指洛中舊游之美如夢,也指國破家亡帶來的空幻之感。

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一、古詩默寫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表述因歲月流逝、功業(yè)無成而生的愁思與抑郁,也表述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與痛苦的詩句是::,?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nèi)心矛盾的句子是:,?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幻想飛入月宮,形象、委婉地表述要掃清朝廷一切投降勢力,把光明帶給人民的報國理想和堅定信念的詩是:,,。

二、古詩鑒賞

1.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起句“轉(zhuǎn)”、“又”字,抒發(fā)了對日月輪回、人生短暫的感傷,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

B.“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通過問月來表述年事漸高、無可奈何的情感。

C.“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運用借喻手法表述鏟除朝廷中投降派的決心。

D.本詞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借月詠懷,語言蘊藉而又不失明快。

2.下列對這首詞作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ǎ?/p>

A.開篇破題,寫中秋圓月皎潔似金波,升高后逐漸變得像重新磨過的銅鏡般明亮。

B.詞人舉杯賞月,由月亮聯(lián)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勸酒提問,浪漫有意趣。

C.作為豪放派詞人,在本詞中運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義風格明顯。

D.結(jié)句展現(xiàn)了奇特的想象:要飛奔月宮,砍去婆娑的桂樹,讓清光灑滿人間。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古詩默寫

1.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詞中寥廓的意境與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

2.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詞中以簡古疏墨之筆,勾勒了一幅充滿蕭索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側(cè)面圖的句子是:,。

3.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詞中點明出行目的地的是:,。

二、古詩鑒賞

1.對納蘭性德的《浣溪沙》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點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聯(lián)想起同是納蘭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

“北風吹斷馬嘶聲。”“北風”言明時節(jié)為秋,亦稱“秋聲”。邊地北風,從來都音聲肅殺,聽了這肅殺之聲,只會使人愁緒紛亂,心情悲傷。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以簡古疏墨之筆勾勒了一幅溫馨的邊塞夕照圖。

“古今幽恨幾時平”,極寫出塞遠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關(guān)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衛(wèi)邊士卒萬里懷鄉(xiāng)之浩嘆,而是納蘭對浩渺的宇宙,紛繁的人生以及無常的世事的獨特感悟。

2.下列對《浣溪沙》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點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聯(lián)想起同是納蘭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

“北風吹斷馬嘶聲”,邊地北風,從來都音聲肅殺,聽了這肅殺之聲,只會使人愁緒紛亂,心情悲傷。

“一抹晚煙荒成壘,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以簡古疏墨之筆勾勒了一幅充滿蕭索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圖。晚煙一抹,裊然升起,飄蕩于天際,營壘荒涼而蕭瑟;時至黃昏,落日半斜,沒于旗桿,而關(guān)城依舊。

D.“古今幽恨幾時平!”極寫出塞遠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這是納蘭對自己身世的獨特感悟。抒發(fā)了奉使出塞內(nèi)心極度的凄惘之情。

9.《十五從軍征》

一、古詩默寫

《十五從軍征》中寫近景及其荒涼的詩句是:,。

《十五從軍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詩句是:,。

古詩鑒賞

1.下列對《十五從軍征》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詩人以“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開篇,看似平淡,卻耐人尋味,含蓄點出了戰(zhàn)爭周期之長和當時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從”到“中庭”四句,由遠及近,側(cè)面寫出主人的家荒涼破敗的景象,控訴了戰(zhàn)爭對普通人生活的毀滅。

C.詩的最后兩句通過對老兵“出門張望,老淚縱橫”這一動作細節(jié)描寫,進一步抒發(fā)了老兵心中的悲涼之感。

D.全詩以老兵回家的情感變化為線索:,滿懷希望——希望落空——徹底失望——悲哀流淚,有波瀾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2.下列對《十五從軍征》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八十始得歸”中的“始”字,巧妙地傳達出主人公從軍多年思念家鄉(xiāng),盼望與親人團聚的迫切心情,給全詩籠罩了一層凄涼悲傷的感彩。

B.“兔從狗竇入,難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以樂景寫哀情,寫老兵出征歸來,看見故居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情形。

C.“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兩句是細節(jié)描寫,將老兵舉目無親、孤身一人、寂寞難耐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讀后令人心酸。

D.這是一首第一人稱的敘事詩。該詩借一個老兵從軍多年回家后的所見所聞,揭露了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奴役。

10.《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一、古詩默寫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運用互文的修辭手法的詩句是:,。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體現(xiàn)離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感,并與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境相似的詩句是:,。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沙漠冰封,愁云慘淡的景象的詩句是:,。

二、古詩鑒賞

1.對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下面詩句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胡琴琵琶與羌笛”句,并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但仍然能間接傳達出一種熱鬧的場面。

B.“風掣紅旗凍不翻”,雪大風小,紅旗一動不動,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jié)傳神地寫出了天氣的奇寒。

C.“雪上空留馬行處”,既寫出了對行者的難舍與留戀,也表現(xiàn)了自己因歸期未卜而惆悵的心情。

D.詩歌主要寫雪景,而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設置鮮紅一點,反襯得整個世界更潔白,更寒冷。

2.下列對《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第一句寫邊塞風狂雪早?!熬怼?、“折”從正面、側(cè)面描寫狂風怒號、遍地肅殺的景象。

B.第五句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氣勢磅礴地勾畫出瑰奇壯麗的邊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huán)境。如此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必將是無比艱辛的。

C.第三句運用對比的手法表現(xiàn)邊塞的奇寒叫人難以忍受。

D.第六句描寫?zhàn)T別的情景,連舉三種樂器,運用借代手法,寫出送別宴上的熱鬧情景。

11.《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一、古詩默寫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贊揚孫權(quán)年少有為,不畏強敵,并戰(zhàn)而勝之的句子是:“,?!?/p>

歷代詩人常常喜歡登臨古跡,借以抒情言志。杜牧曾發(fā)出“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感慨,辛棄疾在《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的“??!币灿形锸侨朔堑泥祰@。

二、古詩鑒賞

下列對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這是一首懷古詩。通過對英雄人物的歌頌,諷刺了南宋統(tǒng)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無能。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這兩句詞,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可謂“驚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是說三國時代的孫權(quán)年紀輕輕就統(tǒng)率千軍萬馬,雄踞東南一隅,英武了得。

“生子當如孫仲謀”一句本是曹操的語言,現(xiàn)在由辛棄疾口中說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奮發(fā)圖強的呼聲。

下列對《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這首詞中,南鄉(xiāng)子是詞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詞的題目。

詩歌的上闕化用了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用得不落痕跡,貼切自然。

本次下闕落筆眼前引遐思,令詞人慕古傷今,憂患惆悵。

“生子當如孫仲謀”,此處贊嘆孫權(quán)的雄才大略,實際上暗指類似東吳占據(jù)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沒有出一個像孫權(quán)那樣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

12.《過零丁洋》

一、古詩默寫

1.“,”兩句概括寫出詩人被捕前的全部經(jīng)歷,以示自己的艱難遭遇。

2.用比喻的修辭描述國事和自身境況的詩句是:“,”。

3.表述舍生取義的高尚情操的句子是:“,”。

二、古詩鑒賞

1.簡析“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兩句詩的作用。

2.下列對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個人的仕途經(jīng)歷和抗敵歷程,突出生平的艱辛,命運的多舛。

B.“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將國家局勢與個人命運交織在-起,沉痛述說國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過“惶恐”“零丁”兩個詞語,寫出兵敗被俘后內(nèi)心的憂嘆。

D.尾聯(lián)自問自答,想到自己難逃一死,充滿悲憤無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對國家的忠誠。

3.下面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通過寫過零丁洋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充分體現(xiàn)詩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jié)。

B.本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摯深沉。

C.“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采用擬人、對偶的修辭,借地名表現(xiàn)內(nèi)心孤苦無依的苦痛。

D.本詩風格慷慨悲涼。始為悲憤,終為高亢,表現(xiàn)了詩人的錚錚鐵骨、耿耿忠心。

13.《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一、古詩默寫

1.《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中寫潼關(guān)的雄偉氣勢,暗示它是兵家必爭之地的詩句是:“,,”。

2.《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中點出無限傷感原因的詩句是:“,”。

3.《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中張養(yǎng)浩途經(jīng)潼關(guān),看到的是“,”的景象。

二、古詩鑒賞

1.請談談你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2.曲的開頭描寫潼關(guān)的地勢,作用是什么

3.對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內(nèi)容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關(guān)之狀;“如怒”河流奔涌之狀。潼關(guān)外臨渭河,內(nèi)有嵩山。首句極言潼關(guān)地勢險要,已萬兵家必爭之意。

B.”望西都,意躊躕”寫駐馬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蔽鞫肌奔撮L安,曾經(jīng)是好幾個朝代的都城,可眼前只剩下一片凄涼。

C.“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來只是回顧歷史,而沒有直接提到戰(zhàn)爭,然而歷代改朝換代的戰(zhàn)爭的慘烈圖景卻躍然紙上。

D.通過懷古表現(xiàn)對民間疾苦的關(guān)懷與同情。立意精辟,主題深刻,氣勢雄渾,感情深沉。

14.《南安軍》

一、古詩默寫

1.文天祥《南安軍》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決心的詩句是:,。

2.文天祥《南安軍》中運用對比手法,突出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的詩句是:,。

3.文天祥《南安軍》中略點行程中的地點和景色,此處寫梅花不是實景,而是因梅嶺而說到梅花,借以和“風雨”對照,初步顯示了行程中心情沉重的詩句是:,。

二、古詩鑒賞

1.“歸鄉(xiāng)如不歸”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本詩的主旨情感。

3.賞析《南安軍》,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此處寫梅花不是實景,而是因梅嶺而說到梅花,借以和“風雨”對照,初步顯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B."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不歸!"兩句,上句是說行程的孤單,而用問話的語氣寫出,顯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說這次的北行,本來可以回到故鄉(xiāng)廬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雖經(jīng)故鄉(xiāng)而猶如不歸。

C.“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蔽奶煜檎驹趲X上,遙望南安軍的西華山,以及章江,慨嘆青山與江河是永遠存在的,而城郭則由出嶺時的宋軍城郭,變成元軍所占領(lǐng)的城郭了,所懸之旗也將隨之易幟了。

D."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詩人文天祥收到敵人的虐待,吃不上飯,在夢中采摘野菜吃。

15.《別云間》

一、古詩默寫

1.《別云間》中坦露對故鄉(xiāng)、親人的依戀不舍之情的詩句是:,。

2.夏完淳的《別云間》中,表現(xiàn)出詩人的英雄氣節(jié)和豪邁情懷的句子就:,。

3.夏完淳的《別云間》中,抒發(fā)詩人壯志難酬的悲憤情感的詩句是:,。

二、古詩鑒賞

1.請賞析“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的表述作用。

2.分析本詩的主旨情感。

3.對《過零丁洋》《別云間》兩首詩理解不正確的-項是()

A.《過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詩,四聯(lián)八句,全詩押的是ing韻;《別云間》是一首五言律詩,也是四聯(lián)八句,押的是an韻。

B.《過》詩多用對偶句,如“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對仗極為工整。

C.《別》詩中“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聯(lián)點明自己被捕,過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時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鐘儀那樣忠于故國的意志。

D."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全詩透露出內(nèi)心的恐懼和對前途的迷惘。

16.《山坡羊·驪山懷古》

一、古詩默寫

1.《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中有“望西都,意躊躇,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钡木渥?,《山坡羊·驪山懷古》中與此意境相似的語句是:,,

2.曲中再現(xiàn)驪山和阿房宮舊址荒涼景象語句是:,。。

3.曲中表明對歷史興亡的大徹大悟,對王朝爭權(quán)奪位的否定(表現(xiàn)詩人感時傷懷的情緒,慨嘆歷史更迭的無情和必然)的語句是:,;,。

二、古詩鑒賞

1.請賞析“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的表述效果。

2.請賞析“當時奢侈今何處”的表述作用。

3.對《山坡羊.驪山懷古》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驪山懷古》中的”阿房一炬”,同杜牧《阿房宮賦》中的”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同指一事,即秦始皇極盡奢華修造的阿房官,被進入咸陽的項羽付之一炬。

B.這首散曲是在登臨古代帝王宮殿遺跡之后抒發(fā)的感慨。

C.《驪山懷古》中的“至今遺恨迷煙樹”,其敘事的主體是“列國周齊秦漢楚”“迷煙樹”同蘇軾《赤壁懷古》詞中的“灰飛煙滅"語義相同。

D.《驪山懷古》的尾句“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孤立地看,似乎顯得消極,但整體把握全曲,則不難看出一位封建文人對歷史興亡的徹悟。

17.《朝天子·詠喇叭》

一、古詩默寫

1.《朝天子.詠喇叭》形象的寫出宦官欺壓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傾家蕩產(chǎn)的句子是:,,!

2.《朝天子·詠喇叭》一詩中,借詠喇叭諷刺宦官狐假虎威,為害軍民的句子是:,。

二、古詩鑒賞

1.請自選角度賞析“官船來往亂如麻”的表述效果。

2.請從煉字角度賞析“全仗你抬聲價”的表述效果。

3.對《朝天子.詠喇叭》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小令第一層說喇叭嗩吶的特征是"曲兒小腔兒大",寫宦官集團小人得志氣焰十分器張的情狀,生動傳神。句中的"小”和"大”互為反村,給人的印象極其鮮明,是對宦官的嘲諷和蔑視,表述效果十分突出。

B.小令的第二層說喇叭、嗩吶的用途,是為來往如麻的官船抬聲價,即為官方所用。閹黨既要加重對人民敲骨吸髓的剝削,又想避免火山爆發(fā)而危及他們的地位和利益,于是就裝腔作勢,借以嚇人。

C.小令第三層“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這兩句上承“曲兒小”一句而來,是互文,即軍民聽了喇叭都又愁又怕,是寫統(tǒng)治集團在精神上給軍民造成的巨大壓力和痛苦。從聽覺上寫軍民的感受,又用排偶的句式加強它,成功地從正面反映了閹黨對勞動人民壓迫和剝削的程度。

D.這首作品不是為詠物而詠物,它對現(xiàn)實社會的深刻洞察,強烈的感彩,是在傳達一種反抗的呼聲,而這些思想內(nèi)涵都包融在詠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終于沒有點破,結(jié)論留待讀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

期末復習:部編版九年級下冊古詩理解性默寫和鑒賞選擇題練習

——解析版

1.《漁家傲·秋思》

一、理解性默寫

唐代詩人李益詩句“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抒寫了戍邊將士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漁家傲·秋思》中表述同樣感情的句子是: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漁家傲秋思》中抒發(fā)征夫戍邊難歸的無奈和對家鄉(xiāng)的眷念之情且表述了主旨的詩句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漁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邊地秋景的悲涼奇異的詩句是: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古詩鑒賞

這首詞的上下片分別以什么表述方式為主;全詞表述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述了詞人思念家鄉(xiāng)、功業(yè)難成(壯志難酬)的哀傷,有凄清悲涼之感;側(cè)面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也含蓄地表述了他對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之情。

下面對范仲淹的《漁家傲》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這首詞是邊地生活經(jīng)歷的寫照,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表述了戍邊將士思念家鄉(xiāng)、渴望為國建功的情懷。

B.這首詞通過“塞下”“長煙落日”“霜”等詞語寫出了邊塞秋季的景色特點。

C.“衡陽雁去無留意”一句是說,衡陽的大雁飛去,沒有絲毫想留下來的意思。

D.“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形象描繪了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孤城,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guān)閉城門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的不同。同時點明了戰(zhàn)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

3.對范仲淹的《漁家傲》賞析有誤的一項是(D)

A.這首詞寫出了我國北方秋季的景物特點,從詞中的“塞下”“霜”等詞語可以看出。

B.“衡陽雁去”是說“大雁向衡陽飛去”而不是“大雁從衡陽飛走了”。

C.這首詩既表述了將士的愛國之心,又流露出思念親人和家鄉(xiāng)的感情。

D.這首詩感情悲觀而又消極,表述了鮮明的反戰(zhàn)、厭戰(zhàn)情緒。

2.《江城子·密州出獵》

一、古詩默寫

1.《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詞中借用典故,表述渴望得到重用,愿馳騁疆場、為國立功的句子是: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

2.《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抒發(fā)主人公殺敵為國、守衛(wèi)邊疆的豪情壯志的詩句是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3.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以孫權(quán)自喻,表明建功立業(yè)心志的詩句是: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4.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抒寫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壯志未酬的感嘆的詩句是: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二、古詩鑒賞

1.首句“狂”字有何作用?

“狂”是本詩的詩眼,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下文的內(nèi)容均圍繞“狂”字展開,出獵場面的壯觀,不服老自比孫權(quán)的豪邁,希望重獲重用為國效力的壯志等都是“狂”的具體表現(xiàn)。

2.“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述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表述了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3.下面對該詞的理解品味有誤的一項是(C)

A.此詞是蘇軾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風格的作品,表現(xiàn)他決心抗擊遼、夏侵略的愛國壯志。自此,他樹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幟,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界境。

B.開篇著一“聊”一“狂”兩字,更見的瀟灑豪放,也隱約透露出怨憤之情;再用一個“卷”字,寫出眾多人馬像疾風一樣馳騁山岡的壯觀的出獵場面。

C.用典故是古詩詞創(chuàng)作常用藝術(shù)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達意。詞中下闋采用馮唐持節(jié)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述了希望朝廷憫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結(jié)尾三句卒章顯志,表明想要馳騁沙場、為國殺敵、一展宏圖的強烈愿望和遠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顯了剛強威武的英雄氣概。

3.《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一、古詩默寫

表現(xiàn)閑居家中心情苦悶,借酒澆愁,渴望著重上前線,揮師北伐的句子是: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寫出在夢中重回軍營,檢閱著各路兵馬,準備出征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描寫投入戰(zhàn)斗,英勇殺敵的驚險場面的句子是: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二、古詩鑒賞

請任選一角度,賞析“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一句。

示例一:運用比喻的修辭,把弓弦聲比作霹靂,形象生動地描寫出驚險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示例二:運用典故,引用“的盧”的典故,寫出戰(zhàn)馬像的盧-樣,跑得飛快,描繪出驚險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示例三:烘托。以了快弦急烘托出抗戰(zhàn)英雄的意氣風發(fā)、英勇無畏。

下列對《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賞析有誤的一項是(B)

詞題為“壯詞”,“壯”在它形象地描繪了抗金部隊的壯盛軍容、豪邁意氣、壯闊的戰(zhàn)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殺敵報國的一片壯心。

“八百里”出自《世說新語》,用典貼切,描繪了秋天沙場點兵場面的遼闊、宏大與蒼涼,烘托出一幅肅殺、莊嚴的戰(zhàn)爭畫面。

結(jié)句“可憐白發(fā)生”筆鋒陡轉(zhuǎn),與之前的夢境形成鮮明對比,情感由雄壯變得悲壯,壯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憤躍然紙上。

全詞虛實結(jié)合,首尾寫實,“夢回吹角連營”一句即寫夢境,激情直瀉,打破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常規(guī)寫法,凸顯藝術(shù)上的獨創(chuàng)。

B.“八百里”,牛的代稱,寫的是戰(zhàn)前給養(yǎng)準備,并非是描繪“點兵場面的遼闊、宏大與蒼涼”。

選出賞析有誤的一項()

“壯”是這首詞的風格特色,即在情感、形象、語言諸方面都豪放、壯美。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边@三句生動地描述了想象中的軍營生活,形象地表述了對從軍殺敵、建功立業(yè)的向往。

C.“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边@兩句描寫了戰(zhàn)斗場面,馬快弦急說明戰(zhàn)斗的激烈和順利。

D.最后一句充滿了壯志不遂的抑郁、憤慨,滿含悲壯之情。

B.描寫的是兵士們歡欣鼓舞,軍中奏起戰(zhàn)斗樂曲的場面,突出表現(xiàn)了雄壯的軍容和士兵們高昂的戰(zhàn)斗情緒。

4.《滿江紅·小住京華》

古詩默寫

1.秋瑾的《滿江紅》中“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運用短句,節(jié)奏明快,格調(diào)高昂,豪邁雄健,將身不能為男兒,心卻不讓須眉的苦悶表述得淋漓盡致。

2.秋瑾的《滿江紅》中“為籬下黃花開遍”一句是化為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的詩句,

3.秋瑾的《滿江紅》中,以外在自然景觀的清秀明麗,反襯青春蹉跎而又無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的句子是:“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二、古詩鑒賞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本次所表述的思想感情。

《滿江紅》這首詞通過層層表述,曲折地反映了詞人意欲掙脫家庭束縛,與傳統(tǒng)決裂的決心,以及空有一腔抱負卻知音難遇的惆悵,表述了詞人濟世救民的凌云志向。

2.下列對《滿江紅》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這首詞是詞人中秋節(jié)的述懷之作,題目中的“京華”指現(xiàn)在的北京。

B.“為籬下黃花開遍”中的“為籬下”化用陶潛“采菊東籬下”的典故。

C.“四面歌殘終破楚”運用了對比手法,反映詞人對沖破家庭牢籠的渴望。

D.“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展現(xiàn)了詞人巾幗英雄的形象。

C運用了類比手法。

3.下列對《滿江紅》賞析有誤的一項是(B)

A.“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寫京城的氣候特點。前句化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人比黃花瘦”,既有沖破家庭牢籠的興奮,也有寓居客棧的愁苦。

B.“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寫國家和個人的處境。前句化用“四面楚歌”這個典故,表述對時局的憂慮,后句表述對在浙江時那段貴婦人生活的留戀。

C.下片前四句,運用“身”與“心”、“列”與“烈”四字諧音和意義不同的顯著變化,表述了詞人的抱負、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轉(zhuǎn)變,凸顯了一個巾幗英雄的形象。

D.全詞以抒情為主,在抒發(fā)悲情的同時,顯露出剛烈女性特有的英雄氣質(zhì)。上片和下片之間,語意貫通,而下片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愈加悲憤和壯烈。

B“八年風味徒思浙”表述的是詞人對貴婦人生活的厭惡和不屑。

5.《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一、古詩默寫

《定風波》詞中寫詞遇到突如其來的風雨,頂風沖雨,從容前行的句子是: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定風波》詞中描寫歸途中遇雨,同行狼狽,詞人卻放慢腳步,卻不在意風雨,吟詩長嘯的句子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定風波》詞中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三句飽含人生哲理,也是點睛之筆。詞人認為只要懷著輕松曠達的心情去面對人生的一切風雨,也就無所謂風雨無所謂晴了。

古詩鑒賞

簡要分析本詞的主旨。

這首詞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現(xiàn)了詞人雖處逆境而不畏懼、不頹喪的堅強性格和樂觀曠達的生活態(tài)度。

2.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詞的上闕寫雨中情形,詩人不理會那穿林打葉之聲,吟嘯徐行,無一絲慌亂之意,與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狽”形成鮮明對照。

B.詞末句的“歸去”取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照應上闕的“一蓑煙雨”句,表述了詩人擺脫政治上的風風雨雨、歸隱田園的決心。

解答:他在此勸人既不要因風雨而擔驚受怕,也不要因陽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處之。

C.全詞從敘事到抒情,以表述感受、見解到體現(xiàn)詩人的襟懷、個性。

D.詩人以曲筆抒寫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機地融合統(tǒng)一在一起,讀來令人深受啟迪。

3.對蘇軾的《定風波》賞析有誤的一項是(B)

A.本首詞表現(xiàn)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B.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不僅描繪出雨驟風狂,而且又以“莫聽”二字表述了對狂風驟雨的厭惡之情?!昂畏烈鲊[且徐行”,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

C.“竹杖芒鞋輕勝馬”,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耙凰驘熡耆纹缴?,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D.結(jié)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笔秋柡松芾硪馕兜狞c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

6.《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一、古詩默寫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把國家興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漁唱,表述內(nèi)心寂寞悲涼的心情的句子是:“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以飽蘸著久歷艱難和劫后余生的血淚的筆觸,概括國家和個人的激劇變化的情況,寫下的感慨深沉的句子是:“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組成一幅富有空間感的恬靜、清婉、奇麗的畫面,將充滿閑情雅興的生活情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的詞句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古詩鑒賞

1.簡要概括本詞主旨。

這首詞上片億舊,下片抒懷,文人通過對舊游生活的回憶,抒發(fā)了對國家淪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落寞孤寂的情懷。

2.下面對這首司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D)

A.《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是宋代詞人陳與義晚年追憶洛中朋友和舊游而作的。此詞直抒胸臆,表情達意真切感人。

B.這首詞的上片寫詞人在往昔歲月中沉湎于午橋宴飲,流連于洛城繁華,晝夜游樂,豪情不再。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一句表現(xiàn)了詞人對世事滄桑的感喟:經(jīng)歷國破家亡的流離之苦,看破爾虞我詐的宦海沉浮……

D.“古今多少事,漁唱起更”一句將古今悲慨、國恨家愁,都融入“漁唱”之中。將沉摯的悲感化為曠達的襟懷。

D此詩在最后表述的是消極和無奈,曠達和解脫沒有。

3.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

A.這首詞以回憶洛中舊游起筆,首句寫聚會英才,作豪爽語,為全詩奠定悲壯的基調(diào)。

B.“長溝流月去無聲”一句,造語更為生動、奇巧,巧妙地唱嘆出令人難忘的往事。

C.“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寫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畫面清麗,宛如目前。

D.“二十余年如一夢”,既指洛中舊游之美如夢,也指國破家亡帶來的空幻之感。

A上片寫昔日群英聚會,月下弄笛,長夜暢飲。這種快樂不僅來自朋友的歡聚,也來自故土洛陽的美景,與眼下一人流亡對比,愈發(fā)加重了詞人此刻的惆悵和懷念,撫今追昔,徒增傷感。

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一、古詩默寫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表述因歲月流逝、功業(yè)無成而生的愁思與抑郁,也表述了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與痛苦的詩句是:把酒問姮娥:披白發(fā),欺人奈何?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nèi)心矛盾的句子是:披白發(fā),欺人奈何?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中幻想飛入月宮,形象、委婉地表述要掃清朝廷一切投降勢力,把光明帶給人民的報國理想和堅定信念的詩是: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二、古詩鑒賞

1.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A.起句“轉(zhuǎn)”、“又”字,抒發(fā)了對日月輪回、人生短暫的感傷,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

B.“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通過問月來表述年事漸高、無可奈何的情感。

C.“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運用借喻手法表述鏟除朝廷中投降派的決心。

D.本詞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借月詠懷,語言蘊藉而又不失明快。

A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不在于“”日月輪回、人生短暫“”的感傷?!耙惠喦镉稗D(zhuǎn)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在中秋之夜,對月抒懷,很自然地想到與月有關(guān)的神話傳說:吃了不死之藥飛入月宮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樹。詞人運用這兩則有關(guān)月亮的神話傳說,借以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陰暗的政治現(xiàn)實的矛盾。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己任,但殘酷的現(xiàn)實使他的理想不能實現(xiàn)。想到功業(yè)無成、白發(fā)已多,怎能不對著皎潔的月光,迸發(fā)出摧心裂肝的一問:“被白發(fā)欺人奈何?”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nèi)心矛盾。

2.下列對這首詞作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牵˙)

A.開篇破題,寫中秋圓月皎潔似金波,升高后逐漸變得像重新磨過的銅鏡般明亮。

B.詞人舉杯賞月,由月亮聯(lián)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勸酒提問,浪漫有意趣。

C.作為豪放派詞人,在本詞中運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義風格明顯。

D.結(jié)句展現(xiàn)了奇特的想象:要飛奔月宮,砍去婆娑的桂樹,讓清光灑滿人間。

B.“向嫦娥勸酒”理解有誤,應是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么辦呢?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古詩默寫

1.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詞中寥廓的意境與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

2.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詞中以簡古疏墨之筆,勾勒了一幅充滿蕭索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側(cè)面圖的句子是: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

3.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詞中點明出行目的地的是: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

二、古詩鑒賞

1.對納蘭性德的《浣溪沙》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點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聯(lián)想起同是納蘭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

B.“北風吹斷馬嘶聲?!薄氨憋L”言明時節(jié)為秋,亦稱“秋聲”。邊地北風,從來都音聲肅殺,聽了這肅殺之聲,只會使人愁緒紛亂,心情悲傷。

C.“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以簡古疏墨之筆勾勒了一幅溫馨的邊塞夕照圖。

D.“古今幽恨幾時平”,極寫出塞遠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關(guān)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衛(wèi)邊士卒萬里懷鄉(xiāng)之浩嘆,而是納蘭對浩渺的宇宙,紛繁的人生以及無常的世事的獨特感悟。

C、“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以簡古疏墨之筆勾勒了充滿蕭索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側(cè)面。晚煙一抹,裊然升起,飄蕩于天際,營壘荒涼而蕭瑟;時至黃昏,落日半斜,沒于旗桿,而關(guān)城依舊。

2.下列對《浣溪沙》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點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聯(lián)想起同是納蘭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

B.“北風吹斷馬嘶聲”,邊地北風,從來都音聲肅殺,聽了這肅殺之聲,只會使人愁緒紛亂,心情悲傷。

C.“一抹晚煙荒成壘,半竿斜日舊關(guān)城”以簡古疏墨之筆勾勒了一幅充滿蕭索之氣的戰(zhàn)地風光圖。晚煙一抹,裊然升起,飄蕩于天際,營壘荒涼而蕭瑟;時至黃昏,落日半斜,沒于旗桿,而關(guān)城依舊。

D.“古今幽恨幾時平!”極寫出塞遠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這是納蘭對自己身世的獨特感悟。抒發(fā)了奉使出塞內(nèi)心極度的凄惘之情。

D不僅僅是對自己的感悟,而且是納蘭性德對浩渺的宇宙,紛繁的人生以及無常的世事的獨特感悟。

9.《十五從軍征》

一、古詩默寫

《十五從軍征》中寫近景及其荒涼的詩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十五從軍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詩句是: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古詩鑒賞

1.下列對《十五從軍征》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

A.詩人以“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開篇,看似平淡,卻耐人尋味,含蓄點出了戰(zhàn)爭周期之長和當時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從”到“中庭”四句,由遠及近,側(cè)面寫出主人的家荒涼破敗的景象,控訴了戰(zhàn)爭對普通人生活的毀滅。

C.詩的最后兩句通過對老兵“出門張望,老淚縱橫”這一動作細節(jié)描寫,進一步抒發(fā)了老兵心中的悲涼之感。

D.全詩以老兵回家的情感變化為線索:,滿懷希望——希望落空——徹底失望——悲哀流淚,有波瀾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B“側(cè)面寫出”不正確。

2.下列對《十五從軍征》賞析有誤的一項是(B)

A.“八十始得歸”中的“始”字,巧妙地傳達出主人公從軍多年思念家鄉(xiāng),盼望與親人團聚的迫切心情,給全詩籠罩了一層凄涼悲傷的感彩。

B.“兔從狗竇入,難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以樂景寫哀情,寫老兵出征歸來,看見故居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情形。

C.“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兩句是細節(jié)描寫,將老兵舉目無親、孤身一人、寂寞難耐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讀后令人心酸。

D.這是一首第一人稱的敘事詩。該詩借一個老兵從軍多年回家后的所見所聞,揭露了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奴役。

B沒有人影,沒有炊煙,只有野物出沒,雜草叢生,一派破落、荒涼的景象,是以哀景寫哀情。

10.《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一、古詩默寫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運用互文的修辭手法的詩句是: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體現(xiàn)離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感,并與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意境相似的詩句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沙漠冰封,愁云慘淡的景象的詩句是:瀚海闌干百丈冰,風掣紅旗凍不翻。

二、古詩鑒賞

1.對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下面詩句賞析有誤的一項是(B)

A.“胡琴琵琶與羌笛”句,并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但仍然能間接傳達出一種熱鬧的場面。

B.“風掣紅旗凍不翻”,雪大風小,紅旗一動不動,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jié)傳神地寫出了天氣的奇寒。

C.“雪上空留馬行處”,既寫出了對行者的難舍與留戀,也表現(xiàn)了自己因歸期未卜而惆悵的心情。

D.詩歌主要寫雪景,而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設置鮮紅一點,反襯得整個世界更潔白,更寒冷。

B。應該是:北風吹扯著紅旗,紅旗被凍住,一動不動。

2.下列對《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有誤的一項是(C)

A.第一句“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寫邊塞風狂雪早。“卷”、“折”從正面、側(cè)面描寫狂風怒號、遍地肅殺的景象。

B.第五句“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氣勢磅礴地勾畫出瑰奇壯麗的邊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了一個典型的送別環(huán)境。如此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必將是無比艱辛的。

C.第三句“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運用對比的手法表現(xiàn)邊塞的奇寒叫人難以忍受。

D.第六句“中軍置酒飲歸客,狐裘不暖錦衾薄”描寫?zhàn)T別的情景,連舉三種樂器,運用借代手法,寫出送別宴上的熱鬧情景。

11.《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一、古詩默寫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贊揚孫權(quán)年少有為,不畏強敵,并戰(zhàn)而勝之的句子是:“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p>

歷代詩人常常喜歡登臨古跡,借以抒情言志。杜牧曾發(fā)出“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感慨,辛棄疾在《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的“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也有物是人非的嗟嘆。

二、古詩鑒賞

下列對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這是一首懷古詩。通過對英雄人物的歌頌,諷刺了南宋統(tǒng)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無能。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這兩句詞,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可謂“驚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是說三國時代的孫權(quán)年紀輕輕就統(tǒng)率千軍萬馬,雄踞東南一隅,英武了得。

“生子當如孫仲謀”一句本是曹操的語言,現(xiàn)在由辛棄疾口中說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奮發(fā)圖強的呼聲。

B,設問

下列對《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這首詞中,南鄉(xiāng)子是詞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詞的題目。

詩歌的上闕化用了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用得不落痕跡,貼切自然。

本次下闕落筆眼前引遐思,令詞人慕古傷今,憂患惆悵。

“生子當如孫仲謀”,此處贊嘆孫權(quán)的雄才大略,實際上暗指類似東吳占據(jù)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沒有出一個像孫權(quán)那樣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

C,下闕借古諷今,沒有落筆眼前

12.《過零丁洋》

一、古詩默寫

1.“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兩句概括寫出詩人被捕前的全部經(jīng)歷,以示自己的艱難遭遇。

2.用比喻的修辭描述國事和自身境況的詩句是:“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表述舍生取義的高尚情操的句子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古詩鑒賞

1.簡析“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兩句詩的作用。

①對過去戰(zhàn)斗生活的回憶;②憂國憂民的具體表現(xiàn);③點題“惶恐”“零丁”有雙重含義:一指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方;一指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

2.下列對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D)

A.首聯(lián)寫個人的仕途經(jīng)歷和抗敵歷程,突出生平的艱辛,命運的多舛。

B.“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將國家局勢與個人命運交織在-起,沉痛述說國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過“惶恐”“零丁”兩個詞語,寫出兵敗被俘后內(nèi)心的憂嘆。

D.尾聯(lián)自問自答,想到自己難逃一死,充滿悲憤無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對國家的忠誠。

D,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但死的要有意義,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3.下面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詩歌通過寫過零丁洋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充分體現(xiàn)詩人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氣節(jié)。

B.本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摯深沉。

C.“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采用擬人、對偶的修辭,借地名表現(xiàn)內(nèi)心孤苦無依的苦痛。

D.本詩風格慷慨悲涼。始為悲憤,終為高亢,表現(xiàn)了詩人的錚錚鐵骨、耿耿忠心。

13.《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一、古詩默寫

1.《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中寫潼關(guān)的雄偉氣勢,暗示它是兵家必爭之地的詩句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

2.《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中點出無限傷感原因的詩句是:“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3.《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中張養(yǎng)浩途經(jīng)潼關(guān),看到的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景象。

二、古詩鑒賞

1.請談談你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表現(xiàn)了一個歷史主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改朝換代,人民群眾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表述了對人民苦難的同情。

2.曲的開頭描寫潼關(guān)的地勢,作用是什么

在潼關(guān)路上望西都,自然引發(fā)歷史興亡的感慨;寫潼關(guān)之險意在說明歷代王朝仍然難逃滅亡的命運,突出了主題。

3.對張養(yǎng)浩的《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內(nèi)容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關(guān)之狀;“如怒”河流奔涌之狀。潼關(guān)外臨渭河,內(nèi)有嵩山。首句極言潼關(guān)地勢險要,已萬兵家必爭之意。

B.”望西都,意躊躕”寫駐馬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蔽鞫肌奔撮L安,曾經(jīng)是好幾個朝代的都城,可眼前只剩下一片凄涼。

C.“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來只是回顧歷史,而沒有直接提到戰(zhàn)爭,然而歷代改朝換代的戰(zhàn)爭的慘烈圖景卻躍然紙上。

D.通過懷古表現(xiàn)對民間疾苦的關(guān)懷與同情。立意精辟,主題深刻,氣勢雄渾,感情深沉。

14.《南安軍》

一、古詩默寫

1.文天祥《南安軍》中表示了誓不投降的決心的詩句是: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2.文天祥《南安軍》中運用對比手法,突出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的詩句是: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3.文天祥《南安軍》中略點行程中的地點和景色,此處寫梅花不是實景,而是因梅嶺而說到梅花,借以和“風雨”對照,初步顯示了行程中心情沉重的詩句是: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二、古詩鑒賞

1.“歸鄉(xiāng)如不歸”的原因是什么

①這次的北行,本來可以回到故鄉(xiāng)廬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雖經(jīng)故鄉(xiāng)而猶如未歸;②壯志未成,無顏見家鄉(xiāng)父老,不如戰(zhàn)死沙場。寫出了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

2.分析本詩的主旨情感。

這首詩抒寫自己的胸懷,突出詩人對恢復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對元人的蔑視,表明自己寧死不屈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感情,顯示出民族正氣。

3.賞析《南安軍》,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D)

A."梅花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